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现状对比及发展对策分析摘要:为了实现加快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目标,适应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需要继续改善成渝两市的经济运行状况,而金融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成渝金融业发展水平尤为重要。基于以上背景,首先对成渝两市金融业的整体发展现状、各区县金融业发展现状和金融业细分行业——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掌握成渝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横向对比成渝与一些发达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全国金融业发展平均水平,了解成渝两市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城市的差距。接着构建出区域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到十个城市2009-2018年的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变化情况及排名,结合现状分析结果指出成渝两市金融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金融业发展对策。关键词:成渝;金融业发展;发展现状;综合评价目录1导论 41.1研究背景及意义 41.1.1研究背景 41.1.2研究意义 4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1国外研究现状 51.2.2国内研究现状 71.3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81.3.1研究思路 81.3.2主要内容 91.4创新点与不足 91.4.1创新点 91.4.2不足 92相关理论概述 102.1金融业的概念 102.1.1金融 102.1.2金融业 102.2金融业的分类 102.3金融发展 112.4区域金融 113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113.1成都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123.1.1成都市金融业整体发展现状 123.1.2成都市各区县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133.1.3成都市金融业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43.2重庆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183.2.1重庆市金融业整体发展现状 183.2.2重庆市各区县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193.2.3重庆市金融业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4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现状横向对比分析 234.1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 234.2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其它金融中心城市对比分析 245成渝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55.1金融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 265.2各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276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96.1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大 296.2融资结构不均衡,金融结构亟待改善 296.3金融贡献度低于发达地区 306.4存贷款增速变缓 307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对策 317.1打破区域限制,构建协调发展机制。 317.2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效率 317.3积极培养金融人才,注重金融产品创新 31参考文献 321导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城市群并列。为了适应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和重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两个核心城市,在中国西部区域发展板块上,一直举足轻重。西部大开发以来,伴随着成渝两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成渝的金融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其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长率相比还很滞后,并且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金融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不可缺少的部分,也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着积极作用。随着经济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越来越大,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金融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基于我国当前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背景,有必要重视成渝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全国金融业平均发展水平和其它发达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相比较,找出差距及存在问题,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金融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及对策措施,促进成渝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保证成渝地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1.1.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成渝金融业发展研究理论体系。目前,对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特别是聚焦于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的相关研究。针对成都和重庆现有的相关研究而言,尚缺乏一个相对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两个城市的金融业绝对发展水平,且缺乏对比研究,无法评价两座城市金融业的相对发展水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2)现实意义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对成渝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就是要坚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坚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多在东部沿海地区,成渝作为西南内陆经济发展重点城市,其经济增长势头对西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金融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催化”作用,能够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成渝两地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找出两市金融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成渝金融业发展提供指导,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对于金融发展问题都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1.2.1国外研究现状(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国外学者运用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来探索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atrick(1966)认为金融业的发展程度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决定,可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金融业带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滞后于金融发展,金融发展在发展中扮演主要角色,金融业的发展并没有被经济增长带动,这种情况多见于经济发展的前期。另一种是经济的发展带动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此时经济发展为主导,金融业属于连带发展PatrickHT.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Underdevelopedcountries[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66,14(2):174-189.。Goldsmith(1969)通过实证分析35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建立了金融结构理论,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他以人均GDP和金融相关比率为指标,分别衡量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Goldsmith.Financi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M].YaleUniversityPress,1969.。McKinnon(1973)和美国发展金融学家Shaw(1973)从“金融深化”和“金融压抑”分别主张的金融自由化、提高利率和实际利率自由化两种不同角度,研究得出经济发展受金融自由化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影响ShawES.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M].。Maxwell·J.Fry(1982)认为经济的增长是由资金总量和投资转化率决定的,然而,欠发达国家的资本规模和投资效率会受金融业发展水平的影响FryMJ.Modelsoffinanciallyrepresseddevelopingeconomies[J].WorldDevelopment,1982,10(9):731-750.。Jung(1986)选取了56个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的主导作用不明显,而欠发达国家金融业主导性较强,由此他认为,金融发展是以供给为导向的Jung,WooS.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ternationalEvidence[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86,34(2):333-346.。JeremyGreenwood和BoyanJovanvic(1989)认为金融业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能对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以此降低潜在风险,预测经济发展趋势,从而促进经济发展JeremyGreenwood,BoyanJovanvic.FinancialDevelopment,GrowthandtheDistributionofIncome[R].NBERWorkingPaper,No.3189,1989.。King和Levine(1993)采用了77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KingRG,LevineR.FinanceandGrowth:SchumpeterMightBeRight[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3,108.。Kugler和Neusser(1996)通过协整检验发现金融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Kugler,M,Neusser,K.ManufacturingGrowthandFinancialDevelopment:EvidencefromOECDCountrie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6.(80),636-646.。Al-Tammam(2005)通过对比分析三个海湾地区国家的情况,得出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Al-TammamMG.Causalitybetween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ThecasesofKuwait,Oman,andSaudiArabia.[D].ColoradoStateUniversity.2005.PatrickHT.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Underdevelopedcountries[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66,14(2):174-189.Goldsmith.Financi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M].YaleUniversityPress,1969.ShawES.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M].FryMJ.Modelsoffinanciallyrepresseddevelopingeconomies[J].WorldDevelopment,1982,10(9):731-750.Jung,WooS.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ternationalEvidence[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86,34(2):333-346.JeremyGreenwood,BoyanJovanvic.FinancialDevelopment,GrowthandtheDistributionofIncome[R].NBERWorkingPaper,No.3189,1989.KingRG,LevineR.FinanceandGrowth:SchumpeterMightBeRight[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3,108.Kugler,M,Neusser,K.ManufacturingGrowthandFinancialDevelopment:EvidencefromOECDCountrie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6.(80),636-646.Al-TammamMG.Causalitybetween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ThecasesofKuwait,Oman,andSaudiArabia.[D].ColoradoStateUniversity.2005.(2)金融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发现金融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P.N.Rosenstein-rodan(1943)认为工业化的快速实现需要全面的、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受资金的总量规模影响Rosenstein-RodanPN.TheProblemsofIndustrializationofEasternandSouth-EasternEurope[J].TheEconomicJournal,1943,53:202-211.。Domar(1947)考虑了劳动力变动,得出只有社会生产总产品供需达到均衡,才能实现充分就业DomarED.ExpansionandEmploy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47,37(1):34-55.。Zingafes和Rajan(1998)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金融结构的发展水平与能够提供的金融支持力度成正比,二者越大,资金筹集就越容易RajanR,ZingalesL.FinancialDependenceandGrowth[J].SocialenceElectronicPublishing,1998,88(3):559-586.。Binh,ParkandShin(2005)发现金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要受各国金融结构差异的影响Bink,K,SangYongParkandBoSungShin,FinancialstructureandIndustrialGrowth:AdircetevidencefromDECDcountries[J].2005,26:5-14.。Rosenstein-RodanPN.TheProblemsofIndustrializationofEasternandSouth-EasternEurope[J].TheEconomicJournal,1943,53:202-211.DomarED.ExpansionandEmploy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47,37(1):34-55.RajanR,ZingalesL.FinancialDependenceandGrowth[J].SocialenceElectronicPublishing,1998,88(3):559-586.Bink,K,SangYongParkandBoSungShin,FinancialstructureandIndustrialGrowth:AdircetevidencefromDECDcountries[J].2005,26:5-14.(3)金融子行业的研究Rajan和Zingales(1998)表示过度集中的银行会致使社会信贷资金减少,从而阻碍经济发展Zingales,L,Rajan,R.G.FinancialDependenceandGrowth[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8,vol.88,No.3.。Demetriade和Arestis(200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银行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银行信贷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Arestis,P.,Demetriades,P.O.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JournalofMoney[J].CreditandBanking,2001:(33)1641.。Shin(2006)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各个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信用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Shin,Y.Long-RunStructuralModeling[J].EconometricReviews,2006,(21):49-87.。Levine和Zeros(1998)分析了银行、股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经济增长受银行信贷规模与股市流动性的影响较大,经济发展与股市波动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Zeros,Levine,R.StockMarkets,Banks,andEconomic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8,(88):537-558.。Kong和Singh(2005)发现保险业对资金和投资的管理确实可以促进经济发展Singh,M,Kong,J.InsuranceCompaniesinEmergingMarkets[N].IMFWorkingPaper,2005-4-13(30).。Zingales,L,Rajan,R.G.FinancialDependenceandGrowth[J].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8,vol.88,No.3.Arestis,P.,Demetriades,P.O.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JournalofMoney[J].CreditandBanking,2001:(33)1641.Shin,Y.Long-RunStructuralModeling[J].EconometricReviews,2006,(21):49-87.Zeros,Levine,R.StockMarkets,Banks,andEconomicGrowth[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8,(88):537-558.Singh,M,Kong,J.InsuranceCompaniesinEmergingMarkets[N].IMFWorkingPaper,2005-4-13(30).1.2.2国内研究现状(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学者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张杰(1995)界定了金融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概念,建立了系统的理论模型,将金融增长分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增长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韩延春(2001)认为不能只追求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增,而要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来促进经济发展韩延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24-26.。张强春(2002)的研究表明重庆市的经济增长有效带动了其金融业发展,但金融业发展并未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张强春.重庆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2.。周立(2003)对各地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发现政府政策对金融业发展有积极作用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张杰.中国金融成长的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韩延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24-26.张强春.重庆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2.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何海.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3):160-161杨强.南京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纵横,2010,(10):20~24.乔雅君.河南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动态VAR模型的解释[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4):49-52.(2)金融业发展评价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分析方法和不同指标建立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仲深和王春宇(2011)构建了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他们利用2009年31个省份的截面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31个省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判,得出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仲深,王春宇.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2011,30(11):93-98+109.。夏祥谦(2014)从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入手,分析了2012年各省市金融发展水平的优缺点,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夏祥谦.各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1):63-68.。熊小炼和周迎丰(2016)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三个维度构建金融业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07-2015年西南六省市区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因子分析,得出西南地区区域内金融发展不均衡,金融发展应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熊晓炼,周迎丰.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研究[J].西部论坛,2016,26(05):61-70.。严红和何三峰(2017)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包括金融发展规模、广度和深度,通过构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集群分析的方法,将四川省21个地、市、州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排名,发现四川省省会成都市金融发展水平综合排名第一严红,何三峰.四川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02):60-64.。苏亚民和陈琛(2仲深,王春宇.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2011,30(11):93-98+109.夏祥谦.各省区市金融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01):63-68.熊晓炼,周迎丰.西南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评价与比较研究[J].西部论坛,2016,26(05):61-70.严红,何三峰.四川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02):60-64.苏亚民,陈琛.论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价与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04):4-6.(3)区域金融的研究朱新天和詹静(1993)认为“区域金融”是按照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打破传统模式,且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一种金融运行的格局朱新天,詹静.关于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问题的探讨[J].金融研究,1993(09):48-51+59.。张军洲(1995)把区域金融比作一种显示国家或区域金融业运行的实际分布状态。他认为区域金融业具有多种形态特征和层次形式,是若干个金融区域的集合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D].陕西:西安交通大学,1995.。何文举(2001)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金融是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不同的金融框架及金融业发展水平,以及不同区域在空间上的金融资源配置和分布特征朱新天,詹静.关于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问题的探讨[J].金融研究,1993(09):48-51+59.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D].陕西:西安交通大学,1995.何文举.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1.支大林,祝晓波.区域产业结构变迁中的金融结构因素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68.DOI:10.3969/j.issn.1001-6201.2004.02.009.总之,更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金融发展的研究。无论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还是金融发展水平的评估与区域金融研究,都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为实证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对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而且就区域层面而言,特别是聚焦于成都和重庆两个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现状分析的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况且针对成都和重庆现有的相关研究而言,目前为止尚缺乏一个相对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两个城市的金融业绝对发展水平,且缺乏对比研究,无法评价两座城市金融业的相对发展水平。这些研究的不足,正是笔者在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1.3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1.3.1研究思路本文研究按照“背景介绍→理论分析→数据分析→研究结论与建议”的路线展开。在对金融业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说明后,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对成渝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成渝金融业发展实际情况,运用大量的数据与图表,通过区域生产总值、GDP增速、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与区域生产总值之比、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存贷比、A股上市公司总数和总市值、保费收入及赔付、简单赔付率等指标,对成渝金融业整体发展现状和各区县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分别对成渝两市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将成渝双城与全国平均水平及我国其他发达城市金融业的发展水平进行横向对比,通过赋权的方式构建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各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结合现状分析结果指出成渝双城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加快金融业发展的可行政策和措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两个核心城市金融业的发展提出建议。1.3.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成渝双城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介绍本文主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整理国内外金融业的研究现状,发现研究的不足之处;梳理金融相关概念,介绍本文涉及到的理论基础,为之后对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供指导意义。结合影响金融业发展的指标,分别对成都和重庆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根据成都和重庆的金融贡献度和金融业的增速、金融业就业人数和就业贡献率对成渝双城金融业整体发展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各区县人均存贷款余额对成渝各区县金融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再分别对成渝双城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进行分析,了解成渝金融业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根据成渝金融业相关的历史数据分析,从现实数据变动上说明成渝金融业的发展现状。通过横向对比成渝与一些发达城市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及全国平均水平,了解成渝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城市的差距。构建一个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得出10个城市2009-2018年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的变化,对比分析成渝金融业发展情况,指出成渝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分析结果对成渝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提出建议。1.4创新点与不足1.4.1创新点(1)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背景,对成渝两市金融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对成渝金融业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2)构建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包括成渝在内的10个城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的差异进行解析,得出了10个城市2009-2018年的金融业发展综合水平变化。1.4.2不足(1)对成渝金融业的现状分析中只考虑了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未将其他金融业考虑在内,分析不够全面。(2)金融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覆盖不够全面。仅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对金融结构和金融生态环境方面考虑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相关理论概述2.1金融业的概念2.1.1金融金融是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是市场主体使用金融工具把资金从盈余方转向稀缺方的经济活动陈世清:对称经济学术语表(十一).大公网.2016-06-20[引用日期2021-04-27]陈世清:对称经济学术语表(十一).大公网.2016-06-20[引用日期2021-04-27].金融包括货币发行、投放、流通和回笼;吸收和提取各种存款;发放和收回各类贷款;银行会计、出纳、转账、结算、保险、投资、信托、租赁、交换、贴现、抵押、证券交易、国际贸易与非贸易结算、金银交易、进出口等。2.1.2金融业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它具有指标性、垄断性、高风险性、效益依赖性和高负债经营性的特点探索中国特色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之路.新浪财经[引用日期2020-04-27]探索中国特色金融业综合经营发展之路.新浪财经[引用日期2020-04-27].2.2金融业的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我国行业分类的标准,1984年首次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后,于1994年、2002年、2011年和2017年进行了四次修订,金融业的分类也发生了改变。从1994年设金融业和保险业2个大类;2002年设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4个大类及16个中类和小类;2011年将金融业分为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和其他金融业4个大类,包括21个中类和29个小类,其中,货币金融服务主要为银行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包括证券市场服务和期货市场服务;2017年与2011年相比小类种类更加丰富徐国祥,刘新姬.我国金融业分类及其季度增加值计算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10):6-14.。从金融业分类的演化过程可以看出,金融业分类更加细致,但2徐国祥,刘新姬.我国金融业分类及其季度增加值计算研究[J].统计研究,2012,29(10):6-14.2.3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指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产业的升级所带来的金融效率的不断提高。表现在消除金融抑制,改善金融结构,创新金融工具,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以适应经济发展。金融发展的量可以用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率和金融相关比率来衡量,质可以用融资成本比率等指标来衡量,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金融相关比率趋于提高李伟民.金融大辞典[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1.李伟民.金融大辞典[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1.2.4区域金融区域金融是宏观金融体系在区域或空间上的分布和运行,体现在多个金融区域内,具有不同的形式、层次和相对集中的金融活动。区域金融包括四个基本要素:时空性、金融结构与发展水平差异、吸引与辐射性和环境差异。由于自然条件、社会和技术发展程度不同,金融和经济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而区域金融就是把金融的运行和发展放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李祺.国内外区域金融研究综述李祺.国内外区域金融研究综述[A].北方经贸.2012,7.3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近几年来,四川和重庆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为金融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三五”以来,川渝两地金融业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金融市场规模、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业贡献度不断提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下,成渝共同推动两地经济金融发展,打造西部金融中心。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全球经济陷入萧条,国内外金融市场陷入恐慌,中国政府对外在国际金融领域做出了行动,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等,以降低未来美元大幅贬值的潜在风险。对内实行“四万亿计划”,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后的我国更加重视金融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将选取金融危机后2009-2018年十年的数据作为依据,分析成渝两市金融业的发展情况。数据来源为各城市2009-2019年统计年鉴、成渝2009-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wind数据库、中经网统计数据库。3.1成都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3.1.1成都市金融业整体发展现状自1993年以来,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金融中心。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成都已成为中西部地区综合金融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成都市金融业发展十分迅速,根据《成都统计年鉴》显示,2009-2018年成都市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呈现上升趋势,从图3-1中可以看出,2018年成都市地区金融业增加值为1729亿元,约为2009年294.3亿元的5.8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5.4%。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四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加上2010年央行开始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成都市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银行、证券、保险业持续发展。连续7年,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率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图3-12009-2018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和增长率数据来源:2010-2019年《成都统计年鉴》2009-2018年成都市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肩,金融业发展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较高,且增长平稳。根据图3-2,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15698.94亿元,增长12.7%,高于同期全国生产总值10.5%的增速。对四川GDP的贡献率为36.6%,对全国GDP的贡献率为1.7%。虽然从整体来看,成都市金融业增长率呈现波动下降的情况,但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却不低,2018年成都市金融业增加值为1729亿元,对成都市生产总值贡献度为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说明成都市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保持相同步调。图3-22009-2018成都市金融业对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数据来源:2010-2019年《成都统计年鉴》3.1.2成都市各区县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成都市各区县金融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从图3-3可以看出,成都市各区县人均存贷款余额存在较大差距,主城区区域人均存贷款余额最高,约为人均存贷款余额最低的简阳市的5.6倍。主城区人口数量多,但人均存贷款余额高,说明成都市主城区金融业与其他区县相比发展水平更高。图表3-32018年成都市各区县人均存贷款余额变化数据来源:2010-2019年《成都统计年鉴》3.1.3成都市金融业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银行业近年来,成都市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银行体系逐步完善,成都市地方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发展,银行业存贷款余额规模扩张明显。图3-42009-2018成都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增长率数据来源:2010-2019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市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图3-4可以看出,十年来,成都市银行类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不断增加,存贷款余额总量从22285.33亿元,增长到68079.1亿元,上涨到3.1倍,平均年增长率13.3%。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国家实施的“四万亿计划”政策效果显著,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率变化极大,2009年成都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率达到49.3%,贷款余额增长率高达82.4%。2010年央行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成都市金融业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率逐渐减缓,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成都市信贷市场发达,银行业资金市场以“信贷差”的盈利模式为主。根据图3-4成都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显著大于贷款余额,2018年成都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6656.14亿元,为2009年的3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6.5%。而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1422.96亿元,为2009年的3.2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6%。在全国贷款余额增长整体较慢的背景下,成都市贷款余额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存款余额,说明成都市金融市场资金需求较大,银行业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图3-52009-2018成都市金融相关比率变动数据来源:2010-2019年《成都统计年鉴》成都市金融相关比率表现为小幅度波动的态势。根据图3-5,2018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为2009年的3.2倍,存贷款总和增速逐年减小,但几乎大于GDP增速,金融相关比率始终在4.2-4.8间平稳波动,与区域经济同步平稳发展。(2)证券业由于股份制试点,成都市在发展证券市场上走在了全国前列——起步早、发展快。自1993年川内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川盐化”在深交所上市后,四川区域性证券市场开始走向全国,也迎来了五年证券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并在此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对证券市场的利用。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又是西南地区金融中心,是四川证券市场发展最主要城市。2009-2018年成都市资本市场基本保持稳定,融资趋势向好。成都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8年末,成都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73家,比2008年增加了39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5577.04亿元,筹资规模不断上涨,证券化率在26%-70%之间波动。截止2018年末,成都市有证券营业部217家,比2009年增加127家,全年首发融资94.0亿元,比2009年增长60.6亿元。证券营业部数量、A股上市公司数、投资者数量和筹资额均创历年新高。图3-62009-2018成都市证券业发展情况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保险业保险作为一项具有规避风险功能的金融类产品,它的业务种类多样,主要包括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保险具有经济补偿功能,能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并且对整个社会各个环节都有调节作用。成都市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8年成都市保险收入为927.1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57.42亿元,人身保险为669.72亿元;赔款及给付268.4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42.41亿元,人身保险赔付126.04亿元。图3-72009-2018成都市保险业收入、赔付情况数据来源:2010-2019年《成都统计年鉴》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国财产保险整体实力和经营效益得到明显提升,保费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保险赔付结构也在逐步完善。从图3-7中可以看出,成都市保费收入和赔付均呈上升趋势。2009-2018年保费收入上涨了3.1倍,赔款及给付上涨了4.3倍,简单赔付率呈现小幅波动情况,整体在18.7%-32.9%之间稳定浮动。图3-82009-2018成都市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发展情况数据来源:2010-2019年《成都统计年鉴》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迅速,保险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现有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人民身体健康状况逐渐变好,财产保险和人身的赔付比都在不断提升,但人身保险的赔付比明显小于财产保险赔付比。根据图3-8成都市人身保险收入远高于财产保险,并且人身保险收入增速明显大于财产保险收入增速,但人身保险赔付小于财产保险赔付,且人身保险赔付增速小于财产保险赔付增速。从而造成财产赔付比在50%左右,而人身保险赔付比却不超过20%。3.2重庆市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3.2.1重庆市金融业整体发展现状2009-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呈现上升趋势。从图3-9中可以看出,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为1875.97亿元,约为2009年397.79亿元的4.7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0.1%,最高增长率达到42.5%。图3-9重庆市2009-2018金融业增加值和增长率数据来源:《2019重庆统计年鉴》就区域经济层面而言,重庆市金融业发展状况较好,金融业贡献度较高且处于平稳增长的情况,但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图3-10中可以看出,2018年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1588.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7.6%,低于全国GDP增速10.5%,金融业对全国GDP的贡献度为2.3%。整体来看,重庆市金融业增长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金融业对区域经济贡献较大。2018年金融业增长率为8%,低于全国水平的8.9%。2018年重庆市金融业增加值为1875.97亿元,对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为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图3-10重庆市2009-2018金融业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度数据来源:《2019重庆统计年鉴》3.2.2重庆市各区县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市各区县金融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重庆市人均存贷款余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主城区区域的江北区217.39亿元、渝中区178.42亿元和渝北区72.58亿元,主城区其他区县人均存贷款余额水平也居所有区县前列。其中人均存贷款余额最高的江北区约为最低的酉阳县的45.8倍,差距悬殊。图3-112018年重庆市各区县人均存贷款余额变化数据来源:2010-2019年《重庆统计年鉴》3.2.3重庆市金融业各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银行业图3-12重庆市2009-2018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和增长率数据来源:《2019重庆统计年鉴》重庆市银行业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银行交易活跃。根据图3-12重庆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十年间重庆市存贷款余额总额从19699.06亿元,增长到67077.44亿元,上涨到3.4倍,平均年增长率16.9%。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家政策发挥作用,2009年重庆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增长率达到37.3%,存贷款余额增长率皆超过36%。随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重庆市金融业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率显著放缓,总体呈下降趋势。重庆市银行业资金市场存在“信贷差”。从图3-12中可以看出2009-2018年重庆市存款余额明显大于贷款余额。2018年重庆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5651.57亿元,为2009年的3.3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6.4%,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1425.87亿元,为2009年的3.6倍,平均年增长率达17.6%。图3-13重庆市2009-2018金融相关比率变动数据来源:《2019重庆统计年鉴》重庆市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步调一致。根据图3-13重庆市金融相关比率处于波动上升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小于存贷款总量增速,2018年存贷款总额约为2009年的3.4倍,十年间金融相关比率一直维持在2.9-3.2间,上升幅度较为平稳。(2)证券业重庆市证券市场2009-2018年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重庆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截止2018年末,成都市共有A股上市公司49家,比2008年增加了22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4734.79亿元,筹资规模不断上涨,证券化率在19%-41%之间波动。共有证券营业部207家,比2009年增加125家,证券营业部数量、A股上市公司数证券投资者数量和筹资额均创历年新高。图3-142009-2018重庆市证券业发展状况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保险业重庆市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2018年重庆市保险收入为806.24亿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02.48亿元,人身保险为603.76亿元;赔款及给付277.37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08.62亿元,人身保险赔付168.75亿元。保费收入和赔款及给付均呈上升趋势,2009-2018年保费收入上涨了3.3倍,赔款及给付上涨了4.9倍,简单赔付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整体在19.3%-42.8%之间浮动。图3-152009-2018重庆市保险业收入、赔付情况数据来源:《2019重庆统计年鉴》2009-2018年重庆市财产保险赔付比处于平稳波动的情况,而人身保险赔付比先上升后平稳波动,人身保险赔付比始终比财产保险赔付比小。从图3-16中可以看出,重庆市人身保险收入高于财产保险收入,并且人身保险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大于财产保险收入增速。财产保险赔付比几乎达到了50%以上,人身保险赔付比在10%-40%区间波动,始终小于财产保险赔付比。图3-162009-2018重庆市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发展状况数据来源:《2019重庆统计年鉴》4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现状横向对比分析4.1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成渝金融业发展环境良好。从表4-1可以看出2018年成渝两个城市人均GDP和人均金融业增加值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经济发展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金融业发展潜力巨大,成渝金融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成渝金融业的区域经济贡献度较高。2018年成渝两市金融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68%,且成都市金融贡献度高达11.01%,重庆市为8.69%,说明成渝两市金融业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较强。成渝金融业发展活力大。2018年成渝人均存贷款余额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成都市人均存贷款量达到了799839.04元/人,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说明成渝两市居民理财比较大胆,能有效提升金融业发展的活力。成渝金融业就业人员较多。2018年成渝每万人拥有的金融从业人员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成渝银行业资金规模大、活力高。2018年成渝人均存贷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存贷比都在85%以上,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67%。表明成渝银行业资金活力大,在加快资金周转的效率高,有利于资金迅速由储蓄转为投资,有效提高了资金利用率。成渝两市证券业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国来看,2018年成渝两市证券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能力相对较弱,证券市场的活跃程度相对较低。但就西部地区而言,成渝两市资本市场十分活跃,上市公司数量皆居中西部前列,证券业务交易量也属于西部前列。成都市保险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略低。2018年成渝保险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成都市保险深度为5.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14%,而重庆市为3.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4-12018年成都市金融业发展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主体指标全国成都重庆人均GDP(元/人)66005.711381873180人均金融业增加值(元/人)5060.2920313.458046.08每万人拥有金融从业人员(人)50.12146.5178.10人均存贷款余额(元/人)232386.45799839.04296522.07金融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7.68%11.01%8.69%存贷比(%)77.67%85.72%87.42%证券化率(%)47.16%35.52%21.93%保险深度(%)4.14%5.91%3.73%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库、《2019成都统计年鉴》、《2019重庆统计年鉴》4.2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其它金融中心城市对比分析本文将成都、重庆与上海、北京和深圳三个金融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较,找出成渝两市金融业发展水平与其他城市的差距。(1)金融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从整体情况来看,成都市金融业发展相对落后。由表4-2可见,成渝两市人均GDP远小于其他三城,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1.01%和8.69%,与上海、北京、深圳相比较低,相比之下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程度相对较低,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有待提高。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金融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金融业的差距正成为地区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2)金融业发展效率有待提升。由下表可见,成渝两市存贷比皆在85%以上,明显高于上海、北京、深圳,说明银行业资金在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资金转换率较高,银行业投入较高,证券化率相对较低,银行业在金融业中发挥主导作用,金融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且成渝两市人均存贷款余额远远低于上海、北京和深圳,投入产出比不高,金融业发展效率较低。(3)金融市场规模有待扩张,金融业发展环境值得改善。成渝两市每万人拥有的金融业从业人口远远小于其他三个城市,说明金融业就业人员规模较小,金融业就业需求量相对较低;两市证券化率远远低于上海、北京和深圳,说明成渝证券市场规模较小,证券业发展水平相比之下较为落后,金融业市场规模还有待扩张。表4-22018年成都、重庆与上海、北京、深圳金融业发展比较主体指标成都重庆上海北京深圳人均GDP(元/人)11381873180223470.7220717.7486870.2人均金融业增加值(元/人)20313.458046.0840358.2443323.4561651.99每万人拥有金融从业人员(人)146.5178.10228.32398.12359.19人均存贷款余额(元/人)799839296522.11232131.316566642351339金融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11.01%8.69%18.06%19.63%12.66%存贷比(%)85.72%87.42%60.00%44.86%70.28%证券化率(%)35.52%21.93%137.37%495.74%220.34%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库、2019年各城市统计年鉴5成渝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为保证有效、正确地评价各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在建立指标时遵循全面、科学、指标独立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借鉴CDICFCI指标体系和严红和何三峰(2017)严红,何三峰.四川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02):60-64.、曲艺(2011)曲艺.基于因子分析的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2-16.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2严红,何三峰.四川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02):60-64.曲艺.基于因子分析的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12-16.5.1金融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选取(1)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规模是衡量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指标,也是评价金融发展实力不可或缺的指标。本文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金融业就业人数直接反映地区经济实力和金融竞争力,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反映银行业金融资产规模,A股上市公司数量和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反映证券业资产规模,保费收入反映保险业市场规模。(2)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金融发展包括金融发展数量和质量,金融发展规模就是金融发展数量的体现,金融发展效率即金融发展质量,用以反映金融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本文用地区金融业增加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反映地区金融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地区存贷比即地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反映银行业资金利用效率,地区证券化率即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反映证券市场的融资能力,地区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反映保险业的发展程度,地区金融相关比率即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反映金融发展综合水平。表5-1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金融发展规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地区金融业就业人数(人)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A股上市公司数量(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亿元)地区保费收入(亿元)金融发展效率地区金融业增加值/地区GDP(%)地区存贷比(倍)地区证券化率(倍)地区保险深度(%)金融相关比率(倍)5.2各城市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本文根据因子分析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选取上海、杭州、南京、北京、天津、大连、广州、深圳和成都、重庆十个城市2009-2018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为中经网数据库、各个城市的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运用spss24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出各城市十年间金融业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名如下:表5-22009-2018年各省市金融业水平综合评分及排名变化成都重庆上海杭州南京北京天津大连广州深圳2009-0.5224-0.585210.194332-0.57206-0.475050.157-0.61935-0.67748-0.61696-0.3384排名571642910832010-0.42865-0.494560.307761-0.47777-0.487320.412948-0.51895-0.58345-0.49998-0.20443排名472561910832011-0.44404-0.547950.365252-0.48251-0.527680.536162-0.4534-0.59864-0.54207-0.24474排名492671510832012-0.41818-0.517710.427421-0.42432-0.491250.699911-0.39111-0.57089-0.48465-0.2124排名592681410732013-0.34375-0.490080.541303-0.37094-0.504010.818447-0.34493-0.54125-0.40598-0.14553排名482691510732014-0.24612-0.424490.714404-0.26371-0.419870.964316-0.25671-0.1239-0.23098-0.01166排名610289174532015-0.06373-0.329821.098909-0.16155-0.351991.329831-0.174420.028428-0.154620.302627排名5927101846320160.113196-0.261381.2058310.004916-0.169281.564656-0.061840.0540310.1408970.410798排名5102791864320170.129616-0.156561.2934850.1320770.0439621.7071460.052446-0.20790.175740.653859排名6925817104320180.079453-0.053831.2859960.1286010.0159521.8298010.096864-0.266270.2453930.780856排名79258161043位于东部沿海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带,北京、上海和深圳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金融业发展水平,根据表5-2,在十个城市中,北京上海和深圳排名前三,广州金融业综合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排名逐渐上升。而处于西南地区的成渝金融业发展水平较差,成都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排名4-6位,处于中游水平,重庆排名7-10位,排名靠后。图5-12009-2018年各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分变化从图5-1中可以看出,2009-2018年各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整体都呈现上升的趋势,北京、上海和深圳金融业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十个城市中前三的位置,且北京和上海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一直为正,其余城市由负到正,说明各城市愈发重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同经济区不同城市之间、同一经济区不同城市之间金融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根据各城市2018年的金融业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可以看出,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差距较大,成渝两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在十个城市中排名基本处于中下游。地区金融业综合水平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成渝两市应加大金融业的发展力度,发挥金融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图5-22018年各城市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6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6.1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大由于地理条件和政策影响,成渝两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金融资源配置不均,主城区金融资源丰富,其余区县相对落后,金融业发展水平差异显著。从上文对两市各区县人均存贷款余额的分析可以看出,成渝两市主城区各区县人均存贷款余额明显高于其他区县,各区县金融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主城区区域金融业发展水平最高。6.2融资结构不均衡,金融结构亟待改善虽然成渝两市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但非银行金融机构数量还不足,银行业在金融业中仍然处于绝对地位,银行贷款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绝对比重,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结构失衡,金融结构亟待改善。根据《201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7825.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2637.2亿元,股票筹资94.0亿元。根据《重庆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重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36887.3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2247.75亿元,股票筹资34.84亿元。两市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失衡,资本效率较低,金融结构亟待改善。6.3金融贡献度低于发达地区成渝地处西南内陆,与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基础较差,起步较晚,金融业发展也较为缓慢,从图5-1中可以看出,成渝两市金融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度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成渝两市金融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6-12009-2018各城市金融贡献度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库6.4存贷款增速变缓2009-2018年成渝两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总量保持上升,但存贷款余额增速却呈现逐年放缓的情况。成都市2009年存贷款余额增速为37.3%,约为2018年的4.2倍,重庆市2009年存贷款余额增速为62.3%,约为2018年的7.4倍,可以看出成渝两市存贷款余额增速在十年间持续减缓。7成渝双城金融业发展对策7.1打破区域限制,构建协调发展机制。通过分析各个金融中心金融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以及成渝两市各区县金融业发展情况,发现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有同向变动的趋势。从地区生产总值、金融贡献度以及金融市场的情况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也比较高,金融发展水平受经济增长影响。因此,应构建促进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机制,运用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考察各地区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推行并不断完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当作首要目标,刺激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成渝两市各区县间的金融业发展不均衡,成渝与其他金融中心城市之间金融业发展也不均衡。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加快,成渝两市经济已经在迅速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因此,应继续保持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应该对西南地区落后的城市引起重视,逐步改变金融发展不均衡现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信息一体化共享平台,加强区域协作,实现区域金融良性互动发展。对于各区县,应加强对欠发达区县的扶持力度,建立城乡联动发展机制,实施区域化金融发展政策。采取差异政策的方式,有效缓解金融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缩小区县间金融业发展水平的差距。7.2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效率由前文的分析得知,成渝金融业发展效率还有待提升,金融结构存在不足,提升金融业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优化金融结构,增强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实现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合作共赢。银行业发展金融规模的绝对优势,为保险市场提供广阔的销售渠道,为资本市场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逐步转换以“存贷差”为主的盈利模式。保险业通过保险产品的销售为银行业带来充足的存款资金和中介费用,满足证券市场的资金需求。证券市场则为银行提供贷款和吸储渠道,保证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7.3积极培养金融人才,注重金融产品创新人力资源水平和金融产品的创新对金融规模的可持续增长有重要作用。金融业发展水平综合评分靠的城市,在金融业从业人才方面占很大优势。成渝两市应积极响应人才兴国战略,注重金融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和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开发和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区,改进和完善相关福利政策,保障高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保障金融产品创新的高端人才。政府加大对信息技术的投入,注重技术进步,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技术保障。将金融产品与“互联网+”相结合,持续推出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加快金融创新改革,注重提高金融企业管理水平,实现金融效率的稳步提高。参考文献[1]PatrickHT.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Underdevelopedcountries[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66,14(2):174-189.[2]Goldsmith.Financi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M].YaleUniversityPress,1969.[3]ShawES.Financialdeepeningineconomicdevelopment[M].[4]FryMJ.Modelsoffinanciallyrepresseddevelopingeconomies[J].WorldDevelopment,1982,10(9):731-750.[5]Jung,WooS.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ternationalEvidence[J].EconomicDevelopmentandCulturalChange,1986,34(2):333-346.[6]JeremyGreenwood,BoyanJovanvic.FinancialDevelopment,GrowthandtheDistributionof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