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雷高考四类文_第1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雷高考四类文_第2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雷高考四类文_第3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雷高考四类文_第4页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雷高考四类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高考考场作文如何避雷高考四类文

【题目】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

以为然。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有位同学在第一段提出了“预测不是唯一的出路,而是要有一颗‘长风破浪会有时'

的心,坚信终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观点后,他的第二段是这样表达的:

在《人类简史》中曾写道过这样一句话:“智人对未知的领域总因担忧生命而常常不

敢涉及。”担忧生命源于内心深处的未知,未知又源于对'前进道路'的缺乏把握,

缺乏把握即是对自身认知和信念的不坚定体现。究其根本,我们不敢向未来迈步而依

赖于预测是究因于自己信念的不够强大,不足以支撑这具肉体前进,更不足以支撑自

身精神的向外延伸。综上所述,一颗'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心更是自我信念的明灯,

更是自我前进的倚仗,更是自我精神的依托。”

这段话的表述主体是什么呢?是强调自我信念的重要,文中确实提到了“预测”,

但整个语段的表述不是以“预测”为阐释主体展开的,预测成了表达其他话题的一个

构件,把“预测”嵌在别的话题里,貌似围绕话题写作,实则偏离了表达中心。最终,

这篇文章被打到了38分。

下面这篇文章好像也在游离,却可以打到了62分,原因究竟何在?

活着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人生,究竟在追求什么?不正是在活着的过程中因不预测

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悲欢么?

多年过去了,《爱情公寓》中仍有一句很精辟的句子流传着:“生活没有彩排,

每一天都是即兴表演"。我们早出晚归,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甚至可以勾勒出几时

几分自己的所作所为。但我们腻烦过厌倦过吗?十几年了都没有。这正是因为我们从

来不预测在做那些事情时究竟会发生什么。即兴表演的过程中,悲伤和欢喜悄然而来,

失败和成功接踵而至,如此这般才给灰白的生活谱写了多彩的乐章,这才叫活着。预

测不过是将灰白放大看了个透彻,却仍是灰白。

更何况,我们如何预测?我们可以预测一个事件的走向,一个结果的收获,但

无法预测生活。连计划都永远赶不上变化,更何况是由无数元素组成的生活呢?在此

预测,即是重蹈画地为牢的愚蠢,将往昔和彼时桎梏成点,生命的长卷也就难以展开,

生命的厚度同样难以体现。与其纠结预测的准不准,不如思考如何将这场表演发挥的

精彩。

不过究其本源,预测与否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它们更是一种心理上的

反映。就预测而言,它同样在意"演好"。但它侧重于有计划的一定要成功,换而言之

是不愿意面对失败。这是没有必要的。生活不是上帝的诗篇,而是凡人的欢笑与眼泪。

一味的追求极致不仅会让自己迷茫,更会因难以接受落差而被击垮。人,即使生如逆

旅,亦要一苇以航。只有被打倒过,才能爬起来,只有跌落于至暗的低谷,才能寻到

至亮的光芒。因此无需畏惧,躲在预测的堡垒里瑟瑟发抖。拥抱未知,才能称为活着

的人。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不预测生活,并不意味着逃避生活,不意味得过且过。

如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最大的有为,不预测也是最高的俯瞰生活。在这个即兴表演

的过程中,我们必会看到许多,经历许多,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能演出更多。一

无所有,方能创造无限可能。当未来的我们疲惫时,回首往昔,捡起一个又一个曾经

的自己,定能发现我们自己其实也是非常伟大的人。那么多未知被我们穿过,那么多

苦痛被我们征服。如此这般,岂不是比总沉浸于预测,在已知和未知中苦苦挣扎的人

要好得多?毕竟我们一直在活着的路上。直面未知,终有一刻,我们会感受到,察觉

到:

迷雾将尽,星河长明。

如何评价这篇作文?题目是“活着”,没有提到“预测”;整篇文章也是在谈

人应该如何活着,好像也是把“预测”嵌在“活着”这个话题里的,不也是离题之作

吗?其实不然。准确地说,这篇作文应该是运用“活着”这一载体来阐释对“预测”

的态度、理角星。

X*一段强调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预测”带来的悲欢;

第二段用《爱情公寓》的内容阐释不“预测”的价值;

第三段阐述“预测”的不可能性;

第四段论述“预测”的本质,并进一步指出人生的意义恰恰在不预测;

第五段指出不预测生活的正确生活态度和路径,给人以希望。

从以上的简单勾勒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话题发起虽然是“活着”,但其

论述的关键点是“预测”,论证的落点是“预测”的无价值与不预测的意义。因此,

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预测”这一关键词展开而且论述的落点也是这个关键词。为什

么,这篇文章要给到62分的高分呢?原因就在于,他突破了中学生机械论述的模式化

思维,在“活着”的话题之下扣住了“预测”这一论述中心,不即不离,把握这一分

寸是十分困难的,稍不注意则将滑向离题之渊,只有思维严密才能掌控住不离题的局

面,正因为这一点,给了他62分。在这里要提醒广大中学生的是,我们要仔细思考、

审辨,让自己的思维紧紧围绕核心话题展开,这是考场作文的重中之重。

【看看阅卷组老师的建议】

上海高考作文题的审题策略

在阅读高考作文题的短短几行字中,我们必须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1、题目想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

2、题目是否想阐释什么道理?

首先,弄清题目想让我们探讨的问题,是阅读材料文字的关键。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

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段文字中有对预测的定义、生活充满变数、人们对预测的不同态度等信息。

我们很容易看出,题目需要我们探讨的核心问题,正是人们对预测的态度。

其次,有的题目本身包含了一定的观点倾向,所以我们需要追问,题目是不是想阐释

什么道理。比如高考题:“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

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对任何人来说,“自

由”与“不自由”都是共存的,阐释其中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这篇文章的任务。

根据题目的不同,把握这一问题的难度也不同。比如作文题:“现今的中国很

难出一个牛顿。第一,中国人没有闲暇功夫坐在树下。第二,苹果砸到了中国人,中

国人第一选择是抱怨,凭什么砸到我头上呢,第二选择就是吃了。”这是央视主持人

白岩松的一段话,对于他所描述的现象你怎么看?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这道题由于信息特别丰富,吸引学生思考的点也就特别多。比如一些学生看见了

第一句“现今的中国很难出一个牛顿”就不认同,于是针对“不只是中国”这一问

题侃侃而谈。又有学生看见了这是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话,于是针对“白岩松的武断”

拼命批判。这两者看似就题目中的内容展开,实际却属于跳开题目,根本没有按照题

目要求去讨论应该讨论的问题,也就必然落入走题的境地。

试分析题目中的内容:题目借白岩松之口,探讨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今中国很

难出一个牛顿。这里的牛顿当然是借代,代指科学家或更广泛的顶尖人才。而这个问

题他给与的解释有三层,一是“没有闲暇”,二是“选择抱怨”,三是“选择吃了”。

“没有闲暇”可以看作快节奏生活制约了思考,“选择抱怨”是主观的归因方式不对,

“选择吃了”则是实用主义价值观作祟。可见,题目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当今中

国很难出现顶尖人才”,要阐释的道理是“快节奏生活、错误心态及实用主义价值观

制约了科学发展”。

此外,我们还必须整体、全面地把握题意,因为作文题的每一句话都有他自己的

作用。在动笔之前,不妨将我们的审题结果带入原题审视一番,如果有一些内容完全

没有对你的审题产生帮助,那就要警醒了。比如在上面这个嘉定区一模作文题中,如

果我们抛弃了对材料的整体把握,只关注了其中的一个方面,从而将作文围绕“不抱

怨”“留点闲暇”等等内容来展开,就背离了题目想让我们讨论的核心,甚至落入了

偏题的轨道。

可见,高考作文的根本任务,就是“帮题目分析它想分析的问题,帮题目阐释它想阐

释的道理,力求全面。”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明确高考作文材料题的审题步骤。

第一步: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或关键词。

青浦区一模考试作文为例:

百岁兰是一种只在极少部分沙漠中生长的珍稀植物,生命期限长达几百年甚至

上千年,故被称为活化石植物。百岁兰长寿的秘密在于它叶上的气孔会吸收大气中的

水汽,根极长,可达3米至10米。树干非常短矮而粗壮,呈倒圆锥状,高很少超过50

厘米。沙漠中经常刮风,百岁兰被风一吹枝叶就会缠绕起来,就像章鱼的爪子一样。

树干的矮壮、根部的极长和枝叶的特殊本领确保了百岁兰不被狂风卷走,不因干旱而

死。

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题目自拟。

在篇幅较长的这段材料中,我们必须迅速抓住“树干的矮壮、根部的极长和枝

叶的特殊本领确保了百岁兰不被狂风卷走,不因干旱而死。”这样一句关键句,从而

知道前面对于叶子气孔等描述都不是问题的核心,百岁兰这几个适应沙漠环境特点的

“集合”才是题目的关键。

第二步:梳理关键词与其他内容的逻辑关系,分析题目想讨论什么问题。

这一步是为了弄清“题目想让我们讨论什么问题”。浦东新区一模考试题:

造成麻烦的,并不是我们不知道的事,而是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

样。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

于800字o

在第一步中,我们可以得到关键词“知道”,但这不足以让我们理解题意,还需要梳

理其中的逻辑联系。“不是……而是……”的句型告诉我们,“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

我们所想那样”才是最终“造成麻烦的”东西。而“我们不知道的事”之所以放在题

目中,是因为人们一般都觉得“无知”才会带来麻烦。这种“无知”是有意识的,就

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但实际上,这种有意识的“无知”倒不如无意识的“无

知”来得可怕。无意识的“无知”,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题目所

说“我们所知道的事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主观的“知道”和实际的“无知”结合,

带来了更大的危害。

梳理清楚这些逻辑关系后,我们才能对这段较短的文字形成正确的理解。题目想要讨

论的问题,正是“为什么这种认知局限才是造成麻烦原因”。

第三步:通读题目,体会题意是否有倾向。

这一步是为了弄清“题目是否想阐释什么道理”。比如上面这道作文题就是有

明确的观点倾向的,它想阐释的道理就是:自以为是的无知比“无知”本身更可怕。

当然,很多高考作文题选择不再预设倾向,在阅卷中,也很注重对已有试题进行更开

放、多元的解读。但是从考生的角度来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明确题目的倾向

是必经之路。在我们了解题目想要阐释的道理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补充,

从而使作文更有深度。

【作文题】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延续了去年对社会现象述评的命题形式,去年要求学生对

“评价他人的生活”进行分析,今年则要求学生对“预测”展开辩证思考。题目引导

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从命题形式上保持了稳定。

不预设任何限制学生思想的判断,把价值观留给学生自己。

作文题中包含两个概念:预测和变数。

大致有三种立意:

1.赞成“预测生活”一一或者出于迷信,盲目接受,自我判断力差;

或者出于判断力太强,相信预测中是有规律的。

多数人进行预测时,可能主要是为了增加确定感和安全感。

知道生活的迷雾里究竟掩藏着什么,会让人心安定些。

可以有“有预测才有前进的动力和路径”

“机遇常留给有准备的头脑”

“不能只是低头走路,还要抬头看路”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观点。

2.不赞成“预测生活”一一人生充满变数,是不可预测的。

对预测不以为然的人是基于什么动机呢?

可能是认为不知道未来会更具挑战性,

也可能认为人压根儿就无法确切地得知有关未来生活的信息。

可以有“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变是生活常态,无法预测”

“着力把眼前的事做好”等观点。

3.进行辩证思考——“生活不可预测却又应当预测”:

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生活的变化常常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

因此,生活的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

但我们应当乐观地看待生活,永远怀有预测美好生活的希望。

恰恰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应以不变应万变,

只有拥有强大判断力的人才能在变与不变中掌握人生绝对的主动权。

无疑,第三种立意高于前两种。但是无论哪一种,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都需

要展开充分的论证。

审题误区

这个题目的难易度适中,每一位同学都可以谈谈自己生活中曾经出现过或者见识

过的预测。比如算命先生的相面,股评家对股市趋势的推测,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对

未来的预判和猜测,等等。所有这些之中,总有一些是学生可能经历或者体验过的。

基于自身生活经验的写作至少能够保证基本的真实,保证可以进行最基本的思考。

实际写作中,学生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缺乏合乎逻辑的论证。应当讲,这个现象的论证阐述具有演绎性质。

基本前提是由于生活中充满变数,所以有人热衷于预测,以确定未来,

有人则相反。

无论持怎样的观点和立场,

与“预测”相对的“生活充满变数”这一事实是作文中无法回避的,

无论我们是否“预测”,如何“预测”,

最终都要回到真实而具体的现实生活。

遗憾的是,有些学生忽略了这个“变数”的前提,导致了论证过程的不严密。

2.少了"我”的存在。首先要联系题目中“生活充满变数”这一背景考查预测行为出

现的原因,

以及这一背景对预测效果的影响,

然后需要联系自身个人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思考个人对待预测应采取的态度。

有些学生仍然不能将社会现象与自己的经历、家庭教养、社会背景、学校教育等方面

有机结合,

缺乏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个体的命运与社会的关联性的思考。

作文中便表现为没有目标性,对未来缺少设定,

更多的是随遇而安的态度,缺乏更高的思想价值。

标卷范文

掌握未来

一考生

人类从远古走来,一直对世上的一切未知抱有无限好奇。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情

况下这些未知的探索意味着人类文明又前进了一小步,但有时却有待商榷——这其中,

就包括“知命”,即预测未来。古代,算命先生一度是烂大街的行业,甚至直至今日

还有人习惯为家中小儿“算一卦”。然而现代社会中,相信预测的人越来越少,这与

现代教育水平的提升及人们思想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一方面丰富人们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使人拥有更加独立自主的人格。这意

味着人们拥有更明确的目标和更具条理的规划,它们皆与“未知”二字相对,是已知

的内容。在已知的前提下埋头苦干的人往往无暇费神预测,他们是实干家,奋斗的过

程于他们而言比结果更有价值,无论成败,他们都会满载而归……显然,这样的人对

预测不以为然,他们相信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更乐意稳步走向那神秘的未知,

亲手揭开它的面纱。人们常说:“成功,就是走在自己的路上。”何为自己的路?我

认为,就是遵循计划,泰然自若'不受外界影响地走下去一一这才是“自己的”,“我

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迈出,我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来自我自己的意愿。”

然而反观“预测”,那显然并非我们自身的能力,它是外界的力量。

那么,这种外界的力量会对我们人生的轨迹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预测,即预先推测。人们常会选择未知且不定的东西——如开头所说的那样,被

好奇心驱使——来进行预测。在我看来,此时的预测其实是不自信的体现。米兰·;

昆德拉曾经说过:“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活过一样。”因为“人既不能拿它和前

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这使得人所做的每一个抉择都变得沉重起来,我

们的考虑不得不变得更周密、严谨,“放手一搏”也因此变得很困难。而预测,就好

比给予人“再活一次”的权利,人们忽然发现那份选择的重量变轻了……这是否意味

着人们活得也更草率了?

恰恰因为只能活一次,灵魂的重量正在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