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包身工》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3/0C/wKhkGWcaOdaAGVpbAAFYf3i7H7Q030.jpg)
![2024年《包身工》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3/0C/wKhkGWcaOdaAGVpbAAFYf3i7H7Q0302.jpg)
![2024年《包身工》教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3/0C/wKhkGWcaOdaAGVpbAAFYf3i7H7Q0303.jpg)
![2024年《包身工》教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3/0C/wKhkGWcaOdaAGVpbAAFYf3i7H7Q0304.jpg)
![2024年《包身工》教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0/33/0C/wKhkGWcaOdaAGVpbAAFYf3i7H7Q03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包身工》教案
《包身工》教案1
教学目的要求
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
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
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
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宜设计启发性强的
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
文。
二、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
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
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一质疑问难(解答)一研究讨论(点拨)—综合
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
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
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
《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
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
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
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激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
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要求:了解作者
写作时间;了解写作意图;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
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
(-)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1.注音。
游说抹桌子着力骷髅锭壳拎
2.解释。
一听天命生杀予夺强化优惠施与
(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书面完成,课后交教师检查)。
1.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间又穿插写了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记叙之中
又穿插这些材料?
3.找出议论和说明部分列举了哪些数字(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4.记下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
(三)布置作业: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新词
(一)注音
抹()桌子抹()眼泪抹()石灰
猜着()了着()力我没着()了
(二)解释(带点的字要单独解释)。
一听天命生杀予夺施与着力
(三)听写。
殴打怜悯气烘烘惩戒
二、解题
(-)时代背景(着重引导学生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写《包身
工》的时间、意图和调直搜集材料经过。)
《包身工》1935年写成,1936年发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1929
年,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一•二八”战事后,为
了写《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
还公然保存封建奴隶制度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抵揭露。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
作者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具体时代背景从略。
(二)题目的意思。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
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选择成为阅读障碍的问题,作扼要回答。多数问题可随分析课文逐步解决。
四、分析文章的构思
(-)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线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写作意图,
掌握线索可以了解如何选材、组材。(-)已经讲过,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关于包身工生活
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写进去,需要加以选择。
看课文,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议论)
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
班劳动的情景。
不是说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有了?
(议论)
明确:还写了十二小时劳动后,抄身情景;黑夜里。这样,从清晨四点一刻起床,到黑夜睡
觉,一天的劳动生活十分完整。不过前后两部分写法大不一样。前者写得详,后者写得略:写抄
身,没有明写时间,又不是正面写搜身情景;黑夜的休息情景也没有写出来。显然,作者把前三
个生活图景作为重点。起身和吃饭,表现包身工恶劣的住宿、饮食条件,上班劳动,表现恶劣的
劳动条件,是写劳动。两方面合在一起,已经构成了包身工地狱生活的全貌。至于写"黑夜",
没有写什么生活图景,却写"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这是和结尾放在一起加以
考虑的,有利于揭示全文的中心思想。这篇作品不仅选取了几个反映包身工悲惨生活的生活场
景,还有别的内容,都是些什么呢?(议论)明确:还有与描写记叙生活场景相应的说明和议
论。说明包身工是怎么来的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的原因说明包身工给帝国主义""制造"
了惊人的利润;说明"包身工"制度是最野蛮最残酷的制度。
附:板书(列表)。
为什么描写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还要议论"包身工"制度?(议论)
明确:运用了描写、记叙和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两者结合,互相补充。描写记叙部分
好象电影中的特写镜头,说明议论部分好象是特写镜头的解说词。特写使人获得形象认识,解说
使人获得本质认识。随着时间推移.包身工的生活图景越来越清楚,对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认识越
来越深刻。最后写"黑夜"归到结尾,有力的揭示了中心思想。五、划分段落(运用上面"板
书")
第一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生活实况,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揭露帝国主义靠包身工获取惊人利润。
第三部分: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和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着重研究了《包身工》的构思(中心、线索、选材、组材),又研究了描写记叙和说
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这节课要着重研究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附带还要研究运用数字说明问题
和语言方面的特点。二、分析思想内容
这篇作品虽是以写问题为中心,也离不开写人物。一共两类人物: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压
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摩温、荡管等。着重要写的.是包身
工,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了描写包身工。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
象却十分鲜明。
朗读由"但是,……"到"立此包身契据是实"两段。
明确:包身工是怎样形成的?(原是农村里"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被诱骗以契约形式
成为包身工的。)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明确:恶劣的条件(举例略);紧张的生活(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劳
动十二小时……);残酷的惩罚(欧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麻木的精神(少
女的"害羞"感迟钝);"严密"的统治("罐装的劳动力”……)O
为什么要身受这样深重的苦难?
明确:包身工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
下的奴隶",受双重的压榨剥削,是双重奴隶。
为什么会成为双重奴隶?明确:国民反动统治,造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帝国主义的经济
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入城市。
帝国主义又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一句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
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这篇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动员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反动统治的作用。四十年后
的今天,重读这篇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旧中国的黑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激发起
加速现代化建设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热情。
三、分析写作方法(一)精确的数字显示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特征。
这篇作品用了许多数字,找一找有哪些?起什么作用?举例: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作‘猪拶’的人。(合九平
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拥挤程度。)
包身费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大洋十元。"芦柴棒"
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左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
百三十块钱了。(表明剥削的惊人程度。)
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一九。二年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
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
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二二百万元的资本。(用两组数字前后对比,证明了在中国的
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完全是残酷压榨剥削包身工造成的。)(二)生动的语言一显示
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明确:生动的人物描写。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
的人的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
(写打杂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
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
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彳鼠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
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形象的比喻。用船户养墨鸭捕鱼作喻,再和驱赶包身工劳动作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
"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发人深思的警句。结尾"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
冤魂!"(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整个作品,生动形
象的语言还有很多。
四、回答"思考和练习"二(咯)
五、布置作业
(-)在课文中再找出五个生动形象的句子,简析它们深刻的含义。
(二)完成"思考和练习”五。
《包身工》教案2
包身工
知识与技能:
了解报告文学的一般特征和结沟方式培养阅读报告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叙事写人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清新闻事实、背景材料和作者的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并学会据此分析一篇新
闻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的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关注人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2.思考文章是如何将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结合起来的。
3.体会本文点面结合叙事写人的写作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认识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的反人道本质。
一、导入
现代著名剧作家,夏衍在95岁的高龄那年说:"我觉得我的作品中只有《包身工》可以留
下来。”作者作品有电影剧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鲁迅的《祝福》、茅盾的
《林家铺子》这么多,为什么他仅仅对《包身工》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今天让我们走进夏衍的
《包身工》。
二、文体及背景介绍
1.文体介绍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板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地质之光》、《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
“轻骑兵"。它是一种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经过适当的艺术加工,迅
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品种。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
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
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板书)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三、整体感知
过渡句:作者当时搜集的材料很多,有新闻事实也有背景材料,如何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呢,
这的确得下一番工作。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学习学习作者是如何把庞杂的材料组合在一起的。
1.速读课文1-34,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按什么顺序写得?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写得?
明确:这分,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主要场景,从住、
吃、穿及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新闻事实)
第一个场景:"上午四点过一刻","鸽子笼一般"的住房里,包身工起床,开始了一天非
人的生活。(板书:住)
第二个场景:"四点半之后",包身工吃主食一样的饭。(板书:吃)
第三个场景:“五点钟",包身工们走进工厂,开始了再"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
和“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威胁下的一天的工作。
过渡句:我们在总结上面的内容的时候还发现一些叙述性和议论性的文字
2.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这部分中的哪些文字是背景材料?主要交代了什么内容?背景材料和新闻事实又是如
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明确:背景材料有(8—11段)、(15—22段)、(34段),主要交代了包身工的来历、日本
厂家特别愿意雇佣包身工的原因及包身工给日本工厂带来的巨大利润。作者巧妙的运用一些连接
性的词语,比如第一个场景中作者由"猪拶"引入"包身工"这个词,从而引起对"包身工"是
怎么来到城里的叙述;在如第二个场景,作者用“廉价机器”来衔接,引出对日本厂家特别愿意
雇佣包身工的的原因的分析。
四、深入探究
过渡句: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离我们现在很远了,但是我们现在读了之后,内心仍会被深深
的震撼看,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就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的地方谈谈自己的感受?
例如第一个场景中哪些十五六岁的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
桶上很响的小便","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
人面前换衣服",痛苦的.折磨让这些女孩子失去了在这个年龄段中应有的羞涩,变得麻木和没
有羞耻感,没有了女孩子应有的尊严。
再如在第二个场景中,这些女孩子们吃着喂给猪狗一样的食物,且没有人身自由,因为它们
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她们没有"做"与"不做"的权利,及时是生病了也得起来干活,否
则就会遭受毒打,她们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
第三个场景中这些女孩子要在恶劣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工作,并巨不能出错,否则就会遭
受毒打,且"打死不干事”。劳动权益和生存权益都得^到保障,这是一群多么可怜的孩子。她
们本应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本因该享受这最美的年华带给她们的美好时光,她们本应该对生
活充满了憧憬……然而在这里一切的美好都变得那么的残酷和不堪。
那么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带工"老板的无耻,社会制度的罪
恶。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牢记历史,不要让历史重演,要心怀悲悯之情不能被利益蒙蔽
了心智。
(说明:这一环节重在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感知分析包身工的生存
和劳动状态中感受到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劳动权的可贵,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
社会责任感和人权意识)
五、课堂小结
读完这一部分作者的写作目的已基本明确,作者就是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字、精辟的分析
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
之于世,控诉了帝国主义和"带工"老板的罪恶,激起人们的愤恨和思考。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
研读课文,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人叙事的手法,让文中所写的人物那么具有震撼力。
六、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认真完成课后练习三。
《包身工》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
教学难点:
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
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喑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有赖
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板书设计:
10包身工
夏衍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清晨四点一刻:起床
四点半后:吃饭
五点钟:上工
下午五点(可能):收工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及活动:
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夏衍
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曾经有三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板书:魏巍《谁是最可爰的人》
徐迟《哥德巴赫的猜想》
注:简介这两篇作品的内容。
二在考虑本文的导语的时候,我想到了心理震撼这个词汇。
用最具有震撼力的语言给学生以最具有冲击力的感受以促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其实这里,
学生有的已经不仅仅是兴趣了,可能吸引他们的是那种具有震撼色彩的画面以及动情的'讲解。
因此,本文的前四自然段将是最好的导语。
三在结束了作为导语的前四段的讲解之后,学生的状态可能已经比较激愤。这时,可以不失
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
这些都是什么人呀?她们的生活状态为什么如此的恶劣?(以上问题可以先让学生提出。教
师可以引导以及启发。目的是为了引起下文)
四(一)学生自渎5・8自然段。思考:
1这几个自然段跟前四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何区别?
2试概括这几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
设计小题目:选择5-8自然段的正确结构示意图
A5/6/78
B5/67/8
C56/78
(二)针对5・8段中的重要内容作针对性的讲解。主要是围绕学生对段意的概括的基础之
上的。
可讲内容:
1关于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联系前四段中的住宿条件。
2关于带工如何到乡下去骗小姑娘的情形。
3关于带工赚钱的血腥,昧良心。
五弹性安排:
1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讲9-11段。
2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布置作业。
A写出你对包身工的感受及思考。深入分析一下产生这一情形的原因,(字数不少于800)
B概括各段段落大意,有些特殊段可以合并处理。交上来。
六在以上基础上,如时间尚有剩余,则安排一个小结。(可以让学生来)
学生活动:
一在听讲的同时作一些必要的摘记
二接受情感的震动,促发进一步的思考
三思索,提出问题,说出讲前四段的直接感受。
四自读5-8自然段,思考问题。
五完成小练习。
六听讲。随兴的课堂交流。
七学生的小结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活动。
《包身工》教案4
1、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全文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记叙主线,穿插有关包身工
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的说明和议论,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表现主题。
2、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以及点面结合的写作
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形象、鲜明及句式丰富多变的特点。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匡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
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本课教学以自读讨论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教给方法、提示、引导,达
到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目的。
1、布置预习,要求学生课前阅读"预习提示",分析提示要点;阅读全文,按下面的提示
进行思考,理清全文脉络,理解全文内容。
⑴给课文划分层次。(培养分析能力)
⑵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按课后"研讨与练习”的要求作口述的准备。(培养口头表达
能力)
⑶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作简要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
2、抓住典型的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深入分析,理解作
者表达的深层意思,语言的特色,学会精读课文。
重点分析的片断:
⑴1~4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⑵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3)21~23段"小福子"受"文明的惩罚"的记叙。
(4)26段关于包身工悲惨命运的概括描写。
⑸最后三段的抒情议论。
3、教学时,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一课时
R教学要点H
1、分析"预习提示"弄清学习重点。
2、给课文划分层次,理解作者选材、构思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
3、了解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居住、饮食、劳动的情况。
4、理解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
[教学目的H
1、让学生习惯于根据整个单元的要求和每课学习的重点,有目的有重点地学习;
2、大致弄清本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R教学过程1
一、学习"预习提示",理解提示的要点
提问:"预习提示"有哪些要点?
老师小结:
第1段三个要点:
1、体裁: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艺性的通讯、速写、特写的总称,要求有真实性和典型
性,能迅速及时反映现实生活。我们学过的报告文学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地质之光》等。
2、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深入工厂观察调杳了解才写成这样
真实的文章。
3、中心思想:(见"预习提示"第1段第二句话)。
4、第2段的要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以记叙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组织材料的线索,以说明、
议论的表达方式介绍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趋向作为配合。
5、第3段要点,本文写作特点:
⑴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⑵点面结合,既介绍面上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又对"芦柴棒"、"小福子”这两个
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写。
二、提问:《包身工》全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些什么内容
同学讨论后,老师小结:
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TB分(1~8段)记叙包身工清晨起床的情况,描述她们恶劣的居住条件;介绍包身工
的来源和身份,说明包身工产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9~17段)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描述她们恶劣的饮食条件;分析包身工发
展的原因。
第三部分(18~25段)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描述工厂劳动条件的恶劣,揭露包身工
所受的残酷剥削、压迫,指出在中国的日本纱厂因剥削包身工而飞跃膨大的趋势。
第四部分(26~33段)总结全文。概括包身工的悲惨命运,所受到的残酷剥削、压迫,
指出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
三、请同学口头讲述包身工的生活、劳动情况
四、提问:让同学I艮据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明确: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
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2、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明确:
三个原因:可靠(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
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0
3、由于吸收了廉价劳动力的滋养,日本纱厂的包身工制度有很大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可以
看出来?
明确:从日本纱厂的发展看,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
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从包身工人数看,上海三十间日本厂,包身工人数按最少占50%
算,也有二万四千人以上。
五、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二题。
R板书设计JI
(可用投影机逐部分显示出来。)
1、记叙包身工起床情景,廉价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2、记叙包身工早餐的情景,并论及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原因。
3、记叙包身工上工的情景,揭露帝国主义工厂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
4、全文总结,概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
明定会到来。
第二课时
R教学要点]I
1、重点分析:
⑴1~4自然段包身工起床的场面描写。
⑵14、15段“芦柴棒"得病备受折磨这一场面描写。
(3)21~23段“小福子"受到"文明的惩罚”这一段的叙述。
2、目的:
让学生了解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并赏析语言的运用。
R教学过程H
一、全班同学朗读1~4段
老师提出下面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用投影机显示,或用小黑板列出):
1、这一场面描写按什么顺序着笔,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符合原文:
(1)先写打杂再写包身工。
⑵先写地下再写楼上。
(3)先写群体再写个人。
(4)先写环境再写人的活动。
答案:d
2、试用一个词概括穿拷绸衫裤的男子的形象。
答案:凶恶。
3、用扼要的词语概括一下这几段中所描写的包身工住宿的环境的特点。
答案:地方狭窄、空气污浊。
4、分析描写楼下包身工起床情况的这句话:“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
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⑴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
答案:乱哄哄。
(2)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
答案:住的地方太狭窄。
(3)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5、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后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一边扣着钮扣,几个还没睡
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⑴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
答案:狼狈不堪。
⑵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穿拷绸衫裤男子的威迫。
⑶"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兴奋?害怕?冲动?还是鲁莽?)
答案应是:害怕。
(4)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
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第2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
这种心态的出现?
答案:表现了包身工长久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
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答案: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
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
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
二、清一个同学朗读13~15段,大家一齐思考讨论下边的问题
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答案: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后迫。
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重,表现有主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表达的重点是“芦柴棒"
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残酷?
答案:"打杂的"凶。
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
的虐待"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
答案:摔、踢、泼三个词表现了"打杂的"凶狠。
老师小结:这一段场面描写用词准确,文字紧凑,主次配合很好。摔、踢、泼三个动作,一
个凶似一个。"芦柴棒"突然的跳,衬托了"打杂的”凶,突出了“芦柴棒"受虐待的惨,最后
老板娘的笑和她的话既与上文"假病!老子给你医!"照应,又表现了她的残酷,无人性,更显
出“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
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共9页,当前第5页123456789
三、思考讨论
老师提示:选材要选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材料很有典型性,大家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讨论:
工、小福子为什么受惩罚?
2、小福子受到什么惩罚?
3、小福子受到哪些人惩罚?
4、小福子受惩罚的时间有多长?
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听这三段文字的表情朗读录音。
(放录音。)
同学议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小结: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这话很能表现出她们悲惨
的处境。文章对小福子受罚的叙述与描写正体现了这一点。她只因为整好了烂纱没有装起这一点
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东洋婆罚她头顶皮带盘心子,向着墙壁站立,罚了两小时,赶不
出一天的活,带工老板又打她。此外还会被饿饭、吊起、关黑房间等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
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u
1、分析文章最后TB分(即26~33段)理解作者如何用形象的语言作面上的概括,用
典型的事例作点的刻画,表现包身工悲惨的命运,揭露带工老板剥削的狠,剥削的深,以总结全
文。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联想进行抒情、议论,愤怒控诉野蛮的包身工制度,深化主题。
2、赏析文章中形象语言的特色。
3、总结全文写作特点。
R教学过程H
一、全班同学朗读26~33段
二、分析26段,请同学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段是写什么的?
答案:是写包身工的悲惨遭遇的。
2、这一段共有三句话,各从什么角度去表达这一段的中心?
答案:第一句从面上作概括的叙述,第二句是作形象的描写,第三句举典型人物作点上的描
写。
3、第一句开头有六个短语,表述了丰富的内容,试指出每一个短语所指的内容:
"两粥一饭"指:(恶劣的饮食)
"十二小时工作"指:(长时间的劳动)
"劳动强化"指:(沉重的工作)
"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指:(超经济剥削)
"猪一般的生活"指:(生活条件恶劣)
"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指:(受压迫的惨重)
4、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起了什么表达作用?
答案:
⑴排比:加强了语势,增强了感情色彩。
⑵反复: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
(3)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使读者更形象地感受到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三、提问:27、28段主要写什么
(写老板剥削包身工的狠心。)
四、提问:29、30段主要写什么
(以“芦柴棒"为例,具体地揭露包身工受剥削的深。)
五、老师小结
26-30段是课文第四部分的一个层次,作者从总体(面)、从个体(点),又从反面写
老板的狠作反衬,揭示包身工命运的悲惨。
六、请同学阅读最后三段(31~33段)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明确:
31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
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鸭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
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
32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20世纪的工人却和16世
纪的奴隶受着同一样惨无人道的待遇。
33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19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家对包身工
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出现的信心。
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
这一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
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
同?
明确:用“饲养"T司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的作用和表达的感
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
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的同情。
3、第32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
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
4、"黑夜,静寂得像死f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J句中的"黑
夜"象征什么?"黎明"象征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黑暗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
信念。
七、老师小结本课写作特点
(有时间可先让同学自己归纳,然后老师小结。)
1、选材精当。有感性的表现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的统计
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例如,关于包身工的工
资,既介绍最初每天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做男工的工作,只及男工的三分之一;又具体介绍"芦
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
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材料的精当,使人有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2、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
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J顿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
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
在抒情,各有侧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
3、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就有:
"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血肉造成的‘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猪一
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
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
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
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
边擦过。”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
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六个短语
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
压迫着做工。"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
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
F"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语的运用,
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
八、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三。
《包身工》教案5
1、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
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2、培养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无舌动为线索,选取典型
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3、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1、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宜设计启发性强的
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按照线索顺序,逐步深入课文理解课
文。
2、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3、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
想的写作方法。
4、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
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一质疑问难(解答)一研究讨论(点拨)一综合练习(巩固)"的
则5进彳攒学。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
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
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槽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
《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
速写、特写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不同于其他文艺创作),新闻性(不同于一般文章),
文学性(不同于一般工作报告、社会调查)。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
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流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
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
1、了解作者写作时间;
2、了解写作意图;
3、了解作者深入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
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
1、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⑴注音:
游说抹桌子着力骷髅锭壳拎
⑵解释:
一听天命生杀予夺强化优惠施与
2、思考回答以下问题(书面完成,课后交教师检查):
⑴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⑵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间又穿插写了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记叙之中
又穿插这些材料?
(3)找出议论和说明部分列举了哪些数字(在书上用横线画出来)?说明它们的作用。
⑷记下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新词
1、注音:
抹()桌子抹()眼泪抹()石灰
猜着()7着()力我没着()了
2、解释(加粗的字要单独解稀):
一听天命生杀予夺施与着力
3、听写:
殴打怜悯气烘烘惩戒
二、解题
1、时代背景(着重引导学生用《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中的材料概述作者写《包身工》
的时间、意图和调查搜集材料经过。):
《包身工》1935年写成,1936年发表。
1927年作者在上海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了解了一些纱厂工人的情况1929年,
从做工人运动工作的同志那里知道了一些包身工的非人生活情况。“一・二八”战事后,为了写
《女性的呐喊》电影剧本,又搜集了一些包身工材料,对二十世纪帝国主义经营的工厂里,还公
然保存封建奴隶制度非常愤怒,决心深入调查,打算彻抵揭露。由于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作者
深入工厂实地观察调查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具体时代背景从略。
2、题目的意思:
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以"包身
工"为题,点明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揭露"包身工"制度。
三、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选择成为阅读障碍的问题,作扼要回答。多数问题可随分析课文逐步解决。
四、分析文章的构思
1、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以包身工一天生活为线索。掌握中心可以了解写作意图,掌
握线索可以了解如何选材、组材。
2、已经讲过,作者搜集的素材很多,关于包身工生活的素材一定也不少,不可能都写进去,
需要加以选择。
3、看课文,作者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选取了哪些材料?
(学生议论。)
明确:四点一刻,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情景;五点钟,包身工上班
劳动的情景。
4、不是说以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吗?怎么只写到五点钟上班就中断了呢?再看课文,还有没有
了?
五、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生活实况,分析包身工制度形成原因。
第二部分:记叙包身工悲惨的劳动实况。揭露帝国主义靠包身工获取惊人利润。
第三部分: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
六、布置作业
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着重研究了《包身工》的构思(中心、线索、选材、组材),又研究了描写记叙和说明
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这节课要着重研究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附带还要研究运用数字说明问题和
语言方面的特点。
二、分析思想内容
这篇作品虽是以写问题为中心,也离不开写人物。一共两类人物:一类是包身工,一类是压
迫和剥削包身工的带工老板、老板娘、东洋婆、打杂的、拿摩温、荡管等。着重要写的是包身工,
写第二类人物也是为了描写包身工.全篇没有一个完整的人物和事件,但作为整个包身工形象却
十分鲜明。
1、朗读由"但是,……”到"立此包身契据是实"两段。
2、包身工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原是农村里"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被诱骗以契约形式成为包身工的。
3、包身工过着怎样的悲惨生活?
明确:恶劣的条件(举例略);紧张的生活(四点一刻起床,四点半吃饭,五点钟上班,劳动十
二小时……);残酷的惩罚(欧打、罚工钱、停生意、饿饭、吊起……);麻木的精神(少女的"害羞"
感迟钝);"严密"的统治("罐装的劳动力”……)。
4、为什么要身受这样深重的苦难?
明确:包身工是“二十世纪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十六世纪封建制度
下的奴隶",受双重的压榨剥削,是双重奴隶。
5、为什么会成为双重奴隶?
明确:国民党反动统治,造成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
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了大量廉价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又和中国封建
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一句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
的社会根源。
6、小结:
这篇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动员人民起来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作用。七十年
后的今天,重读这篇作品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旧中国的黑暗,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激发
起加速现代化建设改变我国落后面猊的热情。
三、分析写作方法
1、精确的数字一显示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特征:
这篇作品用了许多数字,找一找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举例: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作‘猪拶’的人。(合九平
方米,平均每人半平方米,表明住宿的拥挤程度。)
包身费一般是大洋二十元,期限三年,……生死疾病一听天命,先付大洋十元。"芦柴棒"
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三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
百三十块钱了。(表明剥削的惊人程度。)
单就这福临路的日本厂子讲,一九。二年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
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个
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用两组数字前后对比,证明了在中国的
日本纱厂"飞跃地膨大",完全是残酷压榨剥削包身工造成的。)
2、生动的语言一显示报告文学文学性的特征:
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明确:
生动的人物描写。写清晨女工们忙着起床时,"那男子(打杂)虎虎地向起身慢一点的人的身
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向楼上的另一群人呼喊:‘……'"。(写打杂
的快速的连续动作,用"虎虎的"描写踢人,十分逼真地表现出这个流氓的凶暴本相。)
生动的人物对话。打杂的"呼喊:’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突出了日本
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统治女工的爪牙狐假虎威凶狠残暴的性格。)
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形象的比喻。用船户养墨鸭捕鱼作喻,再和驱赶包身工劳动作比,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
"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
发人深思的警句。结尾"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
冤魂!”(凝聚了愤激的烈焰,一旦爆发出来,必将焚毁那吃人的制度。)
整个作品,生动形象的语言还有很多。
《包身工》教案6
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感同身受的理解血腥的包身工制度
2.初步学习综合多种表达方式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触发学生的真实感受以思考这一事件
教学难点:讲解时不失时机地触发学生的思考
学情分析:要让学生从现实再回到那个黑暗的时代去感受残酷这本身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问
题,它有赖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是否能从中受到感染.
板书设计:
10.包身工
夏衍
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清晨四点一刻:起床
四点半后:吃饭
五点钟:上工
下午五点(可能):收工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及活动:一.1.板书课题和作者,进而指出课文的作者一夏衍
2.在新中国的报告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双方房产购置策划协议书
- 2025年停车场安全管理合同模板
- 2025年企业员工食堂经营合同
- 2025年上海餐饮股权转让合同范文
- 2025年度项目申请尽职调查服务协议样本
- 2025年冷链货物运输服务协议样本
- 2025年共营项目合作协议
- 2025年企业宣传册印刷合同样本
- 2025年智能锁销售合同协议
- 2025年安徽货运丛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关于开展农业领域非法集资活动风险排查工作的总结
-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课件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三)
-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一级)基本要求
- DB37-T 4384-2021 混凝土桥梁有效预应力无损检测技术规程
- 2024年高中英语衡水体书法练字字帖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口算题天天练1000道可打印带答案
-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征管对策及建议16000字(论文)】
- 2024年襄阳汉江检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DZ∕T 0332-2020 碳酸盐岩油气藏缝洞体雕刻法资源储量估算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