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二学段模块考试高二生物学科期末考试卷(完卷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随着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了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B.各个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调节都依赖于负反馈调节机制C.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水平存在稳态,分子水平则不存在稳态D.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也存在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1、稳态概念发展:随着生理学及其他学科的发展,稳态的概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充实。人们发现,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例如,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着稳态,如果这个稳态受到破坏,正常细胞就可能会变成癌细胞;正常人体内调节血糖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是处于动态平衡的,如果它们的分泌紊乱,人体血糖的稳态就会受到破坏。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稳态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的一大基本概念。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特别是负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详解】ACD、不同层次的系统都存在着类似于内环境稳态的特性,如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基因表达的稳态、激素分泌的稳态、酶活性的稳态等;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稳态等;在器官水平上,存在心脏活动的稳态(血压、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稳态等;在群体水平上,种群数量的变化存在稳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存在稳态。可见,在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普遍存在着稳态,AD正确,C错误;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特别是负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个层次生命系统的稳态调节都依赖于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故选C。2.以下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后者占比更大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是体内各种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D.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答案】D【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详解】A、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约占人体体液总量的1/3,细胞内液占2/3,A错误;B、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C、组织液是体内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错误;D、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血浆中的物质也会进入组织液,D正确。故选D。3.下表为某患者血浆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不可能发生的是()项目结果参考值单位葡萄糖12.283.89~6.11mmol/L钾3.223.50~5.30mmol/L钙2.812.02~2.60mmol/LA.会出现肌无力等症状 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C.胰岛分泌的激素促进肝细胞合成糖原 D.此患者易产生渴觉【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表可知:该患者体内葡萄糖和钙离子浓度偏高,钾离子浓度偏低;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与胰岛素是拮抗关系,共同维持机体血糖平衡。【详解】A、缺钙时会出现抽搐等症状,表格中钙离子偏高,会出现肌无力,A正确;B、血浆中缺钾时细胞外液也缺钾,神经细胞内钾离子外流增多,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B错误;C、表中血糖偏高,血糖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合成,C正确;D、此患者血糖高,细胞外液渗透压高,易产生渴感,D正确。故选B。4.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了花粉等过敏原,产生了抗体,进而使机体产生相关过敏症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目前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案——SLIT,该方案的具体操作是将过敏原制成滴剂,让过敏患者在舌下含服,通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B.活性介质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的特异性受体C.活性介质引发了细胞免疫,对鼻、眼的细胞进行攻击D.SLIT治疗的原理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过敏反应发生【答案】D【解析】【分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详解】A、体液免疫中主要靠抗体作战,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A正确;B、据图分析可知,活性介质作用于辅助性T细胞的特异性受体,进而使辅助性T细胞活化,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C、活性介质引发了细胞免疫,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对鼻、眼的细胞进行攻击,从而导致鼻痒、阵发性喷嚏、流泪等症状,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SLIT过逐渐增加过敏原的浓度的方式来对过敏患者进行治疗,据此推测SLIT治疗的原理是多次含服过敏原,使机体产生相应免疫反应,增强机体的免疫耐受能力,D错误。故选D。5.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如图表示排尿的调节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图中a、b所指的部位均为所属神经元的轴突B.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c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负反馈调节【答案】B【解析】【分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反射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详解】A、图中b所指的部位是传入神经元细胞体发出的较长的树突,A错误;B、脑发出神经冲动完成排尿过程的传导途径为f→d→c→a→膀胱逼尿肌,B正确;C、某位患者神经系统受损,能产生尿意但排尿反射不能完成,说明其传入神经部分正常,其受损部位一定是图中的a,C错误;D、正常人排尿过程中,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会刺激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该调控过程为正反馈调节,D错误。故选B。6.抗利尿激素(肽类激素)的调节示意图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量随着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而减少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可进入肾小管细胞调控水通道蛋白的表达D.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刺激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有垂体后叶释放后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使血量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详解】A、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多,血量增加,A错误;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经下丘脑—垂体束到达神经垂体,由垂体后叶释放出来,B错误;C、抗利尿激素作为信号分子,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没有进入细胞内,C错误;D、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涉及反射弧)和体液调节(有激素的参与)共同实现的,D正确。故选D。7.神经环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是感受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与整合的功能单位。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线虫吞咽运动的神经环路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图中神经元甲是食物感觉神经元,乙、丙是中间神经元,丁是运动神经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两种食物条件下,神经元甲均会释放神经递质改变乙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B.当食物充足时,神经环路中的乙和丙通过减弱对甲的兴奋作用来增强吞咽运动C.据图分析可知,两种食物条件下神经环路中神经元丙释放的神经递质种类不同D.线虫调节自身吞咽运动的生理过程中存在循环因果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在食物充足条件下,神经元甲对神经元乙抑制作用增强,神经元乙活动减弱,神经元乙使神经元丁、丙兴奋作用弱,从而使神经元丁、丙活动减弱,进而对吞咽运动抑制作用弱,因此吞咽运动进行。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神经元甲对神经元乙抑制作用弱,神经元乙活动增强,神经元乙使神经元丁、丙兴奋作用强,从而使神经元丁、丙活动增强,进而对吞咽运动抑制作用强,因此吞咽运动被抑制,吞咽运动减弱。【详解】A、据图可知,在食物充足条件下,神经元甲对神经元乙抑制作用增强,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神经元甲对神经元乙抑制作用弱,两种食物条件下,神经元甲均会释放神经递质改变乙细胞膜的离子通透性,A正确;B、据图可知,在食物充足条件下,神经元甲对神经元乙抑制作用增强,神经元乙活动减弱,神经元乙使神经元丁、丙兴奋作用弱,从而使神经元丁、丙活动减弱,进而对吞咽运动抑制作用弱,因此增强吞咽运动,B正确;C、据图分析可知,两种食物条件下神经环路中神经元丙释放的神经递质种类相同,均对神经甲具有兴奋作用,只是强度不同,C错误;D、线虫调节自身吞咽运动的生理过程中存在循环因果关系,有利于线虫根据具体所处环境及时调整生理活动,便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故选C。8.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详解】①病原体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蛋白质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故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①正确;②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B细胞属于淋巴细胞,②错误;③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与B细胞结合作为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并且分裂分化,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在细胞免疫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增殖分化。因此辅助性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③错误;④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活化后开始增殖分化,一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④正确;⑤某些致病细菌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感染人体时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⑤正确。综上所述,①④⑤正确。故选B。9.《自然》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研究新发现:脑—脾神经环路直接调控疫苗诱导的抗体免疫应答的相关成果,这类免疫调节机制简称“脑—脾神经轴”,如下图所示。CRH神经元激活可通过垂体-肾上腺轴导致糖皮质激素大量释放,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免疫活动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当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C.据图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D.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
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以B细胞产生的抗体为主的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当抗原侵入机体细胞后,体液中的抗体不能与之结合而将其消除,需要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详解】A、图中所示的免疫活动不包括细胞免疫,A错误;B、糖皮质激素会大量释放,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当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B正确;C、据图可知,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C正确;D、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以升高血糖,两者起到协同作用,D正确。故选A。10.实验发现,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乙可解除种子休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丁可促进叶片衰老。上述物质分别是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种中的一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B.乙可通过某些微生物的培养获得C.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增强 D.夏季炎热条件下,丁可促进小麦种子发芽【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物质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甲是细胞分裂素;乙可解除种子休眠,是赤霉素;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是生长素;丁可促进叶片衰老,是脱落酸。【详解】A、甲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丛芽,是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A错误;B、乙可解除种子休眠,是赤霉素,可通过某些微生物发酵获得,B正确;C、丙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是生长素;丁可促进叶片衰老,是脱落酸,成熟的果实中,丙的作用减弱,丁的作用增强,C错误;D、丁可促进叶片衰老,是脱落酸,夏季炎热条件下,丁抑制发芽,D错误。故选B。11.独脚金内酯是新发现的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植物激素,在根部合成后向上运输,影响侧枝生长。为研究独脚金内酯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利用拟南芥进行了一定浓度GR24(独角金内酯类似物)和NAA(生长素类似物)对侧枝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1,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A应加在图1的琼脂块B中,GR24应加在图1的琼脂块A中B.图示浓度的NAA对侧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与GR24存在拮抗关系C.GR24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NAA的作用进而抑制侧枝生长D.NAA对侧枝生长的抑制持续时间与施用等量等浓度的IAA溶液相当【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激素是指植物体内一定部位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详解】A、NAA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由A端运输到B端,故实验处理时,NAA应加在固体培养基A中,而独脚金内酯在根部合成后向上运输,GR24应加在图1的琼脂块B中,A错误;B、分析图2结果可知,GR24对侧枝长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的差别不明显,说明GR24对侧枝生长仅仅有微弱的抑制作用;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处理组和只用GR24处理组,由此可知GR24能加强NAA的作用效果,NAA与GR24存在协同关系,B错误;C、只用NAA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NAA+GR24处理组对侧枝长度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只用NAA的处理组,可推测GR24可能通过促进NAA的作用抑制侧枝生长,C正确;D、虽然NAA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但该实验没有探究IAA对侧枝生长的影响,无法得知NAA对侧枝生长的抑制持续时间与施用等量等浓度的IAA溶液是否相当,D错误。故选C。【点睛】12.为探究干旱时植物之间是否会交流信息、通过地上信号还是地下信号,有研究者设计了如下实验:将11株盆栽豌豆等距排列;其中6-11号植株在根部有管子(可交流化学信息)相通,1-6号的根部不联系;.用高浓度的甘露醇浇灌(高渗透压、模拟干旱)来刺激6号植株(如图),15min后测定所有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对照组是用水浇灌6号植株,结果如右下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该结果支持“干旱发生时植物通过地下部分交流信息”的观点B.对照组的结果说明,在不受干旱胁迫时,各植株气孔开放度无显著差异C.干旱发生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含量减少,脱落酸含量增加D.干旱条件下,6-8号植株的气孔开放度显著高于9-11号,且越远离6号的植株气孔开放度越大【答案】D【解析】【分析】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器官脱落;细胞分裂素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诱导芽分化、促进种子发育;赤霉素作用:促进细胞伸长、抑制休眠;脱落酸作用:促进器官脱落、促进叶片衰老、促进休眠、抑制种子发芽。【详解】A、根据题意“1-6号的根部不联系,6-11号植株在根部有管子相通”,用高浓度的甘露醇浇灌(高渗透压,模拟干旱)来刺激6号植株(实验组),15min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6-11号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均降低,1-2号植株的气孔开放度稍有下降,而3-5号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却增大。由实验结果可知,当干旱发生时,植物之间会通过地下部分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B、由实验结果可知,对照组(用水浇灌6号植株)的实验结果说明,在不受干旱胁迫时,各植株的气孔开放度并无显著差异,B正确;C、干旱发生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含量减少,脱落酸含量增加,减小气孔开放度,C正确;D、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6-8号植株的气孔开放度低于9-11号植株,且越远离6号的植株气孔开放度越大,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浓度的甘露醇在土壤中扩散,使植株失水,离6号越远,则需要的时间越长,所以越远离6号的植株气孔开放度越大,D错误。故选D。13.由于地质变化形成一条汹涌的河流,某山谷的鼠种群被分割成甲、乙两部分,彼此之间不能接触,河流偶尔干涸时,分布在河两岸的甲、乙两部分鼠又重聚山谷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该鼠种群一定会进化成为甲、乙两个物种B.被分割成甲、乙两部分的鼠若还未形成生殖隔离,仍可视为一个种群C.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常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鼠种群的丰富度D.地质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会导致栖息地碎片化,可能使种群灭绝【答案】D【解析】【分析】物种是指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它生物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详解】A、该鼠种群虽然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会进化成为甲、乙两个物种,A错误;B、被分割成甲、乙两部分的鼠处于不同区域,为两个种群,B错误;C、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种群密度,不能用来调查鼠种群的丰富度,C错误;D、地质变化、人为干扰等因素会导致栖息地碎片化,食物和空间减少,可能使种群灭绝,D正确。故选D。14.绿头鸭是闽江河口湿地常见的冬候鸟之一,食性广而杂,常以植物的种子、藻类以及小鱼小虾等为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绿头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B.绿头鸭标记后重捕时更难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低C.绿头鸭有多种捕食对象,同时也可能是多种动物的捕食对象D.闽江河口湿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详解】A、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研究绿头鸭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等,A正确;B、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N=M(第一次标记总数)×n(第二次捕捉总数)/m(第二次捕捉带标记个数),绿头鸭标记后重捕时更难捕捉导致m变小,则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B错误;C、绿头鸭是闽江河口湿地常见的冬候鸟之一,食性广而杂,绿头鸭有多种捕食对象,同时也可能是多种动物的捕食对象,C正确;D、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闽江河口湿地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空间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D正确。故选B。15.某草原散养着某种家畜,其(K值-种群数量)/K值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大B.S3点对应的时刻实施捕获,可获得该家畜的最大捕获量C.S2点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此时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S5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曲线分析:种群的最大值K=200,则种群数量在S1~S3时,种群数量增长加快;种群数量在S3点时,即K/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在S3~S5时,种群数量增长减慢。【详解】A、(K值-种群数量)/K值越大,说明种群数量增长速度越快,则影响种群增长的环境阻力越小,A错误;B、S3点,种群数量达到K/2,应当在K值时实施捕获可获得最大捕获量,B错误;C、S2点时,种群数量增长,年龄结构不是衰退型,是增长型,C错误;D、S5种群增长率最小,种群密度最大,接近该种群在该环境中的稳定平衡密度,D正确。故选D。16.处于顶极状态的森林群落中,茂密的林冠层在最上层,下面分布着一些低矮的灌木和草本植物。由于老龄树木死亡,一些区域的林冠层出现空隙,形成林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提高了群落中植物对光能和空间的利用率B.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C.处于顶极状态的森林群落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越少D.森林中林窗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大于林冠封闭区域的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1、林窗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因素(如火灾、龙卷风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种的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窗的现象。2、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因此森林中不同部位形成不同大小的林窗会一定程度的改变群落的水平结构。【详解】A、退耕还林增加了群落植物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群落植物对光能和空间的利用率,A正确;B、森林群落的空间结构既存在垂直方向上的垂直结构,也存在水平结构,B正确;C、处于顶极状态的森林群落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也会越多,C错误;D、林窗区域光照充足,林冠封闭区域光照不足,所以林窗区域物种多样性大于林冠封闭区域的物钟多样性,D正确。故选C。17.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是指不同天敌共享同一猎物,而一种天敌捕食共同猎物的同时还捕食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捕食者,另一种天敌被称为集团内猎物。某生态系统中瓢虫与寄生蜂、蚜虫三者之间存在单向性集团内捕食作用,其中寄生蜂既是猎物又是捕食者,蚜虫吸取植物汁液为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瓢虫与寄生蜂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C.题中所述食物关系中,瓢虫占据第二、三营养级D.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答案】C【解析】【分析】
种间关系: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外一种为食的现象;②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的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中获取营养并通常对宿主产生危害的现象;③竞争: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④原始合作: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时,双方都彼此受益,但分开后,各自也能独立生活;⑤互利共生:两种生物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详解】A、题中所述的生物构成了两条食物链:植物→蚜虫→寄生蜂→瓢虫,植物→蚜虫→瓢虫,A正确;B、瓢虫与寄生蜂都捕食蚜虫,且瓢虫捕食寄生蜂,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B正确;C、根据题意可知,存在植物→蚜虫→寄生蜂→瓢虫,植物→蚜虫→瓢虫两条食物链,植物是第一营养级,瓢虫属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C错误;D、瓢虫和寄生蜂都以蚜虫为食,同时寄生蜂被瓢虫捕食,所以瓢虫属于集团内捕食者,寄生蜂属于集团内猎物,D正确。故选C。18.为衡量甲、乙两种植物的竞争能力,科学家进行了取代种植实验,即将甲、乙植物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种植,并计算收获时的种子产量比值,结果如下图所示(M=甲的播种种子数/乙的播种种子数,N=甲的收获种子数/乙的收获种子数)。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长时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分化B.甲、乙的种间竞争能力受其相对密度的影响C.当M=b时,甲乙两植物具有相同的种间竞争能力D.自然状态下,若观测到某年M>b,则预测在未来甲将被淘汰【答案】D【解析】【分析】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详解】A、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群落内物种长时间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生态位的分化,A正确;B、密度制约因素包括食物、天敌等,甲乙之间是竞争关系,与密度相关,故甲种群对乙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B正确;C、当M=b时,即是M=N,甲、乙达成竞争平衡,当M=N时,代表(收获时甲种子数/收获时乙种子数)=(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可理解为两种生物收获与播种比相等,甲乙两植物具有相同的种间竞争能力,C正确;D、自然状态下,若观测到某年M>b,则N也大于b,甲的竞争力大于乙,预测未来乙将被淘汰,D错误。故选D。19.下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种群呈“J”型增长,d种群呈“S”型增长B.更换培养液只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增大D.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与b、c种群相比,a种群更换营养液的周期最短,酵母菌的营养最丰富,环境最适宜,因此a种群酵母菌的生长繁殖的速度最快,最接近于“J”型生长,但b、c种群的增长不属于“J”型增长,A错误;更换培养液,既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又减少了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B错误;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营养物质出现匮乏,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减小,C错误;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因没有将死亡的酵母菌排除,导致其结果比实际值偏高,D正确。20.下列关于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阶段B.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C.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分别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D.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包括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和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是初生演替,依次经过: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自然演替方向为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A错误,C正确;B、一般情况下,演替过程中生物生存的环境逐渐改善,群落的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强逐渐增强,B正确;D、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包括群落外界环境变化和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变化,共同影响演替,D正确。故选A。21.下列相关探究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C.将酵母菌样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盖上盖玻片镜检,可计算出酵母菌密度D.探索植物生理作用的最适条件时,经过预实验后,正式实验可不设空白对照组【答案】C【解析】【分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样方法的注意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A、蚯蚓活动能力弱,可用样方法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A正确;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由于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不适宜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宜标记重捕法),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正确;C、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先盖上盖玻片,再将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C错误;D、探索植物生理作用的最适条件时,在做预实验时必须要设置不含植物激素的空白对照,而在做正式实验时可不设置不含植物激素的空白对照,D正确。故选C。22.外来植物水葫芦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淡水水域疯狂生长,严重破坏了当地水域环境。一研究小组对某湖泊周边水域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十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中曲线可以推知,水葫芦和鱼腥草之间竞争由弱到强再到弱B.水葫芦可为草食性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但它的增多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水葫芦的快速繁殖可造成当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D.调查水葫芦的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且样方越多越好【答案】D【解析】【分析】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样方法的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一般选易辨别的双子叶植物(叶脉一般网状);⑤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详解】A、由图中曲线可知,在水葫芦和鱼腥草的种群密度相等之前,二者之间的竞争由弱到强,在水葫芦和鱼腥草的种群密度相等之后,二者之间的竞争由强到弱,A正确;
B、水葫芦可为草食性鱼类提供更多的食物,但由图可知,水葫芦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鱼腥草和香蒲的数量不断减少直至灭绝,导致物种种类减少,说明水葫芦的增多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C、水葫芦的快速繁殖可造成当地物种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将变得简单,进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降低,C正确;D、调查水葫芦的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要做到随机取样,但是样方不是越多越好,样方数量要适宜,D错误。故选D。2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一条食物链(一个营养级只有一种生物)的甲、乙、丙、丁4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B.ab段甲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乙减少,丙增多C.由于丁种群在4个种群中相对数量最多,所以其丰富度最大D.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乙、丙、丁4个种群之间是捕食关系中,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所以食物链为丁→乙→甲→丙。【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种群在该食物链中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A正确;B、根据分析中的食物链关系,乙为甲的食物资源,丙为甲的天敌,因此由于ab段乙减少、丙增多,所以甲种群数量降低,B正确;C、丰富度指的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C错误;D、甲、乙、丙、丁4个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C。【点睛】24.大坝起到防洪、发电等作用,但在建成后,河流下游植被迅速变化,众多鸟类栖息的湖泊和池塘迅速萎缩。下图为大坝建成前后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所有的动植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B.群落演替的过程就是物种取代的过程C.长期的水位波动,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两图比较可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答案】D【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组成。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高。3、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详解】A、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组成,群落包括其中的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A错误;B、群落演替是群落取代的过程,而不是物种取代的过程,B错误;C、从图中看出,虽然有水位波动,但植物仍然在生长(草本和湿草甸),群落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生态系统稳定性没有降低,而是提高了,C错误;D、从图中看出,由于水位的波动不同地段的植被种类不同,所以影响植被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水位波动,D正确。故选D。25.化感作用指植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影响。制备入侵植物薇甘菊及本地物种葛藤和鸡矢藤的叶片水提液(供体),分别处理三种植物幼苗(受体),然后计算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R=处理组干重/空白对照组干重—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感作用存在于种内和种间B.鸡矢藤对其他物种生长均表现抑制性C.入侵植物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D.化感作用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索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1.生物的种间关系: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原始合作。2.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详解】A、从第③组实验结果可知,鸡矢藤叶水提液均降低3种幼苗化感作用,说明化感作用存在于植物种间和种内,A正确;B、对比①②组,鸡矢藤对薇甘菊表现为抑制,对葛藤表现为促进,B错误;C、从第①②组可知,当受体为薇甘菊时,Mm组的化感作用约为0.6;当受体为葛藤时,Mm组的化感作用为0.5,说明薇甘菊叶水提液对薇甘菊的化感作用有促进效果,因此薇甘菊易形成集群分布,C正确;D、从实验可以观察到,化感作用对不同生物的影响不同。因此,化感作用影响植物群落的组成,是引起群落演替的因索之一,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感染后引起人体严重的肝脏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下图表示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的部分免疫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细胞a是________细胞,由它分泌的物质甲为________,该物质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2)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乙肝病毒可以刺激人体产生至少两种抗体,其原因是________。(3)细胞e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识别抗原,该细胞的来源有________。图中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大,从而引起________。(4)HBV感染还可使肝特异性脂蛋白暴露,并作为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损伤肝细胞,这种疾病在免疫学上属于________。【答案】(1)①.辅助性T②.细胞因子③.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2)乙肝病毒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至少两种抗原)(3)①.不能②.B细胞(细胞b)和记忆细胞③.组织水肿(4)自身免疫病【解析】【分析】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免疫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发挥免疫作用。【小问1详解】图中细胞a可产生物质甲,促进细胞b、d的增殖分化,则细胞a是辅助性T细胞,由它分泌的物质甲为细胞因子,该物质在细胞免疫中可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小问2详解】乙肝病毒表面不止含有一种抗原,由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乙肝病毒可以刺激人体产生至少两种抗体,说明乙肝病毒表面含有多种抗原(至少两种抗原)。【小问3详解】细胞e可通过分泌抗体作用于抗原,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该细胞可来源于B细胞(细胞b)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图中抗体Ⅰ与病毒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吸水力,增大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小问4详解】HBV感染使肝特异性脂蛋白暴露,并作为自身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损伤肝细胞,这种疾病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导致,在免疫学上属于自身免疫病。【点睛】初次免疫时,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的增殖分化,二次免疫时,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27.人脑内的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是一种重要激素,属于吲哚杂环类化合物,具有调节昼夜节律、促进睡眠和抗衰老等作用。植物褪黑素于1993年在日本牵牛花中首次发现,植物褪黑素具有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的应答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在肘静脉处采血样,可以检测出褪黑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松果体的分泌机能与光照有密切联系,持续光照或白天,其分泌受到抑制,黑暗或夜晚分泌活跃。光照信号通过视网膜,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传到松果体细胞,该过程中,视网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机体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的调节方式是______。(3)研究发现,睡前只要使用2h带有背光显示屏的电子产品,就可导致褪黑素的分泌被抑制22%。睡前使用电脑或手机会影响睡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褪黑素、______(填植物激素)都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5)为了解植物褪黑素(MT)对Cd2+(镉离子)胁迫下水稻幼根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小组测定不同浓度的Cd2+胁迫和褪黑素处理下水稻幼根的总长度(如下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7.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需要通过体液进行运输28.①.接受光照信号,产生并传递兴奋(或作为感受器)②.神经调节29.褪黑素能促进睡眠,电脑或手机屏幕发出的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30.生长素31.10μmol·L-1和100μmol·L-1的MT不仅能够促进水稻幼根生长,还能缓解Cd2+对水稻幼根生长的危害,提高其对Cd2+的耐受程度;1000μmol·L-1的MT对水稻幼根的生长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植物激素。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褪黑素是一种激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因此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褪黑素的水平。【小问2详解】结合题干“光照信号通过视网膜”,视网膜属于感受器的组成部分,能接受光照信号,产生兴奋;据题意,机体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依赖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小问3详解】褪黑素能促进睡眠,若睡前只要使用2h带有背光显示屏的电子产品,就可导致褪黑素的分泌被抑制22%,说明电脑或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因此睡前使用电脑或手机会影响睡眠。【小问4详解】植物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植物激素,即植物褪黑素、生长素都是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小问5详解】分析图示结果:随Cd2+浓度增加,水稻幼根总长度不断减小,10μmol·L-1和100μmol·L-1的褪黑素处理组的水稻幼根长度均高于未施加褪黑素的Cd2+处理组,1000μmol·L-1的褪黑素处理组中水稻幼根的长度反而低于未施加褪黑素的Cd2+处理组,根据这些实验结果可得出结论:10μmol·L-1和100μmol·L-1的褪黑素能够缓解Cd2+对水稻幼根生长的危害,提高其对Cd2+的耐受程度;1000μmol·L-1的褪黑素对水稻幼根的生长作用表现出了抑制作用。28.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我国劳动人民常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结合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品种栖息水层食性青鱼水体的中下层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虫等为食草鱼水体的中下层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为食鳙鱼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为浮游动物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鲢鱼水体上层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1)四大家鱼栖息在水体的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这种分层现象的意义是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有机肥料购销合同
- 猎头招聘服务合同权益法律服务
- 羊绒毛皮购销合同
- 工程居间合作合同范本
- 代理人权益保证函
- 散装货物运输合同
- 企业团队建设培训条款
- 商业服务合同终止
- 报效国家的军人诺言
- 汽车租赁合同协议范本
- 10.2+文化自信与文明交流互鉴【中职专用】高一思想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专项训练:坐标的变化(30题)(原卷版+解析)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 复习与关联 1.数与运算
- 2024年中考英语专项复习训练:语法填空20篇【附解析】
- 中国华能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梳理及真题训练(含答案)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 2023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第2套
- 安全操作规程汇编(服装厂)
- 北师大版七上册数学期末冲刺复习
- 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专题方案调研综合报告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