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1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2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3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4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1.(2分)“绿色消费”理念强调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 B.推广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 C.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2.(2分)扬州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玉石雕刻 B.纸张裁剪 C.木料打磨 D.腐乳发酵3.(2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这是44mL B.冒气泡了 C.真方便 D.啥味4.(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氧 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 C.纯净的空气 D.海水5.(2分)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A.利用氢气充节日的气球 B.利用氮气填充零食包装袋 C.利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 D.利用金刚石裁玻璃6.(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都发光发热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常温下氮气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氮气不与任何物质反应7.(2分)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D.液氮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8.(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氮气常温下无色无味,可用作保护气 B.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氢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D.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光,可制成电光源9.(2分)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183天,在空间站的生活离不开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氧气能供给呼吸10.(2分)下列有关空气和氧气说法正确的是()A.抢救危重新冠病人时,呼吸机起了重要的作用,给病人长时间呼吸纯氧 B.硫在空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生成三氧化硫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成红棕色的铁锈11.(2分)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试剂、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铜和铁(观察颜色) B.水与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C.二氧化碳与氮气(观察颜色) D.食盐水与蒸馏水(蒸发)12.(2分)下列化学仪器需垫加石棉网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A. B. C. D.13.(2分)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分数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14.(2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如图是纳米铁粉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B.气球先膨胀后又变小 C.纳米铁粉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D.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物质的种类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15.(2分)某同学用量筒仰视读数出19.0mL某液体,倒出一部分后,平视凹液面最低处,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实际体积()A.大于8.0mL B.小于8.0mL C.等于8.0mL D.不能确定16.(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室取5mL硫酸铜溶液,先直接倾倒至接近刻度,后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胶帽取液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捂住试管,后将导管口放入水中17.(2分)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图如图所示。小科通过阅读说明书,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 B.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 C.输出的氧气可作为燃料,用于切割金属 D.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18~20小题: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对身体有害。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含量只是大于40%。目前,我国太空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18.新冠肺炎会导致肺部纤维化,呼吸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19.“人造空气”帮助人类实现了太空漫步的梦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B.可用红磷粗略测定“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C.“人造空气”中若只含有氧气,将更有益于呼吸 D.我国太空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该方法是物理方法20.下列关于“富氧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富氧空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富氧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可能为1:5 C.“富氧空气”中的各种气体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膜分离制“富氧空气”是化学变化二、第II卷(非选择题60分)21.(9分)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前面的字母写在横线上: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高锰酸钾、d.氮气、e.氧气、f.氖气、g.四氧化三铁、h.五氧化二磷、i.氯酸钾。(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制取化肥的是;(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3)白色固体物质有、;(4)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的是;(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6)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是;(7)航标灯中充入的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暗紫色固体是。2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空气组成的研究经历漫长的时间。约在1700年,德国史达尔提出了“燃素学说”。他认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燃素,存在于可燃物质内。例如蜡烛燃烧时,蜡烛缩小下塌而化为灰烬,燃烧时失去燃素18世纪初,爱好植物学的英国牧师黑尔斯将集气槽中装满水后通入空气,改进了集气法。1772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认识到木炭在密闭于水上的空气中燃烧时的空气变为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不助燃也不助呼吸。1774年普利斯特里利用聚光镜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发现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拉瓦锡认识到空气是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一种是能助燃的气体,命名为氮,意思是“不能维持生命”。1785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电火花使空气中氮气跟氧气化合,使氮气变成氮的氧化物,然后用碱液吸收而除去,当时就认为可能是一种新的气体。经过数年后,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从含氮的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每升重1.2505g,虽然两者之差只有几毫克,但已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所以他怀疑空气中的氮气中一定含有尚未被发现的较重的气体。英国化学家拉姆塞把已经除掉CO2、H2O和O2的空气通过灼热的镁以吸收其中的氮气,他们二人的实验都得到一些残余的气体,经过多方面试验断定它是一种极不活泼的新元素,原意是不活动。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严森从分光镜中发现太阳光谱中有一条特殊的光谱线,从而确定新元素的存在并定名为氦(原意是“太阳”),先后发现了氪(原意是“隐藏的”)、氖(原意是“新的”)(原意是“生疏的”)。1900年德国物理学教授道恩在含镉的矿物中发现一种具有放射性的气体,称为氡(原意是“射气”)。(1)科学上常用证伪法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很多物质(如镁、铁)的燃烧,称量燃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写出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2)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所说的碳酸气主要成分为。(3)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当其通入水中,会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气体。(4)加热汞煅灰(即氧化汞),会使得蜡烛在分解出的“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写出加热汞煅灰的文字表达式是。(5)通过阅读短文,下列选项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英国牧师黑尔斯改进集气槽收集气体的方法,称为排水集气法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的燃烧(6)写出剩余的氧气用红热的铜除去,并产生了黑色氧化铜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3.(20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填字母,下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以高锰酸钾为试剂利用此装置制取氧气时,还要做的改进是,用此装置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若H装置中已集满氧气,需要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水应从(填“a”或“b”)管通入。(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并不能反应太剧烈,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C装置中的反应是处于(填写“发生”或“停止”)状态,上述装置中的(填字母)与该装置具有同样的优点。(4)若用如图H装置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可在集气瓶中装入约三分之一瓶的澄清石灰水,从导管口(填写“a”或“b”)连续吹气10秒,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a连续(填写“吹”或“吸”)气10秒,未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研究小组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交流讨论】可以通过测定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来探究。A.产生相同体积氧气的时间B.产生氧气的总质量C.产生氧气的总体积D.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实验探究】按图1装置进行实验:水浴温度控制在21℃,二氧化锰均为0.5g,过氧化氢溶液均为5mL,恒压漏斗(漏斗的支管与三颈烧瓶相连)的作用是使过氧化氢溶液自行下滴。数字传感器数据绘制图像如图2、3。【实验结论】①图2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与有关。以10%H2O2溶液为例,0~20秒三颈烧瓶内气压增大的原因是。②图3说明从温度看,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填“剧烈”或“平稳”)。24.(10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铁以及含铁物质的相关现象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O2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实验现象】氧气含量90%70%60%55%实验现象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难以燃烧,只是发热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现象更清楚,最好用(填“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理由是。【实验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在范围。【探究二】对含有铁粉的“暖宝宝”进行探究,并判断是否能利用发热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查阅资料】①铁粉是黑色固体;②铁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宝宝,取出其中黑色粉末做了下面的实验。Ⅰ.黑色粉末成分的探究操作现象结论取暖宝宝中的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黑色粉末中有铁粉反应结束之后,发现仍有黑色固体残留,经过过滤,获得黑色粉末。取样于试管中,通入氧气点燃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还有活性炭粉Ⅱ.探究“暖宝宝”反应原理与铁的生锈本质是否一致按图1(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氧气、温度、湿度传感器收集数据,将拆除包装的暖宝宝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观察曲线变化(如图2中图A、B、C)。从收集到的图象看暖宝宝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和等物质发生反应,并热量(填“吸收”或“放出”),这一反应与铁生锈原理一致。Ⅲ.实验拓展利用上述原理,同学们设计使用暖宝宝贴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前的装置如图3所示(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填“升高”或“降低”)(2)冷却一段时间之后,打开弹簧夹,水从量筒中流入玻璃瓶(容积为250mL)(铁粉生锈消耗水的体积忽略不计),通过计算本实验数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3)上述结果与理论值相比,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装置漏气B.暖宝宝贴中铁粉的使用数量不足C.温度计的读数未恢复至室温就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D.弹簧夹未夹紧E.最后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是俯视读数25.(11分)Ⅰ、蜡烛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火焰集中在烛芯周围,石蜡不断融化但液态石蜡却没有直接燃烧,同学们对蜡烛燃烧过程展开了探究。(1)火焰结构特点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张滤纸从火焰上方盖下,12秒后取出(如A图),得出结论:。(2)焰心所含物质探究:如图B,点燃蜡烛,用注射器在烛芯附近抽取气体物质。【猜想假设】同学们对该物质主要成分提出三种猜想:①二氧化碳;②水蒸气;③石蜡蒸气猜想①②的理由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实验探究】操作现象结论(1)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猜想①成立(2)立即将注射器内物质注入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白色固体物质。猜想②不成立(3)立即将注射器靠近火焰,推动活塞。注射器口产生火焰,物质能燃烧。猜想③【实验反思】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成立,实验中产生明显现象的原因是:。【补充实验】将蜡烛熄灭,瞬间可观察到一缕“白烟”轻轻升起,立即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填“能”或“不能”)燃烧。【实验结论】石蜡燃烧是固态石蜡先受热熔化,然后在烛芯汽化形成气态石蜡后才燃烧。Ⅱ、蜡烛熄灭原因探究。如图1和2实验中的蜡烛均会逐渐熄灭。(3)图1实验中,烧杯底部产生大量气泡,蜡烛(足量),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为。同学们对图2实验中蜡烛(足量)熄灭的原因展开研究。【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二氧化碳含量过大;②可能是氧气被完全消耗。【探究与结论】(4)甲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封,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才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假设①(填“合理”或“不合理”)。(5)乙同学使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密闭装置内蜡烛(足量)从燃烧到熄灭的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或结论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时密封装置内是纯净的氧气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瓶内氧气已经耗尽C.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是二氧化碳和氧气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八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40分。)1.【分析】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利用等。【解答】解:A、大量使用化肥,应合理使用肥,不符合理念;B、推广太阳能,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能缓解温室效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工厂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理念;D、垃圾分类处理,能节约能源,符合理念;故选:A。【点评】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2.【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玉石雕刻、纸张裁剪、木料打磨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玉石雕刻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选项错误;B、纸张裁剪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选项错误;C、木料打磨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选项错误;D、腐乳发酵生成乳酸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图示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分析】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取用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D、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B、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用手紧握试管外壁,故B正确;C、取用药品的方法:不能用手拿,要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D、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解答】解:A、液氧是液态氧气,属于纯净物。B、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余物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该选项不正确。C、纯净的空气是由氮气,属于混合物。D、海水是由水,属于混合物。故选:A。【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5.【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利用氢气充节日的气球,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A错误;B、利用氮气填充零食包装袋,是利用其化学性质;C、利用石墨作干电池的电极,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C错误;D、利用金刚石裁玻璃,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故D错误;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6.【分析】A、根据氧化反应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D、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判断。【解答】解:A、燃烧属于氧化反应,碳、放热的现象,例如缓慢氧化;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如:白炽灯的发光放热不属于化学变化;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如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故推理错误;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是在一定条件也可以与其他物质反应。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7.【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工业分离液态空气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故B错误;C、氮气含有氮元素,故C正确;D、液氮汽化需要吸热,故D正确;故选:B。【点评】加强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错误。B、酒精能穿过细菌表面的膜,使构成细菌生命基础的蛋白质凝固,可用于杀菌消毒。C、氢气具有可燃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B、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分析;C、根据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来分析;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来分析。【解答】解: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A错误;B、氧气不易溶于水;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D、氧气能供给呼吸,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氧气的知识,属于基础的知识,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10.【分析】A、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抢救危重新冠病人时,但给病人长时间呼吸纯氧,体温升高等。B、硫在空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也生成二氧化硫。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而不是白雾。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供给呼吸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分析】若括号内提供的操作方法区别两种物质时,实验现象相同则是错误的方法;实验现象必需有显著的不同才可以区别出两种物质。【解答】解:依据鉴别物质的性质以及实验的现象完成即可;A、铜是紫红色固体,所以观察颜色能区别;B、双氧水能和二氧化锰混合生成氧气,所以水与双氧水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无明显变化的为水;C、二氧化碳与氮气气都是无色气体,故C错误;D、食盐水与蒸馏水分别进行加热蒸发,无明显固体物质的为蒸馏水。故选:C。【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12.【分析】根据常见的用于加热的仪器进行分析解答,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解答】解:A、烧杯能进行加热,必须垫上石棉网。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C、蒸发皿可以用于直接加热。D、燃烧匙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可用于加热的仪器,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用途、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3.【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来回答本题。【解答】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二氧化碳0.03%.由图可知。故选:A。【点评】熟记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哪种气体最多,哪种气体最少。14.【分析】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解答】解:A.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能使固体熔化为液体落到锥形瓶中而炸裂锥形瓶底部,该选项正确。B.纳米铁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锥形瓶内压强变大,锥形瓶内压强逐渐变小,该选项正确。C.纳米铁粉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该选项正确。D.对比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可知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15.【分析】根据仰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俯视读数,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进行分析。【解答】解:开始时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大于19.0mL,平视读数,则倒出液体实际体积大于19.0mL﹣11.4mL=8.0mL。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量筒的读数方法及误差分析,理解仰视会使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俯视会使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即可。16.【分析】A、根据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分析;B、根据取用液体的方法分析;C、根据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操作分析;D、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分析。【解答】解: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因装置气密性不好,故A错;B.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先直接倾倒至接近刻度,故B正确;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应该先挤压胶帽排出空气后,防止滴管内的其他物质随空气进入试剂污染试剂;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口放入水中,若先捂试管外壁则试管内空气先膨胀,则即使装置气密性良好,故D错。故选: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17.【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及装置特点进行分析;B、根据气泡的多少即可判断氧气排出的速率进行分析;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为助燃性进行分析;D、根据氧气能够供给呼吸进行分析。【解答】解:A、氧气不易溶于水2不易溶于水,来保持O2湿润,故A选项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选项正确;C、氧气具有助燃性,因此不可以作为燃料;D、该装置能够产生氧气,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氧气的性质,难度不大。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18~20小题:我们的呼吸离不开氧气。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对身体有害。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含量只是大于40%。目前,我国太空空间站内的氧气主要是通过电解水方式获得,然后将氧气与储备的氮气以一定体积比混合成“人造空气”(约21%的氧气,78%的氮气,控制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0.7%)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18.【分析】氧气用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解答】解:氧气能供给呼吸,常用于医疗急救;氮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9.【分析】根据题意,“人造空气”中含有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以及二氧化碳等,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继续燃烧,不会熄灭,因为人造空气中含20%以上的O2,故A错误;B.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人造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可以利用红磷测定“人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B正确;C.由“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可知“人造空气”若只含有O2,不有益于人的呼吸,会造成氧中毒,故C错误;D.由于电解水时生成氧气等新物质,该方法是化学方法,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造空气”的成分、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0.【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空气的成分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混合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富氧空气”不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故A错误;B.、“富氧空气”中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其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大于1:4,故B错误;C.混合物中各种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因此富氧空气中的各种气体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故C正确;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和膜分离制“富氧空气”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二、第II卷(非选择题60分)21.【分析】(1)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含有氮元素进行解答;(2)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解答;(3)根据五氧化二磷、氯酸钾都是白色固体物质进行解答;(4)根据氧气能供呼吸,支持燃烧进行解答;(5)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进行解答;(6)根据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的气体进行解答;(7)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解答。【解答】解:(1)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氮气中含有氮元素;(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3)五氧化二磷和氯酸钾是白色固体物质;(4)氧气能供呼吸,支持燃烧;(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6)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且对空气构成污染;(7)航标灯中充入的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红光的是氖气。故答案为:(1)d;(2)g;(3)h;i;(4)e;(5)a;(6)b;(7)f;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用途是解题的必要条件。22.【分析】(1)根据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2)根据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进行文字表达式的书写;(4)根据汞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进行分析;(5)根据题干信息进行分析;(6)根据铜和氧气反应氧化铜进行分析。【解答】解:(1)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镁+氧气。(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3)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4)汞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汞,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汞+氧气。(5)英国牧师黑尔斯将集气槽中装满水后通入空气,改进了水上集气法,故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的燃烧,同时镁还与空气中氮气反应。故选A。(6)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故答案为:(1)镁+氧气氧化镁;(2)二氧化碳;(3)二氧化氮+水→硝酸+一氧化氮;(4)氧化汞氧气+汞;(5)A;(6)铜+氧气氧化铜。【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题的方法是认真阅读短文,提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的问题。23.【分析】(1)熟记仪器的名称;(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收集方法、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与注意事项、收集氧气的注意事项来分析;(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4)根据实验的目的分析;(5)【交流讨论】根据比较反应速率的方法来分析;【实验结论】根据反应的原理、图像信息来分析。【解答】解:(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分液漏斗;②是集气瓶;集气瓶;(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纯度高,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所以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是AF、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十二氧化锰十氧气,还要做的改进是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此装置收集氧气的适宜时刻是待导管末端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需要用水将氧气排出时,气体从短导管b排出;高锰酸钾;试管口放一团棉花;b;(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C装置中固体和液体混合,上述装置中的G与该装置具有同样的优点;故答案为:B水+氧气;G;(4)若用如图H装置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可在集气瓶中装入约三分之一瓶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导管口a连续吸气10秒;故答案为:b;吸;(5)【交流讨论】可以通过测定相同条件下不同浓度过氧化氢溶液产生相同体积氧气的时间或单位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探究。故选:AD;【实验结论】①根据数据可知H2O2溶液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H3O2溶液为例,0~20秒三颈瓶内气压增大的原因是过氧化氢开始分解时,且反应放热;故答案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产生氧气,三颈瓶内气压变大;②根据图2说明从温度看,H2O2溶液浓度越高,反应越剧烈,温度越高。【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