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1页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2页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3页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4页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践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践操作手册TOC\o"1-2"\h\u20061第1章会计基础概念 3119251.1会计的定义与目的 39432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4115801.3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 4694第2章会计凭证管理 5260572.1会计凭证的种类与用途 5173402.2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 5162012.3会计凭证的审核与保管 619361第3章记账方法与会计分录 6112793.1复式记账法 6130743.1.1基本原理 6151223.1.2记账规则 6189813.1.3记账步骤 6279423.2会计分录的编制 78113.2.1会计分录概念 7135573.2.2会计分录格式 7126023.2.3会计分录编制方法 7327523.3记账注意事项 781733.3.1记账及时性 7224103.3.2记账准确性 7302433.3.3记账规范 7259763.3.4记账依据 791633.3.5记账核对 715054第4章账簿管理 7232944.1账簿的种类与用途 7310274.2账簿的登记与审核 8222614.2.1账簿的登记 8139534.2.2账簿的审核 819464.3账簿的保管与更换 930342第5章财务报表编制 9119795.1资产负债表 9132605.1.1编制原则 993525.1.2编制方法 9306015.1.3编制步骤 9249845.2利润表 10169355.2.1编制原则 10113815.2.2编制方法 10207475.2.3编制步骤 10252135.3现金流量表 10295625.3.1编制原则 10265515.3.2编制方法 10286305.3.3编制步骤 10229555.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0172825.4.1编制原则 10179575.4.2编制方法 1069635.4.3编制步骤 1027861第6章会计电算化 1137036.1会计软件的选用与配置 1128606.1.1会计软件的选用原则 11165616.1.2会计软件的配置要求 11276226.2会计数据录入与处理 11232766.2.1会计数据录入 11316.2.2会计数据处理 11115556.2.3会计数据查询与分析 11138076.3会计电算化下的账簿与报表管理 11314786.3.1账簿管理 1183996.3.2报表管理 11222486.3.3财务分析 11272356.3.4会计档案管理 1218576第7章会计核算 12303007.1货币资金核算 1275357.1.1现金核算 12149827.1.2银行存款核算 123187.1.3其他货币资金核算 1251947.2存货核算 1286977.2.1原材料核算 12284517.2.2在产品核算 1212657.2.3半成品核算 12276077.2.4成品核算 1275857.3应收账款核算 12303337.3.1销售收入核算 12317877.3.2应收账款核算 13270207.3.3预收账款核算 13226827.4固定资产核算 1337217.4.1固定资产增加核算 13105957.4.2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1343717.4.3固定资产减少核算 1399137.4.4固定资产清理核算 1324410第8章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 13270518.1会计监督的作用与原则 1328888.1.1会计监督的作用 1333798.1.2会计监督的原则 1466218.2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4103848.2.1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14231868.2.2会计监督的方法 14301198.3内部审计的职能与流程 14283588.3.1内部审计的职能 14192668.3.2内部审计的流程 1410612第9章税收筹划与纳税申报 1547039.1税收基础知识 15291309.1.1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15264639.1.2税收制度与税种 15224839.1.3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 15156319.2税收筹划的原则与方法 15221509.2.1税收筹划的概念与意义 15101879.2.2税收筹划的原则 15121429.2.3税收筹划的方法 15268499.3纳税申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15172509.3.1纳税申报概述 15305989.3.2纳税申报流程 16183259.3.3纳税申报注意事项 16111749.3.4纳税申报的后续管理 1630116第10章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16724310.1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16944610.1.1引言 161384410.1.2诚信原则 162444510.1.3专业胜任原则 162933410.1.4保密原则 162271710.1.5公平竞争原则 16809710.2会计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16610510.2.1会计违法行为概述 162399110.2.2法律责任 1725310.3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与提升建议 173052310.3.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173078310.3.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173229310.3.3提高会计人员待遇和地位 172996510.3.4建立激励机制 171951410.3.5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17第1章会计基础概念1.1会计的定义与目的会计作为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类、汇总和报告的过程,旨在为各类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经济状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会计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通过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济业务,为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2)反映企业经济状况:会计有助于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成果和财务状况,为评价企业经营成果提供依据。(3)监督经济活动:会计通过对经济业务的记录和报告,有助于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保证其合法合规。(4)评价企业绩效:会计信息可以用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1.2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是会计反映经济业务的基本单位,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等式是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其基本形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会计等式还可以扩展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1.3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是会计记录和报告的基础。会计科目按照经济业务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和利润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具体单位。账户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会计科目分类:账户设置应与会计科目相对应,保证经济业务的正确分类。(2)简洁明了:账户名称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3)稳定适用:账户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适应企业经济业务的发展变化。(4)系统完整:账户设置应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便于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通过合理的会计科目和账户设置,有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经济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第2章会计凭证管理2.1会计凭证的种类与用途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中记载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会计信息的基础。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经济业务发生时产生的第一手会计资料,如发票、收据、支票、银行对账单等。(2)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按照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和金额等要求填制的,用于直接登记账簿的凭证。(3)汇总凭证:是对一定时期内同类经济业务进行汇总,以简化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凭证。(4)调整凭证:是在会计期末,为了调整会计账簿记录与实际经济业务之间的差异,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而填制的凭证。会计凭证的用途主要包括:(1)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2)明确经济责任,为会计核算提供依据。(3)便于查询和核对,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4)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审计的依据。2.2填制会计凭证的要求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如下:(1)内容完整:会计凭证应包括经济业务的基本要素,如日期、摘要、会计科目、金额、制单人等。(2)字迹清楚:会计凭证上的文字、数字应清晰可辨,不得涂改、刮擦。(3)科目准确:应根据经济业务性质,正确选择会计科目,保证借贷方向正确。(4)金额正确:会计凭证上的金额应与原始凭证一致,计算准确,不得涂改。(5)手续齐全:会计凭证应附有必要的原始凭证,并由相关人员签字或盖章。(6)及时填制:会计凭证应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填制,不得拖延。2.3会计凭证的审核与保管会计凭证的审核与保管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如下:(1)审核:会计凭证填制完成后,应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准确性等。(2)保管: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应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期限进行保管。一般而言,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5年。(3)装订:会计凭证应按照一定顺序装订成册,以便查阅。(4)归档:会计凭证保管期满后,应进行归档处理,归档时应注意保持凭证的完整性。(5)销毁:会计凭证保管期限到期且无特殊规定时,可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销毁。销毁前,应进行审批,并做好销毁记录。第3章记账方法与会计分录3.1复式记账法3.1.1基本原理复式记账法是一种将每一笔经济业务按照借贷方向、金额和日期,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和平衡登记的记账方法。它遵循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基本等式。3.1.2记账规则复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主要包括: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先借后贷,顺序登记;同类业务,同期登记。3.1.3记账步骤(1)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2)确定借贷方向;(3)确定记账金额;(4)登记会计账簿;(5)核对借贷平衡。3.2会计分录的编制3.2.1会计分录概念会计分录是对经济业务按借贷方向、金额和日期进行归类、整理和表达的方法。它是会计账簿记录的基础,是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3.2.2会计分录格式会计分录通常采用“借贷两栏”式,包括借方账户、贷方账户和金额。3.2.3会计分录编制方法(1)分析经济业务,确定会计科目;(2)确定借贷方向;(3)确定记账金额;(4)按照借方账户、贷方账户和金额的顺序,编制会计分录;(5)核对借贷平衡。3.3记账注意事项3.3.1记账及时性记账应及时进行,保证经济业务发生后尽快完成记账,避免遗漏和延误。3.3.2记账准确性记账时应保证借贷方向、金额和会计科目准确无误,避免因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3.3.3记账规范记账应遵循统一、规范的格式和要求,字迹清晰、工整,不得随意涂改。3.3.4记账依据记账必须有充分的原始凭证支持,保证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3.3.5记账核对定期进行会计账簿与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的核对,保证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第4章账簿管理4.1账簿的种类与用途账簿是会计信息记录的重要载体,其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账簿的用途可分为:日记账、分类账、备查账;(2)按照账簿的格式可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3)按照账簿的记账方法可分为:借贷记账簿、增减记账簿;(4)按照账簿的载体可分为:纸质账簿、电子账簿。各类账簿的用途如下:(1)日记账:记录日常经济业务,便于随时了解企业经济动态;(2)分类账: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汇总,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备查账:对重要经济业务进行详细登记,以备查核。4.2账簿的登记与审核4.2.1账簿的登记(1)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①准确无误地记录经济业务;②字迹清楚、整齐;③连续编号,不得跳号、重号;④及时登记,不得拖延;⑤依据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⑥登记完毕,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2)登记账簿的具体操作:①根据记账凭证,将经济业务分别登记到相应的账簿;②根据账簿的格式,填写相应的金额、数量等信息;③在登记过程中,注意核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记录是否一致;④定期进行账簿的结账,计算各账簿的期末余额。4.2.2账簿的审核(1)审核内容:①审核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②审核账簿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③审核账簿的连续性、完整性;④审核账簿的登记是否符合会计准则和内部管理规定。(2)审核方法:①对账簿进行定期检查;②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进行核对;③与财务报表进行核对;④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分析账簿数据,查找异常情况。4.3账簿的保管与更换(1)账簿的保管:①账簿应放置在干燥、通风、防火、防盗的地方;②账簿应定期进行清洁、整理;③账簿不得随意借阅、携带;④对重要账簿应采取备份措施;⑤账簿保管期限应符合国家规定。(2)账簿的更换:①当账簿记录满页时,应更换新账簿;②账簿更换时,应将旧账簿的期末余额、累计发生额等数据过入新账簿;③更换账簿时,应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准确性;④更换账簿后,应在旧账簿封面上注明“已更换”,并存档保管。第5章财务报表编制5.1资产负债表5.1.1编制原则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权责发生制和一致性原则。5.1.2编制方法采用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资产和负债两大类,具体项目按照流动性进行排列。5.1.3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各类会计资料;(2)计算各项目的期末余额;(3)填写资产负债表;(4)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审核。5.2利润表5.2.1编制原则利润表的编制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权责发生制和一致性原则。5.2.2编制方法采用多步式利润表,按照收入、成本、费用等项目的性质进行排列。5.2.3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各类会计资料;(2)计算各项目的本期发生额;(3)填写利润表;(4)进行利润表的审核。5.3现金流量表5.3.1编制原则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现金流量制和一致性原则。5.3.2编制方法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5.3.3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各类会计资料;(2)计算各项目的现金流量;(3)填写现金流量表;(4)进行现金流量表的审核。5.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4.1编制原则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权责发生制和一致性原则。5.4.2编制方法采用单一式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示各项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5.4.3编制步骤(1)收集和整理各类会计资料;(2)计算各项目的本期发生额;(3)填写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进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审核。第6章会计电算化6.1会计软件的选用与配置6.1.1会计软件的选用原则在选择会计软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适应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易用性原则和可扩展性原则。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业务需求及预算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的会计软件。6.1.2会计软件的配置要求会计软件的配置要求包括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和网络配置。企业应根据所选软件的具体要求,配置合适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网络环境。6.2会计数据录入与处理6.2.1会计数据录入会计数据录入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录入、会计科目的设置、期初余额的录入等。录入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6.2.2会计数据处理会计数据处理包括凭证审核、记账、结账等环节。在处理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合规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6.2.3会计数据查询与分析会计软件应具备强大的数据查询与分析功能,以便企业及时掌握财务状况。主要包括:凭证查询、科目余额查询、报表查询等。6.3会计电算化下的账簿与报表管理6.3.1账簿管理会计电算化下的账簿管理主要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企业应保证账簿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便于审计和监督。6.3.2报表管理会计电算化下的报表管理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应遵循真实性、合规性和及时性原则,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的需求。6.3.3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软件应具备财务分析功能,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通过财务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经营状况,为决策提供依据。6.3.4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主要包括电子档案的存储、备份和恢复等工作。第7章会计核算7.1货币资金核算7.1.1现金核算现金核算是指对企业库存现金的收付及余额进行核算。主要包括现金收入、现金支出和现金余额的核算。7.1.2银行存款核算银行存款核算是指对企业银行存款的收付及余额进行核算。主要包括银行存款收入、银行存款支出和银行存款余额的核算。7.1.3其他货币资金核算其他货币资金核算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等。对这些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余额进行核算。7.2存货核算7.2.1原材料核算原材料核算主要包括对原材料购进、发出、库存及原材料成本的计算。7.2.2在产品核算在产品核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7.2.3半成品核算半成品核算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已完工但尚未达到可销售状态的产品的成本进行核算。7.2.4成品核算成品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完工并可供销售的产品成本进行核算。7.3应收账款核算7.3.1销售收入核算销售收入核算是指对企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产生的收入进行核算。7.3.2应收账款核算应收账款核算是指对企业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核算,包括应收账款的形成、收回、坏账处理等。7.3.3预收账款核算预收账款核算是指对企业预先收取的货款、服务款等进行核算。7.4固定资产核算7.4.1固定资产增加核算固定资产增加核算主要包括购置、自行建造、投资者投入、捐赠等途径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核算。7.4.2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是指对固定资产按期计提折旧,以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7.4.3固定资产减少核算固定资产减少核算主要包括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等途径减少的固定资产的核算。7.4.4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固定资产清理核算是指对固定资产报废、出售等产生的清理费用、清理收入及净损益进行核算。第8章会计监督与内部审计8.1会计监督的作用与原则会计监督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企业经济行为、防范财务风险具有关键作用。本章首先阐述会计监督的作用与原则,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指导。8.1.1会计监督的作用(1)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2)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3)促进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4)预防和发觉企业内部的违法违规行为。8.1.2会计监督的原则(1)独立性原则:会计监督应独立于企业其他部门,保证监督的客观、公正。(2)权威性原则:会计监督部门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企业经济活动具有审查、评价和指导作用。(3)全过程原则:会计监督应涵盖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和评价等环节。(4)适应性原则:会计监督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监督方法和手段。8.2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与方法8.2.1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1)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监督。(2)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3)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监督。(4)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预警。8.2.2会计监督的方法(1)审计方法:包括财务审计、合规审计和绩效审计等。(2)分析方法:运用财务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3)询问方法:通过询问企业相关人员,了解企业经济活动及财务状况。(4)查询方法:查阅企业相关文件和资料,了解企业经济活动及财务状况。8.3内部审计的职能与流程8.3.1内部审计的职能(1)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2)发觉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风险。(3)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不断完善管理。(4)协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8.3.2内部审计的流程(1)制定内部审计计划: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审计范围、内容和时间安排。(2)实施内部审计:按照审计计划,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审查。(3)编制审计报告: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形成审计报告。(4)提出改进建议:针对审计发觉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5)跟踪整改情况: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保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6)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对审计过程中的文件和资料进行归档管理,为后续审计提供参考。第9章税收筹划与纳税申报9.1税收基础知识9.1.1税收的概念与特征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等特点。本节将介绍税收的定义、性质和分类。9.1.2税收制度与税种分析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要税种,以及各自适用范围和税率。9.1.3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介绍我国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法律法规体系,包括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9.2税收筹划的原则与方法9.2.1税收筹划的概念与意义阐述税收筹划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以及税收筹划与避税、偷税的区别。9.2.2税收筹划的原则分析税收筹划应遵循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原则。9.2.3税收筹划的方法介绍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包括税基筹划、税率筹划、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等。9.3纳税申报的流程与注意事项9.3.1纳税申报概述介绍纳税申报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以及纳税申报的种类和适用范围。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