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景秀高级中学高一(下)期末语文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分)
1.有同学生活中比较浪费,老师想劝勉他厉行节约,以下最合适的一句是()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D.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些书画作品千年流传,,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经典,便拥有了典范功
能。
A,经过艺术家的学习推广,经受住了时间的淘汰
B.经受住了时间的淘汰,经过艺术家的学习推广
C.艺术家经过学习推广,经受住了时间的淘汰
D.艺术家经受住了时间的淘汰,经过学习推广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9.0分)
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石库门与契约精神
张新①作为上海曾经主流民居的石库门,口口于19世纪下半叶的租界,而口口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的大街小巷。由于石库门几乎与上海城市建设与上海市
民社会口口同步,它的样态、功能自然适应着市民的生存方式,口口下上海文化精
神的诸多风貌,尤其是对市民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契约精神。
②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而以市场经济与法治为基础的现代契约精神则
是随着西风东渐而来的异质文明。石库门在接纳“移民”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从
“移民”到市民的潜移默化的普化,赋予朴素的传统守信理念以“现代性”的升华。
③石库门具有现代市场经济运作下“商品”特性。石库门里的房客、房东之间是以
有形的“租赁”和无形的群体“契约”形式组成共同体。不管房客以前的身份与背
景是来自城市还是乡村,当下的身份都是承租人。租金多,可以租稍好点的前楼、
前客堂;租金少,租无富的后楼、后客堂,或者带有“老虎窗”的“三层闯”;而
文人们则青睐于租金适中,又处于相对安静、独立位置的“亭子间”。石库门沿街
大多开有夫妻老婆店,规模虽小,却也参与到上海商品交易的大循环中。商品流通
中遵循的契约精神又通过夫妻老婆店传递到石库门的人际关系中。
④所谓“七十二家房客”的石库门格局是一种夸张与戏剧化的表述,但石库门人家
多却是事实。和关起大门是一家的传统乡镇院落不同,石库门的房客来自于五湖四
海,三教九流,且大都无血综关系,是上海市民社会结构的缩影。契约精神是使社
会基本结构保持稳定的黏合剂,否则石库门内就没有一刻安宁。虽然石库门里也常
有利益摩擦,但大家大体遵守相处之道的底线。个人产权明晰,利益边际清楚。如
公用水表如何按常住人口、小孩,非长住的家庭搭伙者等情况进行费用计算,都有
自发的约定规则。
⑤除了诚信,交易主体的公开、透明也是契约精神的基础。一个开放、透明的社会
环境至关重要,而石库门居室之间封闭性差所造成的房客少有私密性的不利条件,
在“契约共同体”的空间里,反而被动性地成为契约精神所需要的开放性、透明性
的有利质素。
⑥石库门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是“裸露”的。石库门屋与屋之间通常用木板分割;
做饭集中在公共灶头间;晾衣晒被不是在晒台、天井、窗外,就是在弄堂里、马路
边。是山珍海味还是成菜泡饭,是丝绸装皮还是破衣烂衫,无疑是家底的大曝光。
石库门的“弄堂”很窄,前窗贴后窗,加之“弄堂”又是交通与社区交流、活动场
所,沿街的夫妻老婆店,还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所以在这里,人人都是透明的。
上海市民社会共同遵循的公开、透明理念和底线规则在隐隐地起着规范与调节作用。
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遵守底线则双赢,于是养成了上海人所谓“勿管闲事”即尊重
隐私底线的意识。契约的前提是守信,而守信要求契约各方公平对等的信息公开。
⑦上海民居是一个稳定的橄榄型结构。它主要包含三个板块:石库门处于橄榄型民
居结构的中段。其上端是洋房、公寓和新式里弄,下端是简易房和棚户区。石库门
本身又有层次的细微差别,伴随着人员流动与境况上升、下沉,石库门一直在进行
“吐故纳断”的大循环:电视剧《上海一家人》里的女主角可是沿着棚户区、石库
门、洋房一路乔迁的。朝着相反路线的也不乏其人。而石库门始终成为市民稳定的
“蓄水池”。石库门的这种包容性、流动性、开放性,在纵横两个维度,一定程度
上打破了行业与阶层的固化,在不断碰撞与对话中加速了社会信息的传播以及思维
与文化精神的认同对孕育成孰稳定的上海市民社会起到促进作用。
⑧上海人其实很简单,虽然也难免有种种陋习,一如石库门红砖、灰墙上的水渍污
痕和墙根探出的杂草蔓枝,但石库门里的人际关系却被“奥卡姆剃刀”“无情地剔
第2页,共26页
除所有累赘”而留下值得珍惜的契约精神。
(有删改)
第①段四个空缺处应该填入的词语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A.孕育、滥觞、刻烙、蔚兴
B.滥觞、蔚兴、孕育、刻烙
C.滥觞、孕育、蔚兴、刻烙
D.蔚兴、滥觞、孕育、刻烙
第②段中的“转化”在文中指的是o
下列不能体现文中“契约精神”的一项是
A.租客依据交易公平性进行商品化租赁。
B.按自发的个人规则进行共同生活模式。
C.遵守个人产权明晰、利益边际等底线。
D.养成了“勿管闲事”,尊重个人隐私。
推断第④段中“传统乡镇院落”居住模式的特点。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种物质的形式,比如石库门这种居住方式,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和
社会的风俗。请另外举出这样的一个例子,并加以阐述。
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扬州旧梦寄语堂
郁达夫语堂兄:
①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箫。
箫声远渡江淮去,吹到扬州廿四桥。
这是我六七年前的秋天,写《感伤的行旅》时瞎唱出来的歪诗,是离无锡直到扬州
城里的那一天晚上所作。这首诗的韵脚是姜白石的那一首“小红唱曲我吹萧”的老
调,系凭着了车窗,看看斜阳衰草,残柳芦苇,哼出来莫名其妙的山歌。
②我去扬州,这时候还是第一次;梦想着扬州的两字,在声调上,在历史的意义上,
真是如何地艳丽,如何地够使人魂销而魄荡!
③竹西歌吹,应是玉树后庭花的遗音;萤苑迷楼,当更是临春结绮等沉檀香阁的进
一步的建筑。此外的锦帆十里,殿脚三千,后土祠琼花万朵,玉钩斜青冢双行,计
算起来,扬州的古迹、名区,以及山水佳丽的地方,总要有三年零六个月才逛得遍。
唐宋文人的倾倒于扬州,想来一定是有一种特别见解的;小杜的“青山隐隐水迢
迢”,与“十年一觉扬州梦”,还不过是略带感伤的诗句而己,至如“君王忍把平
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那简直是说扬
州可以使你的国亡,可以使你的身死,而也决无后悔的样子了,这还了得!
④在我梦想中的扬州,实在太不诗意,太富于六朝的金粉气了。但我在到扬州的一
路上,所见的风景,都平坦萧杀,没有一点令人可以留恋的地方。
⑤进了城去,果然只见到些狭窄的街道,和低矮的市廛,我的扬州好梦,已经醒了
一半了。入睡之前,我原也去逛了一下街市,但是灯烛辉煌,歌喉宛转的太平景象,
竟一点儿也没有。“扬州的好处,或者是在风景,明天去逛瘦西湖,平山堂,大约
总特别的会使我满足,今天且好好儿的睡它一晚,先养养我的脚力吧!"这是我自
己替自己解闷的想头。
⑥第二天一早起来,先去游平山堂。天宁门外的天宁寺,天宁寺后的重宁寺,建筑
的确伟大,庙貌也十分的壮丽;可是不知为了什么,寺里不见一个和尚,极好的黄
松材料,都断的断,拆的拆了,像许久不经修理的样子。和寺僧谈起这些景象,才
晓得这几年来,兵去则匪至,匪去则兵来,住的都是城外的寺院。寺的坍败,原是
应该,和尚的逃散,也是不得已的。
⑦我在平山堂上,瞻仰了一番欧阳公的石刻像后,悄悄又回到了城里。午后坐船去
逛的是瘦西湖小金山五亭桥的一角。
⑧瘦西湖的好处,全在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秋柳影下,有红蓼青萍,散浮
在水面,扁舟擦过,还听得见水草的鸣声,似在暗泣.而几个弯儿一绕,水面阔了,
猛然间闯入眼来的,就是那一座有五个整齐金碧的亭子排立着的白石平桥,比金鳌
玉东,虽则短些,可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却完全荟萃在这一座桥,这五个亭上。
⑨船回码头,我问船娘道:“这近边还有好顽的地方没有?”她说:“还有史公祠
由她带路,抄过了天宁门,向东走到了梅花岭下。瓦屋数间,荒坟一座,有的人还
说坟里面葬着的只是史阁部的衣冠,看也原没有什么好看;但是一部《廿四史》掉
尾的这一位大忠臣的战绩,是读过明史的人,无不为之泪下的;况且经过《桃花扇》
作者的一描,更觉得史化的忠肝义胆,活跃在纸上了;我在祠墓的中间立着想着;
穿来穿去的走着;竟耽搁了那一位船娘不可少的时间。本来是阴沉短促的晚秋天,
到此竟垂欲暮了,更向东踏上了梅花岭了斜坡,我的唱山歌的老病又发作了,就顺
口唱出:
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爱满扬州:
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
⑩写到这里,本来可以搁笔了,但我还想加上一个总结,以醒醒你骑鹤上扬州©的
迷梦。
⑪总之,自大业初开邛沟入江渠以来,这扬州一郡,就成了中国南北交通的要道;
第4页,共26页
自唐历宋,直到清朝,商业集中于此,冠盖也云屯在这里。既有了有产及有势的阶
级,则依附这阶级而生存的奴隶阶级,自然也不得不产生。贫民的儿女,就被他们
迫作婢妾,于是乎就有了杜牧之的青楼薄幸之名。所谓“春风十里扬州路”者,盖
指此。有了有钱的老爷;和美貌的名娼,则饮食起居(园亭),衣饰犬马,名歌艳
曲,才士雅人(帮闹食客),自然不得不随之而俱兴所以要腰缠十万贯,才能逛扬
州者,以此。但是铁路开后,扬州就一落千丈,萧条到了极点。从前的运使、河督
之类,现在也已经驻上了别处;殷实商户,巨富乡绅,自然也分迁到了上海或天津
等洋大人的保护之区,故而目下的扬州只剩了一个历史上的剥制的虚壳,内容便什
么也没有了。
⑫我劝你不必游扬,还是在上海梦里想象想象欧阳公的平山堂,《桃花扇》里的
史阁部,《红楼梦》里的林如海,以及盐商的别墅,倒来得好些。枕上的卢生,若
长不醒,岂非快事。一遇现实,哪里还有诗意呢!
(有删改)注:①语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后比喻集做官、发财、成仙
于一体的美梦。
分析作者在开头引用自己所作的旧诗在文中的作用。
从语言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部分的句子。
赏析第⑧段的景物描写。
作者在本可搁笔的文字后面又写了第⑪⑫段,是否有必要?对此加以评析。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
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谏逐客书(节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量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
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关B、
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驶聚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
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完珠之禧,傅矶之珥,
阿编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治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
叩缶弹筝搏牌,而歌呼鸣鸣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
《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瓷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
《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
曲直,非秦者,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
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本文作者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o
解释加点字。
①今陛下装昆山之玉
②服太阿之剑
③建翠凤之旗
④而陛下说之
⑤停班之珥
⑥颦则是所重者
翻译句子。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清代林云铭的《古文析义》中说:“细玩(《谏逐客书》)行文,落笔时必有一段无因
见逐不能自平之气。”文中是如何透露出这股不平之气的?结合选段加以分析。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新序目录序①刘向所集次《新序》三十篇,目录一篇,隋唐之世尚为全书,今可见
者十篇而己。臣既考正其文字,因为其序论曰:古之治天下者,一道德,同风俗。
盖万民之众,千岁之远,所守者一道,所传者一说而己。故《诗》《书》之文,历
世数十,作者非一,而其言相为终始,化之如此其至也。当是之时,异行者诛,异
言者禁,防之又如此其备也。及周之末世,先王之教化法度既废,余泽既熄,人奋
其私智,家尚其私学者。世之人不复知夫学口有统、道之有归也,而况至于秦为世
之所大禁哉!
②汉兴,六艺皆得于断绝残脱之余,世复无明先王之道以一之者。诸儒苟见传记百
家之言,皆悦而向之。故先王之道为众说之所蔽,暗而不明,郁而不发,而怪奇可
喜之论,各师异见,皆自名家者,诞漫于中国。一切不异于周之末世,其弊至于今
尚在也。自斯以来,天下学者知折衷于圣人,而能纯于道德之美者,杨雄氏而止耳。
如刘向之徒,皆不免乎为众说之所蔽,而不知有所折衷者也。
③盖向之序此书,于今为最近古,虽不能无失,然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
来,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要在慎取之而己。故臣既惜其不可见者,而
校其可见者特详焉,亦足以知臣之攻其失,岂好辩哉?臣之所不得已也。
(有删改)
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而
B似
第6页,共26页
C.之
D.其
对第①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治天下,道德、风俗是有同一标准。
B.上古治天下,对异端言行控制十分严格。
C.上古和周之末世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D.周之末世的情况和秦朝形成了鲜明对比。
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之道被遮蔽,异论怪说偏离正道,流弊至今。
B.先王之道暗而不明不好理解,导致各种异见漫延。
C.先王之道被遮蔽与各家学说的百花齐放反差强烈。
D.各家学说都是怪奇可喜之论,儒家学者十分喜欢。
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结合全文,概括作者为《新序》写序的意图。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
(唐)杜牧
去夏疏雨余,同倚朱栏语。
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
这首诗共有句押韵。
A.2
B.3
C.4
D.5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平和冲淡
B.沉郁顿挫
C.含蓄隽永
D.绚丽俊逸
全诗是怎样抒写作者情感的?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五、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8.按要求默写。
千乘之国,,加之以师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填作者名)《阿房宫赋》)
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该作品中“谢公宿处今尚在”“脚
著谢公屐”两句中的“谢公”是指O(填人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苏轼《赤壁赋》)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70.0分)
9.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
第8页,共2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一个人立志追求真理,
却又以穿粗布吃淡饭为耻辱,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这句话是说心中有道,志
于求仁才是最重要的,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是低层次的;没有充实精神的
物欲要求是空虚的,心灵空虚的人就如一具行尸走肉。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
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本句与厉行节约不相关,不合适。
B.“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意思是:君子不贪心就不被外物所役使,
就可以走直道。语出北宋司马光的《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认为,具有好品德的人都
有俭朴的作风,而好的品德正是从俭朴中产生出来的。本句与厉行节约不相关,不合适。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
切恶行中最大的恶。可以用来劝勉人厉行节约,合适。
D.“以耕读为本,以勤俭为德”意思是:以耕种、读书为根本,以勤奋、节俭为品德。
语境是学生浪费,老师劝勉其厉行节约,不合适。
故选:Co
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就是根据环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使语言同语境协调一致。语境
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之分,内部语境包括不同文体的语言要求和文章中语言风格的一
致性;外部语境指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情景条件,包括场合、对象、目的等。
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2.【答案】B
【解析】语段的意思是说千年流传的书画作品已经拥有典范功能。前文“有些书画作品
千年流传”表述的主体是“书画”,且后面是逗号,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下句的主
语也应是“书画”,据此排除CD;前句中“千年流传”说的是书画经受时间的淘汰,
后句“渐渐成为大家心目中的经典”是因为经过艺术家的学习推广,故应时间在前,艺
术家的学习推广在后,据此排除A。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上
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
与体会。
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
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
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
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
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3•【答案】【小题1】B
【小题2]身份转变的背后是理念从传统守信观念转向认同现代契约精神
【小题3】B
【小题4】
【小题5】
【解析】(1)B.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滥觞:江河发源的地方水很浅,只能浮起酒杯。后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
刻烙:原指用红热刑具给犯人用刑,现在表示留下了无法抹灭的记号,无法忘记。
蔚兴:形容植物茂盛兴起,也指事物的兴起。
第一空,阐释的是石库门的起源,故应选择“滥觞”;
第二空,阐释的是石库门的兴起,故应选择“蔚兴”;
第三空,阐释的是石库门与上海城市建设、上海市民社会同步酝酿,故应选择“孕育”;
第四空,阐释的是石库门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上海文化精神的诸多风貌,故应选择“刻
烙”。
故选:B。
(2)由第二段“石库门在接纳‘移民’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从‘移民’到市民的潜
第10页,共26页
移默化的转化,赋予朴素的传统守信理念以‘现代性’的升华”分析可知,转化的表层
义是身份由“移民”到“市民”,深层义指的是理念从传统守信观念转向认同现代契约
精神。
(3)B.“按自发的个人规则进行共同生活模式”错误。依据第六段“上海市民社会共
同遵循的公开、透明理念和底线规则在隐隐地起着规范与调节作用。大家心知肚明,知
道遵守底线则双赢,于是养成了上海人所谓‘勿管闲事’即尊重隐私底线的意识。契约
的前提是守信,而守信要求契约各方公平对等的信息公开”,“按自发的个人规则进行
共同生活模式”遵循的是朴素的传统守信理念,不能体现“契约精神”。
故选:Bo
(4)文章第四段,是以中国传统的乡镇院落的居住模式与石库门的居住模式进行对比
介绍,故在乡镇院落的居住模式主要依据石库门的居住模式进行推断。
由“和关起大门是一家的传统乡镇院落不同,石库门的房客来自于五湖四海,三教九流,
且大都无血缘关系,是上海市民社会结构的缩影”分析可知,传统乡镇院落较为封闭,
人员来源较为单一,主要由宗族内的成员构成,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式结构。
由“契约精神是使社会基本结构保持稳定的黏合剂,否则石库门内就没有一刻安宁。虽
然石库门里也常有利益摩擦,但大家大体遵守相处之道的底线”分析可知,人与人之间
有较为森严的等级秩序。
(5)上海的石库门习俗,是在上海人独特的居住生活环境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是
上海地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上海市民文化心理与价值观念的具体反映。石
库门建筑是早期上海市民建筑的主要居住形式。具体而言,上海的石库门习俗主要包括
了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石库门生活习俗形态,如居住方式、邻里关系、世俗俚语等;
石库门商贸习俗形态,如弄堂摊贩、弄堂叫卖等;石库门娱乐习俗形态,如弄堂戏曲、
弄堂曲艺、弄堂游戏等。考生在对上海的石库门居住方式与人们的精神和社会的风俗的
关系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列子进行分析即可,如北京的胡同居民的生活方式与北京市民
容易满足、安分守己等文化特性,或者是酒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与其对应的居住
方式关系的分析,都可以用来验证本文的观点。
答案:
(1)B
(2)身份转变的背后是理念从传统守信观念转向认同现代契约精神。
(3)B
(4)较为封闭;人员来源较为单一,主要由宗族内的成员构成;以血缘维系的家族式
结构;人与人之间有较为森严的等级秩序。
(5)胡同的内向性建筑结构及其中居民的生活方式,影响并促成了北京市民容易满足、
安分守己等文化特性,印证了本文的观点,即一种物质的形式,比如石库门这种居住方
式,会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社会风俗的形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注意词语的确切含义,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词语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
思,仔细辨别含义和用法,认真推敲。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
细辨别分析手法,认真推敲。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
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
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
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连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
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
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
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用准确简明的语
言加以概括归纳。
论述类文本题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时,要把握全文主要内容,因为涉及的内容一般范
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
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的
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4.【答案】【小题1】(1)内容上,“乱掷黄金买阿娇,穷来吴市再吹箫。箫声远渡江
淮去,吹到扬州廿四桥”,这诗是“我”“看看斜阳衰草、残柳芦苇,哼出来的莫名其
妙的山歌”,用凄凉的意象,奠定感伤的情感基调,烘托看到的景象与自己想象中“艳
丽”“使人魂销而魄荡”的景象大不同的失望之情。结构上,此诗处于文章开头段落,
与下文“我的唱山歌的老病又发作了,就顺口唱出:三百年来土一丘,史公遗爱满扬州;
二分明月千行泪,并作梅花岭下秋”相照应。从引用诗歌的表达效果上看,增加了文学
色彩和抒情意味。
(2)第③段画线部分的句子使用铺排手法,描写了想象中的“竹西歌吹”“萤苑迷
楼”“锦帆”“琼花”“青冢”等等意象,表现了扬州的繁华与可游玩处之多。句式上,
第12页,共26页
“竹西歌吹”“萤苑迷楼”“锦帆十里”“殿脚三千”是短句,与长句如“当更是临春
结绮等沉檀香阁的进一步的建筑”等参差交错,整散结合,句式整齐,韵律和谐。
(3)第⑧段的景物描写多种感官描写相结合,”水树的交映”“秋柳影下,有红蓼青
萍,散浮在水面”是视觉;“扁舟擦过,还听得见水草的鸣声,似在暗泣”是听觉描写。
“猛然间闯入眼来的,就是那一座有五个整齐金碧的亭子排立着的白石平桥”是视觉描
写,也是动态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表现自然美景映衬下石平桥建筑的古雅之韵
和失望中难得的游兴。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不唯一。认为有必要,可分析最后两段内容的作用。
第11段“总之,自大业初开祁沟入江渠以来,这扬州一郡,就成了中国南北交通的要
道;自唐历宋,直到清朝,商业集中于此,冠盖也云屯在这里”写扬州在历史上的繁华,
“有了有钱的老爷;和美貌的名娼,则饮食起居(园亭),衣饰犬马,名歌艳曲,才士
雅人(帮闲食客),自然不得不随之而俱兴”,加上铁路开通,交代扬州的昔盛今衰的
原因,喑含对扬州的思古之情.第12段“我劝你不必游扬,还是……”,抒发本次游
扬与想象中不同的失望之情。同时以对友人的忠告口吻写作,体现书信文体的对象意识。
认为没有必要,可以分析最后两段与上文、主旨间的关系。例如,上文两处的诗歌,第
三和第八段都用诗化的语言描写扬州想象中和实际看到的扬州的风景,文字较为感性,
而11段客观分析了扬州昔盛今衰的原因,文字较为理性,与全文文风不吻合.主旨上,
上文主要表达自己游扬的失落之情,最后的“我劝你不必游扬,还是……”是对朋友的
忠告,两者没有关联。
答案:
(1)在文章开篇引用自己的旧诗,奠定感伤的情感基调,烘托与想象中不同游扬的失
望之情;引用旧诗与第9段诗歌形成了照应,抒发怀旧思古之情;增加了文学色彩和抒
情意味。
(2)整散结合:本段多用四字句,如“锦帆十里”“殿脚三千”,句式整齐,韵律和
谐与“后土祠琼花万朵”“玉钩斜青冢双杭”等长句参差交错,排铺了文学想象中扬州
景的繁华与可游玩处之多,更突显下文游扬州失望带来的落差感。
(3)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水树交映,色彩斑驳之景;从听觉角度写出扁舟与水草擦
过的细微声响;这些静态的景物画面与后面坐在船上“闯”入眼帘的动态美景相结合,
呈现自然美景映衬下石平桥建筑的古雅之韵和失望中难得的游兴。(移步换景也可)
(4)必要,第11段从历史角度、地理位置、经济角度来分析扬州的昔盛今衰的原因,
说明扬州只剩下历史的虚壳不复往日繁华,暗含对扬州的思古之情;第12段以对友人
的忠告口吻既体现书信文体的对象意识,也是作者借此语抒发本次游扬与想象诗意的扬
州旧梦之间落差所引发的失望之情。
不必要,前面的文字都是较为感性的,多用描述的、记叙的文字,而11段是较为理性、
客观分析的文字,与全文文风不吻合,这一段主要分析扬州衰落的原因,与作者要抒发
情感无关:第12段对友人的劝说,也与文章主旨不贴合,因为本文主要的写作意图不
是劝说友人游扬与否,而是抒发个人此次游扬的失落。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艺术手法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了解诗词
常有丰富内涵、增加文采、表达情感的作用。大体是结合文意作答,不要生搬硬套。
(2)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要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
此类试题,应该从修辞、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去考虑。看这句话运用了什
么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深刻含义,语言上有怎
样的特点。
(4)本题考查鉴赏句段在文中作用的能力。句段作用一般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考
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结构上,要注意句子
在文章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
句子。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5.【答案】【小题1】李斯
【小题2】使……致,罗致,佩戴,树立,通“悦”,喜欢,附着,镶嵌,既然这样,那么
【小题3】略
第14页,共26页
【小题4】略
【解析】(1)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参与制
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
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二世二年(前
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2)①译文:如今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致”,使……致,罗致。
②译文: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服”,佩带。
③译文: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建”,树立。
④译文:而陛下却很喜欢它们。“说”,通“悦”,喜欢。
⑤译文:缀满珍珠的耳环。“傅”,附着,镶嵌。
⑥译文: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3)“取人”,任用人;“然”,这样;“曲直”,是非曲直;“去”,离开。译文:
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
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4)首先,本段开用铺陈的手法“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
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母之鼓”,说明秦王罗致秦地不产之宝,再辅
之以设问“而陛下说之,何也?”说明逐客行为是错误的。
其次,“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
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歌龌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
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矶之珥、阿缩之衣、
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再次以铺陈的手法,假设秦王不
用异国之物的正当性,然后推出结论的荒谬可笑,此处采用的是铺陈加归谬,以此类比
论证逐客的荒谬。
最后,“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
之术也”,运用对比的手法,秦重用异国宝物却轻视异国人才,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
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鲜明地论证了逐客之
不可行。作者通过句式、语气、手法上的各种手段反复强化逐客的荒谬,隐隐寄寓着自
己的不平之气。
答案:
(1)李斯
(2)①使……致,罗致;②佩戴;③树立;④通“悦”,喜欢;⑤附着,镶嵌;⑥既
然这样,那么。
(3)现在陛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
离开,凡是客卿都要驱逐。
(4)首先以铺陈加设问的方式,如此段第一、二句,先铺陈秦王罗致异国各种宝物,
再以设问句收尾,强化逐客行为的错误;
其次以铺陈加归谬的方式,如此段的第三、四句,以“必……然后可,则……”的句式,
先假设秦王不用异国之物的正当性,进而推出可笑的结论来,以此类比论证逐客的荒谬;
最后再用对比手法,以秦重用异国宝物和轻视异国人才,鲜明地论证了逐客之不可行。
作者通过句式、语气、手法上的各种手段反复强化逐客的荒谬,隐隐寄寓着自己的不平
之气。
参考译文:
如今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
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
陈设的是蒙着灵亳之皮的好鼓。这些宝贵之物,没有一种是秦国产的,而陛下却很喜欢
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是秦国出产的才许可采用,那么这种夜光宝玉,决不
会成为宫廷的装饰;犀角、象牙雕成的器物,也不会成为陛下的玩好之物:郑、卫二地
能歌善舞的女子,也不会填满陛下的后宫;北方的名骥良马,决不会充实到陛下的马房;
江南的金锡不会为陛下所用,西蜀的丹青也不会作为彩饰。用以装饰后宫、广充侍妾、
爽心快意、悦人耳目的所有这些都要是秦国生长、生产的然后才可用的话,那么点缀有
珠宝的簪子,耳上的玉坠,丝织的衣服,锦绣的装饰,就都不会进献到陛下面前;那些
闹雅变化而能随俗推移的妖冶美好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那敲击瓦器,拍髀
弹筝,乌乌呀呀地歌唱,能快人耳目的,确真是秦国的地道音乐了;《郑》《卫》《桑
间》《昭》《虞》《武》《象》这些乐曲,可算是外国的音乐了。如今陛下却抛弃了秦
国地道的敲击瓦器的音乐,而取用《郑》《卫》淫靡悦耳之音,不要秦筝而要《韶》《虞》,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是因为外国音乐可以快意,可以满足耳目功能的需要么?现在陛
下对用人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凡不是秦国的就要离开,凡是客
卿都要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珠玉声色方面;而所轻视的,却是人
第16页,共26页
民大众。这不是能用来驾驭天下,制服诸侯的方法啊!
(1)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使用,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
子的上下语境,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
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思路的能力。在总体把握全文的基础
上把握文章写作思路。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
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6•【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
【小题5】
【解析】(1)“学……有统”“道之有归"两个主谓短语作为并列结构作''知"的宾
语,故可推知此处填“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C。
(2)D.“形成了鲜明对比”错误。由“周之末世,先王之教化法度既废”“秦为世
之所大禁”可知,周代圣王遗留的文章虽然还在都被废弃不讲,秦朝先圣学说被统治者
大加禁止。二者情况是都不再热衷先圣学说,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是对比。
故选D。
(3)句意为“所以先王之道被各种学说遮蔽,晦暗不明,完全不能显明。而各种奇谈
怪论,各家见解,都认为出自名家,流行于中原。一切跟周末没什么不同,其弊端至今
尚在”。结合“为众说之所蔽”“暗而不明,郁而不发”“怪奇可喜之论”“其弊至于
今”可知,只有A项对应句意。
故选Ao
(4)第②段中,“六艺皆得于断绝残脱之余”为观点句,即儒家之道衰落。接着以“先
王之道为众说之所蔽,暗而不明,郁而不发”与“怪奇可喜之论,各师异见,皆自名家
者,诞漫于中国”进行对比来论证即儒家之道衰落的观点;即通过先王之道被蒙蔽与各
师已见现象对比,突出道术衰落之严重;然后举例“能纯于道德之美者,扬雄氏而止”,
通过杨雄这位自觉将求圣之道作为精神追求的人与刘向那类被众说蒙蔽人的对比,证明
先王之道偏废严重。
(5)由“向之序此书,于今为最近古……远至舜、禹,而次及于周、秦以来,古人之
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可知,针对当时先王之道严重衰落现状,作者看到《新序》
作品虽遗失篇目众多,但仍有教化之用;既有“古人之嘉言善行”,则希望通过校勘发
挥此书教化作用,让学习儒道的读书人能通过书中喜言善行的例子明晓并弘扬先王之道;
由“……虽不能无失……古人之嘉言善行,亦往往而在也,要在慎取之而已”可知,作
者指出刘向的取舍“不能无失”,以提醒学习儒道之士能“慎取”,有自己的辨析和取
舍。
答案:
(1)C
(2)D
(3)A
(4)第②段主要证明儒家之道的衰落观点,先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即通过先王之道
被蒙蔽与各师已见现象对比,突出道术衰落之严重;然后通过杨雄这位自觉将求圣之道
作为精神追求的人与刘向那类被众说蒙蔽人的对比(或举例论证),证明先王之道偏废
严重。
(5)针对当时先王之道严重衰落现状,作者看到《新序》作品虽遗失篇目众多,但仍
第18页,共26页
有教化之用;希望通过校勘发挥此书教化作用,让学习儒道读书人能通过书中嘉言善行
的例子明晓并弘扬先王之道;同时也指出刘向的取舍“不能无失”,以提醒学习儒道之
士能“慎取”,有自己的辨析和取舍。
参考译文:
刘向所编辑的《新序)三十篇,目录一篇,隋唐时还是完整的书,现在能看到的只
有十篇罢了。我考正那些文字后,就写了这篇序论,内容如下:古时候治理天下的人,
统一道德和风俗。九州地广,人多,历史久远,教化已经非常显明,那些习惯形成之后,
人们所遵守的只有一种道统,所流传的只有一种主张罢了。所以《诗》《书》这类文章,
历传几十代,虽作者不同,但那些言论始终如一,教化到了这个地步已经达到顶峰。现
在,行为与众不同的人有被杀的,言论不同的人有被禁言的,提防他们如此严密。所以
二帝三王之时,等到中间历经衰乱、而先王恩泽未灭之时,百家各种言论仍然未有能超
出他们的。等到周朝末世时,先王的教化法度已经废弛,先王恩泽已灭。世上那些研究
方术的人,各得其一个方面,所以人人都只晓得施展个人才智,传扬自己的个人学说,
到处出现在中原大地,大家都显明自己的所长却遮掩自己的短处,夸耀自己所得却隐瞒
自己所失,天下读书人各有学说却不能相通,世人不再知道学说有统、道之本源。古代
圣王遗留的文章虽然还在都被废弃不讲,何况等到秦朝先圣学说被统治者大加禁止了!
汉兴六艺皆得之于破碎残缺的记载经术的竹筒,世人不再明白先王制定的正统唯
一之道。各种儒学传记百家之言,都各玩各的。所以先王之道被各种学说遮蔽,晦暗不
明,完全不能显明。而各种奇谈怪论,各家见解,都认为出自名家,流行于中原。一切
跟周末没什么不同,其弊端至今尚在。从此以后,天下求学之人知道像圣人那样调和中
正,并能保持纯粹的道德之美的,只有杨雄一人罢了。像刘向一类人,都免不了被众学
说所蒙蔽,而不了解有调和中正的。孟子说:等待文王而兴起的,是普通人。豪杰之士,
即使没有文王也能兴起。汉代读书人难道只是不明白先王之道的纯粹唯一吗?只是因为
他们生活在这个时代,豪杰之士少,所以不能在先王学说断绝后,在流俗中特立独行。
刘向为此书作的序言,对现在来说是最接近古时的,虽然不能做到零失误,但远至
舜禹,次到周秦,古人的美言善行,都己经在里面了,只是我们要谨慎择取罢了。所以
我惋惜这些美好的言论不再可见,又尽量校正那些可以见到的,努力使其显明,也足以
明白我跟人争论,难道是因为我喜欢辩战吗?我实在是不得已啊。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做好这类题,前提是我们必须熟知整个文言句
子的含义,还必须熟悉语法。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在仔细理解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判
断正误。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大意,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要结合语境与平时积累理解
关键实词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注意找出关键语句分析
论证方法,一般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先理解内容,再准
确地答出是怎样的论证手法,最后分析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作者为《新序》写序的意图答题
区间在最后一段。理解内容,分层概括即可。
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
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
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
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
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
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7.【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
【解析】(1)本首诗歌押的韵是“u”韵,押韵的韵脚分别是
“馀”“语”“处”“去”“絮”,对应的诗句分别是第一、二、四、六、八句,所以
共五句押韵.
故选D。
(2)本诗前二句想象从前两人凭栏共语的画面,以昔日团聚之景衬当下的分离之状,
突显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后四句以春草与柳絮喻离愁别绪,春草长满天涯状恨之多,
柳絮纷飞空中,喻愁之复杂;整首诗作者未直接抒发离愁,是通过回忆过往画面及春天
第20页,共26页
景物作喻,含蓄地抒发对友人深切的牵挂与思念。所以本诗的语言含蓄隽永。
故选C。
(3)首先从题目“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可知,这是一首送别怀人诗,情感
主要是表达依依不舍、思念之情。
“去夏疏雨馀,同倚朱阑语”,去年夏天,在微雨中我们一起凭栏共语,这二句是运用
了想象的手法,用从前两人凭栏共语的团聚之景来反衬当下的分离之状,突出对友人的
牵挂与思念;
“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春草一碧无垠,兼用比喻,离恨如春草,数不胜数,绵
展无边,形象地写对朋友浓浓的思念。下句仍然用比喻。往事如天边孤飞的鸿雁,杳杳
愈远,渐渐无迹无踪。这句仍是感叹时间流逝的无情与迅速。
“楚岸柳何穷,别愁纷若絮”,尾联总收。即景,眼前无尽去远的堤柳飘起了团团簇簇
的飞絮;切情,牵挂思念朋友之愁,感慨世事多变、时间无情之愁,恰如这纷纷扬扬飘
荡的柳絮,没有个边际。化无形为有状,具体又生动。
后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以春草与柳絮喻离愁别绪,春草长满天涯状恨之多,柳絮纷
飞空中,喻愁之复杂。
综合来看,整首诗采用想象和借景抒情的方式,通过回忆过往画面及春天景物作喻,含
蓄地抒发对友人深切的牵挂与思念的。
答案:
(1)D
(2)C
(3)本诗前二句想象从前两人凭栏共语的画面,以昔日团聚之景衬当下的分离之状,
突显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后四句以春草与柳絮喻离愁别绪,恨如春草,愁若柳絮。春
草长满天涯状恨之多,柳絮纷飞空中,喻愁之复杂;整首诗作者虽未直接抒发离愁,但
通过回忆过往画面及春天景物作喻,含蓄地抒发对友人深切的牵挂与思念。
(1)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押韵情况。这
类题目解答时需要仔细阅读全诗,找出诗中押韵的字,然后对照选项,确定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风格的综合赏析能力。要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进行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全诗
是怎样抒写作者情感的,这是对抒情手法的考查,可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抒情(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两个方面来分析。
如何鉴赏诗歌:
(-)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
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
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
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
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8.【答案】【小题1】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馈
【小题2】妃嫔媵婿,辇来于秦,杜牧
【小题3】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谢灵运
【小题4】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故答案为:
(1)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馍(重点字:摄、馍)
(2)妃嫔媵端辇来于秦杜牧(重点字:妃、媵、辇)
(3)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谢灵运(重点字:栗、巅)
(4)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麋、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22页,共26页
子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僮;由也为之,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日:“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雪,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9.【答案】得失之间尽显人生智慧人生在世,有得有失。得到失去,轮回流转,如
同福祸相倚,时为终点,时为起点,时为过程。
倘若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想必会走入乐观与悲观两种极端的结局,终于得到便快乐
满足,最终失去便伤心难过,难免大喜大悲:倘若把得与失看成起点,在得到的开始即
刻想到终将有一天会失去,在失去的那一刻立即又要立志未来必须得到,抑或伤春悲秋,
抑或疲于奔命。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警察学院《电子竞技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中政治第》课件
- 珠宝定制合同范例
- 欠款欠帐合同范例
- 上海借款合同范例
- 联合竞买合同范例
- 培养学生合同范例
- 终止合同范例百度网盘
- 车辆批发合同范例
- 哈尔滨房屋租赁合同范例
- 2024年鄂尔多斯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第3课光的反射(教学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 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复习教案
- 幼儿园教师职称五套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中班语言课件:《小花猫交朋友》
- 《架空输电线路直升机巡视技术导则》
- 热工基础课后答案超详细版(张学学)
- 沙门菌感染的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应用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大学生职业规划
- 《公寓运营方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