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突破技法⑬_第1页
大题突破技法⑬_第2页
大题突破技法⑬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题“金钥匙”——题型快攻触类旁通大题突破技法⑬高考材料解答型非选择题高分诀窍材料分层把握层意概括归纳材料信息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必备知识凡是要求“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的设问,除从材料中概括归纳要点外,还要检索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以免造成答题要点的缺失(1)对试题提供的材料信息,要全面和准确地理解。从材料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既要符合材料主旨,也要符合设问要求。(2)提炼信息时要找到合适的角度,不能偏离材料主题。(3)提炼的信息一般是一种历史趋势或者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有时也可以是一个重大的历史现象、历史结论等。(4)试题要求“加以说明”一般从原因、概况、影响等方面进行说明。经典示例——在体验中品悟技法[例][2022·湖南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如何解决农业快速发展并为工业化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中国共产党认为只有工业化才能最终解决贫穷落后,才能最终解决农民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逐步建立起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体制。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农业剩余产品,降低了工业发展成本。1953~1957年国家预算收入中,由农业及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运输等利润和税收间接构成的财政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40%。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材料二1978年后,城乡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不再完全通过计划的手段来调节城乡关系,但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趋向并没有立即改变。当农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已能够满足城市需求的条件下,农民和农村主要通过直接投资(乡镇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方式,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06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我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以上材料改编自武力《1949~2006年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分析》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政策的条件。(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乡关系的变化。(9分)[微点拨](1)依据高考材料问答型高分诀窍,解答时应注意设问中的内部条件:政治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政治前提;经济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建立提供了生产关系的基础;单一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制度前提。外部条件借鉴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2)结合材料可知,城乡关系的变化可以分为1949~1978年、1978~2005年、2006年至今三个阶段,再结合所学依次论述三个阶段城乡关系的变化即可。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1949~1952年,允许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较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城市化得到发展。1953~1978年,随着计划经济的确立、户籍制度的形成及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城乡二元结构初步形成并开始固化。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等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人口出现富余,农村支持城市。2006年至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农业税的取消,城乡统筹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试答:模拟演练——在训练中创新应用1.[2022·广东高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现代化的军事工业”“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现代化”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必须“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并强调“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材料二1954年9月,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摘编自《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材料三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摘编自《周恩来选集》材料四1979年9月,叶剑英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摘编自《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现代化”内容变化的原因。(8分)(2)指出材料四中“现代化”目标的新内涵,并简述其意义。(6分)

单元提升热考主题高效整合大题突破特色讲练解题“金钥匙”经典示例例答案:(1)新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合作社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苏联经验。(6分)(2)变化:1949~1978年,由于缺少工业化的资金,实行计划经济,农村支持城市。1978~2005年,改革开放推行,市场日益发挥作用,农村支持城市。2006年至今,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9分)模拟演练1.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1938年”“《论持久战》”可得出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持久抗战的需要;依据材料二“1954年9月”和所学可知,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需要恢复与发展生产力,实施“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依据材料三“1964年12月”“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和所学可知,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第(2)问,依据材料四“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些都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可得出新内涵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第二小问意义,依据材料四和所学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以及有利于各个领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回答。答案:(1)原因:材料一中的现代化提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属于国防领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争取民族独立而提出的,在性质上属于防卫性现代化。(2分)材料二中的现代化提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此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为了摆脱落后与贫困,恢复与发展生产力,制定并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了建设四个领域的现代化。(3分)材料三中的现代化提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此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在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