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项脊轩志(明)归有光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②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③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④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⑤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从景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中祖母的情感。3.分析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4.本文侧重于抒写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为何以项脊轩为题?【答案】1.景可爱,情可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环境清幽、谧静,充满诗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出的是静,却静得富有生机。我们可以感受到轩中人的喜悦、悠闲、恬然自得之情以及他的沉静、淡泊、勤奋之性。2.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关切和期待之情,感人至深。3.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项脊轩年日之久。以景结情,语浅情深,余味隽永。4.本文是借项脊轩的兴废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事、景都与轩有关,作者的或喜或悲之情也来自于轩,可以说,项脊轩就是一个多种感情的集结之处,正如清代梅曾亮言:“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所以以之为题。【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重点语句。解答本题注意题目的提示,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考生要熟悉景物描写的手法,如本句就运用了动静结合、寓情于景的手法。十五的夜晚,明月照亮墙的半边,在月光的笼罩下,桂树的影子显得浓淡疏密参差、色彩相杂,树叶因风吹而动,摇曵的样子实在可爱。这几句是写项脊轩经过修缮已成为优雅舒适的读书好地方,并进一步描绘了读书的情趣。每当十五夜晚,皎洁的月光照亮了半壁院墙。桂树的影子或浓或淡,参差错落,微风徐来,婆娑摇曵,十分可爱。它写得月白风清,桂影珊珊;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突出的是静,却静得富有生机。我们可以感受到轩中人的喜悦、悠闲、恬然自得之情以及他的沉静、淡泊、勤奋之性。景可爱,情可喜,情景交融。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本题要从祖母的语言中体会言外之意,同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这句是一句幽默的玩笑,是老祖母的亲切诙谐、疼爱欣慰,结合下文关门、小跑拿象笏的细节可知此处写尽了天下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关切和期待之情,感人至深。3.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本题问的是结尾段的作用,解答本题一般可以从结构上、内容上来作答。内容上,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物是人非,斗转星移的沧桑世事的感叹。中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当年亲手种下的,现在树已经亭亭玉立,枝繁叶茂了。可是妻子却早已不在人世,音容笑貌均不复有。我还有多少时日呢?结构上,这句是以景结情,“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在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具体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小说标题的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托作者情感;展开情节,前后呼应;对比讽刺,强化效果;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从给读者的感情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解答此题可以从线索和主旨方面作答。《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全文自首至尾,处处紧扣“项脊轩”来发挥,把各不相连的琐事缀合起来,抒发了一以贯之的深挚情感。译文: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白天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这里不翻译成”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自然界的万物皆有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遗物,就像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2023春·山东济宁·高二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注:异爨:分灶做饭,即分家。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B.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C.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五之夜”指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七月既望”,这是古人根据天上的月亮的圆缺来记时的方法,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B.许多古人的年龄名称都与头发有关。如文中“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的“束发”,类似的还有总角、垂髫、及笄、黄发等。C.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可见作者先祖官阶不低。D.“吾妻来归”中“归”指古代女子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是女子的归宿,故称“归”。如《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是古代记事抒情的一种文体。《项脊轩志》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与事,承载着作者的复杂情感。B.家中的老婆婆是作者已去世的祖母的奴婢,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振兴家业。C.文章多用叠词,如“珊珊”写月下桂树随风摇曳,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D.本文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作者的深情,可谓“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2)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9.全文笼罩着一种浓重的悲情,请简要概括作者产生这种“悲情”的缘由。【答案】5.C6.A7.B8.(1)这位老婆婆,是我逝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的喂过奶,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2)那以后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9.①亲人离世,睹物思人;②叔伯分家,家族衰败;③屡试不第、兴家无望。【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而母”的意思是“你的母亲”,是“立于兹”的主语,“而母”后不能断开,排除BD;“吾怀”是“在”的宾语,联系紧密,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晦指每月的第一天,朔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错误,朔指每月的第一天,晦则是每月的最后一天。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B.“她告诉作者,祖母曾拿一象笏给他,勉励他要努力学习、振兴家业”错误。由原文“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可知,她告诉作者的是母亲曾经站在这里的情形。而祖母拿着象笏勉励作者是作者亲历的,不是老妪告诉的。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妪,先大母婢也”,判断句,译出“是”;“乳”,名词作动词,喂养;“先”,去世的。(2)“无聊”,没有(精神上的)寄托;“葺”,修缮;“其制稍异于前”,状语后置句,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第二段写到作者回忆自己的祖母和母亲,第四段回忆自己的妻子,而这些人现在都已经离世,所以有亲人离世,睹物思人之悲。第二段写到“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由此可知叔伯分家,家族衰败引发作者的悲情;自己少年时期在项脊轩读书,祖母层拿着笏板来到作者的书房,并且勉励自己读书,但作者却屡试不第。所以有屡试不第、兴家无望之悲。参考译文: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往下流;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都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又屋子方位朝北,不能被阳光照到,一过了中午(屋内)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向前开了四扇窗子,用矮墙在庭院周围环绕,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又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书摆满了书架,我仰头高声吟诵诗歌,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位老婆婆,是我逝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的喂过奶,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读书,长期以来却没有成就功名,而儿子的成功,却是可以盼到的!”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然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2023春·广东汕头·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材料二: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眣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节选自袁枚《祭妹文》)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逾A三B年C予D披E宫F锦G还H家I汝J从K东L厢M扶N案O出P一Q家R瞠S视T而U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的“乳”与《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的“杖”都是名词作动词。B.“束发”,一般指男子20岁时要把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年;而“弱冠”则一般指男子15岁,此时要举行冠礼。C.“大母过余曰”的“过”与《孔雀东南飞》中“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的“过”意义不相同。D.“望日”通常指阴历每月十五或十六,这一天日月相对,月亮圆满,而“既望”通常指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如《赤壁赋》中的“七月既望”。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见证了家族的变迁。随着时间的流逝,原本庭院相连的大家族走向了分崩离析,表现了归有光对诸父分家后情感隔阂的无奈和悲凉。B.归有光回忆先人时感情表达并不一致。回忆母亲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但想到祖母,却可谓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C.袁枚兄妹感情融洽无间。文中回忆了妹妹回到娘家后服侍母亲、处理文书事务等事情,记录了作者曾想将身后事托付于妹妹的想法,表达了兄妹间的深厚感情。D.两篇文章在写作上均注重在叙事中充分抒发强烈的感情。或寓情于事,以情动人;或在叙事中穿插一些抒情性的话语来直抒胸臆,表达真情实感。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14.材料二中袁枚主要通过回忆一些童年琐事来抒发对亡妹的悼念之情,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CIP11.B12.B13.(1)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2)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14.①二人同捉蟋蟀,同葬蟋蟀,体现了妹妹性情温厚善良。②童年相伴读书,温馨之情溢于言表。③作者远行广西,妹妹不忍哥哥分离,掎裳拽衣,放声大哭。④袁枚考中进士,衣锦还家,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逾三年”是时间状语,独立成句,“予”是代词,作主语,所以C处断;“披宫锦还家”是“予”的行为,“汝”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句首,所以I处断;“从东厢扶案出”是“汝”的行为,“一家”是下一句的主语,应放句首,所以P处断。故选CIP。1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A.正确。“乳”,名词作动词,喂养;“杖”,名词作动词,拄着。句意:哺养两代人,已逝世的母亲待她很好/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B.“‘束发’,一般指男子20岁……表示已经成年;而‘弱冠’则一般指男子15岁……”错误,选项说反了,“束发”,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弱冠”,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C.正确。“过”,看望;过错。句意:祖母来看我,她说/自以为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罪过,能够终身侍奉公婆报答他们的大恩。D.正确。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回忆母亲时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但想到祖母,却可谓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错误,文中是借助老妪之口回忆母亲,情感流露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而对于祖母,作者是通过自己的回忆来写,情感流露是“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比较来看,“泣”是“无声或低声地哭”,而“长号”则是大声号哭,所以应该是回忆母亲有泪无声,含蓄有节制,想到祖母则是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你的;“何”,怎么;“竞日”,整天;“类”,像。(2)“膺”,心中;“梗”,堵塞;“如”,像;“历历”,清晰得一一可数的样子;“逝”,消失。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材料二中找到作者袁枚所回忆的与亡妹相关的童年琐事,进行概括。主要在选文第一段。结合“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可知,兄妹二人一同玩耍,一起捉蟋蟀,一起葬蟋蟀;结合“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可知,兄妹二人共同温习功课,“差肩而坐”,温馨之情溢于言表;结合“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可知,作者远行,妹妹牵住兄长的衣裳,悲伤痛哭;结合“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可知,作者考中归来,妹妹惊喜万分,扶案而出,家人瞠视而笑。妹妹为哥哥考中得官而欣喜。参考译文:材料一: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材料二: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西,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像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节选自袁枚《祭妹文》)(2023春·重庆渝中·高二重庆巴蜀中学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二)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孺人讳桂,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①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②,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注:①姁(xǔ)姁:言语温和亲切。②缉纑(lú):把麻搓成线,准备织布。(摘编自明代归有光《先妣事略》)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B.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C.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D.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1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娘以指叩门扉曰”与“叩关而攻秦”(《过秦论》)两句中的“叩”含义不同。B.“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与“盛以锦囊”(《五代史伶官传序》)两句中的“盛”含义相同。C.“小者乳抱”与“羝乳乃得归”(《苏武传》)两句中的“乳”含义不同。D.“馀则茫然矣”与“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两句中的“茫然”含义相同。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母亲十六岁就嫁到夫家,一生共生育了七个子女,前后有两人不幸夭折,其中生下归有尚的时候怀孕了十二个月。B.归有光母亲家世代居住在吴家桥,他的外祖父为人忠厚正直,崇尚简朴。虽然家里很富有,但其也常常和和气气与村里人谈家常。C.归有光七岁时便和堂兄归有嘉进学塾读书。每次遇到阴雨天气,他的堂兄就在学塾过夜,归有光却对家恋恋不舍,所以没有留住学塾。D.归有光大姐的婚事是他母亲生前应允的,归有光的婚事也是其母亲生前给他聘定的,突出了母亲对归有光兄妹强烈的责任感。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2)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19.归有光用往昔生活琐事勾勒的亡母形象,感人至深。请根据文段找出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事件并简要概括。【答案】15.B16.D17.C18.(1)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2)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时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19.①先母回到娘家,就做棉花活;②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绳,常常劳动到深更半夜;③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每间房里都整齐清洁。【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平时)对待僮仆们很宽厚,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些难听的话。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中,“吴家桥”是主语,“致”是谓语。“鱼蟹饼铒”是宾语,结构完整,在本句前后断开,排除ACD。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敲;攻打。两句中的“叩”含义不同。句意: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攻打函谷关进攻秦国。B.正确。都是“装”的意思。两句中的“盛”含义相同。句意:有位老婆婆端来一杯水,装着两只田螺。/把它装在锦缎制成的口袋里。C.正确。喂奶;生子。两句中的“乳”含义不同。句意:小的抱在怀里喂奶。/要等要公羊生小羊才放苏武回去。D.错误。模糊不清;广阔无边。两句中的“茫然”含义不同。句意:别的就都记不起来了。/越过茫茫的万顷江面。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归有光却对家恋恋不舍,所以没有留住学塾”错,由原文“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可知,应是他心里非常想留在书塾,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比”,等到;“阖”,关;“效”,成效。(2)“乳”,哺养;“健”,费力;“颦蹙”,皱眉。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可知,先母回到娘家,就做棉花活;②由原文“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可知,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绳,常常劳动到深更半夜;③由原文“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可知,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每间房里都整齐清洁。参考译文:(一)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二)亡母周孺人,生于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十六岁嫁到夫家。过了一年多,生下一女淑静,就是我的大姐。一年后,生下我,又过一年,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夭折一人,另一个满周岁时也死了。又过一年多,生下有尚,怀孕足有十二个月。第二年生下生淑顺,过一年,又生下有功。生有功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经常皱着眉头向婢女们讲:“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位老婆婆端来一杯水,装着两只田螺,说:“喝下这水就不会老怀孕了。”母亲举起杯来一饮而尽,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母亲溘然长逝。儿女还小,见家里人哭,也跟着哭起来,可心里还以为母亲睡着了。真是伤心呀!那时家里请来画师,为先母画遗像,喊出大姐和有光来,嘱咐人家:“鼻子以上,照着有光画,鼻子下面,照淑静姐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长得最像母亲。先母名桂,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崇尚简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与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像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喂奶,手里还缝缝补补一刻不停,每间房里都整齐清洁。(平时)对待僮仆们很宽厚,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些难听的话。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次遇到阴雨天也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非常想留在书塾,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半夜醒来,就督促我小声诵读《孝经》,如果我能热练地、一字不错地背下来,(母亲)就十分高兴。先母过世十一年后,大姐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先母生前应允的。过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先母生前给我聘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先母。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就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2023春·江西宜春·高二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校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先人讳正,世为吴中著姓。先曾祖讳凤,中成化甲午乡试,选调兖州城武县知县。先祖讳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昶以文学为一时名臣。诗、书之业,以故世有承传。先祖家教尤严,先人早游县学,屡试不第,而有光后出有名,及举乡试,先人遂谢去。先祖于诸父有分,独退让处其薄。先祖以高年笃老,先人与伯父,年亦皆逾七十,侍侧,日忻忻然,如少年儿子,皆不知其老也。日闭门读书,每自喜,以为有所得。性坦率,未尝与人有争。与里中结社,有香山洛社之风。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言如出岫之云,无心也。岁壬戌,有光八上春官,不第还,先人遂以是年卒,年七十有八。又三年,始登第,而先人不及见矣,悲夫!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及先人之方殁,而始获一第,曾不得一日之禄养,所以为终天之恨也。有光仕官既不遂,独幸以建储诏得推封,此亦可少慰人子之情于万一。先妻魏氏,光禄寺典簿庠之女,太常卿谥恭简公校之从女也。恭简公为当世名儒,学者称为庄渠先生云。先妻少长富贵家,及来归,甘澹薄,亲自操作。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及病,妻母遣人日来省视,始叹息,以为姐何素不自言,不知其贫之如此也。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人以为有德如此,不宜夭殁。而生一子,甚俊慧,又夭。仅存一女,天道竟不可知矣!继妻王氏。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先妻少丧父,妻母教之甚修谨。年十八来归,不失妇道。抚前子,爱甚己子。前子死,时哭之悲,病遂亟。其聪明慈爱,盖天性也。魏氏生时,有光方年少为诸生,及王氏,方乡举,家益贫。历岁岁北上辨装及下第之穷愁。有光之欢,生平于世,无所得意,独有两妻之贤,此亦释家所谓随意眷属者也。今蒙恩封赠,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恩诏乃许移封。今妻费氏,亦愿推让王氏,则泉壤之下,亦被希世之旷典矣。(节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有删改)文本二: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B.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C.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D.吴中王氏/多自以为太原之后/然实无考/独先妻家谱/系最明远/有承传2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举乡试”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B.“言如出岫之云”与“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经•卫风•氓》)两句中的“言”字含义相同。C.“而先人不及见矣”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D.“及来归,甘澹薄”与“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归”字含义相同。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家学深厚,家教严格,诗书传承,曾祖归凤在朝为官,祖父岫云德高望重,性格坦率,淡泊名利。B.归有光的妻子魏氏,对公公和婆婆极为孝顺敬重,闺门内外,全家上下,因她而其乐融融,却不幸早逝。C.归有光的继妻王氏年少丧父,但母亲注重家教,本人天性慈爱,她处事谨慎,恪守礼法,对魏氏之子也甚是疼爱。D.归有光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有光之困于久试,祖父皆以高年待之,而竟不及。(2)时节归宁外家,以有光门第之旧,而先妻未尝自言,以为能可以自给。24.结合文本,概括归有光科考多次失败却依然能坚持的原因。【答案】20.C21.B22.A23.(1)因为我长久地受困于科考,祖父、父亲都以高年等待,却最终没能等到。(2)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我(归有光)的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24.①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②家人的理解与信任;③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吴中的王氏,多认为自己是太原之后,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多自以为太原之后”,“太原之后”作“以为”的宾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AB;“谱系最明”,主谓结构,“谱系”,载有世族系统、源流纪录的族谱,做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最明”做谓语,其后要断开,排除D。故选C。2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中举(人);推举。句意:等到他乡试中举。/后来的刺史名荣荐举臣为优秀人才。B.错误。说;助词,无实义。“言”字含义不同。句意: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满足了你的心愿,你就对我粗暴无礼了。C.正确。看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译为“我”。句意:而父亲却不能得见。/既然承蒙你这样的记着我。D.正确。均为女子出嫁。句意: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祖父岫云”错误,原文为“社中人尤敬其德,称其别号曰岫云”,说的是父亲,归有光的父亲号岫云。故选A。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中的能力。(1)“以”,因为;“祖父”,祖父、父亲;“竟”,最终。(2)“归宁”,多指已嫁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以”,因为。“以为”,认为。2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要点的能力。结合“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可知,因为归有光肩负重振家族的希望的重任;结合“尝谓有光曰:‘吾日观君,殆非今世人。丈夫当自立,何忧目前贫困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可知,因为归有光有家人的理解与信任;结合“先妻魏氏‘事舅及继姑孝敬,闺门内外,大小之人,无不得其欢’”分可知,妻子贤惠并给予了他巨大支持也是归有光坚持科考的重要原因。参考译文:文本一:我的父亲名讳为正,归氏为吴中大姓。曾祖名讳为凤,考中了成化年间甲午的乡试,被选调至兖州城武县做知县。祖父名讳为绅,县学生,为太常卿夏昶之孙婿。夏昶因为文章学问而成为当时的名臣。诗书的传统因此而传承下去。祖父家教尤严,父亲早年入县学读书,屡次考试都未考中,然而归有光后出有名,等到他乡试中举,父亲方才舍弃。在与伯、叔们分了家的时候,唯独退让选择了轻薄的部分。祖父年高衰老,父亲与伯父,年龄也超过七十了,侍奉在侧,每天欣喜的样子,好似年少时候的小孩,不知道他们的年龄也很大了。每天闭门读书,自己也很高兴,都以为他读书有所得。父亲性情坦率,未曾与人争执。与同里的人结社,有香山洛社的风气。社中人尤其尊敬他的品德,称其别号岫云,说的是父亲说的话就跟出岫之云一样,毫无心机。岁壬戌,我八次科考,都没有中,父亲在这一年去世,年七十有八。又三年,我才考中,而父亲却不能得见,令人悲叹!我被困于久试,祖父虽高年而待之,父亲却不能等到。等到父亲刚刚去世,我才考中进士,(父亲)竟然没有得到我一天的官俸供养,这是我一辈子到死的遗憾啊!我通过科考做官不顺利,却很幸运地因为建储诏而得以推封,这也可以稍稍表达我作为人子的悲伤之情。我去世的妻子魏氏,是光禄寺典簿魏庠的女儿,太常卿谥号恭简公魏校的侄女。恭简公是当时著名的儒者,有学问的人称呼他为庄渠先生。亡妻年少时生长在富贵之家,等到她嫁到我家来,甘于淡泊,事事亲自劳作。在她回娘家省亲的时候,因为归有光家族早年是世家大族,并且妻子自己从来没有(对娘家人)说过,(娘家人)就认为(我和妻子)的生活可以自给自足。等到妻子生病了,她的母亲派人每天来探望,才叹气感慨,认为大女儿(魏氏)为什么平日自己不说,不知道他们已经贫困到这种地步了。(妻子)曾经对有光说:“我每天观察你,大概与当今世人不同,大丈夫应当立志干一番事业,何必担忧眼前的贫困。”(妻子)侍奉公公和继母极为敬重孝顺,家里家外,大辈小辈,尊者仆人,没有不满意的。世人都认为她如此贤良淑德,不应该早早去世。她生了一个儿子,非常漂亮聪明,但是也早逝了。只存活了一个女儿。天道无常竟然如此不可琢磨!我的继妻王氏。吴中的王氏,多认为自己是太原之后,然而实在无从考证,唯独是先妻家家谱明晰,传承甚远。王氏小时丧父,她的母亲教育得十分谨慎,恪守礼法。十八岁出嫁,没有失了妇道。抚育我之前所生之子,超过了自己的孩子。前子夭折之时,哭得十分悲伤,病也因此而急迫了。聪明慈爱,是她的天性。魏氏在世之时,我刚刚成为诸生,等到王氏来到,我刚刚中举,家里也越发贫穷。经历了一年又一年北上科考和落第的穷苦。我的人生在世,最令我得意和高兴的是有两位贤妻,这也就是佛家所谓随意眷属的意思吧。如今蒙受恩典,获得封赠,按例当封妻前一人,与最后一人,而诏书也允许改封。如今妻费氏,也愿意把封赠让给王氏,她在九泉之下,也能感受到世上少有的恩典了。文本二: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去世的母亲曾经来过这里。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里。”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祖祖辈辈都读书,长期以来却没有成就功名,而儿子的成功,却是可以盼到的!”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瞻仰回顾旧日事物,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2013春·上海杨浦·高一校考期中)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项脊轩志归有光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25.解释文中加点词(1)顾
(2)辟
(3)偃
(4)往往
(5)已
(6)归26.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轩东故尝为厨27.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划线句(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2)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28.作者说“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请概括文中所记可悲之事。29.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往往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来抒写心境。请你联系归有光《项脊轩志》对此加以简述。【答案】25.(1)顾:回头,回头看,环顾;(2)辟:开;(3)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2基础的埋置深度及影响因67课件讲解
- 《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课件
- 护理课时说课教育课件
- 《多肉植物介绍》课件
- 维修保养管理制度6篇
- 纺织材料学教学课件下载样章
- 油库出入库管理制度(5篇)
- 《电子商务II复习》课件
- ABB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 故障诊断与维护 课件任务3-3 工业机器人紧凑型控制柜的周期维护
- 外墙维修安全协议书(2篇)
- 2024-2025形势与政策: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Ⅰ)含答案
- 英语听力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贵州财经大学
- 质量管理题库
-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文言文对比阅读
- 2024-2030年智能交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gpu算力租赁合同
- 软件系统运行维护流程及的方案
- 医师定期考核 (公共卫生)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人教版(2012)音乐一年级上册国旗国旗真美丽 说课教案
- 国际经济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河南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