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课程定稿教学大纲_第1页
《农业经济学》课程定稿教学大纲_第2页
《农业经济学》课程定稿教学大纲_第3页
《农业经济学》课程定稿教学大纲_第4页
《农业经济学》课程定稿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PAGE7《农业经济学》教学大纲AGRICULTURALECONOM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40945适用专业:农林经济管理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开课单位:经贸学院学时:48学时学分:3.0学分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中文简介: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阐明农业发展经济规律及其应用,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内在关系的科学,为农户和农业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为国家制定农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较多,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有较广阔的视野,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思考和探讨中国农业以及农民、农村的现实问题。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农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课程,是经济理论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在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专业中属于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系统的农业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农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培养学生热爱“三农”、关注“三农”并为“三农”服务的志向,掌握从事农业经济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归纳式和启发式教学,进图书馆查资料四、教学内容及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时分配第一章农业和农业经济学31.农业与食物体系理解12.农业经济及其结构掌握13.农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理解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的多功能性难点: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二章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31.制度与农业经济制度掌握0.52.1978年以前的农业经济制度掌握0.53.农村改革及“双层经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14.“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掌握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村改革及“双层经营”制度难点:农业经济制度及其演变;“三权分置”制度框架下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发展趋势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三章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1.农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理解12.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掌握0.53.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掌握0.54.农业与气候资源掌握1重点与难点:重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难点:农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四章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31.农业劳动力供给理论理解12.农业劳动力转移及其影响了解13.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掌握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劳动力与人力资源开发难点:农村劳动力转移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五章农业资金31.农业资金理解12.农村金融总论了解0.53.农村合作金融了解0.54.农业资本市场和农业保险掌握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村金融市场难点:农业资本市场和农业保险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六章农业生产函数与技术经济61.生产函数、技术进步与农业增长理解32.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了解13.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掌握2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难点: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运用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七章农户经济与经营决策31.农户与农户经济掌握12.农户经济理论与农户模型掌握23.农户分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了解1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重点:农户经济理论难点:农户模型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八章农业价值链及管理31.关于价值链的理论基础了解12.农业价值链理解13.农业价值链管理理解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价值链难点:农业价值链及其管理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九章合作经济与农户合作组织31.合作经济思想的起源与合作社发展理解0.52.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掌握0.5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与治理结构掌握14.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与经营管理理解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与经营管理难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与治理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十章农产品供给与需求31.农产品供给与销售理解12.农产品需求与消费掌握13.农产品的供需均衡掌握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注难点:农产品供需均衡分析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十一章农产品市场与价格31.中国农产品市场形态与价格演变理解12.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波动掌握0.53.农产品市场与流通掌握0.54.农产品期货与期权理解1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难点:农产品期货与期权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十二章农产品国际贸易31.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演变理解12.技术贸易措施与国际贸易规则掌握13.国际贸易趋势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前景掌握1重点与难点:重点:技术贸易措施与国际贸易规则难点:国际贸易趋势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前景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十三章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31.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理解12.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和粮食安全掌握2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产业和粮食安全难点:国际贸易趋势与农产品国际贸易前景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第十四章政策与农业发展31.政策与农业政策理解12.当前我国农业政策框架与演变掌握2重点与难点:重点:农业政策难点:我国农业政策框架与演变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通过课堂提问及课后习题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量化为平时成绩。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1]孔祥智.农业经济学(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8月.[2]朱道华.农业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3]葛孚桥,薛少华.农业经济管理(第一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雷海章.现代农业经济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十五”规划教材).[5]李秉龙,薛兴利.农业经济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6]陈亚平.WTO与农产品贸易(第一版).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7]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问题(期刊)[8]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期刊).[9]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n/[10]中国三农信息网/[11]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2]北望经济学园/f/[13]中国经济学教学科研网/cn/[14]浙大卡特/[15]国研网/[16]中国农村研究网/[17]中国农业教育/[18]中国农业网/[19]中国农民网/[20]中国农业信息网/六、其他说明(一)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本课程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都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定其考核要求: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该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知道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一般解决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综合应用:要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分析社会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二)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2.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或开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60分为及格线。(三)考试命题题型及举例Ⅰ单项选择题1.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A.生产周期长B.自然再生产与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