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TOC\o"1-2"\h\u15360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 4163611.1编制目的与依据 4143841.1.1编制目的 4232991.1.2编制依据 4185581.1.3适用范围 5213471.1.4原则 531012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 5131231.1.5应急指挥部 5181021.1应急指挥部是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 5151341.2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总体方案,协调各方力量,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5135821.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522385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市生态环境局。 516032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协调、监督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5248942.2.1现场指挥部 5264513.1现场指挥部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由发生地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 5266133.2现场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应急指挥部决策部署。 6223643.2.1应急工作组 6305834.1应急工作组是现场指挥部下设的专项工作组,根据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个工作小组。 6178304.2各应急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工作。 690304.2.1应急指挥部职责 6304161.1制定应急处置总体方案,明确应急处置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 6102741.2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方力量,保证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6319471.3及时向市报告应急处置情况,为市决策提供依据。 6162911.3.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611712.1组织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协调、监督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239522.2及时收集、整理应急处置信息,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6109132.3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633322.3.1现场指挥部职责 6215133.1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指挥。 650223.2落实应急指挥部决策部署,保证现场得到有效控制。 6146873.3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应急处置情况。 6295203.3.1应急工作组职责 6311844.1根据特点和应急指挥部要求,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6265054.2负责调查、监测、预警、救援、善后处理等工作。 6304.3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68400第三章预警与预防 641874.3.1预警系统概述 6230444.3.2预警系统构成 7196084.3.3预警系统运行机制 7319724.3.4预防措施 7122534.3.5演练内容 830600第四章报告与信息传递 8148954.3.6发觉与确认 8130444.3.7报告流程 875294.3.8报告要求 9232764.3.9信息传递 9312814.3.10信息共享 9270504.3.11信息传递与共享要求 930039第五章现场应急处置 9159254.3.12现场组织架构 9290181.1现场指挥部: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 9313261.2指挥部成员:由单位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组成。 10217371.3指挥部分工: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 1035031.3.1现场指挥流程 10201222.1接到报告后,现场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10155702.2现场指挥部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迅速成立各应急小组,明确任务分工。 10182232.3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工作。 10126052.4现场指挥部与各应急小组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现场动态,调整应急处置策略。 10325372.5现场指挥部负责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如消防、环保、医疗等部门,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10151362.5.1现场隔离与警戒 10310151.1划定现场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10327491.2实施交通管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 1090811.3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污染扩散。 10250721.3.1源控制 10310172.1迅速切断源,如关闭泄漏点、封堵污染源等。 1045592.2对源进行隔离,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10272272.3对源周边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安全。 102382.3.1现场救援与救治 1014103.1组织现场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10256083.2调配医疗资源,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10297323.3对现场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10121563.3.1环境监测与治理 10118724.1对现场进行环境监测,掌握污染程度和发展趋势。 108024.2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喷洒中和剂等,减轻污染程度。 1092174.3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 11270434.3.1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 11202065.1及时发布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 11121985.2对原因、进展和救援情况进行权威发布,避免恐慌情绪蔓延。 115525.3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 1131056第六章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 1186395.3.1人力资源 11125251.1建立环境污染应急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救援队伍组成,保证应急响应的迅速、高效。 1149611.2建立专家库,包括环境、化学、安全等专业领域的人才,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11327011.2.1物资资源 11298082.1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救援设备、监测设备、通信设备等,以满足应急处置的需要。 11189952.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定期检查、更新物资,保证物资数量充足、质量可靠。 11188852.3建立应急物资调度机制,保证发生时,物资能够迅速送达现场。 11131012.3.1信息资源 11160093.1建立环境污染信息数据库,包括案例、应急处理技术、相关政策法规等,为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支持。 1115173.2加强信息沟通,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11293823.2.1社会资源 1194364.1建立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为应急处置提供社会支持。 1181014.2加强与社会救援力量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应急处置的整体效能。 11192924.2.1监测装备 11180321.1配置便携式环境监测设备,用于快速检测现场的环境指标,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 1290141.2配置无人机等远程监测设备,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应急指挥部及时了解动态。 1222591.2.1防护装备 12292832.1配置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化服、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 12317272.2配置紧急洗消设备,用于对现场进行快速洗消,降低危害。 1231432.2.1救援装备 1254353.1配置救援车辆,包括指挥车、救援车、物资运输车等,保证救援力量的快速投送。 12188383.2配置救援工具,如破拆器材、救生器材、通信设备等,提高救援效率。 1218723.2.1通信装备 1293314.1配置卫星电话、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设备,保证现场与应急指挥部的通信畅通。 12220214.2建立应急通信网络,实现现场与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 1217043第七章应急监测与评估 12257404.2.1监测目的 12177674.2.2监测内容 1254944.2.3监测方法 12144854.2.4监测计划实施 1350584.2.5评估目的 13310554.2.6评估内容 13218524.2.7评估方法 1313504.2.8评估结果应用 1410948第八章应急响应与协调 14220894.2.9响应级别划分 1432454.2.10响应级别确定 14224854.2.11内部协调与配合 1481494.2.12外部协调与配合 1511802第九章应急终止与恢复 15267314.2.13应急响应级别降低 155854.2.14环境质量恢复正常 15127214.2.15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16261454.2.16恢复生产 1650664.2.17环境治理 16125654.2.18社会恢复 164302第十章应急预案管理与培训 1629534.2.19修订原则 16193494.2.20修订内容 17166204.2.21修订程序 17117464.2.22更新周期 17306584.2.23培训 17165904.2.24演练 18第一章应急预案总则1.1编制目的与依据1.1.1编制目的本环境污染应急处置预案的编制,旨在规范环境污染的应急响应程序,保证在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影响,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1.2编制依据(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2)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技术规范;(3)我国相关环境保护政策、规划和标准;(4)本地区环境污染应急处置的实际情况及历史数据;(5)其他相关资料。第二节适用范围与原则1.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污染预警及应急响应、调查与处理、善后恢复等环节。1.1.4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地方统一领导下,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相关部门和企业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参与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工作。(2)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加强环境污染的预防工作,注重预警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同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3)科学决策、迅速处置:依据科学评估和决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展,减轻影响。(4)协同配合、社会参与:各级相关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形成合力。(5)公开透明、信息共享: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共享。(6)安全第一、保护环境: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保证人员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第一节应急组织架构1.1.5应急指挥部1.1应急指挥部是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工作的最高指挥机构,由市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1.2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总体方案,协调各方力量,指挥应急处置工作。1.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2.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市生态环境局。2.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协调、监督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2.1现场指挥部3.1现场指挥部是现场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由发生地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3.2现场指挥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落实应急指挥部决策部署。3.2.1应急工作组4.1应急工作组是现场指挥部下设的专项工作组,根据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个工作小组。4.2各应急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实施工作。第二节职责与分工4.2.1应急指挥部职责1.1制定应急处置总体方案,明确应急处置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1.2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协调各方力量,保证得到及时、有效处置。1.3及时向市报告应急处置情况,为市决策提供依据。1.3.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2.1组织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指导、协调、监督各地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2及时收集、整理应急处置信息,为应急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2.3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2.3.1现场指挥部职责3.1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指挥。3.2落实应急指挥部决策部署,保证现场得到有效控制。3.3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应急处置情况。3.3.1应急工作组职责4.1根据特点和应急指挥部要求,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4.2负责调查、监测、预警、救援、善后处理等工作。4.3及时向现场指挥部报告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预警与预防第一节环境污染预警系统4.3.1预警系统概述环境污染预警系统旨在通过对环境污染的早期发觉、及时预警和有效应对,降低发生概率,减轻影响。本系统结合监测数据、风险评估、预警信号发布等多种手段,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污染预警体系。4.3.2预警系统构成(1)监测子系统:负责对环境污染相关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污染等,保证数据准确、及时。(2)风险评估子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环境污染的风险程度,为预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预警信号发布子系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发布预警信号,通知相关部门、企业和居民采取应对措施。(4)预警响应子系统:各级部门、企业和居民根据预警信号,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4.3.3预警系统运行机制(1)监测数据实时传输:监测子系统将实时数据传输至预警系统,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2)风险评估与预警决策:预警系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预警级别,制定预警方案。(3)预警信号发布:预警系统将预警信号发布至各级部门、企业和居民,保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4)预警响应与反馈:预警响应子系统根据预警信号,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措施,并将响应结果反馈至预警系统,为后续预警决策提供依据。第二节预防措施与演练4.3.4预防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污染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明确各部门职责,规范环境污染预防与应对工作。(2)强化监管力度:加大对环境污染风险的监管力度,保证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减少发生。(3)提高环保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污染预防的良好氛围。(4)技术创新与研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环保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环境污染预防能力。(5)加强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各级部门、企业和居民要制定完善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4.3.5演练内容(1)预警演练:模拟环境污染预警信号发布、响应和反馈过程,检验预警系统的运行效果。(2)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各级部门、企业和居民开展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跨部门协作演练:模拟跨部门协作应对环境污染,检验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4)社会公众参与演练:组织居民参与环境污染演练,提高公众应对环境污染的自救互救能力。通过以上预警与预防措施,为我国环境污染的应急处置提供有力保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第四章报告与信息传递第一节报告程序4.3.6发觉与确认(1)发觉: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管理人员或周边居民在发觉环境污染迹象时,应立即向企业安全管理部门报告。(2)确认: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情况进行核实,确认的性质、类型、影响范围等。4.3.7报告流程(1)初步报告:确认后,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影响范围、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2)详细报告:在初步报告的基础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管理部门提交详细报告,内容包括:(1)发生单位的基本情况;(2)发生经过、原因及造成的损失;(3)已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效果;(4)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5)调查、处理及赔偿情况。4.3.8报告要求(1)报告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故意隐瞒、谎报情况。(2)报告人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力,保证报告内容的可靠性。(3)报告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保证报告渠道畅通。第二节信息传递与共享4.3.9信息传递(1)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在发生后,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保证应对工作的有序进行。(2)企业外部信息传递: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按照报告程序,将信息及时传递给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部门。4.3.10信息共享(1)部门间信息共享:生态环境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将信息及时共享给其他相关部门,以便共同应对。(2)企业与部门间信息共享: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主动与部门沟通,及时了解调查、处理进展,并将企业内部应对情况反馈给部门。(3)社会公众信息共享: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通过新闻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4.3.11信息传递与共享要求(1)信息传递与共享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则。(2)信息传递与共享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保密规定。(3)各级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应共同参与应对工作,形成合力,保证得到有效处置。第五章现场应急处置第一节现场组织与指挥4.3.12现场组织架构1.1现场指挥部:设立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处理的组织、协调和指挥工作。1.2指挥部成员:由单位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组成。1.3指挥部分工:明确各成员职责,保证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1.3.1现场指挥流程2.1接到报告后,现场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2.2现场指挥部根据性质和现场情况,迅速成立各应急小组,明确任务分工。2.3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工作。2.4现场指挥部与各应急小组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现场动态,调整应急处置策略。2.5现场指挥部负责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如消防、环保、医疗等部门,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第二节现场应急处理措施2.5.1现场隔离与警戒1.1划定现场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1.2实施交通管制,保证救援通道畅通。1.3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污染扩散。1.3.1源控制2.1迅速切断源,如关闭泄漏点、封堵污染源等。2.2对源进行隔离,防止次生灾害发生。2.3对源周边设施进行检查,保证安全。2.3.1现场救援与救治3.1组织现场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3.2调配医疗资源,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3.3对现场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3.3.1环境监测与治理4.1对现场进行环境监测,掌握污染程度和发展趋势。4.2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喷洒中和剂等,减轻污染程度。4.3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4.3.1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5.1及时发布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5.2对原因、进展和救援情况进行权威发布,避免恐慌情绪蔓延。5.3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社会稳定。第六章应急资源与装备保障第一节应急资源准备5.3.1人力资源1.1建立环境污染应急指挥部,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救援队伍组成,保证应急响应的迅速、高效。1.2建立专家库,包括环境、化学、安全等专业领域的人才,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1.2.1物资资源2.1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救援设备、监测设备、通信设备等,以满足应急处置的需要。2.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定期检查、更新物资,保证物资数量充足、质量可靠。2.3建立应急物资调度机制,保证发生时,物资能够迅速送达现场。2.3.1信息资源3.1建立环境污染信息数据库,包括案例、应急处理技术、相关政策法规等,为应急处置提供信息支持。3.2加强信息沟通,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保证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3.2.1社会资源4.1建立社会救援力量数据库,包括专业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等,为应急处置提供社会支持。4.2加强与社会救援力量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应急处置的整体效能。第二节应急装备配置4.2.1监测装备1.1配置便携式环境监测设备,用于快速检测现场的环境指标,为应急处置提供数据支持。1.2配置无人机等远程监测设备,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应急指挥部及时了解动态。1.2.1防护装备2.1配置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化服、防毒面具、防护手套等,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2.2配置紧急洗消设备,用于对现场进行快速洗消,降低危害。2.2.1救援装备3.1配置救援车辆,包括指挥车、救援车、物资运输车等,保证救援力量的快速投送。3.2配置救援工具,如破拆器材、救生器材、通信设备等,提高救援效率。3.2.1通信装备4.1配置卫星电话、无线对讲机等通信设备,保证现场与应急指挥部的通信畅通。4.2建立应急通信网络,实现现场与相关单位的信息共享和指挥调度。第七章应急监测与评估第一节监测计划与实施4.2.1监测目的为保证环境污染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及时掌握现场及周边环境的质量状况,监测计划与实施旨在对污染物浓度、扩散范围及环境风险进行实时监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2.2监测内容(1)污染物浓度监测:对源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污染物。(2)扩散范围监测:监测污染物在空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扩散范围,分析污染物迁移路径和趋势。(3)环境风险监测:评估对周边环境、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4.2.3监测方法(1)现场快速检测:采用便携式检测设备,对现场污染物浓度进行快速检测。(2)实验室检测: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详细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远程监测: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手段,对区域进行远程监测,掌握污染物扩散情况。4.2.4监测计划实施(1)制定监测方案:根据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明确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方法和监测人员。(2)监测数据收集:按照监测方案,及时收集各类监测数据,保证数据真实、准确。(3)数据分析:对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第二节影响评估4.2.5评估目的影响评估旨在全面了解对环境、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为应急处置和后续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4.2.6评估内容(1)环境影响评估:分析对空气、水体、土壤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累积情况。(2)人体健康影响评估:分析污染物对周边居民健康的影响,包括急性暴露和长期暴露的健康风险。(3)生态系统影响评估:分析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和生态结构等方面。4.2.7评估方法(1)数据分析:利用监测数据,分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累积情况。(2)模型预测:建立污染物扩散模型,预测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趋势和影响范围。(3)专家评估:邀请环境、健康和生态领域的专家,对影响进行综合评估。4.2.8评估结果应用(1)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依据,优化应急处置措施。(2)为后续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保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3)为类似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经验教训,提高环境污染应急处置能力。第八章应急响应与协调第一节应急响应级别4.2.9响应级别划分根据环境污染的性质、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可控性,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响应、二级响应、三级响应和四级响应。(1)一级响应:指环境污染影响范围广泛,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要启动本预案的全部应急力量进行应急处置。(2)二级响应:指环境污染影响范围较大,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一定威胁,需要启动本预案的部分应急力量进行应急处置。(3)三级响应:指环境污染影响范围较小,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需要启动本预案的局部应急力量进行应急处置。(4)二级响应:指环境污染影响范围有限,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小,需要启动本预案的个别应急力量进行应急处置。4.2.10响应级别确定(1)环境污染发生后,现场指挥部应根据的性质、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和可控性,及时确定应急响应级别。(2)当发展态势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时,现场指挥部应立即报告上级人民和有关部门,经批准后进行调整。第二节协调与配合4.2.11内部协调与配合(1)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调查评估和污染源控制等工作。(2)公安部门:负责现场的安全保卫、交通管制、人员疏散、调查和处理等工作。(3)卫生部门: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治、疫情防控、卫生监测和卫生防护等工作。(4)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现场的环境卫生清理、设施抢修和城市基础设施保障等工作。(5)通信部门:负责现场的通信保障,保证应急指挥通信畅通。(6)气象部门:负责提供现场的气象信息,为应急决策提供依据。4.2.12外部协调与配合(1)与相邻地区人民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在涉及相邻地区时,现场指挥部应主动与相邻地区人民及相关部门沟通,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与国家有关部门的协调:在涉及国家有关部门时,现场指挥部应主动报告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支持和协助。(3)与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的协调:在应急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部可根据需要,与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进行协调,共同参与应急处置工作。(4)与新闻媒体的协调:现场指挥部应主动与新闻媒体进行协调,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维护社会稳定。第九章应急终止与恢复第一节应急终止条件4.2.13应急响应级别降低(1)当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削减,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时,应急指挥部可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和专家评估,决定降低应急响应级别。(2)降低应急响应级别需报请上一级人民或相关部门批准,并通知相关应急成员单位。4.2.14环境质量恢复正常(1)环境监测部门应持续对影响区域进行监测,当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或地方环境标准,且无明显污染残留时,可认为环境质量恢复正常。(2)环境质量恢复正常需经专家评估确认,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4.2.15社会秩序恢复正常(1)影响区域内的居民生活秩序、交通秩序等恢复正常。(2)当地及相关部门对影响区域的居民进行安抚、赔偿等工作,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第二节恢复生产与环境治理4.2.16恢复生产(1)单位应根据调查报告和整改措施,对生产工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2142-2024饲料添加剂有机酸通用要求
- 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担保合同
- 安全用电施工协议书模板6
- 2024年度船舶租赁合同:航务管理与运营
- 2024年度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社交电商平台商家入驻合同:平台与商家之间的经营规范和费用结算3篇
- 2024年度电影项目评估与审计合同
- 《对数函数课时》课件
- 2024年度体育用品销售区域运营合同
- 2024年度国际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合同2篇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1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7讲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学案
- 叙事护理案例分享演讲课件
- 疾控中心:常见传染病防治手册
- (完整版)三大改造课件
- 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山东航空学院
- 土地复垦施工组织设计58446
- 《2.6蚕的一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同步练习
- 路缘石安装安全技术交底
-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处理:国内外主要指南的比较与解读
- 第12课《终身学习 持续发展》第2框《信息素养助力发展》-【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同步课堂课件
- 《高分子物理》课件-晶态高聚物应力应变曲线第三阶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