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资料_第1页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_第2页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_第3页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_第4页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毒颗粒: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

颗粒。

2、杜勒小体:是中性粒细胞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

圆形,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与胞质发

育不平衡的表现,他亦见于单核细胞中,常见于严重感染。

3.豪-焦小体: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

「2um暗紫红色圆形小体,为核碎裂、溶解后的残余部分。常与卡

波环同时存在,见于脾切除后、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减低、红白

血病、某些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核左移: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

胞以致原粒细胞)的现象。

5.核右移: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并且五叶核以上者超过

3%的现象,常见于巨幼贫。

6.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

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报纸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源自有核红细

胞。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

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

7.卡波坏:成熟红细胞内的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或绕成8字型结构,可

能是由于核膜的残余物或纺锤体的残余物及胞质中脂蛋白变性所致,

常与染色质小体同时存在。多见于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白血病。

8.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的沉降速度,简称血沉。

9.血细胞比容:只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实的红细胞在全血中所

占体积的百分比。

10.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产生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可

出现于尿中,该蛋白加热至40〜50C发生沉淀,继续加热则重新溶

解。

11.瑞氏染液:是最常用、最经典的血涂片染色的方法,由酸性染料

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

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

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14.APT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

固所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内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是筛选止血功能

最基本常用的试验之一。

15.P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凝固所

需的时间,用以反映外源性凝血因子是否正常,是筛选止血功能最基

本常用的试验之一。

16.血红蛋白尿: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

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17.乳糜尿:指尿中含有淋巴液,外观是牛奶状称为乳糜尿。

18.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引起的炎性积液,渗出是炎症病灶内血

管中的液体成份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过程。

19.漏出液:血管内的水分伴同营养物通过毛细血管滤出,这种在组

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非炎症性组织液称漏出液。

20.抗凝剂: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性,

以阻止血液凝固的物质。

21.卵磷脂小体:内酰脂胆碱成分,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均,折

光性强,形似血小板但略大。

22病理性蛋白尿: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

病的可靠指标。

23.瑞士染色法:瑞氏染色液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亚甲蓝溶解

于甲醇而成,不同的细胞由于所含化学物质不同,对各种染料的亲和

力也不一样.

24.闪光细胞:在急性肾盂肾炎中,可见到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

布朗分子运动:在油镜下呈灰蓝色,具有光折射性发光现象,其运动

似星状闪光的一种细胞。

25.漏出液:多为双侧性非炎症性积液.发生机制: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淋巴回流受阻,钠水潴留.

26.抗凝剂:就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某种凝血因子的活

性,以阻止血液凝固.常用抗凝剂有乙二胺四乙酸,枸椽酸盐,肝素,草

酸盐,促凝剂,分离胶.

27.尿胆红素:有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和8-胆红素三种.主要用

于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

胞性黄疸,而溶血性黄疸为阴性.

28.尿胆素:无色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照后形成黄色的尿胆素.溶血

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均为阳性.

29.尿胆原:结合胆红素岁胆汁排泄进入肠道,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

先脱去葡萄糖醛酸基,再逐步还原为中胆素原,尿胆原和粪胆素原,从

肾小球滤过或肾小管排出的为尿胆原.溶血性黄疸为强阳性,肝细胞

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为阳性.

30.肾小球性蛋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

素操作后滤过膜孔径增大、断裂和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蛋白特别

是清蛋白滤过,超出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

31.渗出液:多为单侧性炎性积液.发生机制:微生物毒素,缺氧以及炎

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增高,癌细胞侵润,外伤,化学物质刺激.

32.嗜酸性粒细胞:起源于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干细胞分化的

嗜酸性粒细胞祖细胞(CFU-Eo).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由受

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因此,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

33.酸性染料:为阴离子染料,主要有伊红Y和伊红B,能释放质子,与

细胞的碱性成分如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及细胞质中的某些蛋白质结

合并染色.

34.网织红细胞:是介于万有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阶段细

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细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源自

有核红细胞.RNA是嗜碱性物质,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

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结构沉淀物,故名网织红细胞.

35、选择性蛋白尿: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后,使血浆蛋白滤过,以

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称选

择性蛋白尿,多见于小儿肾病综合症。

1、影响血沉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血浆因素:血浆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

血沉加快。②红细胞因素: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质量;红细胞的

形态③其他因素:血沉管架位置:倾斜,血沉快;温度:规定温度

在18〜25度进行

2、尿液管型形成的条件?

答:①原尿中有清蛋白,F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

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②肾小管有浓缩尿液和酸化尿液

的能力:浓缩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质及盐类浓度增高,而酸化则促进

蛋白质进一步变性凝聚、沉淀。③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尿

液有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各种成分沉析、凝聚成大的有形体。④具有可

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有利于管型的形成与排泄。

3、尿液管型的临床意义?

答:(1)细胞管型:①红细胞管型属病理性,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

管或肾小球,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

竭。②白细胞管型属病理性,是诊断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的重要证

据。若尿内有较多此类管型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区别肾盂肾

炎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③上皮细胞管型在尿内大量出现,表明肾小

管有活动性病变。这种情况可出现于肾小球肾炎,常与颗粒、透明或

红、白细胞管型并存。(2)颗粒管型: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

化而来,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颗粒管型意味着

在蛋白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退变、坏死,多见于各种肾小球

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有时也可出现于正常人尿中,特别是剧烈

运动之后,如经常反复出现,则属异常。(3)蜡样和脂肪管型:蜡样

和脂肪管型是细胞颗粒管型再度退化后形成的,常反映肾小管有萎

缩、扩张。多见于慢性肾病尿量减少的情况下,或是肾病综合征存在

脂肪尿时。(4)透明管型:透明管型可以出现于正常尿液中,有蛋白

尿时透明管型则会增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4、尿液标本不同类型黄疸的鉴别诊断?

答: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和尿胆素皆明显增加;阻塞

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阳性,尿胆素和尿胆原皆无变化或稍减少;肝细

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尿胆素、尿胆原皆增加。

5、病理性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答:①肾小球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免疫、代谢

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

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选择性蛋白尿指肾

小球损伤较轻,蛋白主要成分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9万的中相对分

子质量的清蛋白的蛋白尿。非选择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

受损,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特点的蛋白尿,提示

临床预后较差。②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由于炎症或中毒,引起近曲

小管对蛋白质重吸收能力减低,而出现的以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为主

的蛋白尿。③混合性蛋白尿: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损而产

生的蛋白尿,其特点是在尿液中,蛋白以小相对分子质量02—M和

中相对分子质量清蛋白为主,但大、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均增多。

④溢出性蛋白尿:指血液循环中,出现了大量以中、小相对分子质量

为主的异常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原尿中的含量超过了肾小管重

吸收最大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形成的蛋白尿。典型情况如BJPo

⑤组织性蛋白尿:指由于肾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破坏或分解、炎

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等的蛋白质,进入尿液中所形成的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在临床有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之分。

肾前性蛋白尿可见于①浆细胞病;②血管内溶血性疾病(阵发性睡眠

性血红蛋白尿)等;③大面积肌肉损伤;④酶类增高等。

肾性蛋白尿主要指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

尿以肾病综合征为典型病例: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少量小相对分子

质量蛋白;

肾后性蛋白尿可见于①泌尿、生殖系炎症反应;②泌尿系结石、结核、

肿瘤等。

6、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答:1.生理性增多: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

恐惧、冷水浴等。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

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2.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

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长期饮酒、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

足如婴儿。3.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

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纳

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瘦以及

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4.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

减少所致的贫血: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

维化等伴发的贫血。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

幼细胞性贫血。(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

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

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

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

血。(3)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

贫血。

7、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学评价?

答:1.氨化高铁血红蛋白法(HiCN):1966年被ICSH推荐为参考方

法。该法操作简单、显色快、结果稳定可靠、读取吸光度后可直接定

值等优点。其致命的弱点是氟化钾(KCN)试剂有剧毒,使用管理不

当可造成公害。2.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SDS):该法操

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无公害等优点。但由

于摩尔消光系数尚未最后确认,不能直接用吸光度计算Hb浓度,而

且SDS试剂本身质量差异较大会影响检测结果。3.叠氮高铁血红蛋

白(HiN3)法:该法优点与HiCN测定法相似、最大吸收峰在542nm、

显色快、结果稳定、试剂毒性仅为HiCN测定法的1/7,但仍存在公

害问题。4.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该法试剂简单、呈色

稳定、无公害、吸收峰在575nm、可用氯化血红素作为标准品。但仪

器多采用540nm左右滤光板,限制了此法使用。5.溟代十六烷基三甲

胺(CTAB)血红蛋白测定法:该法试剂溶血性强又不破坏白细胞,

适用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无公害等优点。但由于摩尔消光系数

尚未最后确认,不能直接用吸光度计算Hb浓度,而且SDS试剂本身

质量差异较大会影响检测结果。Hb和白细胞。缺点是测定结果的准

确度和精密度不佳。

8、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答:(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

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能力旺盛,见于溶血性贫

血。②网织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③鉴别贫血。(2)

评价疗效。①观察贫血疗效。②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③放

疗和化疗的监测。

9、嗜酸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答:(1)嗜酸粒细胞增多:①超敏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食物

过敏、血管神经性水肿等②寄生虫病:尤其是肠道寄生虫蛔虫、钩

虫、绦虫等,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③某些皮肤病:如湿疹、

疱疹样皮炎、真菌性皮肤病等④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⑤

某些恶性肿瘤,特别是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⑥某些传染病:如猩

红热,一般急性传染病时,血中嗜酸粒细胞均减少,唯独猩红热除外,

反而增高7.某些内分泌疾病

⑵嗜酸粒细胞减少:由于嗜酸粒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百分率较低故

其减少多无临床意义。①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②在长期使

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嗜酸粒细胞减少。

11、HCT的临床意义:

答:HCT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HCT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

叵红细胞数量正常,血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HCT增加可因红细胞

数量绝对增加或血浆量减少所致。HCT的主要应用价值为:临床补液

量的参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

数据;血液流变学指标。

12、白细胞计数误差分析:

答:1.技术误差,可通过规范、熟练的操作,仪器的校正、试剂的标准

化和操作人员责任心的增强而减小或消除(器材,标本要求,加盖玻片

影响,充池影响,计数原则,细胞分布要均匀,有核红细胞影响);2,固

有误差,主要指计数域误差,即由于每次充池后血细胞在计数室内分

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3.生理状态影响:运

动,劳动冷热水浴,酷热,严寒等常出现一过性白细胞增高;一日之内

白细胞数最高与最低可差1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高30%.

13、电阻抗原理:利用血细胞与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能的差异,当体积大

小不同的血细胞通过计数小孔时一,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

形成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

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这就是电阻抗原理.(电阻抗法,射频电导

法,激光散射法,分光光度法)

14、红细胞的生理性变化: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的影响,但与

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值相比,一般在±20%以内.①增多:主要

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增高35%),高山居民(增高14%),登山运动员,

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等;雄激素增高成年男性高于女性;肾上腺皮质

激素增多如情绪波动等;长期重度吸烟;静脉压迫时间>2min(增高

10%);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增高10%-15%);日内差异(上

午七点最高);应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药物等.②减低:主要见于生

理性贫血,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6个月-2岁婴儿,造血功能

减退如老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减少达16%),长期饮酒(减少约5%).

15、红细胞异常形态新方法:①异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形态不

整;②血红蛋白形成不足:低色素;③红细胞形成后损伤:高色素性,球

形椭圆形;④刺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⑤红细胞增生变化:多色素红细

胞;⑥其他异常:环形,靶形,口形,镰刀形.

16、尿沉渣检查质量保证: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的因素很多,必

须严格按照前、中、后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好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全程

质量控制。①正确留取尿标本;②使用标准化、规范的实验器材;③

标本处理及报告都应标准化;④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做好检测

中的质量控制;结各种细胞化学、免疫化学染色技术检查,提高辨别

尿沉渣中各种成分的能力。

18、网织红的分型:①I型(丝球形)RBC几乎被网织物充满,仅在正常

骨髓;②II型(网型)RBC中央线团样结构松散,存在于骨髓;③III(破网

状)网状结构稀少成不规则点状,少量存在于外周血中;④IV(点状型)

嗜碱性物质少,呈分散的细颗粒状,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中.

19、网织红的临床意义:1.评价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

红增多,表示造血功能旺盛,各种增生性贫血均可增多(溶血性贫血);

②网织红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贫血;③鉴别贫血类型;2.评价疗效:①

观察贫血疗效: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②骨髓移植后监

测骨髓造血恢复;3.放疗和化疗的监测:网织红的动态观察可指导临

床适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

20、血沉的临床意义:1.生理性加快:血沉受年龄,月经周期影响.女性

纤维蛋白原含量高血沉比男性高;妊娠期妇女血沉增快;小于12岁儿

童血沉稍快;50岁后纤维蛋白原增多血沉加快,月经期女性血沉加

快;2.病理性增快:组织损伤时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迅速增多;恶性肿瘤;

炎症疾病;;自身免疫疾病;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退行性疾病,

巨细胞性动脉炎.3.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形态异常(球形,镰形)

22.怎样鉴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

答:血红蛋白尿是指尿中游离的血红蛋白超过0.3mg/L,经尿隐血实

验检查为阳性。常由于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释放人血,并

超过了肝脏的结合能力和肾脏的重吸收能力,而随尿液排出体外;血

尿是指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N3个/HP,离心尿红细胞>5个/HP,

或12小时尿Addis计数>50万个,是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

鉴别如下:①离心沉淀后的尿上清液:前者仍为红色,后者红色消退。

②镜检沉淀物:前者不见红细胞或仅见红细胞碎片,后者见大量完整

的红细胞。③用上清液作隐血试验:前者强阳性,后者一般阴性或仅

呈弱阳性。④用上清液作尿蛋白定性试验:前者阳性不变,后者结果

减弱或呈阴性。

23.血沉病理性变化有哪些?

答:血沉增快:1.各种炎症;2.组织损伤及坏死;3.良、恶性肿瘤的

鉴别;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5.贫血;6.高胆固醇血症。

血沉减慢:一般临床意义较小。在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如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和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致血液浓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

纤维蛋白原含量减低,血沉会减慢。

24.ICSH已公布的评价血细胞分析性能的指标有哪些?

答:有:1.稀释效应——稀释度与变量之间的线性范围越宽越好。2.

精密度——应评价批内、批间精密度和总精密度。3.携带污染率——

在运行大量标本之前,必须对高值和低值标本的携带污染进行评价,

保证交叉测量时仪器结果的稳定。4.可比性——反映仪器检测结果与

使用常规程序检测的结果达到一致性的能力。5准确性:是估计值与

真值的一致性。6.标本老化:指静脉标本采集后,观察时间增加测定

结果的变化量。7.仪器对异常标本和干扰物的灵敏度

25.怎样鉴别血尿和肌红蛋白尿?

答:血尿是血液中可见到红细胞的统称.

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组织破坏,产生大量的肌红蛋白,引起肌红蛋白

尿。一般呈红棕色,常伴有肌肉肿胀、疼痛和肌无力。肌红蛋白能溶

于80%饱和度的硫酸镂液中,而血红蛋白不能,可资鉴别。

26.液管型形成有哪些条件?

答:1.原尿中有清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惯性的基质和首要条

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2.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

液的能力:浓缩可使形成管型的蛋白质及盐类浓度增高,而酸化则促

进蛋白质进一步变形凝聚和沉淀;3.尿流缓慢,有局部尿液淤积:使尿

液有足够的时间使各种成分沉析、凝聚成大的有形体;4具有可供交

替使用的肾单位。

27.蛋白尿的分类

答:蛋白尿是指当尿中蛋白质含量超出150mg/24h或100mg/L时,蛋

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一)病理性蛋白尿:1.肾小球性蛋

白尿: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因炎症、免疫、代谢等因素损伤后滤过膜

孔径增大、断裂和静电屏障作用减弱,血浆特别是清蛋白滤除,超出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的蛋白尿。据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

组分分为:(1)选择性蛋白尿:是以4—9万相对分子量中的呢个的

的清蛋白为主,可伴有相对分子质量近似的蛋白抗凝血酶、转铁蛋白、

糖蛋白等。(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断裂和

损伤。2.肾小管性蛋白尿:指肾小管在受到感染、中毒损伤或继发于

肾小球性疾病时,因重吸收能力降低而抑制,而出现的以相对分子质

量较小的蛋白为主的蛋白尿。3.混合性蛋白尿:肾脏病变同时或相继

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时而产生的蛋白尿;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

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均正常,因血浆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阳性电

荷蛋白增多异常,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

白尿;5.组织性蛋白尿。(二)生理性蛋白尿包括:功能性蛋白尿、

体位性蛋白尿、偶然性蛋白尿。

28.何谓本周氏蛋白?用什么方法检测?

答:本周(Bence-Jones)氏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

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分为K性和人型。本周氏蛋白在一定

pH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发生沉淀,接近100℃时沉淀消失,在

冷却时又重现沉淀。故本一周氏蛋白又称为凝溶蛋白。过筛检测即

用热沉淀反应法。确诊则必须用电泳免疫分析,即将尿液进行电泳,

本周氏蛋白可在a-Y球蛋白间出现一条浓集的区带。为进一步确

诊,可将尿液与抗K轻链及抗人轻链进行免疫学测定,以区分轻链类

型。一般认为,当浆细胞恶性增殖,50%多发性骨髓瘤及15%巨球蛋

白血症患者,尿中可出现本一周氏蛋白;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

及恶性淋巴瘤病人尿中亦有阳性反应。

29.简述血细胞分析仪细胞计数原理?

答:主要有两大类:(1)电阻抗检测原理血细胞是相对不良导体,

当血细胞悬浮电解质中,将小孔管插入细胞悬液,使其管内充满稀释

液,当一个细胞通过小孔时,瞬间引起电压变化出现一个脉冲信号,

细胞体积越大,引起脉冲越大,产生脉冲振幅越高。以上脉冲信号由

下列步骤完成①放大②阈值调节③甄别④谶;(2)流式细胞术加光

学检测原理利用流式细胞术使单个细胞随着流体动力聚集的鞘流

液在通过激光照射的检测区时,使光束发生折射、衍射和散射,散射

光光检测器接受后产生脉冲,脉冲大小与被照细胞的大小成正比,脉

冲的数量代表了被照细胞的数量。

31.异型淋巴细胞是如何产生的?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几型?

答: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

过敏性疾病等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

现某些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近年来免疫学研究认为,异型

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Downey按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将其

分为三型:I型为空泡型,最多见;II型为不规则型;III型为幼稚型。

32.简述嗜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核左移:外周血中中性杆状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更幼稚细胞(包

括原始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的粒细胞常伴有中毒颗粒、

空泡变性、核变性等形态异常,常见于各种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

感染和白血病,也可见于急性中毒和急性溶血。

核右移:正常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若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

则称核右移。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抗代谢药物应用后。在疾病进

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为预后不良之兆。但在疾病恢复期亦可出现核

右移现象。

33.简述血液凝固的三个途径

答:血液凝固分为三个途径内源凝血途径-因子刈被激活到Xa形成

的过程;内源性凝血系统是由刈活化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外源凝

血途径一一因子m的释放到因子x被激活的过程;外源凝血系统是

由因子in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共同凝血途径一一因子x的激

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共同凝血途径是内、外凝血系统

共同的凝血阶段。

34.简述管型的类型

答:由少量蛋白质凝固形成的管型是最简单的管型,即透明管型。蛋

白含量较多、变性明显并有颗粒附着其上者称为颗粒管型。如管型中

还有肾上皮细胞、白细胞、红细胞或脂肪滴,则分别称为上皮细胞管

型、白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及脂肪管型等

35尿比密测定有何临床意义?

答:比密增高:见于脱水、蛋白尿、糖尿、惊厥、肾脂肪变性、急性

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周围循环衰竭、使用造影剂等。

比密减低: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多尿期、尿毒症多尿期、胶原疾

患、使用利尿剂等。

36.简述保存尿液有形成分的方法

答:⑴冷藏做生物学试验的尿标本,一般不宜加化学防腐剂,应放

4℃冰箱,可保存6h〜8h。⑵400g/L甲醛为细胞固定液,用于管型

细胞防腐。用量为每100ml尿液0.3ml〜0.5ml。由于甲醛具有还原

性,不适于尿糖、激素等化学成分的检查。⑶甲苯(或二甲苯)为尿

糖、尿蛋白等防腐剂。用量为100ml尿中加甲苯0.5ml,若其中已有

细菌存在,则甲苯不能制止细菌繁殖。⑷麝香草酚为检查尿中化学成

分及细菌的防腐剂。每100ml尿中不超过0.1g。因易引起蛋白假阳

性,故不适于尿蛋白测定。⑸盐酸和冰乙酸一些物质在酸性环境中

较稳定,加酸降低尿液pH是最后的保存方法。如对尿中17-羟、17-

酮、尿素以及钙、磷酸盐等进行测定时,每100ml尿中加浓盐酸或

冰乙酸1ml即可。⑹碳酸钠吓琳类化合物在碱性尿中很稳定,加碳

酸钠使尿碱化,可作为吓琳类化合物测定的特殊保存剂。

37.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项目?

答:尿蛋白、尿葡萄糖、尿pH、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尿隐

血、亚硝酸盐、尿白细胞

38.简述尿液的生成机理

答:尿液是在肾脏内形成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大分

子蛋白质和细胞,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分则经半透膜过滤进入

肾小球囊,形成原尿。当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约大部分水分,电解质

和葡萄糖等物质又重新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亦分泌一些物质加

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

39.瑞氏染料染片时为什么要加缓冲液?

答:瑞氏染料对氢离子浓度很敏感,染色时如果酸碱度有改变,蛋白

质与染料所形成化全物可重新解离而影响染色效果,故加适当的缓冲

液作为稀释液,可使染色效果更佳。缓冲液以pH6.4〜6.8为宜。

40.瑞氏染料中甲醇起什么作用?

答:瑞氏染料是伊红和美蓝两种水溶液混合后形成的沉淀物,即伊红

化美蓝,此物不溶于水,只溶于醇类,而又以甲醇最好,故以甲醇溶

解伊红化美蓝,同时甲醇具有很强的脱水作用,能使细胞蛋白希质迅

速固定,因此又是良好的固定剂。

41.什么抗凝剂最适宜于血液常规检验?简述其原理和用量。

答: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最适宜于血液常规检验.其原理是EDTA与

血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通常配成15g/L溶

液(如用EDAT-Na可用51.04mmol/L)每^0.4ml,经干燥后可抗凝血

液5ml.

42.简述枸椽酸钠抗凝原理及其应用

答:枸椽酸钠因其可与血中钙离子形成可溶性螯合物而阻止血液凝

固。枸椽酸钠对凝血V因子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较常用于凝血象的检

查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因其毒性小,是输血保养液的成分之一。

43.简述肝素抗凝原理及其应用

答:肝素可加强抗凝血酶HI(AT-ni)灭活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具有阻

止凝血酶形成,对抗凝血酶和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作用。尽管其

可以保持红细胞的自然形态,但由于常引起白细胞聚集并使血涂片在

瑞氏染色时产生蓝色背景,所以肝素抗凝血不适合血液学一般检查,

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理想的抗凝剂。

44.中性粒细胞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⑴变化:核左移是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细胞,

中幼粒细胞甚至早幼粒细胞的现象。核右移是外周血中性分叶核粒细

胞增多,并且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的现象.(2)意义:核左

移是机体的一种反应性改变,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以及应用

细胞因子。核左移多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增多,蛋白细胞总数也可正常

甚至减低。a.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增高,表示骨髓造

血和释放能力旺盛,机体抵抗力差,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

毒,急性溶血。b.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低,

表示骨髓释放收到抑制,机体抵抗力差,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

胞缺乏症。核右移的严重者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反应造血功能衰退,

核右移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内因子缺乏所致的恶性贫血感染等。

引用抗代谢药物治疗肿瘤时,也会出现核右移,在验证恢复期,一过

性核右移是正常现象,一旦在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是预后不良的征

兆。

45.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有哪些

答:1.大小不均:中性粒细胞体积大小相差悬殊,不均一性增大。常

见于病程长的化脓性感染。2.毒性颗粒: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中出现

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不均匀、随机分布的紫黑色或深紫褐色颗粒,

见于严重感染及大面积烧伤时。3.空泡: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

核上出现1个或数个空泡,常见于严重感染。4.杜勒小体:中性粒细

胞的细胞质因毒性变而保留的局部嗜碱性区域,染天蓝色或灰蓝色,

常见于严重感染。5.核变性:核变性包括核固缩、核溶解及核碎裂等。

46.异型淋巴细胞是如何产生的?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几型?

答: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

过敏性疾病等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

现某些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近年来免疫学研究认为,异型

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Downey按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特征,将其

分为三型:I型为空泡型,最多见;II型为不规则型;III型为幼稚型。

I型(空泡型)最多见。胞体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大,多为圆形、椭圆

形或不规则形。核圆形、肾形或分叶状、常偏位。染色质粗糙,呈粗

网状或小块状,排列不规则。胞质丰富,染深蓝色,含空泡或呈泡沫

状。n型(不规则型):胞体较大,外形常不规则,可有多数足。核

形状及结构与I型相同或更不殊途同归,染色质较粗糙致密。胞质量

丰富,染色淡蓝或灰蓝色,有透明感,边缘处着色较深蓝色。可有少

数空泡。HI型(幼稚型):胞体较大,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致

呈网状排列,可见1-2个核仁,胞质深蓝色,可有少数空泡

47.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答:1、生理性增多: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

恐惧、冷水浴等.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

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2、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

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长期饮酒、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

足如婴儿.3、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

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绢

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疹以及

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4、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

减少所致的贫血: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

维化等伴发的贫血.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

细胞性贫血.(2)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红细

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性贫血、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

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及一些化学、生物因素等引起的溶血性贫血.(3)

失血:急性失血或消化道溃疡、钧虫病等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48.红细胞异常形态:

①异常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形态不整;②血红蛋白形成不足:低

色素;③红细胞形成后损伤:高色素性,球形椭圆形;④刺红细胞和红

细胞碎片;⑤红细胞增生变化:多色素红细胞;⑥其他异常:环形,靶形,

口形,镰刀形.

49.哪些生理因素可引起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或减少?

答:⑴年龄与性别:新生儿期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均明显增高,出生两

周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女性由于月经、内分泌等因素,21〜35

岁者血红蛋白均维持最低水平。⑵精神因素:感情冲动、兴奋、恐惧、

寒冷等刺激均可使肾上腺素过多分泌,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

⑶高山居民和登山运动员可因缺氧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⑷长

期多次献血者红细胞可代偿性增加。⑸妊娠后期,某些老年人及6

个月至2岁婴儿均可出现生理性贫血。

50.简述网织红细胞

答: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过渡

型细胞。由于其胞浆中尚存嗜碱性的核糖核酸及核糖体,因而用新亚

甲兰或煌焦油兰进行活体染色后,出现深兰色网点状结构,故名网织

红细胞。目前ICSH(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认可的活体染色网

织红细胞的定义是:网织红细胞是任何没有核的,但有两个或更多的

相当于核糖体RNA兰染物质颗粒的红细胞。

51.网织红的分型:

答:①I型(丝球形)RBC儿乎被网织物充满,仅在正常骨髓;②n型(网

型)RBC中央线团样结构松散,存在于骨髓;③HI(破网状)网状结构稀

少成不规则点状,少量存在于外周血中;©IV(点状型)嗜碱性物质少,

呈分散的细颗粒状,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中.

52.简述网织红细胞的临床意义

答:1.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网织红细胞的增减能反映骨髓造血功能。

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

察指标。3.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

53.简述网织红细胞的检测意义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是简单实用的反应骨髓红系造血活力的参数,可

用于区分高增生性及低增生性贫血。不但对贫血性疾患的诊断和疗效

观察是必要的,而且对估价射线及化学药物对造血功能的影响也十分

重要。特别是近来由于化疗、放疗及骨髓移植的广泛开展,低比率网

织红细胞计数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变得非常重要。

54.HCT血细胞比容的临床意义:

HCT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HCT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叵

红细胞数量正常,血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HCT增加可因红细胞数

量绝对增加或血浆量减少所致。HCT的主要应用价值为:临床补液量

的参考;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

据;血液流变学指标。

55.简述染色质小体。

答:染色质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有1〜2um

大小,染色为紫红色,可1至数个,已证实为核残余物,常见于巨

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56.何谓血浆功能酶?

血浆功能酶是指在血浆中有确定的和特异生理生化功能的一类酶,它

们不仅在血浆中发挥催化作用,而且酶在血浆中的浓度也明显高于其

它组织。血浆功能酶包括:(1)大多数凝血因子和纤溶酶原:如凝血

酶原(第II因子)、前激肽释放酶、纤维蛋白溶酶原等。(2)参与血

浆脂蛋白代谢的两种酶:脂蛋白脂肪酶(LPL)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

转移酶(LCAT)。(3)铜蓝蛋白(亦称亚铁氧化酶)。(4)肾素(即血

管紧张肽原酶):肾素是由肾小球旁器的颗粒细胞合成并释放进入血

液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催化血管紧张素原转变成血管紧张素Io(5)

血浆胆碱脂酶,等。

57.Rh抗体的临床意义?

答:1.保证安全输血2.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3.协助治疗

58.简述ABO血型鉴定试验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的原因?

答:技术上的失误,假阴:1.抗体试剂与红细胞的比例太小2.细胞悬

液过淡3.离心速度时间不够4.忽视了溶血现象。假阳:1.离心过久,

速度大2.使用了细菌污染的抗体和盐水3.使用了不干净的试管

人为原因:1.张冠李戴2.未加入或使用失效试剂3.不能识别结果

4.写错

被检查者的血清问题:L老年.婴儿抗体弱2.疾病影响3.治疗措施

影响

被检者红细胞问题:1.红细胞抗原位点少2.红细胞获得性异常3.

细菌感染

59.怎样进行血型鉴定,有何意义?

答:通过正向和反向定型.意义:L输血2.器官移植3.新生儿溶血4.

其他

60.目前临床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1.检查IgM血型抗体的交叉配血试验常用盐水配血法,本法简单、

快速,缺点是仅用于AB0血型系统的IgM血型抗体是否相匹配,不能

检出不相配的IgG抗体;2.检查IgG血型抗体的交叉配血试验(1)

酶介质法,本法简易、经济,有局限性,准确性欠佳。(2)抗球蛋白

配血法是确定不完全抗体最可靠的方法,但操作繁琐,用时长,试

剂较贵。(3)凝聚胺配血法,本法除能检出IgM和IgG抗体外,还能

发现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大多数抗体,故适用于各类病人的配血。

(4)凝胶配血法,此法在凝胶中进行,当凝胶中不含抗球蛋白试剂时

相当于盐水配血,当凝胶中含抗球蛋白试剂时相当于抗球蛋白配血,

本法准确、可靠,但试剂较贵,用于全自动血型分析仪。

61.怎样进行交叉配血?

答:按一个供血者为例,取小试管两支,分别标明主、次,即主侧配血

管和次侧配血管。在主侧配血管中分别加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

各一滴,在次侧配血管分别加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各一滴,混

匀,1000r/离心Imin.

62.怎样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答:产前检查:1、血型鉴定,2、检查母亲血清中有无IgG性质的抗

体并作IgG抗A(B)效价检测3、羊水分析

63.尿沉渣检查内容包括哪些?

答:1、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等)2、管型(透明、细胞、

颗粒等)3、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等)4、细菌、寄生虫

(或虫卵)、真菌、精子、粘液等5、临床医生特殊要求的其他成分

64.尿沉渣检查质量保证:

影响尿液有形成分显微镜的因素很多,必须严格按照前、中、后的质

量保证体系做好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全程质量控制。①正确留取尿标

本;②使用标准化、规范的实验器材一;③标本处理及报告都应标准化;

④采用可靠的尿沉渣质控物,做好检测中的质量控制;结各种细胞化

学、免疫化学染色技术检查,提高辨别尿沉渣中各种成分的能力。

65.简述均一性和非均一性血尿的鉴别要点。

答: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约8um,细胞膜完整,

外形为双凹圆盘状,血红蛋白含量相当,淡黄色。棘形红细胞百分率

<5%,尿液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大于静脉血MCV,多为非肾小球

性血尿,主要病变在肾小球以下部位或泌尿通路上。非均一性红细胞

血尿:为变形红细胞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

可见2种以上形态的多形性变化的红细胞,如大红、小红、棘形、皱

缩、面包圈样、新月形、颗粒形红细胞等。棘形红细胞百分率25%,

尿液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小于静脉血MCVo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多为肾小球性血尿

66.大便0B试验临床意义

粪便隐血阳性见于①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粘膜损伤、肠结核、克罗

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肿瘤

时。②消化性溃疡和消化道肿瘤鉴别诊断: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

为40-70%,呈间断性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正常时,

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

转阴。消化道癌症时,呈持续性阳性。③消化道肿瘤筛检:消化道肿

瘤阳性率可达87%,主要肿瘤有胃癌,大肠癌。

67.脑脊液CSF检查

适应症:1.有脑脊膜刺激症状时.2.有颅内出血时.3.有剧烈头痛,昏

迷,抽搐,瘫痪等4.疑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

椎管内给药治疗,手术,腰麻造影.禁忌症:1.疑有颅内压升高2.病人

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者3.穿刺局部皮肤有炎症者4.颅后窝有

占位性病变或伴脑干症状者

68.简述脑脊液中IgG、IgM增加的临床意义。

答:脑脊液中IgG增高见于多发性硬化,亚急性硬化性脑炎,结核性

脑膜炎和梅毒性脑膜炎等;若脑脊液中出现IgM,则提示中枢神经

系统近期有感染。

浆膜腔液常见颜色变化及临床意义

红色:恶性肿瘤、结核病急性期、风湿性疾病等;黄色:各种原因引

起的黄疸;绿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乳白色:化脓性胸膜炎、丝虫

病淋巴结肿瘤、淋巴结结核、慢性肾炎肾变期、肝硬化、腹膜癌等;

咖啡色:内脏损伤、恶性肿瘤、出血性疾病及穿刺损伤时积液;黑色:

曲霉菌感染。

69.简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含义。

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多种原因所引起的一组表现多样化、

转归不一的临床血液学综合征。由于此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所以

在拟定MDS诊断标准的全国性会议召开以前,其名称、标准等尚无

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将那些长期贫血而按常规抗贫血治疗又无明显

疗效的所谓难治性贫血或外周血呈三系均低,而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的所谓“增生性再障”;又因某些病人仅长期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而被

诊断为“假性粒细胞缺乏症”者以及由于某些病人最终转为白血病

而一直称为“白血病前期”等类病人都归属这类疾病的范畴,统称为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70.精液检查的主要目的

答:1.评论男性生育功能,提供不孕症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依据.2.辅助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断.3.输精管结扎术后的疗效观察4.为体外授

精和精子库筛选优质精子5.法医学鉴定

71.简述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

答:1.找到线索细胞。2.分泌物P大于4.5。3.胺试验呈阴性。4.无

乳酸杆菌或小于5个油镜视野

72.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形态特征?

(1)核的改变:核增大、核畸形、核深染、核仁增大、增多,核膜增

厚、核胞质比失调、异常核分裂、裸核(2)细胞质的改变:胞质量异

常、染色加深、细胞形态畸形、空泡变异、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