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35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_第1页
《高中化学》第35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_第2页
《高中化学》第35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_第3页
《高中化学》第35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_第4页
《高中化学》第35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35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层次1基础性1.(2023·广东梅州联考)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开启啤酒瓶后,马上泛起大量泡沫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C.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2.(2023·广东韶关检测)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M(g)bN(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N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物质M的转化率变小C.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变大D.a、b的大小关系是a>b3.(2023·广东广州检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CH3OH(g)ΔH<0。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C.2v正(H2)=v逆(CH3OH)D.CO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4.(2023·广东湛江检测)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和NO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SO2(g)+NO2(g)SO3(g)+NO(g),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测得SO3浓度随时间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反应时间/s40506070S0.100.140.210.26反应时间/s8090100110S0.300.320.330.33A.50s时,SO3的生成速率为0.0028mol·L-1·s-1B.40~90s时段:v(正)>v(逆)C.v正(SO2)=v逆(SO3)或v正(SO2)=v逆(NO2)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100s开始,容器中的温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5.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NH3(g)+5O2(g)4NO(g)+6H2O(g),经2min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5v正(O2)=4v逆(NO)B.2min末的反应速率,用NO表示是0.3mol·L-1·min-1C.由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可判定反应达到平衡D.由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可判定反应达到平衡6.(2023·广东梅州期末)某温度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两个反应并达到平衡:①2X(g)+Y(g)Z(s)+2Q(g)ΔH1<0②M(g)+N(g)R(g)+Q(g)ΔH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适量Z,①和②平衡均不移动B.通入稀有气体Ar,①平衡正向移动C.降温时无法判断Q浓度的增减D.通入气体Y,则N的转化率减小7.(1)工业上,裂解正丁烷可以获得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反应1:C4H10(g,正丁烷)CH4(g)+C3H6(g)ΔH1反应2:C4H10(g,正丁烷)C2H6(g)+C2H4(g)ΔH2某温度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2mol正丁烷,假设控制反应条件,只发生反应1,达到平衡时测得CH4的体积分数为13。下列情况表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的是(填字母,下同)。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甲烷、丙烯的生成速率相等C.混合气体压强保持不变D.丙烯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2)深入研究碳、氮元素的物质转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g)+CO2(g)CO(NH2)2(s)+H2O(l)ΔH=-87.0kJ·mol-1。若向某恒温且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H3和CO2,发生上述反应。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断裂6molN—H的同时断裂2molO—HB.压强不再变化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3)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恒温恒容情况下,下列说法能判断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是。A.气体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变B.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C.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D.容器内NaNO3的浓度保持不变层次2综合性8.可逆反应mA(g)+nB(?)pC(g)+qD(?)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改变条件后,平衡正向移动,D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大B.若升高温度,A的浓度增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C.若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m+n一定等于p+qD.若增加B的量,平衡移动后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9.已知:2H2S(g)+O2(g)S2(s)+2H2O(g)ΔH=-QkJ·mol-1(Q>0)。T℃时,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起始加入2molH2S(g)和1molO2(g),达到平衡时生成0.6molS2(s)。下列说法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硫化氢的浓度是氧气浓度的2倍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C.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3QkJD.消耗2molH2S(g)的同时生成2molH2O(g)10.(2024·湖南长沙高三模拟)臭氧分解反应2O3(g)3O2(g)中O3的消耗速率可表示为v(O3)=kc3(O3)c(OA.平衡时有2v(O2)=3v(O3)B.容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充入O2,再次达到平衡,O2的体积分数变大C.容积不变,分离出O2时,O3的消耗速率不发生变化D.压强不变,充入气体Ne,平衡将不发生移动11.用O2将HCl转化为Cl2的反应为4HCl(g)+O2(g)2Cl2(g)+2H2O(g)ΔH<0。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c(Cl2)的实验数据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t/min0246c(Cl2)/(10-3mol·L-1)01.83.75.4A.2~6min用Cl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9mol·L-1·min-1B.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可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化学平衡常数:K(200℃)>K(400℃)D.增大压强,可以提高HCl的平衡转化率12.(2023·广东湛江期中)180℃时将0.5molH2和1molCO2通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CH3OH)和某无机副产物,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部分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CH3OH+H2OB.当容器内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C.在0~3min内用H2表示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1·min-1D.在3~10min内,反应仍未达到平衡状态13.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温度起始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c(H2)c(CO)c(CH3OH)c(CH3OH)Ⅰ4000.200.1000.080Ⅱ4000.400.200Ⅲ500000.100.025A.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Ⅰ中c(H2)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14.(1)将一定量的CO2和H2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l)+H2O(l)ΔH=-93.8kJ·mol-1,测得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催化效果最好的催化剂是(填“Ⅰ”“Ⅱ”或“Ⅲ”),该反应在a点达到平衡状态,a点的转化率比b点的高,其原因是。(2)利用CO和水蒸气可制备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得到的三组数据如下表所示:温度起始量达到平衡nnnCO转化率时间650421.669003213①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填“放热”或“吸热”)反应。②900℃时,0~3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H2O)=,达到平衡时c(H2)=。(保留2位小数)层次3创新性15.乙烯是石油化工最基本的原料之一。(1)在乙烷中引入O2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减少积碳。涉及如下反应:a.2C2H6(g)+O2(g)2C2H4(g)+2H2O(g)ΔH1<0b.2C2H6(g)+5O2(g)4CO(g)+6H2O(g)ΔH2<0c.C2H4(g)+2O2(g)2CO(g)+2H2O(g)ΔH3<0氧气的引入可能导致过度氧化。为减少过度氧化,需要寻找催化剂降低反应(填“a”“b”或“c”)的活化能,判断的依据是。(2)常压下,在某催化剂作用下按照n(C2H6)∶n(O2)=1∶1投料制备乙烯,体系中C2H4和CO在含碳产物中的物质的量百分数及C2H6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①乙烯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②在570~600℃温度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C2H4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H2O的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C2H6在体系中的物质的量百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此催化剂的优点是在较低温度下降低CO的平衡产率第35讲化学平衡状态及平衡移动1.B解析开启啤酒瓶后,压强减小,平衡向生成气体的方向移动,马上泛起大量泡沫,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A不符合题意;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少量铁粉,可以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与化学平衡无关,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符合题意;实验室制取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时,c(Cl-)增大,可以使平衡Cl2+H2OH++Cl-+HClO逆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使用过量的空气,c(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2.A解析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M(g)bN(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增加一倍,此时N的浓度变为原来的50%,当达到新的平衡时,N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表明平衡向生成N的方向移动。由分析可知,增大体积,减小压强,平衡向生成N的方向移动,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正确;减小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物质M的转化率增大,B不正确;在压强减小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不正确;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a、b的大小关系是a<b,D不正确。3.D解析A.反应达到平衡之前,体系混合气体的质量保持不变,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即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B.化学平衡的特征之一为各组分的浓度、物质的量保持不变,而不是相等或成比例,故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正(H2)=2v正(CH3OH),故当2v正(H2)=v逆(CH3OH)时,v正(CH3OH)≠v逆(CH3OH),反应未达到平衡;D.化学平衡的特征之一为各组分的浓度、物质的量、质量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故CO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4.A解析50s内,v(SO3)=0.14mol·L-150s=0.0028mol·L-1·s-1,不能计算50s时的瞬时速率,A错误;40~90s时段,此时反应未达平衡,反应正向进行,v(正)>v(逆),B正确;v(正)=v(逆)时,反应达平衡状态,v正(SO2)=v逆(SO3)或v正(SO2)=v逆(NO2)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1005.D解析平衡时,4v正(O2)=5v逆(NO),A项错误;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用NO表示是0.6mol·L-12min=0.3mol·L-1·min-1,B项错误;容器容积不变,气体总质量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C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容器容积不变,温度不变,6.B解析Z是固体,加入适量Z,不会改变①和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①和②平衡均不移动,A正确;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Ar,气体浓度不发生改变,反应①的平衡不移动,B错误;反应①是放热反应,反应②是吸热反应,温度降低,反应①正向进行,反应②逆向进行,但两个反应中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未知,故无法判断Q浓度的增减,C正确;通入气体Y,反应①平衡正向移动,Q的浓度增大,导致反应②平衡逆向进行,则N的转化率减小,D正确。7.答案(1)CD(2)A(3)ABC解析(1)气体密度等于气体质量除以容器容积,反应1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气体质量不变,容器容积不变,因此在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因此密度不变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甲烷、丙烯均属于生成物,两者的化学计量数相同,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它们的生成速率始终相等,故B不符合题意;在恒容恒温下,气体分子数逐渐增多,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故C符合题意;丙烯体积分数由0逐渐增大,丙烯体积分数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符合题意。(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2分子NH3反应产生1分子CO(NH2)2,会断裂2个N—H,即1个NH3分子断裂1个N—H。现在断裂6molN—H,就是6molNH3反应,要生成3molH2O,形成6molO—H;断裂2molO—H,就是1mol水发生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大于消耗水的物质的量,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A符合题意;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发生改变,当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发生变化,而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的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不符合题意;若C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3)反应物NO2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生成物NO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所以未平衡前气体物质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变量,当气体物质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故A选;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物质的质量在减小,而容器容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在减小,当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到了平衡,故B选;NO2是红棕色气体,Cl2是黄绿色气体,未平衡前混合气体的颜色在改变,当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2和Cl2的浓度均不再改变,反应达到了平衡,故C选;NaNO3是固体,不能用固体浓度不变衡量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D不选。8.D解析若改变条件后,平衡正向移动,D的百分含量不一定增大,因为B的状态不确定,故A错误;若升高温度,A的浓度增大,说明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若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如果B、D均为气体,则说明m+n一定等于p+q,如果B、D均不为气体,则m=p,故C错误;固体和液体的用量不影响平衡,若增加B的量,平衡移动后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故D正确。9.B解析硫化氢的浓度为氧气的2倍,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B项正确;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6molS2(s),消耗的H2S为1.2mol,反应放出0.6QkJ热量,故反应放出0.3QkJ热量时,未达到平衡,C项错误;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知,任何时间段,消耗2molH2S(g)的同时一定生成2molH2O(g),且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D项错误。10.A解析根据反应进行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O2)3=v(O3)2,2v(O2)=3v(O3),平衡时当然也存在2v(O2)=3v(O3),故A正确;该反应为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容积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充入O2,体系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O2含量减少,再次达到平衡,O2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错误;容积不变,分离出O2时,根据O3的消耗速率表达式,v(O3)=kc3(O3)c(O2),O3的消耗速率会随着O11.A解析2~6minc(Cl2)由1.8×10-3mol·L-1增大到5.4×10-3mol·L-1,则有v(Cl2)=3.6×10-3mol·L-14min=9×10-4mol·L-1·min-1,A错误;恒温恒容时,平衡建立过程中,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则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断变化,当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正确;该反应的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K减小,则平衡常数:K(200℃)>K(400℃),C12.D解析将0.5molH2和1molCO2通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甲醇蒸气(CH3OH)和某无机副产物,0~3min内消耗的CO2与H2物质的量之比为(1.0mol-0.9mol)∶(0.5mol-0.2mol)=1∶3,由原子守恒可知副产物为水,由原子守恒可知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A正确;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当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0~3min内,参加反应的CO2为0.1mol,根据物质转化关系可知反应消耗0.3molH2,则0~3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0.3mol1L3min=0.1mol·L-1·min-1,C正确;0~3min内生成的甲醇物质的量为0.1mol,则3min时甲醇物质的量为0.1mol,10min时甲醇物质的量也为0.1mol,在3~1013.D解析对比容器Ⅰ和Ⅲ可知两者投料量相当,若温度相同,最终两者等效,但Ⅲ温度高,平衡时c(CH3OH)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Ⅱ相对于Ⅰ成比例增加投料量,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提高,所以Ⅱ中转化率高,B错误;温度相同,Ⅱ中投料量是Ⅰ的两倍,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平衡时Ⅱ中c(H2)小于Ⅰ中c(H2)的两倍,C错误;由容器Ⅲ中数据可得,平衡时c(H2)=0.15mol·L-1、c(CO)=0.075mol·L-1,容器Ⅰ平衡时c(H2)=0.04mol·L-1、c(CO)=0.02mol·L-1,温度:Ⅲ>Ⅰ,所以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D正确。14.答案(1)Ⅰ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