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部分地区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贵州省部分地区 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汇编写作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考试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为人处世要方正刚直有原则。也有人说,为人处世要圆融通达不固执。如何看待方与圆?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欧美同学会成立110周年的贺信中,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传统,爱国为民,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人生华章。本试卷材料提到,中国的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然而眼下一些学生,苦心追求出国,有的人毕业不归,留在国外生活。时下人们对这种学成而不回国报效的行为多有谴责。青年学生中,在出国留学与归国等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一些人选择出国深造和就业,希望在国外成就自我;一些人认为国外的月亮未必圆,留下报国才是最好的选择;还有一些人认为,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自身的事业和前途得到更好的发展才是首选。请结合以上材料,围绕“出国·归国·报国”这一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然而他的天资并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比较笨拙。在他小时候的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他就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背。夜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这可急坏了潜伏在他书房屋檐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后进屋偷东西的贼人。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他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材料二: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统测语文试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写道: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也有人说: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世界也才称其为世界。如何正确看待“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是新时代青年必须面对的问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启智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93年,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开始共同建造国际空间站。中国并没有被邀请参与。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圆满完成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21年6月17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天宫”。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出差”半年,安全返回,创造了多项世界“首次”。美国诸多媒体已经开始呼吁美国应加强与中国的航天合作;欧洲宇航员也已经开始学习中文……中国空间站建设历程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12月考试语文试卷【答案】例文:行事宜方,为人当圆棱角分明,线条利落,磊落浑正,所谓“方”;柔绵流畅,饱满泽润,迂回宽和,是所谓“圆”。若是一味持“方”,难免过分锐利,缺乏转圜,退无可退;若是只知使“圆”,则难免有失狡诈,虚伪委蛇,少有进益。方圆之间,不可偏废,人生路上,行事宜方,为人当圆,方圆互济,是为上道。以“方”行事,须明非、知得失、守底线、讲原则,光风霁月,襟怀正气,公直端方,遇强权而不折,逢磨难而不惧,见利害而不避,明取舍而不昏。若有荆棘拦路,风雨浇身,当以方正之气劈波斩雾,拨云见日;若有惑人利欲,迷本财色,当以方正之气摒除纷扰,坚守本心。徐世林清勤敬慎,不受馈送,求实审慎;司马光忠厚质直,沉密谨正,不事高奇;林则徐清廉高阔,执法如山,铁骨铮铮。如此三者,以方立德,从无圆滑玲珑,可称一代名臣。以“圆”为人,须纳短长、容异同、体人情、察幽微,温润平厚,进退自如,宽柔圆稳,遇锋芒而能敛,逢刚强而能忍,见症结而能解,明隐曲而能化。若有刀剑风霜,咄咄相向,当以圆和之气善导善释,以柔克刚;若有诡谲变化,难测乱局,当以圆和之气修身蓄力,静观其象。孟尝君不恃身份,折节下礼,随和可亲;曾国藩屈伸自如,圆熟处世,宠辱不惊;张之洞善于变通,宽容大度,左右逢源。如此三者,以圆立身,浮沉俱有应对,可称一代名人。方是大巧若拙的朴实无华,返璞归真的沉静坦荡;圆是上善若水的自由适意,跳出框架的不拘一格。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很难只用“方”或“圆”的准则来单一地评判一个人。“方”象征的不仅是行事刚直,处事端严,更象征着我们坚定前行的决心、履行职责的斗志、坚持正道的信念;“圆”代表的不仅是体贴他人,悲悯宽容,更代表着我们和解现实的勇气、消解悲伤的柔韧、应对意外的心态。方是做事根骨,圆是处世锦囊;方是行走之道,圆是变通之智;方是人格高度,圆是性情境界。方以不变应万变,圆以万变应万变。有方无圆则拘泥,有圆无方则不立。让我们以方行事,以圆为人,坚守原则根本,不为外物所动;深谙从善如流,永存自洽情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给出了人们两种截然相反的为人处世观点。第一类人认为为人处世要讲究“方”,就像屈原有诗说:“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他们认为凡是都应讲究刚正、正直,而将任何的“圆”都等同为圆滑、狡诈。但过度方正、坚持原则,有的时候或许会因不知变通而钻入牛角尖,再无转圜余地。因此,第二类人认为,做人有时候也应当适当的“圆”,即讲究圆通、宽厚、融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所以讲求圆融通达,也能让我们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事物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由此可见,不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方与圆各有其优缺点,因此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二者,不可一味褒扬或批判。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做人处世有时候要学会“外圆内方”,把内在的“方”与外在的“圆”完美结合,以达到既坚持原则又与人为善的目标。写作时,针对题干中“如何看待方与圆”这一问题,首先应思考并讲述清楚各自的优缺点。要注意,题干材料是从为人处世角度论述“方与圆”的,写作时也要重点从这方面出发。如“方”,可想到人品的方正,不同于流俗的君子风范;但“方”也可能是不知变通、格格不入。“圆”,意味着圆滑、机变、灵活;但也可能演变为没有原则,老奸巨猾。然后思考如何在“方”与“圆”中达到一种平衡,那就是“外圆内方”,既有原则,又能灵活变通;还可以分析何时必须“方”,何时应当“圆”。最后强调把握好“度”,对于不良现象,就要坚持原则,格格不入;“圆”更要适度,不能触碰底线。立意:1.“方”的境界与“圆”的智慧。2.为人处世应外圆内方。3.方圆之间,智慧人生。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根植家国,放飞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希望留学人员弘扬留学报国的传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如何看待出国、归国与报国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入思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古有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崇高理想,近现代有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毅然回国。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接过接力棒,例如人工智能领域的归国学者李沐,带领团队研发了深度学习框架,助力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些闪耀的群星,彰显着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也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梦想。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的背景下,“学成不归”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生将出国留学视为镀金跳板,追求个人利益,而忽略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人看到了国外优越的科研条件和物质生活,却忽视了国内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一些人接触到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观后,产生了身份认同的困惑,难以找到归属感;还有一些人,仅仅将留学视为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途径,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报国”并非局限于回国,更在于精神的传承和责任的担当。身在海外的学子,同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科技合作,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可以通过传播中华文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也可以在国际组织任职,为维护国家利益发出中国声音。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便是“报国”精神的典范,她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我身边也有许多留学的朋友,他们有的选择回国创业,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回祖国;有的留在海外,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们始终心系祖国,积极为中外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他们的选择和行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心怀祖国,都能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月亮并非国外圆”,祖国的快速发展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为归国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越来越多的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就,成为了推动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青年,要胸怀“国之所需,吾之所向”的责任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根植家国情怀,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华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材料围绕“出国留学与归国服务”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呈现了多种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强调留学人员应弘扬留学报国传统,鼓励他们回国贡献力量。材料也指出了中国知识分子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并对一些学生学成不归的现象进行了批判。同时,材料也呈现了青年学生对于出国留学和归国问题的不同看法,包括追求个人发展、报效祖国以及优先考虑自身事业前途等。本次作文材料的关键词:“留学报国”体现了国家对留学人员的期望;“爱国为民”强调留学人员应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学成不归”点明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讨论的方面;“个人发展”反映了部分留学生的个人诉求,也是需要正视和引导的方面。就材料而言,文章可以探讨如何平衡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做出贡献;也可以探讨在全球化背景下,“留学报国”的具体含义以及实现路径。行文思路上,文章开篇追溯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从詹天佑、钱学森等前辈的事迹引入,阐述在全球化背景下留学经历对个人成长及国家发展的双重意义。在论述过程中,首先对比分析留学对个人视野拓展、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性,以及选择留在国外或回国发展的不同考量。引用数据支持,如近年来海归人才回国创业成功的案例,展现留学经验的实践价值。接着,详细解析“报国”概念的多元性,不仅限于直接回国工作,还包括在海外学术界、企业界取得成就,为国争光。然后深入讨论个人发展与国家利益的内在联系,指出个人的成功往往得益于国家提供的教育和资源,因此,个人发展应与国家需求相契合,形成良性循环。文章结尾强调留学经历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更是连接个人与国家的桥梁。呼吁留学生不论身处何方,都能以实际行动回报祖国,无论是科技前沿的突破,文化领域的交流,还是经济领域的创新,都是对国家最真挚的报答。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和谐共进。立意:1.无论身处何方,心系祖国,皆是报国。2.远渡重洋求真知,学成归来报国恩。3.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共筑强国梦。贵州省遵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勤练“拙功夫”,方有“真功夫”晚清名臣曾国藩有云:“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而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这个道理。小贼聪明绝顶,过耳不忘,却投机取巧、误入歧途;曾国藩看似笨拙,却勤学苦练,终有所得。曾国藩所付出的,看似是“拙功夫”,实则乃“真功夫”。我们只有勤练“拙功夫”,才有“真功夫”。虚怀若谷,广泛学习,练好拙功夫。曾国藩先生虚心勤读,反复多读,看似“愚笨”,实则是他“读透书”的敲门砖。带着“愚人”心态读书是丢掉“经验”,放下“高傲”,摈弃“杂念”,全心投入读,汲取养分,夯实根本。沈从文著作等身时“放空”自己,以一个初学者姿态投入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领域中,从零开始,阅读文献,纵跨万年,填补中国服饰研究空白;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广泛阅读了一千五百多种书籍,笔记写了一百多本。可见,青年要学好本领,必须心态谦虚,充实自己,方能铺就登堂入室的基石。求真务实,坚持练习,练就真功夫。著名国学大师黄侃先生一生也勤于读书,他读书勤圈点,作批注,动笔记,实则是他“读透书”的必经之路。凡古今中外大学问家获取真知为我所用,必须练就“字斟句酌”求真务实的真功夫。一本《说文解字》黄侃圈点批注了五遍;48册的《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是钱老用“逐排横扫”写日札的形式呕心积淀而成;27岁的毛泽东通读十万余字的德国哲学著作《伦理学原理》,留下一万两千多字的批注。因此,青少年无论求学还是处世,切记耽于幻想,好高骛远,应落实行动,亲身实践,留下行动足迹,才能练就一身真本领。精益求精,追求不止,方能练就真功夫。“拙功夫”不是死记硬背,也要尽量学会举一反三,常读常新,反复读书悟出新知,读出“活精神”。

古语有云:“书痴则文必正,艺痴则技必良。”欧阳修“快马追字”,只为一个“而”字的缺失,就差人连夜追赶取文章之人,非要补上才肯罢休,其严谨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青年要从中领悟真谛,秉承“高位求进,争创一流”的作风,不满足于“过得去”“交得了差”,凡事“多较真”“勤思考”,真正带着“匠心”把工作做好。唯有如此,才能练就真本领,在平凡岗位实现非凡价值。时代快速发展,许多人心态开始浮躁,凡事都幻想一蹴而就,就能获得真经。殊不知,不虚心求教,无法烙刻经典入脑海;不就求务实,无法留下岁月足迹;不精益求精,无法让文明创新发展。我们青年要端正态度,脚踏实地,练好拙功夫,才能“千万锤成一器”。时代青年,请以“一字不识人”心态,不因“笨”而“弃”,勤练“拙功夫”,如此方有真功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组合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一则关于曾国藩的逸闻,讲的是曾国藩小时候被贼说笨的事,可见一生功勋卓著、成就非凡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并非天资出众之人,然而就是这样天资不出众的人却做出了巨大的成就和贡献。材料二是曾国藩的一句名言,大意是天下间看似最笨拙的能够胜过这天下最聪明巧妙的,此言正是曾国藩的人生哲学,也是他取得巨大成就的方法。综合来看,两则材料是属于相同类型的,指向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尚拙”。两则材料中所说的笨拙并非表面上的贬义,而是在具体语境中的褒义,可以是拙诚、实在,亦可以是踏踏实实、不服输,还可以是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等。而与之相对的“巧”在这里便是材料所贬的,可以理解为投机取巧。综上所述,“尚拙”是曾国藩成功的人生哲学,亦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品质。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更需要“尚拙”,以求得匠心打造的产品、脚踏实地的人生和永不言败的成功。写作时,我们围绕“尚拙”的主题进行立意即可,本话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适合写成议论文,比如可以从“至拙”是什么、为何要“尚拙”、“尚拙”的意义和价值来入手展开写作。构思行文时,首先提出做事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的论点,然后采用例证法、引证法进行论证,如曾国藩教子“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哲人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可用层进式论证,针对当下人们的浮躁心态,分析人们期望速成的原因,一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二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最后强调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立意:1.至拙可胜至巧。2.投机取巧不如抱朴守拙。3.没有“拙”功夫,何来“巧”办法。4.抓紧每一天,走实每一步,干好每件事。贵州省黔东南州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统测语文试卷【答案】例文:“民族的”走向世界,“守初心”携手未来猎猎招摇杏旗,飞檐朱阁景致,民族特色与历史感兼具的事物总能轻而易举让我们心灵破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我们心中。如今,在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喜见其逐渐破圈而出。冬奥会上惊艳亮相的中国艺术体操队与敦煌“联名”的《飞天乐舞》,让我们惊喜于我国艺术体操队在赛场上由迎合别人到勇做自己的改变,更让我们惊叹民族文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民族与世界,交融亦坚守忆往昔,民国留洋学生,做学问敢于扬弃,引进了杜威实用主义,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自身独特方法,取新法学古问。中西兼容的方式,不但加深了研究者的思维深度,也给史料研究带来了很大的裨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学者间的交流互补,也是文化发展中互融的结果。看今朝,95后彭静在法国街头高弹古筝,表达对中国音律的理解,吸引当地居民驻足观赏,激发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98年出生的凌云因“提剑丢垃圾”视频爆红,刷新了人们对中国功夫的认知;当代青年在用自身才华弘扬传统文化,未来可期。民族与世界,求同也存异。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世界机遇挑战并存,然于危机中各国集思广益,于风险中觅得世界共进之路。民族与世界,既是包含关系,也必会存在差异。正可谓“求同存异”。周总理于外交事业首创之词,也谓之“取其精华”,亦“存其个性”。当民族发展与世界大势产生冲突,抑或世界大势无法助力民族复兴,民族不可因世界而磨其“棱角”,世界亦不因民族而停滞不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众所周知,唐朝服饰就是中外结合典范,“但是看上去,大唐还是大唐。”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文化的底色不会轻易改变,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千年的历史沉淀而殷实饱满,新元素的加入使其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人和文化都需要通过交流来完善,在保持本心的同时,与先进的文明保持一致的步伐。“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文学改良,抑或当今世界的文化互通互融,甚至到个人的完善,都要在互相融合中推进。品得万味,共创未来,我愿认识大千世界,努力提升本我,与君共绘,共赏时代篇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前半部分引用了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的话,主要意思是提倡积极融入世界文明之潮。融入世界文明之潮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历史告诉我们,如果闭关锁国,其结果就是自己的文明与世界脱轨,国力日益衰微。这里强调的其实是各文化间应交流互鉴。世界文化丰富多样,正因为文明文化各不相同,才需要交流,才有了交流的价值。材料后半部分主要是强调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只有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才不会被其他文化湮没,失去生存的权利。其实,鼓励文化保持自己的独特,与文化交流、交融以及文化互鉴并不矛盾。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从茹毛饮血到田园农耕,从工业革命到信息社会,波澜壮阔的文化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正因为各国文化的独特性,才构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的多彩风景。“互鉴”并非要否定这些文化的独特和差异,恰恰相反,“互鉴”的目的是让各国文化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让文化的独特性更加完美而璀璨。写作任务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写作时要注意辩证思考。随着文化的交融互鉴越来越密切,民族性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东西逐渐走出本民族,为世界人民认识和认可,并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宝藏与财富。比如中国艺术体操队创演的作品《飞天乐舞》,还有文房四宝,柔美太极等等,都得到了世界人民认可。我们如何树立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引领世界一起向未来,应是写作的重点。写作时,首先表明态度:若为了融入世界文明浪潮而抛弃中华文化,只会让我们的文化日渐衰亡;若一味死板地固守自己的文化,不融入世界,中华文化也会失去生机与活力。或者借助一些生活现象,如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国国家艺术体操队以《共生共舞》和《凤鸣凌霄》两个表演节目在奥运赛场上绽放出璀璨“中国风”,斩获中国艺术体操史上集体全能首枚奥运金牌等引出话题。然后,重点可以针对中华文化如何保持“民族的”和“世界的”展开具体的论证分析,说明我们对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应传承和弘扬,对外来优秀文化,要互鉴来丰富我们自身。立意:1.携民族文化之根,融世界文明之潮2.求同存异共发展。3.文明因交流互鉴而精彩。4.和而不同,保持个性。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启智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答案】例文:自身强大才有尊严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程遍布荆棘,这一历程告诉我们:在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不论是个人、国家还是民族,想靠别人是天真;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生存;只有自身强大,才会有尊严。西方强国的封锁与打压,曾让我国航天蒙羞。1993年,美国开启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国申请加入,却惨遭美国拒绝;之后在美国主持的诸多国际航天交流会上,中国的学者、航天企业都被拒之门外。但这也正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化羞辱为动力,中国航天人知耻而后勇,发愤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开创,敢啃“硬骨头”,终雪前耻,震惊世界。我们以自身的强大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我们以自身的强大傲立于世界之林,谁还能小觑!绝境会磨砺一个人的意志,也会磨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意志。自古以来,弱者想要变强,都有过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历程。历史上,中国受到西方强国的限制不少,军事技术、微电子技术、航天航空、航海船舶等等高端技术,一直被西方强国封锁。但中国人有不服输的精神,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信念。于是,我们有了两弹一星、核潜艇、北斗导航、量子通讯、歼20隐形战机、祝融号火星车、空间站等一批批高尖端产品。“东方雄狮”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