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情评估_第1页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情评估_第2页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情评估_第3页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情评估_第4页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学情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A.洋务运动积极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3.鲁迅在《〈呐喊〉自序》(1922)中提问:“一群人在密封的铁屋睡觉,不醒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是叫醒自救还是在睡梦中死去。答案是叫醒几人就有破屋自救的希望。”鲁迅意在()A.揭露清政府黑暗统治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C.倡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D.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4.《新青年》出版以后,有易家钺、罗敦伟等组织研究家族问题的团体,并实行对家庭的奋斗。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的反抗,就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具有片面性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6.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C.工人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7.据学者统计,五四运动前《新青年》在湖南、四川、浙江等地的销量极少,“自五四运动霹雳一声,惊破全国大梦”,它在这些地方的销量才大增。这说明五四运动()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促进了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9.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宣布:我们不应当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要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这说明五四运动()A.使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B.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这一歌词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11.有学者研究发现,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被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12.某中学剪纸社团的辅导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复兴之路”创作了多幅剪纸作品,向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下图是这些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其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辛亥革命的爆发13.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14.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指的是中共“二大”()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15.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表格。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年份事件1915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五四运动爆发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中共“二大”召开192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1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在戊戌变法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材料二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材料三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必须经过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李大钊材料四就社会转型问题,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文明论概略》(1)陈旭麓认为中华民族的第一次、第二次“反思”各指什么事件?第一次“反思”在哪一方面学习西方?(3分)(2)结合材料二,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二中观点时的社会背景。(1分)(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了迎接这个“潮流”,李大钊做了哪些努力?(2分)(4)按照福泽谕吉的观点,你认为中国近代化道路应该怎么走?(2分)17.(6分)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现场】《五四运动》(绘画)(1)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2分)【觉醒】《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部分)如下。类别思想(启蒙)文学新诗小说科学社会主义俄国研究国民革命世界革命1920年9月前(篇)65391403414001920年9月后(篇)21010115794111320——摘编自《〈新青年〉研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3分)(3)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的升华有何影响?(1分)18.(6分)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物事件陈独秀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蔡元培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李大钊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鲁迅1902年留学日本材料二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的宝贵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将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摘编自历史教师用书材料三图1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图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图3浙江嘉兴南湖游船(复制品)(1)根据材料一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表格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2)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与五四运动相关的节日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图1与图2、图3是什么关系?(2分)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学情评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的历史事件是(D)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2.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D)A.洋务运动积极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观念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3.鲁迅在《〈呐喊〉自序》(1922)中提问:“一群人在密封的铁屋睡觉,不醒会在不知不觉中死去,是叫醒自救还是在睡梦中死去。答案是叫醒几人就有破屋自救的希望。”鲁迅意在(B)A.揭露清政府黑暗统治 B.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C.倡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D.指出无产阶级的使命4.《新青年》出版以后,有易家钺、罗敦伟等组织研究家族问题的团体,并实行对家庭的奋斗。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的反抗,就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C)A.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具有片面性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和科学”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C)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 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 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6.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C.工人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7.据学者统计,五四运动前《新青年》在湖南、四川、浙江等地的销量极少,“自五四运动霹雳一声,惊破全国大梦”,它在这些地方的销量才大增。这说明五四运动(C)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C.促进了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8.“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A)A.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C.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9.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陈独秀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宣布:我们不应当再走“欧美、日本的错路”,要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这说明五四运动(A)A.使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 B.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0.“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这首《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唱出了青年的激情与远大抱负。这一歌词让我们铭记的时代精神是(B)A.自由 B.爱国 C.平等 D.和平11.有学者研究发现,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被使用,但该词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B)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12.某中学剪纸社团的辅导老师组织同学们围绕“复兴之路”创作了多幅剪纸作品,向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下图是这些作品中的其中之一,其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A)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辛亥革命的爆发13.这些人信奉马克思主义,主张对外反抗西方列强,对内反对封建军阀。他们采取俄国布尔什维主义的活动方式,秘密组织政党。1921年,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人”的主要代表是(D)A.曾国藩、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黄兴 D.陈独秀、李大钊14.陈独秀认为,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指的是中共“二大”(A)A.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C.决定与国民党进行合作 D.确定了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15.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表格。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B)年份事件1915新文化运动兴起1919五四运动爆发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中共“二大”召开1923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A.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16.(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则是在戊戌变法后,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材料二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材料三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这新纪元的创造,也是一样的艰难。这等艰难,是进化途中必须经过的……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李大钊材料四就社会转型问题,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文明论概略》(1)陈旭麓认为中华民族的第一次、第二次“反思”各指什么事件?第一次“反思”在哪一方面学习西方?(3分)[答案]第一次:洋务运动;第二次:新文化运动。(2分)方面:技术。(1分)(2)结合材料二,判断陈独秀发表材料二中观点时的社会背景。(1分)[答案]背景: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实现独裁专制做准备。(1分)(3)材料三中的“新纪元”“潮流”指的是什么?为了迎接这个“潮流”,李大钊做了哪些努力?(2分)[答案]“新纪元”“潮流”: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1分)努力:1918年,李大钊接连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颂扬十月革命,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大旗;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1分,答出一点即可)(4)按照福泽谕吉的观点,你认为中国近代化道路应该怎么走?(2分)[答案]道路: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或戊戌变法)——洋务运动。(2分)17.(6分)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现场】《五四运动》(绘画)(1)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了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加以说明。(2分)[答案]说明: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表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2分,从画作中某一内容或场景加以说明即可)【觉醒】《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部分)如下。类别思想(启蒙)文学新诗小说科学社会主义俄国研究国民革命世界革命1920年9月前(篇)65391403414001920年9月后(篇)21010115794111320——摘编自《〈新青年〉研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3分)[答案]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2分)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分,答出一点即可)【升华】千百年来,中华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