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天津市东丽区民族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天津市东丽区民族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天津市东丽区民族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天津市东丽区民族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天津市东丽区民族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天津市东丽区民族中学高二上生物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神经纤维受刺激时,下列哪项能表示受刺激部位(箭头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A. B.C. D.2.农历2019岁末,临近春节,湖北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并出现死亡病例和扩散现象,经科学检测,导致此次传染病的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若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被该病毒突破,第三道防线就会发挥作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病毒先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引起机体产生细胞免疫B.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需要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和淋巴因子的刺激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该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坏死D.“新冠肺炎”治愈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可以用来治疗“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3.生产实践中常用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A.摘除顶芽 B.摘除侧芽 C.剪去老叶 D.疏花疏果4.如图甲、乙分别是某二倍体高等动物个体的两种正常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含有1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B.图甲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C.若图乙细胞中①是X染色体,则⑥是Y染色体D.图乙细胞有6条染色体,形成的子细胞都参与受精作用5.某科研小组为观察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行为的影响,将正常小鼠随机分为1、2、3、4四组,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处理1注射生理盐水2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3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4切除垂体后注射等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实验发现第4组小鼠出现了与第3组小鼠相同的结果,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A.第4组小鼠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 B.切除垂体对小鼠的行为无影响C.切除垂体不影响促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D.垂体未被完全切除6.某种植物超矮生型突变体有激素合成缺陷型和激素不敏感型两种。研究者以野生型和某种超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为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处理,实验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据图无法推测生长素和赤霉素在茎的伸长上具有协同关系B.图甲表明,野生型植株的赤霉素浓度始终高于超矮野生型突变体C.实验表明,该超矮生型品种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D.图乙表明,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该野生型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牛理学或医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现有一野生型青蒿种群,请分析回答:(1)该青蒿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青蒿种群中花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花植株抗病性弱易死亡且青蒿素含量低,则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___判断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二倍体)可获得四倍体植株,低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8.(10分)图1表示某哺乳动物()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___________,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2)图1中,甲细胞有_____条染色体,____个染色体组。丁产生的子细胞称为______。(3)图2中曲线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曲线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图1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2中曲线ef段的有_________________。(5)若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则正常情况下,甲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9.(10分)鸟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某种鸟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当B和D同时存在时表现为栗羽;B存在而D不存在时表现为黄羽;其余情况表现为白羽。现利用纯合亲本做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羽色的基因B、b位于______染色体。(2)实验一中亲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3)若将实验一的F1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F2的雄鸟中杂合子占______。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4)若将实验二的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则F2基因型共有______种,其中白羽雄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5)若想依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请写出除实验一外符合要求的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_____(至少写出两组)10.(10分)下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该河流生态系统中植食性鱼类大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能量/KJ鱼吃掉的浮游植物所含能量468鱼粪便中含的能量228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63①77(1)调查该河流周边土坡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的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__________________,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3)图中BC段,藻类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表中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第一”或“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植食性鱼的同化量为___________KJ。(5)表中①表示植食性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11.(15分)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联系紧密.图1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对免疫活动的调节示意图。(1)图1中虚线所示过程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即当糖皮质激素的量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得_________。A.对免疫活动的抑制作用增强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减少C.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2)在HPA途径之外还存在另一种免疫调节机制——“脑—脾神经轴”,如图2所示。①图2中所示的免疫活动所属的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__(细胞免疫/体液免疫)。②据图2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在抗体的合成过程中,须经历两次与碱基配对有关的生理过程,进行这两个生理过程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③科研人员欲用手术法验证脾神经对抗体的产生有促进作用,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操作:将小鼠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小鼠_____________,对照组小鼠_____________,给两组小鼠注射等量、适量的相同疫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体内相应的抗体水平并进行比较.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抗体水平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对照组小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详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形成动作电位。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的产生和兴奋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D【解析】体液免疫过程为: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中,T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激活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释放出抗原。再次免疫反应中,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产生二次免疫反应。【详解】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第一个阶段相同: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所以病毒进入机体会同时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错误;B、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B错误;C、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该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凋亡,不是细胞坏死,C错误;D、抗体可以与相应的病原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所以“新冠肺炎”治愈者血清中的相应抗体,可以用来治疗“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3、A【解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打顶和摘心能使侧芽生长素降低,解除顶端优势。【详解】A、摘除顶芽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A正确;B、摘除侧芽依然不能阻止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因此该方法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B错误;C、剪去老叶属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蒸发,不属于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C错误;D、疏花疏果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D错误。故选A。4、A【解析】甲图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乙图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为不均等分裂,故乙图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甲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含1个染色体组,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A正确;由乙图可知,该动物是雌性,故甲是第二极体或次级卵母细胞,B错误;若乙图中①是X染色体,由于此时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故无Y染色体,C错误;乙图有6条染色体,形成的子细胞有卵细胞和极体,只有卵细胞可以参与受精作用,D错误。故选A。5、D【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第4组小鼠切除垂体后,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应均减少,若实验发现第4组小鼠出现了与第3组小鼠相同的结果,第3组未切除垂体但注射等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溶液,则显然是第3组小鼠缺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导致的,A错误;B、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并且其上含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同时垂体还能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这些都说明切除垂体对小鼠的行为有影响,B错误;C、垂体能接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并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切除垂体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释放减少,C错误;D、根据题干信息:第4组小鼠出现了与第3组小鼠相同的结果,推测第4组小鼠垂体可能未被完全切除,因而能接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信息进而对机体做出调节,所以能出现与3组相同的情况,D正确。故选D。6、C【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治落花落果等。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分析图甲、乙可推知,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某野生型植物的生长,但对超矮生型植物均无促进作用说明超矮生型为激素不敏感类型。【详解】A、据图甲和乙可知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野生型茎的伸长,因此,二者在茎的伸长上有一定的协同关系,A错误;B、实验表明外施赤霉素对超矮生型茎的伸长无影响,说明超矮生型应是激素不敏感型,且激素作用完会灭活,因此野生型植株的赤霉素浓度不一定高于超矮野生型突变体,B错误;C、图甲和乙,外施赤霉素和生长素对超矮生型茎的伸长无影响,说明该超矮生型品种对生长素和赤霉素均不敏感,属于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C正确;D、图乙各生长素浓度下野生型茎长度均比对照组(生长素浓度为0)高,即无法得出高浓度的生长素对野生型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基因库②.突变和基因重组(2)①.是②.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①.抑制纺锤体形成②.不是【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小问1详解】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基因库;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所以可产生新基因,再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该过程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变异,即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小问2详解】青蒿种群中花的白色和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白花植株抗病性弱易死亡且青蒿素含量低,即白花植株既不被自然选择、也不必人工选择,因此,则经多代培养之后,黄色青蒿植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控制黄色的基因被选择,其基因频率越来越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即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控制花色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经多代培养之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小问3详解】低温的作用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因而低温处理使野生型二倍体青蒿变成四倍体植株,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为三倍体,而三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不育,因而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之间产生生殖隔离,因而二者不是同一物种。【点睛】熟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答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生殖隔离的含义和应用是解答最后一问的必备知识。8、(1).乙、丁(2).甲、乙、丙(3).乙(4).8(5).4(6).精细胞或极体(7).DNA分子复制(8).着丝粒分裂(9).甲、丁(10).AaBb【解析】1、分析图1: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分析图2:其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详解】(1)结合分析可知:图1中,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是乙(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丁(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有丝分裂后期)、乙(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丙(有丝分裂中期);能发生基因重组的细胞是细胞乙,该细胞可在下一个时期实现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2)据图可知:甲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有4条,故有4个染色体组;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则其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为精细胞或极体。(3)图2中曲线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的复制,复制后每条染色体的DNA数目为2;曲线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此后每条染色的DNA数目为1。(4)图2中曲线ef段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可对应图1的甲、丁。(5)若该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则正常情况下,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基因型也为AaBb。【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曲线段形成的原因或代表的时期,图2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9、①.常②.BBZdZd、bbZDW③.3/4④.栗羽:黄羽:白羽=3:3:2⑤.12⑥.1/2⑦.BBZdZd×BBZDW;BBZdZd×BbZDW;BbZdZd×BBZDW;bbZdZd×BBZDW【解析】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基因独立遗传,即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由实验一可知,子代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关于有一对基因应位于Z染色体上,若B、b位于Z染色体上,D、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应表现为全为栗羽或栗羽与黄羽在雌雄个体中均为1:1,不符合题意;而若D、d位于Z染色体,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实验一中亲本为BBZdZd和bbZDW,实验二中亲本为bbZDZD和BBZdW,可以产生题意所示的子代表现型,据此分析下列小题,【详解】(1)根据分析,控制羽色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2)根据分析,实验一中亲代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BBZdZd和bbZDW(3)实验一的F1中雌雄个体基因型分别为BbZDZd和BbZdW,杂交后,F2的雄鸟占子代的1/2,其中纯合子BBZdZd或bbZdZd,占子代的1/8,故雄鸟中的杂合子占(1/2-1/8)/(1/2)=3/4。鸟的表现型有三种,其中栗羽基因型及比例为B_ZD_=3/4×1/2=3/8,黄鱼基因型为B_ZdZd和为B_ZdW,占3/4×1/4+3/4×1/4=3/8,其余为白羽(1-3/8-3/8=1/4),故鸟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栗羽:黄羽:白羽=3:3:2(4)实验二F1中雌雄个体基因型为BbZDZd和BbZDW,它们自由交配,则F2基因型共有3×4=12种,其中白羽雄性个体(bbZDZ-)占1/4×1/2=1/8,其中纯合子(bbZDZD)占1/4×1/4=1/16,故白羽雄性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5)若想依据子代羽色判断性别,则只要D、d这对基因的亲本组合为ZdZd×ZDW,且B、b这对基因产生的子代为B_,即可根据产生的是栗色或黄色羽色判断子代性别,故符合要求的亲本组合的基因型有BBZdZd×BBZDW;BBZdZd×BbZDW;BbZdZd×BBZDW;bbZdZd×BBZDW等。【点睛】本题考查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的伴性遗传情况,注意区分雌雄,并尝试用ZdZd×ZDW这种组合分析子代表现型和性别之间的关联。10、(1).记名计算法(2).目测估计法(3).微生物的分解(4).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5).第一(6).240(7).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藻类属于生产者,能够利用无机盐离子。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段,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溶解氧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详解】(1)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计数的方法是目测估计法和记名计算法。(2)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降解、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污染很快被消除,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也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3)细菌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NH4+等无机盐离子,而藻类能够利用NH4+等无机盐离子进行生长繁殖,故BC段藻类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物分解后形成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4)鱼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鱼同化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浮游植物)的同化量;据表格分析可知,468KJ代表鱼的摄入量,228KJ代表鱼的粪便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故植食性鱼的同化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