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_第1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_第2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_第3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_第4页
《始得西山宴游记》名师课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恢复名誉。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余秋雨《洞庭一角》“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明】茅坤

始得西山宴游记[唐]柳宗元预习检测——读准字音:僇(lù)人施施(shī

shī)

斫(zhuó)榛(zhēn)莽焚茅茷(fá)

箕踞(jī

jù)

衽(rèn)席

岈(xiā)然洼(wā)然若垤(dié)

攒(cuán)蹙(cù)

遁(dùn)隐

萦(yíng)青缭白培(pǒu)塿(lǒu)

颢(hào)气

引觞(shāng)

冥(míng)合

预习检测——解释划线字词:1、自余为僇人

【通假字】2、居是州【特殊句式】3、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古今异义】4、穷回溪【词类活用】

5、无远不到【词类活用】

6、到则披草而坐(披蒙茸,踞虎豹《后赤壁赋》)7、卧而梦

【词类活用】

8、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通假字】9、觉而起,起而归;(惊觉欠伸《口技》)10、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特殊句式】预习检测——解释划线字词1、望西山,始指异之【词类活用】2、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词类活用】3、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词类活用】4、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词类活用】5、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6、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7、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词类活用】8、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古今异义】9、故为之文以志

【特殊句式】10、是岁,元和四年也【特殊句式】前后将“始得”二字,极力翻剔。

——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全在“始得”二字着笔。

——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始”在文中多次出现: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1、筛选课文,比较游西山与游众山的不同之处。(从游览情状、所见风景、两次“醉”“归”之变化、游览心境等角度去比较)

▲深入思考:(1)同是游山,作者的游览情状有何本质区别?(2)所见风景分别有何特点?(3)作者的心境为何会发生变化?(4)两“醉”、两“归”的原因有何不同?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合作探究——西山与众山1、比较游西山与游众山的不同之处游众山游西山游览情状所见风景两醉两归之变化游览心境过、缘、斫、焚、攀援而登、箕距而遨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高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倾壶而醉觉而起,起而归;恒惴栗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1)同样是游山,作者的游览情状有何本质不同?▲游众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随意、无目的

▲游西山:“过、缘、斫、焚、攀援而登、箕距而遨

”(一系列动词)

——主动、积极(2)所见风景分别有何特点?

▲游众山:“深林,回溪,幽泉怪石”

——幽深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游西山:“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译文: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叠,没有一个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与天边相接。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境界开阔、荡涤心胸

山水并非布匹,可以一段一段割开来裁衣,心境的差异,犹如不同程度的光,投在山水上,返变出千变万化的景观来。

——舒婷

(3)作者心境为何会发生变化?

▲游众山:“恒惴栗”:

革新失败——贬逐蛮荒(永州司马)——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病故——满怀忧惧

▲游西山:“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此时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为一体。

——西山之景让作者忘却忧愁、达到物我相融的超脱境界。

(4)两“醉”、两“归”的原因有何不同?

▲游众山:倾壶而醉;觉而起,起而归。

——借酒浇愁;来去随意,漫无目的。▲游西山:“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山水醉人;醉不欲归

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1)以游众山为铺垫,衬托西山之游不同以往。(2)用游众山的心情抑郁反衬西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合作探究——西山与众山“西山一记,抒写胸襟之文也。”

——清·徐善同1、西山有何特点?作者如何突显西山之高?2、西山和作者在哪些方面达到了精神的契合?3、如何理解游众山与游西山时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

合作探究——西山与作者1、西山有何特点?作者如何突显西山之高?(1)险峻▲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蛮荒之地,人迹罕至(2)高大▲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特立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合作探究——西山与作者2、西山和作者在哪些方面达到了精神的契合?(1)际遇处境:西山:人迹罕至,被人忽视作者:沦落天涯,不被重用(2)品性气度:西山:高峻特立作者:卓尔不群(不愿与世混杂,同流合污,耻与小人为伍)合作探究——西山与作者3、如何理解游众山与游西山时人与自然的不同关系?游众山:自然只是排遣苦闷的对象自然外在于人,故而人们难以领悟到自然的精神游西山:人与自然的统一此时的山水,远不只是观赏或排遣的对象,更是千载难逢的“知音”。精神的契合,使得作者达到一种超越与解脱的境界。此时的作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水仿佛成了自己的写照。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合作探究——西山与作者

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

——《中华文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文学编》读《钴鉧潭西小丘记》,思考作者和小丘的契合点▲际遇处境:

小丘:①有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