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_第1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_第2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_第3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_第4页
2025年八省联考新高考 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考省份:四川、河南、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古、宁夏、青海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八省联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白居易有大量反映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由于讽喻诗的创作旨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其“干政”的理性意义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而闻一多认为它们只是“在朝居官任内写的一些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是有意的创作而非感情的自然流露,虽不乏尖锐深刻,却毕竟隔靴搔痒,总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感人的力量。而“孟郊并没有做过成套的‘新乐府’,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然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如用白居易本人所拟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定义,其讽喻诗固以义见长,却终乏感同身受之情;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历尽酸辛,他的诗歌却是穷愁生活的实录。如《答友人赠炭》:“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锒。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欧阳修评之曰:“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六一诗话》)极确。又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写自己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和晚境的穷愁困苦,极为凄凉哀怨。其他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秋怀》)等等,皆为“身备尝之”之语。即使是代百姓立言的诗也因有亲身体验而写得格外动人,如他的《寒地百姓吟》写寒地百姓在冻馁难熬之际的反常心理:“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边者是谁?君子为郁陶!”为取片刻温暖居然愿意变为扑火飞蛾,可见生不如死之惨痛!然更惨,者是求死竟不能!将贫苦百姓生死两难的可悲命运写得如此入木三分,悱恻动人。(摘编自赵晓岚《孟郊与贾岛:寒士诗人两种迥然不同的范式)【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第1页(共8页)】25-X-10材料二:同是吟苦,然诗风有异,大体上中晚唐诗坛的吟苦诗呈现两派:一派如张籍与挑合,以“苦”来抒写自己的闲适、疏野的性灵,呈现清雅、含蓄的特色;另一派如孟郊、贾岛,因苦而写苦,呈现险峻峭拔、僻寒险奥之风。张、姚一派的“吟苦”诗语言平淡,少奇僻之语,诗风平淡简净、清雅含蓄。写缺衣少食、居无安身之所、仕途偃蹇等“苦”,都平平道来,没有愤激之色,甚至还有闲适、自在的情绪在里面。他们以“苦”来抒写闲适疏野的性灵,虽“贫富常交战”却“道胜无戚颜”(陶渊明《咏贫士》)。孟、贾诸人多以锋锐凌厉的语言,呼天抢地的悲号、质问甚至哭诉自己贫病生活中的琐细、蹇涩仕途的苦闷等,多因苦、感苦而写苦,他们的吟苦诗“词旨酸怆,几于怨矣”(《剡溪漫笔》),峭拔怒张。如孟郊诗:“饥鸟夜相啄,疮声互悲鸣。冰肠一直刀,天杀无曲情。”(《饥雪吟》)以及《老恨》等诗,被视为“寒虫夜号”“穷如秋露”,气促词苦。贾岛更甚,善写其贫苦生活的琐细寒俭之事,营造一副苦寒景象,如“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寄乔侍郎》)。其《客喜》等诗,被评为“气韵幽寒,骨响崎嵌”。总之,吟苦诗风固有差异,然所吟都是坎坷穷苦的生活,是为广大底层苦难民众发声,也是对千百年来儒家“诗言志”传统的继承。“吟苦”作为曾在中晚唐诗坛风行一时的创作风尚,与贞元、元和之后险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此时的唐王朝已经积重难返,朝政败坏,文人有深重的忧患感与惶遽感,多数文士的生活状况并不如意,所以便形成了自述困境愁怀的诗风。吟苦诗具有“安慰剂”的诗学功用。诗人以自叙苦难来消解生活贫困、仕途偃蹇带来的心理压力,以求精神上的超越和升华,探求摆脱苦难的精神手段。对此肖占鹏先生在《韩孟诗派研究》中曾言:“韩孟诸人主张‘吟苦’是以抒写一己之穷愁不遇为宗尚,在客观上使诗歌导向了转为自觉的主观抒情,强化了诗歌的抒情功能。”可见“吟苦”正是诗人发挥诗歌“勉”“慰”功能的具体运用。纵观这时期的主要诗人,韩愈、白居易、张籍、孟郊等都有困窘之时:韩愈、白居易有被贬斥的经历,孟郊参加科举多年不第,张籍在太祝之职上十年不调。因此中晚唐诗人的吟苦诗,既是诗人对自己生命体验的摹写,也是诗人对自己的安慰、劝勉,以消解社会、生活带来的各种压力。吟苦诗也是中晚唐诗人们摆脱社会角色、立足个体生命存在体验的一种反映。人既是个体的生命存在,又是社会整体的一分子,自我个体与社会角色两种不同的体验方式左右着作家的创作。在社会趋于稳定、社会意识形态呈高度一体化的时代,文人学士在飞黄腾达、春风得意之时多写社会角色意识占主导的应景酬唱之作,只有在仕途失意、坎坷流离之时,才写出表现自己个体生命体验的诗作。因此初唐的宫廷御用文人多精工雕琢的应制诗,而中晚唐出身寒门的韩孟张贾诸人,多呻吟和嗟叹自己的不幸,“吟苦”是中晚唐诗人个体生命体验的真实写照。吟苦诗源于中晚唐诗人的“缺失性体验”。“马斯洛讲人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些需要的未能满足,都是个体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缺失性体验。”(《现代心理美学》)这些不同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都可能导致作家产生一种缺失性的体验,从而激发作家与此相关的创作欲望。中国文学史上处于缺失状态的作家、诗人不胜枚举,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这些都力证了人生的缺失是创作的动因。中晚唐诗人之所以纷纷吟苦,都是因为自我无法实现,甚至连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吃、穿、住、行等方面都得不到满足,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所以才对这种缺失体验反复吟叹。(摘编自宗瑞冰《论中晚唐吟苦诗的内涵和功能》)【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第2页(共8页)】25—X--100C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主张文学创作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其讽喻诗以“义”见长,即是“为君、为臣、为事而作”。B.孟郊的诗歌是他穷愁生活的实录,反映了自身深切的体验,与之相比,白居易的讽喻诗则缺乏了感同身受之情。C.中晚唐吟苦诗大体分为两派,呈现出不同特点:张、姚一派以“苦”来抒写闲适的性灵;孟、贾一派则以“苦”为底层苦难民众发声。D.中晚唐时期政治环境险恶,文人大多生活状况不如意,甚至无法保证基本的生存,“吟苦”创作风尚的产生与这一背景密切相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闻—多认为白居易的讽喻诗,只是有意创作的“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他更推崇孟郊的写实诗,认为其更具研究价值。B.欧阳修很赏识孟郊的诗句,认为其《答友人赠炭》《秋怀(其二)》《借车》等诗歌,如果不是有亲身深切的体验,是写不出来的。C.诗人的创作受到自我个体与社会角色两种不同体验方式的影响,诗人的境遇不同,其所创作的诗歌中占主导地位的角色也有所不同。D.从心理学层面来讲,中晚唐诗人创作吟苦诗的动因和司马迁、韩愈以及欧阳修等人一样,都是源于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东城南陌尘,紫幰与朱轮。尽说无多事,能闲有几人。唯教推甲子,不信守庚申。谁见衡门里,终朝自在贫。(张籍《闲居》)B.方拙天然性,为官是事疏。惟寻向山路,不寄入城书。因病多收药,缘餐学钓鱼。养身成好事,此外更空虚。(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C.市中有樵山,此舍朝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乃空然。我要见白日,雪来塞青叐。(贾岛《朝饥》)D.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4.两则材料都大量引用了孟郊的诗句,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5.欧阳修《与尹师鲁第一书》中说:“及到贬所,则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穷愁形于文字,其心欢戚无异庸人,虽韩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他从正气节操修身的角度,告诫友人不要作戚戚怨嗟之文,否则与庸人同流,丧失了应有的崇高气节。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答:(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芬芳(节选)周瑄璞麦口。天不明,出工铃声敲起,队长在街口的红薯窖上吆喝,男女劳力快速来到街里,在没有明透的天光中,人群向西出动,手里拿着麦帽、镰刀,走过颍河桥,向土地回收他们的劳动成果。【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第3页(共8页)】︾灭下来,腰酸背痛。喝罢汤,顾不得擦洗一身臭汗,在院子里拉片席倒头就睡,明儿天不明还得爬起来下地。r几天的挣命劳作,每个关口闯过,来不及嘘一口气,赶往下一个关口。麦子割回来送进场院为头一个胜利,但人们丝毫不敢松懈,环环相接,一时一晌都不能耽误,三夏的天,剑拔弩张,热极坐风,风刮雨落,说变就变,大塑料布年年备好放在离场院最近的菜园小屋里,毒日头下,晒、翻、碾、刷、打、杨。男人们以场为家,随时有风随时扬场。干一天活儿,夜里酸沉的筋骨松散了架,年轻人睡得如死去一般,总有几个睡得浅的中老年人,感到身上一阵清凉,露在被单外面的胳膊腿汗毛起伏,抑起脖子喊道,“有风了有风了!”人们呼啦啦爬起,抓住木锨就扬。所有人奋力挥动木锨,抢抓风向,那几个跟着爷或伯睡在场里的男童和少年,裹着被单睡得正香,若在下风口,便落一身细土与麦壳。没一会儿,噫,风又走了。人们躺下再睡,不知多长时间,又有人喊,“有风了有风了!”再爬起来。一夜里要如此这般几次,嗔怨风的短暂,你咋不一气刮完,但每一次都及时呼应,随风而起,丝毫不敢错过。清早醒来,大家论证昨夜到底起来扬了几回,人多嘴杂,说得五花八门,有的人竟然毫不记得,还当是做梦哩。终于,麦秸秆捕好,麦秸垛堆起,干净的小麦成为座座小山。男人抄起木斗,女人撑起口袋,半人高的长口袋一个个立起。过磅秤的,计数的,搬运的,扶车的,忙而不乱,男人只穿件白布大裤头,光脚板在场院的地上啪啪响,队长、会计忙忙碌碌,孩子在外围成群跳窜、嬉闹、下腰、滚铁环、摔四角、迎风奔跑、打马车轱辘,老人们也来观看盛况。小麦汇成河流与瀑布,所有人身上都落一层黄土,犹如穿着一件细尘织就的衣裳,细腻温柔包裹肌肤,人们欢乐地享受着大地赐予的幸福。终于,长口袋停满场院,只等着拉去完粮。这是庄稼人的节日,后地的场院成为全生产队的中心,男人们日夜驻守,享受着和新麦睡在一起的幸福安宁架子车的队伍将要排列起来,向通淮集粮所拉去。通淮集是颍河故道边一个大村,之前不叫通淮集,只由着姓氏最多的人而命名。老颍河在此缓缓转弯,由南再向东,形成一个颇有弧度的肥沃所在。它像母亲温柔的臂弯,将一个大庄揽入怀中,有一个小小码头接纳顺河水而来的人。上千年来,这村庄依颍河而兴旺,周边各地小生:意人和那些因种种原因丢失了土地的下九流们在此汇聚,糊口生存。明代初年,一个姓黄的徽州商人和儿子划船逆流而上,沿淮河进颍河,来到此处落脚,人们才知颍河原来可以通达淮河的,慢慢此村就叫作通淮集。姓黄的商人求得小铺驻守,儿子行船来往于家乡和此地,带来徽州特产,沟通两地贸易。因他经营有方,家业慢慢做大,把家人也接来居住。眼看要成气候,本地人岂容一个外省人在此发达?集市里最是盛产无赖孬孙,当地商户也眼气人家,于是明面上各款堂皇说辞,暗地里使各样下三滥手段,直整得安徽人欲哭无泪。强龙斗不过地头蛇,安徽人无奈,举家搬出此地,到几里外的下坡郭置地落户,求得安宁。几百年后的现在,下坡郭的黄姓人还说,祖上本是安徽人。安徽人走了,通淮集的名字保留了下来。人们代代演说它的来历,却不愿提及如何挤走外乡人,偶有说起也是捂了嘴角窃窃私语,几百年后,那段历史只留下了几个字:搬走了。新中国成立后,本在这里成立了公社,但此村因姓氏太多,来处也杂,人心不齐,不似前杨、后杨、长枪吴这样世代为农的村子,只要有人站出挑头,事情就能定下。再者,通淮集五行八作,历史经验,钱为老大,没有行政中心的自豪感和强烈愿望,大家都嫌麻烦,竟然一律反对,于是公社短暂进驻,也搬走了,但鉴于它的经济地位,仍将一些机构设在这里,比如公社粮管所。于是每年夏秋两季,全公社的人拉着架子车前来完粮。通淮集依然自信,咱做不做公社都不影响啥,供销社、邮【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第4页(共8页)】25—X—100C电所、学校、饭馆样样俱备,繁华依旧。虽然颍河人工改道,向西撤了好几里地,远离了此处,但这里仍然是十里八乡的贸易中心。1973年麦罢,完粮之后,麦子分到各户,节日近于尾声,至于各户晒麦囤麦拣粮食磨面,那都是恁自家的项目了,想大吃几顿白面馍,或者细水长流黑白搭配,那也是恁自家的事情了,霐有人管。场院的地翻犁松散,已经点上了包谷。瘦了一圈的庄稼人,有气无力地跖堆在墙根䰲大树下,用手撕着胳膊上晒蜕的白皮,咧嘴龇着黄色的牙,舒心地微笑。黄昏喝汤时,男人将碗端到街口饭场,比着各家的蒸馍个儿、烙馍卷儿,麦仁稀饭清香飘荡,哧溜哧溜喝汤声回响。(有删改)【注】《芬芳》是一部关注中原城乡生活的长篇现实题材力作。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写至当下,时间跨度半个世纪,以农村子女杨烈芳兄妹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杨姓家族数十位人物命运为辅线,着重描述了颍河流域人民从追求温饱到建设现代化美好生活的奋斗历程。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麦收要持续十几天的时间,从割麦、送麦到打麦、扬场,大家一口气都不得松懈,男人们更是以场为家,晚上都睡在场院。B.“向土地回收他们的劳动成果”“人们欢乐地享受着大地赐予的幸福”的表述,体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感。C.姓黄的徽州商人经营有方却被当地商户用不正当手段挤走,当地人不愿提及这段历史,从他们的忌讳中可见他们意识到此举的不厚道。D.通淮集曾经作过公社驻地,但因这里人更看重村子作为十里八乡的贸易中心的经济地位,竟然一律反对,所以最终公社搬走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出工铃声敲起”和“队长在街口的红薯窖上吆喝”开篇,拉开麦收劳动的序幕,有种先声夺人的效果。B.小说在描写麦收场面时多运用短句,节奏急促,有利于营造紧张的氛围,展现麦收时人们争分夺秒的忙碌状态。C.小说以颍河流域为故事背景,描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恁自家”等方言的运用,增强了地方特色。D.小说从收麦开始,以麦罢作结,结构完整;结尾运用了夸张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了劳动的辛苦以及收获后的满足。8.小说插叙了对通淮集的介绍,有何作用?(4分)答:9.小说中对于麦收场景的描写具有丰富意蕴,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第5页(共8页)】25-X-1D0C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倘,口网叶,福平尖阴,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材料二:谨按《史记》,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肤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此知庄子之粗者。余以为庄子盖助孔子者,要不可以为法耳。楚公子微服出亡,而门者难之。其仆操棰而骂曰:“隶也不力。”门者出之。事固有倒行而逆施者。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故庄子之言,皆实予而文不予,阳挤而阴助之,其正言盖无几。至于诋訾孔子,未尝不微见其意。其论天下道术,自墨翟、禽滑厘、彭蒙、慎到、田骈、关尹、老聃之徒,以至于其身,皆以为一家,而孔子不与,其尊之也至矣。(节选自苏轼《庄子祠堂记》)材料三:庄子云:“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又云:“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所谓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此义本起于《老子》“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一章。《学记》:“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备;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其理一也。今夫飞者以翼为用,絷其足,则不能飞。走者以足为用,缚其手,则不能走。举场较艺,所务者才也,而拙钝者亦为之用。战陈角胜,所先者勇也,而老怯者亦为之用。则有用、无用,若之何而可分别哉?故为国者,其勿以无用待天之下士,则善矣!(节选自洪迈《容斋续笔》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则厕A足而垫之B致C黄泉D人尚E有用乎F谓无用之G为用也H亦明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诋訾孔子之徒”与《陈情表》中“臣以供养无主”两句中的“以”用法不同。B.“门者出之”的“出”与《鸿门宴》中“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活”用法相同。C.始,才,与《六国论》中“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的“始”意思不同。D.务,致力于,与《过秦论》中“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务”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庄子的学术涉猎广泛,无所不包,但核心思想还是对老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文章⁴势宏伟、恣肆纵横,善于用寓言来阐述事理。B.材料二中,苏轼首先引用《史记》中的相关内容,指出这是对庄子的粗浅的看法,然后提自己的观点并举楚公子和仆人的例子来证明。C.庄子关于“无用之用”的思想起源于《老子》和《学记》,他认为无用和有用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去掉无用,那么有用也就不成立了。D.材料三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用腿对于会飞的动物的作用和双手对于走路的作用,来明“为国者”不以“无用”来看待天下士人的观点。【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第6页(共8页)】25—X—10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4分)译文:(2)以仆为不爱公子,则不可;以为事公子之法,亦不可。(4分)译文:14.关于庄子对孔子的态度,司马迁和苏轼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5分)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喜罢郡白居易五年两郡亦堪嗟,偷出游山走看花。自此光阴为己有,从前日月属官家。樽前免被催迎使,枕上休闻报坐衙。睡到午时欢到夜,回看官职是泥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偷出游山走看花”中的“偷”“走”二字,突出了作者当官时期的不自由,想要游山玩水却不得其便,只能走马匆匆。B.颈联写诗人“罢郡”后,饮酒、休憩时不会再被官场之事打扰,“催迎使”“报坐衙”可见诗人曾经公务的繁忙。C.尾联上句是对诗人现在生活的描绘,诗人可以纵情欢乐、酣眠到午时;下句则是诗人对过往官场生涯的反思。D.本诗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样都隐含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的热爱。16.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苏洵在《六国论》中以“”裘达对朝廷可能会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杜牧早在《阿房宫赋》中就用‘”对后代重蹈覆辙的原因进行了揭示。(2)屈原《离骚》中,表明要趁着年富力强,兴利除弊、有所作为的句子是“,”。(3)古人水上乘船游览歌吟时,经常用手击船边作为歌吟的节拍,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羽毛球的毛片有鹅毛和鸭毛两种,奥运会、世锦赛、超级系列赛这样的顶级赛事所使用的全【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语文第7页(共8页)】25-X-100C郭是鹏毛球。鹅的成熟周期较长,因此它们的羽毛具有更高的含铜量,这使得鹅毛的羽梗不仅更为粗壮,而且在硬度上也A,这种特性赋予了鹅毛球更强的耐冲击性和耐用性,在多拍击打后也不容易蓬松,对球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同时,结实的羽梗还能更有效地传递击球时的力量,从而提升球的响应速度,为专业选手带来更敏锐的手感。鹅毛球的重量通常略高于鸭毛球,这使得其重心转换更为迅速,尤其在短距离内接球时,能够展现出更高的灵活性,这一特性使得鹅毛体非常适合用于专业比赛。此外,鹅毛球在寒冷且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其性能,不容易出现打着打着就断了的情况,这也是它相比鸭毛球的一个显著优势。挑选鹅毛制球时,也有许多讲究:在鸟类的翅膀结构中,(甲),不同的功能又导致羽毛有不同的形状,制成的鹅毛联档次也——B——从鹏翅膀自外向内数,第1~3根为半边毛,面积较大,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