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1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2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3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4页
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2024年高等教育教育类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第I卷一.参考题库(共100题)1.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2.轮形课程的理念是由布拉梅尔德提出的。其结构包括:()(核心,代表教学中心主题)、()(代表各类课程)、()(代表连接所有相关;课题的学习)。3.简述行为目标的优势与不足4.简述普遍性目标的价值与局限5.简述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成就与问题.6.怎样选择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7.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8.简述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基本内涵。9.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10.简述古巴和林肯的历史分期11.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德国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为代表的“()”。12.“降低学力水准”与留级相反,但却是一种“伪善的平等主义”,已导致“()”。13.迄今为止出现了三代交叉科学,依次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合流的产物。14.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15.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16.简述中国课程教材改革的未来方向。17.简述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价值或积极效果18.简述经验课程或活动课程的优缺点。19.螺旋式课程的最初倡导者是美国的()。另一代表人是()。20.简述过程模式的价值21.如何建构主义教学观。22.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简述结构性知识与非结构性知识的涵义。24.分析“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是间接性”。25.科目本位课程理论形态在20世纪获得新发展,即:“()”(代表人,巴格莱)和“()”将科目本位课程理论进步深化。26.简述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27.卢梭教学论的贡献是什么?28.简述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的关系。29.简述“能力分组”的教学组织有意义的前提。30.简述课程创生取向的基本特征。31.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哪些思想?32.“八年研究”的四大成就是什么?33.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即学习者的经验,这三种课程取向的关系是什么?34.课程的整合性主要包括什么?35.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36.简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37.简述博比特与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区别。38.简述程序教学的模式评价。39.简述范例教学的过程40.从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发展而来的“乡土教育论”的代表人是:()。后来荣格又提出了体现“乡土教育原理”的“生活共同体”课程。41.简述主体教育观的内涵。42.简述自主型教学方法运用的策略。43.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4.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后来被命名为“”。45.个别学习的涵义:()。46.夸美纽斯的教学理论(原理)是什么?47.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48.()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49.简述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个性发展的关系。50.夸美纽斯对教学论的贡献有哪些?51.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是什么?52.怎样选择社会生活经验作为学校课程的内容?53.()是建立在教学对话基础上的并扩大教学对话范围的教学方法。54.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的涵义与本质。55.简述“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CMC)内涵及其对教学领域影响。56.简述建构主义的基本类型。57.拉特克对教学论的贡献有哪些?58.评析“主导主体论”。59.赫尔巴特是最早以心理学为科目本位课程提供理论基础的人。他的课程以培养“()”为根本目的,为此应当培养人的六种兴趣:经验、思辨、审美、同情、社会、宗教的兴趣。60.简述奥苏伯尔教学设计的原则61.简述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62.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三大领域是哪大领域?63.夏皮罗探讨了“合成课程”包括哪几个方面。64.简述学习的层级理论的基本内容。65.简述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66.“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7.简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内涵。68.“概念重建主义”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有哪些?69.课程三种含义是什么?70.“()”观点的代表是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和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71.简述情境教学的内涵、基本要素与基本特征。72.简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关系。73.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哪些?74.简述班级授课组织四个基本特征。75.简述过程取向的评价的本质、价值与缺陷。76.简述组织学习经验的内涵。7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要求。78.简述“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技术观。79.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若干误区:“()”;“()”;“()”。80.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81.简述课程与教学(教学方法)分离的弊端。82.简述对范例教学的模式评价83.简述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三种典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84.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涵义与本质。85.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著名命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86.简述学科课程的特征。87.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或课程内容的基本取向有什么?88.简述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内涵。89.简述目标取向的评价的本质、价值与缺陷。90.简述“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的基本内容、实质与缺陷。91.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1632年,他出版了《大教学论》,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确立。92.简述忠实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特征。93.当代个别化教学组织的范例:()(20世纪60年代末确立起来的个别化教学体系)94.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派纳指出,美国课程研究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生了重要的“范式转变”: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范式。95.程序教学的原则:积极反映原则、小步子原则、即时强化原则、()、()。96.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发起来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即“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97.从微观的具体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种基本形式:();();()。98.经验课程旨在培养丰富的具有个性的主体。儿童的()、()、()是课程的基本内容。99.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的教学原则是?100.过程模式的原则是什么?第I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从空间维度来看,是指从儿童所在的社区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求。从时间维度来看,不仅是指社会生活的当下现实需要,更重要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趋势和未来需求。2.参考答案:轮轴;轮辐;轮辋3.参考答案: 行为目标克服了普遍性目标取向模糊性的缺点,在课程与教学领域科学化的历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行为目标由于自身的特点便于教师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便于教师将其教学内容准确地与教育督导、学生家长、学生展开交流。便于准确评价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熟练,对保证一些相对简单的教育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其不足表现在:该取向所体现的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有缺陷的;行为目标的还原论倾向把完整的人肢解,人的具有整体性的心理和行为被原子化;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是很难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的。4.参考答案: 这种目标取向所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地作出解释,以适应各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诸如:这类目标往往缺乏充分的科学根据,受日常经验所局限;这类目标在逻辑上往往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往往以教条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这类目标在含义上不够清晰、确定,而且常常出现歧义,容易成一种政治游戏。5.参考答案: 成就: (1)在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上开始打破“集权制”的绝对支配地位,力求把“集权制”与“分权制”两种体制的优势整合起来。 (2)在课程目标、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大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敢于突破以往课程教材改革中的禁区。 问题: (1)理论基础薄弱; (2)课程改革的价值观念有待于与国际接轨; (3)把课程改革局限于改教材; (4)课程行政管理上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视不够。6.参考答案: ⑴处理好学科知识与课程内容的关系,做到学科逻辑与儿童心理逻辑的统一。 ⑵整合科学、艺术与道德。 ⑶认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不是对立的、机械联合的,而是连续有机统一的。 ⑷认识到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7.参考答案:接受、反应、价值判断、组织、价值观念或价值复合体的个性化。8.参考答案:通过不断提问而使学生自己发现、觉悟真理。它包括“破的阶段”和“立的阶段”。所以,理想的教育方法不是把自己现成的、表面的知识教授给别人,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激发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发现潜藏于自己心中的真理。9.参考答案:提供言语或其他指导,以向执行的路线提供线索、安排反复的练习、提供直接而精确的反馈。10.参考答案: (1)第一代评价:评价在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 特点: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因此,这一时期也称为“测验”和“测量”时期。 (2)第二代评价: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 特点: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的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3)第三代评价:认为评价的本质是“判断”。 特点: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的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第四代评价:评价在本质上是一种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心理结构,坚持“价值多元性”的信念,反对“管理主义倾向”。 特点: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11.参考答案:发展性教学论;发现教学论;范例教学论12.参考答案:平庸教育13.参考答案:边缘科学;综合性科学14.参考答案: (1)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活动与经验的发展过程;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他的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 人类经验的分析; 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 课程目标的获得; 课程目标的选择; 教育计划的指定。 总之,他的课程开发就是一种“课程工程”或“教育工程”,他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的。这样,课程开发者以及教师自然就成为“教育工程师”。15.参考答案: (1)观念心理学。是围绕“观念”、、“统觉”、“观念团”、“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的。 (2)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多方面的兴趣是教学的直接目的,是连接观念体系与“善的意志”的纽带。 (3)教学的“形式阶段”:四个教学的“形式阶段”,即明了(清楚、明确地感知新教材)、联合(新观念与旧观念结合起来)、系统(新旧观念的各种联合与儿童的整个观念体系统一起来)、方法(作业)。 他的弟子戚勒把四段进行修改,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 (4)教育性教学——作为知识传递的过程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就是统一的。他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16.参考答案: (1)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逐步与国际接轨。 (2)课程改革要有充分的理论上和组织上准备。 (3)课程改革要充分调动中央、地方、学校的积极性,谋求“国家课程开发”、“地方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4)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应参与课程改革的每一过程。 (5)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既体现我国特色,又尽可能与国际接轨。17.参考答案: ⑴提高掌握知识技能的效果 ⑵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 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⑷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18.参考答案: 优点: ⑴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的直接经验的价值,把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以学习者的人格发展为课程目标,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寻到了课程的意义之源,扭转了千百年来把课程视为学习者的控制工具的局面; ⑵经验课程真正找到了文化遗产、学科知识的教育价值; ⑶这种观点摆正了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当前社会生活的关系。 缺点: ⑴经验课程容易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 ⑵经验课程容易导致“活动主义”; ⑶经验课程的组织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教育艺术,对于已经习惯了班级上课制和讲解教学法的教师而言很难适应。19.参考答案:布鲁纳;凯勒20.参考答案: 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是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领域,进行自由自主的活动。它倡导过程原则,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 过程模式把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特点,并把这一目标与课程活动、教学过程统一起来,进而又将之统一于教师的主体作用上。它突破了目标模式的工具性藩篱,把课程开发建立在实际的教育情境基础上。21.参考答案: (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22.参考答案:知识、领会、应用、分析和综合23.参考答案: 1.结构性知识是指规范的、拥有内在的逻辑系统的、从多种情境中抽象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是指在具体情境中所形成的、与具体情境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非结构性知识和经验”是心理表征的有机构成,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此非常重视,将之视为心理建构的目标和基础。24.参考答案: (1)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是间接性,即是说儿童的认识是以间接经验为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向于儿童间接经验的学习。 (2)这种观点并未真正揭示教学认识过程的本质。 (3)人的认识遵循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人在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离不开间接经验的支持,离开了间接经验,人的直接经验会变得非常狭窄、非常局限。间接经验又是基于直接经验和为了直接经验的,也就是说,间接经验通过转化为直接经验而起作用,其存在的意义也在于拓展人的直接经验并进而提高人们认识、探究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4)儿童的认识也遵循着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辩证统一的规律,但儿童学习的间接经验是经过系统设计并以课程的形态呈现出来的。儿童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的直接体验具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和身心发展的价值。但当间接经验脱离儿童的直接经验或者使儿童的直接经验仅处于辅助地位的时候,这种间接经验非但不会促进发展反而很有可能抑制发展。25.参考答案:要素主义;永恒主义26.参考答案: (1)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 (2)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 (3)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27.参考答案: (1).他的教学论在教学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他主张教育要尊重儿童天性和主体地位; (3)教学要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4)把发现视为人的天性,把兴趣与方法视为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把自主的、理性的人格视为发现教学的目的; (5)确立了活动教学、实物教学等教学形式; (6)提出了现代教学研究的基本课题,他的教学见解洞悉了教学的真谛,指导了两个多世纪的教学改革。28.参考答案: 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共成一“连续体”,连续体的一端是计划的课程,对应着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另一端是创生的课程,对应着课程创生取向。中间是修改的课程,对应着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 三种取向是包容与超越的关系:相互适应取向是对忠实取向的超越,课程创生取向是对相互适应取向以及忠实取向的超越。课程实施研究从忠实取向经相互适应取向发展到课程创生取向,反映了人们对课程变革的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29.参考答案: ⑴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是不可改变的; ⑵我们能确实诊断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而且能够对学生能力的发展的未来方向作出准确预测。30.参考答案: 课程创生取向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对课程、课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以及研究方法论的认识方面。 ①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并且是教师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经验,是情境化的、人格化的。 ②课程知识不是一件产品或一个事件,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是一种“人格的建构”。外部设计的课程是教师用于创生课程的一个资源,具体情境的课程知识是经由教师和学生深思熟虑的审议活动而获得的。 ③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一套设计和实施新课程的组织程序。课程变革包含“真正的重构”:人的思维、感情、价值观都必须变革,而不只是变革课程内容和资料。 ④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教师连同其学生,成为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主体。 ⑤课程创生取向的研究目的在于把握教师与学生从事课程创生过程的真实情况,而不同教育情境中的课程创生情况是迥异的,研究者更倚重“质的研究”,对个案性的“深度访谈法”倍加青睐。31.参考答案: (1)“实践性课程”: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所构成的,这四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在这个结构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这种交互作用是课程意义的源泉。教师、学生、教材、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2)“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方法:审议。“课程审议”是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彼此之间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具体问题反复讨论权衡,以对这些问题获得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最终作出恰当的、一致性的课程变革的决定及相应的策略。施瓦布建议以学校为基础建立“课程集体”,该集体由学校校长、社区代表、教师、学生、教材专家、课程专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等组成,其中要求有一位主席领导课程审议的进程,课程教授堪当此任。施瓦布提出了三种课程审议的艺术:实践的艺术、准实践的艺术、折中的艺术。他特别重视实践的艺术和折中的艺术。 (3)学校本位课程的开发:是以具体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为核心进行的课程开发。“课程集体”或“审议集体”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课程集体中,教师与学生是核心。这种课程开发可以称为“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32.参考答案: (1)学校能够开发出使大多数学生感兴趣,有助于满足一些学生的需要,同时又为学生在学院里获得成功提供必要准备的教育计划。 (2)学院和大学认识到,在那些没有达到特定学科要求的高中毕业生中,可以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学院学习获得成功。 (3)‘在职研讨班’得到发展。 (4)教育评价代替测验的观念得到广泛的接受。33.参考答案: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不论主张“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的学者,还是主张“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学者,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习者的经验的重要性,只不过他们认为学习者的经验只有被塑造为学科知识水平或适合了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才是理想的,至于学习者本人的一些直接经验或情感冲动,则是需要改造或替代的东西。课程理论发展史上倡导“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的学者也很少有人完全否认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生活经验的价值,只不过他们认为所有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只有经过了学习者自己的主动选择、转化为学习者自己的人格发展需求的时候,才有意义。34.参考答案:学生经验的整合、学科知识的整合,社会生活的整合或社会关联。35.参考答案: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就是既依赖儿童的心理,又依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由易到难的方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点重要课题36.参考答案: 第一,从课程价值观来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结为“公平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层面。 第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价值。 第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二者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37.参考答案: (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课程开发的方法为“活动分析”。 “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而且包括非职业领域。38.参考答案: (1)促生出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程序教学运动,并影响了世界教学改革运动。 (2)它不仅促进了学习理论的科学化,加速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3)为学习者的人格独立和自由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学习者人格的发展。 (4)该教学模式的价值追求有些是积极的、贴近教育的时代精神的。39.参考答案: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范例性地掌握法则型、范畴性关系的阶段、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40.参考答案:哈尔尼希41.参考答案: (1)人是主体,教育应当尊重并提升人的主体性,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2)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回归了生活世界的教育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42.参考答案: ⑴确定适合于自主学习的课题 ⑵准备有助于自主学习的手段 ⑶分配适合于自主学习的课题 ⑷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麻烦与困难 ⑸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43.参考答案: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44.参考答案:发现性对话45.参考答案: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一个人自主展开的问题解决学习46.参考答案: (1)教学以自然为鉴的原理。教学要遵守自然的秩序,这意味着教学是一种合规律的行为,教学要遵守教学规律,这有两层含义: 第一,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天性、年龄、能力进行,这是一个不便的自然法则。 第二,教学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2)兴趣与自发原理 (3)活动原理 (4)直观原理47.参考答案: 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1)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①教师与学生皆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担负着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促进者的职责,教师是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权利和创造性地自我表现的权利,学生是主体。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②教师与学生这两类主体在彼此间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教师与学生持续地交往,形成学习共同体,他们彼此间相互尊重差异,展开自由交往和民主对话,把课堂建构成一个真正的生活世界,洋溢着自由和民主的气氛,每个人的创造性和潜能获得充分发挥,主体和主体之间在持续交往中生成交互主体性。 (2)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以课堂为主渠道展开。 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 (1)一般认识过程与教学认识过程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教学认识过程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性,即符合人类一般认识“直观-思维-实践”这一基本路线。 (3)教学认识过程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认识的特殊性和教师认识的特殊性两方面。 人的认识方式的发展具有不可逆转性,每一发展阶段的认识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其他阶段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在认识方式及其发展方面,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儿童有儿童的价值。 同时,儿童认识与成人认识又存在内在的联系。 教学过程应该是在尊重儿童认识方式的特殊性的前提下使儿童认识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不是一个价值中立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与此同时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原因: ①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③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什么方法进行学习将会极大地左右他们的态度和性格。 ③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2)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养与教育的关系。 ①教养和教育彼此间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各具特性,各有其固有的逻辑。 ②教养与教育又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相互制约。48.参考答案:选修课程49.参考答案:选修制度与个性化教育、个性化课程的有机构成,是支撑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会选择”必然是个性化教育、个性化课程的基本宗旨。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动机和个性特征选修适合自己发展需求的课程的时候,不仅对所选课程的学习能力能够促进个性发展,而且,对这些课程的选择过程本身也极富个性发展的价值。50.参考答案: (1)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因而成了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2)基于对教学规律的认识而确立起来的一系列教学原理,对现代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许多主张今天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51.参考答案: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形课程到强调显形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52.参考答案: 选择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 ⑴“被动适应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生活的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所以,学校课程应当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为根本宗旨。 ⑵“主动适应论”认为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教育与社会是互动的、有机统一的,学校课程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而且还不断改造着社会生活。 ⑶“超越论”认为当教育及课程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起来之后,学校课程于其他社会生活经验的关系就是一种对话、交往、超越的关系。学校课程主动选择社会经验并对社会生活经验不断批判与超越,而且还不断构建出新的社会经验。53.参考答案:课堂讨论54.参考答案: (1)涵义: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2)本质:由于相互适应取向把课程变革视为课程变革计划与具体实践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强调课程变革的决策者、计划制定者与课程实施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变革意义的一致性解释,强调课程变革的过程性和复杂性,因此,它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55.参考答案: 这种交往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代的人展开便捷的交往,使人们很容易与世界上著名的信息资料建立联系。 对教学影响: (1)教学成为“网络化交往” (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3)课程囊括了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 (4)为远距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56.参考答案: (1)激进建构主义:认为人的心灵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处于绝对支配地位而外部世界则没有任何独立性。 (2)温和建构主义:主张人的心灵的建构作用的同时,也承认知识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的一面。 (3)个人建构主义:强调认识活动的个体性质,认为各个主体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经验基础和认知结构,因而知识建构具有个体性,只有个体与其环境交互作用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 (4)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建构的社会性质,强调合作、交往和共享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57.参考答案: (1)关于教学方法技术要尊重学科知识的性质,要从课程中引出的教学论观点是有独创性的、有生命力的。 (2)他的“自然教学法”直接影响了夸美纽斯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58.参考答案: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还有这样一种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种观点简称为“主导主体论”。这种观点明确地承认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以往观点相比有重大进步。但这种观点一会承认教师的主导作用,一会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所以,它只是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认,但并未真正超越它们。59.参考答案:善的意志60.参考答案:奥苏伯尔提出两条教学内容安排的原则,逐步分化原则和综合贯通原则。逐渐分化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原则,首先讲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综合贯通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横向组织,应该考虑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观念的异同,并对之重新加以组合。61.参考答案: (1)课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理解”研究的整合。 (2)课程的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整合。62.参考答案: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63.参考答案: ⑴参与 ⑵整合 ⑶关联 ⑷自我 ⑸目标64.参考答案:加涅按学习的复杂性程度,把学习分为八类,并依此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亦即学习的层级理论,它的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即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的、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65.参考答案: 第一,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 第二,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66.参考答案: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67.参考答案: (1)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是变革。用变革的观点看教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内容作出根本变革的过程——内容的创造与意义的建构过程。 (2)教学作为课程开发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过程即是共同创生课程的过程。 (3)课程作为教学事件。课程是动态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事件。68.参考答案: (1)传统课程理论秉持实证主义科学观,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这有违课程理论的学科性质,也使课程理论沦为控制工具。 (2)传统课程理论被“技术理性”所支配,课程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课程开发的“处方”——普适性的程序和规则,这就使课程理论成为“反理论的”、“反历史的”。 (3)尽管传统课程理论标榜“价值中立”,但它却因此而陷入了一套保守的、使其政治方向神秘化的价值观念之中,实际上它维持了现行的社会控制体系。69.参考答案: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70.参考答案:主动适应论71.参考答案: (1)内涵: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有时也称“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2)基本要素: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3)基本特征:学习者中心;情境中心;问题中心。72.参考答案: (1)它们是各有其特殊规定的、两个不同的世界。科学世界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所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而生动的日常生活构成的世界。 (2)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又是内在统一的。 第一、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 第二、在特定条件下,科学世界又能提升生活世界的意义; 第三,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是历史地统一的。73.参考答案: ⑴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⑵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⑶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⑷直线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⑸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74.参考答案: ⑴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 ⑵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 ⑶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 ⑷教学内容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加以确定。75.参考答案: 本质: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估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价值:在于开始承认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把人在课程开发、实施及教学运行过程中具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对人的主体性、创造性给予一定的尊重。 缺陷: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评价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76.参考答案:泰勒提出了学习经验的两种组织“纵向组织”(指不同阶段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和“横向组织”(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而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连续性”(直线式地重复主要的课程要素)、“序列性”(强调后续经验建立在先前经验的基础的同时又对有关问题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整合性”(指课程经验之间的横向联系)。把基本技能、基本价值等要素按照上述三个标准组织起来之后,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原则,组织原则确立的基础就是正确地认识逻辑组织和心理组织之间的关系。逻辑组织反映了学科领域专家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心理组织则反映了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者对课程要素之间关系的看法,是对学习者有意义的关系。77.参考答案: (1)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 (2)要适合特定的课程内容 (3)要形成一个拥有内在统一性的体系或结构78.参考答案:教学技术越来越强调学习者中心,通过不断开发与硬件相适应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软件,日益提高人机协作和互动的水平,日益提高计算机传递系统的效率。79.参考答案:留级制度;降低学力水准;能力分组80.参考答案: (1)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张力——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 (2)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张力——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 (3)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张力——主体教育观81.参考答案: (1)导致忽视经验产生的具体背景。 (2)如果把运用材料的有效途径看作脱离材料的现成的方法,这会使儿童丧失学习教材的内部动机,其学习行为会受各类外部动机所支配。 (3)导致使学习行为本身成为一个直接的、有意识的目的。 (4)在心理和材料分离的概念的影响下,方法则往往成为割裂的、枯燥的常规,成为机械沿袭的指定的步骤。82.参考答案:范例教学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限、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主张,这无疑是吸收了进步主义思想方面的有益的东西。在强调教的作用同时强调用教来统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这又显示出该模式继承了德国传统教育思想。83.参考答案: 不同: ⑴他们分别对应接受性学习、社会性学习、自主学习; ⑵功能不同:提示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新知识新信息;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适合于“集体思维过程”的运用,适合于社会态度的养成; 自主型教学方法适合于独立探究与发现,自主性人格的的发展。 联系:三种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