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对点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1页
正确使用修辞(对点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2页
正确使用修辞(对点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3页
正确使用修辞(对点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4页
正确使用修辞(对点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专题05正确使用修辞(对点练习)(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2•全国甲)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

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贵)、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

爱。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簟落。

B.埋骨何须聚殍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眉马前死。

D.心非本不岂无感?吞声跳躅不敢言。

【答案】

D

【解析】

文中的“槐蝉”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代指高官显贵。A项“管弦”代指音乐。B项“桑梓”代指家乡。

C项“娥眉”代指美貌的女子,此处指杨贵妃。D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

体。

故选D。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不同的书,会散发不同的馨香。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可以让我

们的心沉静下来;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散发着浓郁的芳香,会让我们的心灵充满生命的

热情;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高下,可以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神秘的幻想;优美

的诗歌,是清丽的茉莉,读过之后连鼻尖似乎都带着墨香,仿佛我们的身心都沐浴在清香之中……这些或

淡雅或浓郁的书香,陪伴着我们每一段闲暇的时光,让那些入心的文字辗转在五脏六腑之中,成为我们心

灵的一■部分。

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

【答案】

B

【解析】

“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使用了排

比的修辞手法。“温婉雅致的散文集,是淡雅的康乃馨”“观照古今的历史书,是一树的泡桐花”“引人入胜

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引人入胜的小说故事,是奔放的芍药,要与牡丹争

高下”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语段中没有使用夸张、对偶、借代的修辞手法。

故选B。

3.选出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①打印社广告:“不打不相识。”

②裘皮大衣厂广告:"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A.反复反衬互文夸张B.双关反语互文夸张

C.双关拟人对偶比喻D.反复反衬拟人比喻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了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①“打”一语双关。②“缺点”是反语。③是互文修辞,诗意是“将

军和壮士百战死,十年归”。④“手可摘星辰”是夸张,极言其高。

故选B。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明代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B.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C.数十万年前一只昆虫停歇于树枝之上,其貌不扬,不经意间从头顶落下一滴汁液,永恒地将它凝固住,而成

为琥珀,成为贵妇们的珍藏。

D.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

A“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这是比喻的手法;B“每片叶子两笔,像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

是比喻手法;D“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比喻的手法。

故选C。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大,易受风。叶柄甚长,叶柄与树枝连接不很结实,

好像是粘上去的。立秋那天,梧桐树本来好好的,碧绿碧绿,忽然一阵小风,歙的一声,飘下一片叶子,

无事的诗人吃了一惊:啊!秋天了!其实只是梧桐叶易落,并不是对于时序有特别敏感的''物性"。梧桐落

叶早,但不是很快就落尽。我的印象,已是深秋,梧桐大批地落叶,树叶已干,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

大风,第二天起来一看,满地梧桐叶,树上一片也不剩了。梧桐籽炒食极香,极酥脆,只是太小了。我的

小学校园中有几棵大梧桐,大风之后,我们就争着捡梧桐叶。我们要的不是叶片,而是叶柄。梧桐叶柄末

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这个小马蹄纤维很粗,可以磨墨。所谓''磨墨"其实是在砚台,上注了水,用

粗纤维的叶柄来回磨蹭,把砚台上干硬的宿墨磨化了,可以写字了而已。不过我们都很喜欢用梧桐叶柄来

磨墨,好像这样磨出的墨写出字来特别的好。一到梧桐落叶那几天,我们的书包里都有许多梧桐叶柄,好

像这是什么宝贝。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这里凝聚着我们对于

时序的感情。这是“俺们的秋天

文中语言形象生动,没有使用的修辞是()

A.引用B.比喻C.设问D.比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为引用;

“梧桐是秋的信使”“梧桐叶柄末端稍稍鼓起,如一小马蹄”为比喻;

“对于这样毫不值钱的东西的珍视,是可以不当一回事的么?不啊!”为设问。

文中没有使用的修辞是比拟。

故选Do

6.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就好比一簇

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因为细胞完成“燃烧”

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①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火焰才会温合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

需的能量。

②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地转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循环的一种

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

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

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

料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

迹。③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④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

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

A.第①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代指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

B.第②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

C.第③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的情形。

D.第④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了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

【答案】

C

【解析】

A项考查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是“代”,强调相关性,借喻是“喻”,强调相似性,此处为借喻。B项考

查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此处为比喻。D项考查对夸张的掌握,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刻意夸大或缩小,此处细胞

及发挥作用部分本来就很小,并非刻意夸大或缩小。

故选C。

二.主观简答题

7.(2020•新高考I)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

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

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

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

【解析】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构成比喻的关键:①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种

事物;②本体与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分析此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可先总体点出具有相似性,

再从形态、特点等角度分析相似性。此句把车流比作水流,将长而拥堵的车流的形状和黏稠的河水联系在

一起,突出了二者的相似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车流很长,车辆很多,也表现出了塞车严重,车速缓慢。

8.(2021•全国甲)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喳好喝货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

花的感情;②使表达比较活泼。

【解析】

要根据文本中修辞手法所在的语句明确语句的陈述对象,从而弄清楚修辞手法涉及的陈述对象,再从该手

法的艺术效果分析。一般来说,涉及陈述对象的突出特点和思想情感的表达,以及语言上的艺术效果。①

画线句中“吃好喝好长得好”本来是用于形容人吃健康的食物、喝健康的水才能茁壮成长,此处拟作“棉

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把棉花进行人物化处理,赋予棉花以人的行为和心理感知,让原本

无情感的自然之棉花显得亲切可感,从而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棉花细心呵护的情感。②在句式表达上,“棉花

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原本是自然学科的术语,表达缺乏生动活泼。拟人手法的运用,把原

本无性格的棉花拟作有性格的人,作者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读者眼前就会出现棉花茁壮成长的画面,

从而使表达更加活泼、生动和形象。

9.(2021•新高考I)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

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

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

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

日的欢快气氛。

【解析】

这组对偶,名词“剪纸灯谜”对名词“秧歌花鼓”,内容相似,都指传统民间艺术;动宾结构“描绘城乡风

物”对动宾结构“传播时代精神”,语意相承。该句高度概括了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上的丰富,意义上的深远;

读起来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的美感,极具表现力。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

留住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

久久为功,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构成:“耕耘桑梓”代指农事,“烟火百态”代指农家生活百态。

⑵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

家生活的感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分为①特征代本体;②材料代本体;③标志代本体;④人名代著作。⑤绰号代本人;⑥专名代泛称;⑦具

体代抽象;⑧部分代整体。本题中“耕耘桑梓”代指农事,“烟火百态”代指农家生活百态。

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

体生动的效果。本题中“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

具体化、形象化,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

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

11.(2022•新高考I)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

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醒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

容的表达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

次地表达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两个修辞,要分别作答。首先分析设问,第一步,明确设问在句子中的具体表现。设问是一问一

答,“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是问,“意味着……”是答。第二步,分析表达效果。有意发问,引起读者关

注和思考失败可能产生的影响;给出答案,突出了辛苦的徒劳、未来的艰辛等。其次分析排比,先明确本

句排比由三个结构一致的“意味着”语句构成。再分析表达效果,排比构成的语句,结构匀称,句式整齐,

能够增强语势,具有节奏感;同时,在内容上强化失败带来的严重影响;三个句子,层层深入。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开封就像我们整个民族,一再地在灾难的大漠上重新站立,立誓恢复淤泥下的昔日繁华。但是,淤泥

下的一切属于记忆,记忆像银灰色的梦,不会有其他色彩。于是,开封成了一个褪色的遗址。

只有最高大、最坚牢的构建未曾掩埋。台阶湮没了,殿身犹在;高塔被淤没底层,仍然巍然不摧。那

天我与友人同去开封,不知爬了多少台阶,古塔、古塔、古塔,宫殿、宫殿、宫殿。我累了,上下环顾,

对友人说:“我真想把荒草间的石阶拍下来,题名时间。”友人说:“别拍了,一端相机便成了现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构成:句子中的“古塔”和“宫殿”分别重复强调了三次,体现了反复咏叹的特点。

⑵效果:①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强调了所爬的古塔、宫殿之多,与下文的“我累了”照应;②具有很强的

画面感,表现出开封城历史年代的久远以及它灿烂辉煌的过去。

【解析】

分析反复手法的构成,要指出使用反复的词语或句子,本题“古塔、古塔、古塔”“宫殿、宫殿、宫殿”连

续两处重复相同的词语,构成反复修辞。反复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反复咏叹,突出强调,如本题描写开封,

突出“古塔”“宫殿”之多,与“不知爬了多少台阶”“我累了”语境相呼应;同时,反复强化的“古”字

又突出了开封城历史年代的久远以及它灿烂辉煌的过去。

1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河北正定的常山战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十岁的老艺人张书社带着东杨庄村的常山战鼓队走

南闯北,从村镇里的田境街头、庙会庆典走上了各地甚至国际的大舞台。张书社他们相信:这声响还会传

得更远、响得更亮哩!

常山战鼓响起来了,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那在风中

摇曳的雉鸡翎,妩媚多姿;一面面龙凤小旗缠在高高的中幡竹竿上,猎猎生风。几十公斤的中幡在艺人们

的身上上下翻飞。“托塔”“二踢脚”“孙猴背剑”“二郎担山”……代表着吉星高照的中幡,似乎有着不倒

的魔力。高照,高照,高高地照耀着正定古城的人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意思是常山战鼓响起来了,不能没有“高照”的身影。从结构上来

看,承上启下,由上文的常山战鼓过渡到下文对“高照”的描写。从表达上来看,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

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和发人深思的作用,表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定高照”也极具魅力。

【解析】

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从内容表达上看,“哪能没有‘高照’的身影呢?”突出强调了“高照”战鼓队的名气大,技艺精湛,在加

强语气的同时,也表明了“正定高照”独具魅力,激发读者的感情。从结构技巧上看,画线句子承接上文

常山战鼓,启示下文对“高照”的描写,过渡巧妙、自然。

三.综合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初次见到它,是在阜平县的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期间,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清晨有时起来,在茅屋

后面和山脚下的丛林里,我看到了黄鹉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可是,它们飞起来,迅若流

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是在我仰视的眼前,金黄的羽毛上映照着阳光,美丽极了,

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

因为职业的关系,我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真是有些奇怪,有时简直近于一种狂热。在战争不暇的日

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但这份悠闲的心情、赏

玩的兴致总不是坏事。

前几年,终于病了。为了疗养,来到了多年向往的青岛。春天,我移居到离海边很近、只隔着一片杨

树林洼地的一幢小楼房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一个人住在这里,清晨黄昏,我常常到那杨树林里散步。

有一天,我发现有两只黄鹏飞来了。

这一次,它们好像喜爱这里的林木茂密幽静,也好像是要在这里产卵孵雏,并不匆匆离开,大有在这

里的意思。

每天,天一发亮,我听到它们的叫声,就轻轻打开窗帘,丛搂上三名看见&们互相追逢,互相逗阚

有时候看得_____对我来说,这真是饱享眼福了。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稍纵即逝闲情逸致安营扎寨淋漓尽致

B.一闪而过意兴盎然安营扎寨大汗淋漓

C.一闪而过闲情逸致安家落户淋漓尽致

D.稍纵即逝意兴盎然安家落户大汗淋漓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稍纵即逝”: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一闪而过”:形容匆匆而过,不经意间就过去了,速度很快。

本句语境是形容黄鹏飞得很快,因此应选用“一闪而过”合适;

“闲情逸致”:闲散的心情,安逸的兴致。“意兴盎然”: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此处强调作者“悠闲的心情、

赏玩的兴致”,因此应选用“闲情逸致”合适;

“安营扎寨”:原指军队在某地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团体在某处临时建立居住地。“安家落户”:把家搬到一

个新的地方定居下来;也比喻某些生物被移植到新的地方后照样能够生长繁殖。根据上文“好像是要在这

里产卵孵雏”的提示可知,此处指它们想要把家安在这里,因此应选用“安家落户”合适;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大汗淋漓”:形容因运动或体

力劳动等导致浑身出了很多汗。根据“有时候看得……”可知,此处是形容作者在看黄鹏们互相追逐,互

相逗闹时,看得非常尽兴、非常痛快,因此应选用“淋漓尽致”合适。

故选Co

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或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鹏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B.清晨有时起来,在茅屋后面或山脚下的丛林里,我看到了黄鹏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C.清晨有时起来,在茅屋后面和山脚下的丛林里,我听到了黄楣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D.有时清晨起来,在茅屋后面和山脚下的丛林里,我看到了黄鹏的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句语病有三处:

(1)“清晨有时起来”语序不当,应改为“有时清晨起来”;

(2)“在茅屋后面和山脚下的丛林里”中连词“和”使用不当,应改为“或”;

(3)“看到了……啼叫”搭配不当,应改为“听到了……啼叫:

题中全都修改正确的选项为Ao

故选Ao

16.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B.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C.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句中“互相追逐,互相逗闹”使黄鹏鸟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将千里的清江比作洁白的绸带;将翠绿的山峰比作竖立的箭簇,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

B.谈笑之间就消灭了敌人,运用了夸张手法;“橘橹”代指战船,运用了借代手法。

C.写自己能一口吸尽西江水,以北斗大勺作酒器,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宾客,运用了夸张手法。

D.“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运用了拟人手法。

故选Do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过百年蓄力,我国影视创作厚积薄发,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伟大跨越,奏响了一曲激情奋进的时

代主题曲。在众多题材类型中,革命历史题材最能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革命的峥噪历程,如同一出由背景、

.序泰、一商潮、一结局组成的,.既有五双区直或戏、一既有悲歌乂有凯歌的历史大到。一它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故

事素材和丰沛的情感基础。《党的女儿》《开国大典》《南征北战》……一批批经典之作不仅在放映播出时获

得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更如窖藏佳酿,历久弥香,时至今日仍给观众带来震撼。近年来,广大影视工作者

及时调整创作方向,在不断创新摸索中寻求突破,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像《彭德怀元帅》《海棠依旧》

《金刚川》等作品,无不充满爱国之情、信仰之光。如今,我国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气象不断

涌现,14亿多中国人正为追逐梦想而不断奋斗,构成了一片朝气蓬勃的现实景象。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

责任与文化担当,开发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时代、对个人、对人生的赞叹。相

信从业者能抓住机遇,用融合发展的理念,创作更多优质作品,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的魅力,让全世界更好

地认识中国O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开发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个人、对

人生、对时代的咏叹调。

B.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挖掘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个人、对

时代、对人生的赞美。

C.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挖掘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个人、对

人生、对时代的咏叹调。

D.创作者应主动怀抱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开发蕴藏在世间万象中的精神力量,谱写出一曲曲对人生、对

时代、对个人的咏叹调。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有三处语病:

(1)“开发……的精神力量”搭配不当,把“开发”改为“挖掘”;

(2)“谱写出……的赞叹”搭配不当,把“赞叹”改为“咏叹调”;

(3)“对时代、对个人、对人生”语序不当,应该是对个人、对人生、对时代。

题中全都修改正确的选项为C„

故选Co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比喻具有的相似性。

【答案】

句子本体是“中国革命的峥崂历程”,喻体为“历史大剧”,比喻词是“如同”。

二者都背景复杂、历程充满曲折和艰辛,都有成败得失;时间段较长;都以胜利而告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比喻句的构成由三部分,本体、喻体、比喻词。句子把“中国革命的峥噪历程”比作“一出由背景、序幕、

高潮、结局组成的,既有文戏又有武戏、既有悲歌又有凯歌的历史大剧”,本体是“中国革命的峥噪历程”,

喻体为“历史大剧”,比喻词是“如同”。

“峥喋”意为不平凡,中国革命的历程背景复杂,开端艰难,过程曲折充满艰辛,这和历史大剧的背景、

序幕、高潮、结局的组成很相似,革命历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波澜壮阔的景象一如跨时久远的历史大剧有

悲歌又有凯歌,都有成败得失;时间段较长;而中国革命的思想上的革命和战场上的真刀真枪一如剧里的

文戏和武戏,结局都是以胜利告终。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黎明的曙光披着金色的大衣从万顷

碧波上踏着朝露而来,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示出它坚实的形态。一轮朝

阳从海际—①—,圣光充溢饱满,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我逶过那道蜜的树梢遥看到匹方

的木般是挂起了渣包的帆一-那迎风摇舆的布望之风,正颤动王朝怛工中。此时,朝阳、白帆、如洗的碧

空,把我一个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②的苍穹。

又一次,仰望诺日朗大瀑布。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林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

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云雾迷蒙的天上,仿佛裂开一道

巨大的豁口,天水从豁口中汹涌而下,浩浩荡荡,一落千丈,在山谷激起飞扬的水花和豆的回声。站在

大瀑布面前,感觉自己只是漫天飘漾的水雾中的一颗微粒。仰望大瀑布,人类那一点可怜的悲哀,又有何

资格絮叨呢?我确信,天地人之外,一定还有一个更高的存在!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②③

【答案】

①喷薄欲出②一望无垠③震耳欲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语境形容太阳从海面升起,可填“喷薄欲出”。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②此处形容苍穹,形容浩瀚,可填“一望无垠”。一望无垠:指辽远广阔,看不到边际。

③此处形容回升巨大,可填“震耳欲聋"。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透过那浓密的树梢,我遥看到远方的木船,木船已挂起了帆,那帆是洁白的,迎风摇曳,正颤动于朝阳之

中,给人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化句式的能力。

首先提取住干:我遥看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这是兼语句,里面有三个陈述对象,“我”“木船”

和“帆”,可变为:我遥看到远方的木船,木船已挂起了帆,那帆是洁白的。

再关照修饰成分,“透过那浓密的树梢”是状语,可放在句首单独成句;“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

于朝阳之中”为后置定语修饰帆,可加上主语单独成句:帆迎风摇曳,正颤动于朝阳之中,给人希望。

整合以上信息,删去重复部分,得出答案。

还可以将“我遥看到洁白的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作为主干句,后面阐述“看”的内容,主语分别是“帆”

和“木船”,整理答案为:我遥看到洁白的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那是希望之帆,挂在木船上,迎风摇曳;

而木船已在远方,透过浓密的树梢才能遥看得到。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①将自身置于大瀑布面前,再以“一颗微粒”写自我感觉,通过一大一小的强烈对比,突出个人的渺小,

使形象更鲜明,给人的感受更强烈。②用反问句强调面对大瀑布人类没有资格絮叨自己悲哀,语气强烈,

发人深思,增强气势和说服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站在大瀑布面前”,自己像“一颗微粒”,将自身置于大瀑布面前,再以“一颗微粒”写自我感觉,通过

一大一小的强烈对比,突出个人的渺小,使瀑布与个体形象更鲜明,给人的感受更强烈。

“又有何资格絮叨呢”,用反问句强调面对大瀑布人类没有资格絮叨自己的悲哀,反问使想要表达的内容语

气强烈,发人深思,增强气势和说服力,召唤人类应该以大自然为鉴,心胸博大。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近“孔乙己文学”在网络上爆火,“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和脱不去的长衫”的

评论点赞数过万;微博上“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的发言也引发大量讨论。

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己可谓巫,已然成为一个符号标签。穿着长衫,读过一点书但没进学,满口“之

乎者也”,却不会营生,穷困窘迫,常靠偷窃过活,还死要“读书人”的面子。实际上,“孔乙己文学”

反映的是人们心底对职业的固有偏见。正是这种偏见使他们产生了“读过大学所以无法心安理得打螺丝”

的错误想法,似乎只有没读书的人才会从事打螺丝这样的底层工作,大学毕业还做便是“丢脸”。其次,

他们_®_又怕吃苦,渴望高楼又不愿打地基,眼高手低心浮气躁,只盯着他人的成功而忽略他们熬过的

每一个艰难的日夜。再者也是最根本的,是他们将学历与能力直接划了等号,自比孔乙己不过是给失败找

了个豆的借口,高傲且自命不凡,空有文凭而无扎实本领,读书太少,视野太窄,思考太浅。

余世存在《时间之书》里说:“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

八九月自有答案。"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每一份工作初期都难免繁琐困难,工作是

否合适和喜欢也并非一成不变,还没尝试或刚试就放弃是否过于轻率?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②③

【答案】

①家喻户晓(耳熟能详)②急功近利(好高鹫远)③冠冕堂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依据后文“已然成为一个符号标签”可知,此空强调的是“人人知晓,人人熟悉”。所以可填“家喻户晓”

或“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形容人所共知。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②依据后文“渴望高楼又不愿打地基”可知,此空应对应的是与“渴望高楼”相同的内容,强调不切实际,

目标太高。所以可填“急功近利”或“好高鹫远”。急功近利:急于追求眼前的成效和利益。好高鹫远:脱

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

③此空强调“不过是给失败找了个借口”的所谓的正当的理由,应当用一个修饰“借口”的贬义词,所以

可填“冠冕堂皇”。冠冕堂皇: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

23.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在其后补写两句,使之构成排比。

【答案】

示例:诗意栖居也要着眼现实,千里之遥也要始于足下。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子的能力。

依据前文例句“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的内容可知,“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正好是一组反义词,前

者强调“脱离实际地追求目前不可能实现的过高、过远的目标”;后者强调“做事踏实认真”。所以从这两

项内容看,可仿写:诗意栖居也要着眼现实,千里之遥也要始于足下。意思是“享受于给人以美感的理想

生活状态”同时,也要“看看现实情况的条件允不允许”;有“千里的美好志愿”的同时,也要“一步一步

从脚下开始”。

24.文中划横线句生动形象,简析达成这一效果的语言技巧。

【答案】

①全文用农事来喻指年轻人的工作,形象生动。②把努力奋斗比作平整土地,把抽象概念形象化,具体可

感;③用“三四月”“八九月”来指代劳作和收获,将奋斗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具体化。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