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2024.7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西周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如表为此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朝代政治制度夏朝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A.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 B.国家内部结构比较松散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部族组织取代地域组织2.汉初,诸侯国的家吏设置由各诸侯国自主决定,家吏的职责主要限于处理诸侯国的内务。汉景帝三年后,中央王朝降低品级高的家吏如家丞的秩级,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管治的吏制系统中,赋予家丞监督诸侯国的新权力。这一调整旨在()A.限制诸侯王的特权 B.提升家吏政治地位C.完备官员监察制度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3.763年,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而“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则皆同挂壁”的现象。由此可知,杨绾主张()A.增强考试的公平性 B.确立儒学主流地位C.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D.抑制文学艺术发展4.唐朝时期,孔子庙的附享人物以孔安国、郑玄等为经书作传或作注的传经之儒为主;宋朝时期,张载、司马光等弘扬孔子思想的传道之儒在孔子庙中大增;明朝时期,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唐代经学的日益僵化 B.理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反传统思想逐渐兴起 D.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提升5.宋代,官私文献中常有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霜户之类的称呼以及某村民“以桑蚕为业”、“以艺茶为业”等记载。该现象主要得益于()A.粮食产量的逐渐提高 B.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C.传统经济结构的突破 D.多种经营方式的兴起6.清朝时期,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画为业,将平常的蔬果草虫、用作食材的莲藕、餐桌上的葱等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这一现象源于()A.民众审美情趣变化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D.士人传统观念改变7.关于第二次鸦片爆发原因,有人认为,“《黄埔条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的通商订约,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该观点()A.没有揭示出战争的侵略本质 B.指出了解决中外矛盾的途径C.全面剖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D.批评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8.1879年,郭嵩焘指出“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况其相去尚不可以道里计乎”。据此可知,郭嵩焘认识到()A.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B.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解放民众思想的紧迫性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性9.1900年,英国政治家赫德预言:五十年以后,将会有千百万像今天义和团民这样中国人,全副武装、听候国家的号召。他们将使任何列强都无法在中国待下去,他们会把一切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一切,加倍奉还给所有侵略者。据此可知赫德()A.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的支持 B.批判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C.看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10.如表反映了1916年、1920年和1923年福新公司(荣氏企业)的资本构成情况。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年份是()年份(年)自有资本(股东出资形成的资本金、资本盈余以及其运行结果累积留存收益)借入资本(企业以承诺到期支付本金和一定利息而获得资金,分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两种)金额(千元)%金额(千元)%①2936.9152.12697.8747.9②51.9314.3310.3685.7③2968.1435.25468.0564.8A.191619201923 B.192319161920C.192019161923 D.19201923191611.如表为提卡遗址(位于叙利亚东部,其东南方向为古巴比伦王国,西北方向为赫梯王国)发现的青铜时代中期的印章及其简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印章简介印面结构为“内圈主图案+外圈双层纹饰”,主图案似狮子,外圈双层纹饰为简单刻划纹,与赫梯印章形似材质为产自赫梯王国的赤铁矿,纹饰带有巴比伦风格A.古代文明的扩展 B.区域文化的交流 C.多元文化的并立 D.文明区域的扩大12.13世纪,西欧大学参照手工业行会“学徒、帮工、师傅”的等级制定了大学学位制度,教师上课的时间、内容、进度等都按照契约进行,还设有学者行会、民族团、兄弟会等具有行会特征的机构。这些措施旨在()A.实现自我保护和管理 B.促进大学职能的转变C.适应王权加强的需要 D.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13.中世纪时期的法国,旅行主要以经商、朝圣、传教等为目的,旅行的范围主要是欧洲;16—17世纪的法国,“旅行”一词日渐被赋予以探险、发现、求知、好奇为导向的新意涵,旅行者开始越过近东,前往波斯、印度以及中国等地,出现了游记等旅行文本的写作和出版热潮。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A.交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 B.海外探险丰富文学创作C.文艺复兴促进殖民扩张 D.人口迁移增强文化认同14.如图为1899年美国的时事漫画《开学啦》。漫画左上角为擦玻璃的黑人,右上角为独自坐在门口的印第安人,且手中的书是反的,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中国人,中间为被美国“老师”训斥的四个学生(菲律宾、夏威夷、波多黎各、古巴),右边是认真听讲的学生。黑板上的文字是“……美国也将按自己的意愿管理新领土,而不需要考虑新领土上民众是否愿意,直到美国认为他们能自己管理为止。”该漫画()A.揭示了黑人奴隶制不合理性 B.体现了多元文化并存与交融C.表达了民众对门罗主义的不满 D.反映了殖民侵略与种族歧视15.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移民制度。一方面,细化技术移民类别,对不同人才适用不同的移民政策,有针对性地筛选人才;另一方面,对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降低要求,简化程序,增加福利,以提高吸引力。这一政策()A.旨在完善国际分工体系 B.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C.反映出国际竞争的加剧 D.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小题14分,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13分,第19小题16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书院历史教育是指以书院为载体,旨在传播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下图为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简介。宋代书院开展历史教育所使用的教学素材主要有三个来源,即儒家经典、前代史学研究成果和当代史学研究成果。其教师多由朱熹、吕祖谦等史学大家担任,他们编订了《左氏类编》《春秋讲义》《资治通鉴纲目》《三国纪年》等大量史学著作,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朱熹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困扰宋代的“三冗”问题,借鉴历史智慧提出解决方案。陆九渊主张通过学史以涵养本心,促进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合理化。——摘编自刘佳《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研究》等◆涂巷中小儿薄劣,为其家所厌苦,即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肇整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苏东坡《东坡志林》◆正如近人曾指出的,宋儒解《尚书》,“专持一‘理’字,臆断唐虞三代之事。凡古事与其理合者,即以为是,与其理不合者,即以为非”。——(晚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书经》评析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外贸易的变化材料一宋朝海上丝绸之路越过印度洋,延伸到波斯湾、阿拉伯海沿岸,为大量阿拉伯商人来广州、泉州经商奠定基础。明朝中后期,东亚海洋形势发生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通过“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葡萄牙殖民者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把中国生丝、丝织品和瓷器运往欧洲各地销售。——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材料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概括南宋和晚明时期海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变迁与历史认知中国与埃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两国在古代历史上的交流微乎其微,直到近代,国人才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埃及。林则徐的《四洲志》在广泛介绍世界其他文明时对埃及略有涉及,开创了近代对埃及认知的先河。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万国公报》与《益闻录》为首的部分报刊开始关注埃及,访问欧洲的中国官员在埃及进行中转、停留时,留下了许多对埃及的实地记录。晚清人士将埃及纳入西方国家之中,认为西方文明继承自埃及,西学中源论者认为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正是通过“中国—埃及—希腊”的途径进行传播。这一时期,国人将埃及塑造成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形象并得到广泛传播。20世纪初,记录埃及亡国史的著作出版更多,仅《埃及近世史》便有四版,一时之间埃及成为国内所作亡国史中涉及最多的国家。这一时期国人也在报刊上发表《埃及亡国惨状记》《埃及百年兴衰记》《埃及变法考》等文章。1904年,《安徽俗话报》刊载的《醒梦歌》中唱到:“更有一国叫埃及,欠了洋账要还息,害得百姓日穷苦,就是讨饭也无路……若把外国历史讲,中国情形也不堪想。”——摘编自王泰《近代时期国人对埃及形象的塑造与认知嬗变》结合材料,以“时代变迁与历史认知”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泛非主义泛非主义是非洲民族主义的主旨,其历史是非洲人的“反抗史”,不断推动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进程,是非洲国家求统一团结、谋复兴发展的指导思想。阶段一:泛非主义运动的渊源(20世纪以前)15世纪以来,大量黑奴被贩运到美洲,他们渴望自由,把非洲作为统一家园来思念;19世纪50年代民间国际会议只有18次,到80年代增至475次。美国政府为了加强与拉美国家的联系,举办了泛美会议;19世纪后期,美国的黑人知识分子增多,出现了杜波依斯等泛非主义运动的第一代骨干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创办黑人协会,提出要关心全世界黑人的命运。阶段二:泛非主义运动正式启动(1900—1945年)1900年,第一次泛非会议在伦敦召开,成立“泛非协会”,出版《泛非》月刊,接着又召开了三届泛非大会,向全世界黑人宣扬泛非主义理念。泛非主义者用史实论证黑人的光辉存在,开展“返回非洲运动”,提出“非洲应当属于当地和在外的非洲人”;他们热衷于办报纸、搞集会、策划请愿等活动,主张和平革命和变革。阶段三:泛非主义运动的发展(1945—1963年)1945年,第五届泛非大会在英国举行,将非洲革命的任务首次确定为“争取完全的自治和独立”。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时期泛非主义的代表人物恩克鲁玛支持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武装斗争,在泛非主义者中赢得普遍赞同。1963年,30个非洲国家首脑举行会议,建立非洲统一组织,这是泛非主义的一项重大成就。阶段四:泛非主义运动的调整(1963—2002年)1963年,“非统”建立后的非洲面临一系列问题。新生国家独立后出现领土争端、边界战争以及经济不独立等问题;当时非洲尚有三分之一的地区未获独立;随着南部非洲独立运动的发展,黑人与非洲白人间的文化冲突愈显突出;经济全球化促使非洲“边缘化”;在此情况下,泛非主义急需按照务实原则进行调整。……——摘编自张象《论非洲民族主义主旨泛非主义的演变及历史特征》(1)分析阶段一、指出泛非主义运动兴起的背景。(2)相比阶段二、泛非主义运动在阶段三时期有哪些新发展?(3)针对阶段四中面临问题,请为这一时期泛非主义运动的调整提供合理化建议。高二历史2024.7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夏、商、西周是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如表为此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朝代政治制度夏朝聚族而居,除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外,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西周“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A.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 B.国家内部结构比较松散C.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D.部族组织取代地域组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夏朝对其他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可知,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的内部结构还是比较松散的,统治者并未实现最高权力的集中,也没能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内外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并没有建立完备的国家机器,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到神权,排除C项;夏、商、西周时期通过内外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来控制地方,并没有取代地域组织,排除D项。故选B项。2.汉初,诸侯国的家吏设置由各诸侯国自主决定,家吏的职责主要限于处理诸侯国的内务。汉景帝三年后,中央王朝降低品级高的家吏如家丞的秩级,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管治的吏制系统中,赋予家丞监督诸侯国的新权力。这一调整旨在()A.限制诸侯王的特权 B.提升家吏政治地位C.完备官员监察制度 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初,诸侯国的家吏设置由各诸侯国自主决定,……汉景帝三年后,中央王朝降低品级高的家吏如家丞的秩级,将其纳入中央政府管治的吏制系统中,赋予家丞监督诸侯国的新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景帝此举旨在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整治统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诸侯国家吏的管治,并未体现“限制诸侯王的特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对诸侯国家吏的管治,并不是提升家吏的政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并不是为了完善官员监察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763年,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而“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则皆同挂壁”的现象。由此可知,杨绾主张()A.增强考试的公平性 B.确立儒学主流地位C.改革官员选拔制度 D.抑制文学艺术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63年(中国)。根据材料“礼部侍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造成了‘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而‘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的现象”可知,杨绾认为科举考试只注重诗赋,而忽视了儒家经典,说明杨绾主张改革官员选拔制度,C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说明杨绾认为科举考试只注重诗赋,而忽视了儒家经典,并没有涉及考试的公平性问题,排除A项;儒学主流地位早在汉代就已确立,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没有交代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4.唐朝时期,孔子庙的附享人物以孔安国、郑玄等为经书作传或作注的传经之儒为主;宋朝时期,张载、司马光等弘扬孔子思想的传道之儒在孔子庙中大增;明朝时期,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唐代经学的日益僵化 B.理学逐渐占据主导地位C.反传统思想逐渐兴起 D.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提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至明清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孔子庙的附享人物以孔安国、郑玄等为经书作传或作注的传经之儒为主”“张载、司马光等弘扬孔子思想的传道之儒在孔子庙中大增”“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和所学可知,自南宋以后,理学成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此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到明清时期,传经之儒逐渐淡出附享队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朝时期仍然重视经学,并未僵化,排除A项;反传统思想主要体现为反权威、反教条、反封建,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与文官和士人地位的变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宋代,官私文献中常有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霜户之类的称呼以及某村民“以桑蚕为业”、“以艺茶为业”等记载。该现象主要得益于()A.粮食产量的逐渐提高 B.南方经济实力的增长C.传统经济结构的突破 D.多种经营方式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题干“茶园户、桔园户、花户、药户、漆户、糖霜户”等信息可知,这是种植经济作物的现象,结合所学,宋代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一定程度上节省出了部分耕地,就为经济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条件,A项正确;经济至少包括农工商,而整体经济实力增长的基础也是农业的发展,B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经济作物的固定化种植使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但这是结果,不是原因,排除C项;“多种经营方式”表现为农林牧副渔等多种经营,材料只涉及种植业,不能体现“多种经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6.清朝时期,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以画为业,将平常的蔬果草虫、用作食材的莲藕、餐桌上的葱等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这一现象源于()A.民众审美情趣变化 B.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D.士人传统观念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题干“将平常的……纳入创作题材,深受大众喜爱”,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符合普通人认知审美的世俗化的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可知,这一现象源于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项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民众审美情趣变化也是源于商品经济繁荣,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兴起于明末清初,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绘画符合市民阶层审美,源于市民阶层的壮大,而不是士人传统观念转变,排除D项。故选C项。7.关于第二次鸦片爆发的原因,有人认为,“《黄埔条约》规定:‘若有应行更易章程条款之处……核计满十二年之数,方可与中国再行筹议。’修改有关的通商订约,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该观点()A.没有揭示出战争的侵略本质 B.指出了解决中外矛盾的途径C.全面剖析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D.批评了清朝天朝上国的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本属平常外交事务,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双方的矛盾”并结合所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修约等只是借口,故材料观点没有揭示出战争的侵略本质,A项正确;材料中列强利用清政府不了解国际关系知识加以哄骗和欺诈,不是进行外交的正确途径,清政府拒绝是正当行为,排除B项;材料并未“全面”剖析战争爆发的原因,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不与英国修约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与天朝上国观念无必然关系,材料也不是涉及天朝上国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8.1879年,郭嵩焘指出“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纵令所求之艺术能与洋人并驾齐驱,犹末也,况其相去尚不可以道里计乎”。据此可知,郭嵩焘认识到()A.发展民族工业的重要性 B.洋务运动失败的必然性C.解放民众思想的紧迫性 D.近代社会转型的艰难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诸公专意考求富强之术,于本源处尚无讨论,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也”可知,郭嵩焘认为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政治制度,属于治末而忘其本,说明洋务运动失败具有必然性,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是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批判,非解放民众思想,排除C项;材料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1900年,英国政治家赫德预言:五十年以后,将会有千百万像今天义和团民这样的中国人,全副武装、听候国家的号召。他们将使任何列强都无法在中国待下去,他们会把一切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一切,加倍奉还给所有侵略者。据此可知赫德()A.表达了对义和团运动支持 B.批判了八国联军的侵华暴行C.看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的中国。据题干“五十年以后,将会有千百万像今天义和团民这样的中国人……他们会把一切势力强加给他们的一切,加倍奉还给所有侵略者”,并结合所学可知,赫德已经看出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忍无可忍的中国人起来反抗是一个民族的必然觉醒,即他看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由义和团引发的赫德对未来的预言,仅据该材料不能得出赫德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本身的态度,排除AB项;当时十月革命、中共成立等大事件都未发生,没有人能预料新中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C项。10.如表反映了1916年、1920年和1923年福新公司(荣氏企业)的资本构成情况。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年份是()年份(年)自有资本(股东出资形成的资本金、资本盈余以及其运行结果累积留存收益)借入资本(企业以承诺到期支付本金和一定利息而获得的资金,分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两种)金额(千元)%金额(千元)%①2936.9152.126978747.9②519314.3310.3685.7③2968.1435.25468.0564.8A.191619201923 B.192319161920C.192019161923 D.192019231916【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表格数据“借入资本”“自有资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16年正处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所以公司的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规模还比较小,所以1916年对应的应是②;1920年和1923年正处于一战以后,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经过了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并未陷入困境,且获得了一定程度的长足发展,所以①对应的应是1920年,③对应的应是1923年,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1.如表为提卡遗址(位于叙利亚东部,其东南方向为古巴比伦王国,西北方向为赫梯王国)发现的青铜时代中期的印章及其简介。这可用于说明当时()印章简介印面结构为“内圈主图案+外圈双层纹饰”,主图案似狮子,外圈双层纹饰为简单刻划纹,与赫梯印章形似材质为产自赫梯王国的赤铁矿,纹饰带有巴比伦风格A.古代文明的扩展 B.区域文化的交流 C.多元文化的并立 D.文明区域的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西亚。材料“主图案似狮子,外圈双层纹饰为简单刻划纹,与赫梯印章形似”“材质为产自赫梯王国的赤铁矿,纹饰带有巴比伦风格”体现的是提卡遗址发现的青铜时代中期的印章具有赫梯和巴比伦风格,说明当时存在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文明之间的交融,非拓展,排除A项;材料与多元文化并立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明区域的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12.13世纪,西欧大学参照手工业行会“学徒、帮工、师傅”的等级制定了大学学位制度,教师上课的时间、内容、进度等都按照契约进行,还设有学者行会、民族团、兄弟会等具有行会特征的机构。这些措施旨在()A.实现自我保护和管理 B.促进大学职能的转变C.适应王权加强的需要 D.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西欧)。根据材料“西欧大学参照手工业行会……还设有学者行会、民族团、兄弟会等具有行会特征的机构”可知,中世纪的大学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实现自我保护和管理,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大学职能有什么样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信息并没有体现要加强王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学发生的变化,没有说明对于对于人才培养的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世纪时期的法国,旅行主要以经商、朝圣、传教等为目的,旅行的范围主要是欧洲;16—17世纪的法国,“旅行”一词日渐被赋予以探险、发现、求知、好奇为导向的新意涵,旅行者开始越过近东,前往波斯、印度以及中国等地,出现了游记等旅行文本的写作和出版热潮。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A.交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 B.海外探险丰富文学创作C.文艺复兴促进殖民扩张 D.人口迁移增强文化认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法国。据题干“旅行目的和范围的变化”,并结合所学“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可知,中世纪时期,东西方交通不太通畅,这时的旅行以宗教和经商为主且旅行范围小,而新航路开辟了欧洲直接通往亚洲的海路,新航路由欧洲人主宰,相对之前方便、安全,旅行越来越成为一种增长个人知识、视野的行为,旅行范围也超出了欧洲并出现旅行文本的写作和出版热潮,促进了亚欧文化交流,A项正确;材料重点是前后对比,B项只涉及了后半截材料,B项片面理解材料,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殖民扩张,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文化交流,不涉及文化认同,排除D项。故选A项。14.如图为1899年美国的时事漫画《开学啦》。漫画左上角为擦玻璃的黑人,右上角为独自坐在门口的印第安人,且手中的书是反的,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中国人,中间为被美国“老师”训斥的四个学生(菲律宾、夏威夷、波多黎各、古巴),右边是认真听讲的学生。黑板上的文字是“……美国也将按自己的意愿管理新领土,而不需要考虑新领土上民众是否愿意,直到美国认为他们能自己管理为止。”该漫画()A.揭示了黑人奴隶制的不合理性 B.体现了多元文化并存与交融C.表达了民众对门罗主义的不满 D.反映了殖民侵略与种族歧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1899年”“右上角为独自坐在门口的印第安人,且手中的书是反的,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中国人”“中间为被美国‘老师’训斥的四个学生(菲律宾、夏威夷、波多黎各、古巴)”“……美国也将按自己的意愿管理新领土,而不需要考虑新领土上民众是否愿意,直到美国认为他们能自己管理为止”和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抓紧对外扩张,其中对材料中新领土的管理体现的是殖民侵略,对印第安人、黑人、中国人的态度,体现的是种族歧视,因此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黑人的歧视,非揭示了黑人奴隶制的不合理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多元文化并存与交融的说法,排除B项;门罗主义体现的是美国企图独霸美洲,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15.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移民制度。一方面,细化技术移民类别,对不同人才适用不同的移民政策,有针对性地筛选人才;另一方面,对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降低要求,简化程序,增加福利,以提高吸引力。这一政策()A.旨在完善国际分工体系 B.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C.反映出国际竞争的加剧 D.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根据材料“细化技术移民类别,对不同人才适用不同的移民政策,有针对性地筛选人才,对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降低要求,简化程序,增加福利,以提高吸引力”可知,欧美国家对紧缺人才和高端人才的重视,这反映出国际竞争的加剧,欧美国家想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实力,C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涉及国际分工体系的建设,排除A项;材料中的政策并不利于经济全球化,排除B项;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小题14分,第17小题12分,第18小题13分,第19小题16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书院历史教育是指以书院为载体,旨在传播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的教育教学活动。下图为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简介。宋代书院开展历史教育所使用的教学素材主要有三个来源,即儒家经典、前代史学研究成果和当代史学研究成果。其教师多由朱熹、吕祖谦等史学大家担任,他们编订了《左氏类编》《春秋讲义》《资治通鉴纲目》《三国纪年》等大量史学著作,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朱熹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困扰宋代的“三冗”问题,借鉴历史智慧提出解决方案。陆九渊主张通过学史以涵养本心,促进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合理化。——摘编自刘佳《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研究》等◆涂巷中小儿薄劣,为其家所厌苦,即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肇整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苏东坡《东坡志林》◆正如近人曾指出的,宋儒解《尚书》,“专持一‘理’字,臆断唐虞三代之事。凡古事与其理合者,即以为是,与其理不合者,即以为非”。——(晚清)皮锡瑞《经学通论·书经》评析宋代书院的历史教育。【答案】宋代书院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经史子集等基础知识,‌还涵盖了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技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书院在学术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书院教育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有向学术研究的深化以及对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的思考,这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的繁荣,维护了社会伦理道德,还培养了大量的学者、思想家、政治家。当然宋代书院也有不足之处,如理学发展到后来逐渐僵化,沦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总之,‌宋代书院在历史教育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教育特点及其意义对当时社会和后世教育发展都影响重大,当然北宋书院讲授的理学也有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辩证看待北宋书院的作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含评析类),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是宋代中国。先列举具体史实,再对应评价。评价需注意一分为二从正反两方面展开。据材料“他们编订了《左氏类编》《春秋讲义》《资治通鉴纲目》《三国纪年》等大量史学著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教育内容方面,史实是“宋代书院教育内容丰富,宋代书院的教育内容不仅包括经史子集等基础知识,‌还涵盖了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技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意义是“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据材料“朱熹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困扰宋代的‘三冗’问题,借鉴历史智慧提出解决方案。陆九渊主张通过学史以涵养本心,促进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合理化”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书院在学术研究中有重要地位,如史实有“书院教育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还有向学术研究的深化以及对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的思考”;意义是“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的繁荣,维护了社会伦理道德,还培养了大量的学者、思想家、政治家”。据材料“与其理不合者,即以为非”并结合所学可知,消极影响方面,理学发展到后来逐渐僵化,逐渐沦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最后归纳总结,升华主题,完成表述,如:综上所述,‌宋代书院在历史教育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其教育特点及其意义对当时社会和后世教育发展和学术研究都影响重大,当然北宋书院讲授的理学也有一定的缺陷,我们应辩证看待北宋书院的作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海外贸易的变化材料一宋朝海上丝绸之路越过印度洋,延伸到波斯湾、阿拉伯海沿岸,为大量阿拉伯商人来广州、泉州经商奠定基础。明朝中后期,东亚海洋形势发生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通过“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葡萄牙殖民者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把中国生丝、丝织品和瓷器运往欧洲各地销售。——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材料二——《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地图册——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三分册)》概括南宋和晚明时期海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答案】变化:贸易的范围方面,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方面,由以广州、泉州、明州为主到以澳门为主;参与贸易的中间商人方面,从以阿拉伯商人为主到以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商人为主。影响:中国商品的大量出口,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澳门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海外贸易中,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的聚集,给中国的海防带来一定的压力。【解析】【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宋和晚明时期(中国)。根据“明朝中后期,东亚海洋形势发生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通过‘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葡萄牙殖民者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把中国生丝、丝织品和瓷器运往欧洲各地销售”和图示内容可从贸易范围、对外贸易的港口、参与贸易的中间商等方面进行概括,即贸易的范围方面,从区域到全球;中国对外贸易的港口方面,由以广州、泉州、明州为主到以澳门为主;参与贸易的中间商人方面,从以阿拉伯商人为主到以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商人为主。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首先,中国商品的大量出口,美洲等地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刺激了澳门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在海外贸易中,美洲的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最后是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的聚集,给中国的海防带来一定的压力。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时代变迁与历史认知中国与埃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但两国在古代历史上的交流微乎其微,直到近代,国人才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埃及。林则徐的《四洲志》在广泛介绍世界其他文明时对埃及略有涉及,开创了近代对埃及认知的先河。19世纪60年代以后,以《万国公报》与《益闻录》为首的部分报刊开始关注埃及,访问欧洲的中国官员在埃及进行中转、停留时,留下了许多对埃及的实地记录。晚清人士将埃及纳入西方国家之中,认为西方文明继承自埃及,西学中源论者认为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正是通过“中国—埃及—希腊”的途径进行传播。这一时期,国人将埃及塑造成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形象并得到广泛传播。20世纪初,记录埃及亡国史的著作出版更多,仅《埃及近世史》便有四版,一时之间埃及成为国内所作亡国史中涉及最多的国家。这一时期国人也在报刊上发表《埃及亡国惨状记》《埃及百年兴衰记》《埃及变法考》等文章。1904年,《安徽俗话报》刊载的《醒梦歌》中唱到:“更有一国叫埃及,欠了洋账要还息,害得百姓日穷苦,就是讨饭也无路……若把外国历史讲,中国情形也不堪想。”——摘编自王泰《近代时期国人对埃及形象的塑造与认知嬗变》结合材料,以“时代变迁与历史认知”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论题: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国人对埃及的研究角度发生变化。表述:古代中国未曾面临民族危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使古代中国没有了解埃及的动力;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率先睁眼看世界,在介绍西方的同时,埃及也被介绍到中国,有利于开拓国人眼界。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运动开展,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坚持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度,需要找到清政府继续存在的合理性,故把埃及塑造成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形象,作为西学中源证据链中的一环;20世纪初,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侧重介绍、撰写埃及亡国史、埃及亡国惨状等,以期警醒国人,促进国人民族意识觉醒以挽救民族危机。总之,近代国人对埃及形象的塑造是服务当时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当然历史研究在守住国家根本的同时要注意实事求是。【解析】【详解】这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这一题所涉及的最大范围的时空近代中国。论题:据材料出处“近代时期国人对埃及形象的塑造与认知嬗变”“但两国在古代历史上的交流微乎其微”“林则徐……西学中源论者认为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正是通过‘中国—埃及—希腊’的途径进行传播”“20世纪初,记录埃及亡国史的著作出版更多……《埃及亡国惨状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使国人对埃及的研究角度发生变化。表述:据材料“古代、鸦片战争后、20世纪初”三个阶段可知,可分三个阶段进行表述。每个阶段可从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如第一阶段,据材料“两国在古代历史上的交流微乎其微”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古代中国未曾面临民族危机,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使古代中国没有了解埃及的动力。据材料“林则徐的《四洲志》在广泛介绍世界其他文明时对埃及略有涉及,开创了近代对埃及认知的先河……西学中源论者认为中国对西方的影响正是通过‘中国—埃及—希腊’的途径进行传播”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率先睁眼看世界,在介绍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同时,埃及也被介绍到中国。19世纪60年代以来,洋务运动开展,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坚持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度,需要找到清政府继续存在的合理性,故把埃及塑造成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形象,作为西学中源证据链中的一环;第三阶段,据材料“20世纪初,记录埃及亡国史的著作出版更多”并结合所学,20世纪初,经历了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故这一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侧重介绍、撰写埃及亡国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