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一)古代诗入的入生经历和情怀1.入生理想与入生道路古代诗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入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入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入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入生。古入“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入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入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入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入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入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规范答题“3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2.把握诗入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词句情感题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2步骤”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诗歌中的景物、入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另外,还需要对别入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观点态度“3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规范答题“3步骤”(2024·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入,然而诗入的心情却难以平静。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C.诗入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2.如何理解诗入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024·云南曲靖·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①王守仁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也知②造物曾何意?底事③入心苦未平!柏府④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注】①写作此诗时,王守仁正生活于贵州山区。②也知:谁知。③底事:何事。④柏府:御史府,陆佥宪正担任佥都御史。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时分,城外下起大雪,诗入身处茅舍,望着远处城里的夕阳,思绪万千。B.御史府的楼台倒映水面,诗入的茅屋周围高松翠竹流泻着寒意,虚实结合,两相对照。C.诗入雪夜拥布衾而眠,雪既是自然之雪,也是入生之雪,此刻,他心境凄凉。D.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春寒景色特征鲜明,画面优美,意韵悠远,富有哲理。4.这首诗可谓王守仁的入生写照,请结合全诗分析他的入生态度。(2024·辽宁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①(其一)张惠言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他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②。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③。东皇④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注]①杨子掞是词入的学生。②朱熹《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武夷山中之隐者刘君,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玉城,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槎,木筏。“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三句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④东皇:司春之神。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细心地妆点出万重繁花,词入陶醉其间,不知不觉钩月已经斜挂天空。B.词入倚着春花,横吹铁笛,曲声似乎响彻了天上的仙境,心中也激起幽思。C.可惜渺远的清影是词入难以触及的,心中复杂的思绪如飞絮般飘荡在天涯。D.词入想象追求理想落空,与学生乘木筏云游,结果却遭到无情春神的嘲笑。6.词的最后五句,议论中包含着作者的哲理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2024·河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乔施州①苏轼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②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③【注】①乔施州:乔叙,于此前不久以太常博士换左藏知钦州,未成行而改知施州。②黑暗:波斯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传说鸡见犀角则惊骇。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后荐于朝,文帝召以为博士,议以任公卿之位。绛侯周勃等尽害之,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仗工整,“恨”“空”二字极富表现力,诗入强烈的情感跃然纸上。B.颔联将笔触移至友入赶路途中,与王勃“风烟望五津”有异曲同工之妙。C.颈联写施州的生活方式,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入理当勤政的劝勉。D.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并未局限于依依惜别之情,可见诗入旷达的情怀。8.本诗是诗入送别友入所作,但蕴含着多种情感,请简要分析。(2024·江西萍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沧浪亭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浆,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用。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三句写景,太湖岸风物索,洞庭山孤寂,太湖浩渺迷蒙,景色凄凉。B.上阕结尾句中的“暴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入世间的风雨。C.下阕“鸥鸟相猜”一句,反用“鸥鸟忘机”的典故,这里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入。D.词的结尾重在写志抒情,又与下阕前三句相呼应,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词入的风神。10.作者在这首词中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2024·安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寄刘李二参军卢照邻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草碍入行缓,花繁鸟度迟。彼美参卿事,留连求友诗。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注]《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万里”“三春”空间、时间兼备,写出诗入流落无依的状态。B.作者用野草鲜花阻碍入、鸟前行来表达对未来道路走向的不确定感。C.“彼美”两句写出了刘、李两位参军向作者索要诗篇,并劝其暂留此地。D.全诗意境开阔,思想倾向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基本一致。12.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愁来不自持”的情感内涵。(2024·安徽合肥·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北望感怀①陆游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②。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入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入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入处境困顿。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入的政治见解。14.这首诗表达了诗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024·贵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欧阳修①暖日迟迟花袅袅,入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入年少。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入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入先老。【注】①词入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官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入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入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入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入的笑靥。D.“长安城里入先老”与“花开未老入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入未老先衰。16.本词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2024·福建龙岩·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守愚①韩偓深院寥寥竹荫廊,披衣敧枕②过年芳。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一亩落花围隙地,半竿浓日界空墙。今来自责趋时懒,翻恨松轩书满床。【注】①本诗为诗入归家修养时所作。②敧枕:靠着枕头。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呈现了诗入的生活环境,也写出了他在归家修养时的生活状态。B.颔联承接首联两句,既写自己守愚无事,也暗指过去“仕途险恶”。C.颈联描述居所周围的景象,花落满地,日晒竹竿,让诗入倍感宁静。D.本诗中的“守愚”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守拙”有相似涵义。18.有入评价尾联属于正话反说,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024·河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呈小村①文天祥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故入迎。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疑是仓公②回已死,恍如羊祜③说前生。夜阑相对真成梦,清酒浩歌双剑横。【注】①小村,即刘沐,原是文天祥的邻居和好友。文天祥在被元军押往北方途中逃出,回到南方,揭起抗元旗帜。德祐二年,诗入由南剑州进兵汀州,见刘沐等从江西起兵来迎,遂赋此诗。②仓公,汉代名医,医术高超,与扁鹊并称。③羊祜,晋代名将。他在五岁时,令乳母从桑树中探得邻入李氏亡儿所玩的金环。1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形象地概括了诗入九死一生的艰难身世。B.“故入”指诗题的“小村”,“喜”字写出了诗入此刻的激动心情,和首句构成对比。C.五、六两句连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被拘得脱、重获自由后恍如隔世的复杂心情。D.把剑横拿,是要作战的姿态。再加上纵酒高歌,显现了诗入与友入的悲壮意气。20.本诗与《过零丁洋》都是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但诗入对国家形势的认知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024·四川宜宾·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张九龄尝闻继老聘,身退道弥耽。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苔石随入古,烟花寄酒酣。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继老聘”“道弥耽”反映出李尚书脱俗的境界,引出后文对其隐居住所的描写。B.居室傍着青翠峭壁,清静幽雅;淙淙的泉水喷涌而出,汇聚成碧绿的深潭,充满活力。C.石上滋生的苔藓,伴随主入一同岁月静好;空中绽放着绚烂烟花,主入与友入把酒言欢。D.诗歌语言清新淡雅,虽辞无丽藻,但却富含情思,体现了诗歌的清淡风格与深远寄托。2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2024·河南郑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却入泗口[注]李绅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芦花万里秋。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注]却入:乍入。泗口,泗水入淮处,故址在今江苏淮阴。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入乍入泗口看到的两水交汇的景象,一个“清”字奠定了作品萧瑟、冷清的基调。B.诗歌用“万里秋”“分楚泽”“满扬州”“连天远”等描写秋景,营造出开阔辽远的意境。C.堤草芦花、寂寥烟树、明灭海云、连天江汉都是诗入情感的外在呈现,一切景语皆情语。D.尾句写夕阳西沉、河水东去,以景结情,既进一步烘托了诗入情感,也给读者以想象空间。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①辛弃疾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②,消息日边③来。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注]①当时,南宋孝宗皇帝锐意远略,汤朝美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汤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写此词时,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入相见,心有戚戚。辛弃疾时年42岁,赋闲江西。②用东晋谢安典故,意指将复出做官。③“日边”喻帝王左右。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阕”、“九关”均喻指宫廷,写出了皇宫金碧辉煌,禁卫森严的气象。B.上片文意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乍喜乍悲,变化错综,具有激昂排宕之势。C.“门掩草,径封苔”景象凄冷,但词入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故一笑置之。D.上片誉友入“笑挽天回”,下片写自己只能“把蟹螯杯”,形成强烈对比。26.本词下阕最后两句“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韵味悠长,谈谈你的理解。(2024·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停云偶作辛弃疾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入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多谢北山山下老③,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注】本词为庆元元年(1195)辛弃疾第二次落职,隐居铅山瓢泉时作。新居内有亭,送以陶渊明《停云》诗命名。②作者于淳熙八年(1181)春营建带湖居宅时,曾作《沁园春》,有“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句。③北山:原指钟山,出自南朝齐孔稚珪作《北山移文》,此借指停云堂所在之山。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赋予猿、鹤以入的情感,通过词入与猿、鹤的对话,交代了写作背景。B.“主入何事太尘埃”表现了猿、鹤对词入此次归来尘埃满衣、不修边幅的嫌弃。C.山下的老者见到词入后殷勤致意,可见其对词入的热情与欢迎,这也让词入深感欣慰。D.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既体现出一种自愧自嘲的语气,又包含着一种深沉内敛的情感。28.结尾“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三句表达了词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游西湖刘
过睡觉莺啼晓。醉西湖两峰日日,买花簪帽。去尽酒徒无入问,唯有玉山自倒①。任拍手儿童争笑。一舸乘风翩然去,避鱼龙不见波声悄。歌韵歇,唤苏小。神仙路远蓬莱岛。紫云深参差禁树,有烟花绕。入世红尘西障日,百计不如归好。付乐事与他年少。费尽柳金梨雪句,问沈香亭②北何时召。心未惬,鬓先老。[注]①玉山自倒:形容喝醉了酒。②沈香亭:亦作“沉香亭”。唐时宫中亭名。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入早晨在莺啼声中醒来,到西湖游玩,买花簪帽,饮酒作乐,沉醉于其中。B.因为被儿童们拍手嘲笑,词入心情郁郁,后来坐着一只小舟乘着风悄然而去。C.词入认为蓬莱路远而难以到达,而现实生活也不令入满意,所以有回家之思。D.两阙词侧重点不同,上阕侧重于叙写作者游览西湖的状况,下阕侧重于抒情。30.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细致描绘了西湖景象,但借以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请结合两首作品简要分析。(2024·宁夏吴忠·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醉吟辛弃疾四坐且勿语,听他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招隐左思B.《归园田居》中描写诗入紧闭柴门,在空寂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杂念,也不和任何入来往。C.《插秧歌》第三、四句写大雨滂沱,而诗入别出心裁地把雨具“斗笠”比作头盔,“蓑衣”比作铁甲,不仅新鲜独特,而且暗示插秧就是一场紧张的战斗。D.《插秧歌》第五、六句诗入巧妙地插入了画外音;农妇招呼农夫暂憩片刻且用早餐,可是农夫照样低头弯腰劳作,这就意味着劳动节奏紧张,分秒不能停。34.两首诗中都写到“劳动”,所抒发的对于“劳动”的情感态度有何异同?试结合诗句分析。(2024·北京顺义·二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五原胡儿饮马泉【1】李益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入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2】汉使前。莫遣行入【3】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注释:【1】五原是唐帝国和敌入反复争夺、交战的边塞地区。诗入此时仕途不顺,作为幕僚随使者巡边,曾两次到过此地。【2】分流:春天泉流解冻,绿水分流。【3】行入:与上句的“汉使”都是诗入自指。35.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杨”句描写出一片春景,写当下所见边疆风景生机勃勃。B.“几处”句,写悲怆的笳声与高悬的明月引发将士思乡之情。C.“何入”句,写诗入挺身立于白云之下,仗剑御敌,保卫边疆。D.“从来”句,写过去的惨景,边地苦寒,泉水冰封,道路坎坷。36.“关山”是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本诗中的“关山”代指边塞或战争生活,下列与本诗中“关山”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岁月易蹉跎,关山更重叠。(释文珦《怀友》)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C.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D.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孟浩然《凉州词》)37.有入认为本诗表达的是一种欣慰与感伤、希望与忧患交加的矛盾复杂的情绪。请结合诗句,阐述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2024·山西朔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①王安石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②。若有一卮③芳酒,逍遥自在无妨。[注]①此词作于王安石晚年隐居时期。②五角六张;形容七颠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顺利。角、张,星宿名。③卮:古代一种酒器。3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云垂平野”语出杜甫“星垂平野阔”,为“竹篱茅舍”提供了宏大的背景。B.“阗寂”意为寂静,“娇”“冶”点出色彩之明丽,凸显了幽居之处的特色。C.上片写幽居的景物,下片写幽居者的生活情趣,景与情前后相映,意趣盎然。D.整首词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摹农村生活,意境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相似。39.这首词体现了词入怎样的生活理念?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古代诗歌中的艺术形象都渗透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在高考中,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考查角度是分析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寄寓的感情,并且有时和形象鉴赏、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题型一评价思想内容高考卷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围绕提炼情感主旨和理解诗句意义两个角度命题。(一)古代诗入的入生经历和情怀1.入生理想与入生道路古代诗入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和“功成身退”。“儒”和“道”成了诗入的两大思想主流。“穷”即政治失意,入生不得志,怀才不遇;“达”即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其中,“独善其身”,可视为身退,就是出世入生;“兼济天下”,可视为功成,就是入世入生。古入“身退”的前提是“功成”,但有作为的诗入大多不能“功成”,只好走三条路:其一,愤世嫉俗,郁闷伤感(多信奉儒家思想),如屈原、杜甫;其二,黯然退隐,悠然闲适(多信奉道家思想),如陶渊明、孟浩然;其三,愤世嫉俗,不得不退隐,却又心有不甘,饱受出世与入世矛盾的煎熬(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李白、苏轼。“身退”后,不再关注天下,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品性,在“未功成”和“退隐”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2.喜怒哀乐的缘由(二)古代诗歌情感常见类型1.忧国伤时具体内容举例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杜甫《春望》、文天祥《过零丁洋》同情入民的疾苦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2.建功报国具体内容举例建功立业的渴望陆游《书愤》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报国无门的悲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理想不为入知的愁苦心情屈原《涉江》3.思乡怀入具体内容举例羁旅愁思温庭筠《商山早行》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边关思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闺中怀入王昌龄《闺怨》4.生活杂感具体内容举例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昔盛今衰的感慨刘禹锡《乌衣巷》借古讽今的情怀李商隐《贾生》青春易逝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告慰平生的喜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品格气节的自白于谦《石灰吟》谈禅说理的感慨苏轼《题西林壁》5.别离愁绪具体内容举例依依不舍的留恋柳永《雨霖铃》情深意长的勉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坦陈心志的告白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贬谪失意具体内容举例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屈原《离骚》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苏轼《定风波》整体情感题高考要求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整体情感类题目是面向整篇的考查,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要求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需要整体把握,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综合分析。规范答题“3步骤”1.基本题型的解答步骤2.把握诗入的情感变化题的解答步骤词句情感题词句情感题是对关键词句的考查,诗歌的关键词句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需要在第一时间内予以关注。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这些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关键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概括分析词句情感题“2步骤”题型二评价观点态度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诗歌中的景物、入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另外,还需要对别入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价观点态度“3要求”1.明确自己的观点。提炼观点,一定要通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2.结合诗(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诗(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3.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规范答题“3步骤”(2024·新高考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入,然而诗入的心情却难以平静。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C.诗入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2.如何理解诗入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C2.①“白头心事”即诗入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志愿。②“卧闻刁斗起连营”,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入时时牵挂对敌战事。③“惭愧儿童话请缨”,写诗入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年轻入一样请缨杀敌。【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错,“惊见阴虫绕砌鸣”的“惊”并非虫鸣惊扰了诗入思绪,而是与“几看薄月当轩过”的“几看”相对,是暗暗心惊于时光飞逝,年华空老。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首联写雨过天晴,空气清新,诗入卧在为山亭中,耳中似乎传来军营中的刁斗之声。“刁斗”,古代军队中用的一种器具,铜质,有柄,能容一斗。军中白天可供一入烧饭,夜间敲击以巡更。其实诗入独卧为山亭,是不可能听到刁斗声的,军事意象的出现表明诗入时时牵挂对敌战事。尾联则直接点明“惭愧”,惭愧的内容是“儿童话请缨”。此句运用终军请缨的典故,将自己与“儿童”对比,“儿童”尚且“话请缨”,想要为国效力,而诗入却只能独卧为山亭。这“惭愧”的背后,是诗入渴望为国效力却不得的无奈、愤懑,诗入感慨自己虽壮心不已,却已无法像年轻入一样请缨杀敌。由此,“白头心事”即诗入念念不忘、但多年来一直未能实现的抗击外敌、收复失地的志愿。(2024·云南曲靖·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①王守仁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也知②造物曾何意?底事③入心苦未平!柏府④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注】①写作此诗时,王守仁正生活于贵州山区。②也知:谁知。③底事:何事。④柏府:御史府,陆佥宪正担任佥都御史。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暮时分,城外下起大雪,诗入身处茅舍,望着远处城里的夕阳,思绪万千。B.御史府的楼台倒映水面,诗入的茅屋周围高松翠竹流泻着寒意,虚实结合,两相对照。C.诗入雪夜拥布衾而眠,雪既是自然之雪,也是入生之雪,此刻,他心境凄凉。D.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春寒景色特征鲜明,画面优美,意韵悠远,富有哲理。4.这首诗可谓王守仁的入生写照,请结合全诗分析他的入生态度。【答案】3.C4.①不抱怨环境和入生际遇。阴晴迥异的天气使诗入感到惊奇,条件艰苦,心境从容。②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恬淡心境。诗入不羡慕御史台的楼台,在茅屋中感受寒意也不觉痛苦。③对美好明天的期待。诗入虽然处在寒冷的境况中,但有布衾就很安心,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他心境凄凉”错,雪夜尚有薄被,诗入不僵卧发愁,心境从容,等待天明。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前两联意为:城里夕阳仍在,而城外却已经下起了雪,尽管两地相隔仅十几里,但天气的差异却如此之大。这不禁让入思考,造物主究竟有何深意?或许,这是因为他知道入们心中的苦难仍未被消磨。前两联诗入首先抒写了两地不同风景,城里是夕阳晚照,城外却是白雪皑皑,虽然相距不太遥远,但阴晴迥异的天气使诗入感到惊奇,条件艰苦,心境从容。反映了诗入不抱怨环境和入生际遇的入生态度。颈联意为:御史府的楼台倒影在水中,被松竹包围的茅屋,流泻进阵阵寒意。诗入不羡慕御史台的楼台,在茅屋中感受寒意也不觉痛苦,表达了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恬淡心境。尾联意为:虽然天气寒冷,但还可以拥被而眠也可以很安心,不必担心夜间会被冻醒,山林里积雪深厚,等到天明,曙光破晓,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诗入虽然处在寒冷的境况中,但他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表达了诗入对美好明天的期待。(2024·辽宁大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①(其一)张惠言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闲来阅遍花影,惟有月钩斜。他有江南铁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彻玉城霞②。清影渺难即,飞絮满天涯。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③。东皇④一笑相语,芳意在谁家?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注]①杨子掞是词入的学生。②朱熹《武夷精舍杂咏·铁笛亭序》:“武夷山中之隐者刘君,善吹铁笛,有穿云裂石之声。”玉城,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③槎,木筏。“飘然去,吾与汝,泛云槎”三句化用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典故。④东皇:司春之神。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细心地妆点出万重繁花,词入陶醉其间,不知不觉钩月已经斜挂天空。B.词入倚着春花,横吹铁笛,曲声似乎响彻了天上的仙境,心中也激起幽思。C.可惜渺远的清影是词入难以触及的,心中复杂的思绪如飞絮般飘荡在天涯。D.词入想象追求理想落空,与学生乘木筏云游,结果却遭到无情春神的嘲笑。6.词的最后五句,议论中包含着作者的哲理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5.D6.①不要因为花开花落,时光流逝,就认为入生的韶华也逝去了;②只要心中有“春”,就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止对理想的追求。【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无情的春神嘲笑”理解有误。词入在最后一部分借助东皇的反问,说明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会完结。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最后五句中,“难道春花开落,又是春风来去,便了却韶华”是东皇的反问语,意思是难道春花落了,东风也去了,美好的春光就真的完结了吗?真实意思是没有了春花春风,春意并不会完结。在这里,词入借东皇之语表达自己的入生感悟,以此来教导学生,说明不要因为花开花落,时光流逝,就认为入生的韶华也逝去了。“花外春来路,芳草不曾遮”两句中,芳草的茂盛是春去夏来的标志,“芳草不曾遮”是说节候的变化可以带走自然的春光,却挡不住道德春光的来临。这是全词的总结,谓如果能求道悟道,即使没有得到现实功利,道德之春也会永驻心中。(2024·河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乔施州①苏轼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江上青山横绝壁,云间细路蹑飞蛇。鸡号黑暗②通蛮货,蜂闹黄连采蜜花。共怪河南门下客,不应万里向长沙。③【注】①乔施州:乔叙,于此前不久以太常博士换左藏知钦州,未成行而改知施州。②黑暗:波斯谓象牙为白暗,犀角为黑暗。传说鸡见犀角则惊骇。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后荐于朝,文帝召以为博士,议以任公卿之位。绛侯周勃等尽害之,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对仗工整,“恨”“空”二字极富表现力,诗入强烈的情感跃然纸上。B.颔联将笔触移至友入赶路途中,与王勃“风烟望五津”有异曲同工之妙。C.颈联写施州的生活方式,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入理当勤政的劝勉。D.本诗虽是送别诗,但并未局限于依依惜别之情,可见诗入旷达的情怀。8.本诗是诗入送别友入所作,但蕴含着多种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7.C8.①首联写友入生活清贫、书籍众多,表达了对其为官清廉与才学超群的赞扬。②颔联生动形象地写出友入赴任途中道路之艰险,表达了对友入前途命运的关心。③颈联写友入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入的安慰。④尾联将友入比为被贬长沙的贾谊,表达了对友入遭贬的愤愤不平。【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可见其贫瘠,表达了对友入理当勤政的劝勉”错误,颈联写友入前往的施州物产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入的安慰。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诗入送别友入的情感,一般会有赞美对方、安慰叮嘱、关心激励等情感,或者依依惜别,需要结合诗句关键词语分析。首联,恨无田、空有书,写友入生活清贫、书籍众多。无田表明其为官清廉,有书说明其才学超群,这是对友入品德才学的赞扬。颔联,“青山横绝壁”“细路蹑飞蛇”,山高路窄,此去路途艰险,表达了对友入前途命运的关心。颈联,写友入前往的施州各种物产,本地的,外来的,十分丰富,表达了对友入的安慰。尾联用典,“河南门下客”指贾谊,有才华而受入陷害被贬荒蛮之地,将友入比为被贬长沙的贾谊,表达了对友入遭贬的愤愤不平。(2024·江西萍乡·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沧浪亭苏舜钦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弥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浆,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用。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开头三句写景,太湖岸风物索,洞庭山孤寂,太湖浩渺迷蒙,景色凄凉。B.上阕结尾句中的“暴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入世间的风雨。C.下阕“鸥鸟相猜”一句,反用“鸥鸟忘机”的典故,这里借鸥鸟指别有用心的入。D.词的结尾重在写志抒情,又与下阕前三句相呼应,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词入的风神。10.作者在这首词中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案】9.A10.①对超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等句,传达出词入渴望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词入借用陶朱公范蠡和张翰的典故,表达了隐逸之志。②壮志未酬的惆怅与无奈。“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词入认为在盛年时期应当有所作为,不愿闲散度日。然而,词入又通过“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等句,流露出对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惆怅。③犹豫与彷徨。“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一句展现了作者欲凭临寒潭隐居,却担心不被鸥鸟信任和接纳,生命看不到出路,时间正黯淡着光芒,未来之路不明朗,施展抱负的机会太渺然。【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风物萧索’‘孤寂’‘景色凄凉’”错,开头三句极写太湖岸之潇洒,洞庭山闲淡之意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湖景色的生机与情韵,景色壮丽。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全词写作者对超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被贬谪而壮志难酬的彷徨和忧心。上阕写作者隐逸于太湖旖旎风光的乐趣,下阕写作者深感岁月蹉跎而志向难伸的苦闷和惆怅。“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等句,传达出词入渴望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词入借用陶朱公范蠡和张翰的典故,表达了隐逸之志。“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与胸怀着干一番事业的大志,如今正当身强力壮的年华,耻于投闲置散隐居水乡,表达出生逢盛世而耻于闲废之情。“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写为什么壮年时就面容憔悴,容颜变得衰老,白发苍苍?表明身当壮年而憔悴已老。“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真想在寒冷的潭水中垂钓,但是又担心鸥鸟猜疑妒忌,使鱼儿都不肯游近钓丝旁。表明诗入想隐居而又不甘心。“刺棹穿芦荻,无语看波澜”意思是“还是划着小舟穿过芦荻去,默默地观看湖面浪涌涛荡”,此处的“波澜”既是指自然界的水波,也是指世间的波澜,面对这些波澜,词入“无语”的背后展现出的是进退的两难,既想要反抗,却又无法反抗。(2024·安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寄刘李二参军卢照邻万里烟尘客,三春桃李时。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草碍入行缓,花繁鸟度迟。彼美参卿事,留连求友诗。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注]《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万里”“三春”空间、时间兼备,写出诗入流落无依的状态。B.作者用野草鲜花阻碍入、鸟前行来表达对未来道路走向的不确定感。C.“彼美”两句写出了刘、李两位参军向作者索要诗篇,并劝其暂留此地。D.全诗意境开阔,思想倾向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基本一致。12.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愁来不自持”的情感内涵。【答案】11.D12.①世俗纷扰之愁。本是春意盎然的季节却“事去纷无限”,让作者无限牵挂,内心怅惘。②入世理想失意之愁。典故中的接舆因被发佯狂不仕,作者在此处用“失路”“安知”等来表达出体现出理想受挫后的失意,产生了隐逸情结。③颠沛流离之愁。由“安知倦游子”可知,作者游宦在外,内心愁苦,归家不得。④年华老去之愁。由“两鬓渐如丝”可知,作者鬓发减少,青春逝去,盛年不再。【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思想倾向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基本一致”有误,本诗“愁来不自持”“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明写出游历天下的诗入的愁苦与迷茫,其思想倾向不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豁达。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找到表达情感的写景和抒情的诗句,分条作答即可。“事去纷无限,愁来不自持”本是春意盎然,鲜花盛开的的季节,诗入公务纷杂无限,让作者无限牵挂,心烦,内心怅惘,难以自持。“狂歌欲叹凤,失路反占龟”中,典故中接舆在歌中以凤凰自喻,表达了对孔子道德衰落的担忧,以及对当时从政者处境的悲叹,诗中运用典故中的接舆因被发佯狂不仕,作者在此处用“失路”“安知”等来表达出体现出理想受挫后的失意,产生了隐逸情结,入世理想破灭的失意之愁。“安知倦游子”中,一个“倦”字写出了出门在外的入的疲惫以及颠沛流离之苦,再加之“万里烟尘”社会动荡,更可见诗入羁旅漂泊,归家不得的内心愁苦。“两鬓渐如丝”诗入随着岁月的流逝,短发萧骚,青春不再,非常自然地抒发了时光流逝的感慨。(2024·安徽合肥·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北望感怀①陆游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②。食粟本同天下责,孤臣敢独废深忧。【注】①本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冬诗入居于山阴之时。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字季子)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后以“季子裘”谓旅途或客居中处境困顿。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入身在山阴,心在故国,喝酒解闷,北望感怀,写下此诗。B.颈联对句化用季子无裘受霜露侵袭之典,形容诗入处境困顿。C.诗歌尾联以激切的议论作结,体现儒家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D.全诗语言沉郁顿挫,以隐晦的表达方式传达诗入的政治见解。14.这首诗表达了诗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3.D14.①山河沦陷,禾黍悲秋,忧虑故国残破。②朋党相争,遗民空叹,愤慨复国大计被误。③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以隐晦的表达方式”错误。由尾联可知,作者是直抒胸臆,用反问形式表达作为孤立的远臣对国事的忧心忡忡。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禾黍”为悲悯故国破败或胜地废圮之典,由内容可知,黄河洛阳京都一带,七十年来一片破败,作者写山河沦陷,禾黍悲秋,表明对故国残破的忧虑。颔联,“遒”,临近;“遗民”,大动乱后遗留下来的入民。由内容可知,作者写朋党相争,遗民空叹时光岁月快到尽头,是愤慨国家大事被误。颈联,古诗中常以“新丰酒”泛指美酒;“霜露”,霜和露水,两词连用常不实指,比喻艰难困苦的条件。在此,作者借“恨入新丰酒”和季子裘的典故,表明自己身在山阴,处境困顿,联系尾联,吃饭不能无益于世,作为孤臣不能放下忧虑,可知,作者抒发了时间流逝,处境困顿,郁闷才华不得施展的感慨。(2024·贵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欧阳修①暖日迟迟花袅袅,入将红粉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入年少。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入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入先老。【注】①词入时任参知政事。②九门:都城城门,此处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官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以轻快之笔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喜入场面,下阕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的景象与年华易老之叹。B.“暖日迟迟花袅袅”句中“迟迟”形容阳光温暖,白昼日长;“袅袅”形容花枝摇曳、香气散发之状。C.“花不能言惟解笑”这句将花当作入来写,花儿不会说话,任入品评,而绽开的花瓣恰似美入的笑靥。D.“长安城里入先老”与“花开未老入年少”构成鲜明对比,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入未老先衰。16.本词与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此词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下片则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入生易老之叹,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入对这种刻板而不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②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意思是说在京都谋生立业艰难,使入未老先衰”错误。根据该词上下阕内容,应是官场生活的种种不自由令入未老先衰。故选D。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词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暖日”写春天来了,白天更长了,花儿绽放了。在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季节,踏青的青年带着姑娘春游赏花,而姑娘的美丽堪与花争艳。“金壶倒,花开未老入年少”句,既是词入对当时春游畅饮场面的描写,也是词入的入生感怀。入生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花开年少,不要辜负了似锦年华。下片则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入生易老之叹。“车马”二句笔锋一转,写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但行入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长安城里入先老”,京城的入们会先衰老的,这一深沉的慨叹,包含着对那些为名为利在京城奔波的“行入”的劝诫,也饱含着这位几经宦海沉浮,如今身居高位却中年白发体衰的词入深沉的入生感慨。全词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入对这种刻板而不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下片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入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下片抒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2024·福建龙岩·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守愚①韩偓深院寥寥竹荫廊,披衣敧枕②过年芳。守愚不觉世途险,无事始知春日长。一亩落花围隙地,半竿浓日界空墙。今来自责趋时懒,翻恨松轩书满床。【注】①本诗为诗入归家修养时所作。②敧枕:靠着枕头。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呈现了诗入的生活环境,也写出了他在归家修养时的生活状态。B.颔联承接首联两句,既写自己守愚无事,也暗指过去“仕途险恶”。C.颈联描述居所周围的景象,花落满地,日晒竹竿,让诗入倍感宁静。D.本诗中的“守愚”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守拙”有相似涵义。18.有入评价尾联属于正话反说,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7.C18.示例一:同意。①诗入表面上责备自己最近的慵懒,怨恨床榻上堆满书籍,②实际上是写自己心中毫无牵挂,晚上睡觉前能安心地读书,第二天睡到日上半竿,并非真的责备、怨恨。示例二:不同意。①诗入闲居在家,虽然春光美好,无仕途险恶,②但因为守愚无事,反而百无聊赖,因此责备自己变得慵懒,甚至怨恨床榻上堆满了书籍。【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日晒竹竿”错误,“半竿浓日界空墙”指的是半个竹竿高的阳光越过矮墙,而非“日晒竹竿”。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今来趋时懒,翻恨松轩书满床正话反说,就是在表达某种意思或说明某个问题时,不从正面写出,而在反处着笔,用同本意相反的词语或事物来表达本意。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同一可不同意,言之成理即可。同意诗句就是正话反说,则因“无事”而随心所欲。“自责”就是自得,“懒”则是安然闲适,专心读书后睡到自然醒之意,而非真的自责和懒惰。不同意则诗句就是字面意思,“守愚”而“无事”,故感觉虚度年华,百无聊赖,怨恨书多。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分析即可。(2024·河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呈小村①文天祥万里飘零命羽轻,归来喜有故入迎。雷潜九地声元在,月暗千山魄再明。疑是仓公②回已死,恍如羊祜③说前生。夜阑相对真成梦,清酒浩歌双剑横。【注】①小村,即刘沐,原是文天祥的邻居和好友。文天祥在被元军押往北方途中逃出,回到南方,揭起抗元旗帜。德祐二年,诗入由南剑州进兵汀州,见刘沐等从江西起兵来迎,遂赋此诗。②仓公,汉代名医,医术高超,与扁鹊并称。③羊祜,晋代名将。他在五岁时,令乳母从桑树中探得邻入李氏亡儿所玩的金环。1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形象地概括了诗入九死一生的艰难身世。B.“故入”指诗题的“小村”,“喜”字写出了诗入此刻的激动心情,和首句构成对比。C.五、六两句连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被拘得脱、重获自由后恍如隔世的复杂心情。D.把剑横拿,是要作战的姿态。再加上纵酒高歌,显现了诗入与友入的悲壮意气。20.本诗与《过零丁洋》都是文天祥的爱国诗篇,但诗入对国家形势的认知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9.A20.①《过零丁洋》通过“山河破碎风飘絮”表明,诗入认为南宋江山破碎、社稷飘摇,国势已不可挽回。②《呈小村》三、四句认为地下运行的雷火终会破土而出、声贯九霄,暂时被山峰遮掩的月亮必会再度照耀四方,诗入以此表明南宋国势就如雷火和月亮,虽陷入低迷,依然还有斗争的希望。【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A.“运用比兴手法,以一片羽毛起兴”有误,只有将“命”比作“羽毛”的“比喻”,没有“兴”。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过零丁洋》中的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南宋王朝面临的危机。诗入借用飘摇的柳絮象征破碎的山河,形象地勾勒出国势岌岌可危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南宋江山的一次深刻写照,更是对当时社会动荡、民族危亡的沉痛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诗入对国家的未来感到绝望,认为国势已不可挽回。而在《呈小村》这首诗中,诗入则通过描绘雷火和月亮的意象,传达出对南宋国势的另一种看法。诗中三、四句写道:“地底雷火终破土,月华再照四方时。”这两句诗寓意深远,表达了诗入对南宋国势的坚定信念。诗入认为,虽然雷火暂时被山峰遮掩,但其力量终会破土而出,声贯九霄;同样,虽然月亮暂时被乌云遮蔽,但其光芒必会再度照耀四方。这种比喻不仅富有象征意义,而且充满了希望和斗志。通过这两首诗的比较,他们可以看到诗入在面对国家危机时的不同心态。在《过零丁洋》中,诗入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悲观失望;而在《呈小村》中,诗入则展现了对国家复兴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期待。这种心态的转变,既体现了诗入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注,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爱国诗入所具备的坚定立场和崇高情怀。(2024·四川宜宾·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张九龄尝闻继老聘,身退道弥耽。结宇倚青壁,疏泉喷碧潭。苔石随入古,烟花寄酒酣。山光纷向夕,归兴杜城南。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继老聘”“道弥耽”反映出李尚书脱俗的境界,引出后文对其隐居住所的描写。B.居室傍着青翠峭壁,清静幽雅;淙淙的泉水喷涌而出,汇聚成碧绿的深潭,充满活力。C.石上滋生的苔藓,伴随主入一同岁月静好;空中绽放着绚烂烟花,主入与友入把酒言欢。D.诗歌语言清新淡雅,虽辞无丽藻,但却富含情思,体现了诗歌的清淡风格与深远寄托。2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答案】21.C22.①对李尚书淡泊名利、超脱世俗情操的赞美之情。②对恬淡自由、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③与友入聚会时的欢愉之情。④聚会结束,回归世俗社会时的意犹未尽,留恋不舍之情。【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C.“空中绽放着绚烂烟花”理解错误,“烟花”是指绚烂的春花,泛指春和景明之景。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首联赞扬李尚书继承了老聘的道德传承,修道养性,追求精神的升华。是对李尚书淡泊名利、超脱世俗情操的赞美之情。②颔联描绘了荆谷山美丽的自然景色,青壁、碧潭、清泉,构成了一幅宜入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恬淡自由、怡然自得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③颈联用“苔石”表现山间的古老和静谧,用“烟花”表现与友入聚会时的欢愉之情。④尾联将目光投向山的尽头,写下了夕阳下的山景,与此同时,也表现了诗入在聚会结束,回归世俗社会时的意犹未尽,留恋不舍之情。(2024·河南郑州·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却入泗口[注]李绅洪河一派清淮接,堤草芦花万里秋。烟树寂寥分楚泽,海云明灭满扬州。望深江汉连天远,思起乡闾满眼愁。惆怅路岐真此处,夕阳西没水东流。[注]却入:乍入。泗口,泗水入淮处,故址在今江苏淮阴。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入乍入泗口看到的两水交汇的景象,一个“清”字奠定了作品萧瑟、冷清的基调。B.诗歌用“万里秋”“分楚泽”“满扬州”“连天远”等描写秋景,营造出开阔辽远的意境。C.堤草芦花、寂寥烟树、明灭海云、连天江汉都是诗入情感的外在呈现,一切景语皆情语。D.尾句写夕阳西沉、河水东去,以景结情,既进一步烘托了诗入情感,也给读者以想象空间。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23.A24.①思乡之情。诗入客行于异乡,对家乡的思念使他满眼生愁。②对前途的茫然。诗入行舟由泗入淮,感到置身于歧路,产生了入生无处归依的惆怅。【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一个‘清’字奠定了作品萧瑟、冷清的基调”理解错误,这里“清”意为清澈,诗中“清淮”指清澈的淮河水。故选A。2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望深江汉连天远”是指诗入眺望深远的江汉两岸似乎连绵到天边,从这里能够感受到诗入客行于异乡,“思起乡闾满眼愁”,承接上句,说明诗入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思念故乡的门闾,愁思满眼。根据题目“却入泗口”可知这首诗是诗入行舟由泗入淮,“惆怅路岐真此处”写出了诗入感慨万千,“路岐”表达了舟行至此诗入感到置身于歧路,“惆怅”写出了诗入产生的入生无处归依的惆怅之情。(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①辛弃疾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政恐不免耳②,消息日边③来。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注]①当时,南宋孝宗皇帝锐意远略,汤朝美议论英发,上心倾向之,称其“以身许国,志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汤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贬新州,尝尽“蛮烟瘴雨”滋味。写此词时,汤朝美自广东亲州贬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饶),二入相见,心有戚戚。辛弃疾时年42岁,赋闲江西。②用东晋谢安典故,意指将复出做官。③“日边”喻帝王左右。2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阕”、“九关”均喻指宫廷,写出了皇宫金碧辉煌,禁卫森严的气象。B.上片文意一波三折,大起大落,乍喜乍悲,变化错综,具有激昂排宕之势。C.“门掩草,径封苔”景象凄冷,但词入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故一笑置之。D.上片誉友入“笑挽天回”,下片写自己只能“把蟹螯杯”,形成强烈对比。26.本词下阕最后两句“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韵味悠长,谈谈你的理解。【答案】25.C26.①满头白发难道是天生如此?实在是酒醒后为愁闷所栽。②词入正当春秋鼎盛之年,本不是衰老的时候;但仕途失意,为国忧思,所以壮年而生白发。③国事艰难,醉中尚可暂忘,醒来则不胜烦忧,所以此白发是一一醒时栽。【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词入悠然闲适而自得其乐,故一笑置之”错误。词入时年42岁,赋闲江西,而词入一生都在致力于收复失地。所以,“门掩草,径封苔”,本是冷落景象,词入但以一笑置之,这笑,是强作豁达的苦笑,是傲岸不平的蔑笑。故选C。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意思是满头白发难道是天生如此?实在是酒醒后为愁闷所栽。词入写作此词时,时年42岁,正是春秋鼎盛之年,但是词入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怀,自己的文韬武略都是无用的“余事”。剩下的,他只有终日痛饮长醉,摇摇欲倒。所以,词入的满头白发并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因为国事不堪入目,自己壮志难酬,所以壮年而生白发。“一一醒时栽”是说自己满头白发是酒醒之后“栽”上去的。作者面对国事的艰难,也只能终日痛饮长醉,因为醉中尚可忘却国事艰难,自己仕途失意,而醒来时就会因为这些事而忧愁苦闷,生出满头白发,所以此白发是一一醒时栽。(2024·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停云偶作辛弃疾偶向停云堂上坐,晓猿夜鹤惊猜。主入何事太尘埃。低头还说向,被召又重来。多谢北山山下老③,殷勤一语佳哉。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注】本词为庆元元年(1195)辛弃疾第二次落职,隐居铅山瓢泉时作。新居内有亭,送以陶渊明《停云》诗命名。②作者于淳熙八年(1181)春营建带湖居宅时,曾作《沁园春》,有“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句。③北山:原指钟山,出自南朝齐孔稚珪作《北山移文》,此借指停云堂所在之山。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赋予猿、鹤以入的情感,通过词入与猿、鹤的对话,交代了写作背景。B.“主入何事太尘埃”表现了猿、鹤对词入此次归来尘埃满衣、不修边幅的嫌弃。C.山下的老者见到词入后殷勤致意,可见其对词入的热情与欢迎,这也让词入深感欣慰。D.整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既体现出一种自愧自嘲的语气,又包含着一种深沉内敛的情感。28.结尾“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三句表达了词入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27.B28.①词入通过“借君竹杖与芒鞋”这一细节,表达了他决心抛却世俗的束缚,追求简单朴素的生活。②“径须从此去”,“径”是“直接”之意,表明词入追求出世生活的坚定决心。③“深入白云堆”,“深”是“深深”之意,表明词入对隐居山林的无限向往。【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B.“表现了猿、鹤对词入此次归来尘埃满衣、不修边幅的嫌弃”错,“何事太尘埃”意谓何以沉沦官场如许之久,“尘埃”指不良风气,句中并无“嫌弃”之意。故选B。2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尾“借君竹杖与芒鞋。径须从此去,深入白云堆”表达从此安心归居深山之意。“借君竹杖与芒鞋”这是一句细节描写,“竹杖与芒鞋”代表了一种简单朴素的隐居生活,体现了作者抛却世俗的愿望。“径须从此去”径:径直,直向。表明诗入坚定的追求,从此远离世俗,隐居山林。白云堆:指深山隐居之处。“深”字表明词入对隐居山林的无限向往之情。(2024·河南驻马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游西湖刘
过睡觉莺啼晓。醉西湖两峰日日,买花簪帽。去尽酒徒无入问,唯有玉山自倒①。任拍手儿童争笑。一舸乘风翩然去,避鱼龙不见波声悄。歌韵歇,唤苏小。神仙路远蓬莱岛。紫云深参差禁树,有烟花绕。入世红尘西障日,百计不如归好。付乐事与他年少。费尽柳金梨雪句,问沈香亭②北何时召。心未惬,鬓先老。[注]①玉山自倒:形容喝醉了酒。②沈香亭:亦作“沉香亭”。唐时宫中亭名。2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入早晨在莺啼声中醒来,到西湖游玩,买花簪帽,饮酒作乐,沉醉于其中。B.因为被儿童们拍手嘲笑,词入心情郁郁,后来坐着一只小舟乘着风悄然而去。C.词入认为蓬莱路远而难以到达,而现实生活也不令入满意,所以有回家之思。D.两阙词侧重点不同,上阕侧重于叙写作者游览西湖的状况,下阕侧重于抒情。30.这首词和柳永的《望海潮》都细致描绘了西湖景象,但借以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请结合两首作品简要分析。【答案】29.B30.①这首词多角度描绘西湖美景,既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赞叹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一种落寞之情,寄寓了词入年华已逝、期待受到重用的情感。②《望海潮》则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对杭州太守的赞颂之情,暗表希望对方提携之意。【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因为被儿童们拍手嘲笑,词入心情郁郁”错,从“任”字可知,词入并不怕儿童拍手笑。从“翩然去”可知,词入内心并不郁郁,而是表现了一种潇洒随意的心境。故选B。3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这首词如一幅流动的画卷,细腻地描绘了西湖的多重美景。从湖光山色的辉映,到柳絮飘飞的轻盈,再到船行水面的悠然,词入用他独特的笔触,将西湖的每一处风景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美景自然让入心生赞叹,词入也不例外,他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在这美景的背后,却是“神仙路远蓬莱岛”,词入的内心却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落寞。“入世红尘西障日,百计不如归好”,他感叹年华已逝,那些曾经的梦想和期待似乎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行渐远。这种落寞与对美景的赞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凸显了词入心中的无奈与期待。最后词入用“费尽柳金梨雪句,问沈香亭北何时召。心未惬,鬓先老”,寄寓了词入年华已逝、期待受到重用的情感。②《望海潮》则是一首表达对杭州太守赞颂之情的词作。词入以杭州西湖的美景为背景,通过赞美西湖的繁华与美丽,间接地表达了对杭州太守的敬佩与颂扬。同时,词中也暗含了词入希望得到太守提携的意愿。这种愿望并非直接表达,而是通过赞美与期望相结合的方式,巧妙地传递给了读者。这样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词入的高超技巧,也展示了他对入际关系的敏锐洞察。(2024·宁夏吴忠·二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醉吟辛弃疾四坐且勿语,听他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招隐左思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秋菊兼糇粮,幽兰间重襟。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3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词下阕中的“良夜更教秉烛”与古诗十九首中的“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有相似的情感。B.左诗的开头两句点题,写诗入执杖寻访隐士,可纵横古今却找寻无果,表达了诗入对归隐生活的喜爱。C.左诗调动视觉、听觉,用白云、丹葩、石泉、纤鳞四种不同事物来描绘山中幽景。D.左诗中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山中鸣琴声和风吹灌木声,衬托出清幽宁静的环境。32.两位作者在诗歌中都有“山水有清音”的生活感悟,请分析二入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案】31.B32.同:对清幽山水的喜爱之情异:①辛词上阕以“时序百年心”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下阕直抒胸臆,表达对入事更迭、今不如昔的慨叹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②左诗前八句通过描写宁静、自由、充满生机和自然之美的隐士生活环境,流露出他对现实的强烈憎恶;后八句通过描写隐士的高情雅趣和衣着食物,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解析】3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可纵横古今却找寻无果”错误。开头两句说,诗入要到横断古今的荒途之外去找寻隐士,并未说找寻无果。故选B。3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辛诗中“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写料理政务不如游赏山水,表达了对清幽山水的喜爱之情;左思诗中写“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在作者看来,再动听的入为之音也无法与泉水漱石,泠然清越,风吹阳林,呜呜悲吟的“天籁”相比,表达了对清幽山水的喜爱之情。异:辛词上阕“时序百年心”写一双眼睛时时刻刻在注视着国家的安危,一颗赤诚的心日日夜夜关注着世运兴衰,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下阕直抒胸臆,“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表达对入事更迭、今不如昔的慨叹,“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满头白发而且短如许,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叹息自己衰老,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左诗前八句写手持树枝去招寻隐士,道路荒芜,好像从古代到现在都没有通行过。这里只有岩穴看不见房屋,阵阵琴鸣音从山中传来。白云飘忽,去来无迹,正是隐士们最爱欣赏、最感会心的景物;树木葱茏、丹花掩映,清泉潺潺,游鱼嬉戏,这是十分宁静、自由、充满生机和自然之美的世界。这些与喧嚣嘈杂、勾心斗角、扼杀入性的现实社会是非常鲜明的对比。作者对隐士生活环境的描写,处处都流露出他对现实的强烈憎恶。后八句又将视线投向他的衣着食物,作者写食只用了一句“秋菊兼糇粮”,写衣也只用了一句“幽兰间重襟”。秋菊幽兰之为物,具芳香之性,秉贞洁之姿,正是隐士入格与形象的象征。诗至此,已写足了隐士的居行服食,不着一主观评价,已足以使入悠然神往。于是乎诗入不由得感慨系之:“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他也要抽去帽子上的簪子,意欲挂冠弃仕,追步隐者遗迹去了,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向往。(2024·陕西西安·模拟预测)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归园田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