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41.1项目概述 41.2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 51.3编制依据和内容 61.4编制范围 81.5项目承建单位概况 8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1.7结论与建议 11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142.1项目建设背景 1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5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193.1需求分析 193.2建设规模 22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244.1项目选址 244.2项目建设条件 1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135.1总平面布置 135.2建筑设计 145.3结构设计 165.4给排水方案 195.5电气工程 205.6通风、排烟设计 255.7人防工程 265.8无障碍设计 28第六章节能节水 306.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06.2项目主要耗能品种及耗能量 306.3节能措施 316.4节能评价 33第七章环境保护 357.1执行标准 357.2污染源分析 357.3污染源防治措施 367.4环境保护建议 38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408.1指导思想 408.2劳动安全 408.3劳动卫生 418.4消防设计 42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与招标 449.1项目实施计划 449.2项目招标 45第十章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4610.1投资估算 4610.2资金筹措 4910.3资金来源 5010.4资金使用计划 50第十一章融资方案 5211.1融资项目名称 5211.2项目融资主体 5211.3融资规模、期限及还款进度 5211.4融资方案可行性 52第十二章财务评价 5312.1项目评价原则 5312.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的选择 5312.3财务评价 5312.4财务评价结论 56第十三章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 5713.1社会评价 5713.2风险分析 59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6114.1结论 6114.2建议 62附表 64附表1:建设总投资估算表 64附表3:其他费用估算表 66附表4: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67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8附表6:营业收入、增值税金及附加估算表 70附表7: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72附表8: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74附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75附表10: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77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娄底市娄星区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1.1.2建设地点老工业区内1.1.3项目实施主体1.1.4编制单位1.1.5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总占地128000平方米,约合192亩。并拟在地上培植花坛、草坪和乔灌木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机动车停车位3348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500个的规模。表1-1娄星区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规模表区域位置项目类型规划用地(亩)建筑面积(m2)停车位(个)区域具体位置地下停车库和配套商业机动车位非机动车位娄星区新星南路、氐星路和桃圃街交汇处新建192128000334815001.1.6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1.1.7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1)本项目总投资30000万元。2)资金筹措:企业自筹10000万元,借款20000万元。项目总投资29,731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3,42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213万元,预备费1,891万元,建设期利息4,200万元。资金来源为:(1)建设单位自筹9,731万元,占投资总额32.73%;(2)对外融资20,000万元,占投资总额67.27%。1.2主要技术规范和标准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2012)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0-2010)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2)《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1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1)1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15)《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2006)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2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2008)22)《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2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2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28)《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30)《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50293-2014)3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3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规范》(CJJ27—2005)3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3编制依据和内容1.3.1项目编制依据1)《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1年修改);2)《娄底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3)《娄底市娄星区、娄底经济开发区集体土地上农村村(居)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办法》(娄政发〔2012〕10号);4)《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5)《娄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2006年;6)《娄底市老工业区调整改造规划(2010-2020)》;7)《娄底市推进城乡建设四年(2012-2015)行动方案》中心城区实施计划;8)《娄底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2014-2020年)》(娄政发〔2014〕28号);9)《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传统老工业工矿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4]64号);10)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湘发[2012]6号);1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12)《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13)《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14)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1.3.2项目研究内容1)调查、了解建设项目及项目区现状;2)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有利条件进行分析,确定建设规模;3)提出项目建设的内容及工程技术方案;4)拟定项目建设进度;5)对项目建设总投资进行估算,对效益进行分析;6)对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1.4编制范围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对娄底市娄星区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研究的范围包括:项目所在地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规模、工程建设方案、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计划、投资估算和融资方案、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1.5项目承建单位概况单位名称:娄底市娄星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曾立钦注册资本:人民币5000万元注册时间:2011年3月1日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登记机关:娄底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司地址:娄星区长青中街乐花路17号经营范围:按照市、区人民政府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落实资金,核拨用款;负责筹措管理和营运娄星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承担娄星区区域内所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负责市、区两级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土地的策划、土地收储、土地开发及经营和管理;负责经营和管理市、区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服务全区各项基础建设;负责全区各项基础建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开发股权经营和项目合作投资,市、区政府授权的其他经营权。(以上项目不含专营专控及限制项目涉及行政许可经营的办理许可证或资质证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为加强娄星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适应娄星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娄底市娄星区城乡基础建设投资管理办公室并加挂娄底市娄星区城乡基础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娄星城乡投)。娄星城乡投是归口区政府管理的正科级全额拔款事业单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娄星城乡投是娄星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代表政府管理娄星城乡建设项目;是政府城乡基础建设领域的融资平台,利用政府现有的经营性资产进行融资;是政府城乡基础建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代表政府实施具体建设项目;是政府经营城乡的运营主体,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任务。2015年工程建设主要业绩:完成工程建设投资21000万元。1)娄底大道项目建设完成产值8000万元,实现道路基本通车和安置基地的交付使用。2)三元、早元安置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产值5000万元,已完成基础施工任务,小区内的水、电施工,道路路基建设,具备基地交付条件。3)廖家、三板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产值5000万元,完成安置房建设工程量40%以上。4)611亩筹资用地道路建设完成产值3000万元,完成筹资用地内四条道路的路基工程。5)S209线年底完成验收移交及审计工作。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1-2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地下停车场总规划用地面积亩1922总建筑面积㎡1280002.1其中:地下停车场和配套商业㎡1280003项目工期月362016.9-2019.84项目总投资万元300004.1其中:工程费用万元13,4274.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0,2134.3预备费万元1,8914.4建设期利息万元4,2005资金来源万元300005.1其中:自筹资金万元100005.2对外融资万元200006计算期总收入万元45,1367计算期总成本费用万元17,4038税后财务净现值(IC=8%)万元4,3059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1.2410项目全部投资回收期年8.3211平均总投资收益率%7.71%12平均资本金净利润率%0.51%13借款偿还期年6.581.7结论与建议1.7.1结论1)项目建设条件本建设项目所在地有良好自然条件、配套条件,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支持,当地坚实的经济实力等均是本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项目场址建设环境良好,具备建设条件。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本项目符合当前国家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相关政策,有利于解决居民停车难问题;有利于实现娄星区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区域服务质量的需要;有利于解决城市发展与土地紧缺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与经济健康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必要性。3)项目建设规模本项目是为配合娄星区的发展规划,完善娄星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杜绝停车难给城市发展带来的制约,保证娄星区持续健康的发展而建设的。4)工程建设方案对本项目的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无障碍等进行了设计,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及要求。5)环境保护与节能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通过实施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废水污染防治措施、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可以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可接受范围内。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节能要求,采用符合节能标准的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并具体从建筑节能、设备节能等方面采取节能措施,项目环境保护及节能良好。6)财务分析本项目建成达产后,计算期内将实现营业收入131068.28万元,运营期利润总额71568.44万元,税后净利润2966.7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1927.81万元。本项目财务净现值为23679.15万元,投资回收期为8.32年,借款偿还期为6.58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9.99%(税后),平均总投资收益率为7.71%,平均资本金净利润率为0.51%。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并且具备一定的清偿能力。7)项目社会评价本项目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带动娄星区的发展,还有利于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同时,该项目的发展,能为社会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能带动周边区域的消费,扩大内需,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进程。该项目的建设,为娄星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娄星区的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因此,娄星区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且必要的。1.7.2建议1)建议项目单位积极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抓紧落实相关配套资金,认真开展施工前的设计、招标等工作。2)建议上级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确保项目尽快立项建成,尽快投入使用,以利于项目早日竣工发挥效益。3)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及监督,建立和落实有关制度,包括项目建设行政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招投标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制度等,建议项目建设资金设立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日益增长,汽车这一奢侈高档商品开始普遍进入普通市民家庭,人们对车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心的用地也越来越紧张,几乎达到寸土寸金的地步。尽管已经在绿地、道路及一些低层建筑下建造了一些公共停车场,但仍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马路停车场”的现象也愈演愈烈。“马路停车场”不仅影响城市面貌,阻碍城市交通,隐藏交通安全隐患,而且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以平均每年15%至20%的速度快速增长。停车的需求过剩和停车位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明显,停车难已经成为了国内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加大了城市道路建设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推进公共停车位的设置,但是,面对机动车数量的高速增长,道路建设和公共停车位设置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尤其在办公、购物、住宅相对集中的各繁华地段,停车难问题更为突出。随着经济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娄星区机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停车设施需求也随之迅猛增长,城市“停车难”问题在中心城区已越来越凸显。在城区繁华地段和商业区基本没有停车场,许多商场、饭店门前和人口密集的社区也没有公共停车场,现有车位明显少于所需停车数量,无序停车造成交通拥堵,并且因为停车引发的各种矛盾和摩擦也时有发生,给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截止2015年4月30日,娄底市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已达32.86万辆,其中汽车7.86万台。娄星区机动车保有量为18.16万,汽车保有量为3.08万台,且娄底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8.7%增长率递增。娄底中心城区摩托车保有量已达252663余辆,加上不需登记上户的电动助力车,总保有量在30万辆以上。娄底城区本地车辆大多存放于机关单位、居民区内,而外地车辆多存放于酒店院内及道路两侧路面。特别是在城区主干道沿线,因车多路窄、无固定停车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已经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市文明形象。为缓解停车难,进一步加强车辆的停车管理,急需在城区新建停车场和停车位,以缓解目前已经出现的“停车难、行车难”及停车混乱局面。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适应城乡居民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2005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年增长15%以上,截止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2015年,新注册登记的汽车达2385万辆,保有量净增1781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近5年汽车占机动车比例从47.06%提高到61.82%,民众机动化出行方式经历了从摩托车到汽车的转变。2015年,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型载客汽车(私家车)超1.24亿辆,比2014年增加了1877万辆。全国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31辆私家车。汽车新注册量和年增量均达历史最高水平。目前我国停车场建设的现状远不能适应汽车快速增长的需要。根据车位配比数来说,机动车合理的停位(包括住宅自备车位、单位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与机动车比例应当为1:1.2至1.5,其中公共停车场停车位应该是机动车总数的30%。根据标准计算,不考虑未来增长,为满足目前小汽车的停车需求,娄底市娄星区约需配置3.3万个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场停车位需配置1.0万个。但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娄底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有效临时停车泊位不足1000个,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本项目将新建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停车位共约5000多个,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的问题。2.2.2项目建设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5年底城镇化率为56.10%,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根据我国人口规模计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意味着有1300多万人进入城市,特别是2020年前要实现“三个1亿人”的目标,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必然带来更多的停车需求。2.2.3项目建设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停车难问题是当前“城市病”的突出表现,由此引发的占道停车等大量交通违法行为,侵占公共空间,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生活质量,造成交通状况的日益恶化。加快停车场建设,促进规范停车,减少占道停车,恢复道路通行功能,是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2.2.4项目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是城市的基础性设施,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基础性条件。虽然我国城市交通、停车系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交通、停车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但是交通、停车系统容量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特别在各大中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一直存在,交通、停车场系统的压力较大,这已经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和发展。娄星区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城区交通非常拥挤,严重影响了娄底城市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加快娄底城区停车场的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建设多个停车场,完善停车场网络,缓解交通拥挤和停车难问题,将为娄底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2.2.5项目建设是符合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发展规划的范畴,与城市整体规划布局协调统一,应借鉴发达国家大中城市停车发展的成熟经验,制定并不断完善城市停车场发展规划,确立以发展配建停车场为主体,路边公共停车场(库)为辅助,路面(占道)停车场为补充的建设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停车用地,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并适当调整配建指标,充分考虑和预留与公共交通、对外交通枢纽之间衔接的公共停车场,为未来综合交通体系构建预留发展空间。因此,做好停车场建设规划,建设与城市交通相适应的的多个公共停车场,完全符合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2.2.6项目建设是提高城市区域服务质量的需要停车场建设将有助于改善娄星区城区交通和停车环境,缓解城区内的停车泊位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中小商业商务区一位难求的现象,从而大大提高娄底的环境档次,改善了城区的停车和交通的状况,提升城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可于进一步提升娄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娄星区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的需要,是符合娄星区规划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区域服务质量的需要,是解决城市发展与土地紧缺矛盾的有效途径,项目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需求分析3.1.1城市发展规划娄星区地处湖南省中部,是娄底市唯一县级区,是娄底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卫生模范城市、全省能源原材料基地,总面积430平方公里,人口43万。娄星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南方重要交通枢纽,湘黔铁路和洛湛铁路在这里交汇,上瑞高速、太澳高速、1810省道、1847省道、娄涟、娄湘、娄邵等高等级公路呈网状分布,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90分钟车程,是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城市。《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2011年修改),定位娄底市区的职能是湘中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重要的交通枢杻和工业城市,商贸、现代物流和旅游业服务基地。2020年中心城镇人口达到50万左右。用地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53平方公里以内。完善和强化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促进城市职能由传统资源型工业城市逐步向现代加工工业与物流中心的方向发展,形成湘中区域性的经济中心。重化工业可以考虑向周边城市转移;城区重点是发展钢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商贸、信息和中介服务等产业;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在交通区位便利的地区,构筑现代物流基地,形成集仓储、运输、信息和中介服务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中心。市域空间发展战略实行“一点、一带、三轴”:“一点”──指娄底市中心城区,为娄底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湖南省综合性制造业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一带”──指沿株六铁路、S312、娄怀高速(待建)、娄衡高速(待建)交通线的城镇,为娄底市域一级发展轴线。“三轴”——指沿洛湛铁路、二广高速、S217、S312省道等交通线的城镇,为娄底市域三条纵向发展主要轴线。3.1.2机动车发展态势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至2015年,娄底市娄星区机动车增长率始终保持着较快增长,私人小汽车发展速度更为惊人,2015年娄星区常住人口43.2万人,小汽车保有量33024辆,百人汽车拥有率达到7.13辆/百人。根据娄星区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参照湖南省和娄星区小汽车历史增长比率,按年均12%计算,到2020年娄星区小汽车数量将突破5.4万辆。表3-1湖南省2014年各地州市机动车保有情况表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万辆)汽车保有量(万辆)常住人口(万人)百人汽车比例长沙180135857.5215.7株洲7029.793977.5湘潭48.2820.982787.5衡阳6929.277224.1邵阳70307254.1岳阳67.530.75555.5常德7328.45784.9张家界287.91704.6益阳20.564394.7郴州67.727.24695.8永州60215653.7怀化68.7195213.6娄底71214354.8湘西自治州26.369.132603.5合计899.54429.936971.526.23.1.3停车需求影响因素分析(1)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会带来机动车消费量的变化和使用交通工具的机会变化,停车需求量也会随之改变。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人均停车需求随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长。(2)城市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的性质、功能、区位、强度等特点分别对停车需求的性质、强度等都产生影响。例如,城市服务业用地所占比重、城市商业区的规模大小、商业区经营档次高低、公共设施用地布局的规模等都与城市停车设施的需求总量有直接关系。(3)机动车拥有量和车辆出行水平车辆增长是导致停车需求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每增加一辆汽车,将增加1.1~1.5个停车泊位的需求。停车需求与车辆的出行水平也密切相关。一辆车如不出行,仅需要一个停车泊位,如果一天中出行多次并前往不同的地方,相应的停车设施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从动态角度看,区域内平均机动车流量的大小不仅影响该地区停车设施的总需求量,而且影响停车设施的高峰小时需求量。(4)交通政策城市交通政策包括公交优先政策、区域差别化交通政策、小汽车发展引导政策、交通产业引导政策等。每一类交通政策对于城市交通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从而也直接影响停车的需求。例如公交优先政策的具体措施和力度、城市停车设施收费政策等都对城市停车需求特别是公共停车需求有直接影响,小汽车发展引导政策直接关系到小汽车的拥有率,从而直接影响停车需求总量。3.1.4停车位需求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城市的通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在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提高的同时,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也在以更高的增速提升,城市的停车位已明显不能满足车辆停放的需求。根据车位配比数来说,机动车合理的停位(包括住宅自备车位、单位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与机动车比例应当为1:1.2至1.5,其中公共停车场停车位应该是机动车总数的30%。根据标准计算,不考虑未来增长,为满足目前小汽车的停车需求,娄底市娄星区约需配置3.3万个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场停车位需配置1.0万个。但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娄底中心城区主要道路有效临时停车泊位不足1000个,公共停车场建设严重滞后,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本项目将新建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停车位共约5000多个,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停车难的问题。3.2建设规模本项目主要内容为地下车库的建设,包括主体建安工程及配套的停车管理系统和供配电等附属工程。建设规模为:项目总用地192亩,其中地下车库用地54.55亩,地面停车位用地299.37亩。项目总建筑面积36000平方米,包括地下车库27000平方米,配套商业9000平方米。本项目共建设停车位7005个,其中,地下停车位770个,地面停车位6235个。详见表3-2。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4.1.1选址原则(1)符合交通发展战略要求原则:停车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及停车管理政策的要求。(2)安全、合理性原则:停车场的选址位置、规模、出入口位置应与附近人员流量、与路段交通能力相协调,与相邻路网状况、交通状况、各类交通走廊布局及停车设施的建设情况相协调。(3)生态学原则:停车场选址应以保护生态原真性为基础,施工过程及竣工后投入使用中,尽量减少或消除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完整性。(3)弹性发展原则:应充分考虑平日和高峰期停车场的管理和运营情况,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建设,规划应保留一定的弹性空间,以备调峰。4.1.2项目位置本项目依据当地发展规划,综合分析项目选址附近的商业、人员、交通状况、车流量的情况后,选择在娄星区文化广场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本项目位于娄星区文化广场下,已取得土地使用权,不涉及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已具备施工、用水、用电、道路交通条件,外部交通便利,沙石、水泥、钢筋等建筑用材供应充足。4.2项目建设条件4.2.1项目区域现状1)项目所在地简介娄星区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是娄底市唯一县级区,素有“湘中明珠”的美誉,是新兴的中等城市,总面积为430平方公里,总人口43万,辖4乡3镇7个街道办事处。娄星区是娄底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娄星区人居环境舒适,是省级文明城市、全省卫生模范城市、全省能源原材料基地、国家级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图4-1娄星区地理位置图娄星区历史源远流长,娄底古镇形成于北宋年间,因相传于“娄”、“氐”两颗福星交相辉映之处,故称为娄底。南宋时因出神童贺德英而闻名,并名为神童镇。196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县级娄底市,1986年被列为全国对外开放城市,1999年市改区,成立娄星区。娄星区自古以来受荆楚文化影响,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明代有为官清廉、屡决疑案、追为奉直大夫的曾子智;清代有官至总督、巡抚的童高明、刘蓉、杨昌浚;土地革命时期有红军高级将领贺国中;近代有著名医学科学家李振翩,原中央军委卫生部部长姜齐贤少将;至于娄星籍的专家、教授、学者更是数以百计。改革开放以来,娄星区政通人和、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冶金、机械、煤炭、建材四大工业支柱产业。城郊型农业格局日益显现,辐射全省的商贸流通体系基本形成。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城镇新型化,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涟钢热轧薄板和冷轧薄板的相继投产,对娄星区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劲拉力,以薄板深加工为主的工业项目已经成为娄星区新的投资热点。近年来,娄星区正敞开大门,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美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娄星投资兴业、居家旅游,共同建设小康娄星、和谐娄星。特别是娄星区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奉行“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的方针,全面制定鼓励外商和港澳台同胞投资的优惠政策,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正在建设的娄星经济园与万宝小城镇秉承“特色突出、功能布局合理、经济效益显著、生产环境优美”的理念,必将成为推动娄星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升娄星发展水平、带动娄星经济再次腾飞的强劲两翼。昂首迈进“十三五”,娄星决策者们审时度势,提出了“工业主导、物流拉动、基地推进、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全国精品板材生产和加工基地、湖南省中部物流中心、湘中地区经济最活跃、生活最便捷、社会最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将会迅速崛起于三湘。2)2015年娄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1)总体情况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0.9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861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1.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3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区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3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8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达到3.2:58.6:38.2,其中,第一、二产业比重比2010年下降0.1、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成效,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程度达到80.2%,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和生态文明五类指标实现程度分别达到74.6%、80.8%、100%、97.1%和77.8%。1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区属农业总产值、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3项指标在娄底市排名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属第一产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项指标娄底市排名第二,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指标娄底市排名第三。(2)工业经济平稳增长。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92.6亿元,是2010年的1.7倍,年均增长10.6%;区属规模工业增加值3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户,比“十一五”末增加7户(其中新增规模企业22户,淘汰落后产能规模企业15户)。湘中北斗卫星导航科技园获得国家专项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3.6%,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9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高盛板业等17家企业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企业。金三星煤机等5家企业纳入全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3)园区建设快速推进。2012年,娄星工业集中区成功获批省级工业集中区,园区各项事业呈现快速发展良好态势。2015年,娄星工业集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1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亿元,逐步成为拉动全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园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涟滨西街A标段路基基本拉通,万新街与城市内环线连通,修建标准厂房25万平方米,创造了现代化标准厂房建设的“高溪模式”。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凸显,初步建设高溪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生产资料物流产业园和工程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园等园区,逐步形成钢铁深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链条。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新增入园企业37家,园区内企业数达到83家。成功引进娄底高盛板业、森泰再生资源、格仑新材、金联商贸物流园、富厚酒业等一批重大项目。(4)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2015年农业总产值(区属)达到16.0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全区农业产业化企业达1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30家,“三品一标”农业企业达到8家,认证产品19个。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大科、万宝、石井为中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优质果蔬、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也初具规模,形成了杉山宜东花卉苗木,石井红心蜜柚、香泉湾桂花等农业示范基地,涌现出湘村高科、亲情果饮料、东明肉联、庆阳牧业、金广源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特色加工企业,培育了湘村黑猪、石井红心蜜柚、味菇坊食用菌等特色品牌,其中,“湘村黑猪新品种选育及推广”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快速。农业科技支撑优势明显。(5)第三产业加快发展。2015年娄星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是141.6亿元,同比增长11.9%;长青商业街、万豪城市广场、吉星金融广场、鸿星新天地一期建成运营,东方财富广场、天客物流总部等商贸物流项目加速推进。娄星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已有多家网络科技企业入驻。娄底华天、金和康年、418华天等一批高星级资质酒店正式运营。商务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项目成功落户娄星,早元大市场改造竣工,全区11家农贸市场均达到国家标准。(6)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一是棚户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主体竣工2802套,分配到位1169套,城市棚户区改造乐坪廖家城中村改造正式开工,长青三板组城中村改造即将开工建设,大科向家、早元新村等项目进展顺利。二是社区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进。选择16个社区严格按照“一引擎四驱动”模式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加快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其中乐坪街道作为街道试点整体推进。三是交通网络更加密集。益娄衡高速正式动工兴建,长韶娄双江连接线、乌石峰路、黑梨公路竣工通车,“娄底大道”娄星区段实现半幅路通车,高标准完成农村公路安全防护设施建设64公里,建制村通班车率已达98.8%,提前5年达到全省小康指标。四是农村环境进一步靓化。投入1.62亿元,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大改善了农村环境。建成118个“秀美村庄”,其中万宝石塘村、杉山万乐村、石井石江村成为省级“秀美村庄”示范村。(7)民生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支出资金达11.3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2.4%;1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均完成目标任务,其中新增城镇就业、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帮助0-7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等3项超额完成任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573人,再就业人数307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900人;继续化解中心城区大班额,全年投资近5000万元,扩班36个,新增学位1890个,杉山桐梓学校、大科长井学校教学楼主体工程如期完成,四中体艺馆主体基本竣工;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的42亩筹资用地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万宝卫生院18亩建设用地完成征地工作,杉山卫生院业务综合楼改扩建已完成规划设计;12个农村幸福院、6个养老示范点全面竣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完成年度减贫任务2501人;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全部完成,并通过了省、市验收。4.2.2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6′-112°03′,北纬27°41′-27°47′。东与湘乡市接壤,南与双峰县相连,西与涟源市毗邻,北同宁乡县交界。东西横跨23.9千米,南北纵长14.2千米。总面积428.24平方千米。(2)地形地貌

娄星区属洞庭湖平原向南岭山地过渡的丘岗地带,北部峰峦叠嶂,西、中部岗地密布,南部丘陵起伏,东部平地宽阔,为北、西、南面较高,向东开口的地势,平均海拔185米,平地与丘岗地占三分之二;地质属湘中新华夏构造体系。(3)水系娄星区内有大小河流52条,涟水为湘江一级支流,孙水和碧水分属湘江二级支流。有与湘乡、双峰共管,库容为3.7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水府庙水库,省重点中型水利工程双江水库正在建设。孙水河是湘江的二级支流,是娄底城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娄底市一水厂取水的水源。在万宝镇流经10多个村,长达8km。水资源很充足,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利用水量分别是全市、全省的1.77和1.51倍。电力资源有4座11万伏、1座22万伏和1座50万伏变电站,且开发潜力巨大。(4)气候条件娄星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内最高气温41.2℃,最低-1.6℃;年降水量1414.5毫米,雨水集中在3-7月,9-12月雨量较少;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向,属中雷区。(5)农产品农业产品除盛产稻谷、茶叶外,全区有农作物41科284种,森林树种84科429种,鱼类7目59属99种。(6)土地资源截至2015年,娄星区土地面积4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65千公顷,其中水田7.59千公顷,旱地4.05千公顷。(7)矿产资源娄星区土地肥沃、特产丰富。境内已探明矿产20余种,矿产地达到38处。煤、锰、矾、铁、大理石储量巨大,其中煤储量尤为丰富,煤储量11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以上,有“万亩煤田”之称。陶瓷粘土、耐火粘土、水泥粘土、石灰岩、白云石、磷矿及硅石遍布娄星区。(8)旅游资源娄星区是一座新兴的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4.07%、36.65%,人均公共绿地达9.07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44.36%。形成了“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森林景观。是国家正式命名的“森林城”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07年被评为全国最佳宜居城市,位居第八。娄星区依山伴水,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涟水、孙水两河穿境而过,有烟波浩渺的湖南水上训练基地——水府庙训练中心,有幽静雅致的省级森林公园—洪家山休闲疗养圣地,有怪石横阵如迷宫的圣仙洞,有曾国藩亲笔提写的巨匾“天籁岩”风景区,有浓郁风土人情的仙女寨生态旅游度假区。4.2.3项目建设有利条件1)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基础[2015]1788号),要求加快推进停车设施建设,有效缓解城市停车供给不足。2)发展机遇适时出现从国家层面看,区域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精准扶贫开发、“一带一路”、“三角(长三角、珠三角、中三角)联动”、中部崛起等国家层面战略相继实施;从省级层面看,区域经济布局和重心加快向内地倾斜,我省由沿海开放的内陆变为内陆开放的前沿,由内陆“洼地”变为开放高地,省政府支持娄底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沪昆高铁经济带等政策将逐步深入实施;就全市而言,市委、市政府以对接大长沙为总抓手,以大对接推动大发展,加快实施娄底融城战略、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都是以娄星为桥头堡,这为娄星区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3)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本项目的建设得到了娄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将娄星区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的建设作为重点工程来抓,由娄星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融资及建设,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拟对娄星区文化广场地下停车场建设项目进行专项补贴。4)资金保障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9亿元,年均增长1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861元,年均增长11.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5.3亿元,年均增长16%;区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5.3亿元,年均增长1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8亿元,年均增长12.8%,财政重点支出保障较好。同时依托娄星区交通、人文优势,可获得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大力支持。5)具有良好的建设环境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娄星区,已取得土地使用权,不涉及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具备施工、用水、用电、道路交通条件,外部交通便利,沙石、水泥、钢筋等建筑用材供应充足。6)交通区位优势娄星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便利,是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南方重要交通枢纽,湘黔铁路和洛湛铁路在这里交汇,上瑞高速、太澳高速、1810省道、1847省道、娄涟、娄湘、娄邵等高等级公路呈网状分布,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90分钟车程,是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重要城市。(1)铁路高铁——在万宝新区建娄底南站,沪昆客运专线入娄底进娄底南站。普铁——规划保留沪昆、洛湛铁路,

安张衡铁路线引入娄底地区为西北—东南走向,经娄底南站往衡阳。城际铁路——湘潭-娄底线和汨罗-益阳-娄底-衡阳线引入娄底南站。(2)高速公路通过娄新、益娄、长娄高速公路和西侧规划的渡水高速(渡头塘镇至水洞底)共同构成市区外围高速公路环线。(3)城市道路中心城区形成“一环两快,三纵四横”的路网结构。一环由-娄涟大道、高丰路、新林街、众园路、迎春路形成。两快是指连接娄新高速和长娄高速公路的娄底大道,以及沟通中心城区、大埠桥、益娄高速的湘阳街。三纵四横指连接南北的甘桂路、娄星路、吉星路和沟通东西的杉山路-碧溪路、乐坪大道、早元街、湘中大道。图4-2娄底市区位分析图7)符合城市发展规划项目建设的确定以及项目的选址,应符合国家和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对项目建设的生存的支持程度和约束条件。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娄底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2020年)》(2011版),也符合娄星区的总体规划等相关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5.1总平面布置5.1.1总平面布置原则总体规划平面布置按要求合理布局,按下列原则布置:(1)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2)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80米。(3)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4)项目区建筑保证有良好的建筑朝向。(5)项目区内主楼与附属设施之间、与相邻的场地外建筑之间的距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范中的规划、消防、日照等有关规定。(6)项目区内的交通要便捷布局,正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5.1.2设计依据及主要设计规范(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5)《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5.1.3停车位主要参数本项目停车位的尺寸按照《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进行设计,各种车型的停车位数量依据娄星区地区汽车类型的占比进行分配。各停车位尺寸如下表所示:表5-1停车位尺寸表车位类型停车位尺寸停车位占地面积当量系数小车(地上)2.5×6.5151小车(地下)2.5×6.5151中巴车3×7212大巴车4×12482.5非机动车0.7×2.0总平面布置按照停车场的规模,停车位数量大于50的,设置一个出入口,50-500个车位应设两个出入口,超过500的设置三个的出入口。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要求,并应右转入车道。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道坡道起止线50米以上。总平面的布置充分考虑所在地的道路情况和周边建筑情况。出入口设置在良好的视野的地方,并且不干扰已有交通设施的运行。5.2建筑设计5.2.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1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l0-2010);(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2.2地下停车场建筑标高(1)一层地面标高:±0.000;(2)地下一层停车场地面标高:-5.400m。5.2.3地下停车场建筑层高地下一层车库层高为5.40m,净高为4.40m。5.2.4地下停车场主体(1)地下停车场采用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阀板结构。(2)机动车入口采用沥青路面,楼梯及非机动车坡道入口采用玻化石同质地砖地坪。地面构筑物根据景观要求进行深化。5.2.5地下停车场消防设计(1)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一级。(2)整个停车场共设4个出入口,停车场内部环形道路均不小于5.5米宽。(3)所有建筑变形缝内均采用不燃烧物填充密实。(4)地下汽车库按规范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内最远地点至安全疏散口距离不超过60米。5.2.6地下停车场防水设计(1)本工程防水等级为一级。(2)除特别说明外,地下室排水找坡坡向集水坑。(3)坡道上及地下车库内浅地沟,可承载车辆荷载。5.2.7装修及外观设计室内装修应采用防火防潮的材料,应满足防腐、抗震、环保及其他特殊功能的要求。屋面采用仿古设计,设有组织排水,屋面排水管采用100UPVC管,落水口下部屋面设水簸箕。外窗采用铝合金单框低辐射中空玻璃窗(5mm+6A+5mm)。玻璃厚度应符合《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09)的有关规定。5.3结构设计5.3.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2);(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7)《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5.3.2设计荷载(1)恒荷载钢筋砼容重25kN/m3水泥砂浆容重20kN/m3石灰砂浆、混合砂浆容重18kN/m3外墙容重12kN/m3内墙容重7kN/m3(2)活荷载机动车道4.0kN/m2走廊、楼梯2.5kN/m2消防楼梯3.5kN/m2上人屋面2.0kN/m2(3)基本风压:W0=0.40kN/m2(50年重现期)(4)基本雪压S0=0.35kN/m2(50年重现期)其余荷载按GB50009-2012的要求取用。5.3.3结构形式本项目地下停车场为地下1F框架结构;(1)结构形式:地下停车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2)基础结构:地下停车场采用柱下独立基础。(3)结构使用年限与结构安全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第1.0.5、1.0.8条的规定,本工程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数为γ=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第3.0.1条,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4)结构构件的耐火等级本项目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执行;公建耐火等级为二级,柱的耐火极限为2.5h,梁的耐火极限为1.5h,板的耐火极限为1.0h。(5)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与水和土壤直接接触的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类,其余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一类。5.3.4建筑材料(1)混凝土强度等级:C25(2)钢筋:HPB300、HPB335、HRB400(3)填充墙体:立体式停车场采用外墙采用空心砖。内墙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M5混合砂浆。5.3.5抗震设计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对照地震烈度<Ⅳ度,本项目可不作抗震设防设计。5.3.6砌体部分(1)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8m或墙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应在墙中间或墙端部加设构造柱。(2)高度大于4.5m的240砖墙及高度大于3m的120砖墙,需在墙半高处设钢筋砖带一道,砖带用M10砂浆砌250高,砖带内放3Φ8(240厚墙)、2Φ8(120厚墙)、钢筋,此钢筋需与柱、墙中之预留钢筋搭接。(3)砌体结构的钢筋砼构造柱须先砌墙后浇柱,砌墙时墙与构造柱连接处要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500设2Φ6钢筋,埋入墙内1000,并与柱连结。5.3.7墙体部分(1)外墙、梯间墙及分户墙为240mm厚页岩砖,墙身防潮层做法为20厚1:2水泥砂浆(内掺5%防水剂),设于-0.060处。(2)墙体内设置暗管、暗线、暗盒等,应采用预制砌块,不得在砌体完成后打洞凿槽。5.4给排水方案5.4.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8);(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8)各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及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5.4.2给水系统(1)给水水源由停车场所在位置附近的市政管网分别引入两条DN200~300输水管线组成独立的双水源,供水压力≥0.25Mpa。其供水能力可以满足平时及发生火灾时所需消防水量要求。(2)消防给水系统①地上停车场消火栓系统地面上设置外部消火栓可以用于消防。②地下停车场的消火栓系统地下停车场消火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平时消防用水由设于高层的消防水箱稳压,消防时由消防水泵供给。地下停车场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呈环状布置,消防水泵两条出水管直接与地下停车场消防给水管网相连接。消防栓泵可以在消防泵房直接启动,也可由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启动,各消防栓箱均设有启动灭火栓泵按钮。地下停车场内每个防火分区均设置一定数量的室内消火栓,以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室内任何部位。消火栓一般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③地下停车场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地下停车场、楼梯和走道等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该系统基本上按建筑防火分区布置,由洒水喷头、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组、压力开关、末端试水装置及管道和加压设备等组成,属临时高压给水系统。5.4.3排水系统(1)地下停车场生活污水排水经排水管排至地下污水泵坑,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地面停车场生活污水排入附近市政管网即可。(2)雨水排水工程采用雨水间接利用方式,即充分利用室外绿地,尽量将径流引入绿地,经土壤渗透净化后涵养地下水。5.5电气工程5.5.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民用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50034-2004);(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3);(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03);(5)《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03);(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B50052-2003);(7)《消防安全疏散标志设音标推》(DBJ01-611-2002);(8)《建筑电气通用图集》(92DQ1)。5.5.2设计范围(1)供配电系统(2)照明系统(3)防雷接地系统(4)弱电系统5.5.3供配电系统(1)负荷等级地下停车场工程的消防供电负荷和人防工程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负荷,其余用电设备为二级负荷。(2)供电电源其他停车场用电取用附近的市政供电设施,2个地下停车场拟建设两个变电室,每层各一个。经过变压降为380V/220V低压电源为整个停车场供电。(3)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对变配电系统进行监测。在变配电室设监控管理站,监测计量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功率、频率、开关状态等各种运行参数,电能统计、分析和预测。(4)路敷设电缆的选型采用低烟无卤的线缆。5.5.4照明系统(1)地下停车场一般照明系统光源采用三基色荧光灯和稀土节能荧光灯,灯具带无功补偿;对某些突出部他的局部照明,可选用低压卤钨灯和小容量金属卤化物灯。光源的显色指数Ra≥80。停车场所照明采用智能化集中控制,一般附属房间的灯具就地控制。(2)地下停车场应急照明(安全照明)及引导标志照明系统地下停车场的停车场所、疏散楼梯间、通道、机房等部位均设应急照明,并可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经常点亮。事故时,可由消防中心控制柜强制点亮。对主要出入口、通道及重要部份加装带蓄电池的灯具,电源停止供电后,其连续点亮时间应不小于30分钟。5.5.5防雷接地系统(1)加强防直击雷、防雷电波侵入和防雷电感应的措施。(2)增加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3)增加等电位联结设计和辅助等电位联结设计。(4)对于信息技术系统等重要系统,按照规定置防雷保护装置。5.5.6弱电系统(1)地下停车场设备监控系统工程内设置设备监控系统,对供配电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进行监控。(2)安全监控系统系统本工程中设置保安监控系统,在停车场内、各出入口、通道、楼梯间设置固定或云台式保安监控彩色摄像头。对整个停车场的营业状况、人流和车流状况、突发事件等进行监控并记录。(3)出/入口管理设计:停车场设置落杆式刷卡收费系统。(4)消防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①按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本工程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消防广播与疏散事故照明。接受火灾报警,发出火灾声、光信号,播放事故广播和安全疏散指令等;控制消防水泵、固定灭火装置、防火卷帘门和防火门、通风空调系统、各种风道阀门、防烟排烟设施;消防专用通讯及119专线电话;电梯控制;非消防电源的切除与应急照明的启动等。②消防控制室设在出口处。(5)紧急广播系统本工程中在停车场所、楼梯、通道和各个出入口以及主要设备机房设置背景音乐广播,平时作为背景音乐和事务性业务广播使用,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火灾时在控制中心进行紧急广播,用于进行人员的疏散指挥。扬声器功率不小于3w。在火灾时,应急广播机在相关区域播放疏散广播。应急广播的播放声压皱高于背景环境噪声15dB内设置扩声系统。5.5.7智能管理系统对于地下车位、地上立体车库和地面停车位均采用智能收费系统。(1)车辆出入场管理流程①固定卡持有者。车辆行驶至远距离微波卡读卡器的读卡范围时(6m~12m),读卡器自动读取用户数据,如读卡有效,车闸自动升起(也可设为操作员确认开闸);如读卡有误,中文电子显示屏亦会显示原因,车闸不会开启;司机开车入场,进场后车闸自动关闭。②临时泊车者。司机将车驶至读卡机前,值班人员通过键盘输入车牌号,进行车牌预置(也可不预置车牌);司机按动位于读卡机盘面的出卡按钮取卡(也可由操作员手工发卡或电脑出卡);卡片出卡即读或在读卡机感应区读卡,司机将卡取至手中后,车闸自动开启,司机开车入场,进场后车闸自动关闭。(2)防止砸车功能在自动车闸的前后均设有地感线圈,进口车闸的前部地感线圈感应到有车辆存在时,入E1读卡机才发放临时卡,避免临时卡被恶意取出。车辆经过车闸后部的地感线圈后,车闸杆才落下,地感线圈的灵敏度根据现场安装情况调节,使得车闸落杆时间在车辆安全通行后,并确保一车一杆。(3)车位引导系统车位引导系统主要由如下一些设备组成:车位引导软件、超声波探测器、车位指示牌、智能转向灯、信息显示屏、地感检测器。在停车场入口处设置1×8(1行8字)或2×8(2行8字)的全点阵条屏幕,信息显示内容方便直观。在每个停车位安装一个超声波探测器,准确地检测出每个车位的停车情况。每个探测器将车位有无车辆的信息通过RS485通讯总线传给控制计算机。同时为了司机能够直观,快速的看到引导车位,在每个车位上设计了一个S04车位闪烁指示牌,当指引停本车位时,该指示牌会不断的闪烁提示司机。在车场的各个道口设置LED箭头指示牌,可以指示向前、向左、向右方向行驶。在指引行驶方向时,该方向箭头会不断的闪烁提示司机行驶路线,确保司机能准确、方便的找到指引的车位。5.6通风、排烟设计5.6.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及建筑专业提供的图纸;5.6.2设计范围地下车库通风、排烟设计。5.6.3基本数据大气压力冬季1013.1hPa夏季991.8hPa冬季通风计算温度6℃夏季通风计算温度34℃冬季平均风速1.8m/s冬季室外主导风向C27%,NE23%5.6.4通风、排烟设计(1)地下车库分别设8个排风(兼排烟)系统P(Y)-2-1~4及8个送风系统S-2-1~2,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计,机械送风及车道自然进风补风。补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计算,排烟风机选用低噪声消防高温排烟专用风机,送风机采用低噪声柜式离心风机。(2)地下一层车库二个防火分区分别设4个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P(Y)-1-1~4,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换气次数按6次/小时计,补风由车道自然进风补风。排烟风机选用低噪声消防高温排烟专用风机。(3)送、排风(烟)系统P(Y)-2-1~P(Y)-2-4及P(Y)-1-1~P(Y)-1-4和送风系统S-2-1~2:平时排风,火灾时排烟。火灾时由消防控制中心打开着火区域排烟风机,当烟气温度达到280℃(4)消声材料选用不燃型;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5)排风(烟)风管法兰采用3mm厚石棉橡胶板。5.7人防工程5.7.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12);(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8)《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5.7.2一般规定(1)2座地下停车场的防空地下室设置于地下一层。平时为地下汽车库,战时地下分为5个核6级常6级甲类二等人员掩蔽场所,防化丙级。具体实施方案需按人防主管部门批示要求设计。(2)土建、水电暖等设备施工时应密切配合,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护结构,上部建筑的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防空地下室。凡进入防空地下室的管道及其穿过的人防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3)人防地下室根据战时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为染毒区和清洁区。染毒区包括:扩散室、密闭通道、防毒通道、滤毒室和洗消间。(4)本工程防空地下室每个防护单元设置不少于两个战时出入口。(5)滤毒室与进风机房分室布置:滤毒室在染毒区,门设在密闭通道内,应为密闭门,进风机房设在清洁区。防空地下室战时主要出入口的防护密闭门外通道内,以及进风口的竖井、通道内均设洗消污水集水坑。5.7.3辅助房间(1)人员掩蔽所临战构筑厕所设置在排风口附近,并单独设置局部排风设施。(2)在进风口附近设置防化通信值班室,与配电间合并设置。5.7.4柴油电站(1)设置一个移动式柴油电站。电站与人员掩蔽所相连接,相应布置进、排风机位置和管井,发电机房设备由室外经楼梯间运输至机房。(2)机房与室外出入口设一道防护密闭门。(3)防护功能平战转换。5.8无障碍设计5.8.1设计依据(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国家及当地有关技术标准、规范与规定5.8.2无障碍设计内容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所列的无障碍设计的范围,本工程的无障碍设计内容包括:(1)地下商业建筑物入口:在建筑主要入口均设有无障碍坡道及扶手,坡度为1/12。设无障碍电梯。(2)通道:考虑到轮椅通行的宽度,建筑公共走道的宽度均不小于1200mm,通道地面平整、防滑、不松动、不积水,以方便坐轮椅人士;不同材料铺装的地面相互取平,走道与卫生间、室外平台以斜面过渡。(3)电梯:电梯厅铺橡塑提示盲道,电梯轿厢正面和侧面设高850的扶手,轿厢侧面设高900mm~1100mm带盲文的选层按钮。电梯轿厢正面高900mm处至顶部安装镜子,轿厢上下运行及到达有清晰显示和报层音响。(4)厕所:商业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卫生间的大小、入口门扇、便器的高度、扶手以及按钮的设置均按照规范进行设计。(5)无障碍通路、建筑入口、残疾人厕所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均设置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6)停车场设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停车位。第六章节能节水6.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GB50034-2004);(4)《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6)《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13462-2008);(7)《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T13471-2008);(8)国家、省市现行其他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6.2项目主要耗能品种及耗能量本项目耗能品种全部为电力。(1)年耗电量年耗电量(包括采暖、通风、照明、水泵及其它等用电)为352.22万kWh。表6-1项目年耗电量计算表序号项目名称面积(㎡)用电指标(w/㎡)需要系数日工作时间(h)运行天数(d)年耗电量(万kWh)1地下车库36,000150.518365177.39(2)综合能耗经以上计算,项目年耗电量为352.22万度,按当量折为432.88吨标煤。表6-2项目综合能耗计算表序号能耗品种计量单位年消耗量参考折标系数折标煤量(tce)当量值占比(%)1电力万kWh352.221.229432.88100.003.41,197.55-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tce)当量值432.88100等价值1,197.55-(3)项目综合能源消耗分析该项目完成后使用阶段年耗能量按当量折为432.88吨标煤,全部为电力耗能。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用能总量和能耗指标合理,主要用能是使用阶段耗电,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6.3节能措施6.3.1建筑热工节能设计(1)对建筑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形式、太阳辐射、自然通风等气候参数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2)建筑物朝向选择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3)建筑物的体形系数控制在0.3以内,减少建筑物外维护面积,以达到节能目的。(4)屋面、外墙、楼梯间、阳台采用聚苯板保温材料,窗户可采用塑钢单框双玻或中空玻璃。门窗保温构造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外窗(包括阳台门),其气密性等级为3级,执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规定。(5)控制窗墙面积比,减少窗的散热量。建筑物窗户面积不宜过大,不同朝向窗墙面积比:北、西北面窗≤0.25,东、西、西南、东北向窗≤0.30,南、东南向窗≤0.35,在立面设计时应考虑节能对窗户面积大小的限值;为增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改善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