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模拟卷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亿万年前的生命“氧”成记今天,人们对氧气的存在已经习以为常。如果把时钟拨回几十亿年前,回到生命刚刚在地球上立足的时代,我们会发现那时地球上根本没有氧气。但在衰老恒星的演化过程中,恒星核心通过核聚变合成了氧,所以宇宙中氧的含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仅次于氢和氨。不过,因为氧特别容易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绝大部分的氧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类化合物被称为氧化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水。据科学家推测,在地球诞生的早期,其表面有大量的水。地球上演化出的第一批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它们通过无氧呼吸获取能量,同时利用化学能合成身体所需的有机物。在海洋深处就有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管虫等多种生物生活于其中。在距今约30亿年前,蓝细菌利用太阳能将水的氧原子的电子夺走,再传递给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被不断地裂解并释放出氧气。所以,随着蓝细菌的繁殖,氧气就被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一开始,氧气刚刚释放出来就会被消耗掉,这是因为氧气会与当时地球上还普遍存在的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又回到了某种化合物的形态。但当这些“缓冲物质”耗尽后,氧气就逐渐在地球大气中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大气中终于出现了一定浓度的氧气。这段时期被称为“大氧化”时代,发生在距今约24亿-18亿年前。“大氧化”对于绝大部分厌氧生物而言是灭顶之灾。这些生物从未见过氧气,当然也不会利用氧气。对它们而言,氧气是有毒的,氧气会与其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分子发生反应,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所以,“大氧化”必然伴随着一波“大灭绝”。同时,氧气浓度的上升又给地球的生命体指出了一条新的演化道路——如果能进行有氧呼吸,那么这种生物便可以得到更多的能量。随着氧气浓度的上升,一个单细胞生物如果具有利用氧气氧化有机物从而获得能量的能力,它就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所以,很多单细胞生物逐渐演化出了有氧呼吸的能力,但直到此时,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真核生物。什么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指那些人们通过显微镜可以看到其细胞核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变形虫等。换句话说,几乎所有能形成复杂的多细胞个体的生物都是真核生物。现在,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假说——真核生物是由古细菌演化而来的。在几十亿年前的某一个瞬间,一个古细菌吞噬了一个细菌,或者说一个古细菌和一个细菌“融合”为一个新型细胞,结果导致细菌变为细胞中的线粒体,专门为新型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服务”。之后,这个新型细胞的后代又形成了具有核膜的细胞核(简称细胞核),并逐渐把大部分基因都转移到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从而完成向真核生物的演化。储存在细胞核内的基因不仅包括古细菌的全部基因,还包括细菌的大部分基因(所以今天线粒体DNA中只携带了少数线粒体基因,大部分线粒体的基因还是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为真核细胞带来了显而易见的优势。与它的两个“祖先”相比,拥有线粒体和细胞核的真核细胞有很大的优势。线粒体为其提供充足的能量,细胞核则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存放海量的遗传信息。如果将真核生物比喻为计算机,可以说,这台计算机拥有可以长时间续航的电池以及存储空间超大的硬盘。在这个基础上,细胞便可以演化出更加复杂的结构,执行更多的功能,同时运动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自然界演化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如植物、动物,最后演化出能够思考、具有高级智慧的人类。虽然已经打下了如此充分的基础,但生活于“大氧化”时代的生物还是长时间处于比较简单的状态。研究发现,从“大氧化”完成到距今约8亿年前,地球上并未出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这段时间长达10亿年,科学家将之称为“无聊的10亿年”。是什么阻碍了多细胞生物的诞生呢?这个问题目前并无公认的答案,科学界也是众说纷纭。然而,有一个事实是无法忽略的,即在这10亿年中,虽然地球的大气中已经“有氧”了,但氧气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估计通常不超过今天氧气水平的10%,甚至可能低至0.1%。氧气水平较低导致细胞很难获得足够的能量,因此难以产生更积极的行为模式,也难以构建更复杂的组织结构。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氧气水平较低可能有利于某些特定细菌的代谢活动,从而使海洋富含硫化氢。对于大部分生物而言,硫化氢具有毒性,因此也限制了生物的多样性发展。不过,在“无聊的10亿年”的末期,这一切都随着地球氧气水平的上升而结束。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地球的氧气水平在距今约8亿年前开始上升,并且最终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前夕接近今天的水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是地球生命系统早期发生的一次爆发式增加事件,具体是指距今5.4亿-5亿年前,地球海洋生命系统中“突然”出现了门类众多的后生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虽然出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原因目前科学界仍有争议,但是根据现有的科学证据,可以推测合适的氧气水平应该是其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摘编自杨冬《亿万年前的生命“氧”成记》)1.(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宇宙中的氧是在恒星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其含量较丰富,但它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的,如地球上普遍存在的水。B.在氧气出现之前,地球上已经存在着进行无氧呼吸的生物,有的生活在海洋深处,组成了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C.在距今约30亿年前,蓝细菌开始释放氧气,而随着蓝细菌的增多和“缓冲物质”的耗尽,地球逐渐积累了一定的氧气。D.细胞核存储所有基因,线粒体供能,两者的存在有利于细胞演化出更复杂的结构和更多功能,也利于复杂多细胞生物的出现。2.(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地球大气中氧气浓度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距今15亿年左右,地球大气中的氧气水平已经达到一定浓度。B.“大氧化”时代导致了地球原有生命的“大灭绝”,但也有部分生物进化出了适应有氧环境的能力,得以生存。C.“无聊的10亿年”末期,地球氧气水平开始上升,这让地球上的生命发展突破限制,迎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D.“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地球上“突然”出现了许多种类的生物,这其中就包括了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3.(3分)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科普文章,讲解了氧气在原始生命诞生过程中的作用,但不少内容依然处于理论阶段,有待科学界证实。B.第六段中的“吞噬”和“融合”都指古细菌与某个细菌的结合,“专门服务”意味着线粒体主要负责有氧呼吸。C.第七段中的“两个‘祖先’”指的是古细菌和某一个细菌,两者融合就产生了拥有线粒体和细胞核的真核细胞。D.作者用打比方的方法介绍真核生物,用下定义的方法介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使文章既生动又科学严谨。4.(4分)本文的标题“亿万年前的生命‘氧’成记”颇具匠心,请谈谈你的理解。5.(6分)作者在解说“无聊的10亿年”时的具体思路是怎样的?请结合原文进行概括。【答案】1.B2.C3.C4.①强调了文章主要内容,突出了氧气在生命演化中的作用;②用双关的手法,“‘氧’成”是“养成”的谐音,语言活泼,令人印象深刻;③用“记”给科普文章命名,突出了文章的故事性。5.①先确定“无聊的10亿年”的具体范围,即从“大氧化”完成到距今约8亿年前;②然后以设问的方式指出“无聊的10亿年”间地球大气氧气水平较低,不利于生物发展;③最后指出“无聊的10亿年”随着地球氧气水平的上升而结束。【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但它是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错误,以偏概全,根据材料第1段“因为氧特别容易和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绝大部分的氧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原文有限定语“绝大部分”。C.“蓝细菌开始释放氧气”错误,根据原文第3段中的“蓝细菌利用太阳能将水的氧原子的电子夺走,再传递给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水被不断地裂解并释放出氧气”,可知文章说的是在蓝细菌的作用下水释放出了氧气,并不是蓝细菌释放出了氧气。D.“细胞核存储所有基因”错误,根据第6段中的“储存在细胞核内的基因不仅包括古细菌的全部基因,还包括细菌的大部分基因(所以今天线粒体DNA中只携带了少数线粒体基因,大部分线粒体的基因还是在细胞核中)”,可知基因也会存储在其他结构中。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这让地球上的生命发展突破限制”错,原文末“虽然出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原因目前科学界仍有争议,但是根据现有的科学证据,可以推测合适的氧气水平应该是其发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的表述说明,氧气水平只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的能力。C.“两者融合就产生了拥有线粒体和细胞核的真核细胞”错误,根据原文第6段内容可知,古细菌和某一细菌融合后产生的是新型细胞,此时的新型细胞中有了由细菌演化而来的线粒体,而新型细胞的后代又形成了细胞核,之后才演化出了真核生物。并不是古细菌和某个细菌融合就直接产生了真核细胞。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亿万年前的生命‘氧’成记”这一标题中,包含了“亿万年前”这一时间要素,以及“生命”“氧”等内容要素。一个短短的标题中,就囊括了文章的主要说明内容。根据“生命‘氧’成记”的语意内容,我们也能很清楚地看出,题目突出了氧气在生命演化中的作用。“生命‘氧’成记”,按照常规的表达方式来说,应该是氧气促使生命养成等形式,而作者在这里以“‘氧’成”表达,是一语双关,以谐音的表达方式,结合了“养成”这一语意。这样的表达方式,轻松活泼,也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此外,“记”作为一种文体标志,一般说明本文是以叙事为主。而作者在这里用“记”给科普文章命名,则增强了本文的叙事性,也同时突出了文章的故事性。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要分析文章解说“无聊的10亿年”的具体思路,可以从第⑧⑨段入手。第⑧段,文章首先提到尽管“大氧化”时代已经打下了充分的基础,但这个时代的生物在长达10亿年的时间里仍然处于相对简单的状态;接着,文章明确指出了这段时间,即从“大氧化”完成到距今约8亿年前,被称为“无聊的10亿年”,指明了“无聊的10亿年”的具体范围;然后,文章以“是什么阻碍了多细胞生物的诞生呢?这个问题目前并无公认的答案……”的设问引出后续内容,解释了为什么这段时间被称作“无聊”:虽然地球的大气中已经有了氧气,但氧气的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状态,并列举了学者的观点。第⑨段,写“无聊的10亿年”的结束:在“无聊的10亿年”的末期,这一切都随着地球氧气水平的上升而结束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村里来了“科技特派员”汪群见到科技特派员周利利时,我才知道她是位30岁刚出头的年轻姑娘。在浙江,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实施20年了。周利利2017年从浙江农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那年,她被湖州农科院选为科技特派员。周利利是土生土长的安吉人。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去老家开展工作,推广农业新科技。周利利心花怒放:自己苦学多年,终于可以真正为父老乡亲服务了。一个硕士毕业的学生,却要回乡“务农”,家里人怎么看呢?父亲在外做生意,平时话不多,但这次他力挺女儿的选择:“你认定的事,就要认真去做。”奶奶听闻孙女的决定特别高兴,老人家觉得这份工作很光荣,在村里逢人便说:“我的孙女是个科技特派员!”姑夫特意考了侄女一题:“利利,你说说,杜鹃是怎么移栽的?”“花苞要剪掉,减少营养消耗;保证根的土块完整,不要伤到根系;用上遮阳棚,防止水分蒸发……”周利利的一番流利回答,让姑夫竖起了大拇指。母亲原本担心这份工作风吹日晒,女儿要吃苦头。但看到周利利神情坚定又充满自信,她只好叮嘱女儿:“那你要多关心自己一点啊。”初次回乡工作,周利利就受到了高山村村民老吴的质疑:“小丫头,你还懂得种地?”老吴是种地的行家,他没有多说周利利什么,而是颇为得意地带着她去自家的蔬菜地参观。“小周啊,你看,我这茄子长得多好啊!”弦外之音很是清晰:你年纪轻轻种过几块地?我还用你来指导?周利利的心态倒是蛮好。她想,即便自己是“科班生”,也不能在这些经验丰富的农民面前卖弄,还是要多跟他们交流,多学习。好在自己是本地人,熟悉本地的情况,和乡亲们交流起来也能多几分亲近。“小周,接下来我该怎么做进一步管理啊?”老吴指着地头的茄子问周利利。周利利暗自高兴:还愁怎么开口,这下可有机会了。当然,语气还得保持谦虚呢。“吴师傅,作物后期还得注意肥水管理,长得太密集会挂不住果的。”其实,老吴对这些也心里有数。他“明知故问”,还是想探探周利利有什么见地。周利利的回答让他很满意,但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嘴里只是“哦哦”地应了几声。10多天后,老吴火急火燎地拨通了周利利的电话。“特派员小同志,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天我的这些茄子都长歪了!”老吴第一次称周利利为“特派员”了。周利利耐心询问了现场的情况后,对老吴说:“您家里茄子现在的状况,必须注意长叶子与结果子的平衡,太多的叶片要及时整剪,不然会结不住果。还要及时采摘成熟的茄子,否则会影响后续果实的生长,同时,还得适当追施肥料,保证营养补给。”老吴一一照做,果然见效,从此对周利利服气了。但周利利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好。特别是在家乡一段时间待下来,她发现乡亲们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她能顺利解决老吴的问题,只是“侥幸”没碰上自己的知识盲区而已。她觉得自己还要继续学习,对很多当地独有的问题,还要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安吉多山。山地与平原地区相比,常年气温要低5摄氏度左右。平原地区种蔬菜的好季节里,高山蔬菜的生长却较为缓慢。有人觉得这是劣势,但周利利对此充满乐观。她认为高山蔬菜不仅品质好,受消费者欢迎,而且平原蔬菜断档时,高山蔬菜就可以顶上去了。周利利决心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技术指导,帮他们打好这个“时间差”。近水楼台先得月。周利利所在的单位湖州农科院,每年都要举办几次蔬菜品种繁育博览会。周利利抓住这些机会,从博览会上推出的瓜菜新品种中,为安吉农民挑选了适合在高山上种植的番茄、甜瓜、茄子和辣椒等,第一时间送到乡亲们手里。安吉有个“多多家庭农场”,周利利说到这家农场,眼睛一亮:“这个农场现在还成了当地农民农科研学的窗口呢。”原来,她从博览会上几十个甜瓜品种中,精心筛选出数种,最先在“多多家庭农场”推荐试种。结果证明,这些品种全部适应当地环境,种出的瓜清脆、香甜。农场经营者是个从城市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对这些品种十分满意,便积极向身边的农民推荐、分享,逐渐在当地变得小有名气,还被评为“湖州农民专家”。“只有我自己有把握的品种,才有底气去大力推广,不能让乡亲们在地头上做没把握的事。”周利利讲到这里,面露自豪神色,像是完成了一张优秀答卷。给周利利打电话咨询的乡亲们越来越多了。许多人根据自家土地的环境条件,向周利利讨教应该选种什么瓜蔬品种。有一个薄皮甜瓜品种,经周利利推荐试种后,反响特别好,瓜农专程打电话来说:“特派员,今后你认可的新品种,就尽管说。你推荐的,我们放心!”听到这些话,周利利心里比吃了甜瓜还甜。周利利的手机又响了,是一位乡亲向她咨询嫁接苗的事。周利利爽朗地笑了:“哎呀,这个事情电话里一句两句哪讲得清楚啊?”她匆匆挂掉电话,转身出门,奔向广阔的田间……6.(3分)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浙江,要求大学毕业生回到本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已经实施20年,这有利于大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助力当地经济腾飞。B.父亲的力挺、奶奶的自豪、姑父的称赞、母亲的叮嘱,都增强了周利利的信心,这是她后来工作取得成绩的动力,也是其快速成长的主因。C.面对老吴的刁难,周利利保持良好的心态,当老吴就“茄子都长歪了”这一难题求助她时,她给以顺利解决,这是对老吴做出的有力回击。D.周利利在湖州农科院举办的蔬菜品种繁育博览会上,找到了适合在高山种植的蔬菜品种,把安吉高山蔬菜的劣势,转化为当地蔬菜的优势。7.(3分)本文人物形象鲜明,下列对文章人物形象塑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一个服务百姓、谦虚谨慎且好学有为的“科技特派员形象”。B.文章通过环境的介绍,展现当地的蔬菜种植状况及其前后变化,进而塑造人物的形象。C.文章通过“老吴”这一老农对周利利前后态度的对比,间接地塑造了周利利这一形象。D.文章结尾“她匆匆挂掉电话”这一动作,隐含了周利利做事不太沉稳的性格特征。8.(4分)随着文章情节的展开,文中老吴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9.(6分)“成长”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文中的周利利从一个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科技特派员”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D7.D8.①初见时的轻视和怀疑;②交流后的认可与信任;③试种后的佩服与信服。9.①立志高远,勇于担当;②努力学习,提升自己;③实践锻炼,积累经验;④真诚待人,建立信任;⑤敢于创新,寻找机遇。【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要求大学毕业生回到本地服务当地经济建设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错误,结合原文“周利利2017年从浙江农林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那年,她被湖州农科院选为科技特派员”可知,是“湖州农科院”选其为科技特派员,并非“要求”。B.“也是其快速成长的主因”错误,周利利自身积极学习,投身实践使她快速成长,原文并没有指出父亲的力挺、奶奶的自豪、姑父的称赞、母亲的叮嘱等外因这是其快速成长的主因。C.“这是对老吴做出的有力回击”错误,周利利帮助老吴解决难题,主要目的是帮助老吴增产增收,是真心服务乡亲,并非“回击”。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塑造的赏析的能力。D.“隐含了周利利做事不太沉稳的性格特征”错误,周利利匆匆挂掉电话是因为“嫁接苗”电话里一两句讲不清楚,她要亲自到现场帮助乡亲解决问题,说明她做事踏实,这与其“沉稳”的性格相符。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心理变化的能力。“小丫头,你还懂得种地?”“弦外之音很是清晰:你年纪轻轻种过几块地?我还用你来指导?”,老吴对初见周利利认为她是个小女娃娃,主观的认为她不懂种地,充满了轻视和怀疑;“老吴第一次称周利利为‘特派员’了”“老吴一一照做,果然见效,从此对周利利服气了”,老吴遇到问题后周利利及时有效的帮助他解决了问题,老吴此后对周利利的态度是认可与信任;“许多人根据自家土地的环境条件,向周利利讨教应该选种什么瓜蔬品种。有一个薄皮甜瓜品种,经周利利推荐试种后,反响特别好,瓜农专程打电话来说:‘特派员,今后你认可的新品种,就尽管说。你推荐的,我们放心!’”,周利利钻研业务,为乡亲选出了优质的品种,得到的包括老吴在内乡亲们的信任和佩服。9.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周利利心花怒放:自己苦学多年,终于可以真正为父老乡亲服务了”,周利利立志服务百姓,回到家乡做“科技特派员”,体现了责任担当;周利利认为“自己还要继续学习,对很多当地独有的问题,还要研究对策”,说明她认识到学习的重要;“她觉得自己还要继续学习,对很多当地独有的问题,还要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周利利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经验;“‘哎呀,这个事情电话里一句两句哪讲得清楚啊?’她匆匆挂掉电话,转身出门,奔向广阔的田间……”,周利利热心为村民服务,帮村民解决难题,获得了村民的信任;“周利利所在的单位湖州农科院,每年都要举办几次蔬菜品种繁育博览会”,周利利抓住“博览会”这一机会,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为村民致富创造机会。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②,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②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10.(3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汤之于伊尹A桓公B之于管仲C则不敢召D管仲E且犹不可召11.(3分)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本文“内则父子”中的“内”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内”含义相同。C.“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立即趋前”。D.本文“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中的“恶”与《兼爱》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中的“恶”含义相同。12.(3分)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写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C.本文的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2)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14.(3分)孟子为何不主动到朝廷见齐王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10.ACD11.B12.B13.(1)齐国人没有拿仁义与齐王谈论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2)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14.①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怠慢的臣子;②如有要事商议,不能用召见,而要(亲自)前去请教;③而他自己拥有道义和仁德,齐王如果真心想请教,应该亲自前来。【整体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孟子与齐王的互动,探讨了君臣关系和礼仪的重要性。孟子以不主动朝见齐王为例,强调了德行和礼仪在君臣关系中的核心地位,认为国君应礼贤下士,尊重有德之人。文章通过对话和事例,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展现了孟子的思想深度和辩才。景子的质疑和孟子的回应,进一步突显了孟子对仁义和礼仪的重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商汤对伊尹、桓公对管仲,就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可以召见。“汤之于伊尹”与“桓公之于管仲”结构相同,意思相近,是对仗句式,AC两处应断开;“管仲且犹不可召”中,“管仲”作“且犹不可召”的主语,其前D处应断开。故选AC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错误。在家。/同“纳”,结交。句意:在家有父子。/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C.正确。D.正确。都是“怎么”。句意:怎么能有了其中一样(爵位)而轻视另外两样(年龄、德行)呢?/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错,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中景子认为礼就是“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所以赞同“父子主恩,君臣主敬”。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以”,用、拿;“与”,和、跟;“岂”,难道;第二个“以”,认为。(2)“焉”,兼词,于之;“臣之”,以之为臣;“劳”,费力;“王”,称王,统一天下。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等内容可知,孟子认为,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怠慢的臣子,如有要事商议,不能用召见,而要(亲自)前去请教。而他自己拥有道义和仁德,就是君主不能召见的臣子,所以齐王应该亲自来请教自己,而不是召见自己。参考译文:孟子将朝王孟子将要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患了感冒,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能让我见到您吗?”孟子回答说:“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堂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辞说有病,今日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答道:“昨天大王有诏令,他由于患病,不能到朝堂上去。今天病好了些,就匆忙到朝堂上去了,我不知道是否到了。”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阻拦孟子,告诉他:“请一定不要回来,到朝堂上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感爱为关键,君臣关系以恭敬为关键。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啊!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拿仁义与齐王谈论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他们在心里说‘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罢了。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的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我不是说这个。《礼记》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起身,君王召唤,臣子不等马车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齐王,听了君王的诏令却不去了,这大概与礼的规定不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他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他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遗憾什么呢?’不符合义,难道曾子会说吗?这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样、年龄是一样、德行是一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德行更尊贵的,怎么能有了其中一样(爵位)而轻视另外两样(年龄、德行)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就(亲自)前去请教。君王尊尚德行和乐行正道,不能像这样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桓公对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诸侯。当今天下各国土地大小相当,德行也不相上下,没有谁能够超过别人许多,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君主喜欢以听从自己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伊尹、桓公对管仲,就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可以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我呢?”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本题9分)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酬李袁州嘉祐窦叔向少年轻会复轻离,老大关心总是悲。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公才①屈指登黄阁②,匪服③胡颜上赤墀④。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⑤。【注】①公才:指可与三公相当的才能。②黄阁:代指宰相。③匪服:不胜任,不称职。④赤墀:皇宫中的台阶,借指朝廷。⑤琼枝:比喻贤才。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提及人们年轻时聚散的常见心态——轻会轻离,微微透露出懊悔之意。B.作者想到未来之路,姑且自我安慰,却又因不知何时能与朋友相见而伤感。C.颈联写李嘉祐之才与三公相当,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D.本诗表达对朋友真挚的感情,也借酬唱之词写出了对人生复杂滋味的深切感受。16.(6分)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离别时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离别生“悲”,期待再见。②对朋友才华与能力的赞美之情。认为李嘉祐有三公之才,入相指日可待。③对朋友美好前程的祝愿之情。等李嘉祐到达长安,一定会崭露头角,满朝闻名。【知识点】酬和类【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朝廷却说他不适合做宰相,令其愧疚至极”错误。“匪服胡颜上赤墀”的意思是,如果不称职,怎会有脸面进入朝廷?这是在表达对李嘉祐的才能的赞美,表达对其的敬佩。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强说前程聊自慰,未知携手定何时”,一想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诗人的离情别绪一下子冲决了理性的堤坝而泛滥肆虐。通过展露情感的起伏,流露出诗人分别之际浓重的离愁、深深的不舍和期待再见的心绪。“公才屈指登黄阁”,写友人才华横溢,可以比美三公,很快就能封侯拜相,使用热烈的话语,高度赞美了友人的才华,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殷殷期许。“想到长安诵佳句,满朝谁不念琼枝”,在诗人笔下,友人一到长安,他美妙的诗文定会被人们广泛传诵,说不定还会再现洛阳纸贵的景观呢!当整个京城都为友人的诗文如痴如醉的时候,朝廷上下有谁会不想一睹友人的风采呢?这样写,一方面进一步表现了友人高妙的才华和美好的未来,一方面委婉地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热情赞美、深情祝福与深切期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只有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3)李白《将进酒》中表现诗人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肯定、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是“,”。【答案】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慎、纤、皎皎、材。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全国上下的脱贫攻坚战中,文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文艺的优势是什么?是形象生动,接地气,连人心,百姓容易接受。近年来,有许多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创作了不少让老百姓___①___的歌曲、小品、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让脱贫实践___②___。如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宣传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文艺的力量是什么?是抒发人的情感,提振人的精神。文艺工作者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帮助贫困群体立志向,树理想,也要从文化立人的角度,以___③___的文艺形式提升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目前,相当多的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支教、专业培训、辅导讲座等各类文艺服务项目,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贫困群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18.(3分)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4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3分)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富脑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们只得站在外面向里“大姐、大嫂”地喊,喊了几声,不见人应,但响动是有了。B.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的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C.拟南芥,一种看起来细弱的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快、分布广、基因组小,常被植物学家称作植物界的“小白鼠”。D.却生怕人家驳,非常胆怯,于是就靠装样子吓人,以为这一吓,人家就会闭口,自己就可以“得胜回朝”了。【答案】18.①喜闻乐见
②如虎添翼
③丰富多彩19.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宣传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20.C【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语境指文艺作品受老百姓欢迎,可用“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第②空,语境强调文艺对脱贫实践的重要作用,可用“如虎添翼”。“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第③空,语境用来修饰“文艺形式”,可用“丰富多彩”。“丰富多彩”,内容充实,品种繁多,形式多样。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句式杂糅,改为“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二是“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主客体颠倒,可改为“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故句子可修改为: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宣传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富脑袋”的引号作用是表特殊含义。A.表引用;B.表特定称谓;C.表特殊含义;D.表讽刺否定。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粮食保管需要对粮仓的温度、湿度以及粮食品质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监测粮温,因为温度是反映粮情的“晴雨表”。智慧粮仓在粮食入仓后,会根据粮仓廒间大小将电子测温电缆均匀铺设在粮堆中间,A。这样就可以在电脑上实时监测温度变化,通过人工智能模型和大数据分析对粮情变化趋势进行智能预测和预警。①为保证粮情稳定,②必须要根据温度和天气变化给粮堆通风,③智能通风系统可以根据预设温度值远程自动通风,④相比传统机械通风,⑤不仅可以将粮食水分保持在最佳状态,⑥还明显提高通风效率。⑦另外智能机器人在粮仓作业中应用广泛,⑧将使机器人代替人工从事进粮、平仓、出粮等脏重累、机械重复的工作。⑨如粮食智能入仓集成设备、平仓机器人、移动式吸尘器等,⑩改变了粮仓传统作业模式。智慧粮仓的建设,相当于给粮仓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全仓粮情一目了然,粮食进出仓全程监管,可将储存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尽可能让收获的粮食颗粒归仓。在这一过程中,还真正做到了粮食数量质量管控的责任可追溯,B,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动,用得上”。21.(4分)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6分)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A形成全覆盖的检测网络
B大大提升了粮食管理效率22.⑤将“不仅可以将粮食水分保持在最佳状态”改为“不仅明显提高通风效率”,⑥将“还明显提高通风效率”改为“还可以将粮食水分保持在最佳状态”,⑦将“在粮仓作业中应用广泛”改为“在粮仓作业中的广泛应用”。【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处:由“将电子测温电缆均匀铺设在粮堆中间”可知对粮仓的温度检测覆盖广;由下文“在电脑上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可知检测手段是网络。根据上下文的要求,该处应该表达检测网络覆盖广的内容,可填:形成全覆盖的检测网络。B处根据“全程监管”“储存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让收获的粮食颗粒归仓”“粮食数量质量管控的责任可追溯”等信息推断,该处应该表达有关“管理效率高”的语句,根据上下文句式特点组织语句,可填:大大提升了粮食管理效率。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⑤⑥语序不当,二者构成递进关系,应调整为“不仅明显提高通风效率,还可以将粮食水分保持在最佳状态”。⑦是主谓搭配不当,将“应用广泛”改为“的广泛应用”,这样就使得整个句子由主谓短语改为偏正式名词短语,主谓搭配就得当了。四、写作(60分)23.(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人往往被冻结在他者的凝视中,被贴上物质的标签。年轻人在“他者的凝视”中长大。生活中,他者的“凝视”如影随形,即使他者缺席,“凝视”却永远在场。然而,重要的是如何将“凝视”内化为自我的审视。比他人的评价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自我,才能成为梦想中的自己。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倾听他人,看清自我莎士比亚说:“多听,少说,接受每一个人的责难,但是保留你的最后裁决。”人生路上,有许许多多或指导我们的人、或责难我们的人。对待这些,或许我们即便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起码应给予其最基本的尊重。当然,尊重他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要舍弃自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行业业务员工作总结
- 运动品牌的市场推广计划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同步练习
- 金属行业行政后勤运营总结
- 2023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海)(春考)(空白卷)
- 2024年美术教案集锦5篇
- 2024年煤矿应急预案
- 红光十字线激光器行业市场发展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保险合同协议书大全
- 2024年度天津市公共营养师之二级营养师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15《八角楼上》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施工工地汛期防洪防汛应急预案(9篇)
- 商业伙伴与合作伙伴管理制度
- 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标准图集
-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绪论
- 2024年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项脊轩志》课后练习、探究性阅读含答案解析翻译
- 汽车机械制图(第二版)AB卷模拟试卷及答案2套
- 人教版(2024版)七上数学第二单元:有理数的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 6树叶书签(教学设计)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 安全环保重点岗位人员应知应会考试附有答案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