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凸透镜成像规律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题专练(原卷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C/37/wKhkGWcdkCKAOr6UAAIvkdLR4OY397.jpg)
![05凸透镜成像规律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题专练(原卷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C/37/wKhkGWcdkCKAOr6UAAIvkdLR4OY3972.jpg)
![05凸透镜成像规律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题专练(原卷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C/37/wKhkGWcdkCKAOr6UAAIvkdLR4OY3973.jpg)
![05凸透镜成像规律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题专练(原卷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C/37/wKhkGWcdkCKAOr6UAAIvkdLR4OY3974.jpg)
![05凸透镜成像规律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题专练(原卷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2C/37/wKhkGWcdkCKAOr6UAAIvkdLR4OY39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5凸透镜成像规律—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实验题专练(原卷版)1.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与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当蜡烛放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4)若将透镜的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5)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说明老师戴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烛焰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该原理工作。(3)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眼镜的镜片,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的镜片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用于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4)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为了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这时需要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光屏。3.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1)小聪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下方平行地放上白纸,如图1所示,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离s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绘出如图2所示图像,由图可知,白纸被烤焦的最短时间为2min,对应的s为
cm,此距离即为该透镜的焦距f;(2)当透镜与蜡烛的距离为15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制成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仅将题(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将蜡烛移至如图3所示位置,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烛焰所成的
(选填“虚”或“实”)像;(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制成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移动蜡烛,调节光屏直到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选填“A”、“B”或“C”)范围内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A.50∼65cmB.65cm∼80cmC.80cm以外(4)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适当调节光屏,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常见的
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5.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好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烛焰的像,但像没有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或“下”)调节。(2)把蜡烛移到光具座2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个成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3)接着,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不动,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推断,小明的眼睛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4)小明取走自己的眼镜,将蜡烛移到光具座3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移动光屏,当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时,发现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中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6.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小明通过如图
甲所示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2)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3)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的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
;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8.某同学探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正倒和大小”,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光具座上的刻度尺范围是0∼80cm)、两个焦距均为10cm而口径大小不同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1)选择口径
(选填大或小)的凸透镜做实验比较好。(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3)实验中,该同学判断烛焰的像是实像,证据是
;他判断烛焰的像是倒立的,那么像是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4)收集的实验信息如表:凸透镜的焦距f=10cm实验次数物距u/cm像的虚实像的正倒像的大小像距v/cm125.00实像倒立缩小16.67230.00实像倒立缩小15.00335.00实像倒立缩小14.00分析表中信息,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5)从实验中发现,当物距逐渐变大时,像距逐渐变小。该同学利用本实验器材进一步探究“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预设的物距分别为25cm、30cm、35cm、40cm、45cm、50cm,按照这些预设值进行实验,对应的数据能否收集全
,请说明理由:
。9.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
;(2)小华为了准确的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4)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10.某小组做“探究凸遗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如下操作:(1)实验前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2)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利用该原理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此时蜡烛将
(选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3)如图所示,该兴趣小组将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为使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蜡烛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4)若将图示中的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像的
(选填“倒正”或“大小”)发生变化,前后两次像距之差Δv=
cm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是利用太阳光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操作最合理的是
。(2)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需将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的实像(选填“正立”或“倒立”),此成像的特点与
原理(3)下面能说明远视眼成像和它矫正方法的原理图是
。12.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好器材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在
。(2)实验时,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50cm刻度处,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动到光具座
cm刻度处,光屏上再次出现烛焰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3)将一个凹透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了,用这种方法可以矫正
(选填“近视”或“远视”)。(4)实验中蜡烛燃烧变短,烛焰的像离开了光屏的中央,将凸透镜向
移动,烛焰的像就可以重新回到光屏的中央。13.小明在做模拟“视力的缺陷与矫正”的实验中。(1)他将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组装好,然后把凸透镜正对较远处的窗户,移动光屏,在图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户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约为
cm。(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动,接着小明把蜡烛点燃,并调整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
,然后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线处,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日常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3)小明将蜡烛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来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并靠近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镜,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说明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14.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节它们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小明发现光屏上的像位于光屏的
(填“上方”或“下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心,应将蜡烛向
调节。(2)小明正确调节后,在光屏中心承接到了一个倒立、
的实像,这样小明得出了u>2f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经过思考,小明觉得自己得出结论的过程不够完善,为了使结论具有普遍性,他应该将蜡烛移到
(填“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或“二倍焦距以外”)的其它位置进行多次实验。(3)通过多次实验,小明发现当f<u<2f时,v
(填“<”或“=”)u。(4)当u=5cm时,可以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果让蜡烛靠近透镜,观察到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5.某同学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了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焦距为
cm。(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点燃蜡烛,左右移动光屏,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成像清晰)。为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节。(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调节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将蜡烛移至34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
的实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继续向左移动1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一段距离。16.安安和康康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10cm。他们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1)如图甲所示,若此时他们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烛焰的实像,光屏应在
(选填“50cm∼60cm”、“60(2)他们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3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则会在光屏上看到烛焰
(3)他们想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康康应在步骤(2)的基础上将蜡烛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他们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同时取下光屏,直接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各种情况。康康移动蜡烛使它从零刻度线处逐渐靠近凸透镜,同时安安从透镜的右侧透过透镜现察烛焰的像,图乙是安安整理并记录看到的像的情况,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地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
(选填代表像编号的数字);(5)请在图丙中完成从烛焰发出的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17.下面是小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2)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3)保持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小光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的合适位置,只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4)小光移开近视镜,只将蜡烛向
(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1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操作如下:(1)实验前,小明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将蜡烛放在如甲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小明计算出这个凸透镜的焦距是
cm。(3)把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以得到倒立的、
的实像(选填
“放大”或“缩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
(4)乙图中,能够观察到烛焰所成的虚像的是
(选填“A”或“B”)。19.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
;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
20.某兴趣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LED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图示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此时光屏上发生了
反射。(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
眼镜。(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C.适当扭转凸透镜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21.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提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
有什么关系?(2)如图甲所示,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
cm。(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ν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时,像与物体等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同时注意将
(选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经小明调节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调。(4)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他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
(选填“正”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5)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
位置。(6)再把蜡烛移到D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
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小明观察的方法应是
。23.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
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24.小芳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她按如图装配仪器(图中F点是焦点,H点是两倍焦距处),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为了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
调(选“上”或“下”);调节好烛焰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B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成像原理可应用于
.(3)晓军同学发现所在实验小组的凸透镜上部缺掉了一块,其它条件不变,用它来探究成实像,则光屏上
(选填“有”或“无”)完整的像.(4)小明实验时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烛焰、凸透镜、光屏中心的位置后,他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其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5)小芳做完实验后,接着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她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的
.2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
.A、6.5cm<f<13cmB、13cm<f<20cmC、20cm<f<40cmD、f>40cm(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
些.(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4)把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26.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倒扣的烧杯中(如图甲所示),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应调节烛焰、凸透镜与光屏中心在
上。(3)当装置如图乙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那么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选填序号)A.26cmB.16cmC(4)实验中蜡烛在原来的位置越烧越短,则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
(选填“往下移”“不变”或“往上移”)。(5)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如图丙所示)放在离凸透镜6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丁中的
27.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
;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调整光屏和水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2)实验前,应调节
三者中心在
;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28.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
(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cm~30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以外处。但是,当它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
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
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
(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29.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A、B两个玻璃凸透镜进行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则:(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
(选填“A”或“B”);(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3)随着蜡烛越烧越短,会发现光屏上的像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4)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说明液体透镜注水后,成的像将
(选填“靠近”、“远离”)凸透镜,此实验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3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到如图甲1所示的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此时的物距是
cm,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若保持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不变,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个凸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3)烛焰成虚像时,人眼应该从
(填“烛焰”或“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观察.(4)小明测出透镜焦距为10cm,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图甲2所示,则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A.小于10cmB.大于10cm且小于20cmC.等于20cmD.大于20cm(5)小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丙图中的
.31.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上.这样做的目的是
(3)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
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4)调整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1月上海奉贤区面向国内外高校招录储备人才33名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湖南岳阳临湘市纪委监委公开选调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2月浙江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标准
-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课件
- Unit 4 At the farm Part A Let's talk【知识精研】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碧桂园钻石美墅》课件
- 15我们不乱扔 【知识精研】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高清版)JJF(皖) 208-2025 医用硬性内窥镜光学参数校准规范
- 《财政收入》课件2
- 医共体人财物管理系统需求说明
- 大班安全《尖利的东西会伤人》课件
- 幼儿园一岗双责制度及实施方案(5篇)
-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申请表
- 《纽约国际介绍》课件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专项复习-标点符号 试卷(含答案)
- 演艺项目投资计划书
-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书分享
- 医学统计学:第五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
- 医疗器械耗材售后服务承诺书
- 小学体育与健康水平三五年级体能训练教学案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