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阳和影子》教案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2.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3.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质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4.能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勇于探索、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优良品质;能体会到科学探究来源于生活,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2.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3.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4.根据影子的变化推测太阳位置的变化。1.幻灯机一台、银幕一个、每组准备3幅画(画中物体均无影子)。2.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方向是怎样变化的?(选定校园里的一棵小树,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它的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4.体验活动:和同学一起玩踩影子游戏,看有什么发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调查:课下和同学一起玩踩影子游戏,有趣吗?那,谁来给大家说一说,游戏中你有2.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预设1:早晨,有点阴天,没玩成,后来出太阳了,玩成了,我发现:必须有阳光才能玩踩影子游戏。其他学生补充:我一跑到楼北面的影子里,就看不到自己的影子了。预设2:下午,我想踩同位的影子,我必须跑到同位的东面去踩。(让其它时间段做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如:早晨,我想踩同位的影子,我必须跑到同位的西面去踩。中午,我想踩同位的影子,我必须跑到同位的北面去踩。引导学生明确:预设3:早晨和下午,人的影子长,不要靠近人,就能踩到同位的影子,中午,人的影子短,要靠近人,才能踩到同位的影子。预设4:我发现人的影子是黑色的,和人连在一起。影子和人一起动,人往哪儿跑,影子也往哪儿一起跑。3.谈话导入:同学们真会观察,在游戏中发现了许多关于影子的知识。那么,你在日常学生可能说: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烛光下、手电筒光……谈话: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阳光下、灯光下、月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预设3:一天中,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方向是怎样变预设4: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有什么关2.各小组根据选择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探究。(教师全程参与,观察,适时指(1)各小组根据选择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分配组员的任务。(4)小组内交流,交流实验现象,反思成功或失败经验。(参与小组交流,认真倾听,了解情况,引导叙述表达。)(5)组内研讨,总结实验结论。《2.太阳钟》教案1.做一个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2.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3.认识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及其他计时工具。4.意识到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服务。5.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1.每个小组汇报测量数据及研究成果。1.了解有关日晷的知识(1)谈话:现在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古代有时钟吗?他们怎么知道时间?(2)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知识。(3)讲述: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呀。确实,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根据这个规律推算时间,并制作了计时工具——日晷。(4)看书,认识各种日晷。(5)讨论:日晷为什么能反映时间?(教师适当讲解)2.制作简易太阳钟(1)谈话:古代的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长期观察制作了各种形状的日晷,你们想做(2)看书、讨论本小组的制作方案。3.玩手掌日晷(1)讲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还发现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2)看书,了解具体情况。(4)室外活动:手掌日晷。《3.昼夜交替》教案1.对昼夜交替现象能做出自己的解释。2.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3.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4.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5.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1.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2.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1)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1)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3、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通过观察记录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一、导入新课1、谈话: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通过你的观察,你对月亮了解有二、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2)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4)展示七种不同月相形状,让学生排排序。(5)小结月相的概念:月亮被照亮的部分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叫做月相。2、做实验:观察模拟月相盒内的月相变化。(1)向学生介绍月相盒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材料有:小电筒,乒乓球,圆形的盒子;制作月相盒: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在一个圆形的盒子上开8个圆形的观察孔,盒盖的内部悬挂一只乒乓球,在盒上斜插入一支电筒,就可以从每个观察孔观察到模拟的月相的变化,就像天空中的月亮的形状一样。)(2)让学生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球,并说出观察到的月相形状。(3)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4)实验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1)交流月相日记,让学生讨论并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2)指导观察月相变化的规律图,认识各个时候的月相名称。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再回到新月(呈(4)再次给前面七种不同的月相形状排排序,然后给予正确的排列顺序。《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教案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知识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4.学生讨论并交流。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8.学生讨论并交流。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3.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1.光的行进》教案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2、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1、学会做小孔成像实验盒。2、能够用语言和简图来解释小孔成像的成因。有关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图像资料。分组实验材料:小孔板,电筒、白纸屏。学生准备:纸盒、剪刀、胶水、透明纸。(1)我们首先来朗读一首优美的小诗。(3)谈谈关于光与色彩你都知道哪些知识。(4)导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光与色彩的知识。2、认识光源(2)学生说,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说的物体写在黑板上。(3)介绍光源的定义:会发光的物体叫光源。(4)辨别会发光物体中的真假光源。(5)黑板上的光源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你能分分类吗?(6)学生讨论分类说出理由。3、光的直线传播(2)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4)布置任务:使手电筒的光穿过所有纸板上的孔照到纸屏上。(5)学生合作完成实验。(6)汇报:你们是怎么做的。4、小孔成像实验(1)导入:在古代有个叫墨子的学者有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同学们想知道吗?(2)多媒体介绍墨子的发现,认识到什么叫小孔成像。(3)我们也来试一试小孔成像。(5)学生制作、实验、观察现象。(8)讲解小孔成像的成因。《2.照镜子》教案(1)知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反射效果越好;(2)知道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3)理解光的可逆;知道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的左右相反,了解镜子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图画、语言对镜子成像的原理做出合理的解释。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合作的乐趣;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教学重点:发现镜子的成像特点及反射规律。教学难点:会制作万花筒和望远镜,并了解原理。谈话:同学们看看身边的小伙伴,是不是都精神抖擞,漂漂亮亮啊?你们打扮这么漂亮肯定是借助了镜子,对不对?老师也是。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天天用到的镜子。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一)基础知识有光进入眼睛:太阳发光,手电发光。转折:能看到老师,但老师发光了吗?靠反射,同样月球也是反射光。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5、教师小结: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表面时会弹回来,这就叫反射。(二)探宝:看黑盒里是什么2、用硬纸板、书皮、反射手电的光3、教师小结: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线,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三、探究镜子成像的特点(一)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研究镜子的反射现象。同学们摸右脸,注意观察镜子里的像是哪个脸。当然你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3、学生小组自由活动,教师巡视。4、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其余同学可以补充。5、我们用一面镜子照物体的时候只有一个像,如果用两面镜子夹成一定角度放好,把小玩具放在中间,你猜镜子里会看到什么?改变角度会6、学生预测可能会看到的像。迅速合作,两人一组,是“二镜合一”共同研究。7、通过探究我们大家知道了:光路是可逆的;镜子中的影像两块直立镜子间的夹角越小,所成的像越多。(二)教师出示万花筒,并介绍制作方法和步骤:材料:塑料薄镜3面、透明玻璃球、硬纸板、彩色包装纸、透明塑料薄膜、小刀。1、三面长宽一样的镜子对在一起,用胶带固定住,使之成一个三角空心体。要注意,2、空心体的一头,卡一个玻璃球,也用胶带固定;3、三角体的外面卷上硬纸板,使玻璃球只露出个头;4、另一头空心处粘上透明的塑料薄膜,并挖一个观察洞;5、后在三角体的外层粘上好看的彩色纸,用透明胶带固定住就可以了。(三)教师出示潜望镜,并介绍制作方法和步骤:工具:剪刀、小刀牙膏盒2个、镜子2块、透明胶、双面胶。1、将一个牙膏盒从中剪开,剪成如图状。装入镜子,镜子与盒壁成45度夹角。(镜子后面可做成45度的直角三角形垫着会更稳)2、将另一个牙膏盒上面剪一个洞。3、将牙膏盒拼插在一起。4、一个潜望镜就做好了。《3.研究透镜》教案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镜片特点;2、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否放大和聚焦的性质;3、通过教学知道光行进过程中遇到凸透镜和凹透镜时会改变行进路线;体验科学探究凸透镜、凹透镜、水杯、筷子等。一、导入新课2、水中的筷子看起来怎么了?在什么地方弯曲了?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师: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直线传播的,但当光通过两种不同的透明物体时(这里就是空气和水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面即这里的水面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在这里,光的行进路线改变了,也就是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所以水中筷子看着像变弯了。根据这种原理,人们制成了透镜。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透镜。二、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1、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镜片。师: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两块不同的透镜,再加上你们自己准备的放大镜、老花镜和近视镜,现在请同学们通过目测和手摸,仔细观察比较它们的镜片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给它们分一分类吗?并试着画出它们的侧面图。(师表演)用手摸时,因它们是光学仪器,后面我们又要用它做实验,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手摸它们,应隔着餐巾纸摸一摸它。同时注意透镜是玻璃做的,不要用它相互敲击或是敲桌子,以免损坏和划伤手指。2、学生小组实验,感知,交流,记录。种镜片中间薄、边缘厚,像近视镜。4、师:你们能根据它们的形状为它们取个名字吗?(学生回答)5、师总结接着学生的回答)对,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把中间薄、边缘厚镜片叫凹透镜。根据生活的需要,透镜会做成不同的样子,只要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都是凸透镜,只要中间薄、边缘厚的都是凹透镜。三、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2、学生讨论、汇报。3、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3:尝试用透镜在纸屏上成像。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凸透镜对着太阳看,以防灼伤眼睛。4、学生交流实验结果。6、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透镜会产生这些奇妙的现象呢?7、师生共同总结:是由于光线经过透镜时发生了偏折的缘故。四、拓展活动:制作望远镜1、谈话:大家见过望远镜吗?它为什么能够看到远处的物体?(引发学生思考)现在把凹透镜和凸透镜放在一起看远处的物体会有什么效果?由此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操作实验,交流。3、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如何制作望远镜。4、学生制作望远镜。《4.七色光》教案1、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水棱镜,并利用水棱镜对光的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观察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2、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制作水棱镜和牛顿盘并观察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使学生了解有关光的初步知识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3、通过牛顿盘对光的混合实验,使学生对七种色光混合形成白光产生新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课余时间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爱好、乐趣。1、演示材料:投影仪(光源)、三棱镜两个、透明玻璃一3、其它材料:观察记录纸两张。(2)教师演示:利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壁上。(3)教师提问:这个实验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描述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教师(4)教师提问:将镜子换成玻璃,又会产生什么现象?镜子与玻璃有什么区别?(教师板画阳光透过玻璃的线路草图)(5)教师出示三棱镜,并让学生观察及描述三棱镜的特点。(6)教师提问:将一束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将会出现什么情况?(7)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8)引导语:这个实验你想做吗?老师这儿没有这么多的三棱镜怎么办?我们自己动(9)教师引导并解释水棱镜模拟实验:水棱镜替代三棱镜、手电筒替代阳光、白纸替(10)学生实验:水棱镜分解手电筒光,开成光谱。(11)请做得比较成功的小组上台演示(12)教师提问:要使这个实验做成功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13)教师提问:刚才在白纸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除了光谱还有什么?请在记录纸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学生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14)教师板画、小结:教师板画手电筒的光穿过水棱镜时,光前进的方向发生改变,并被分解多种颜色的光。那么,你现在能不能解释三棱镜分解光的道理?(15)教师再小结:阳光穿过透明的三棱镜时,光行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1)学生讨论并交流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现象?(2)引导语:没有三棱镜,没有水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镜子分解阳光。(3)教师出示简易水棱镜的制作方法,演示制作过程。(4)教师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3、单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探究活动。(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当阳光透过三棱镜照到墙面上形成光谱,如果我将墙面换成一块三棱镜,你想,这七种光透过三棱镜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光呢?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的多种颜色的光,是否能再混合成白光呢?(2)学生做出判断,并尝试说明判断的依据。(3)教师提问:你想研究这个问题吗?(小组研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我们的想为此,牛顿还制作了实验工具,后来称它为牛顿盘。(5)出示牛顿盘及制作方法,并解释怎样做这个观察实验。(6)学生在课后,利用牛顿盘进行研究并思考:旋转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白色光合成的效果?从7种圆形纸板中任选几片做相同的实验,是否也能达到《1.简单电路》教案1、引导学生观电池盒、小灯座的结构特点,并会用电池盒、小灯座组装简单路。2、指导学生会画简单电路图记录实验。3、引导学生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问题上,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节约用电和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1、重点:会用电池盒、小灯座组装简单电路,会用简易符号画电路图。2、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记录单、小黑板等。1、同学们,每天到了夜晚的时候,家家户户几乎都会亮起了什么?(电灯)你们知道电灯是怎样连起来的吗?要想弄清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从简单电路开始学起。2、前面我们学过电池,电池有两极,铜帽一端是正极,锌壳一端是负极,电流是从正极流出最后流回负极的。(提醒:千万别用导线把电池两端直接连起来,那样就会短路就是必须通过用电器。)小灯泡的构造有玻璃泡、灯丝、由金属架通到外面两个连接点,导线外面是橡皮,里面有铜丝,电流就从铜丝流过。(板书:导线、电池、小灯泡)现在我们来做个连接比赛。用1根导线,一节电池来点亮一个小灯泡。看哪一组最先点亮小灯泡。刚才同学们用导线电池小灯泡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刚才同学们用手按住来点亮小灯泡,一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这样方便不方便?今天我请来了两位新朋友和大家见面。(二)学习电池盒、小灯座的使用方法1、各小组长领取1个电池盒、1个小灯座和1根导线,让学生仔细观察电池盒、小灯再把电池对好装进电池盒里。小灯座方法同上。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观察。(三)实验:连接带灯座的电路出示小黑板:实验材料: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实验步骤:1、首先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盒安装在电池盒里。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让各小组的小灯泡都亮起来,问学生还要不要用手按住呀!不用了,这下可让学生上台说说电流的流向。对实验进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法。现在要把刚才的电路用的实物图画下来。大家想想如果画下来,你们会觉得很费时,今天老师就来教你们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画电路图。(四)学习画简单电路图要求各小组完成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上交记录单,展示好的,贴上黑板。教师出示自己的作品。并对照电路图让学生说说电流的流向。电路接通才有电流,有电流流过小灯发光。大家想不想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如果再给你一个小灯泡,你能让两个小灯泡同时亮(五)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1、教师提出问题上,再给你一个小灯泡,各一些导线,能不能把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出示小黑板:探究实验,让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a、实验器材:2个小灯泡、2个小灯座、3根或4根导线、1个电池盒、1节电池。b、让两个小灯泡都亮起来。可以先试着连接,再画一画电路图,也可以先想想画一画电路图,再动手操作。C、完成一种后试试有没有其它的连接方法。各小组长领取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两根导线、实验记录单。学生实验,教2、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说说电流流向。贴上好的作图。教师根据电路图和实物连图发现两种不同的接法。也就是一种是串联,一种是并联。让这两种的作品分两个小组上台展示。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发现有什么不同。教师作引导。3、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作演示讲解两种不种的电路。让学生观察说一说。教师再着手讲解两种不种的电路。串联电路,讲连接方法,一个接一个首尾相连。电流方向。两个小灯泡很暗,当取下一个小灯泡时另一个小灯泡也不亮了。并联电路,并列连在电池的两端。电流方向。两个小灯泡一样较亮。当取下一个小灯泡,不影响另一个小灯泡。哪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好。我们教师的电路和家里的照明电路是哪种电路。并联电路。(六)课堂拓展大家能不能用更多的电池和小灯泡,让它们都同时亮起来。大家尝试连一连。(七)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觉得这节课有收获吗,学到了什么呢?还有什么不懂得的请提问?在此提醒,今天我们实验用的都是1.5伏一节的干电池。对于我们来说是安全的,电压在36伏以下的电源是安全电源。但是我们学校家里用的照明电路电源都是220伏的电。人体接触就会触电。有生命危险。请大家千万别拿它做实验。《2.导体和绝缘体》教案1.知道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知道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2.常识性了解导体导电、绝缘体不导电的原因。3.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验电器两个,橡胶棒、玻璃棒、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各一根,毛皮一块,干电池一节,小灯泡、开关各一个,金属夹两个,导体、绝缘体示教板、导线几根,磁性黑板一块。2.引入新课实验: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毛皮摩擦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使A带上电,B换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连接A和B,B的金属箔片张开,表明此时有电荷通过金属棒传向B。这个实验说明,有的物体能够传导电荷,有的物体不能传导电荷。由实验结果可知,接入铜丝、铝丝等物质,小灯泡发光,说阻电荷能够通过这些物质,它们能够导电;接入橡胶、塑料等物质小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荷不能通过这些物质,它们不3.进行新课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大地、石墨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当电路中有了电源,还必须用导体(导线)把电源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后,电路中才会有电流通过,小灯泡才能发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都是绝缘体。观察:一段导线,看看电线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电线的外皮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说(3)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①指导同学看课本中“绝缘体应用的几个实例”的图。②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实例。(4)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①铝原子核内有13个单位的正电荷,核外有13个电子按2n2排列;最外层轨道有3个②由于最外层的3个电子离校较远,它们很容易因某种原因而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在着大量的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溶液中也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电荷,叫做正、负离子。在绝缘体里,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由此可知,任何物体里都存在正负电荷,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里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里几乎没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通过实验和讨论,知道了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明白了导体能够导电和绝缘体不能够导电的原因。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但是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本来是很好的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导体。因此我们在平时接触开关等元件上的绝缘体时,也不能粗心大意。5.布置作业思考题2.为什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拿在手中的胶木棒带电,却不能使拿在手中的金属棒带《3.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教案1、知道不同的电路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学会解暗盒的方法;2、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盒里电路,并根据现象做出假设性的解释,并利用不同的方3、引导学生尊重证据,实事求是,养成周密思考的习惯。教师准备:未接好电路的各种暗盒,每组至少一份,记录纸等。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揭示方法1、引导猜想,判断电路的连接与断开师:提问:你们看,老师的两只手里分别握着一根电线,但是其中有一根是断开的,如果我不松开手,你们知道哪一根是连着的,哪一根是断开的吗?2、验证猜想,揭示判断方法生:用导线连接的一节电池和一个小灯泡的简易装置生:小灯泡亮的电路是闭合电路。师:如果我手里握的是一只小灯泡,或是一节电池,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呢?生:如果是小灯泡,检测器检验后,外面的小灯泡变暗,这里的两只小灯泡是串联。生:如果是一节电池,检测器检验后,外面的小灯泡变亮,这里增加了电池的个数,使设计意图:任务驱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起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进入到问题的情境中。二、探测暗盒的秘密1、设计一个简单的暗盒让同伴来检测(1)师:如果给你一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要求组装一个暗盒电路,你认为最少可以(2)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两个小灯泡、一节电池还有一些导线,请同学们在各自小组内先商量一下,然后组装一个暗盒电路。(3)学生组装暗盒电路,并画出连接图,完成后贴上标签。教师要合理引导分工:一部分学生在盒子里连一个小灯泡,另一部分学生在盒子里连进2、判断暗盒里的电路(1)师:这些暗盒的秘密都在里面,外面只有一些导线头,你认为想要知道暗盒里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他们的一些意见和想法。学生回答:设计验证的方案,明确在验证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关键是:在检测中要一边检测,一边填写电路实验记录。(2)各组选择一个暗盒进行检测,并在75页画出暗盒里电路连接图。强调:检测过程中不能打开暗盒。(多试几次,防止接触不好,导致误测;检测器的两头可以交换过来检测,防止内部的3、活动记录的整理与交流汇报(1)学生的验证活动结束后,让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研究和记录进行整理,画出暗箱学生的交流主要是依据检测器中小灯泡的变化来判断暗箱中的电路。(2)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教师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要让学生说出他们是怎样检验的、在检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是根据什么现象来判断暗箱内的电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4、打开暗箱验证自己的判断(1)组织学生观看暗箱的电路设计。(2)检验学生刚才所做的判断是否正确。三、知识拓展1、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2、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电路作一些假设性的推测,然后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得到《4.研究磁铁》教案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3、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4、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5、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设计实验自行探究磁铁的一些性质。课前教师和学生收集有关磁铁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师活动:教师出示各种磁铁图。1、师:这些不同形状的磁铁,有哪些性质呢?老师发给你们每个组一些实验材料,你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之间自己玩一玩,研究一下,好不好?2、学生玩、研究,师巡视指导。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挂在铁架台上的磁铁。有什么发现?生:悬挂在铁架台上的磁铁,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磁铁的南极,用“S”表示。师:研究的真好。磁铁能吸铁的这种本领,叫磁性。B:磁性能传递。生:磁铁吸起来一些回形针,回形针的下端还会吸起其他的回形针,磁性由上面的回形针传递给下面的回形针。D:磁力两极强,中间弱。生:磁铁的两端吸的大头针最多,也就是两端的磁力最强,中间的磁力弱。师:很好。磁铁磁力最大的部分叫磁极,磁铁的北极和南极磁力最强。E:异极相吸,同极相斥。生:把两根磁铁相互靠近,N极和N极接触、S极和S极接触时,两个磁铁相排斥,N极和S极相接触时,两个磁铁相互吸引。师:同学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这是非常好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和方法。(三)了解指南针(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1、师:我们能发现磁铁的这些性质,我们的祖先发现了吗?谁知道我国古代对磁铁有师:对了。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战国时被称2、组装指南针,指示方向。师:我们现在用来指示方向的比司南更便于携带。老,(个)。你们看研究一下,再用老师给你们的菱形磁铁,和底座,制作一个指南针。师:在我们地面上,比较容易辨别方向,因为有很多参照物。指南针最主要的作用是在大海上航行时,用来指引方向。西方开始海外大探险,发现了新航线、新大陆。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都是运用指南针来导航的。茫茫大海,怎么办呢?他身边只有一块圆环形的磁铁还有一些缝衣针。生:把缝衣针在圆形磁铁上摩擦几下,就可以做一个指南针。师:是吗?每个小组都试一试,看行不行?你把缝衣针摩擦以后,穿在泡沫上,放在水师:缝衣针在磁铁上摩擦以后,就会被磁化。缝衣针也就变成了磁铁,你试一试能不能(四)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师:我们发现了磁铁这么多的性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或者是磁性呢?生:冰箱门、门吸、磁性黑板、我们用的磁性教具、银行卡、磁带、磁盘、家用电器、磁悬浮列车、磁性铅笔盒。等等。运用非常广泛。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2.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3.了解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电磁铁的过程,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2.在评估的过程中,体验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1.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2.电磁铁的优越性与应用实例。1.如何引导学生对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做出科学猜想。2.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电磁铁磁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3.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引入新课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场面,由问题:想了解它吗?引出“电磁铁”课题。学生观察桌上的电磁铁并参考教材找出电磁铁的定义并了解它的结够。二、探究电磁铁(1)制作电磁铁课件展示:电磁铁的绕制方法(慢放),指导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检验通电后是否有(2)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的因素引导学生做出科学合理的猜想,并表述猜想的理由。对学生的猜想进行归纳:电流、匝三、学生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并提出设计要求。(1)简述实验步骤(2)写出所需实验器材(3)画出实验电路图2.请各个小组在制订计划时着重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2)用什么方法反映磁性的强弱?(用吸引铁屑的多少,用吸引大头针的多少,用弹(3)如何改变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的大小?(增减电池个数;或者用滑动变阻器。)(4)如何改变电磁铁线圈的匝数?(取匝数不同的螺线管以改变匝数的不同。)(5)当线圈匝数改变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也会发生变化,如何控制线圈中的电流不变呢?(串联在同一电路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优化。《1.测量呼吸和心跳》教案过程与方法1.能准确的测量自己在运动前、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呼吸、心跳;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跳的规律。知识与技能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1.能准确的测量自己在运动前、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呼吸、心跳、和脉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脉搏跳动的规律。3.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秒表、听诊器、记录卡;跳绳、球等运动器材。一、室外活动(通过活动感知身体的变化)1.师:老师这儿有一些运动器材,今天我们的课先请同学们做一些运动。在运动的同时,还请大家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有什么变化?生:到操场活动。边活动边观察身体的变化。2.师:刚才大家都做了一些运动,说说看在运动的时候,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3.师:大家在运动的时候,身体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呼吸和心跳。刚才大家都感觉到呼吸、心跳加快了,究竟比运动前加快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今天就要来学习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二、学习测量方法1.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测量才能比较出运动前后呼吸、心跳的变化呢?生:①先在平静时测量,再在运动后测量;②测量时要有时间限制。2.师:大家想的很好,我们今天就来测量1分钟的呼吸心跳次数。测心跳可以借助听诊器;测呼吸要把手放在胸口,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今天除了测量呼吸、心跳,我们还要学生:看过,在手腕处把脉。师:对,我们可以在手腕处测量脉搏。现在请大家像我这样把右手手指按在左手手腕处三、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1.师:下面我们就要来进行测量了,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张测量卡,分别测量静坐时、组内分工合作,进行测量,算出小组平均数。2.生:分工合作,进行测量。填写记录卡。四、分析测量数据1.师:你们已经得到了一组数据,请大家仔细分析你们记录的数据,有什么发现吗?生:①运动结束时1分钟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最多;②休息3分钟后的次数比静坐时稍微多些;③我们小组静坐时每个人1分钟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各不相同;④心跳和脉搏次数很接近⑤呼吸、心跳、脉搏次数的变化是一致的……五、小结1.师:同学们都有很多的发现,有些发现是很有价值的。通过你们的发现,你们小组有生:①为什么每个人的呼吸、心跳、脉搏次数各不相同?②脉搏是怎么形成的?③只有师:你们的疑问也许会在我们下面的课中得到解答。《2.肺和呼吸》教案1、会做有关实验,会选择一定的方法测定自己的肺活量;2、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氧气和呼出大量二氧化碳,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3、认识到保护肺等呼吸器官的重要性,吸烟有害健康,能逐步养成保护呼吸器官的良石灰水、塑料袋、水槽、吸管、玻璃杯、气球、软尺。一、认识呼吸器官1、师:我们人体不停地进行着呼吸。这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很多器官协调工作。我们身体有哪些器官属于呼吸器官呢?它们是怎样进行呼吸活动的呢?2、组织学生看图,进一步认识呼吸器官。注意:嘴不是呼吸器官。3、师:大家通过观看插图,对自己的呼吸器官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能在自己身体上分组活动,指名演示。4、师:你们通过刚才的了解,认为哪个呼吸器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二、研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气体”2、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种与我们人息息相关的二氧化碳气体。(1)实验1: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观察有没有变(2)实验2:收集呼出的气体,同样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3)实验3:用一集气瓶装满一瓶水,倒扣在水槽中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4)交流实验结果:实验1,溶液没有变化;实验2,溶液变浑浊;实验3,在呼出气体的瓶子里火柴灭了。(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呼吸让我们吸进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废气。人吸进的氧气与吃进去的食物发生反应产生人体活动需要的设计意图:3个实验,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人体呼吸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定要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那样效果会三、测肺活量1、师:人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肺活量。我们动手测一测自己2、自学测肺活量的方法。(1)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将相关数据记录下来;(2)各组找出肺活量最大的同学;(3)各组同学将自己的肺活量与记录的呼吸次数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汇报:肺活量大的同学呼吸次数少,肺活量大说明肺功能好,身体好。四、研究如何保护呼吸器官1、师:呼吸是人体生命特征的体现,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请同学们根据教材中的图示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说说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呼吸器官,为什么?(我们要为保护呼吸器官做些积极的事情,比如平常打扫卫生先洒水,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吸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案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2、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3、会测量自己的脉搏,知道心跳和脉搏的关系。4、知道坚持锻炼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难点:认识心脏的功能。教师准备:模型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心脏的知识一、认识心脏和心跳今天我们先来搞一个比赛,比赛就叫“看谁找得快”要求大家在老师说完比赛内容后,迅速去找,然后坐端正。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家跑到火车站4800多趟的距离!血管里装满了血液。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4、学生猜测,汇报。5、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血液要想在血管里不停流动,必须有一个动力源,这个动7、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心脏模型,向学生介绍心脏的形状和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