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共74张)+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共74张)+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共74张)+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共74张)+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共74张)+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共74张)+学案(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无衣

周幽王在位期间奢侈淫逸,不理国事,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夷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周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敌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无衣》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基调:慷慨雄壮)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戈,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与子/偕。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①团结友爱不怕困难②积极响应齐心备战③同仇敌忾勇赴战场

【古文今译】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愿与你共同对付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共同行动。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衣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铠甲与兵器,我愿与你共同前进。

1.“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什么逻辑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因果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①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②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2.“岂曰无衣”改为“我有衣兮"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好。“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而且反映了时局的危急。修改后只剩下“关心"一层意思。

3.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作用有二:①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②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诗经》写作上的重要特色。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和“____”两句。

2.《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同仇敌忾的诗句是“____,____"。

3.《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一起出发的诗句是“____,____”。

4.《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共同走上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

[答案]1.与子同袍与子同泽2.修我戈矛与子同仇3.修我矛戟与子偕作4.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全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昂的基调。

D.这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A[A项,“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分析错误,应是“表达了不畏惧眼前困难的作战豪情"。]

2.“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要共同对付敌人,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是说我与你一同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出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情感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此曲。最为出名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江流/宛转/绕芳,月照/花林/皆似。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江天/一色/无纤,皎皎/空中/孤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望相。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青枫/浦上/不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

此时/相望/不相,愿逐/月华/流照。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

昨夜/闲潭/梦落,可怜/春半/不还。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

斜月/沉沉/藏海,碣石/潇湘/无限。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①月下之景②月下之思③月下之情

【古文今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而去之而不得;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欲拂而去之而又来。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起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

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这些景物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句诗中的“卷"和“拂”两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诗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玉户帘中、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3.根据下面这幅文脉结构图,说一说“月”在本诗中有何作用?诗歌借“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月的作用:“月”在全诗中处于中心地位,统领全诗。它不但作为线索贯穿全诗的意象,而且给全诗景象营造了月光沐浴的背景。

(2)诗歌借月描绘了春江花月、月下沉思、游子思妇两地相思三幅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以及对人们向往爱情和憧憬幸福的讴歌之情。

1.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随着潮水从海上升起,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

2.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射下波光闪耀千万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下江边原野风光景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到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独的,“________"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5.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慨,在他之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____,____"之言,这“同曲”之思或可印证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之说。

6.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游子和思妇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处处惹人愁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11.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动物,相传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常常被古代诗人写入诗词中,如“____,____”。

[答案]1.海上明月共潮生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4.皎皎空中孤月轮5.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6.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7.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9.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10.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11.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穷,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B[B项,理解错误。“江畔何人初见月”,是写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神思飞跃,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2.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诗人在礼赞自然的同时也礼赞了生命,表现了对短暂的人生的热爱与肯定,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将进酒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欢饮,借酒放歌。李白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过于置酒会友,李白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划分节拍,首先要根据句式特点,判断是三言句、五言句,还是七言句,进而根据词语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划分。另外,像开头的“君不见”,属于发语词,起到引发强烈情感的作用,可长停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将进酒,杯莫。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陈王昔时/宴平,斗酒十千/恣欢。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五花马、千金,呼儿将出/换美,与尔同销/万古。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悲—乐—愤—狂

【古文今译】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你难道没有看见吗?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人生有兴致之时就要尽情地享受欢乐,不要让酒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都是不为世所用,默默无闻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尽情地欢乐戏谑。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排遣这无尽的长愁。

1.诗歌开头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雄放的悲情?各有什么表达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涵?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内涵

起兴由黄河水的东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引发自己对人生的慨叹抱负不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

比喻以黄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将进酒》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悲伤。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能够看出诗人的悲伤。②自信。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能够看出诗人的自信。③愤激。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能够看出诗人的愤激。④狂放。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能够看出诗人的狂放。

3.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愁"的实质是什么?请找出有关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关诗句实质内涵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人生失意

1.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了“饮者”的地位。

3.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

4.李白的《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李白的《将进酒》中直接表现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

6.李白的《将进酒》中借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李白的《将进酒》中似乎在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饱含失望与愤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8.《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9.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如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6.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写出了渴望施展抱负的愿望。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山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大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C[C项,无中生有,并无空浮之感。]

2.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因为被其兄曹丕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英年早逝。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东坡是个巨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难以言说的。“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分上下两片,该词感情真挚、凄婉痛绝,基调伤感哀痛。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三"二/二”“二/三"节拍。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感情。

十年/生死/两茫。不思,自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夜来/幽梦/忽还。小轩,正梳。相顾/无言,惟有/泪千。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①梦前思念②梦中相逢③梦醒悲凉

【古文今译】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双方茫然不相知。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大概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年年想念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那长着矮松的山冈上。

1.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梦虽是不真实的,但它往往是做梦者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我们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的。说是“记梦”,毋宁说更是作者郁塞沉积的思想感情的勃然兴发。因为全词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本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起笔彼我合写,“两茫茫"状幽明相隔,惘然无尽,而“自难忘”愈见自然真挚。“无处话"一句,既承难忘,又点阻隔之遥。“纵使”及以下两句,由假设转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下片“夜来"及以下四句记梦,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及以下两句,从梦境回到现实,写梦后设想对方念己,“年年肠断”,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

2.“不思量”(不去想的意思)与“自难忘"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上任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日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闰之(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挂记在心上呢?不经常想念,并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

3.请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手法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含意: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眷恋人世,难舍亲人,柔肠寸断;词人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词人也不免肝肠寸断。

(2)不仅说自己如何,而且说对方如何,这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意味蕴蓄。

1.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阻隔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倍增“__,__”的感叹。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达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自己虽与妻子生死殊途,但始终难以忘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答案]1.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4.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作者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B.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C.“夜来幽梦忽还乡”,是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

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可牵惹词人思念亲人之伤感,故曰肠断。

C[C项,应为虚写,想象和妻子再次相见。]

2.分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没有声音比有声音的表达效果好。不同之处:白居易写的是在乐曲停顿的间隙能够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填补了乐曲本身的空白,实现了听众的再创造,更好地写出了乐曲的高妙。苏轼是写想象自己和亡妻如果有缘再见,阴阳两隔已经十年,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深情。

古诗词诵读

无衣

周幽王在位期间奢侈淫逸,不理国事,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夷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周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敌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无衣》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基调:慷慨雄壮)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①团结友爱不怕困难②积极响应齐心备战③同仇敌忾勇赴战场

【古文今译】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愿与你共同对付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共同行动。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衣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铠甲与兵器,我愿与你共同前进。

1.“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什么逻辑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因果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①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②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2.“岂曰无衣”改为“我有衣兮"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好。“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而且反映了时局的危急。修改后只剩下“关心"一层意思。

3.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作用有二:①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②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是《诗经》写作上的重要特色。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和“____”两句。

2.《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同仇敌忾的诗句是“____,____"。

与子同泽

与子同袍

与子同仇

修我

戈矛

3.《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一起出发的诗句是“____,____”。

4.《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共同走上战场的诗句是

“____,____"。

修我

矛戟

与子偕作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全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昂的基调。

D.这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A[A项,“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分析错误,应是“表达了不畏惧眼前困难的作战豪情"。]

2.“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要共同对付敌人,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是说我与你一同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出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情感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此曲。最为出名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春江花月夜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月下之景

月下之思

月下之情

【古文今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而去之而不得;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欲拂而去之而又来。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起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

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描绘了一幅气势宏伟、幽美恬静而又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这些景物幽美深远,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句诗中的“卷"和“拂”两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诗把“月"拟人化,它要和思妇做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玉户帘中、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

3.根据下面这幅文脉结构图,说一说“月”在本诗中有何作用?诗歌借“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意蕴?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月的作用:“月”在全诗中处于中心地位,统领全诗。它不但作为线索贯穿全诗的意象,而且给全诗景象营造了月光沐浴的背景。

(2)诗歌借月描绘了春江花月、月下沉思、游子思妇两地相思三幅图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以及对人们向往爱情和憧憬幸福的讴歌之情。

1.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随着潮水从海上升起,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

2.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射下波光闪耀千万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下江边原野风光景貌的句子是“____,__”。

4.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到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独的,“________"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皎皎空中孤

月轮

5.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慨,在他之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____,____"之言,这“同曲”之思或可印证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之说。

6.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游子和思妇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代代

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

思明月楼

7.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处处惹人愁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

8.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9.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

10.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

限路

[答案]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11.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祥瑞动物,相传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常常被古代诗人写入诗词中,如“______,____”。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江天一色、明月皎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天高地阔,宇宙洪荒的雄浑景象,为下文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追问,创设了由景生情的意境。

B.“江畔何人初见月”,写出了由猿变成了人的远古先民,由树上来到地上,由地上来到江边,看到天空和水中各有一个大大的发光的圆形的意外和惊喜。

C.“江月何年初照人”是写宇宙形成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月亮在什么时候把它的光辉倾洒在人间大地上,为先民提供了光明。看似提问,实则是对自然造福人类的礼赞。

D.“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月年复一年没有变化,个体的人在江月面前是短暂的,但整体的人类却绵延无穷,也可以构成一种与自然相媲美的永恒。

B[B项,理解错误。“江畔何人初见月”,是写诗人面对这一轮江月神思飞跃,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2.有人说这首诗抒发的是面对永恒的自然,人生苦短的悲观情绪,实则不然。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尽管明月常在而人生不再,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确实显得十分短促,但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一代又一代人,也能形成一个长长的生命链条。诗人在礼赞自然的同时也礼赞了生命,表现了对短暂的人生的热爱与肯定,抒发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他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登高欢饮,借酒放歌。李白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过于置酒会友,李白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兴诗情,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划分节拍,首先要根据句式特点,判断是三言句、五言句,还是七言句,进而根据词语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划分。另外,像开头的“君不见”,属于发语词,起到引发强烈情感的作用,可长停顿。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悲—乐—愤—狂

【古文今译】

你难道没有看见吗?那黄河之水犹如从天上倾泻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来不会再往回流。你难道没有看见吗?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人生有兴致之时就要尽情地享受欢乐,不要让酒杯无酒空对皎洁的明月。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处的,千两黄金花完了也能够再次获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需要也应当痛快地喝三百杯。

岑勋,元丹丘,快点喝酒,不要停下来。我给你们唱一首歌,请你们为我倾耳细听。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贵,只希望能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都是不为世所用,默默无闻的,只有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设宴平乐观,喝着名贵的酒尽情地欢乐戏谑。你为何说我的钱不多?只管把这些钱用来买酒一起喝。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皮衣,快叫侍儿拿去统统换美酒吧,让我们一起来排遣这无尽的长愁。

1.诗歌开头四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达诗人雄放的悲情?各有什么表达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涵?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内涵

起兴由黄河水的东流来比喻时间的流逝,以引发自己对人生的慨叹抱负不能施展,理想不能实现

比喻以黄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给人灵动飞扬、横空出世之感

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将进酒》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悲伤。从“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能够看出诗人的悲伤。②自信。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能够看出诗人的自信。③愤激。从“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能够看出诗人的愤激。④狂放。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能够看出诗人的狂放。

3.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何而愁?“愁"的实质是什么?请找出有关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关诗句实质内涵

一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易老,青春不再

二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壮志未酬,怀才不遇

三愁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圣贤寂寞,人生失意

1.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了“饮者”的地位。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3.李白的《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法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____,____"。

4.李白的《将进酒》中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范畴夸张,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用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

不愿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5.李白的《将进酒》中直接表现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将进酒》中借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李白的《将进酒》中似乎在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饱含失望与愤激的诗句是“____,______"。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

欢谑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8.《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

9.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如李白《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写出了渴望施展抱负的愿望。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山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大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C[C项,无中生有,并无空浮之感。]

2.诗中运用陈王曹植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因为被其兄曹丕忌恨而郁郁不得志,只有以酒浇愁,以泪度日,最后英年早逝。诗人由曹植想到了自己同样怀才不遇,因权贵当道,自己为国效力的志向无法实现,英雄无用武之地。诗人是借曹植的典故尽吐心中的不平。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东坡是个巨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难以言说的。“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分上下两片,该词感情真挚、凄婉痛绝,基调伤感哀痛。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三"二/二”“二/三"节拍。诵读时要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感情。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梦前思念

梦中相逢

梦醒悲凉

【古文今译】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双方茫然不相知。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夫妻相逢你大概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淋漓热泪洒下千行。料想得到年年想念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那长着矮松的山冈上。

1.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梦虽是不真实的,但它往往是做梦者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这首词是“记梦”,而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我们确认作者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的。说是“记梦”,毋宁说更是作者郁塞沉积的思想感情的勃然兴发。因为全词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本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起笔彼我合写,“两茫茫"状幽明相隔,惘然无尽,而

“自难忘”愈见自然真挚。“无处话"一句,既承难忘,又点阻隔之遥。“纵使”及以下两句,由假设转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下片“夜来"及以下四句记梦,意幻情真,虚中带实。“料得”及以下两句,从梦境回到现实,写梦后设想对方念己,“年年肠断”,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

2.“不思量”(不去想的意思)与“自难忘"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矛盾。王弗逝世后的十年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政治上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上任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上困苦到“日食杞菊”维持的地步,而且继室王闰之(王弗堂妹)及儿子均在身边,哪能年年月月、朝朝暮暮都把逝世已久的妻子挂记在心上呢?不经常想念,并不是已经忘却!十年忌辰,正是触动人心的日子,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心怀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而不可遏制。

3.请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手法作简析。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含意: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眷恋人世,难舍亲人,柔肠寸断;词人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词人也不免肝肠寸断。

(2)不仅说自己如何,而且说对方如何,这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意味蕴蓄。

1.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阻隔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倍增“__,__”的感叹。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

无处话凄凉

千里

孤坟

惟有泪千行

相顾无言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达就算是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自己虽与妻子生死殊途,但始终难以忘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鬓如霜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年生死两茫茫”,写作者与妻子生死两隔,恩爱夫妻,一朝永诀,转瞬十年了。

B.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情感。

C.“夜来幽梦忽还乡”,是实写自己当年和妻子共度的甜蜜岁月;“小轩窗,正梳妆”,妻子的情态容貌,就在眼前。

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明月可牵惹词人思念亲人之伤感,故曰肠断。

C[C项,应为虚写,想象和妻子再次相见。]

2.分析“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同之处:都写出了没有声音比有声音的表达效果好。不同之处:白居易写的是在乐曲停顿的间隙能够给听众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填补了乐曲本身的空白,实现了听众的再创造,更好地写出了乐曲的高妙。苏轼是写想象自己和亡妻如果有缘再见,阴阳两隔已经十年,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说起,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亡妻的深情。

THANKS古诗词诵读

无衣

周幽王在位期间奢侈淫逸,不理国事,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夷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周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敌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是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无衣》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基调:慷慨雄壮)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戈,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与子/偕。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古文今译】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愿与你共同对付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共同行动。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衣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铠甲与兵器,我愿与你共同前进。

1.“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什么逻辑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岂曰无衣”改为“我有衣兮"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后世多将军队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诗经·秦风·无衣》中“____"和“____”两句。

2.《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同仇敌忾的诗句是“____,____"。

3.《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一起出发的诗句是“____,____”。

4.《无衣》中表现战士们备好武器,共同走上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章开头都有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表达了自己没有衣服穿还要作战的痛苦。

B.《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全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C.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昂的基调。

D.这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表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诗歌的艺术魅力。

2.“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相传为陈后主所创,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此曲。最为出名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诗歌。

此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江流/宛转/绕芳,月照/花林/皆似。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

江天/一色/无纤,皎皎/空中/孤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生/代代/无穷,江月/年年/望相。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青枫/浦上/不胜。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

此时/相望/不相,愿逐/月华/流照。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

昨夜/闲潭/梦落,可怜/春半/不还。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

斜月/沉沉/藏海,碣石/潇湘/无限。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

2.填出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古文今译】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思妇的梳妆台。

月光洒在玉门帘上,欲卷而去之而不得;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欲拂而去之而又来。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大雁远飞却不能飞出月光,鱼儿出没只能使水面泛起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落月牵动着离人的别愁,将光辉洒满江畔的林木。

1.这首诗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笔下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句诗中的“卷”和“拂"两个动词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面这幅文脉结构图,说一说“月”在本诗中有何作用?诗歌借“月"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意蕴?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明月随着潮水从海上升起,与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

2.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射下波光闪耀千万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下江边原野风光景貌的句子是“____,_____"。

4.月亮是客观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月亮也带有主观感情。诗人张若虚独自一人漂泊在外,孤独之情油然而生,因此他的《春江花月夜》描写到的月亮给人的感觉也是孤独的,“________”一句就是最好的证明。

5.李白在《把酒问月》中有“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之慨,在他之前,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也有“____,____”之言,这“同曲"之思或可印证王羲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之说。

6.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连用两个问句写出了游子和思妇分别后互相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7.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处处惹人愁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写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人乘月而归、落月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10.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