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_第1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_第2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_第3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_第4页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分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你会分吗?⑴动手分一分⑵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⑶汇报演示(课件展示)生1:我是这样分的,3个一份,正好两份。生2: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4个,再右边4个。生3: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2个,再右边2个,直到分完。生4:我是1个1个分,先左边1个,再右边1个,直到分完。⑷小结:刚才小朋友对8个圆片进行平均分,有的是4个4个分,有的是2个2个分,有的是1个1个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那就是平均分。二、除法的初步认识1、把12个圆片平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会分吗?⑴独立动手分一分⑵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⑶汇报交流:出现多种情况(略)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2、介绍除法的书写来源“平均分”在数学中也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来表示——除法,除法的符号是除号,除号怎么写呢?(师生交流书写)“平均分”该怎样用除法来表示呢?3、除法的含义选择其中情况一种来讲如:○○○○○○○○○○○○师:这幅图是把多少个圆片平均分?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个?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指多名学生说图意)师:刚才说的图意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生1:12÷4=3生2:还可以列成12÷3=4师:先来看第一个算式,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说图意)师:那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沉默)师:(引导)分几个圆片?每份几个?正好分成多少份?生:(说含义)4、理解除号的意义。追问,还有谁会列除法算式,你们怎么知道的?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有疑问、有思考,你就会有进步)(除号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介绍除号的写法: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展开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记住这个符号就是除号?(一条横线可以看做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上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圆点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样多。)5、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我们把要分的苹果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分得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不看图,你能说说6÷2=3,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6、小结:把总数进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对一幅图,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7、给其余几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8、质疑:看书上例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9、基本练习:书上的“做一做”----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1)明确要求:让学生把18块饼干平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几块?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不看图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三、巩固练习(略)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12÷□=□(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__________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2、补充练习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四、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教学反思:㈠效果分析这是一节研讨课,也是一节尝试课,曾在多个班级试教过,尝试着把包含除和等分除合并在一堂课上,主要观点是:不区分两种分法,认为“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能看图列出两道相应的除法算式,并对照图说出含义。从几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具体表现在:⒈成功之处⑴不区分两种分法确实是可行的,学生所有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以及生活中的平均分是没有两种分法的。⑵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学生基本都会。我想,原因有二:①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早已经受过熏陶,所以,根据图意列出算式不成问题。②受前面刚刚学过的“乘法”影响,学生自然能够“照样子画葫芦”,就能列出两道除法算式。⒉失败之处看图说意义,或对算式作出解释,从学生上课的举手可以看出,从练习中,从课后谈话得知,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基本上知道的人只要7,8人。原因分析⑴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来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除法的含义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把两种意义集中在一起教学,这不是难上加难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消除一个“人为的教学障碍”而新生成一个“人为的教学难点”似乎有点得不偿失。⑵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说,由于前面的乘法学习已经取消了对”几个几“的理解。在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高清12÷4=3,的几份和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⑶从除法本身的含义要讲,12÷4=3可以理解成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也可以理解成12里面有4个3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老师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掌握知识,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有它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如何提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掌握知识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物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2、这节课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分实物,学生从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最佳的教学时机,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并没有渗入“平均分”的概念,没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印象进入角色,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教师并没有完全脱离教案,没有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没有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法: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等教学法,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注意从具体到抽象层层升华,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师:二(1)班准备明天参观科技园,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把看到的说给小组同学听。各小组汇报。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同学们正在为明天的出行做准备。看,他们正在分食物呢!这么多分法中,哪种最特别?(分糖果的最特别,每份都一样,每份都是4颗。)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师:每组选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糖果数量以及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小组1:我们组有6颗糖果,我给他俩都是1颗,我4颗。小组2: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个人都有2颗。小组3:我们组有6颗糖果,分给3个同学,每份各是1颗,2颗、3颗。……(2)教师追问: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糖果分成3份,每份有2颗。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②观察:从糖果分成3份,每份右2颗,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每份的数量同样多。)出示小精灵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巩固“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2题。徐盛自主完成,集体订正。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师:要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你知道可以怎样分吗?让学生分组讨论,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学具代替桔子,同桌合作分一分。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学生汇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分法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分法2: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6个,每个盘子里再放一个。分法3:还可以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另一个盘子里,依次类推。第三种分法分得很快,能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吗?学生可能会说是根据三六十八,就知道每个盘子里应放3个;也可能是想到乘法算式3_6=18,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或者用除法,18除以6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均应给予肯定。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师:如果把这18个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又是几个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展示分法时要让学生说一说分法,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1)出示题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法,然后借助学具摆一摆。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代表的汇报进行展示。(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盒?”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些变化(“2份”改成“5份”),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盒?”学生在组内自由分。教师小结:把10盒酸奶平均分,虽然分的份数不一样,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2、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下面有三种分法,哪种分法对?学生判断,交流反馈: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所以是错的。(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尝试解决,并画一画。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P18页,例4,练习四中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在沟通图画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联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除法运算的含义,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掌握除法运算的含义。四、教学准备课件、竹笋图片、盘子图片等。五、教学过程(一)理解图意,明确问题。1.出示12个竹笋。看见什么了?谁看见了,再说说。2.出示4个盘子。这幅图什么意思?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3.出示:每盘放几个?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二)开展活动,认识除法,了解除法的含义。1.到底每盘应该放几个?谁愿意上来分一分。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2.刚才我们干什么了?就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见了?(可以指图,也可以指题目)3.这幅图还有这句话的意思,还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板书:12÷4=3(个))(1)这个除法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一读。(2)12表示什么意思?4呢?(3)这是除号,“÷”表示什么意思?(4)12÷4什么意思?(5)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多少?3在哪儿呢?(6)12÷4=3表示什么意思?(图、文字、动作等具体说说)(三)在图、文字语言、动作语言和数学符号的转化过程中,体验符号化思想。1.根据题目要求列算式。看图列除法算式。小结:①观察得到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题目不一样可是算式却都一样呢?②你能再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也用这个算式来表示吗?③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除号前面的数都表示什么?除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数都表示什么吗?监控:这幅图什么意思?从哪儿知道的?这个意思还可以怎样表示?在这儿,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20÷5=4,你能用动作或者图画来表示这件事吗?小结:通过前面的研究你有什么体会?(四)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出示P18页做一做。(1)告诉我们什么了?(2)动手分一分,填写算式。(3)汇报:说说每道除法算式的含义。(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块。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4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水果图片若干,纸袋若干。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分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你会分吗?(1)动手分一分(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3)汇报演示(课件展示)生1:我是这样分的,3个一份,正好两份。生2: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4个,再右边4个。生3:我是2个2个分,先左边2个,再右边2个,直到分完。生4:我是1个1个分,先左边1个,再右边1个,直到分完。⑷小结:刚才小朋友对8个圆片进行平均分,有的是4个4个分,有的是2个2个分,有的是1个1个分,但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4个,那就是平均分。二、除法的初步认识1、把12个圆片平均分,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你会分吗?(1)独立动手分一分(2)同桌交流,你是怎么分的?(3)汇报交流:出现多种情况(略)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2、介绍除法的书写来源“平均分”在数学中也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来表示——除法,除法的符号是除号,除号怎么写呢?(师生交流书写)“平均分”该怎样用除法来表示呢?3、除法的含义选择其中情况一种来讲如:○○○○○○○○○○○○师:这幅图是把多少个圆片平均分?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个?生: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指多名学生说图意)师:刚才说的图意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呢?生1:12÷4=3生2:还可以列成12÷3=4师:先来看第一个算式,12÷4=3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说图意)师:那12÷3=4又表示什么意思呢?生:(沉默)师:(引导)分几个圆片?每份几个?正好分成多少份?生:(说含义)4、理解除号的意义。追问,还有谁会列除法算式,你们怎么知道的?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根据同学们的发言,你有什么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有疑问、有思考,你就会有进步)(除号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除法来计算?)介绍除号的写法: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展开想象,你怎么理解并记住这个符号就是除号?(一条横线可以看做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上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圆点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样多。)5、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我们把要分的苹果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分得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不看图,你能说说6÷2=3,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6、小结:把总数进行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对一幅图,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7、给其余几幅图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8、质疑:看书上例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9、基本练习:书上的“做一做”————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1)明确要求:让学生把18块饼干平均分成三人(2人)(6人),每人分几块?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不看图说说每个除法算式的意义。三、巩固练习(略)1、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几份?12÷□=□(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几份?__________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把1、2题进行对比,让学生知道虽然都是12根小棒,因为第1题是每2根1份,第2题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数也不同2、补充练习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四、归纳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教学反思:(一)效果分析这是一节研讨课,也是一节尝试课,曾在多个班级试教过,尝试着把包含除和等分除合并在一堂课上,主要观点是:不区分两种分法,认为“不管怎么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能看图列出两道相应的除法算式,并对照图说出含义。从几节课的教学实践来看,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具体表现在:1、成功之处(1)不区分两种分法确实是可行的,学生所有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以及生活中的平均分是没有两种分法的。(2)看图列出两道除法算式,学生基本都会。我想,原因有二:①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早已经受过熏陶,所以,根据图意列出算式不成问题。②受前面刚刚学过的“乘法”影响,学生自然能够“照样子画葫芦”,就能列出两道除法算式。2、失败之处看图说意义,或对算式作出解释,从学生上课的举手可以看出,从练习中,从课后谈话得知,学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基本上知道的人只要7,8人。原因分析(1)从教学内容处理角度来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除法的含义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把两种意义集中在一起教学,这不是难上加难吗?从这个意义上讲,消除一个“人为的教学障碍”而新生成一个“人为的教学难点”似乎有点得不偿失。(2)从学生的学习出发点来说,由于前面的乘法学习已经取消了对”几个几“的理解。在第一节除法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高清12÷4=3,的几份和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3)从除法本身的含义要讲,12÷4=3可以理解成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也可以理解成12里面有4个3。反思:1、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老师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掌握知识,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有它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如何提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掌握知识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物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2、这节课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分实物,学生从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但是教师并没有抓住最佳的教学时机,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并没有渗入“平均分”的概念,没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印象进入角色,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教师并没有完全脱离教案,没有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没有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5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教学过程: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2、被除数是12,除数是3,商是4。(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3、把20个饺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28串葡萄,每4串一份,分成了7份。284=7(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第8题。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三、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四第9题。和同桌一起完成,一边平均分一边写算式。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抢答,然后思考怎样才能填得又对又快。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6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第18页的内容。(2)准备12根小棒,18个圆片。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例4.教学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教材在编排时从熊猫分竹笋引入,通过分竹笋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的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动手平均分物体,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学习准备:教具:教学课件、小棒。学具:每人18个图形卡片和12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平均分吗?(指名回答)那平均分的方法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大家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让大家动手来分一分,考考大家对前面的知识真的掌握了没有?请看题目1.2组做第一题,3.4组做第二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吧!学生汇报结果。4.咱们二(5)班的同学真优秀!现在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你们都喜欢动物吗?那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大熊猫),大家真聪明!今天,熊猫贝贝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然后用课件出示)它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想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不知道每盘放几个?你们能帮帮它吗?现在请大家用12根小棒代替12根竹笋,自己动手分一分吧?5.汇报结果:每盘放3个。师:像这样,把12根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属于平均分,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表示,那就是除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板题)二、新授1.除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方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它的符号叫做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短横要平直,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1)首先,我们看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2)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3)分得的结果每份是几呢?(4)这个算式的结果是3所以12÷4就等于3.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读的时候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它数字不变。(齐读两边)3.思考: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呢?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师问:谁能列出一道除法算式呢?(指名回答)三、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巩固练习:出示课本第1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18张圆片代替18块饼自己动手先摆一摆,再列出除法算式,指名3位同学板演。师:通过刚才的练习,看来大家都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了,也会列除法算式了,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3.请看第一题(课件出示第一题):(1).开火车,读算式。8÷4215÷5310÷2512÷346÷329÷33(2)请写出除法算式。6除以3等于2。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3人。有9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3个。(3).先说说题目意思,再列算式。课件出示后师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4)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全课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说一说)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我们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及表示的意义,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四、今天的作业是小册子:第9页1,2,3题。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个12÷43除号读作:12除以4等于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7【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教材分析】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情分析】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口算下面各题12÷218÷69÷148÷820÷52÷221÷356÷754÷414÷76÷27÷22、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P60“做一做”1、2: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第2小题。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3、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四、课堂小结、作业: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6÷2=3(盘)7÷2=3(盘)……1(个)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8分法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二)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除法的含义.难点:掌握第一种分法.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教学过程设计(一)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怎样进行平均分呢?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二)教学例1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教师再把剩下的3个桃,每盘放1个,提问:“分完了吗?”“每盘放几个?”“是不是每盘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像上面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四)巩固反馈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2.做练习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在巩固反馈时,再一次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含义.除法的初步认识习题精选1.填空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个.列出算式:()÷()=()2.填空24÷4=()读作()除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就是()里面有()个().3.填空算式:□÷□=□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4.填空(1)10除以5等于2.□○□=□(2)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5.应用题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除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9一、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初步会读写除法算式,能规范地书写除号。(2)能力方面:通过创设情景学习,培养学生认真听、细心观察的能力,在动手分小棒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3)思想方面:创设公平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除号并正确读写除法算式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三、教法和学法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情境2、注重直观形象,从抽象到直观3、重视学生动手动口能力。4、教学中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小朋友看过什么动画片?学生交流看了哪些动画片,说说自己喜欢的人物。有学生会提到《喜羊羊与灰太狼》,在此,老师引出故事:喜羊羊请客师:喜羊羊今天过生日,他请来了三位好朋友,他为大家准备了12个苹果,在餐桌上他们要平均分这些苹果,每只小羊都分数量相同的苹果。2、探究新知:①师板书:12个苹果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个。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学生说一说平均分。②学生独立用学具分一分。汇报结果:说一说是怎么分的?小结:每盘放3个,并引出一种新的方法——除法。师板书课题:除法③学习除号。师:加减乘法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我们学习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号是除号。指导书写:先画一短横,再在其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上下对齐。④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师边说边板书:要分的苹果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份是几?(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12÷4=3学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⑤学习读写除法算式。12÷4=3师解说算式的含义: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学生自己说一说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师板书:18÷3=614÷7=28÷8=1学生读一读,并说说其中的一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巩固练习。①读写除法算式。②分糖葫芦③分气球。分别平均分成6份、4份、3份。4、课堂总结。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0教学内容:课本第56——58页,除法的简单应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二、探索新知:(一)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小练习: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二)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三、自主练习。1、自主练习1。先让学生实际分一分,在圈一圈,然后再做一做。2、自主练习2。先引导学生摆一摆,在练习。四、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五、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教后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1【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谈话,出示例课件:(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小明和小红是怎样分苹果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分苹果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2教学内容: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四、课堂总结。三维目标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练习题卡。主要教学流程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乘法算式:5_3=15除法算式:15÷3=515÷5=3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以交换着玩。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五、课堂小结。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3教学内容:课本第48-50页。教学目标: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圆片、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书上第48页的例题。(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讲述:同学们,周末你们会外出活动吗?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每辆车坐2个人要坐()人。)(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小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3)教学除法算式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6÷2=3)(4)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2、教学第48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教学第49页的.例题。(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讲述:6个小朋友植树,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有几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教学第49页的“试一试”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