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对于政治,除非被迫,苏格拉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从未表示任何兴趣,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战时和平时,却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他以极其强调的语气断言,他从来没有考虑把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并断言,他作为一个维护正义的战士的立场也使他与政治无缘。”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B.认为政治与维护正义相悖C.注重政治生活道德性 D.以客观立场维护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苏格拉底尽管对于参与政治并无兴趣,对民主政治的某些设计如抽签选举不认可,但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体现他客观指出民主政治的弊端,同时又履行维护民主政治的公民义务,D项正确;材料提及苏格拉底对于政治不感兴趣,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忠诚的公民,“反对民主政治”不符合题干材料本意,排除A项;苏格拉底意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对于合理的政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非完全否定一切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提及“正义”,没有提及“道德”,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排除C项。故选D项。2.17世纪之后,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猛烈冲击。为此,奥斯曼帝国专门编订了一套《纳西巴特文献》作为改革的理论准备。这些理论一致认为,造成目前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的根源就是帝国抛弃了古老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这一举措()A.造就奥斯曼帝国的再次繁荣 B.抵御来自西欧列强的扩张威胁C.传播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传统 D.忽视造成帝国落后的根本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之后(奥斯曼土耳其)。据材料“造成目前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的根源就是帝国抛弃了古老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历了科学技术、思想和政治革命而空前强大的西方诸国的扩张,唯有吸纳先进文明才能成功,而一味墨守传统,抱残守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陷入更深的危机,必败无疑,D项正确;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再次繁荣,排除A项;这一措施并没有很好抵御来自西欧列强的扩张威胁,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改革准备,无法得出传播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业产出比例图,不同色块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亚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700-2012年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工业产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但亚洲工业所占比例多于欧洲。工业革命主要在欧洲开展,工业革命后欧洲工业迅速发展,欧洲工业产出在全世界所占比重上升明显,而亚洲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在全世界所占比例迅速下降,A项正确;②所占比重一直很少,属于非洲,排除B选项;③图在工业革命之前所占比例极少,而在工业革命之后迅速发展,属于美洲,排除C项;④在工业革命之前占一定比例,在工业革命之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属于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4.埃及科学复兴的发起者之一、语言学家塔闼维(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张,埃及文化在好几个世纪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时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亲”。在希腊—罗马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中心。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又成为伊斯兰文化的支柱,帮助把文明传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闼维那个时代,它依然保持着力量和光荣。据此推知,塔闼维意在()A.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B.推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C.强调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 D.揭示阿拉伯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埃及)。据材料可知,塔闼维强调埃及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埃及文化对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非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而非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5.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革命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这表明列宁A.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B.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D.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答案〗A〖解析〗列宁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与殖民地、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是密不可分的,表明列宁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A项正确;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列宁解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符,B项错误;只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解释,并不能推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C项错误;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无产者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符,D项错误。6.《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图2是1970年以来黄金与美元比价的动态曲线图,对此图分析正确的是A.70年代前,固定汇率制使得黄金价格基本与美元价格相等B.70年代初,黄金价格上升,说明美元失去了国际货币地位C.70年代末,黄金价格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世界之首D.80-90年代,黄金价格的变化态势是国际浮动汇率制变动的结果〖答案〗D〖解析〗70年代以来,在浮动汇率制下黄金价格的变化态势,已经不是美国主导,而是世界金融市场规律运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固定汇率制是黄金与美元的“比价”基本固定,而不是“价格相等”,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美元与黄金变为浮动汇率制,但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货币,排除B项;虽然美元贬值,黄金价格急剧上升,但是美国仍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排除C项。故选D。7.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民国时期的家庭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原有的家长制受到冲击 B.聚族而居的状态被打破C.外在冲击及内在变革的推动 D.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传统的等级尊卑关系逐渐被平等、人格对等的关系取代,子女可以自由择业和自主婚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冲击以及民国初年推行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所导致,C项正确;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国时期平等的家庭关系,而聚族而居状态被打破更强调血缘关系受到冲击,排除B项;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与民国时期的史实不符,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8.1935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甲)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乙)富农之动产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之高利贷出借以剥夺农民者外,均不应没收。(丙)除统一累进税外,禁止地方政府对于富农之征发及特殊税捐。(丁)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等。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3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发布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调整了之前严厉打击甚至消灭富农的政策,规定对于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封建剥削部分外,均不没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以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团结各种力量一致抗日的主张,材料所述政策就是为了争取富农阶层支持抗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项正确;“围剿”一般指的是1930-1934年国民党对各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题干时间不符,且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的革命斗争中,党在多数时候采取的是反对富农或中立富农的政策,而非联合富农,排除A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纠正“左”倾错误说法过于笼统含糊,未能准确说明材料所述措施的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9.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依据此表,解读正确的是项目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人数66827428410063比例54.48%22.35%2316%8.16%5.14%项目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人数6030177147比例4.89%2.45%14.43%11.99%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原则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代表性广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原则,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指的是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0.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通过资格审查1183万余人,平均竞争比超过60: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0000:1。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后继乏力 B.价值取向因势而动C.追求稳定幸福生活成为共识 D.经济体制已出现根本性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92年至202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自主选择。目前受疫情、国内就业等因素影响,多倾向于稳定,价值取向因势而动,B项正确;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排除A项;“成为共识”,表述绝对,排除C项;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性变革说法不妥,排除D项。故选B项。11.距今约4500年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题干可知,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寺古城遗址和陕北神木石峁石城遗址,都出土了“宫城”、“宫殿建筑”“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规模较大的建筑,据此可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出现了许多较大规模的建筑,A项正确;题干内容仅是述及陶寺古城遗址和陕北神木石峁石城遗址的诸多文化遗存,但是并没有将这两地的文化遗存进行比较,也就不能得出其“统一性”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所述两地遗址的文化遗存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但不能得出不同区域文化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是阶级的出现以及公共权力的设立,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有关这两方面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这反映出()主张出处“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左传》“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道德经》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 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民主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 D.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所想解决的问题是人事问题,他们的著作更多关注现实政治问题,说明学术文化的发展迎合了社会转型的需要,即反映了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D项正确;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而非融合,排除A项;材料表明了学术文化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并未反映出学说的多样性,排除B项;“民主思想”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3.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A.构成资质令人瞩目 B.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C.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 D.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末年(中国)。根据材料“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衣冠宿望难制者。”可知唐末两个高门士族成为进士,却或被太监嘲笑或被军阀嘲笑,一方面反映出高门大姓已经不被社会重视,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士大夫群体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B项正确;门第观念兴盛是在东汉,到唐代只能是落日的余晖,排除A项;对品第的维护已经不再发挥效力,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士大夫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且该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乐式”全民出游,如表所示。这说明,宋朝()宋朝节庆活动摘录表节日名称典型活动记载踏青节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春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郡守虑有强暴之余,乃分谴戍兵于岗阜坡冢之上。-《成都志》上巳节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轻裾校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岁池亭,泛舟池中。-《岁华纪丽谱》寒食节州园在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淳熙三山志·土俗类二》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 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乐式’全民出游”可知,宋朝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这意在加强统治认同,扩大统治基础,从而培养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C项正确;削弱地方从而加强中央,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排除B项;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并不意味着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为明清时期山东地区集市分府统计表。据表可知,明清时期的山东地区()府别明代清初清中叶州县集市数平均州县集市数平均州县集市数平均兖州府611318.8915717.4512124.2曹州府45112.81028528.559318.6东昌府5357.06549.0813216.5济南府36220.7712517.91334026.2武定府23216.022613.06102170泰安府25929.557915.8718326.1沂州府511222.458817.6719828.3青州府69515.8712918.4611118.5莱州府712718.157915.8717725.3登州府22010.0810413.01012312.3合计4270616.864112617.674158021.4A.经济控制逐渐放松 B.经济发展呈均衡趋势C.农本商末观念松弛 D.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山东地区集市分府统计表”可知,从明代到清中叶,山东地区各府县中大部分集市平均数量逐渐增加,集市的增加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数据中无法判断是否经济控制逐渐放松,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各府县的信息,各府县之间在数量及平均数量上是有差异的,而非均衡发展,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集市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农本商末观念松弛,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6.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左宗棠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同时左宗棠命人筹措军械物资,备办粮草,积极行动。这反映了左宗棠()A.排除来自内部的阻力 B.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C.筹措大军西征的款项 D.做好收复新疆的准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可知清朝西征的目标为新疆地区,再根据材料“左宗棠命人筹措军械物资,备办粮草,积极行动”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左宗棠已经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为之后的收复新疆做好了准备,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准备”,而“排除内部的阻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材料“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等可知,左宗棠已经得到皇帝的支持,排除B项;“筹措大军西征的款项”是表面现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宋代以土地的有无作为评判标准,分为主户与客户)情况地区主户(口)客户(口)主户与客户之比东部江南东路90226117149983.7%河北路76513021906577.7%两浙路144640638369078.9%中西部夔州路21559525247246.1%荆湖南路45643135462656.3%利州路17983512215659.5%——据《文献通考》整理材料二观点一:王安石:“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蔡襄:“民有智能者,乘时趋利,为农则兼并,为商则高下,取天时人力之大者,遂以富强,奢靡冒法,出于王公之上,此古所谓乱俗之民,可诛者也。”观点二:“今者州县有十等五等之别,一有均敷,曰上户;一有追呼,曰上户;一有差徭,曰上户。为上户者不胜其劳”“士大夫类曰抑强扶弱,而不知安富恤贫亦所以为政也。田里贫则国家贫,田里富则国家富,田里之财即国家之财也。”——摘编自李华瑞《宋代“兼并之家”考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占比不同反映的实质,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宋代人地关系的观点进行评析。〖答案〗(1)实质:东部地区自耕农经济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租佃经济较为发达。因素:政府不立田制,土地兼并加剧;东部比中西部诸路经济发达,自耕农数量相对较多,佃农数量相对较少;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得到开发;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交易频繁;户籍制度发展,清查出一批原先为逃避赋役而隐藏的土地持有者;随着租佃经济发展,佃农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的编户齐民。(2)评析:观点一:认为农工阶层应该“不逾分”,而宋代的土地兼并导致部分富裕的庶民向士大夫甚至王公看齐,出现了“超逾法制”“无制度”的状况,搅乱了社会秩序,这一观点一方面反映出当时仍然固守“四民”观点,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促使阶层关系产生新变化。观点二:认为通过兼并拥有高度集中土地的地主成为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部分士人对兼并土地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这从侧面折射出宋朝“三冗”问题下的财政危机。〖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北宋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宋代以土地的有无作为评判标准,分为主户与客户”可知,有土地的为主户,无土地的为客户。根据材料一的图表内容可知,东部的主户与客户之比在75%以上,由此可知东部地区有土地的自耕农较多,其实质为:东部地区自耕农经济较为发达。根据材料一的图表内容可知,中西部地区主户与客户之比在6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西部地区没有土地的佃农较多,其实质为:中西部地区租佃经济较为发达。综合以上可知,北宋时期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占比不同反映的实质。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政府不立田制,使得土地兼并加剧;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可知,东部比中西部诸路经济发达,自耕农数量相对较多,佃农数量相对较少;在结合宋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人口增加,土地得到开发;根据宋代商业的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交易频繁;再根据宋代户籍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宋代户籍制度发展,清查出一批原先为逃避赋役而隐藏的土地持有者;根据宋代租佃经济的相关知识可知,随着租佃经济发展,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综合以上可知,主、客户占比不同的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北宋时期的中国。观点一与观点二要分别进行评价。观点一:根据材料二的“ 为农则兼并,为商则高下”与“奢靡冒法,出于王公之上,此古所谓乱俗之民,可诛者也”可知,该观点反对农工阶层“逾分”,希望固守传统的“四民”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土地兼并导致部分富裕的庶民在带雨上向士大夫甚至王公看齐,出现了“超逾法制”“无制度”的状况,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促使阶层关系产生新变化。观点二:根据材料二“为上户者不胜其劳”与“ 田里贫则国家贫,田里富则国家富,田里之财即国家之财”可知,该观点认为地主成为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对兼并土地持较为肯定的态度,维护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反映出宋朝“三冗”问题下的财政危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维也纳会议上,欧洲五大国讨价还价,在“正统主义”与“补偿”的原则下,重新安排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拿破仑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拿破仑在占领区实施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拿破仑将《拿破仑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这不仅对欧洲封建秩序起到了瓦解作用,更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拿破仑的政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材料二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谁主沉浮?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摘编自陆国俊《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材料三土生印度精英推动了一系列印度教改革运动,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东方主义殖民者手中夺回,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热忱与活力。以萨拉斯沃蒂、蒂拉克、甘地等为代表的土生印度精英提出“司瓦拉吉”(意即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意即使命),号召建立“印度人的印度”。——摘编自陆洋《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法律移植与民族认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年份,概括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政治局势。(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相关史实,围绕“战争对文化的影响”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年份:1815年。

欧洲政治局势: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展开;封建势力加速瓦解。(2)示例论题:近代战争推动区域政治文化的重构。论述: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美国独立战争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美还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经过艰苦斗争,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独立后的西属拉美大都建立了共和国。受到独立战争后权力真空的影响,原西属拉美国家形成了考迪罗独裁,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英国征服印度后,在印度移植欧洲文化。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重新解释印度教经典,掀起了印度自治运动,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结论:战争促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法国。年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正式告终。欧洲政治局势:根据材料“维也纳会议……重新安排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可知,形成了维也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根据材料“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可知,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和封建势力加速瓦解;根据材料“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可知,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展开。【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的世界。材料一主要概述了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变迁,从中可知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息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材料二主要概述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出现权力真空,进而出现了考迪罗独裁政治的现象;材料三概述了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对印度教经典重新解释,掀起了印度自治运动。由此可拟定论题“近代战争推动区域政治文化的重构”。然后结合所学进行阐释,如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美国独立战争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美还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经过艰苦斗争,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独立后的西属拉美大都建立了共和国。受到独立战争后权力真空的影响,原西属拉美国家形成了考迪罗独裁,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英国征服印度后,在印度移植欧洲文化。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重新解释印度教经典,掀起了印度自治运动,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最后进行归纳总结。战争促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万花筒:一则冤案与晚清社会“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是清末著名冤案之一,它如万花筒,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各个层面的状况。人物与冤案杨乃武,浙江余杭乡绅,同治十二年(1873年)乡试中举。生性耿直,不惮忌官威而指责贪官,得罪知县刘锡彤。葛毕氏,绰号“小白菜”,其夫葛某暴病死亡,葛家人以为中毒身亡报官。验尸件作错判为砒霜毒杀所致。知县刘锡彤认定为小白菜所杀,严刑拷问迫其承认与杨乃武通奸谋杀亲夫,杨乃武被屈打成招。杭州知府不顾案件漏洞百出,宁枉勿纵,以通奸杀夫判决两人死刑,将案件上报给浙江按察使。申冤与重审杨家不服判决,到杭州知府处喊冤,无人理睬。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到北京告状,被都察院截回地方。但此案博得其他京官同情,案卷得以送达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翁同龢处,经审查后认为该案疑点颇多,便呈递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下旨,命浙江巡抚重查该案,并遣监察御史调查。浙江巡抚再次把杨乃武屈打成招,并不顾监察御史劝告此案漏洞,坚持维持原判。清廷再派官员重审,官员受贿,仍维持原判,监察御史有异议上奏朝廷,弹劾办案官员。舆论与真相杨姐二次进京告状,一些官员上书要求查明真相。《申报》持续刊出小白菜与杨乃武案件的进展始末,揭露二人遭酷刑逼供内幕,其它各报刊也相继报道。民间舆论沸腾,要求查明真相。1876年,朝廷命刑部尚书亲审此案,经刑部件作开棺重新验尸后证实小白菜丈夫因病而死,非中毒身亡,真相大白。个人与朝局杨乃武与小白菜无罪出狱,但已伤残满身,杨乃武的功名不得恢复,小白菜出家。该案所涉及的官员,除刘锡彤发配黑龙江充军之外,涉案官员均给予撤职处分,此部分官员大都是“两湖派的将领”,两湖派的势力遭受很大打击。——摘编自虞佳臻、赵婷婷《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透视晚清法律文化》等有学者指出,晚清社会在“黑暗与进步、秩序与失序、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艰难行进。”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其观点进行历史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答案〗观点:“杨乃武与小白菜”蒙冤体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而他们冤情得雪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晚清社会蕴含一定光明因素。阐释:落后的封建法律制度和文化是导致“杨乃武冤案”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宁枉勿纵观念成为诞生冤案的理念温床,在它指导下所设立的法律制度实践了这一理念,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道听途说使得知县刘锡彤对小白菜产生了有罪推定的思想,对二人刑讯逼供,因而,宁枉勿纵的法律文化是冤案诞生的温床;其次,刑讯逼供的“酷刑”文化加剧了冤案的产生,“酷刑”文化一直是古代法律的传统,刑讯逼供也是古代官员审案的重要手段,但是,刑讯逼供以其残忍性为世人所惊愕,由此造成屈打成招的冤案也就屡见不鲜;封建社会司政不分的法律制度是冤案产生的制度根本,清代各地案件归当地的衙门所管辖,如地方知县一方面处理辖区的行政事务,另一方面也负责辖区中的矛盾纠纷以及命案处断,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下这种司法权与行政权集于一人的体制,使得地方官员的权力无限膨胀,所以,这种失控的两权融合大大滋生了冤案错案的产生;由此可见,“杨乃武案”是封建社会落后制度和文化造成的结果,体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司法失序和传统的影响。而他们得以平反的的原因则体现了晚清时期社会蕴含着一定的进步因素,体现了一定现代观念的影响,清朝拥有司法监察传统、拥有京控制度设计(允许进京告状申冤),皇权敲打地方权力,强化朝廷权威,同学同乡、士绅群体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近代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态势,刑部重新尸检,获取到独立有效的事实证据,杨乃武本人的有利身份,以及家人的坚持不懈,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两人最终冤情得雪,体现了晚清社会的进步和一些近代观念的影响。综上,这一桩冤案从两方面体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和进步、秩序与失序、传统与现代,也说明唯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推动法制的近代化,才能保障国民基本的权利,减少甚至杜绝冤案的产生。〖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首先,根据材料信息“晚清社会在‘黑暗与进步、秩序与失序、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中艰难行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观点:“杨乃武与小白菜”蒙冤体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而他们冤情得雪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晚清社会蕴含一定进步因素。其次,根据材料信息展示的案情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从背景和过程方面进行阐释,如冤案产生的原因方面,结合所学古代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落后的封建法律制度和文化是导致“杨乃武冤案”产生的主要原因,具体来看,宁枉勿纵观念成为诞生冤案的理念温床、刑讯逼供的“酷刑”文化加剧了冤案的产生,封建社会司政不分的法律制度是冤案产生的制度根本,“杨乃武案”是封建社会落后制度和文化造成的结果,体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司法失序和传统的影响。冤案的平反方面,根据材料“遣监察御史调查”可知,清朝拥有司法监察传统、拥有京控制度设计(允许进京告状申冤);根据材料“ 两湖派的势力遭受很大打击”可知,皇权敲打地方权力,强化朝廷权威;根据材料“民间舆论沸腾,要求查明真相”“杨家不服判决,到杭州知府处喊冤,无人理睬。杨乃武的姐姐杨淑英到北京告状”可知,杨乃武本人的有利身份,以及家人的坚持不懈,同学同乡、士绅群体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根据材料“《申报》持续刊出小白菜与杨乃武案件的进展始末,揭露二人遭酷刑逼供内幕,其它各报刊也相继报道”可知,近代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形成社会态势;根据材料“ 经刑部件作开棺重新验尸后证实小白菜丈夫因病而死,非中毒身亡,真相大白”可知,刑部重新尸检,获取到独立有效的事实证据,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两人最终冤情得雪,体现了晚清社会的进步和一些近代观念的影响。最后总结,这一桩冤案从两方面体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和进步、秩序与失序、传统与现代,也说明唯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推动法制的近代化,才能保障国民基本的权利,减少甚至杜绝冤案的产生。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对于政治,除非被迫,苏格拉底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从未表示任何兴趣,但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在战时和平时,却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他以极其强调的语气断言,他从来没有考虑把政治作为自己的职业,并断言,他作为一个维护正义的战士的立场也使他与政治无缘。”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反对雅典的民主政治 B.认为政治与维护正义相悖C.注重政治生活道德性 D.以客观立场维护民主政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雅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苏格拉底尽管对于参与政治并无兴趣,对民主政治的某些设计如抽签选举不认可,但一直是一位忠诚的公民,体现他客观指出民主政治的弊端,同时又履行维护民主政治的公民义务,D项正确;材料提及苏格拉底对于政治不感兴趣,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忠诚的公民,“反对民主政治”不符合题干材料本意,排除A项;苏格拉底意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对于合理的政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非完全否定一切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提及“正义”,没有提及“道德”,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具备美德,排除C项。故选D项。2.17世纪之后,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奥斯曼帝国造成猛烈冲击。为此,奥斯曼帝国专门编订了一套《纳西巴特文献》作为改革的理论准备。这些理论一致认为,造成目前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的根源就是帝国抛弃了古老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这一举措()A.造就奥斯曼帝国的再次繁荣 B.抵御来自西欧列强的扩张威胁C.传播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传统 D.忽视造成帝国落后的根本原因〖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之后(奥斯曼土耳其)。据材料“造成目前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的根源就是帝国抛弃了古老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经历了科学技术、思想和政治革命而空前强大的西方诸国的扩张,唯有吸纳先进文明才能成功,而一味墨守传统,抱残守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陷入更深的危机,必败无疑,D项正确;奥斯曼帝国并没有再次繁荣,排除A项;这一措施并没有很好抵御来自西欧列强的扩张威胁,排除B项;材料只是提及改革准备,无法得出传播奥斯曼帝国的历史传统,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为1700-2012年世界主要大洲(不含大洋洲)的工业产出比例图,不同色块指代不同大洲,其中指代亚洲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700-2012年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业革命之前,全世界工业产出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但亚洲工业所占比例多于欧洲。工业革命主要在欧洲开展,工业革命后欧洲工业迅速发展,欧洲工业产出在全世界所占比重上升明显,而亚洲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工业在全世界所占比例迅速下降,A项正确;②所占比重一直很少,属于非洲,排除B选项;③图在工业革命之前所占比例极少,而在工业革命之后迅速发展,属于美洲,排除C项;④在工业革命之前占一定比例,在工业革命之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属于欧洲,排除D项。故选A项。4.埃及科学复兴的发起者之一、语言学家塔闼维(1801-1873)在《埃及的故事》中主张,埃及文化在好几个世纪里光芒四射。在“法老时期,它(埃及)是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母亲”。在希腊—罗马时期,成为古代世界的学术中心。伊斯兰教兴起以后,又成为伊斯兰文化的支柱,帮助把文明传播到西方。即便到了塔闼维那个时代,它依然保持着力量和光荣。据此推知,塔闼维意在()A.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 B.推动非洲民族民主运动走向高潮C.强调埃及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源头 D.揭示阿拉伯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埃及)。据材料可知,塔闼维强调埃及文化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强化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描述埃及文化对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而非是欧洲文化的源头,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埃及文化,而非阿拉伯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5.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说:“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革命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这表明列宁A.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B.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D.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答案〗A〖解析〗列宁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与殖民地、附属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战争是密不可分的,表明列宁主张将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A项正确;旨在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列宁解释“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不符,B项错误;只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解释,并不能推动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C项错误;号召无产阶级同本国资产阶级联合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无产者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符,D项错误。6.《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图2是1970年以来黄金与美元比价的动态曲线图,对此图分析正确的是A.70年代前,固定汇率制使得黄金价格基本与美元价格相等B.70年代初,黄金价格上升,说明美元失去了国际货币地位C.70年代末,黄金价格急剧上升,美国经济总量不再居世界之首D.80-90年代,黄金价格的变化态势是国际浮动汇率制变动的结果〖答案〗D〖解析〗70年代以来,在浮动汇率制下黄金价格的变化态势,已经不是美国主导,而是世界金融市场规律运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固定汇率制是黄金与美元的“比价”基本固定,而不是“价格相等”,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以来,虽然美元与黄金变为浮动汇率制,但美元仍然是重要的国际货币,排除B项;虽然美元贬值,黄金价格急剧上升,但是美国仍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排除C项。故选D。7.民国时期,家庭小型化后,夫妇与子女成为家庭的中心,随着男女平权的提倡,人格对等的夫妻关系逐步取代等级尊卑的父子、夫妻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主轴。家庭中长辈权威逐渐旁落,他们更多地受到照顾而非绝对服从,子女们开始自由选择职业、自主婚姻。民国时期的家庭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原有的家长制受到冲击 B.聚族而居的状态被打破C.外在冲击及内在变革的推动 D.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民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民国时期,传统的等级尊卑关系逐渐被平等、人格对等的关系取代,子女可以自由择业和自主婚姻,这主要是由于西方文明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冲击以及民国初年推行的社会习俗的变革所导致,C项正确;A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而非原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国时期平等的家庭关系,而聚族而居状态被打破更强调血缘关系受到冲击,排除B项;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与民国时期的史实不符,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呈现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8.1935年12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甲)富农之土地,除以封建性之高度佃租出租于佃农者,应以地主论而全部没收之外,其余富农自耕及雇人经营之土地,不论其土地之好坏,均一概不在没收之列。(乙)富农之动产及牲畜耕具,除以封建性之高利贷出借以剥夺农民者外,均不应没收。(丙)除统一累进税外,禁止地方政府对于富农之征发及特殊税捐。(丁)富农在不违反苏维埃法律时,各级政府应保障其经营工商业及雇用劳动之自由等。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 D.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35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35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发布会关于改变对富农政策的命令,调整了之前严厉打击甚至消灭富农的政策,规定对于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封建剥削部分外,均不没收,结合所学可知,1935年以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提出了团结各种力量一致抗日的主张,材料所述政策就是为了争取富农阶层支持抗日,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项正确;“围剿”一般指的是1930-1934年国民党对各革命根据地的进攻,与题干时间不符,且在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和粉碎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的革命斗争中,党在多数时候采取的是反对富农或中立富农的政策,而非联合富农,排除A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巩固新生的中华苏维埃政权”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纠正“左”倾错误说法过于笼统含糊,未能准确说明材料所述措施的历史背景和根本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9.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依据此表,解读正确的是项目中共党员民主党派无党派工人农民人数66827428410063比例54.48%22.35%2316%8.16%5.14%项目解放军归国华侨少数民族妇女人数6030177147比例4.89%2.45%14.43%11.99%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社会主义原则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民主原则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代表性广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原则,C项正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社会主义的两大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同致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主要指的是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0.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通过资格审查1183万余人,平均竞争比超过60:1,最热职位竞争比超20000:1。这反映了()A.市场经济后继乏力 B.价值取向因势而动C.追求稳定幸福生活成为共识 D.经济体制已出现根本性变革〖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92年至2022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02万,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使更多的人有机会自主选择。目前受疫情、国内就业等因素影响,多倾向于稳定,价值取向因势而动,B项正确;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排除A项;“成为共识”,表述绝对,排除C项;现阶段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根本性变革说法不妥,排除D项。故选B项。11.距今约4500年陶寺古城,拥有宫城、宫殿建筑、高等级墓地、“天文台”、祭天遗迹等;距今约4300年的陕北神木石峁石城,也存在精美石雕、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文化遗存。这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A.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 B.中华文明呈现统一性特征C.区域经济文化交流较频繁 D.进入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题干可知,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寺古城遗址和陕北神木石峁石城遗址,都出土了“宫城”、“宫殿建筑”“内外瓮城”“巨大墩台”等规模较大的建筑,据此可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出现了许多较大规模的建筑,A项正确;题干内容仅是述及陶寺古城遗址和陕北神木石峁石城遗址的诸多文化遗存,但是并没有将这两地的文化遗存进行比较,也就不能得出其“统一性”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所述两地遗址的文化遗存具备一定的相似性,但不能得出不同区域文化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国家产生的两大标志是阶级的出现以及公共权力的设立,但是题干并没有述及有关这两方面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这反映出()主张出处“若困民之主,匮神乏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左传》“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道德经》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倾向 B.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C.民主思想得到传承与发展 D.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所想解决的问题是人事问题,他们的著作更多关注现实政治问题,说明学术文化的发展迎合了社会转型的需要,即反映了社会转型对学术文化的客观要求,D项正确;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而非融合,排除A项;材料表明了学术文化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并未反映出学说的多样性,排除B项;“民主思想”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3.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至于裴枢,出自“代袭冠冕”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衣冠宿望难制者。”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A.构成资质令人瞩目 B.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C.对品第的维护和自矜 D.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末年(中国)。根据材料“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衣冠宿望难制者。”可知唐末两个高门士族成为进士,却或被太监嘲笑或被军阀嘲笑,一方面反映出高门大姓已经不被社会重视,同时也说明当时的士大夫群体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B项正确;门第观念兴盛是在东汉,到唐代只能是落日的余晖,排除A项;对品第的维护已经不再发挥效力,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士大夫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且该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乐式”全民出游,如表所示。这说明,宋朝()宋朝节庆活动摘录表节日名称典型活动记载踏青节风俗旧以二月二为踏春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郡守虑有强暴之余,乃分谴戍兵于岗阜坡冢之上。-《成都志》上巳节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轻裾校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岁池亭,泛舟池中。-《岁华纪丽谱》寒食节州园在牙门之西,所谓春台馆是也;岁二月启钥,纵民游赏,常阅一月,与民同乐也。-《淳熙三山志·土俗类二》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 D.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时,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从都城到地方州府都有大量‘遨乐式’全民出游”可知,宋朝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这意在加强统治认同,扩大统治基础,从而培养政定民安的价值取向,C项正确;削弱地方从而加强中央,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排除B项;政府常组织大众参加民俗节庆活动并不意味着社会经济繁荣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为明清时期山东地区集市分府统计表。据表可知,明清时期的山东地区()府别明代清初清中叶州县集市数平均州县集市数平均州县集市数平均兖州府611318.8915717.4512124.2曹州府45112.81028528.559318.6东昌府5357.06549.0813216.5济南府36220.7712517.91334026.2武定府23216.022613.06102170泰安府25929.557915.8718326.1沂州府511222.458817.6719828.3青州府69515.8712918.4611118.5莱州府712718.157915.8717725.3登州府22010.0810413.01012312.3合计4270616.864112617.674158021.4A.经济控制逐渐放松 B.经济发展呈均衡趋势C.农本商末观念松弛 D.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山东地区集市分府统计表”可知,从明代到清中叶,山东地区各府县中大部分集市平均数量逐渐增加,集市的增加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数据中无法判断是否经济控制逐渐放松,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各府县的信息,各府县之间在数量及平均数量上是有差异的,而非均衡发展,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发展,集市的增加,并不能说明农本商末观念松弛,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6.在“海防”与“塞防”之争中,左宗棠指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皇帝御批道:“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只要边地安宁,朝廷何惜千万金,可从国库拨款五百万,并敕令允其自借外国债五百万。”同时左宗棠命人筹措军械物资,备办粮草,积极行动。这反映了左宗棠()A.排除来自内部的阻力 B.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C.筹措大军西征的款项 D.做好收复新疆的准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宗棠乃社稷大臣,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可知清朝西征的目标为新疆地区,再根据材料“左宗棠命人筹措军械物资,备办粮草,积极行动”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左宗棠已经得到清朝统治者的支持,为之后的收复新疆做好了准备,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准备”,而“排除内部的阻力”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材料“此次西征以国事而自任”等可知,左宗棠已经得到皇帝的支持,排除B项;“筹措大军西征的款项”是表面现象,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宋代以土地的有无作为评判标准,分为主户与客户)情况地区主户(口)客户(口)主户与客户之比东部江南东路90226117149983.7%河北路76513021906577.7%两浙路144640638369078.9%中西部夔州路21559525247246.1%荆湖南路45643135462656.3%利州路17983512215659.5%——据《文献通考》整理材料二观点一:王安石:“今富者兼并百姓,乃至过于王公”;蔡襄:“民有智能者,乘时趋利,为农则兼并,为商则高下,取天时人力之大者,遂以富强,奢靡冒法,出于王公之上,此古所谓乱俗之民,可诛者也。”观点二:“今者州县有十等五等之别,一有均敷,曰上户;一有追呼,曰上户;一有差徭,曰上户。为上户者不胜其劳”“士大夫类曰抑强扶弱,而不知安富恤贫亦所以为政也。田里贫则国家贫,田里富则国家富,田里之财即国家之财也。”——摘编自李华瑞《宋代“兼并之家”考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占比不同反映的实质,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宋代人地关系的观点进行评析。〖答案〗(1)实质:东部地区自耕农经济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租佃经济较为发达。因素:政府不立田制,土地兼并加剧;东部比中西部诸路经济发达,自耕农数量相对较多,佃农数量相对较少;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得到开发;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交易频繁;户籍制度发展,清查出一批原先为逃避赋役而隐藏的土地持有者;随着租佃经济发展,佃农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的编户齐民。(2)评析:观点一:认为农工阶层应该“不逾分”,而宋代的土地兼并导致部分富裕的庶民向士大夫甚至王公看齐,出现了“超逾法制”“无制度”的状况,搅乱了社会秩序,这一观点一方面反映出当时仍然固守“四民”观点,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促使阶层关系产生新变化。观点二:认为通过兼并拥有高度集中土地的地主成为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因此部分士人对兼并土地持较为肯定的态度,这从侧面折射出宋朝“三冗”问题下的财政危机。〖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北宋时期的中国。第一小问实质,根据材料“宋代以土地的有无作为评判标准,分为主户与客户”可知,有土地的为主户,无土地的为客户。根据材料一的图表内容可知,东部的主户与客户之比在75%以上,由此可知东部地区有土地的自耕农较多,其实质为:东部地区自耕农经济较为发达。根据材料一的图表内容可知,中西部地区主户与客户之比在6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西部地区没有土地的佃农较多,其实质为:中西部地区租佃经济较为发达。综合以上可知,北宋时期东、中西部地区主、客户占比不同反映的实质。第二小问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政府不立田制,使得土地兼并加剧;根据材料一的表格内容可知,东部比中西部诸路经济发达,自耕农数量相对较多,佃农数量相对较少;在结合宋代农业的相关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人口增加,土地得到开发;根据宋代商业的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土地交易频繁;再根据宋代户籍制度的相关知识可知,宋代户籍制度发展,清查出一批原先为逃避赋役而隐藏的土地持有者;根据宋代租佃经济的相关知识可知,随着租佃经济发展,佃农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综合以上可知,主、客户占比不同的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北宋时期的中国。观点一与观点二要分别进行评价。观点一:根据材料二的“ 为农则兼并,为商则高下”与“奢靡冒法,出于王公之上,此古所谓乱俗之民,可诛者也”可知,该观点反对农工阶层“逾分”,希望固守传统的“四民”观点,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土地兼并导致部分富裕的庶民在带雨上向士大夫甚至王公看齐,出现了“超逾法制”“无制度”的状况,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也从侧面反映出土地兼并一定程度上促使阶层关系产生新变化。观点二:根据材料二“为上户者不胜其劳”与“ 田里贫则国家贫,田里富则国家富,田里之财即国家之财”可知,该观点认为地主成为国家赋役的重要承担者,对兼并土地持较为肯定的态度,维护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观点反映出宋朝“三冗”问题下的财政危机。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维也纳会议上,欧洲五大国讨价还价,在“正统主义”与“补偿”的原则下,重新安排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拿破仑战争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拿破仑在占领区实施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拿破仑将《拿破仑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这不仅对欧洲封建秩序起到了瓦解作用,更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巩固和发展,进而对欧洲各国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拿破仑战争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拿破仑的政治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材料二随着殖民统治的相继垮台,传统式的纵向联系的统治方式迅速中断,于是拉丁美洲上层出现了“政治真空”,下层形成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在这种形势下,究竟谁主沉浮?明显地摆到了拉丁美洲西班牙语各国的各阶级、各集团代表人物的面前,在缺乏政治调节机制的情况下,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成为势所必然。原葡萄牙殖民地巴西与此相反,葡萄牙王室看到巴西独立已不可避免,便甩开葡萄牙议会,与巴西的大地产主、高级军官和天主教会等势力结成联盟,因势利导地宣布了独立,从而避免了出现政治真空,也就避免了考迪罗。——摘编自陆国俊《略论考迪罗和考迪罗主义》材料三土生印度精英推动了一系列印度教改革运动,号召“重返吠陀”,试图将对印度传统文化的解释权从东方主义殖民者手中夺回,赋予《薄伽梵歌》等印度教经典以行动主义的自信、热忱与活力。以萨拉斯沃蒂、蒂拉克、甘地等为代表的土生印度精英提出“司瓦拉吉”(意即民族自治)是印度民族特有的“达摩”(意即使命),号召建立“印度人的印度”。——摘编自陆洋《英属印度的殖民统治、法律移植与民族认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拿破仑帝国覆灭的年份,概括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政治局势。(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20世纪相关史实,围绕“战争对文化的影响”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答案〗(1)年份:1815年。

欧洲政治局势: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自由民主思想传播;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展开;封建势力加速瓦解。(2)示例论题:近代战争推动区域政治文化的重构。论述: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美国独立战争大大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拉美还受到法国大革命思想的影响,经过艰苦斗争,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9世纪20年代基本获得独立。独立后的西属拉美大都建立了共和国。受到独立战争后权力真空的影响,原西属拉美国家形成了考迪罗独裁,这成为独立战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英国征服印度后,在印度移植欧洲文化。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重新解释印度教经典,掀起了印度自治运动,提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结论:战争促使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人们在认知外来文化和反思本土文化的精神阵痛中,或被动或主动地对文化进行选择与重构,促进了人类文化的进步。〖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法国。年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15年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正式告终。欧洲政治局势:根据材料“维也纳会议……重新安排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可知,形成了维也纳体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方兴未艾;根据材料“破坏和动摇了欧洲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可知,自由民主思想传播和封建势力加速瓦解;根据材料“促进了被占领国和地区的民族觉醒”可知,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展开。【小问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的世界。材料一主要概述了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变迁,从中可知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息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材料二主要概述了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后出现权力真空,进而出现了考迪罗独裁政治的现象;材料三概述了受到英式教育的印度上层,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