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4页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一、任务来源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抚州市是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全国第二个)、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市。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是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流域综合管理制度,创新流域综合管理模式的示范工程。而抚河流域生态河道建设管理是引领抚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将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打造成为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抚州样板的“抚河模式”。2016年,抚州市选择了在建和已纳入村庄布点规划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村点、水生态文明村、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古村落开展了抚河流域生态村镇示范工程建设;2017年,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抚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建设方案》(抚市管标字〔2017〕9号)和《抚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建设2017—2018年推进计划》(抚市管标字〔2017〕10号),明确将《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标准编制纳入抚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内容。本标准由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生态文明制度研究院。参加起草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江西省抚州市农业农村局。二、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抚河流域生态示范村建设是江西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推进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的示范性工程,是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的重要内容,是抚州实现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样板模式。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要求,以“水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抚河流域生态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规模适度、设施完善、功能配套、乡风文明、“三生”融合、各美其美的生态文明特色村镇,对引领和带动抚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抚州绿色崛起、高质量跨越发展,以及为打造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抚州样板提供示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标准编制的原则与依据(一)编制原则1.目的明确、引领带动。推进以抚河沿岸为重点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乡风文明、“三生”融合的生态文明特色村镇,促进抚州绿色崛起、高质量跨越发展。2.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立足现有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挥流域生态文化,形成流域生态地域特色风情。3.科学合理、操作可行。充分调研,参考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技术法规,确定标准内容科学合理。编制标准对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技术易于选择,工作便于开展。4.协调统一、规范严谨。协同推进抚河流域人、水、绿互动共融,“山、水、林、田、路、渠、沟”融合统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以生态防护为准则,科学规划、严谨实施。(二)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2008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颁布,201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1993年颁布,201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79年颁布,2016年修订)2.相关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一号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江西省水利厅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赣水资源字〔2014〕22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相关意见》(2019年6月23日发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5〕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3.技术规范与标准GB/T156标准电压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768.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5768.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959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9981农村住宅卫生规范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1721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T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20014良好农业规范GB/T26361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GB/T26362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7774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通则GB/T5134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程标准GB/T3707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导则GB/T28405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927度假社区服务质量规范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7802农田信息监测点选址要求和监测规范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9农村防火规范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188村镇规划标准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CJJ14城市公厕设计标准CJJ2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DL/T5118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HJ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556农药使用环境安全技术导则HJ574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88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2031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JTGD60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SBT10870.1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规范4.其它参考资料《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四、主要工作过程该标准由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后,经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由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生态文明制度研究院联合相关单位起草,于2018年10月,经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批,列入地方标准项目。(一)搜集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标准由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后,起草单位根据项目需要成立了标准编制项目组,并结合抚州市政府开展的生态村镇示范工程建设,标准编制项目组多方联动,广泛搜集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文件、研究材料等,并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指导,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立足抚州市情,以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及示范村建设为基础,选定本标准技术内容。对本标准所述技术,具有影响作用的文件或研究材料主要有:1.2014年5月,江西省水利厅颁布的《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暂行办法》。本办法包括水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评价暂行办法,主要围绕水安全(防洪治涝、供水保障、水库坑塘)、水资源(供水、用水)、水环境(水质、污染物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水生态(生态需水保障、生态护岸、水系连通)、水管理、水景观、水文化等内容展开研究。2.2016年5月,中共抚州市委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的<抚州市生态村镇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该通知从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选点定点、建设标准、保障措施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以“水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绿色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以抚河干流沿岸为重点的36个生态文明村镇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示范村镇,并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3.2018年2月,中共抚州市委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的意见》。提出来了构建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体系,大力实施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抚河流域生态建设,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契机,实施生态村镇示范工程,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生态村镇示范点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和生态村镇建设的样板。(二)研讨标准编制大纲标准编制组通过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参考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镇指标体系》、《江西省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等,结合抚州市抚河流域示范村镇建设的要求,草拟了《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大纲初稿)》,并经抚州市农业与农村部、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抚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讨论,形成了《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大纲)》。(三)开展抚河干流沿岸生态村镇建设调研2016年,抚州市人民政府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经过多层筛选,在抚河干流沿岸或其他区域主要河流相对较近,选择了在建和已纳入村庄布点规划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村点、水生态文明村、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古村落,覆盖了抚州市临川区、东临新区、高新区、南城县、南丰县、金溪县、广昌县等3区4县的36个示范村镇。标准编制组根据《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大纲)》,围绕抚河干流沿岸的这36个村镇开展了建设情况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房屋建设、道路、桥梁、电力通讯、饮水工程及防洪排涝等。2.人居环境包括:村容村貌(农村水系门塘沟渠)、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土保持、节水灌溉)、资源节约利用等。3.流域生态包括:山林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水源涵养系统、生物多样性系统等的保护与修复。4.绿色产业包括: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绿色物流等。5.公共服务与管理包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事业等方面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管护制度(长效机制)、农村法治、诚信教育、乡风道德、村民自治(公众参与)、组织建设等方面实行农村创新社会管理。(四)研究制定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技术标准为探索不同类型、平原地区和山区、不同水资源特点和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加快推进抚河流域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标准编制组在调研基础上,针对归纳分析的相关技术指标,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形成《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草案)》,并于2018年10月经江西省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组织评审,顺利通过地方标准立项评估会。(五)征求意见及修改过程依据“地方标准立项评估会”专家意见,标准编制组成员分工协作,经多次专题讨论,不断修改完善形成初稿。历经9个多月的编制,在全体编制组成员的努力、各部门领导的关系和帮助下,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并于2019年7月24日,经抚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通过会议、咨询、专家研讨等方式,征求了抚州市农业农村局、国土资源局、教育体育局、交通局、科技局、国资委、财政局等单位意见,共收集到16条修改意见与建议。根据各单位提出的宝贵意见,项目组成员收集大量相关文件,仅仅围绕实际需求,对提出了意见与建议进行了修改。2019年10月29日,经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召开了由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工程学院、省水土保持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咨询会,项目组根据专家组的咨询意见,进行了逐条的仔细修改和完善。2019年11月21—25日,项目组又经过专家的个别征求意见,切实提高编制标准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五、主要条款说明(一)适用范围本指南建议给出了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规划要素、基础设施建设要求、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公共服务与管理技术要求。适用于江西省抚州市抚河流域范围内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村点、水生态文明村、有保护利用价值的古村落等水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包括新建以及改建,为设计者、建设者和管理者提供技术指导。(二)关键技术选择分析1.基础设施关键点:加大危旧房、空心房的改造与整治农村人口的流失,大量的空心房、危旧房无人打理,严重影响村容村貌,且存在安全隐患、浪费土地资源,阻碍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开展农村“危旧房、空心房”整治,有利于优化农村土地开发利用布局,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提升村庄建设管理水平,彰显秀美生态,传承乡村文脉;有利于将农村打造成“产业发展、环境整洁、功能完备、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升级。按照“规范有序、干净整洁、和谐宜居”的要求,对闲置废弃、具有安全隐患的“空心房”拆除到位;对已是或正在申报的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区内的“空心房”修缮维护到位;对以祠堂或其它保护性建筑为中心成片传统建筑群内的“空心房”,及零星散落但具有保留价值、能彰显特色、传承文脉、融入乡村旅游的“空心房”修缮维护到位。具体而言,下面几种情形的农村“空心房”需要拆除:①对长期闲置、废弃、具有安全隐患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旧“空心房”必须拆除;②在新农村建设或危旧土坯房改造中建了新房,签订了拆除旧房协议,或作出了建新拆旧书面承诺的老房屋必须拆除;③已建新房入住,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老房屋必须拆除;④对残垣断壁、破烂不堪、墙体裂缝严重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及附属房必须拆除;⑤对“老人住危房、小孩住新房”所涉房屋及行为必须进行整治。“空心房”拆除后,土地必须按要求平整到位,木料、瓦片、砖头必须堆放有序。“危旧房、空心房”改造、整治可参照相关政策文件如下:《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意见>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通知》、《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GB/T32000《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2.人居环境2.1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关键点: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制度科学有效地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活垃圾规模急剧膨胀,“垃圾围村”形势严峻。各种乱堆乱放的垃圾,已严重污染农村的土壤和水体,影响村容村貌,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使曾经的绿水青山失去色彩。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以农村垃圾治理为主攻方向。2015年住建部等十部门出台的《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专项行动,促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多次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要因地制宜搞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科学制定区域垃圾协同治理规划,合理规划与建设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模式,包括“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区或市)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模式,“户分类,村收,片集中处理”的模式,“户分类,村收,就近就地处理”模式;需领导重视并持续推进,由主要领导亲自推动、部署,建立“政府协调、乡镇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行政村联合推进”的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确定适用的处理模式;落实农户“门前三包”制度;选择科学适用的技术,完善监督与考核体系;加大宣传,推动公众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具体可参照如下文件:《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广金华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经验的通知》(建村函〔2016〕29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GB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HJ574《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9-2010)、HJ2031《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等。2.2厕所改造关键点:村内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亟需改造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小空间展示大文明。“厕所革命”关系到群众日常生活、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要内容。2015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2017年11月21日,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革命”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2018年7月,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江西省“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强调,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打赢“厕所革命”这场战役,有效解决农村厕所脏臭差和城市厕所如厕难等问题,全面改善我省城乡人居环境,到2020年,全省完成新建公厕11万座、改建公厕50万座和农户改厕112万户的任务,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数量充足、分布合理、查找方便、管理有效、文明如厕”的目标。结合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行动等,按乡政府所在地和集中居住1000人以上村庄应有一座公厕的要求,因地制宜推动乡村公厕新改建工作。乡村公厕外观要与当地农村环境风貌相协调,注重自然通风。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性和积极性,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大力开展农户改厕。综合考虑村庄区位、农户数量、聚居程度等因素,结合经济条件和管理能力,选择适宜的粪污收集和处理模式,防止污染环境。加强农村改厕和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危房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专项规划的衔接,统筹建设厕所相关配套设施。厕所改造可参照如下文件:《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GB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CJJ27《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14《城市公厕设计标准》、GB19379《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2.3农业污染防治关键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环境遭受污染,制约着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农业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及农产品造成的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指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壤污染,焚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氮、磷、钾的缺失,大量畜禽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新兴的温室农业产生的塑料等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等。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确保农药、化肥残余物不对抚河流域水体、生物造成危害,不得使用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物,对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防治。农药瓶、废弃塑料薄膜、育苗盘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及时处理。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农业污染防治可参照如下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HJ588《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3.生态保护与修复3.1生态保护关键点:农村饮用水安全设施有待完善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实施水源地污水处理,不仅有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部分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这与农村人口分布松散,生活习惯不同等特征有关,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农村饮用水提取方式有所改变,但尚不能消除安全隐患,由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及工业生态排放的污水有直接倾倒的现象,造成河流等水源的污染严重,因此出现部分农户的饮用水提取方式由公共水源改变为自家打井、自来水。控制抚河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排放以及农业生产污染。一方面,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环境综合治理,集中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并作相应处理,同时加强畜禽粪便的生态治理,切实削减入河的氮磷含量。另一方面,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提倡使用有机肥、发展生态农业等,降低农业污染对抚河水质的影响。因此,应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科学确定村庄水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标准,加强水设施质量监管与日常运行管护,确保水设施安全运行。具体可参照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加大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控制水源污染。水源地应划定保护区,划分可参照HJ33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执行,并采取相应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加大农村区域性集中供水设建设。3.2生态修复关键点:生物多样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成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经济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其有利的。在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仍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获取少量的粮食收成,如采用烧山播种、陡坡锄地的方式来种植农作物,收成很少,而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却很大。而一些森林覆盖较好的经济落后地区,仍以砍伐林木出售作为经济的主要来源,使森林的面积进一步收缩,这导致了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使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的面积日益减少,并有消失的危险。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的肉味鲜美,毛皮珍贵,使一些不法分子千方百计地去捕杀以获取高额的收入,给一些珍稀动物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需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湿地建设,加大名木古树保护力度,积极打造水源涵养林、空气净化林、矿山恢复林,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进行流域村庄河道清淤疏浚、岸滩生态治理、生态护岸护坡、生态蓄水坝及水陆交错带(湖滨带)生物群落保护等,恢复水生物多样性,保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可参考《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GB50707《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T1645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等法规政策与标准指南。3.经济发展3.1注重生态村落产业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关键点:立足整体,发力局部,和而不同作为生态资源丰富的传统农业生产作业区,抚河流域近些年一直都在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但经济发展的成效并不显著。总体上看,还是存在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区域间各自为政,自然禀赋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质同构问题突出,统筹协调力度不够,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程度不够,农业产业链较短,效益较低等问题。因此,生态村落在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中,要依托村委会和村民组织,在乡镇产业化布局基础上,科学规划绿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合理定位各村主导产业,并适时布局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体可参考:《农业农村部关于支持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9.21);《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全市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抚府办发〔2016〕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农加发﹝2016﹞5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92号)》;《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4—2020年)规划》;《江西省村庄建设规划技术导则》;GB/T28407《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5《农用地定级规程》;GB50188《村镇规划标准》。3.2坚定不移,发展绿色农业关键点:突出特色,提升品质,坚持“绿色、高效、生态”发展抚河流域有良好生态条件,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坚定不移地发展绿色农业是域内生态村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村落要根据各自的地域资源优势、物种分布特色和产业发展积累,在生态有机粮食种植业、健康养殖业、绿色特色林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五大产业中选择定位适合的主导产业,走特色发展之路:推进高标农田建设;或者打造高档精品有机果蔬种植基地;或者发展立体高效循环种养殖业;或者适时规划建设设施农业、工厂农业、智慧农业等等,同时培育发展一批新型产业经营主体和村庄致富带头人。此外,要着力于农业规模发展和高品质发展。继续推动“三品一标”特色农产品国家认证,按照江西绿色生态标准,加快推进村庄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新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适时适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具体可参考《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4号);《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激励实施办法(试行)》(农建发〔2019〕1号);《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农计发〔2015〕145号);关于印发《江西省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9个文件的通知(赣高标准农田组字〔2017〕1号);《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7802《农田信息监测点选址要求和监测规范》;《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4—2020年)规划》;《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GB/T19630《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20014《良好农业规范》;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三品一标”监督管理技术标准;《南丰蜜橘技术标准体系》;《广昌白莲技术标准体系》;《烤烟综合标准体系》;《资溪有机白茶生产、加工、标识、销售操作规程和管理体系》。3.3充分挖掘绿色农业和自然资源优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关键点:发掘特色资源,统筹各村发展,带动村落三产融合抚河流域自然风光良好,农业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空气优良,农耕文化沉淀深厚,具有旅游资源优势。以“主题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为目标,各生态村落充分发掘各自的绿色农业和自然资源优势,设计规划和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项目,同时在此基础上,以流域内各生态村落为节点,统筹规划,打造一条绿色生态走廊,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规模化发展,积极推动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体可参考:GB/T26362《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DB33/T669《农家乐经营户(点)旅游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DB13/T2429《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建设规范》;DB13/T2627《全域旅游示范区服务设施规范》;DB61/T961《乡村旅游示范村评定规范》;GB/T26361《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GB/T28927《度假社区服务质量规范》;。3.4着力布局发展绿色物流,服务绿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关键点:搭建信息平台,布局物流节点,完善物流网络加快农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进一步搞活农村市场,农村物流业发展很有必要。一方面能促进农产品、农资、农机的高效流动,另一方面也能拉近消费者与农村的物理和心理距离。农村绿色物流发展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硬件物流节点的布局和建设,应依托交通主干道(如:向莆铁路),科学选址建设农产品集散中心,依托现有邮政所、供销社网点资源和乡村公交网络,构建物流配送网络;另一方面是借助农村信息化建设、村庄益农社和电商服务点布局建设的契机,搭建农村物流与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平台,配合物流配送,推动农机、农资和农产品相关信息及农技的高效流动。此外,在物流建设规划之初,要考虑把绿色农业基地和示范园区,以及乡村旅游景点并入物流网络,以进一步提高三产融合发展效能。具体可参考:SBT10870.1《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建设规范》;DB14/T1490《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规范》;DB12/T710《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行规范》;《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农市发〔2016〕5号)。4.公共服务与管理4.1注重教育、医疗、养老基础事业建设关键点:贯彻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养老管理机制教育、医疗、养老是重要的基础社会保障,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许多农村处于老幼留村,青壮年外出工作的局面,外加有些儿女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给予老人和孩子良好的保障。因此社会必须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服务体系。具体措施:教育上要深入实施学生的营养改善,加强早期学前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医疗上建设标准化卫生室,深入落实新农合参保。养老方面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做到老有所依。具体可参照《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卫规财发〔2006〕340号)《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7号)等相关规定执行。4.2改善文明乡风,建设文明乡村关键点:加强法制教育,培养文明意识由于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落后愚昧、奢侈浪费的陈规陋习,要在尊重民众意愿情感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移风易俗,针对农村婚宴大操大办、天价彩礼,赌博之风盛行,请客送礼相互攀等陈规陋习,要通过制定《村民规约》等制度措施来对各种陈规陋习进行整治和约束,对违反村规民约的行为给予惩戒,遏制陈规陋习的滋生与蔓延。因此村庄新时代乡风建设要培养现代文明意识。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载体,补足硬软件缺口,提供公共文化平台,营造文化氛围。具体可参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4.3文化传承与保护关键点:传统文化流逝较为严重,保护措施有待加强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了文化的融合的同时,也造成了文化的流逝。加上近些年城乡发展不一,许多年轻劳动力选择去外地或城市生活,乡村原有的传统文化及技艺失去传承人与热爱者,再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传统文化的传承难以得到保障。同时,近年来,由于乡村修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