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单元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含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第8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素养目标1.语言目标: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意,分析语言特色。
2.思维目标:(1)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培养善于捕捉关键语言信息的能力;(2)关注传统建筑的传承问题,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科学精神。
任务情境: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交流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那就是音乐、美术与建筑。不同的建筑,有其相通性,但这些建筑又表现出了不同的特征。“特征"就是指事物外表或形式上独特的象征或标志。今天,我们要学习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的自然科学小论文,随着他的介绍去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理解大师的科学思想,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
任务活动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填写下表。
段落层次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第1、2段)①
第二部分(3~13段)②
第三部分(14~17段)③
第四部分(18~20段)④
任务活动二深入品读,理解感悟
(一)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重点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照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答:_________
2.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
答:_________
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拘束性”和“灵活性"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
4.什么是“可译性”?提出该概念的依据是什么?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
5.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作者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答:_________
(二)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技巧
6.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第六个特征“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
7.第7段“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手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
8.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中国建筑的组织风格,作者是怎样用“语言和文学”来比喻建筑学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根据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
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9.第1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
(三)品味语言,分析特色
10.试分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体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1)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
答:_________
(2)在建筑材料中,大量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尽量利用各色油漆的装饰潜力。
答:_________
11.“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作者引用《诗经》里的句子,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
12.“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
试对这段话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
13.结合课文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
答:_________
14.有人说本文题目不好,过于笼统;有人说逻辑严密,具有专业性。你怎么看?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答:_________
15.梁思成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跟他有眼光,有理论基础,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有关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
16.班里要制作一期介绍有关梁思成事迹的壁报,请你为他撰写一则“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辞。
答:_________
资源与积累
1.走近作者
(1)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2)梁思成的目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人们为盟军准备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而欢呼跳跃的时候,梁思成的目光却盯在了日本京都、奈良的古建筑上,孩提时期随父亲游览奈良法隆寺的情景又一幕幕浮现在他的眼前,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古城,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它保存着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真是世界藏品的汇聚地,一旦炸毁就不可再生。当他把保护日本京都、奈良两座城市的建议提交给盟军司令部时,美国人不明白一个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公民为什么要去保护敌国的古建筑,梁思成的回答是:“古建筑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它不属于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而是属于全人类。”他铿锵有力的话语感动了美国人。
(3)对梁思成的评价
①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英国学者李约瑟
②“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
工作做出的评价
(4)作者延读
谁人读懂梁思成
实建
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清华大学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和研讨会,并在校园内揭幕一尊梁思成铜像。纪念梁思成,不能不让人想到北京城,从这个意义来说,一尊铜像即是对梁思成的最好纪念,但实际上又远远不够。
2011年,注定是同建筑择不开牵挂的年份。房地产的喧嚣与调控,二、三线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超大城市地带跨区域发展,闪不开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化演进,在步入当年林徽因先生所指的无以寄托对中国灿烂建筑文化追思的这个时间点上,建筑界迎来了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祭。梁思成,这个名字,已经被时代镌刻在了中国建筑、特别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城市的一砖一瓦一柱一梁之内。在北京,你抬手打辆行驶而来的出租车,你问司机,知道梁思成吗?十有八九司机会说:啊,是那位特别想保护老北京城可没能成功的建筑大师吗?此情戚戚!
1952年的“梁陈方案”,体现他们所具备的热爱城市、了解城市的感情,以及准确把握北京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专业素质。尽管,在当时的特定社会状态下,他们没有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是到了近年,北京在城市交通、空间形象、文物保护等方面所显现出来的种种现实问题,使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当年梁思成先生所提建议的历史意义。
北京的古都格局如今已现零落。看看,重建的永定门城楼、前门的大街和牌楼,以及即将易位建设的地安门等等,一处处地道的、被当成了“恢复古都风貌”“保存城市记忆"的表白道具。这样一些只言片语式的仿古建筑,之于“文物环境”的空间形象又有多大、多真实的意义呢?事实上,比那些如同吉光片羽般的北总布胡同24号院或者清华园新林院8号等的存废更为重要的问题,应该是在城市建设和文化保护上我们所应有的理智与清醒,就像梁思成当年之所以尽力研究中国古建筑,就是为了尊重历史,从而找寻出一条史脉相传的中国建筑与城市建设的现代之路。
在梁先生诞辰110周年之时,与梁思成先生靠近的与不靠近的、沾亲带故的或者背道而驰的,都在回顾着梁先生。人们为怀念、为未来、为现在的种种,甚至为自己而纪念着。虔诚的或不太虔诚的,功利的或者不功利的,都似乎成为一种庄重的学术化仪式。
如果把梁思成先生当作一个神祇而放上圣坛,把“梁先生"树立成一个专有的名词,并在其前的道场和香案上不断添续膏火,总有将纪念碑定制成垫脚石之嫌,而那样的虔诚与感念似乎也很有些变味,也有悖于梁先生的谦逊和正直的人品。真的纪念,实在不如做些踏实而默默然的学术修行更能慰藉先生。
梁先生不应是神,在他的学术思想中是绝没有这种僵化的定式和偶像。他的教育思想有着极强的激情——鞭策青年学生不断创新的激情。他在创办清华建筑系的过程中,能够延揽各方贤达,发现和褒掖真有才学的学者,并且完全不存出身和门派的观念。即便在“文革”中,梁思成先生也始终善意配合当时的监督者的检查工作。
历史是有记忆的。只是越来越少的人能够平心静气地做一点哪怕很是粗略地历史文献浏览。如果,我们依旧将梁先生只当作学术的先辈,捡拾起已被丢弃了的谦虚、博学、严谨和诚信,以科学的原则律己、以人性的精神育人,向后学们传递真诚的信念、端直的价值观,教会前辈们对科学精神和诚实的追求,也许,我们就会对梁思成先生给予我们的思想与精神财富认识得更加准确。也许,那个在旌旗飒飒中渐行渐远的智者,将会以更真实的传承启迪着我们去建设更新更美更未来的城市。
点评这是一篇纪念梁思成先生的文章,写于2011年梁思成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在那个房地产风起云涌、城市拆迁大行其道之时,作者独具慧眼,没有人云亦云,也没有为了纪念而纪念,而是以冷静的思考、理性的笔触分析了梁思成的远见卓识,高度评价了梁思成谦虚、博学、严谨、诚信的品格,表达了最好的纪念是“做些踏实而默默然的学术修行"的观点,体现出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2.相关背景
1931年9月,在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
3.文体知识
自然科学小论文
我们可以从自然科学小论文的特点来了解这一文体。
一是“小”。同正规学术论文相比,科学小论文的选题较小,内容较浅,因而篇幅也不长。
二是科学性。科学小论文的材料,应当是真实可靠的,不允许夸大或虚构;观点应当是在经过细致的思考与研究后实事求是地提出来的,而不是任意的猜测或臆断;语言应当准确、清晰、严密、合乎逻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费解、粗疏缺漏。
三是创造性。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是衡量自然科学小论文质量的重要标准。在科学小论文里,要提出自己在观察、调查或考察中获得的新发现,在实验或制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在科技活动中所得到的新成果,在深入钻研某种科学知识中积累的新见解,从而给人以一定的启发。
1.重要词语
词语释义
接榫(sǔn)①连接榫头。②比喻前后衔接。
琉璃(liúli)用某些矿物原料烧成的半透明釉料,常见的有绿色、蓝色和金黄色等,多加在黏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抱厦(shà)房屋前面加出的门廊,也指后面毗连着的小房子。
穹隆(qiónɡ)天空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2.文化常识
(1)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汉族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强住宅气势。《红楼梦》第三回:“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半大门。"
(2)抱厦。抱厦为一种建筑模式,是围绕厅堂、正屋后面的房屋。《红楼梦》第七回:“却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人移到王夫人这边房后三间抱厦内居住。”
(3)堂。古代宫室一般向南。主要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分为堂、室、房。前部分是堂,通常是行吉凶大礼的地方,不住人。堂的后边是室,住人。室的东西两侧是东房和西房。整栋房子是建筑在一个高出地面的台基上的,所以堂前有阶。要进入堂屋必须升阶,所以古人常说“升堂"。《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4)厅。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多具有小型公共建筑的性质,用以会客、宴请、观赏花木。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凉榭锦亭,其下可坐数百人。"
(5)亭台轩榭。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释名》:“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台,是最古老的园林建筑形式之一,早期的台是一种高耸的夯土建筑,古代的宫殿多建于台之上。古典园林中的台后来演变成厅堂前的露天平台,即月台。《增广贤文》:“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轩,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在园林建筑中,轩这种形式也像亭一样,是一种点缀性的建筑。《徐霞客游记》:“新构一轩跨路,貌灵官于中。”榭,水边建筑,人们在此倚栏赏景。《园冶》:“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6)厢房。在正房前面两旁的房屋。明代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惟剩神殿一座,厢房两间。”
(7)穿廊。两座建筑物从中间联系起来的廊房。廊是指屋檐下的过道、房屋内的通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包括回廊和游廊,具有遮阳、防雨、小憩等功能。廊是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构成建筑外观特点和划分空间格局的重要手段。
(8)四合院。在建筑上有一套固定的规格:北面是正房,东西是厢房,南面是倒坐,东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间是天井,整体有廊子贯通。老人住在北方(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在东厢,次子住在西厢,佣人住在倒坐房,女儿住后院,互不影响。
(9)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一进。明吴敬梓《儒林外史》:“右边一路,一间一间的房子,都有两进。"
3.梁思成经典语录
(1)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2)在较保守的城镇里,新潮激发了少数人的奇思异想,努力对某个“老式的”建筑进行所谓的“现代化”,原先的杰作随之毁于愚妄。最先蒙受如此无情蹂躏的,总是精致的窗牖、雕工俊极的门屏等物件。我们罕有机会心满意足地找到一件真正的珍品,宁静美丽,未经自然和人类的损伤。一炷香上飞溅的火星,也会把整座寺宇化为灰烬。
(3)如果世界上艺术精华,没有客观价值标准来保护,恐怕十之八九均会被后人在权势易主之时,或趣味改向之时,毁损无余。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地代表着我们文化的衰落,至于消失的现象。
(4)中国的建筑千篇一律,你看都是千篇一律,同时千变万化。
(5)建筑师的职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四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纪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地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地重大。
(6)桥是那么伟大,但也能娇小妩媚。秦少游为“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的绚丽景色所动,李肩吾爱看“直下小桥流水,门前一树桃花”,欧阳修更痛快,他偏喜欢“独立小桥风满袖”,多么潇洒!
(7)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即我艺术及思想特殊之一部,非但在其结构本身之材质方法而已。
任务活动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答案①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②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③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④以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词汇”和“文法”,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作结。
任务活动二深入品读,理解感悟
(一)理清说明顺序,把握说明重点
1.答案(1)是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由主(结构)到次(装饰)的顺序展开的。
(2)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屋顶,斜坡飞檐是中国建筑的典型形象。
2.答案(1)核心特征:木材结构。
(2)主要原因:①文章对第三个特征的介绍指出,对中国建筑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构件都是用木
材做成的。如房身部分做立柱和横梁的是木材,它们共同构成一副梁架;每两副梁架之间是用枋、檩之类的横木把它们互相牵搭起来。②文章对第四个特征的介绍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的“斗拱"构件,也是用木材做成的。③文章介绍的第五个特征——举折,举架,它们也是木质的。
3.答案(1)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中国建筑的“文法"是指中国的建筑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并且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成为人们沿用的惯例,成为法式。
(2)“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答案(1)可译性,即“同一性质”,各民族为了相同的目的选用自己的建筑手法,建造多种多类的建筑物。
(2)依据: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
(3)意义:表明不同民族的建筑物实际上是不同民族历史发展的自然选择,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为文章主旨的提出张本。
5.答案(1)这是以“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的形式却有很大的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2)作者谈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是为了告诫中国的建筑师们不要盲目地崇洋,要利用中国的优良传统发展中国的建筑,要古为今用。
6.答案①比较说明,用“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突出中国建筑中屋顶的特征和重要性;②引用说明,引用《诗经》中的语句说明屋顶的建筑特征。
7.答案此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墙壁比作“帷幕”,形象地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作用的特点。
8.答案
语言和文学建筑学效果
词汇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使说明对象鲜明生动,使所讲道理浅显易懂。
文法中国建筑的法式和惯例
文章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宫殿、庙宇等
小品山亭、水榭等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9.答案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①类比。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②举例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
阶"。③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
10.(1)答案“至迟”强调最晚截止时间,“已经"点明了这个体系形成的时间之久,“基本上”是大体上的意思。这几个词语准确、严密,很有分寸感,符合科学论文的语言特点。
(2)答案“大量"尽量”分别以其模糊性准确说明了“使用有色琉璃砖瓦"利用各色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明原因肺炎监测》课件
- 《电视监控系统讲》课件
- 2《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联读-赏意象得其机觅诗句初显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 安慰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给幼小衔接老师培训
- 《基本概论》课件
- 临终关怀知识培训
- 年产xx包覆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说明)
- 年产xxx涂棉纱项目投资分析报告
- 一轮复习课件 5.1 内力作用与地貌
- 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句型转换专练
- 穿甲弹的发展历程课件
-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课件
- 地磁学教学课件
- 气质检测制度
-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六年级上册八可能性可能性定稿PPT
- 建筑施工承插型插槽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B33T1117-2015
- 名企丽水剪力墙结构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篮球比赛记录表
- DB33-T1223-2020《淤泥固化土地基技术规程》
- DB35∕T 2032-2021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