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
高考诗歌答题模版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
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
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
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
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
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
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
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
(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高考现代文答题模版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
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
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
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
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积累-现代文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
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
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
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
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
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
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
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
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
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诗鉴赏答题模板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的时
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
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
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
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
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
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
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诗人是
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这样表达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
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3)、阐述此手法有效
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
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
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
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如果说用某个字
替代,好不好?结合原文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生动贴切的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会全诗型答题步骤:(1)、该词
对突出诗歌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歌的结构上
所起的作用考虑。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
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
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
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
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
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
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
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
细体味、辨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
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
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
下:
一、在标题上设题
1.标题有什么含义
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
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
(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
(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了……情感,
(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一一主要情节,《羚羊木雕》一一贯穿全文的线索,
3.如何拟写标题
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
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
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
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
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情感、预
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
气氛。
回关于社会环境描写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
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
回注意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
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
态”的描写。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
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
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
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
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
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经历以及XX
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
语言描写刻画XX的性格特点,表现XX的某种品质
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
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
性格或者XX品质。
(2)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就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
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内心
情感、品质性格,以突出中心。如杨二嫂顺手拿走母亲的手套,胡屠
户替女婿扯衣裳襟,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等。
(3)侧面衬托(间接描写)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写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可以从分
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2.如何概括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人物形象指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分析人物所做之事入手,结合具体的写人方法,
抓住抒情、议论语句,用准确的词语写出人物身上的品质、精神方面
的特点,尽可能不要停留在一个层面上,即多方面概括。
3.如何评价人物
评价人物不要架空,尽可能紧扣文中人物的行为表现,结构为:
概括叙述+精当议论。
"形象”既包括具体人物,也包括典型环境下的人物群体或事物、景
物,
回甚至于是一种意象,一种精神的象征。如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周
敦颐笔下的莲、鲁迅笔下的朔方的雪等。鉴赏事物形象,重点要了解形
态、特征、性质、含义、影响等。
五、在词语上设题
1.如何解答重要词语的含义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
文,推知其语境义(派生义、特定义、隐含义),而不是词典义。
可以试用同义词、近义词替代,解释时注意联系语境分析原因,
保持词性一致,最后代入验证。
2.词语有什么作用、表达效果(词语赏析)
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
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如何表现了陈述对象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情感态度。
人的心情、性格
带句解词+手法效果++
物的特点、状态
答题模板:本句用了XX手法,刻画了/描写了XX,语言生动有趣,
简洁凝练,XXXX,表达了人物的XX情感。
六、在句子上设题
1.特殊句子中表达方式的作用
记叙文中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
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
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
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
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考句子的含义(考虑是否使用某种修辞手法或者表现手法)
具体做法有:
(1)思考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即剥去修饰,直达本质义,也
可以叫做翻译句意。
(2)换种句式,如双否、反问变肯定
(3)突破关键词语
(4)指出句子所蕴含的哲理
(5)指出句子体现的作者倾向、态度
3.句子的作用
重要句子的作用一般是从内容、结构和语言三个方面入手。
(1)内容上的作用
指出该句子运用了……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方法,写了……内容,表
现了陈述对象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或作者的……情感,揭示了……的
哲理。
(2)结构上的作用
开头句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照应题目、埋伏笔、设悬念。
结尾句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升华情感、照应开
头、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线索句贯穿全文,使文章紧凑;强调中心句、紧扣主旨,揭示
中心。
过渡句承上启下。
疑问句表达鲜明、强调,激发读者思考作用。
哲理句具有启迪作用,画龙点睛作用。
引用句故事传说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
内容,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语言风格上
注意:句子中某个词换成另外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XXX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形象生动地描写了xx
(3)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xx的情况,换了后就变
成XXX,与事实不符。
4.句子鉴赏(自主批注、赏析)
(1)找修辞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具体化,易于理解。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
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增强语言的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
栩栩如生,往往能传达出作者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
了+对象+特征。
夸张突出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揭示本质,表
达作者主观感情和态度,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排比把某事物的不同特征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条理清晰;
流畅贯通,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增强气势。强调了+对象+特征。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有感染力。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起读者对+对象+特征
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回以上是修辞的基本作用,在分析文章中的具体句子时,还要联
系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表达出的情感。
(2)找手法
渲染烘托、联想想象、对比衬托、反语讽刺、借景抒情、情景交
融、直抒胸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调动感官、多种角
度、虚实结合、色彩搭配等
(3)找句式
主要从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来考虑。整句与散句的结合,长
句与短句的错落,都使句子节奏富于变化,形成错落有致的美,让人
读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很有感染力
(4)找用词
在记叙文中主要是抓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叠词。
拟声词和叠词,主要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美感。
七、在段落上设题
归纳段意题:
A记叙文:(时间+地点)+人+事
B说明文: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C议论文:用xx论证方法证明了xx论点。
段落的作用
1.开头段的作用
开门见山;引出下文的……;照应标题(点题);设置悬念吸引读
者;为后文的……情节发展埋伏笔,做铺垫。(注意和说明文、议论文
开头段作用相比较)
2.结尾段的作用
(1)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2)先概括最后一段的内容,再指出点明了(升华、深化)……
主旨(主旨是指:表现了人或物……精神(品质),表达了文中人物或
作者的……情感,揭示了……道理,揭露了……现实(本质)等
(3)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题目。
3.过渡段
紧承上文……内容,转入下文……内容,使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注意表达方式的转变,如由记叙转入议论,由描写转入抒情等。
八、补白题
1.揣摩人物心理:符合人物身份,用第一人称叙述,
2.补充人物的语言:贴近人物内心
3.补充人物行为,特别是神态、动作细节。
九、在写作技巧上设题
1.表达方式的运用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1)记叙文中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又包括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则又包括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2)记叙文中的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引发读者思考、点明
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的抒情
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
二是间接抒情,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
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
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2.顺序的安排
记叙文的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和平叙,主要考查倒
叙、插叙
(1)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
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
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答题思路:渲染一种氛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了叙述的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
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
事的叙述方法。
答题思路:插入叙述了……内容(背景材料,某个细节,情节),
补充交代了……,刻画人物……性格,突出其某个特点,使人物形象生
动完整,更好突出文章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爸爸的花儿落了》)
(3)补叙,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答题思路:补充交代了……内容,使情节前伏后应,使文章结构严
密完整,更有力地突出中心。
3.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A运用了xx手法
B渲染xx气氛。
C托人物xx性格(情感)
D名xx中心(揭示主旨)
E突出xx主旨(深化中心)
4.行文结构的安排
0如何找文章的线索:
1文章的标题2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3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4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5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回记叙文开头句子有什么作用(从容和结构两方面回答)
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5为下文埋下伏笔
回记叙文中间句子有什么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
文)3.为下文埋下伏笔4.为下文情节作铺垫5.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回记叙文结尾句子有什么作用
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4、点明
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6、
点题7、前后照应8、首尾呼应
5.各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想像、联想,虚、实结合。
(2)渲染烘托主要指环境和场面描写。
(3)对比衬托通过比较,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
思想、感情等。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4)先抑后扬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对象,上下文形成强
烈鲜明的对比,突出所写对象,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5)讽刺夸张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和事物进行揭露、批
判和讽刺,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语言辛辣幽默。
(6)托物言志(象征)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
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7)以小见大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
的事物具体化。
(8)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9)以声衬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十、在文章主旨上设题
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大意
1、找文章标题;语段中开头结尾处的抒情议论性句子。2、概括
文章大意。理解文中作者的感情倾向与态度。3从时代背景入手分析。
十一文章的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
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十二综合表达题该如何做
此类题答案也在文里面,要和作者站在一边"。当然,如能有理有
据,自成一说,也是提倡的。答题方法是:
1、重"联系〃,巧借用。即一定要按照题干要求,联系文章、结合
实际、联系连接材料;巧妙借用文章里的词句组织答案。
2、用上"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
观点,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条理要
清楚。
3、要有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4、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答出自己的文采。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
1.文章体裁是什么?此文是一篇: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O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
果)要会找六要素。
3.如何找文章的中心句?
文章的中心句就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捕捉文章的中心
句,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再找出能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次,是要掌握文章中心句子的特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
一般在开篇,或结尾,一般是议论性总结性的句子。
1)从题目去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总起句去找。文章开头的总起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
所以就是中心句。
3)从结尾上去找。有些文章的结尾,往往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从反复句上去找。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5)从议论句上去找。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
议论句中的关键句就是中心句。
6)从哲理性句上去找。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
心句。
7)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
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8)从过渡句上去找。有的文章往往用过渡句来点明中心句。
4.如何概括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O
5.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
1)借助题目。
2)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格式1:
工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
景物)。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
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
①简略式:人物+事件
②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6.划分段落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关键还是看文章的意思。
7.从哪几个方面为文章拟标题。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⑶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或者中
心
8.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思想内容和结构)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思想内容方面)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抓表层义和深层义答题。
总体来讲,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要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
里的原则。至少要写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
或深刻道理。
表达效果上,抓住关键词、修辞方法、描写方法等分析它的特点
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答题模式(主要从结构上大的):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
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
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9.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
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0.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
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
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
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发人深思,给人深
刻印象。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1.重点词语相关题目
(1)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XX"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2)词语能否替换类题目: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
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十
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
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o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
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
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12.描写的种类
按描写对象分:
人物描写:(1)肖像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
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XX地位、XX处境、经历以
及xx心理状态、xx思想性格等情况。为了"以形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
特征。
(2)神态描写:是心理描写的外化。
(3)动作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情。
(4)语言(对话)描写:言为心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xx
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XX性格特征或XX精神品质。有时还推
动了情节的发展。
(5)心理描写:生动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形象
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XX思想,揭示了人物的XX性格或者XX品质。
场面描写:人物与人物之间在一定时间、地点且相互发生联系构
成的画面。
场面描写可以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深化
主题。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是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的描写。
作用:1.渲染气氛;1.烘托心情;3.表现人物品质;4、推动情节发
展;5、突出中心。
社会环境:是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的描写。
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渲染xx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主题。
13.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最全答题模板
一、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
决的整个过程。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
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
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O
解答思路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
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常用答题模式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
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
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
到〃的原则。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
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
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
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
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
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本
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
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
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
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
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
候,一一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
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插叙,在顺叙故事情节当中,插入叙述一些相关内容。《药》中
插叙"夏瑜狱中宣传革命〃的一段情节,塑造了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家的形象,表达了因群众的愚昧带来革命者的悲哀。
常见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哪些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解答思路
分析某个情节在全篇小说中的作用,一般从四个方面:一是对刻
画人物的作用,二是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三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四是从给读者的感受上分析。
1.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
2.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
对这一方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如《祝福》
中祥林嫂的二次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项作用。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
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
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如《祝福》,采用了倒
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
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等,设置了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
而止,留给读者回味的作用。⑤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一
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山神庙
偷听这一情节,是林冲由原来的忍让妥协到被逼反抗的转折点,有力
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逼上梁山"。
4.给读者的感受
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模式
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二、赏析人物形象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
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在小说阅读中,
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来设置试题,具体说来,有两
大类型: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2.赏析人物形象在文中的
作用。
题型一:概括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设题角度
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具体说来,大致可能涉及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概括
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
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等。
常见提问方式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3.文中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解答思路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
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部分,只有了解了故事的全貌,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
性格,因为人物的性格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在矛盾的冲突中展现
出来的。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
社会原因
首先,人物的成长变化、人物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密不可
分的关系。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
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
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
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人物都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每个
人的身上都鲜明地体现着时代的烙印。《祝福》开头的环境描写,把
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代、社会关系作了明确的交代,祥林嫂的性格特
点也就有了基础,有了依托。
5.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入手
如《林黛玉进贾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
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毒的性格特点O
常用答题模式
常用的一般模式为:XX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
地位)的人。
人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一成不变
的模式。
题型二:赏析人或物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提问方式
1.小说塑造XX这一主要人物,有何意义?
2.小说塑造xx物象,有何作用?
3.小说又写到了xx,请分析其作用。
解答思路
1.赏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
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启示。也就是从作者塑造
主要人物所反映的主题方面考虑。如《祝福》,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
妇女的典型,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桎梏和毒害下毫无人
身自由和生存权利,她挣扎过,也抗争过,最后还是遭到毁灭。应
该看到,在祥林嫂的性格中,主导方面还是她恪守"女子从一而终”的
夫权思想。祥林嫂的悲剧意义在于,作品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的系统
周密、强大深固。压迫祥林嫂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从物质到精
神,从阳间世界到阴间世界,从鲁四老爷、四婶到婆婆、大伯甚至还
有柳妈和鲁镇的群众都参与这样一个周密的封建观念大网络。这封
建网络决定了中国妇女的悲惨命运,也无情地压碎了祥林嫂们的一切
努力。作者塑造祥林嫂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际的描
述,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在封建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条绳索
捆绑下被吞噬的命运,揭露了封建阶级在思想上对劳动妇女的压迫和
毒害。
2.物象的作用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件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
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它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①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到烘托作用。如《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中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到沧州后在患难中忽然间遇见的
李小二。作者顺笔交代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李小二免遭
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
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李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
情合理,还反衬陆谦这位“朋友〃的奸诈,而且为后文张本。
②揭示或暗示主题。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次要人物柯瓦连
科兄妹,他们是小说中敢作敢为的人物,显示了外来新派人物的力量,
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希望。
③若是线索人物,自然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如初中教材上的小说
《孔乙己》中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和《祝福》中的“我〃。
三、分析环境描写,鉴赏艺术技巧
题型一:分析环境描写
小说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在
考查时,又往往以自然环境作为重点,命题的重心有三:一是环境描
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方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
重心往往以综合形式出现。对这一考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常见提问方式
1.本文第X(X多是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段的景物描写有
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2.本文多次出现对xx的描写,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请阅读第x段内容,试分析其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题思路
1.判定环境的描写特点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抓住特征,从
形、声、色等方面来考虑景物特点;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
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
2.区分环境描写的手法
小说中环境描写手法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①从写景的层次
和观察角度,如远景与近景,俯视与仰视等;②描写技巧: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起烘托作用,相得益彰)、虚实结合("实"
指现实存在的事物。"虚〃指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正侧描写、细节描写、
工笔(对对象多用笔墨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白描(不用浓丽的形
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
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
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等。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如《祝福》中第四次写雪时的
暗示。
(2)对人物形象的烘托。
(3)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造、对时代背景的暗示。
如鲁迅小说《故乡》开端部分对故乡凄凉环境所作的描绘,不
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落后封闭的农村小镇,为小说情节的展开创造了
一个典型环境,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十余年后中国广大农
村依然如故的社会现实,封建思想、封建秩序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
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没有得到丝毫改善,这也就揭示了闰土悲
惨命运的必然性。
(4)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如《水浒传》之节选《智取生辰纲》部分,杨志等人一上路,作
者就开始写太阳,写树林,并从多个角度反复渲染气温之高之热:有
通过作者直接介绍来写的,有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的,有通过杨
志或虞候、老督管之口来写的,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o
而这些对环境的描绘,不仅为杨志等人失去生辰纲同时也为晁盖等
人智取生辰纲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突出了杨志精明、老练、谨慎及
晁盖等人的足智多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就是说,天气的酷热难
当,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因
为天热,军健才"雨汗通流""叹气""走不得",才要求杨志趁凉早行,
而杨志去「正热里”行路,因而引起众人的抱怨;因为“红日当天”"热
不可当〃,所以众军健黄泥冈上见树林就要歇凉并死活不走,杨志与
众人矛盾才不断激化;因为天热,众军健才见酒就迫不及待要买来解
渴,终使中计,失掉生辰纲。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正是因为天气热,
吴用"智”取的妙计才使一万个小心的杨志着了道儿,作品对炎热天气
的刻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
(5)渲染营造某种氛围或气氛。
《祝福》中第一处写"雪"就是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和气
氛渲染的。
常用答题模式
运用什么手法(手法判定),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特点),
对什么人物(情节、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根据要求灵活组织答
案)
题型二:鉴赏艺术技巧
小说艺术技巧类型的题目复习备考需要做好"一、二、三、四”这
几项工作:
"一"是指必须构建一套关于各类艺术技巧的名称、特征、表达效
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络。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小说运用最多的是前二种表达
方式。
1.记叙
(1)记叙的人称。小说中的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
称。
(2)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①顺叙:如《荷花淀》
就是运用了顺叙的方法,好处就是眉目清晰地叙述了水生嫂等白洋淀
青年妇女由送丈夫出征,到寻丈夫遭遇敌船,再到巧遇丈夫体验杀
敌场面,最后成长为抗日队员的经过;又如《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
用了顺序的方法,好处就是眉目清晰地介绍了林黛玉的行程;②倒
叙:必修教材中运用此法就是《祝福》,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设置悬
念,吸引兴趣,使小说波澜起伏;③插叙:在必修教材中运用比较典
型的就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当中插叙了林冲救助李小二的事情;
又如《药》中插叙了夏瑜狱中斗争的事。
2.描写
既可以是对环境的描写,也可以是对人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上文
已经阐述,小说对人物描写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
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法,侧面描写主要用环境烘托
和次要人物烘托。
(二)表现手法
1.衬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绘某一事物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
特点,营造氛围。《荷花淀》中关于"院子"和"白洋淀”场景的描写。
2.对比: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特点,使形象更鲜明。《林教头风
雪山神庙》中李小二和陆虞候就运用了对比手法,同样都为林冲的朋
友,一忠一奸,对比鲜明。
3.点面结合:叙写事件全过程是面,抓住某一特殊情节或某一
细节为点,两者结合能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全貌,又能突出重点,表
现事件的普遍意义和特殊意义。《阿Q正传》叙述阿Q的忌讳就用了
点面结合法。先说阿Q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再说他忌讳
的推而广之,以及由此产生的同周围人的冲突,但这只是对主人公
的一般性描述,是面的铺写,还不够具体深入;因此作者独具匠心地
把阿Q放到与闲人的冲突中,作集中的画龙点睛的刻画。"点”的渗透
使阿Q的形象骤然立起来了,变得更加鲜明生动。点面结合使阿Q
的形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4.以小见大:抓住最能体现大主题、看似平凡细小却包含典型
意义和生命哲理的小事件、小人物来叙写,感人且具有社会意义。《阿
Q正传》中阿Q是小人物,通过这一小人物我们能认识中国民众国民
性的弱点。
(三)布局谋篇
根据内容所处的位置的不同通常有如下手法:
1.开头: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开门
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总领
下文。
2.过渡:承上启下,领起下文,总结上文……
3.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戛
然而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四)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和语言整体风格两个方面。修辞手法指比
喻、拟人、排比、借代、夸张、引用、反问、反复等,一般针对欣赏
具体语句的技巧;语言风格指平实、清新、幽默、辛辣、自然、简洁
明快、含蓄深沉、口语化等。
"二"是指两个结合
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和小说的主题、情节、形象、
环境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艺
术技巧是为文章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的,因此在解答艺术技巧
内容上的作用时应该遵循以上两个结合。
"三〃是指三个步骤
确认技巧好具体阐释好简述好处。即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
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当然要根据题干要求再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工厂安全评价课程设计
- 性教育课程设计
- 时间年龄和我课程设计
- 第8章 代数系统-《离散数学(微课版)》教学课件
- 智能家居课程设计意义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与实施路径
- 教学课件历史部编版(2024版)七年级初一上册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02
- 企业战略管理与组织架构调整报告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创新
- 时间意识班会课程设计
-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办法
- 蓄能器的基本功能
- 《典范英语》(1a)评价方案
- 煤矿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管理规定
- 晨晖智能一卡通管理系统
- 户口本日文翻译样文(模板)
- 关于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申请
- 仓储合同案例分析(共6篇)
- 应急预案评审要素表
-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考点
-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鉴证报告记录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