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_第1页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_第2页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_第3页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_第4页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方案TOC\o"1-2"\h\u28520第1章引言 496361.1项目背景 4309701.2目标与意义 4115961.3技术路线 45129第2章农业技术概述 5267902.1农业技术分类 5216362.1.1生物技术 518482.1.2信息技术 5127722.1.3工程技术 5144592.1.4环境保护技术 5256202.2技术发展趋势 6270362.2.1精准化 6114512.2.2绿色化 6251332.2.3智能化 660422.2.4集成化 6162472.3技术应用现状 6212822.3.1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628952.3.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626672.3.3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 6211472.3.4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增加 6133632.3.5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6228第三章技术推广对象与区域 798763.1推广对象 7127213.2推广区域 7321323.3区域差异分析 728028第四章关键技术推广 847174.1节水灌溉技术 8142054.1.1微灌技术:通过微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表面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8300384.1.2喷灌技术:利用喷灌设备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降低土壤表面蒸发,提高灌溉均匀度。 8150084.1.3滴灌技术:采用滴灌设备,将水逐滴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确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 872814.1.4节水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水灌溉管理制度,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859874.2精准施肥技术 8258714.2.1土壤养分检测技术:通过土壤养分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885604.2.2作物需肥特性研究:研究不同作物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 864764.2.3变量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肥特性,采用变量施肥设备进行精确施肥。 849064.2.4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有机肥施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 820274.3农业机械化技术 8119154.3.1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旋耕、深松、镇压等耕作机械化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8266784.3.2播种机械化技术:采用精密播种机,实现种子定量、定位、定深播种,提高播种质量。 9158734.3.3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等收获机械化技术,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物利用率。 9209744.3.4植保机械化技术: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器等设备,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精准化和高效化。 915663第五章:技术集成与应用 944805.1技术集成模式 9288635.1.1技术集成理念 989895.1.2技术集成内容 9116825.1.3技术集成策略 9131645.2技术应用案例 9213595.2.1新品种选育技术应用案例 10150855.2.2灌溉技术应用案例 10232485.2.3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案例 10126105.3效益分析 1082045.3.1经济效益 10327645.3.2社会效益 1049175.3.3生态效益 1022688第6章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 116496.1技术推广策略 11286716.1.1分层分类推广策略 1163976.1.2整合资源推广策略 11289466.1.3创新驱动推广策略 11148686.1.4持续跟进推广策略 11194516.2技术推广措施 11280106.2.1建立健全推广体系 11271066.2.2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 11244766.2.3加强技术宣传与普及 11216896.2.4推进产学研合作 11275116.2.5引导企业参与推广 1167066.3政策支持与保障 11300976.3.1制定优惠政策 12111246.3.2加大投入力度 12301396.3.3完善激励机制 12182476.3.4加强监督管理 1294516.3.5优化政策环境 1210964第7章培训与技术服务 12152477.1培训内容与方式 12258967.1.1培训内容 12193097.1.2培训方式 12194887.2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3228997.2.1技术服务团队建设 13177687.2.2技术服务网络建设 13161717.2.3技术服务机制建设 13278237.3培训与技术服务效果评估 13227027.3.1评估指标 13103047.3.2评估方法 13274667.3.3评估结果应用 131951第8章:项目监测与评估 13210458.1监测指标体系 13255698.1.1技术指标:包括农业技术普及率、技术到位率、技术成熟度、技术适应性等,用于评估项目在技术层面的实施效果。 13107598.1.2经济指标:包括农业产值、农民收入、投资回报率等,用于评估项目在经济层面的影响。 14142828.1.3社会指标:包括农民满意度、就业率、社会稳定性等,用于评估项目在社会层面的效益。 14145428.1.4环境指标:包括资源利用率、生态保护、污染减排等,用于评估项目在环境层面的影响。 1456398.1.5政策与管理指标:包括政策支持力度、项目管理效率、合作伙伴满意度等,用于评估政策与管理层面的效果。 14327628.2评估方法与流程 1456228.2.1评估方法 1437018.2.2评估流程 1450748.3评估结果运用 147324第9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15182529.1组织架构 1523039.1.1项目领导小组 1530269.1.2项目管理办公室 15174169.1.3技术指导组 15204929.2工作机制 15271339.2.1例会制度 1536809.2.2协调沟通机制 1615349.2.3监督考核机制 16323829.3资金管理 1635559.3.1资金预算 16287259.3.2资金审批 16261579.3.3资金监管 165569.3.4资金审计 16303149.3.5资金公开 1615157第10章项目推广与展望 162296210.1项目推广计划 1684610.1.1推广策略 162155410.1.2推广目标 16858810.1.3推广措施 171583610.2预期成果与贡献 172010210.2.1预期成果 172142010.2.2贡献 17998010.3持续发展展望 171131410.3.1技术创新与升级 172682910.3.2产业链延伸 171259910.3.3政策支持与引导 182981310.3.4国际合作与交流 18第1章引言1.1项目背景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已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国家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本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助力农业产业升级。1.2目标与意义(1)目标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农业竞争力;(4)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素质。(2)意义本项目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1)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3)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4)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3技术路线本项目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筛选关键农业技术。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筛选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农业技术。(2)技术研发与集成。对筛选出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和集成,形成一系列可操作、易推广的技术方案。(3)试验示范与推广。在项目实施地区开展试验示范,验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逐步推广至广大农业生产区域。(4)技术培训与指导。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保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效果。(5)政策支持与保障。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保障。(6)效果评价与优化。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效果。第2章农业技术概述2.1农业技术分类农业技术可分为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两大类。传统农业技术主要包括耕作制度、作物轮作、施肥方法等;现代农业技术则涵盖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具体分类如下:2.1.1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应用于农业领域,可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性和抗逆性,改善农产品品质。2.1.2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物联网等,在农业领域主要用于作物生长监测、精准农业、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2.1.3工程技术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农业机械、设施农业、农业水利等,用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1.4环境保护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主要包括农业废弃物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农业等,旨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2.2技术发展趋势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技术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特点:2.2.1精准化精准农业通过集成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作物生长环境、生长发育状况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2.2绿色化绿色农业技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发展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2.2.3智能化农业智能化技术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2.4集成化农业技术集成是将不同领域的技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发挥协同效应,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3技术应用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应用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3.1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产品品质不断改善。2.3.2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2.3.3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2.3.4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增加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农业产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2.3.5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为农业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第三章技术推广对象与区域3.1推广对象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核心在于精准定位推广对象,以保证技术的有效传播与实施。本次推广的主要对象包括:(1)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包括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是农业技术的主要应用者与传播者。(2)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他们是农业技术的直接传授者,对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具有关键作用。(3)广大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的技术应用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3.2推广区域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本次技术推广区域主要包括:(1)粮食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粮食主产区,以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为目标。(2)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包括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产区,以提升产品品质和附加值。(3)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区域:主要包括生态脆弱区、资源约束区等,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目标。3.3区域差异分析不同推广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针对这些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制定适宜的推广策略。(1)自然条件差异: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农业技术进行推广。(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以推广投入较高、效益较好的技术;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应注重推广成本较低、易于操作的技术。(3)农业技术水平差异:针对农业技术水平较高和较低的地区,分别采取提升技术水平和普及基本技术的推广策略。通过以上区域差异分析,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四章关键技术推广4.1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本实施方案重点推广以下节水灌溉技术:4.1.1微灌技术:通过微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表面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4.1.2喷灌技术:利用喷灌设备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降低土壤表面蒸发,提高灌溉均匀度。4.1.3滴灌技术:采用滴灌设备,将水逐滴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精确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4.1.4节水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节水灌溉管理制度,提高农民节水意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4.2精准施肥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本实施方案重点推广以下精准施肥技术:4.2.1土壤养分检测技术:通过土壤养分检测,了解土壤肥力状况,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4.2.2作物需肥特性研究:研究不同作物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4.2.3变量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和作物需肥特性,采用变量施肥设备进行精确施肥。4.2.4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有机肥施用,减少化肥使用,提高土壤肥力。4.3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本实施方案重点推广以下农业机械化技术:4.3.1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旋耕、深松、镇压等耕作机械化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4.3.2播种机械化技术:采用精密播种机,实现种子定量、定位、定深播种,提高播种质量。4.3.3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联合收割机、玉米收获机等收获机械化技术,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作物利用率。4.3.4植保机械化技术:采用植保无人机、喷雾器等设备,实现病虫害防治的精准化和高效化。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五章:技术集成与应用5.1技术集成模式本章节主要阐述农业技术集成模式,通过梳理各项农业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实现技术优化组合,提升农业生产力。5.1.1技术集成理念技术集成模式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线,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技术集成体系。该体系遵循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原则,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为目标。5.1.2技术集成内容技术集成内容包括: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等。通过对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1.3技术集成策略(1)强化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含量;(2)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3)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民技术水平;(4)结合地域特点,制定适宜的技术集成方案;(5)加强政策扶持,推动技术集成应用。5.2技术应用案例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技术应用案例,以展示农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5.2.1新品种选育技术应用案例以我国某地区为例,通过引进、选育适应本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例如,选育出高产、抗病、节水的小麦新品种,推广应用于大面积生产,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5.2.2灌溉技术应用案例以滴灌技术为例,通过改变传统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在新疆等地推广应用滴灌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的目标。5.2.3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案例以生物农药为例,通过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在水稻、蔬菜、水果等作物上应用生物农药,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5.3效益分析5.3.1经济效益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技术应用,预计可实现以下经济效益:(1)农产品产量提高,增加农民收入;(2)资源利用效率提高,降低生产成本;(3)农业产业链条延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5.3.2社会效益(1)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2)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竞争力;(3)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改善农村民生。5.3.3生态效益(1)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3)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章对农业技术集成与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技术集成模式、应用案例和效益分析,展示了农业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第6章技术推广策略与措施6.1技术推广策略6.1.1分层分类推广策略根据不同农业生产区域、作物种类和农户需求,制定分层分类的技术推广策略,实现精准推广和高效应用。6.1.2整合资源推广策略整合农业科研、推广、教育等资源,形成引导、企业参与、产学研结合的多元化技术推广体系。6.1.3创新驱动推广策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转化,提升农业技术水平。6.1.4持续跟进推广策略建立长期的技术跟踪与评价机制,保证技术推广的持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6.2技术推广措施6.2.1建立健全推广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6.2.2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组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开展技术示范,让农民直观感受技术效果。6.2.3加强技术宣传与普及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农业技术知识,提高农民对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6.2.4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农业科研、推广、教育等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技术研发与推广的有效衔接。6.2.5引导企业参与推广鼓励农业企业参与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发挥企业在技术推广中的主体作用。6.3政策支持与保障6.3.1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农业技术推广相关政策,给予税收减免、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6.3.2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保证推广工作顺利进行。6.3.3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6.3.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监督管理机制,保证技术推广政策落实到位。6.3.5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政策环境,为技术推广提供有力保障。第7章培训与技术服务7.1培训内容与方式7.1.1培训内容(1)农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生长习性、土壤改良、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农业技术操作技能:针对具体的农业技术,如设施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化等,进行实际操作培训。(3)农业产业政策与市场分析:使农民了解我国农业产业政策,提高市场意识,指导农民科学种植。(4)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针对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7.1.2培训方式(1)现场培训:组织农民到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观摩和操作,提高农民实际操作能力。(2)集中授课:邀请农业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授课。(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开展远程在线培训,拓宽培训渠道。(4)互动交流: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鼓励农民相互交流经验和做法,促进共同提高。7.2技术服务体系建设7.2.1技术服务团队建设组建由农业专家、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7.2.2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构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保证农业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农民手中。7.2.3技术服务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机制,包括技术服务需求调查、技术指导、技术反馈等环节,保证技术服务的高效运行。7.3培训与技术服务效果评估7.3.1评估指标(1)农民满意度:调查农民对培训与技术服务内容的满意度。(2)技术应用率:评估农业技术应用面积和效果。(3)产量和收入提高:分析培训与技术服务对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影响。7.3.2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培训与技术服务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7.3.3评估结果应用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与技术服务内容、方式、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效果。第8章:项目监测与评估8.1监测指标体系为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有效实施与运行,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8.1.1技术指标:包括农业技术普及率、技术到位率、技术成熟度、技术适应性等,用于评估项目在技术层面的实施效果。8.1.2经济指标:包括农业产值、农民收入、投资回报率等,用于评估项目在经济层面的影响。8.1.3社会指标:包括农民满意度、就业率、社会稳定性等,用于评估项目在社会层面的效益。8.1.4环境指标:包括资源利用率、生态保护、污染减排等,用于评估项目在环境层面的影响。8.1.5政策与管理指标:包括政策支持力度、项目管理效率、合作伙伴满意度等,用于评估政策与管理层面的效果。8.2评估方法与流程8.2.1评估方法(1)定量评估:采用统计数据、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项目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反映项目实施效果。(2)定性评估:通过访谈、专家评审、案例研究等方法,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经验教训等进行深入分析。(3)综合评估:结合定量与定性评估结果,全面评价项目实施效果,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8.2.2评估流程(1)制定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等。(2)收集数据与信息:通过监测、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与信息。(3)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运用评估方法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4)撰写评估报告:整理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5)反馈与改进: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与人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项目优化。8.3评估结果运用评估结果将作为以下方面的依据:(1)项目决策: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项目策略、目标与计划。(2)政策制定: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政策体系的完善。(3)资源配置:优化项目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人力、物力等使用效率。(4)经验总结与推广: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5)项目管理与改进: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第9章:项目组织与管理9.1组织架构为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顺利实施,本项目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全面协调、监督和推进项目各项工作。组织架构如下:9.1.1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决策,统筹协调各方资源,保证项目顺利推进。项目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1)组长:由市分管农业副市长担任;(2)副组长: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担任;(3)成员: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9.1.2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组织编制和实施项目实施方案;(2)协调项目各方参与主体,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3)监督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4)定期向上级汇报项目进展情况;(5)组织项目总结评估。9.1.3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组由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组成,负责项目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9.2工作机制为保证项目高效推进,本项目建立以下工作机制:9.2.1例会制度项目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9.2.2协调沟通机制项目各方参与主体之间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及时共享项目信息,保证项目协同推进。9.2.3监督考核机制项目管理办公室对项目实施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