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6(学生版+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6(学生版+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6(学生版+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6(学生版+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6(学生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第六模拟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写完此文,掩卷而思,犹感不足。觉得自己的摧(zhu6)笔,远没有将要紧的话说完,实是狗尾续貂

的必要。

B.朝(chdo)天扬风帆,巨轮出三峡;轻轨云上飞,长桥天堑跨;红岩铸英魂,美名传天下;火锅香四

海,美女誉华夏;魅力新重庆,意气正风发。

C.“汤汁浓、味道重、油水足”的菜,就是好菜,人们常用“浓而不且(ni)”“味浓香醇”“盐足油重”

等词语来形容美味佳肴。

D.对于这命运的筵(ydn)席,不要寄以贪婪的欲望;假如不付出千辛万苦,残羹剩饭都将是空想。单枪

匹马的奋斗,无法实现美好的憧憬。

2.(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暖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暧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

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跟前。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

②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

③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④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⑤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A.⑤④③②①B.②①⑤④③C.⑤③④②①D.②①⑤③④

5.(2分)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四个句子,其中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

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①勇气就是古人说“舍我其谁”,鲁迅说“直面人生”,现代人说“潇洒走一回”

“痛快活一场”。②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③有

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④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风光;将出海而又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6.(2分)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介绍相逢的背景。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

B.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交谈相认的神

情变化的细节。

C.颈联写与表弟相见后有无穷的话要说,以致一直从晚上述说到天亮的钟声都敲响了的时候。

D.尾联由实返虚,想象第二天在秋山重重的巴陵古道送别表弟的情景。

7.(2分)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写自己和表弟的“相逢”的,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

到''忆旧容”等词可以看出。

B.“语罢暮天钟”既表现二人交谈的时间久,也表现了交谈的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写出人情谊的深长。

C.“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

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D.尾联通过巴陵古道、重重秋山的描写,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写了对对方的惦念之情与关切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T0题。(10分)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①。楚有普为偷者,往见日:“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②。”子

发闻之,衣不给带③,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

非左右之所得与。”

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

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幡帐④而献

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

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簟。将军

与军吏谋FI:“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选自《淮南子》)

【注释】①技道之士:意为有技艺的人。②愿以技赍(JD一卒:愿在你这里充当一名小兵。③衣不给

带:衣服带子没系好。④悌帐:车子上的幡帐。

8.(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善()②之()③骇()

9.(4分)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

②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

10.(3分)文中的偷者是怎样让齐军不战而退的?从这则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赠从弟》(其二)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

是:,。

(2)《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诗句

是:,。

(3)《三峡》中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好望角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

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

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

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

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

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

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一一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

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4)“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

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

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

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

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

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

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

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

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

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乂

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

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

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

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

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2.(5分)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方框中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

小时候企盼长大后到好望角执着追求梦想

长大成家时怀疑好望角的存在—

老年时—找到新的精神慰藉

13.(4分)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14.(4分)文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老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5.(3分)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

生活实际谈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

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

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

性灵,可以让人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儿说:“自圣贤述作,是日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

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

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

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

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

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

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

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

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

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

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

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

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3分)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

17.(4分)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T9题。(7分)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杨艳梅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体现出马蹄铁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铁钉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在我国,古人

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千丈之堤,以

蜷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中也有记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

谬以千里。”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因此我们要处处谨

小慎微,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这些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

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

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蝶效应”的称谓。这种效应更为诗意和普遍的阐述是:“一只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儿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

龙卷风。”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一次改变会引起

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便不能糊

涂。蝴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

后的最终归属).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或是一

个固定点(例如:一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椭圆(例如:两个天体运行在椭

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吸引)。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数的初始值非常敏感,

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数,计算结果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①“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②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

发人深省;③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

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④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⑤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

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作者将蝴蝶效应表述为一种

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假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

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值)点,则会改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一些导演在创作

上都试图从时间长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种手

法让观者大呼过瘾。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

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己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为无所不能、甚至

可以穿戴的技术产品,未来还会逐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计算机运行的逻辑基础就是二进制的。和1,经

过无数次的分形迭代后,可以组合成人们现在已经看到的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世界。既然计算机的基础是0

和1,那么计算机程序对于初始值的敏感程度更甚(不是。就是1)。人们在尝试寻找出一条分形迭代N次

之后的路径的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人们又开始借助计算技术重操“旧业”一一定制未来的思想。这次要启用“人

工智能”或者用机器替代人,或人工和机器相结合,以实现机器在规定的程序动作外可以自我学习,自我

复制,甚至自我进化,从而可以达到某些高级动物的智能。

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横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另外,人们

要想创造人工智能,必须保证初始值的正确。如果初始值的设置有问题,以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南

辕北辙。如果能找对方向,未来通过计算机的超高计算能力,会使发展的路径更加顺利一些。当前,我们

的时代似乎就处在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的节点。

当然,最令人们感到有诱惑力的是: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过去的方式来改变未来呢?不同时期的

科幻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里,尽管主人公不断做出努力,还是逃不出

“宿命”的安排。而在2014年的大片《明日边缘》里,人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最终改变了人类

的未来。在电影《源代码》中,主人公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在一

次次地“穿越”中最终寻找到元凶,阻止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在现实中,人类要变被动为主动,

找到正确的初始值,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设计未来,我们期待着人类即将进入的又一个新的进化分支。

18.(3分)根据上下文,文章第五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④①③C.①③②⑤④D.②③①⑤④

19.(4分)文章第六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名著阅读(10分)

20.(3分)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

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

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语段中的“他”是,提到的“小说”

指.

21.(3分)《水浒传》中与鲁智深有关的情节有: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赵

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林;第六回九纹龙剪径

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

智深大闹野猪林。

请结合上述回目中的相关内容,简要评述鲁智深与其他梁山好汉的不同之处。

22.(4分)阅读一部作品时,作家的情感哲思、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或作品的某个情节,都可能让你有所感

动,在人格成长方面有所收获。请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两部,分别谈谈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然后用一句话谈

谈你在人格成长方面的收获。(100字左右)

《朝花夕拾》《艾青诗选》《红岩》《海底两万里》

五、写作(50分)

23..(50分)请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一:中央电视台《出彩中国人》节目深受观众喜爱。一个个普通人,在各自的领域表现出属于自己的

精彩。他们的故事引领中国人向善向上,追求完美。其实,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出彩”,我们每个人,

也都有“出彩”那一面、那一刻……请以“出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困难与挫折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J”,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自拟作文题目。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

第六模拟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2分)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写完此文,掩卷而思,犹感不足。觉得自己的摧(zhu6)笔,远没有将要紧的话说完,实是狗尾续貂

的必要。

B.朝(chdo)天扬风帆,巨轮出三峡;轻轨云上飞,长桥天堑跨;红岩铸英魂,美名传天下;火锅香四

海,美女誉华夏;魅力新重庆,意气正风发。

C.“汤汁浓、味道重、油水足”的菜,就是好菜,人们常用“浓而不圆(ni)”“味浓香醇”“盐足油重”

等词语来形容美味佳肴。

D.对于这命运的筵(ydn)席,不要寄以贪婪的欲望;假如不付出千辛万苦,残羹剩饭都将是空想。单枪

匹马的奋斗,无法实现美好的憧憬。

【答案】A

【解析】A.“拙”读zhu6;

2.(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暖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暖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暧场。

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暖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词语的不同意思。例句中的“暖”有被

动的意思,“暖心”的意思是心灵感动到温暖。

A.句中的“暖”是动词,热一热的意思;

B.句中的“暖”是动词,“暖场”就是“热场”;

C.句中的“暖”有被动的意思,“暖男”就是让人感到温暖的男人;

D.句中的“暖”是形容词,温暖的意思。

3.(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B.《孔乙己》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教育的战斗檄文和强烈呐喊。

C.孔乙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让我们分明看到这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悲苦人生道路上留下的一串长

长的足迹。

D.读完《孔乙己》,一位被封建科举制度深深毒害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与音容笑貌浮现在我跟前。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A项是滥用介词导致主语成分残缺,“通过”和“使"删去其中一个:

B项病句的问题出现在结构杂糅上;

C正确

D项病句的问题出现在搭配不当上,主要是主谓搭配不当。形象可以浮现在眼前,但是声音不可以。

4.(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简括地说,只有两项,一项是阅读,又一项是写作。

②从国文科,咱们将得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

③写作是“发表”的事情,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心情。

④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接触人家的心情。

⑤要从国文科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A.⑤④③②①B.②①⑤④③C.⑤③④②①D.②①⑤③④

【答案】B

【解析】本段文字围绕“国文科”展开描写,从国文科中,我们可以“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养成阅读

和写作的习惯”。根据前后照应,第3句应该接在第4句的后面。所以,应该选B项。

5.(2分)下面文中标有序号的四个句子,其中与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不一致的一项是()

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①勇气就是古人说“舍我其谁”,鲁迅说“直面人生”,现代人说“潇洒走一回”

“痛快活一场”。②对生命没有信心、没有勇气的人,不热爱生活的人,是不可能享受生命之果的。③有

多少创造,就有多少享受。④望高峰而却步,就看不到极顶风光;将出海而又收帆,就体会不到惊涛骇浪。

A.①句B.②句C.③句D.④句

【答案】C

【解析】整体感知语段,谈论的是“要享受生命首先要有勇气”,其它句子都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的,

只有第三句,游离于中心之外,谈“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6.(2分)下面对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门见山,介绍相逢的背景。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

B.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到“忆旧容”,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交谈相认的神

情变化的细节。

C.颈联写与表弟相见后有无穷的话要说,以致一直从晚上述说到天亮的钟声都敲响了的时候。

D.尾联由实返虚,想象第二天在秋山重重的巴陵古道送别表弟的情景。

7.(2分)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主要是通过典型的细节描写来写自己和表弟的“相逢”的,从“问姓”到“称名”,从“惊初见”

到“忆旧容”等词可以看出。

B.“语罢暮天钟”既表现二人交谈的时间久,也表现了交谈的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写出人情谊的深长。

C.“沧海事”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流露出了作者

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D.尾联通过巴陵古道、重重秋山的描写,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写了对对方的惦念之情与关切之情。

【答案】6.C

7.D

【解析】6.C项中“一直从晚上述说到天亮的钟声都敲响了的时候”表述有误,应为“从白天到日暮才停

下话音”。

7.D项有误,不是直抒胸臆,这是寓情于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①。楚有毒为偷者,往见日:“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②。”子

发闻之,衣不给带③,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

非左右之所得与。”

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

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畴帐④而献

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

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簟。将军

与军吏谋曰:“今II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

故曰: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

(选自《淮南子》)

【注释】①技道之士:意为有技艺的人。②愿以技赍(JI)一卒:愿在你这里充当一名小兵。③衣不给

带:衣服带子没系好。④幡帐:车子上的嵯帐。

8.(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善()②之()③骇()

9.(4分)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

②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

10.(3分)文中的偷者是怎样让齐军不战而退的?从这则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案】8.擅长,善于:助词,相当于“的”;惊恐

9.①没过多久,齐国率兵讨伐楚国,子发率领军队来抵挡,交战三次,楚军三次失败。

②将军和军吏们谋划说:“今天如果不离开,恐怕楚王要派人来取我的人头了。”

10.概括:偷者三次进入齐军营偷了将军的睡帐、枕头、发簪,让齐军惊恐而退军。道理:①人们的技艺

没有细小的,才能没有菲薄的,关键在于能人尽其才,发挥人才的作用。②对于有技艺的人,我们要充分

尊重他们,才能真正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意同即可)

【解析】8.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①善:动词,擅长、善于。②之:一词多义,助词,的。

③骇:本义,惊恐。

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①几何,多久。师,率领军队。以,来。当,

抵挡。去八失败。②谋,商量。去,离开。恐,恐怕。

10.第一问: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幡帐而献之”“明又复往,取其枕。子发

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可知偷者先后三次潜入齐军军营,

偷了将军的睡帐、枕头、发簪。将军害怕,认为恐怕下次就会取走自己的人头,因而退军。第二问:考查

文章主旨。根据末段中的“无细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可知,人的技艺没有细小菲薄之分,只要我们能

发现他们,善于使用他们的技艺,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根据子发对偷者的态度“子发闻之,衣不给带,

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最后因为偷者的效力而使齐军离去可知,对于有某一项技能的人,我们应给予

充分的尊重,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默写。(6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赠从弟》(其二)中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的诗句

ZE:,。

(2)《野望》中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诗句

是:,。

(3)《三峡》中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是:,。

【答案】(1)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2)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解析】(1)根据“集中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写出相应诗句。考点:《赠从弟》

(其二)。易错字、重点字:凄。

(2)根据“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写出相应诗句。考点:《野望》。

易错字、重点字:暮、徙。

(3)根据“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写出相应诗句。考点:《三峡》。易错字、重点字:峻、茂。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

好望角

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我回头朝岸边望

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他乐呵呵地说:“非洲

好望角!”我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

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

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后来,

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

放在胸口上摸一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一一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有一页折起一角,

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

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书

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

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

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水鸟

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

飞回了芦苇丛。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

角了。”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一

听就晕了过去。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

人的命。”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有时候又

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

跳进河里,游了很远.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

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

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

样明净而深远……

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2.(5分)阅读全文后,围绕“好望角”,在方框中补全对故事内容的概括。

小时候企盼长大后到好望角执着追求梦想

长大成家时怀疑好望角的存在—

老年时—找到新的精神慰藉

13.(4分)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14.(4分)文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老人?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15.(3分)每个人在追逐“好望角”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请结合

生活实际谈谈。

【答案】12.梦想被现实逐渐磨碎;在家门口找到好望角

13.A.动作描写,内心深处的疼痛化成外在的“微微颤动”“深深的吸”“缓缓的呼”等掩饰行为,表面的

故作平静折射的是人物内心的不平静。B.心理描写,比喻句形象生动,表现了失伴老人内心的孤独之感,

苦闷之情。

14.这是一个怀揣梦想多年却至老也终未实现,历尽人世沧桑的老人。(人物形象概括)例如:小时,小学

没读完,鬼子来了,四处逃难,和爹娘跑散了;解放后,只想把书念成,可书没读多少,又遇上了“文化

大革命”;老年时,儿子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老婆子拦都拦不住离世了,一个人孤苦伶仃了却残生。(结

合课文分析)但他没被苦难打倒。他没有因为梦想的无法实现和生活中的种种变故而终日消沉低迷下去,

老人靠对梦想一“好望角”的坚守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走出了人生的苦难。(人物形象概括)

15.“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生命的历程都不可能是--帆风顺的,我们每个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在

不如意中能够活出如意,方法之一就是至始至终保持并去追寻自己的梦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

坚守梦想来冲抵苦难的煎熬。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3、5、9段的内容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即可。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抓住A句中的“动作描写”,B句中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分析老人

内心独特的心理即可。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老人一生的经历”来分析其人物形象即可。也可分析对老

人的描写来看看文章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15.解题此类开放性试题:1、要紧扣文章的主旨;2、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

来;3、有时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4、要作出辨证的分析,思想观念要健康向上。

此题可讨论梦想和行动的关系,即用梦想来引导自己的行动,用梦想来冲抵苦难。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

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

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

性灵,可以让人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日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

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

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

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

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

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

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

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

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

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

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

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

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3分)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D.激发阅读兴趣

17.(4分)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答案】16.A

17.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

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的分论点。

【解析】16.A分析错误,林语堂的话属于道理论据,不是事实论据。BCD分析正确。

17.结合文章③④⑤段的论点及这个事例分析,第③段的论点是: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

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而这个例子中的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

能论证这一段的分论点。因此放在A出合适,BC处不合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7分)

从蝴蝶效应到人工智能

李二友杨艳梅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这体现出马蹄铁上丢失的一枚小小的铁钉最终导致了一个帝国的灭亡。在我国,古人

也普遍认为一个微小的改变就会对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说过:“千丈之堤,以

蜷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儒家经典《礼记•经解》中也有记载:“君子慎始,差若毫厘,

谬以千里。”这些都说明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化就会带来全局的输赢,因此我们要处处谨

小慎微,要从小处消除隐患。

这些现象与蝴蝶效应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蝴蝶效应是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在

用计算机求解仿真地球大气的方程式时提出的“非线性”理论。由于描述气象系统的吸引子的“形状”往

往都呈现出类似蝴蝶的图案,这就有了“蝴蝶效应”的称谓。这种效应更为诗意和普遍的阐述是:“一只

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

龙卷风。”蝴蝶效应类似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每件事情有形或无形地联系在一起,一次改变会引起

后面很多事情的改变。

蝴蝶效应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说明任何事物在其发展道路上都存在不可测的“变数”,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

因此有些小事可以糊涂,但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至关重要,便不能糊

涂。蝴蝶效应其实是一种混沌效应。具体说来,是缘于它的最终“吸引子”(一个系统在经过时间无限长

后的最终归属)。在未发现混沌现象之前,科学家认为自然界的所有系统的“吸引子”只有两种:或是一

个固定点(例如:一个皮球被踢出去之后,最终会停止到一个点);或是桶圆(例如:两个天体运行在椭

圆轨道上,始终保持一种互相吸引)。但是,洛伦兹通过计算发现,计算的结果对参数的初始值非常敏感,

即使两个初始值只是相差到小数点后的第6位数,计算结果也相差巨大,因此说气象是很难准确预测的。

①“蝴蝶效应”一词一经提出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②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

发人深省;③它不仅应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社会学及心理学等领域,还可应用于经济学和数学,就是在

我们熟悉的电影业中也有涉猎;④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⑤不仅在于其大胆的想象

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影界人士对蝴蝶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作者将蝴蝶效应表述为一种

人生的幻象,也就是一些人展现出对初始值格外敏感的人生。假如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回溯到过去,如果

改变了过去的一个(初始值)点,则会改变这些人的人生历程,甚至会改变现有的世界。一些导演在创作

上都试图从时间长河中改变一点,并对此进行情节上的大肆渲染,再将这些回归到历史的激流中,这种手

法让观者大呼过瘾。像《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都有这样的设

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只是进行机械运算的机器发展成为无所不能、甚至

可以穿戴的技术产品,未来还会逐渐成为人体的一部分。计算机运行的逻辑基础就是二进制的0和1,经

过无数次的分形迭代后,可以组合成人们现在已经看到的无所不能的计算机世界。既然计算机的基础是0

和1,那么计算机程序对于初始值的敏感程度更甚(不是。就是1)。人们在尝试寻找出一条分形迭代N次

之后的路径的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人们又开始借助计算技术重操“旧业”一一定制未来的思想。这次要启用“人

工智能”或者用机器替代人,或人工和机器相结合,以实现机器在规定的程序动作外可以自我学习,自我

复制,甚至自我进化,从而可以达到某些高级动物的智能。

不过,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仍然是横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口.另外,人们

要想创造人工智能,必须保证初始值的正确。如果初始值的设置有问题,以后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甚至南

辕北辙。如果能找对方向,未来通过计算机的超高计算能力,会使发展的路径更加顺利一些。当前,我们

的时代似乎就处在寻找人工智能的初始值的节点。

当然,最令人们感到有诱惑力的是:人类是否可以采用改变过去的方式来改变未来呢?不同时期的

科幻电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在2004年上映的《蝴蝶效应》里,尽管主人公不断做出努力,还是逃不出

“宿命”的安排。而在2014年的大片《明日边缘》里,人类通过自我学习、自我进化,最终改变了人类

的未来。在电影《源代码》中,主人公可以反复“穿越”到一名在列车爆炸案中遇害的死者身体里,在一

次次地“穿越”中最终寻找到元凶,阻止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恐怖行动。在现实中,人类要变被动为主动,

找到正确的初始值,应该更加积极主动地设计未来,我们期待着人类即将进入的又一个新的进化分支。

18.(3分)根据上下文,文章第五段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⑤④①③C.①③②⑤④D.②③①⑤④

19.(4分)文章第六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8.B

19.举例子,列举了一些涉猎蝴蝶效应的影视作品,具体说明了蝴蝶效应在电影业中的应用,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解析】18.②句开启话题,总提蝴蝶效应令人着迷、激动、发人深省;⑤“不仅”作为递进句子,分

析其中的原因,④“更在于”承接第3句;①句扩展的广泛的范围,便迅速成为许多领域的热门词汇;

③句具体解释作结。

19.《大话西游》《寻秦记》《步步惊心》和《达芬奇密码》等影视作品中的设计,说明电影界人士对蝴蝶

效应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蝴蝶效应在电影业中的应用,增强了文章的

说服力。

四、名著阅读(10分)

20.(3分)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

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

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

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语段中的“他”是,提到的“小说”

指O

【答案】保尔或保尔•柯察金;《暴风南的儿女》或《暴风雨所诞生的》

【解析】这段文字选自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保尔或保尔•柯察金,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