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1课时教师:单位:一、设计思路本节课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三篇散文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联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审美特质,感受作者对自然、家乡和生命的独特情感表达。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文本解读能力和情感共鸣,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以问题驱动、情境创设、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散文的语言特色,提升对散文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三篇散文中的情感变化和审美情趣,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激发学生对散文美的感知,培养其审美情感,提高审美鉴赏水平,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分析《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三篇散文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②掌握散文中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③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作者在散文中表现出的情感变化和复杂心理,如对家乡的思念、对生命的感悟等。

②理解散文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情感。

③指导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和审美价值的散文作品。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选择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深入解析散文内容。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分析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写作特色,增强合作学习经验。

3.利用多媒体展示散文中的场景图片和作者简介,辅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品背景。

4.安排学生进行散文创作练习,鼓励个性化表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描写荷塘的美丽文字,引导学生想象荷塘的夜景,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

-回顾旧知:回顾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引导学生思考散文的特点。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三篇散文的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散文中的具体段落,如《荷塘月色》中月光的描写,说明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情感。

-互动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篇散文,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准备进行分享。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每组学生根据讨论结果,选择一个段落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作者的情感状态,生动展现散文内容。

-教师指导:教师在旁听学生讨论和角色扮演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

4.拓展延伸(约15分钟)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尝试模仿《荷塘月色》的写作风格,创作一段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

-分享交流: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提供反馈,教师总结评价,共同提升写作能力。

5.总结反思(约10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散文的审美特质和情感表达。

-反思讨论: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心得,讨论在阅读和写作散文时的困惑和收获。

6.作业布置

-阅读作业:布置学生课后阅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的全文,深入理解散文内容。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描写自己心中的“月色”“秋景”或“地坛”,下节课分享。六、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相关文学作品:《背影》(朱自清)、《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等,这些作品同样以自然景物或亲情为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散文的情感表达。

-文学理论:《散文的艺术》(余光中)、《中国散文史》(陈垣)等书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散文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影视资料:关于《荷塘月色》的纪录片,通过影视手段展现荷塘的月夜美景,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相关诗歌: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通过对比诗歌与散文的情感表达,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2.拓展建议

-阅读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经典散文作品,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林清玄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以拓宽文学视野。

-写作实践:要求学生尝试以自然景物为主题,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培养写作能力。

-研究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不同作者如何通过散文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社会的观察。

-文化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文学沙龙、读书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阅读心得,提升文学素养。

-艺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与散文内容相关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感受不同艺术形式对同一主题的表达。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组织学生参观荷塘、秋天的公园等地,亲身体验散文中的自然美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本节课我们通过联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三篇散文,深入探讨了散文的情感表达、语言特色和审美情趣。在课堂学习中,我们不仅分析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主题思想,还通过具体的段落分析,感受到了散文中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课堂小结】

1.复习散文的情感表达:我们讨论了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荷塘月色》中的月色如何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

2.理解散文的语言特色:我们分析了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3.探讨散文的审美情趣:我们感受到了散文中的审美价值,如《故都的秋》中的文化意蕴和《我与地坛》中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当堂检测】

1.请学生简要回顾并口头复述本节课学习的三篇散文的主题思想。

2.选择一段散文,让学生分析该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3.当堂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以“我心中的秋”为主题,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散文,尝试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技巧。

4.课堂讨论: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写作片段,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这些作品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5.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口头复述、分析和写作进行点评,指出亮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给予建设性的建议。八、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展示荷塘月色、故都秋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散文中的自然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作者的情感状态,深入体验散文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共鸣。

3.引入比较阅读,将本节课的散文与其他时期的散文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和审美趋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散文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生活体验。

2.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主题设置不够吸引人,或者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

3.写作练习时间较短,学生可能无法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同时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反馈和指导。

(三)改进措施

1.在课前,提供更多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帮助学生积累相关知识,为深入理解散文打下基础。

2.优化讨论主题,确保其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互动,教师可以适时介入,引导讨论深入。

3.延长写作练习时间,或者将写作任务延伸至课后,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并在课堂上提供更多样化的反馈方式,如同伴评价、教师点评等。

4.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特别是对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写作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写作水平。

5.探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创作散文,使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板书设计1.《荷塘月色》重点知识点与词句

①知识点:散文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景物描写与情感的关系。

②词:月色、荷塘、幽静、淡雅。

③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荷塘上,已经是第三个晚上了。”

2.《故都的秋》重点知识点与词句

①知识点:散文的季节主题、文化意蕴、情感变化。

②词:故都、秋意、落寞、深沉。

③句:“秋,在这故都,却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它不似南方的秋,那么明媚、那么热烈。”

3.《我与地坛》重点知识点与词句

①知识点:散文的哲理探讨、生命主题、情感抒发。

②词:地坛、生命、沉思、顽强。

③句:“我看到了那些残缺的身体,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我也看到了自己的软弱。”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情感分析与理解

题目:在《荷塘月色》中,作者对荷塘的描写是如何体现其内心情感的?

答案: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然。同时,通过对荷塘夜晚的幽静和美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喧嚣和不安的逃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题型二:修辞手法分析

题目:《故都的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案:作者在《故都的秋》中使用了拟人手法,如“秋天的风,像一位慈祥的老人,轻轻地抚摸着故都的大地”,通过拟人化的描述,使得秋天的风具有了情感和生命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题型三: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题目:《我与地坛》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的?

答案:作者在《我与地坛》中通过对地坛的描写,如“地坛的每一块石头,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来表达自己对生命意义的沉思。地坛的古老与沉寂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反思。

题型四:散文主题理解

题目:《荷塘月色》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述。

答案:《荷塘月色》的主题是对美好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