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高系列】专题18 古诗词鉴赏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
【初升高系列】专题18 古诗词鉴赏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
【初升高系列】专题18 古诗词鉴赏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
【初升高系列】专题18 古诗词鉴赏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
【初升高系列】专题18 古诗词鉴赏 学案(学生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升高系列】专题18古诗词鉴赏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专题18古诗词鉴赏

《初中课程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高中课程要求》1综合鉴赏诗歌内容2鉴赏诗歌的形象3鉴赏诗歌的语言4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5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初中知识复习

1.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2.命题方式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3.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4.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高中知识预习

【形象类题目技巧点拨】

人物形象答题技巧

分析方法:

要对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风格、理想抱负等有所了解。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分析诗中词句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人物思想感情;借助意象、重要词语,运用典故、想象、比喻等技巧,感知人物形象。

答题步骤:

①点出特点。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②概括分析。结合全诗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

③概括情感。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

景物形象(意象意境)答题技巧

分析景物的特点或者作用:

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意境类题目: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忠实于原诗,二语言力求优美。

②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的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怎样“感伤”。

事物形象答题技巧

1、分析诗歌中所描写的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

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

3、分析诗歌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情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字词类题目技巧点拨】

赏析诗歌重点字词(炼字)答题技巧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简译;

3、点出该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赏析诗歌重点句子(炼句)答题技巧

1.解释该句的含意,写出表达的情感。

2.指出它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尤其是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

3.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

4.点出其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

【技巧手法类题目点拨】

常见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语言风格类题目点拨】

答题步骤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语言风格分类1】

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慷慨悲壮: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朴素自然: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婉约细腻: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这种风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7、清新明丽: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8、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言风格分类3】

1、常见作家语言风格:屈原雄浑悲壮、曹操豪放磅礴、陶渊明朴素自然、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李白豪迈飘逸、王昌龄雄健高昂、杜牧清健俊爽、李商隐清丽俊逸、王维恬淡优美、温庭筠绮丽香艳、高适悲壮苍凉、李贺奇丽瑰秀、柳永缠绵悱恻、苏轼的豪放旷达、李清照婉约含蓄、辛弃疾的慷慨悲壮。

2、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宫廷诗缠绵宛转、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怀古诗幽深绵长、送别诗意蕴深远。

【主旨类题目技巧点拨】

答题思路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关联。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3.用典抒情:抓典语悟情感

用典是古诗的普遍现象,每一个典故都有作者独特的考虑,因此,要思考典中情,首先要靠自己的积累及诗后注释,判断诗句是否用典以及用了什么典故,再结合内容看看是如何使用典故的(正用或反用),从而挖掘其深层情感。抓住典故中的主人公与作者的联系是理解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往往也是双层的,一关乎典故情感,二关乎作者情感。

三、抓住时空转换,领悟变化的情感

诗人的情感在诗中有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如何把握这变化的情感呢?其中一个重要路径就是抓住诗中时间、空间的变化。从时间上讲,诗人的情感有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变化,如回忆过去,感到很美好;驻足现在,觉得伤感;展望将来(想象),充满期待。读诗要善于分出不同的时间段,找出不同的情感。像离别诗,一般分成离别时和离别后两个时间段写,离别时自然要痛苦,离别后自然是思念之苦、重逢之盼。从空间上讲,空间不同,情感自然也就不同。如在家中,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在外乡的路上,颇有羁旅之苦。空间不同,实际上是不同景物对象的转换,读时如能抓住不同空间里的不同描写对象,自然就能捕捉到因空间变化而产生的情感变化。

四、抓住结构层次,领悟丰富的情感

言少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诗人尽可能利用最经济、最凝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这一点,正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作为考生,自然要咀嚼这精练的语言。还要注意的是,这情感的丰富性也与诗的结构层次密切相关。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做题时善于切分结构层次,就有可能获得更丰富的情感要点。如果是一句诗,可能有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两句(一联),往往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阅读与答题时,必须要有这种层次的切分意识,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整体意识,方能读出、答出丰富的情感来。

答题模板

1.情感概括题

答题模式:基于何种原因(或情境)产生的+情感基调。

“情感基调"多用表示情感的一至两个双音节词表示,如惆怅、孤独、欣慰、愤懑、激愤、悲愤、闲适、恬淡等。“原因(或情境)”是指出于什么原因(或情境)而产生的这种情感,如陆游《书愤》表达的是一种悲愤之情,这种情感是由报国无门而产生的。

2.情感分析题

情感分析题有两种答题模式:

(1)具体+概括:先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然后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

(2)概括+具体:先指出抒发的情感内涵,然后对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这里的分析一定要结合语言,说出情感的依据和来由。

3.情感评价探究题

这类题属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为:第一步,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理由和原因。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下列对《登岳阳楼》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B.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C.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D.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2.杜甫《登岳阳楼》和刘禹锡《望洞庭》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却同中有异,请问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案】1.C

2.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结合,上句是实景,点出洞庭划分了吴楚,下句是想象,天地日月星辰日夜漂浮在茫茫洞庭湖上,或:杜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设喻巧妙波平如镜,遥望洞庭山水像白银盘里的一青螺,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错误。首联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实则饱含沉郁之感。今昔之间,战乱频仍,身世飘荡,夙愿难以实现。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比较鉴赏能力。

从表现手法来看,刘诗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杜诗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从意境角度来看,杜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刘诗描绘了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的意境非常阔大,气势磅礴,体现了雄浑豪放的诗风。而刘诗描写了平和静美的湖面,语言清新优美。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湟①

杜牧

元载②相公曾借箸③,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④,忽遗弓剑⑤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安史之乱时被吐蕃占领。②元载,唐代宗时的宰相,主张收复河湟。③借箸,《史记·留侯世家》载,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④“旋见”句,汉代晁错主张削藩定边,但景帝听信谗言将他杀害。⑤遗弓剑,唐宪宗去世的委婉说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箸"一词借用张良的典故来替代“筹划”,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亦"字表明元载和宪宗都曾关注西北边防。

B.颔联借用晁错的故事,其目的在说明元载的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前四句将史实和典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着议论。

C.颈联写出当地百姓身着异服而心为汉臣。其中“虽”和“尽"两字用得极好,突出了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笔势劲健。

D.尾联作者认为虽未收复河湟,但是凉州动人的歌舞乐曲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2.请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D

2.①对唐朝君臣不能收复河湟失地的慨叹和惋惜。

②对深陷异族却忠心不移的百姓的赞美和歌颂。

③对当朝统治者只贪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讽刺与批判。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凉州动人的歌舞乐曲传入内地,给内地的唐朝百姓带来欢乐,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错误,此处的“闲人"指沉迷歌舞的统治阶层,尾联意在揭露统治阶级醉生梦死之态,将作者满腔抑郁的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加强了诗歌的讽刺意味。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和惋惜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作者对深陷异族却忠心不移的百姓的赞美和歌颂;

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只贪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讽刺与批判。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B.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四句,描写宾主欢饮、融洽相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2.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句?

【答案】1.D

2.①这几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②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错误。诗人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几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运用比喻手法,以山高海深比喻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此句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陈沆的一段话,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而“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突出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买楚东南坼①,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②,凭轩涕泗流。

【注】①坼,分裂。②关山北,北方边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夸张手法写洞庭湖,广阔宏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整首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达自己处境凄凉落寞。

D.“昔"今”呼应了“关山北"与“凭轩”,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C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感。

【解析】

1.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颈联是整首诗歌意旨所在"错误,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但不是诗歌旨意所在。尾联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是诗歌意旨所在。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登岳阳楼》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诗人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老病有孤舟”,作者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

B.第二句是说梅花不同于桃李,把芳香与尘垢混同,而能迥异流俗,清香四溢。

C.后两句是说忽然在春天的一夜之中,白梅齐放,清香飘散,生机盎然。

D.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不与众芳争艳,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

2.本诗运用了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1.C

2.本诗主要的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衬托和对比,表达作者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的思想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在春天的一夜之中”错误,从首句“冰雪林中著此身"来看,应为严冬。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由诗歌标题《白梅》可知,本诗为托物言志诗。“冰雪林中著此身”,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不同桃李混芳尘"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

用冰雪衬托梅花的坚毅,这是衬托;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这是对比。托物言志: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作者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次韵尹潜①感怀

陈与义②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②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诗人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金人南犯的情景,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

B.颔联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

C.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万里路奔走于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D.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南京。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A

2.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的愤懑。

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

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综合把握能力。

A.“表达了他为自己是一个有国家的人感到幸运的感情”分析错误,“为国有人"指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诗表达了诗人深挚的忧国之思、沉痛的流亡之苦和报国无门的愤懑。“胡儿又看绕淮春”,用虚实相济的手法,高度概括地叙述了三年来(1127—1129)金兵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次句用“叹息"二字表出忧国之意,接以“犹为国有人”,则语带激愤。

三、四两句,诗人大声疾呼:岂可使皇帝到处流亡?谁能指挥三军澄清宇内呢?颔联诗人用问句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

颈联,“万里”句则叙个人奔走江湖,饱经忧患,幸而保全性命。尾联是说自己在烟津迷路之上,感到金陵有帝王气,应定都于此。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锦缠道·燕子呢喃

【宋】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①,翠②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注释】①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②翠:指柳叶之色。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从燕子呢喃中入题,声形兼备地表现出春光盛、春昼长的暮春景象。

B.上片用比喻、比拟、色彩映衬等手法细腻地描写海棠、柳树等春日意象。

C.下片“恣歌携手”写出了郊游之乐,以一“尚"字渲染了词人恣意放纵之态。

D.全词艺术形象明媚鲜妍,情致与韵律欢快酣畅,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2.本词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请你谈谈化用后的句子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答案】1.A

2.①语体上:将杜诗书面语体的问句,变成宋词口语化的陈述句。②结构上:将杜诗整齐的结构,变成了宋词的长短句结合,音律更自由跳跃。③风格上:将杜诗的凄迷悲凉,变成了宋词的明丽柔媚。④情感上:将诗中孤身旅人的悲切低沉,变作词中踏青者的活泼欢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春昼长的暮春景象"错误。“乍长”是说刚从昼短夜长的寒冬过渡到春天,“乍"是刚刚之意,这个时节应是盛春而非暮春。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语句的能力。

语体上:“遥指孤村道”“那里人家有"中的“道”“那里”,将杜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的书面语体的问句,变成宋词口语化的陈述句。

结构上:杜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结构整齐,宋词中“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句式长短不一,可见将整齐的句式变成了宋词的长短句结合,表意灵活,简洁明快,音律更自由跳跃。

风格上:杜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而本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风格明丽柔媚。

情感上:杜牧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看到的行人,因为赶路无法与家人团聚行色匆匆,十分落魄。询问哪里有卖酒的地方。一个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那里有人卖酒。描写了诗人孤身旅人的悲切低沉。而本词“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表现踏青者的活泼欢畅。

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千秋岁引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③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②《世说新语·容止》中说: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③华表:华表,又名诽谤木,立于殿堂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别馆寒砧”一句,写羁身异乡的人听到捣衣之声,意识到天时渐寒,心中抑郁难当。

B.“孤城画角"一句,虽写孤城,但画角声高亢,以极凝练的笔墨描绘了自然的秋声。

C.燕东归,雁南飞,让作者生发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忆旧。

D.“梦阑时,酒醒后”可指实在的梦和酒,亦可视为作者历尽仕途沧桑后的自知和独醒。

2.黄苏在《蓼园词选》中认为这首词应是王安石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因其“意致清迥,翛然(意为无拘无束)有出尘之想。"请结合全词,简析黄苏为何会做如此推断。

【答案】1.B

2.《蓼园词选》中认为此词意境清明旷远,表达了远离尘世,向往无拘无束生活的情感,因而应该是其仕途受挫,退居金陵时所写。

①写景方面,作者听“寒砧”、“画角"之声,看“海上燕”“沙头雁"之景,秋声秋色均寥廓旷远,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

②抒情方面,作者对家乡有思归之情,对自己因追名逐利、琐事缠身而辜负了光阴,有无奈和追悔之情,对往昔无拘无束的生活有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

综上,这阕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自然的秋声”理解有误。“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诗人情感的能力。

细读题干,考生在分析情感的时候,要注意扣住“仕途受挫”“退居"两个关键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寒砧”“画角"之声,“海上燕”“沙头雁"之景,渲染了环境之空旷、寥阔、萧条,不是身处政治漩涡的作者常见之景。尤其“南来雁向沙头落”一句,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总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关于“秦楼”,汉东府《陌上桑》中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以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这些都是在政治上有大作为的王安石因仕途受挫而产生的厌倦官场,激流勇退的感慨。

综上,这阕词应该是王安石历经宦海沉浮,退居金陵时的心情写照。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圻①,乾坤②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坼(chè):分裂。②乾坤:指日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上神往己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想到个人之悲和国事之伤,不禁心生感慨。

B.颔联由喜悦之心观赏洞庭湖,描绘了它分断吴楚、吐纳日月之景,气象极其恢宏。

C.颈联写诗人长期浮舟江上,与亲朋隔绝,无一消息;老病缠身,孤身飘零的窘境。

D.尾联空间上的对列呼应了首联时间的上对举,都用由远及近的写实手法,引发联想。

2.结合全诗,请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案】1.D

2.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老病无助的凄苦感;对国家多难的伤感;对自己壮志未酬的无奈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能力。

D.“由远及近的写实手法"错误,“昔闻洞庭水”“戎马关山北"为虚写,首联和尾联虚实交错。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分析思想感情(炼句)的能力。

尾句总领上文,需要从四联中全面分析。

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写洞庭的浩瀚无边,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金谷①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注】①金谷:金谷园,本为晋代石崇的别墅,这里代指宅第。②博山:指香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金谷无烟"表明是寒食节气,“嫩寒”是微寒之意,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时节特征。

B.“博山"句转入了楼内香闺,渲染出女主人公居处的环境特点,熏香缭绕,朦胧而静谧温馨。

C.“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与“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异曲同工,含蓄而情韵丰富。

D.“去年逢”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追忆去年此时海棠花下相会情景,写出记忆之深刻与美好。

2.这首词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D

2.①借景抒情,通过写寒食节气的寒意未减、宫树嫩绿、所居小楼中熏香缭绕,用景物的朦胧惆怅写出了女子伤春怀人的愁苦之情。

②直接抒情,写等不到离人的书信而“恨重重”,直抒胸臆,传达出对离人的无限思念和埋怨之意。

③“幽梦雨声中”借梦怀人,“海棠花下去年逢"借回忆怀人,“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借细节描写怀人,婉转细腻,深沉含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虚实结合"错,这一句是对去年海棠花下相逢的回忆,属于“虚写”。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

“金谷无烟宫树绿"是不举烟火的寒食节,名贵的树木在园子里隐隐透出绿色,“宫树绿”一语,加深了景物朦胧暗碧的效果,起一种伤感的感情引诱作用,这与女子的脆弱多情的伤春感情正相融。“嫩寒生怕春风"嫩生生的寒意,在春风中瑟瑟抖动着,以倒装句式突出春寒恻恻,给予未出场的女主人公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生怕春风”,写得细,写得透,仿佛作者与她通感着似的。“博山微透暖薰笼"薰笼内,焚烧香料的博山炉还微微透出暖气,转入楼内,渲染出女子居处的温馨气氛,并为她创造出一个典型的怀人环境。这几句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渲染女子伤春怀人的愁苦之情,属于借景抒情的手法。

“锦书封恨重重”它捎来的,该是一封包裹着千愁万恨的信吧,上两句言分手之后就一直没有音信,不由得叫人怨恨重重了,怨书信不来,怨书信即是怨人。“恨重重”,直抒胸臆,传达出对离人的无限思念和埋怨之意。

“幽梦雨声中”在轻柔的雨声里,我们做着温馨的梦。这首词怨春怀人,却不直说,而说“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婉转细腻,深沉含蓄,其怨春怀人之情愈为深切。

“海棠花下去年逢”,海棠花又开了,自己只能流连树下,追忆去年这个时候与情人在此相会的情景了。这一句写得温馨香软,足见对初相遇的记忆之深、之美好,甚至连他写到的那海棠,似乎也都成了伊人风采的暗示。

“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细节化的猜测,猜测她的必然消瘦,想像她在觅残红,这样的猜测,无疑显示出对伊人的极度钟情。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李白二首·其二(节选)

杜甫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①,将老身反累②。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①网恢恢,天网宽疏。②李白因受牵连被判罪而流放夜郎,时年五十八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