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南省邵东市创新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高级中学2025届毕业班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发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推断,夏的起止年代约为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像甲骨文和殷墟那样确凿的考古资料,关于夏朝的存在,有的学者持怀疑态度。除《史记》外,传世文献和金文中有不少关于夏朝的记载。这表明(

)A.历史愈久越难得出定论 B.史料匮乏影响历史研究的深入C.传世文献史料价值最高 D.史学观念滞后影响认识的进步2.如表所示为孔子和墨子有关“礼”的思想的介绍。这说明当时(

)孔子对春秋后期出现的礼崩乐坏感到痛心疾首,所以他一边对种种违礼的现象大加抨击,一边提出了“复孔”的政治主张墨子“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他主张通过“兼爱”“非攻”把礼的思想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来A.儒墨两家思想一致 B.社会现实受到关注C.礼仪传统完全丢失 D.民众负担日益沉重3.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 B.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备受推崇C.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D.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4.《旧唐书》卷七十三载:“兵戈之后,中外艰食,京师米价斗至一千”。由于转运使刘宴恢复了从江淮至关中的漕运,此后每年有四十万斛的粮食运抵关中,自此就使关中遇到水旱灾,物价也不会飙升。据此可知,安史之乱后(

)A.水利兴修推动了农业进步 B.漕运解决了唐王朝财政危机C.平抑物价保障了统治稳定 D.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继续发展5.如表为刘宋至隋初岭南地区人口数变化情况统计表。这反映岭南地区(

)省区刘宋时期人口数(公元464年)隋代初期人口数(公元609年)人口数密度(人/平方公里)占全国人口%人口数密度(人/平方公里)占全国人口%广东3757441.71.256598892.991.28广西2283600.990.769563454.141.86合计6041042.0116162343.14A.土地兼并程度日益加深 B.地域经济差别缩小C.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6.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接受请托,录取不公,引起不满,穆宗下令榜后“覆试”,使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负责贡举时,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这些变动反映出(

)A.门阀士族势力垄断了政治权力 B.科举选官制度的改进C.礼部制定严格的官员考核标准 D.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7.商人入仕这类故事在明清小说中屡见不鲜,其入仕途径,大致有以雄厚财力助子孙科考入仕、通过捐纳钱财买官入仕、与士人联姻或攀附权贵以步入官场等。商人致力于步入官场的现象(

)A.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四民秩序 B.促进阶层流动推动社会转型C.提高商人地位变革生产关系 D.强化封建体制影响社会心理8.1898年,谭嗣同等人在湖南成立南学会的同时,全省各府州县也纷纷成立了各种名目的学会。有人形容当时这一局面:“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这反映出(

)A.救亡图存运动推动学会发展 B.维新变法引起全社会共鸣C.民族资本主义壮大学会力量 D.启蒙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9.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随着与英法等国的广泛接触和频繁交涉,奕䜣等进一步认识到,“洋人之向背,莫不以中国之强弱为衡”,“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一些清朝重臣开始意识到现代外交的重要性,主张设立处理外交的专门机构。据此可知,清政府(

)A.主动融入国际公法 B.有效遏制了列强的侵略C.宗藩关系逐渐解体 D.被迫走向了外交近代化10.如果按照关税收入除以进口净额来计算平均进口关税,1800—1840年,英国的进口税税率从未低于30%,19世纪20年代中期一度还超过50%(针对中国茶叶的进口税税率时常达到100%),而同期中国的进口税率仅为2%—5%。这有助于说明(

)A.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意图 B.英国鼓吹自由贸易的动机C.清朝长期闭关自守的弊病 D.《南京条约》内容的罪恶性11.1905年11月3日,清朝官派留学生黄尊三在日记上写道,《民报》为宋教仁等所创办,鼓吹革命,提倡民族主义,文字颇佳,说理亦透,价值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之上。据此可知,当时的《民报》(

)A.提倡的民主共和观念为民众普遍接受 B.积极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C.已成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阵地 D.为预备立宪运动进行了舆论宣传12.辛亥革命以后,独立各省一度使用黄帝纪元,很快就停止使用;革命党人一度提过的“驱逐鞑虏”、“种族革命”一类口号也很快为“五族共和”的政纲所替代。这可用于说明(

)A.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 B.革命党人突破了封建正统观念C.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灵活 D.革命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13.1916年3月,川商晏宇澄、粤商梁栋如、湘商罗瑞阎、鄂商汪伯云、闽商林大和发表“敬告全国商界书”,呼吁“今日宜认明时势,群起逼迫袁氏退位,还我共和”,闽帮商人“全场三呼中华民国万岁而散”,浙商拒纳本年应缴的上忙钱粮及各种捐税。这反映了(

)A.民主与共和的时代诉求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C.政党政治尝试遭到失败 D.商人成为革命的主体14.在筹建钢铁企业时,因湖广总督张之洞认为“大冶路远,照料不便,若建于汉阳,吾犹及见铁厂之烟囱也”,冶铁厂最终定址湖北汉阳。因需从大冶运输矿砂,从开平(属河北省)运输焦煤才能完成生产,汉阳铁厂长期处于亏损。这主要反映出(

)A.中体西用思想受到质疑 B.传统体制不利于近代化发展C.近代企业逐渐走向衰落 D.中国工业化历程的曲折艰难15.民国初期,“二次革命”、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和护法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频繁发生。与此同时,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骤生骤灭,泡沫政党居多。这说明当时(

)A.权力重心逐渐下移 B.投机革命者居多 C.军阀乘机扩大地盘 D.代议制度不稳定16.东晋桓温在《请还都洛阳疏》中有“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一语,“中华”一词正式出现;《唐律疏议》中“中华”被赋予了地理和文化的双重内涵;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内涵在近代的变化反映出(

)A.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得到国民认同C.辛亥革命实现了全民族的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形成社会共识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海关税制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正德元年(1506年)之前为第一阶段,海关无任何税收,实行的是由官府高价收买的“给价收买”制。正德、嘉靖年间(16世纪前中期)为第二阶段,实行“抽分”制,即对“私货”按比例征收进口税,如正德三年(1508年)为十抽五、次年又改为十抽三、正德十二年(1517年)降为十抽二、即征收20%的实物税。自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后为第三阶段,由抽实物税改为收货币税(抽银),此外还增加了出口税。为防止外商不如实报货,从隆庆五年(1571年)开始,明海关启用“丈抽”的办法,即在丈量船只大小之后,按照船只的大小(吨位)抽税。材料二

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廷逐渐认识到:大海是闽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在福建禁止海外贸易是不可能的。隆庆皇帝接受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观点,即位后马上宣布准许在福建漳州有限地开放“海禁”,恪守了约200年的“海禁”政策终于被打破。——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韩琦《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明王朝的影响》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海关税制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隆庆时期调整海关税制的意图。(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隆庆开关。(10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为地主阶级培养人才的学校比以往朝代都要发达。中央国子监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地方州有州学,县有县学,州、县学的学生名额有20~60人不等。唐朝“许百姓任立私学”。各学校均要求学习儒家经典、律、书、算学,还要学习专业。每年10月,各学校将学成学生黄至尚书省参加科举考试,私学学成的学生,△可由州、县荐举参加考试.——摘编自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材料二:洋务运动中创建的新式学堂,大致有三类,如下表所示。外国语学校性质的学堂主要有1862年在北京开设的京师同文馆,1863年在上海设立的广方言馆,1864年设立的广州同文馆,1893年开设的湖北自强学堂等以学习外国语为主,立要培养翻译人员军事学校主要有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1874年上海江南创造局附设操炮学堂;1881年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1885年开设天津武备学堂;1890年南京设江南水师学父;1896年设江南陆师学堂等培养能使用洋枪、洋地的士兵和军官技术学堂主要有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机城学堂,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也训练制造及驾驶轮船人才,1876年福州设电气(报)学堂,1882年上海设电报学堂,1898年南京矿路学堂等培养会使用和维修洋机器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讯人员、医务人员——整理自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的学校教育“比以往朝代都要发达”。(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教育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农业和私营手工业等诸多领域都突破了原来自给自足和单纯满足官府消费的理念,要求私人资本的积累和地方权力的扩张,人们愈发重视被“天理”抑制的“私欲”。……到了明朝中期,程朱理学已成为人们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了以之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目睹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引发社会动荡的王守仁主张以心学来更新理学。明朝中后期及清朝前中期处于大转折的前夜,其国内表征是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文化出现,国际条件是西方近代文化初入中国。然“萌芽”幼弱、“启蒙”声稀,明清文化主流延续着秦汉以来的常态,而扬弃性的文化变革在潜滋暗长,所谓“常”中寓“变”,“变’中有“常”,故明清文化宜以“袭常与新变”概括。——摘编自汪高鑫《中国经史关系史》等根据材料,围绕明清文化,以“社会•文化•袭常与新变”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标题自拟,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6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DDBDADA题号111213141516答案CCADDA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干“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像甲骨文和殷墟那样确凿的考古资料,关于夏朝的存在,有的学者持怀疑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一直没有发现像甲骨文和殷墟那样确凿的考古资料,证明夏朝的存在,而历史文献大都是后人的追述和概括,都带有感情色彩,史料价值不免要打折扣,因此有的学者对夏朝的存在持怀疑态度,说明史料匮乏影响历史研究的深入,B项正确;A项表述“历史愈久越难得出定论”太绝对,A项错误;实物史料史料价值最高,传世文献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史料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而非史学观念对历史研究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因为礼崩乐坏而提出“复礼”的政治主张,墨子针对国家务夺侵凌的社会现实提出通过“兼爱”“非攻”来贯彻礼的思想。这说明他们的思想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的,都关注到了当时社会秩序混乱等社会现实问题,B项正确;孔子主张“复礼”,抨击违礼现象;墨子主张通过“兼爱”“非攻”把礼的思想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来,而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排除A项;孔子对礼崩乐坏痛心疾首并主张“复礼”,这说明当时礼仪传统并没有完全丢失,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民众负担日益沉重的相关内容,孔子和墨子的思想主要是针对社会秩序和国家间关系等方面,与民众负担问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中国)。据题意可知,西汉时期,西域的多种物种传入中原地区,而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也传入西域地区。据题干“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和西域之间物品和技术交流种类丰富,贸易往来繁盛,这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开通,C项正确;这些现象反映的是中原与西域的双向交流,原因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两地之间的交往,并不是只强调西汉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排除A项;中国丝织品在西域受到推崇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两地的经贸交流,并不能得出农业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排除D项。故选C项。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明确提到江淮地区的粮食通过漕运运往关中,且数量相当可观。这表明南方地区有足够的粮食储备和生产力,能够支持这样大规模的粮食转运。这反映了南方地区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经济仍然继续发展,有能力为中央政府提供重要的物资支持,D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水利兴修推动农业进步的相关内容,主要强调的是漕运与物价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漕运缓解了关中的粮食问题,稳定了物价,但并没有表明解决了唐王朝的财政危机,漕运运来的粮食主要是稳定物价、保障粮食供应,而非直接解决财政问题,排除B项;选项夸大了平抑物价的作用,平抑物价并不能保障统治稳定,排除C项。故选D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刘宋时期到隋代初期,岭南地区的人口密度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由此可以说明岭南地区的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项正确;表格信息体现的是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并不能体现土地兼并的加深,人地矛盾不一定因为土地兼并引起的,排除A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岭南地区的人地矛盾问题,并不能说明地域经济差别的缩小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排除BC项。故选D项。6.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题干“长庆元年(821年)礼部侍郎钱徽在主持科举考试时接受请托,录取不公,引起不满,穆宗下令榜后‘覆试’,使已录取的14个官员子弟有11人被黜落。会昌三年(843年)礼部尚书王起权负责贡举时,要求‘凡有亲戚在朝者,不得应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庆元年实行“覆试”、会昌三年限制公卿子弟参加科举,体现了唐代科举制度的不断改进和进步,B项正确;唐代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并且这种情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唐朝时期官员考核归属尚书省吏部,排除C项;唐玄宗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与主旨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得出,商人入仕往往是在封建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封建体制。而且这种现象也会对社会心理产生影响,比如,使得人们更加追求通过入仕来获得成功和地位,也改变人们对商人的看法等,D项正确;虽然商人入仕的现象增多,但传统的四民秩序在明清时期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没有被彻底打破,排除A项;商人通过各种途径入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阶层的流动,但是这种流动并没有强大到能够推动社会转型的程度,明清时期的社会体制依然是封建体制,排除B项;商人入仕能够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但对于生产关系的变革,仅仅商人入仕这一现象还不足以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8.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人人皆能言政治之公理,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及所学可知,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变法改良运动,南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湖南地区创建学会的热潮,体现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影响,A项正确;残酷仅涉及湖南地区民众爱国救亡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全社会共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学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但材料无法得出广泛传播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题干“为了改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一些清朝重臣开始意识到现代外交的重要性,主张设立处理外交的专门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后,清政府的外交体制也被迫进行相应的调整。一些清朝重臣建议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适应新的对外交涉的需要。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机构,体现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D项正确;材料只提及设立专门外交机构,并未提及国际公法,排除A项;B项表述中“有效遏制了”太过绝对,排除B项;宗藩关系是明清时代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的国家关系体系,与总理衙门的建立没有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10.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是1800—1840年中英贸易时期。材料中提到英国对中国的茶叶进口税税率极高,同时中国的进口税率很低。这种税率差异可能导致英国对华贸易中的不平衡,从而增加英国通过其他手段(如鸦片贸易)来平衡贸易的需求。鸦片战争的爆发与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扭转贸易逆差有关,因此这一税率差异间接反映了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意图,A项正确;材料提到了英国的进口税税率,但这并不直接说明英国鼓吹自由贸易的动机,自由贸易通常意味着降低关税壁垒,而材料中的税率情况与此并不直接相关,排除B项;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关税税率,而非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材料讨论的是1800—1840年的税率情况,而《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5年(中国)。根据材料“《民报》为宋教仁等所包吹革命,提倡民族主义,文字颇佳,说理亦透,价值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之此可知,当时的《民报》已成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阵地,C项正确;提倡的民主共和观念为民众普遍接受,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排除B项;《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宣传的是革命思想,不是为预备立宪运动进行了舆论宣传,排除D项。故选C项。1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放弃使用黄帝纪年,放弃“驱逐鞑虏”“种族革命”等口号,提出“五族共和”的政纲,这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说明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灵活,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革命党人斗争策略的灵活性,没有强调革命党人的民主共和精神,排除A项;革命党人放弃使用黄帝纪元不能说明他们突破封建正统观念,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了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后斗争策略灵活,不能体现革命党人由革命到执政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3月(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人群体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主张恢复共和体制,反映了民主与共和的时代诉求,A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商人群体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未涉及政党政治,排除C项;商人没有成为革命的主体,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阳铁厂的经历是中国工业化历程的一个缩影。从选址到生产,再到后来的迁移和重建,汉阳铁厂的发展过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这些经历反映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艰难,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中体西用思想或与之相关的内容,无法得出“中体西用思想受到质疑”的结论,排除A项;张之洞的决定一定程度上确实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传统体制存在不利于近代化发展的因素,但这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历程是艰难的,排除B项;材料中仅提及汉阳铁厂因地理位置和经济因素导致的长期亏损,并未说明整个近代企业群体在衰落,排除C项。故选D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据题干“‘二次革命’、洪宪帝制、护国运动、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和护法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频繁发生”,且“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学习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但复辟帝制等现象还时有发生,说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中国的发展也不稳定,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后,权力重心逐渐下移,且本题时间为民国初期,不符合阶段特征,排除A项;材料中只说党、会、社等名目繁多,但并未说明这个党、会多是革命者创办的,排除B项;材料这一时期袁世凯在位并未发生军阀混战的局面,排除C项。故选D项。1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可知,近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下,“中华”的内容突破了地理和文化的范围,增加了政治色彩,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A项正确;“得到国民认同”、“形成社会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D项;辛亥革命没有能够实现全民族的解放,排除C项。故选A项。17.(1)变化趋势:海关税种设置日趋合理、完善;海关税率由无明确规定到高税率再到降至相对合理的水平;对私商和外商管理日趋严格;税收形式从实物走向货币化。(答出两点即可)意图:减轻财政负担(增加财政收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政务运行对白银的需求;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评价:积极作用:打破了此前过于严厉的“海禁”政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