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1页
《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2页
《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3页
《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4页
《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JSEPAXXXX—XXXX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导则本文件给出了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的总体要求,规定了系统集成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系统集成开发、测试以及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110kV~220kV电压等级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的集成,其他电压等级变电站可参考本文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582.1基于Modbus协议的工业自动化网络规范第1部分:Modbus应用协议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36572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GB/T43441.1信息技术数字孪生第1部分:通用要求DL/T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ISO/IEC27001:2022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Informationsecurity,cybersecurityandprivacyprotection—Informationsecuritymanagementsystems—Requirements)IEC61850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Communicationnetworksandsystemsforpowerutilityautomation)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实体entity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包括这些事物之间的关联。3.2数字孪生digitaltwin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技术是在以数字孪生系统为核心,将各个子系统、组件或其他平台连接、配置和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系统的技术。3.3数字模型digitalmodel基于变电站的物理实体,通过数字化手段创建的虚拟副本,它集成了变电站的详细设计参数、运行数据、历史维护记录以及实时传感器反馈信息,能够在虚拟空间中精确映射和模拟变电站的实际运行状态和性能。3.4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digitaltwinsystemofsubstation基于设备模型以及传感器采集的动态数据,将变电站的物理实体映射到虚拟空间中构建变电站的数字孪生体,反映变电站内实体设备的运行状态,支持设备状态评估、趋势预测、故障诊断、检修决策与模拟推演,并能够向实体设备下达运维策略的系统。3.5系统集成systemIntegration2T/JSEPAXXXX—XXXX是指将不同厂商、不同型号、不同平台的软件和硬件产品在一定的系统体系结构下集成起来,通过必要的接口和协议连接各个子系统,以满足特定需求的过程。3.6感知设备sensingdevice能够获取对象信息并提供接入网络能力的设备。4缩略语以下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CoAP:受限应用协议(ConstrainedApplicationProtocol)D5000:国家智能电网调度指挥系统(DigitalizedSmartGridDispatchingandControl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HTTP(S):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Secure)IPv4/IPv6:第四版/第六版互联网协议(InternetProtocolversion4/6)JSON:轻量级数据交换格式(JavaScriptObjectNotation)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PMS:设备(资产)运维精益管理系统(PowerProductionManagementSystem)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5总体要求图1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流程图5.1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经济性,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工程实施要求和未来发展需求。3T/JSEPAXXXX—XXXX5.2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应通过融合主设备、辅助设备等监控信息,打通“实体-感知-建模-应用”的全链路流程,构建状态全域感知、模型精准映射、管理智慧赋能、应用自主迭代的数字孪生系统。5.3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应依托通用支撑技术,实现模型构建与融合、数据集成、系统扩展等。5.4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应保证不影响变电站实体的安全运行,系统集成应确保信息、数据安全。5.5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宜按照需求分析、架构设计、系统开发、集成测试、持续优化的流程进行集成,流程见图1。6系统集成需求分析6.1需求识别6.1.1宜按照流程类需求、统计分析类需求、数据监测类需求、控制服务类需求,分类确认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的需求。注:一个需求可能为某一类型需求,也可能包含多类需求。6.1.2对提出的需求进行复杂度分类。6.1.3根据需求的痛点/目标、需求复杂度、业务重要程度,识别需求价值。6.2需求分析6.2.1流程类需求应根据变电站实际业务进行流程分析,其它类型需求可不进行详细的流程分析。业务流程分为组织级、部门级和岗位级。注1:部门级流程关注脉终需要分析涉及哪些具体岗位、执行活动、每个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它是需求分析的主注2:组织级流程关注宏观一般不会直接绘制,是对部门级注3:岗位级流程关注每个业务活动的执行步骤属需求细节范畴,在流程分析阶段6.2.2需求识别阶段确认的流程均为部门级流程,进行流程分析应遵循如下方法:a)业务流程确认:应识别变电站运维检修的关键业务事件,分析触发事件的外部因素(如天气变化、设备故障报告)或系统内部因素(如定期维护计划、预警信号确认事件将启动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如设备检查、故障诊断、维修工作等。b)角色及业务活动确认:分析每个角色(如运维人员、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对应的业务活动。确认每个业务活动的粒度适宜,即每个活动都应由特定角色完成,并且具有明确的价值。c)业务活动间关系及数据确认:分析所有业务活动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确认流程中数据的传递方式。示例2:巡检报告、维修记录等数据都应被准d)流程整体瓶颈分析:分析各个角色的工作量和流程的效率,识别流程中的瓶颈,并提出流程优化建议。6.2.3统计分析类、数据监测类、控制服务类需求,可参考上述业务活动确定原则分析、确定角色并明确每个角色所执行的业务活动。6.3需求确认6.3.1判断需求的逻辑性是否符合目标要求,是否可以根据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对需求的逻辑性进行确认。6.3.2根据需求所要求的数据,判断数据的来源是否可以满足,对数据的上下游进行确认。6.3.3判断产品提出的特殊功能是否可以实现,对需求的功能性进行确认。6.3.4对于功能复杂的设计最好有ER图出现,对整体逻辑进行确认。注:ER图,即实体关系图(Entity-RelationshipDiagram),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实体及其之间关系的图形化工7系统集成架构设计4T/JSEPAXXXX—XXXX7.1系统集成架构原则7.1.1精确映射原则: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收集数据,形成完整的数字模型,确保虚拟空间与现实环境的全方位、高保真对应。7.1.2数据驱动原则: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使所有模拟、预测、优化功能都建立在海量实时数据的基础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7.1.3安全性与隐私保护原则:在设计中运用先进的加密算法、权限管理机制以及安全审计体系,保障数据安全,并保护用户隐私。数据安全应符合GB/T36572中5.3的要求。7.1.4模块化与集成化原则:设计遵循模块化,以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保证不同模块间的集成度,确保数据共享和流程协同。7.1.5互操作性与开放性原则:采用开放标准与协议,确保系统之间能够无缝对接,设计模块化、可扩展的架构,便于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的系统和数据资源之间的协同工作。7.1.6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采用体系分层的架构设计,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界限清晰,并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7.1.7智能化与自适应原则:融入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使系统具备自我学习和动态调整的能力,提高决策效率和实战效果。7.1.8可持续演进与迭代优化原则:预留技术升级空间,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快速引入和融合,保持解决方案的先进性和竞争力。7.2系统集成架构7.2.1架构设计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架构宜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参考架构见图2。图2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架构示意图7.2.2感知层根据变电站实际,对变电站内主设备进行电参量(如电压、电流、功率、功率因数等)和非电参量(如图像、声音、振动等)进行感知,包括但不限于:5T/JSEPAXXXX—XXXXa)一次设备状态量: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b)二次设备状态量:涉及保护装置、自动化设备、通信设备、监控设备等二次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参数。c)交直流设备状态量: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参数。根据变电站实际,对变电站内辅助设备进行电参量(如电压、电流等)和非电参量(如图像、声音、振动等)进行感知,包括但不限于:a)主要监测装置:1)主变油色谱在线监测装置;2)变压器铁芯接地电流监测装置;3)变压器夹件接地电流监测装置;4)局放在线监测装置。b)辅助监测装置:1)安全防范;2)消防;3)环境监测4)照明;5)动环(温湿度水浸);6)SF6监测装置;7)硬压板监测;8)解锁钥匙监测装置。c)其他监测装置:1)无人机;2)巡检机器人。7.2.3网络层网络层数据传输形式宜采用但不限于以下形式:a)有线传输;2)光纤。b)无线传输;1)宽带:Wi-Fi、WAPI、4G/5G蜂窝网络、5GNR-U、LTE-U、移动APN;2)窄带;蓝牙、ZigBee、LoRa、近场通信(NFC)。网络层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a)上行数据和下行指令的传输及网络协议间转换;b)数据传输可靠、部署维护方便;c)针对不同的现实场景,选择合适组网形式;d)支持数据加密和压缩。7.2.4平台层平台层应具备高可靠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减少系统故障的风险。平台层应能与现有的数据、业务、技术平台进行无缝集成,实现数据和功能的互联互通,避免平台的重复建设,主要数据来源见表1。平台层的数字孪生底座应与现有系统和未来系统兼容,具备良好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平台层应能够管理复杂的数字孪生模型,包括模型的创建、更新、维护和版本控制。提供直观的可视化工具,帮助用户理解复杂的数据和模型,以及进行决策支持。平台层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包括数据清洗、整合、分析和存储。平台层宜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技术构建,为系统提供智能分析的能力。6T/JSEPAXXXX—XXXX表1平台层主要数据源一览表1潮流数据、设备遥测遥信数据、在线监测数据2345678电网GIS平台97.2.5应用层功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用户交互界面:具备三维模型、三维地图的展示能力。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包括控制面板、仪表板、图表和报告等。b)全景监控:1)设备状态监测:实时显示变电站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温度等关键参数。2)数据可视化: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展示变电站的物理布局和设备状态。c)设备管理:1)故障诊断与预警:集成故障检测算法,对设备异常进行诊断,并提供预警信息。2)预测性维护:基于设备状态数据和历史维护记录,预测设备故障并推荐维护计划。3)报表生成:自动生成设备运行报表、故障统计报表、维护记录报表等。d)知识库管理:集成知识库,提供设备维护、故障处理的指导和文档。e)智能巡检:1)自主巡检任务执行:利用智能算法,系统能够自动规划巡检路径,执行设备状态检测任务,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巡检效率。2)多维数据融合分析:结合可见光、红外热成像等多维数据,智能巡检系统可以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3)智能识别与预警:集成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智能巡检系统能够自动识别设备异常,如表计读数、设备外观缺陷、热成像异常等,并进行预警。f)智能开票:1)开票自动化:实现工作票、操作票的自动生成、审核和管理,减少人工操作。2)安全规范检查:在工作票、操作票开具过程中,自动检查安全规范和作业条件。3)进度跟踪与反馈:实时跟踪工作票、操作票执行进度,及时反馈工作状态和完成情况。g)远程踏勘:远程实现长度、面积等数据的测量,支持仿真工程车辆,确认道路是否可以通行。h)安措模拟:提供模拟仿真工具,用于工作票的安措模拟。i)模拟仿真:模拟变电站内各种设备在不同操作和故障条件下的行为和响应,以验证设备性能和系统稳定性,包括变压器、断路器等主要设备的仿真。j)状态评价:提供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工具和评价模型,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状态评价。k)趋势预警:提供设备运行历史数据查询和分析工具,对变电站设备运行趋势进行预测。l)其他功能包括但不限于:1)移动应用支持:支持移动设备访问,使运维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监控和管理变电站。2)安全性和权限管理:确保应用层具备用户认证、权限控制和数据加密等安全功能。3)用户培训与支持:提供用户培训材料和在线帮助,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7T/JSEPAXXXX—XXXX4)反馈机制:允许用户反馈使用中的问题和建议,以持续改进系统。后台服务要求包括但不限于:a)后台宜包括场景管理、设备管理、数据管理、指标管理、告警管理、算法管理和全文检索服务。b)设备管理宜包括设备模板的定义、设备的增删改查、设备的统计分析。c)设备模板宜包含设备编号、设备分类、设备所属变电站,支持增加自定义属性。d)数据管理宜包括数据标准的定义、实时数据的推送、历史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分析。e)数据标准宜包含数据标准编号、数据标准的名称、数据的计量单位。f)指标管理宜包括指标体系的定义、指标计算任务的管理、指标的实时推送、指标的查询。g)指标管理宜支持指标的实时计算和离线计算,离线计算宜通过任务调度自动定时完成。h)告警管理宜包括告警规则的配置、告警计算任务的管理、告警的实时推送、告警的查询。i)告警管理宜支持阈值判断场景,宜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告警计算。j)算法管理宜包括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的训练、算法模型的应用、算法任务的管理。k)全文检索服务宜包括文档的上传、标签管理、基于标签和关键字的搜索。7.3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选型7.3.1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关键技术包括但不限于:a)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b)数字孪生建模技术;c)三维可视化技术;d)智能算法与机器学习技术;e)实时仿真技术;f)边缘计算技术;g)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h)系统集成与互操作性。7.3.2在选型时,应考虑以下因素:a)技术成熟度:选择技术成熟、稳定可靠的解决方案。b)系统兼容性:确保所选技术能够与现有系统和设备兼容。c)扩展性与可维护性:选择易于扩展和维护的技术方案。d)成本效益:考虑技术方案的成本效益,确保在预算范围内实现最大价值。e)供应商支持:选择提供良好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供应商。f)安全与合规性:确保技术方案符合行业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8系统集成开发8.1系统架构8.1.1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集成应按照7.2的要求进行系统架构各层级(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的开发。8.1.2数字孪生底座应设置在平台层,能够调用各类数据资源,保证变电站数字孪生体仿真建模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扩展性。8.2系统接口8.2.1系统接口开发要求宜遵循但不限于:a)业务导向原则:应考虑变电站运检工作的实际需求,开发数字孪生系统集成接口。b)安全防护原则:系统集成过程中,应考虑数据安全问题,具体包括数据的加密传输、使用权限的设定、数据的安全存储等。c)数据先行原则:应分析数字孪生系统的数据需求,基于数据的频率、粒度,研发数字孪生集成接口。d)平台解耦原则:针对同类型业务的接口,应尽可能解耦,不依赖于平台情况,形成与平台无关的集成模式,开发相关系统。8T/JSEPAXXXX—XXXX8.2.2数据协议要求宜符合但不限于:a)MQTT协议1)采用轻量级的MQTT协议,适用于网络带宽有限或不稳定的环境,保证辅助设备的实时数据传输。2)利用MQTT的发布/订阅模式,实现监控系统与数字孪生平台之间的高效数据交换。3)结合使用MQTT与Redis数据库,优化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实时统计分析。b)HTTP(S)1)使用HTTPS协议来保护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2)支持HTTP/2或更高版本,以利用连接复用和减少传输延迟。3)响应时间应低于5秒。4)实现数据完整性校验,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5)合理使用HTTP缓存策略,优化资源加载和响应速度。c)WebSocket1)利用WebSocket协议的实时性和双向通信优势,实现状态的实时监控和告警。2)确保WebSocket服务的安全性,使用wss(WebSocketSecure)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加密和完整性。3)设计高效的数据格式和消息处理机制,以支持大规模并发连接和高频次的消息交换。d)Kafka1)使用Kafka的高吞吐量和分布式特性,处理大规模的实时定位数据流。2)配置Kafka的副本和分区策略,确保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容错能力。3)结合使用Kafka与其他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实现对定位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应用。8.2.3数据协议与平台关系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数字孪生平台应支持IPv4连接,支持IPv6的升级。b)数字孪生平台应支持MQTT、HTTP(S)、WebSocket、Kafka等协议接入。c)量测中心宜通过MQTT或Kafka协议接入数字孪生平台。d)数据中台宜通过HTTP(S)接入数字孪生平台。e)业务中台宜通过MQTT、WebSocket等协议接入数字孪生平台。f)数字孪生系统宜在平台层对接量测中心、数据中台、业务中台。g)气象平台宜通过业务中台接入数字孪生生系统。h)业务类数据应通过业务中台接入数字孪生系统。i)通过智能算法得到的分析类数据,应通过人工智能云平台接入数字孪生系统。j)辅助监控平台、智能巡检平台、智能机器人平台、物联管理平台和巡检数据宜直接接入数字孪生底座。8.2.4数据交互机制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云端与边缘端的数据交互:构建云端和边缘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机制,确保数据的纵向贯通。数据传输延迟不超过500ms。b)系统内部接口:使用消息队列机制实现系统内部的数据交换和通信,以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可扩展性。c)物理实体与虚拟模型的实时同步:宜通过物联网设备和传感器实时收集物理实体的状态和行为数据,并将其与数字模型进行实时连接,实现无缝的双向通信。d)跨系统的集成与交互:实现不同系统间的无缝连接与数据交换,以构建统一的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全局优化和协同控制。系统接口与作用见附录C。e)相关系统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物联网平台、数据中台、实时测量中心、视频平台、业务中台。f)数据预处理与集成:对获取到的物理实体、虚拟实体和服务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操作,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降阶、数据变换、数据规约、数据关联和数据集成等。g)虚实交互融合模块:设计虚实交互融合模块,确保生产与服务数字孪生模块、数据集成与增值模块、虚实交互融合模块、生产与服务协同联动模块的架构、组成与功能要求。h)实时数据流与双向通信:宜通过实时数据流实现实体物理系统与虚拟模型之间的双向通信。8.2.5数据格式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9T/JSEPAXXXX—XXXXa)RESTful结构1)非跨安全区数据对接宜采用RESTful结构2)使用标准的HTTP(S)方法。3)每个请求应包含所有必要的信息,不依赖于之前的请求。4)设计简洁、一致的API端点,遵循资源导向的架构。5)数据格式使用JSON或XML。6)实现认证机制,如OAuth,使用HTTPS加密数据传输。7)API版本化,如通过URL路径或请求头来管理。b)E文件(IEC61850)1)D5000等跨安全区、实时性要求低的数据对接宜采用RESTful结构2)遵循IEC61850标准,E文件用于描述变电站的配置和系统模型。3)定义变电站的逻辑设备、数据对象和数据集。4)E文件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支持系统的配置和重配置。5)与其他IEC61850系统兼容。6)支持未来的扩展,如添加新的逻辑设备或数据对象。7)管理E文件的版本,支持配置的迭代和兼容性。8)安全区存储区域不低于1G,变电站平均存储区域不低于100M。8.3数据字段8.3.1变电站设备台账数据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台账数据主要通过数据中台获取。b)变电站设备台账数据应包括设备铭牌信息、运行状态、维护记录等内容。c)设备台账采用树形结构,每个设备作为节点,其子节点代表设备的不同属性或状态。实现智能录入,支持快速检索和分析。d)数字孪生系统应提供专用存储空间或云空间存储台账数据。台账数据增量更新,每月更新不e)平台数据并发量不低于1000次,数据延迟不高于1秒。f)数字孪生平台应校验空数据,校验重复关键字,档案的指标参数在合理范围。8.3.2变电站三遥信息数据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变电站主设备运行及物理参数数据字段设置可参考附录A。b)变电站辅助设备运行及物理参数数据字段设置可参考附录B。c)三遥数据应不高于5分钟更新一次,支持召测和变化上送。数据延迟不超过500毫秒。d)数字孪生系统应提供专用存储空间或云空间存储近三日全量三遥数据,存储近三年功率等关键数据。e)平台数据并发量不低于10000,数据延迟不高于1秒。f)数字孪生平台应校验空值、重复值等异常数据,基于物理规律对异常值告警。持续半小时发生异常值时,应形成告警。g)遥测应包括但不限于:1)电压:变压器各侧及母线的电压值。2)电流:各线路和变压器的电流值。3)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测量,包括进出变电站的功率。4)电能:电能表读数,用于计算电能消耗或产出。5)频率:电网的频率测量。6)温度:变电站内关键设备的温度监测,如变压器油温、电抗器绕组温度等。h)遥信应包括但不限于:1)设备状态: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等设备的位置状态(合上/断开)。2)保护动作:保护装置的动作信号,如过流保护、差动保护等。3)告警信号:包括设备异常、故障、状态变化等告警信息。4)系统事件:系统重要事件记录,如断路器操作、故障重合等。T/JSEPAXXXX—XXXX5)设备运行状态:变压器、发电机等设备的运行状态。i)遥控应包括但不限于:1)断路器操作:远程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操作。2)隔离开关操作:远程控制隔离开关的分合操作。3)负荷调整:根据电网需求,远程调整负荷分配。4)设备控制:远程控制变电站内其他可遥控设备的启停和调节。5)保护设定:远程修改保护装置的定值和参数。j)附加遥信和遥测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1)设备健康状态:通过监测设备性能参数,评估设备健康状态。2)环境监测:变电站内外的环境参数,如湿度、风速、降雨量等。3)视频监控:变电站关键区域的视频监控图像。4)门禁系统:变电站的门禁控制和状态信息。8.3.3变电站视频及图像数据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变电站内的视频及图像数据应包括站内全景、关键区域监控点的高清图像。b)图像处理模块应支持图像质量评估、图像压缩、智能分割等高级图像处理功能,并提供便捷的图像浏览和查询工具。c)数据应采用分布式存储,保证即使在网络故障情况下也能保持数据的可用性。支持多媒体数据处理和高效检索功能。d)视频数据每秒不低于24帧。e)数据延迟不超过300毫秒。f)平台数据并发量不低于1000次。g)数字孪生系统应提供专用存储空间或云空间,存储不低于近7日图像数据。h)数字孪生平台在与视频平台断开连接时,应发出告警。8.3.4运维及检修数据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运维及检修数据主要指工单数据。b)运维及检修数据更新频率不低于每小时1次。c)平台数据并发量不低于1000次,数据延迟不高于1秒。d)数字孪生系统应提供专用存储空间或云空间,存储不少于3年的检修数据。e)数字孪生平台应校验数据的正确性,校验检修记录与班组、变电站管理的正确行,避免空指针发生。8.3.5变电站无人机及机器人数据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无人机及机器人采集的数据应包括飞行轨迹、视频图像、作业报告等。b)无人机和机器人数据采用流式数据存储,可以快速响应大量数据采集。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后,利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分类和整合,支持数据挖掘和预测分析。c)无人机和机器人应具备远程控制接口,以实现对设备作业的精确控制。d)无人机及机器人控制时间延迟不超过300毫秒。e)平台数据并发量不低于1000次。f)数字孪生系统应提供专用存储空间或云空间,存储不少于7天的历史数据。g)数字孪生平台在与无人机/机器人平台断开连接时,应发出告警。8.3.6数字孪生模型数据宜满足但不限于以下要求:a)变电站数字孪生模型精度不低于L4。b)数字孪生模型应支持B/S架构。c)数字孪生模型应支持不同常见数字孪生底座技术的调用。9系统集成测试9.1单元测试单元测试宜包括以下内容:a)代码走查:检查代码的逻辑和结构,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和可读性。T/JSEPAXXXX—XXXXa)功能测试:测试单元模块内和模块之间的功能是否按预期执行。b)容错测试:测试系统在异常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处理错误并返回预期结果。c)边界测试:测试输入在最小值、最大值或临界值时的情况,确保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稳定性。d)约束测试:验证系统是否满足设计中的各种约束条件。e)界面测试:测试不同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符合设计要求。f)执行路径测试:测试重要的执行路径,确保所有可能的执行路径都被覆盖。g)业务流程测试:验证单元内的业务流程是否正确。h)语句覆盖和分支覆盖:确保被测单元中每条可执行语句和每个分支都被测试用例所覆盖。i)错误处理测试:测试系统在处理各种错误情况时的表现,如输入为空、越界、异常等。9.2集成测试集成测试宜包括以下内容:a)数据采集测试:测试涉及对变电站内各种设备的实时数据进行采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数据速率要求应符合表2。b)接口测试:测试数据采集接口,包括通信协议、数据传输、数据类型和接口安全等,确保数据能够快速且安全地接入数字孪生系统。c)功能测试:验证数字孪生系统是否能够准确映射物理设备的状态,并进行状态评估、趋势预测、故障诊断等。d)反向调控测试:验证数字孪生系统对物理设备的反馈调控能力,包括可感知性、交互性和正确性。e)故障模拟测试:模拟各种故障情况,测试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恢复能力。表2数据速率表(content)并发量(concurrentvolume)延迟时间(delaytime)更新频率(renewalfrequency)不低于1000次不高于1秒——三遥数据不低于10000次不超过500毫秒不高于5分钟视频数据不低于1000次不超过300毫秒——运维及检修数据不低于1000次不高于1秒不低于每小时1次无人机及机器人采集的数据并发量不低于1000次延迟过300毫秒——10运维管理与持续改进10.1系统监控与维护10.1.1宜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状态的实时感知,并利用机器人进行定期巡检,确保设备运行正常。10.1.2建立可视化平台,集中展示所有三维模型信息、数据信息、环境信息以及人员信息,包括设备数模、建筑外形与室内、周边地形、人员动态、天气、时间等。10.1.3定期检查设备的外观,清理设备内部的尘埃和杂物,确保散热良好和设备正常运行。10.2数据管理与备份10.2.1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存储。10.2.2制定定期备份计划,包括全备份和增量备份。10.2.3建立数据恢复流程,确保在数据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10.2.4支持对软件或系统自身的备份数据日志数据库的备份及恢复,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10.2.5自动机制对重要信息进行本地备份,并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恢复,防止数据丢失、损坏或被篡改。10.3安全与隐私保护10.3.1变电站数字孪生系统的安全应符合GB/T43441.1第8章的要求,数据安全应遵循GB/T22239,并满足以下要求:T/JSEPAXXXX—XXXXa)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b)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应配置并启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前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c)应支持对敏感数据的严格访问控制及脱敏操作,在访问前应进行必要的审批和授权,在访问时应记录操作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