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_第1页
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_第2页
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_第3页
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_第4页
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我国主要高新区发展研究现状我国主要高新区进展现状名目TOC\o"1-3"\p""\u一、我国高新区进展现状2二长沙高新区4三、大连高新区7四、西安高新区10四、济南市高新区12五、洛阳高新区进展15六、南昌高新区18七、乌鲁木齐高新区22八、潍坊高新区24九、城市科技园的将来趋势26一、我国高新区进展现状从1991年正式创办至今,国家高新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科技体制改革“实验区”,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上缴税金、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近30%的高速增长。2006年是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高新区15周年,也是科技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始年。2006年,53个国家高新区高举火炬旗帜,依据“四位一体”的战略定位和“五个转变”的要求,乐观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坚持走内涵式进展道路,加快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步伐,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展供应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是经济增长势头强劲。53个国家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43320亿元,工业总产值35899亿元,工业增加值8520亿元,实现利润2128亿元,上缴税额1979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5.3%,实现出口创汇1361亿美元;实现生产总值(GDP)1204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8%;高新区企业R&D经费投入达1054亿元,占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2.4%,占全国R&D总支出的35.1%;国家高新区制造的经济效益,格外是制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的城市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有21个国家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己占到所在城市的30%以上,有11个国家高新区的GDP占当地城市的20%以上。二是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进展和聚集。2006年入驻国家高新区的企业不断增加,达45828家;收入超100亿元企业60家,超50亿元76家,超30亿元101家,超过10亿元426家,过亿元企业达3466家。已有上市企业573家。三是土地开发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在已开发建成的485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土地当年平均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1.6亿元,工业总产值35.7亿元,工业增加值8.8亿元,净利润2.1亿元,上缴税收2亿元。四是从业人员和科技创新人员持续增加。2006年末,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573.7万人,其中科技人员98.6万人,占总数的17.2%:女性科技人员20.8万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21.1%。2006年,国家高新区吸纳了22.5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有效缓解了国家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五是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幅明显。2006年,国家高新区科技经费支出总额为1584.5亿元,超出上年245.6亿元,同比增长18.3%。科技经费支出前五位的园区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张江高新区、深圳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国家高新区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达到了1054亿元,高出上年247.8亿元,同比增长30.7%。R&D经费占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的2.4%,占国家高新区GDP的比重为8.7%,占全国R&D总支出的35.1%。六是科技活动项目及科技机构数量增多。2006年高新区企业在科技活动中参加的科技项目数量已达到128179项。科技项目数最多的前5名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西安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厦门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占高新区全部科技项目数的54.4%。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数63472项,R&D项目数60159项。新产品开发项目最多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15848项,R&D项目数最多的仍然是中关村科技园区,达到24202项。2006年高新区企业创办的科技机构数量已达到6863个,创办科技机构数量最多的5个高新区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珠海高新区、西安高新区、郑州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在科技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己达到24万人。七是科技活动产出情况来势较好。2006年,高新区的新产品产值达到8456.5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为8119.8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2.5%。达到这一比重的高新区有20个。新产品出口额达到195.2亿美元,占高新区出口创汇总额的14.3%。新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O亿美元的高新区有5个:中关村科技园区、天津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南京高新区、深圳高新区。新产品出口总额为106.3亿美元,占高新区全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54.4%。高新区25个出口基地的新产品出口总额为152.7亿美元,占高新区全部新产品出口总额的78.2%。2006年,高新区企业已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件,比上年增加了16l88件,同比增长101.4%。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最多,为10169件,有限责任公司7255件,股份有限公司4918件。高新区每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数为56.8件,达到或超过这一比例的有高新区12个:天津高新区、青岛高新区、潍坊高新区、大连高新区、深圳高新区、长沙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沈阳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昆明高新区、郑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国家高新区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迅猛进展过程中,在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推动扩大就业、技术集中等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而且,大部分的国家级高新区,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有的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重要基地。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的东湖高新区、深圳高新区等。目前高新区的基本分布情况是:依托智力密集和工业基础较好的中心城市29个;依托对外开放条件较好的沿海城市13个;依托军工企业密集和老工业基础城市12个。连续坚持以“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宗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强化自主创新,正在成为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转变的重要高地。总之,经过10余年建设和进展,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最快、投资回报率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具有极大进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基地,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带动地方经济进展、推动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生力军。1996年11月,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上高度评价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对人类社会进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进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或发明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与社会效益”。二长沙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聚集了一地的科技精英和产业精英,是促使区域内产品升级换代的“急先锋”,是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前进的“火车头”。高新区的这一巨大作用,在遐迩闻名的长沙高新区的辉煌成就里得到了简略的印证与彰显。

长沙高新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总产值居第14位,利润居第8位,1993年、1998年、2001年、2003年连续被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4年又被评为全国科技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18.6平方公里。创建15年来,长沙高新区秉承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办区宗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和产业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成就。截至2003年底,全区累计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610亿元,工业总产值1430亿元,实现利润14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86亿元,出口10亿美元,年均增长都在60%左右。

2003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完成403.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25.5%;高新区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352亿元,增长27.1%;实现利润29.9亿元,增长15.5%;上缴国家税收20.8亿元,增长19.5%;出口2.5亿美元,增长13.6%,分别占全省高新区技术产业总量指标的42%、36.7%、32.4%、27.6%和22.3%。

2004年1至11月份,长沙高新区产业又获得快速增长。全区共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396.3亿元,同比增长34%;总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35%;税收16.5%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22%;出口创汇3.79亿美元,同比增长68%。截至11月,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已有60家。

目前,长沙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农业及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特色产业集群,现有企业1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先后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和项目1300多项,其中122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11项列入国家、省火炬计划,48项列入国家重大技术创新项目。高新区内年收入过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22家,尤其壮观的是,形成了一批如LG飞利浦曙光、远大空调、中联重科、湘计算机、海利化工、创智集团、金瑞科技、三一重工、湘邮科技等60多家品牌龙头企业组成的强大阵容。长沙高新区还形成了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分别是: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沙高新区管委会颁布出台了《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园区的实施意见》,若干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已顺利通过专家验收。隆平高科公司荣获国家驰名商标,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系列卡通片享誉全国,使长沙成为“动漫之都”,与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势。如今,长沙高新区已成为省、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麓谷科技新城是长沙高新区2000年新开辟的一个集中产业园区,是长沙市重点建设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和生态新城的样板区。

麓谷坐落于岳麓山下,北临319国道,东枕湘江,南邻岳麓山高校科技城,西接城市环线,交通便利,区位优越;麓谷配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区水、电、路、气、通讯、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均已完成,高档生活小区、星级宾馆、会展中心、公园、广场、学校、医院等规划齐备。

麓谷产业定位明确,依托软件、新材料和传感技术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和集聚效应,电子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三大产业集群正在飞快崛起,以战略投资为核心、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配套的产业生态链正在加速生成。

麓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入园企业可享受国务院、省、市政府给予的国家级高新区在财政税收、土地价格、工程报建、行政收费等方面的最优惠政策。作为省市经济进展的重中之重,麓谷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作、社会化服务”,高新区管委会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及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园区内创业孵化、投融资和社会中介三位一体的支撑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园区内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软件园、橡树园等上规模上档次的孵化器,可以供应共性化专业服务;17家风险投资、询问、担保机构,担当着市场融资功能;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市场、专利事务所、技术产权交易所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园区周边的国防科技高校、中南高校、湖南高校等中国闻名高校可为企业进展供应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支撑。园区“低成本、高效率、零障碍”的投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目前,园区已引进包括日本东洋电机、台湾长远锂科、长重机器、中科软等在内的60多家企业入园进展,估计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近400亿元。

长沙高新区(麓谷),以其特有的魅力,正在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富吸引力的投资首选区域。下一步目标,就是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一流高新区2、长沙高新区的进展优势和不足。1)进展优势: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先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为长沙高新区带来了重大进展机遇,长沙高新区目前还面临着二次创业的进展机遇。株洲也有国家高新区,长沙、株洲、湘潭(长株潭)实行一体化,如三地城际问的手机通话资费按本地花费计算,这当然节省了用户的通讯成本;长株潭三市构成的城市群经济总量目前已超过武汉三镇.湖南人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地域文化精神,这与高新区鼓励技术创新的理念是契合的。另外,袁隆平、黄伯云的国家级获奖也为长沙高新区增加了品牌效应。2)不足:高新区区位因素不太有利,由于长沙不处于沿海,又不是直辖市,企业产品出口量较少.湖南省“211”高校较少,人才储量较少,而吸引外省市尤其是北京、上海的人才来长较难。长沙高新区的规模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位于其次梯队末尾,2005年营业总收入为632。l亿元在53个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19位。而在2006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超过300亿元的22个高新区、工业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32个高新区、上缴税额超过20亿元以上的13个高新区、实现利润超过20亿元的13个高新区、出口创汇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14个高新区等名单中,未见长沙高新区的踪影.。三、高新区的进展对策1、注意高新区的区位特色和合理布局,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并兼顾肯定的合理化的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加强园区品牌宣扬,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实行差异化竞争战略。长沙高新区要注意进展影祝产业和动画产业,将此创意产业集群纳入到高新区中。高新区要树立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使命,做大做强,争取正向的滚雪球式的“马太效应”,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正反馈机制。2、形成进一步的“凹地效应”,这与大海的特点相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出台优惠政策,高新区要有大海的胸怀.实际上,这是个良性循环上升的过程,高新区内的产业集群进展起来后;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带来更多的税收和红利;二是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三是演化为磁铁来吸引更多的区外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四是土地增值收益,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亦庄开发区原来离城区较远,但目前这两处的房地产价格今日已扶摇直上,笔者估量,十年间应至少翻了两番。3、官、产、学,研等创新主体相融合,中介(投融资、法律、会计服务、询问等)、信息、人才、资本、技术、设备、原材料、市场、物流等生产要素相匹配。国家高新区的进展,离不开国家和当地政府、行业协会的大力支持,要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由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投入大、风险大、产出大、增长快等特点,高新区的投融资平台的建设甚为重要。要鼓励投资高新区,加大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力度,对高新区中有巨大进展前途但尚未产业化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简略做法可通过占有这些企业的肯定股权作为回报。4、注意高新区在所在城市中的总体布局,从很大的意义上说,高新区就是新城区,要注意高新区本身的进展基础,周边环境、交通运输、人才、资金等因素,要和老城区的产业结构改造和升级相联系,形成整个城市产业进展一盘棋,力争和谐和可持续进展.三、大连高新区大连高新技术园区是1991,年3月经中国政府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的示范区。园区总占地35.6平万公里,由七贤岭产业基地、双D港、软件园等进展区域组成。大连高新区走过了十八年的建设进展历程。十八年来,高新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进展观为指导,坚持“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宗旨,依据“建特色园区,创全国一流"的进展埋念,不断推动“一区多园"进展战略,着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推动高新技术产业乐观进展。2007年,园区全年总收入1134.7亿元,增加值339亿元,工业总产值949亿元,进出口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七贤岭产业基地位于大连市区西南部,占地5.85平方公里,由产业区、创业服务区、生活区和旅游疗养区组成,是高新区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区域,孵化中小高科技企业的核心区域。中国华录、华信电子、美罗药业、路明科技、瓦轴THK、共立精机和爱立信、戴尔公司等企业先后聚集,形成了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制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产业讹基地。位于七贤岭的大连创业园创建于1991年,其主体为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大连高新区管委会为扶持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供应的科技企业孵化器。1998午,“创业中心”首批通过国家科技部认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本着“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孵化理念,创业园充分发挥孵化器的作用,以日臻完善的专业化、多样化的孵化手段,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供应有力的保障。IBM的北亚研发中心等5家国外大公司研发中心、服务中心的相继入驻,使园区的“区域技术总部经济"呈现快速进展态势。园区先后引进了毕博的全球研发中心、SAP的北亚研发中心、IBM的北亚研发中心、阿尔派汽车电子的北亚研发中心相继落户园区。加上此前入驻园区的爱立信的中国结算中心、索尼的北亚研发中心、戴尔的北亚研发中心、埃森哲的全球研发中心、GR的北亚研发中心、欧姆龙的北亚研发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掌握中心的生物材料研发中心、中国海洋高校的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中科院化物所的北万生物研发中心,园区总部经济达14家。大连高新区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和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动漫走廊"虽然启动时间短,但进展势头好。目前,该基地已入驻动漫游戏企业近50家,这些企业中既有在世界动画制作领域排名前5位的韩国东吴动漫制作有限公司,也有世界最大的视觉技术企业水晶石公司,还有在我国动画制作领域排名前10位的大连东万龙动画进展有限公司、国内最大的手机游戏开发商大连追梦坊数码科技公司,同时包括美国的KW、北京金山、大连拓天、大连海维多媒体等一批知名动漫制作和网络运营企业。2005年大连高新区被国家广电总局认定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文化部正式授权大连高新区筹建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2005年大连高新区动漫产业实现收入8000多万元,彰显出动漫产业巨大的进展潜力。2006年动漫产业产值达3.5亿元。“双D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由数字科技园区和生命科技园区构成。已经形成了光通信产业园、数字化制造园、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园、新加坡裕廊工业园和双D创业园等“一港多园"的产业格局。其北区产业格局正在向光电、视听、集成电路产业方问进展,南区的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园正在申报省级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基地。目前,园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已达200多家。随着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功能的日益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项目相继落户产业园,珍奥生物、亚维药业等企业渐成规模。2005年10月,大连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连软件园是大连软件产业的主要基地,成立于1998年,面积3平方公里。至2007年底,园内共有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3.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01亿元,出口4.8亿美元。大连软件园采纳了“宫助民办”这一独特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了政府和企业的乐观性和优势,推动了园区建设的快速进展,为软件产业的进展开创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大连软件产业的进展以国际化为突破口。大连高新区的抉策者提出了建设中口软件产业合作战略门户和中国IT外包中心的进展目标,充分发挥与门本毗邻、经贸频繁的区位优势,乐观开拓对口软件市场,大批承接日本软件外包业务,并吸引日资软件企业入驻。如今,对日本的软件出口和外包已成为大连高新区软件产业的一大特色,连续几年占大连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出口总额比例的80%以上。大连高新区还鼓励企业开拓占全球软件市场份额55%的美国市场,通过软件联盟整体接单、设立国外公司承揽业务、聘请发包地员工等多种渠道开拓市场,并乐观组织园区企业到美国参加中美IT高峰会议、Gartner全球IT年会和美国纽约外包世界展览会等,增加园区企业与目标市场的联系。正在规划建设的面积150多平方公里的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标志着大连高新区的进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其目的就是要打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名牌,争创国际软件名城;建设世界一流、亚洲最好的软件产业带,构筑牛国“绿色硅谷”:开辟高新技术产业进展新天地;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和软件产业示范基地。依据“一区多园"的进展战赂,大连高新区先后在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建立了10个高新技术产业分园,累计实现总收入3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300多亿元,税收130多亿元。建区以来,大连高新区总收入始终都保持快速增长。到2007年底,园区累计实现收入达4572.16亿元,是1991年总收入的1288倍,制造了经济进展的奇迹。其中,技术性收入累计实现461.0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累计实现3483.22亿元,占园区总收入的76.18%;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60.59亿元,工业增加值1005.99亿元;园区累计实现净利润达272.46亿元;累计上缴税额达212.69亿元。2007年实现出口创汇12.61亿美元,增长5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4亿元,增长30%;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4.87亿元,占大连市的1/5,增长30.2%。2007年,高新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销售收入172亿元,出口创汇5.6亿美元,均占全市总数的80%。2007年大连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4.81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五分之一,增长30.2%。园区财政科技投入达1.18亿元,争取国家和省市资金支持9100余万元,对东软、锦达数据等90多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园区担保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已达1.5亿元,为64个项目进行了融资担保3.8亿元。2007年园区新建集成电路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光电技术平台,与哈工大合作成立了IC产业培训中心,加快推动中科院、大连理工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全年新增科技孵化面积3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达630家,实现总收入超过10亿元。总收入增长较快,2007年实现的总收入是1991年的320倍:技术性收入在2004年之后增长较快,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并由此带来较高的工业增加值;大连高新区实现的净利润逐年增加,2007年的净利润是建园初期的150倍,可见随着大连高新区的快速进展,高新区的利润总额也增长较快,经济呈现健康进展态势;园区在引进内资方面,也加大力度,2007年,引进内资实现63.8亿元。四、西安高新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j月,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它位于西安市科研、文教单位相对集中的南郊,总规划面积达34平方公里,已完成1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进展,西安高新区在产业实力、经济规模、体制创新、成果转化和对外形象等方面走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前列,多次被评为“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外发区”。199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领先加入了亚太经含组织科技工业园区网络,2001年被科技部列入我国“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五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2002年又被联合国工发组织列为中国最具竞争活力的城市和地区之一。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西部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好、市场化程度岛、经济进展最为活跃的个区域,成为西安新的、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丌放的重要窗口,成为我国进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a总体经济进展2006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经济进展连续保持述度快、结构优、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态势,全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对区域经济进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在册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79.9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57.6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92.56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实现合同外资6.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84.28亿元;实现外贸出口6.25亿美元;实现税收总额46.47亿元:实现市级财政收入15.4亿元。b.产业进展2006年全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42.31亿元,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四大支柱产业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98.04亿元、229.31亿元、180亿元、40亿元,四大支柱产业占到全区营业收入的62%。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区营业收入过100亿元企业有1家:过20亿元企业有11家,比上年增加3家;过10亿元企业有20家,比上年增加4家;过亿元企业达到120家,比上年增加17家。(1)IT产业以集成电路、通讯、软件为核心的IT产业优势突出,进展强劲,已初步形成具有高成长性和强竞争力的产业规模。集成电路产业聚集了德国英飞凌、美国爱尔、美光、应用材料、西岳电子等四十多家企业,正在形成以集成电路设计业为基础、加工制造业(含封装测试)为支撑,异军突起、蓄势待发的集成电路产业,2005年产值超过35亿元(含电子元器件)。通讯产业形成了以大唐电信、海每天线、华为、中兴、嘉载通讯、西电捷通、字龙等企业为代表,以NEC、富士通、电信十所、电信四所等讨论机构为支撑的通讯产业,格外是3G技术商用步伐的加快,为西安高新区通讯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2005年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软件产业进展强劲,集群效应进一步显现。2006年实现营业收入80亿元,有上市企业3家,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韭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拥有100人以上的企业60家,通过CMM2以上认证企业5家,全区软件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2万多入。(2)装备制造业以制冷和电力设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稳步增长,西安高新区已成为我国制冷产业和电力设备制造的重要基地。随着庆安制冷的技改扩建完成,其产能将扩大到年产压缩机1200万台,产值达45亿元,高新区的制冷产业的产值有望在“十一五”末达到120亿元;电力装备以电力掌握和传输、互感设备为主,有西开高压、西变中特、中扬电气、沙尔特宝电气等80家企业,2006年营业收入达到55亿元。(3)生物制造业以现代制药为雄厚基础的中药提取和生物医药产业进展迅猛。2006年化学药销售额达105.6亿元;中药企业依靠本地资源优势也有了较快进展,GMP改造全部完成;植物药提取企业进展飞快,皓天、慧科等一批企业成立时间虽短,但销售业绩在两三年内就接近了l亿元,产品全部出口。恒生堂制药的“解毒维康片”获得了国内惟一一个中药治疗白血病的批文;金花股份的“泰格虎骨粉”、“金天格胶囊"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千禾药业历时四年通过了欧洲MHRA认证,已和英国签订lO年的药品生产合同;绿谷制药的双灵固本散,已获得美国FDA临床认证。东盛等企业品牌优势更为明显,企业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全区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达180亿元。‘(4)汽车工业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成为西安高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士特集团全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了20亿元,重型汽车变速器跃居世界单厂产量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2%。比亚迪F3轿车一上市,当月现车销售和定单就突破9000辆,日前日产120辆,产值超过10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举办的亚洲首届以创新科技产品为主角的颁奖大典中,在汽车类自主创新大奖空缺的情况下,比亚迪F3获得2005年度汽车类自主创新鼓励奖,并被新浪网友评为性价比最满意车型。c.引进投资方面2006年新设外商投姿企业84家,投资总额10.4亿美元。内资方面,全年新引进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8个,注册资本总额88.47亿元。西洽会和港洽会高新区共签约项目113个,其中内资项目?4个,外资项目39个,投资总额超过了150亿元。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生产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投资总额2.55亿美元的全球开发中心项目正式落户西安高新区,继前年美光顼目后,再次刷薪我省外资工业项目的投资记录。此外,全球最大的汽车零售系统及服务供应商美国理诺公司、美国互芯科技公司、美国艾默生网络能源研发中心项目、德国奇梦达研发中心项目、深圳宇龙通信项目、浙江中财他学建材生产项目、中石油测井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的项尽纷纷入区。d研发与国际贸易研发与国贸方面,国外一批闻名企业NEC,FUJITSU,Infineon、Intel等先后在西安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中兴通讯等同内闻名企业也纷纷加入,西安高新区在不断接近其“研发中心聚集地”的目标。西安现有国际贸易公司37个,西安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的贸易关系。2006年,西安高新区全年出口6.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3亿美元,增长率为30%。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12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50%,增长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5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9%,增长61%。截全2006年底,高新区有进出13业绩的企业251家.比上年新增25家,其中有出口业绩的企业205家,比上年新增25家。出口额在1000月美元以L的企业有14家,比上年新增2家,总计出口3.94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63%。四、济南市高新区济南高新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位于市区东部。最初规划面积15.9km2,包括1.76km2的科技城和老政策区。2001年和2002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将贤文等8个村庄划归高新区代管,形成了目前的高新区中心区;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在经十东路以南、东绕城高速以东设立了济南出口加工区;2005年1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孙村镇和大正科技示范区整建制划归高新区代管,形成了目前的高新区孙村新区。至此,高新区形成了中心区(23.3km2)、出口加工区(规划面积lOkm2,一期建设面积3.2km2)和孙村新区(91km2)“三足鼎立"的格局,总面积124.3km2,区内辖村庄56个,常住村(居)民约12万人。济南市高新区的进展历程建区18年来,济南高新区已实施“八五”、“九五”、“十五”三个五年计划,并且今年是“十一五”计划实施的第四个年头,期间历经起步、加建进展、快速进展阶段,现在已进入平稳进展阶段。起步阶段——“八五”期间“八五”期间,高新区一方面抓新建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抓建成区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进展、壮大,依托政策区促进新建区经济进展。至1995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财政收入l.1亿元;合同引进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2.7亿元;工业增加值23.6亿元;利税11.6亿元:出口创赳二l.2亿美元。加速进展阶段——“九五”期问针对高新区新建区己无进展空间而制约高新区进步进展的问题,经原国家科委批准,调整了政簟区和新建区的区域范围,使新建区扩大为lOkm2。“九五”期间,高新区注意加强了新建区投资环境建设,实现了新区建设、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全面进展和经济的较快增长,基本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开发三年大变样”的要求。五年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9亿元;财政收入10.2亿元;合同引进项目总投资55.3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443亿元;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利税64.3亿元;出口创汇1.8亿美元。各项指标分别是“八五"的2.8倍、1.6倍、9.3倍、5.4倍、4.3倍、5倍、5.5倍和1.5倍。快速进展阶段——“十五"期间进入21世纪以后,区内高新技术产业迸一步得到重视,并得到了较快的进展,但是与其它先进高新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2003年,济南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383.6亿元,出口创汇19013万美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迎接挑战,不至于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落伍,济南高新区准时地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理念,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导区和落实科学进展观的示范区”为定位,并相继实行了优化创业环境、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共享大型试验设备、完善金融体系以及概念招商等一系列新的进展措施,高新区开头步入“二次创业”。此阶段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头致力于进展循坏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截止到2005年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35.2亿元,年平均增长44.O%;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63.3亿元,年平均增长39.7%;累计实现利税166.0亿元,年平均增长50.4%;累计实现出口创汇9.8亿美元,年平均增长44.6%。2006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6.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3.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74.7亿元,实现利税19.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227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1.9亿美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平稳进展阶段——“十一五"期间经过以上三个阶段进展的积累,济南市高新区各种产业进展已经进入正常运转的轨道,进入了平稳进展阶段。继国家提出科学进展观之后,济南市高新区乐观响应国家号召,邀请与委托山东师范高校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省循环经济讨论中心,编制了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大力进展循环经济,致力于全面落实科学进展观,尤其是在园区层面上探究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省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进展。2007年1-6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8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1亿元,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22.1%;实现利税9.6亿元,增长1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亿元,增长20.1%;其中工业投入25.7亿元,增长88%;实际引进市外内资16亿元,增长82%;实际利用外资2839万美元,增长51.8%;完成出口创汇1.09亿美元,增长43.7%;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25亿元,可比增长43%。济南市高新区进展现状经过十八年的进展,高新区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以齐鲁软件基地为品牌,重点进展软件研发制造业,并以其为核心,促进IT产业的进展,带动机电装备和交通装备、生物医药等特色科技产业的进展思路,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产品,使高新区的产业特色更加明显,高新技术领航产业群初具规模;高新区依据一区多园的进展模式,规划建设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其中,齐鲁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高校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环保科技园、齐鲁机电园、生物制药园八个园区已被国家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级园区。通过建设和完善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培育科技型企业进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供应了良好的进展空间。高新区孵化总面积已达52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已达508多家,经过孵化的毕业企业195家,其中像大陆机电、元隆生物、得安计算机等40多家孵化企业已进入高新区中心区征地建设,另有10余家企业筹备进入孙村新区建设进展,孵化器现己成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培育新兴产业的有效基地;高新区拥有各类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43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6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5家;直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有6万人,硕士博士1500多人。自建区以来,累计担当各类项目1138项,火计划403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120项,攻关计划590项,技改计划77项,创新基金项目54项,其中国家级49项,项目共获得上级扶持资金1.81亿元。高新区共申请各类专利1040项,获得专利授权630项。在济南市高新区持续快速健康进展的同时,与城市进展脱节,对城市进展辐射功能较弱的问题逐渐严重起来。高新区具有对外开放、汲取引进与对内辐射、联动进展的双重功能,其经济以高于平均的增速飞快进展,势必会使高新区在其所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影响越来越突出。高新区经济在城市经济中的份额与影响力不断扩大的结果,是城市经济结构的“高新区化"转型,即以高新区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主导化的过程,这也是高新区进展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的主要方式n6l。从1991到2008年,虽然济南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占济南城市圈相应经济指标比重逐年加大,并以其几倍于当地平均增速的速率进展,但是,在带动城市新经济比重的上升和传统经济比重的下降以及转变区域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一度落后于其他相应地位的国家高新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与城市进展无关的“孤岛”增长极。济南市高新区“孤岛"式的进展,致使其并未成为地区产业升级的新高地、城市进展的新组团,其对于区域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对城市的影响上,高新区的进展并未真正引导济南以及济南城市圈中各城市依据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重新定位产业进展方向,对于母体城市进展优化升级作用不大,从这一点来况,济南高新区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新区企业制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的城市中占有的份额为10.7%,低于本省的淄博高新区(51%)、威海高新区(39.8%)和潍坊高新区(31.896)。由此可见,济南市高新区与周边区域没有形成协调并举的进展机制,各种冲突仍然存在,产业“孤岛"现象比较突出。五、洛阳高新区进展经过10余年进展,洛阳高新区逐步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钛(钨钼)材料、高端轴承、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高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布局、美丽的人居环境、缤纷的人文资源,使洛阳高新区成了人才创业的热土。

近日,洛阳高新区喜事连连:节能减排装备产业基地获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论证……这些成果是洛阳高新区实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双带动战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最新成果。

招商引资创新进展

洛阳高新区成立于1992年,10余年来,洛阳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导向,引进、进展了以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业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突出的高科技企业,涌现出众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洛阳自主创新的高地和重要的科技创新极,为洛阳市的社会经济进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洛阳高新区建区以来,瞄准国内外高科技企业和特色产业项目,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了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在园区集聚。目前,洛阳高新区注册企业达到1000多家。

经过10多年进展,洛阳高新区逐渐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钛(钨钼)材料、高端轴承、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现代服务业六大特色产业。招商部门紧紧围绕这些特色产业,深化开展产业链招商,乐观策划引进符合产业进展方向、对将来产业聚集和经济进展有重要影响的高新技术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丰富产业内涵。

2009年以来,中航锂电产业园项目、北玻节能型玻璃钢化机组技术改造和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产业化项目、双瑞风电叶片二期等一大批投资超亿元的大型项目纷纷进区建设。深创投、平安数据、远东租赁等项目顺利引进,实现了现代服务业的新突破。

招商部门还抓住智力密集的科研院所,乐观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先后吸引中机十院、中机四院、有色金属讨论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进区建立研发中心或产业化基地。

目前,洛阳高新区共拥有市级以上研发中心55家,其中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省级研发中心20家,市级研发中心33家。

持续的科技创新,为洛阳高新区赢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兴贸工程试点基地、国家节能减排装备产业基地、国家级信息工业示范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河南省硅电子产业基地、河南省高新技术出口基地、河南省留学人员创业基地……洛阳高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产业聚集硕果累累

独特的产业优势、优越的创新能力、强力的政策支撑,使洛阳高新区飞快崛起成为国内外瞩目的投资热土。然而,洛阳高新区没有就此满意,在土地资源日益紧俏的情况下,优选进区项目,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把力气主要集中在引导特色产业的进展上,着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高地。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洛阳高新区优势支柱产业。2006年,无锡尚德加盟洛阳高新区,中硅高科研发中心等项目也相继跟进,进一步完善了洛阳高新区的硅产业体系。目前,一条从多晶硅到硅切片到光伏电池组件再到光伏应用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已露雏形。

在这条产业链条上,初步形成了以中硅高科、洛阳尚德太阳能、洛阳单晶硅公司、阿特斯光伏(洛阳)公司、洛阳鸿泰半导体、洛阳鼎晶电子材料、尚达太阳能等骨干企业为主,以金诺科技、洛阳北苑、神佳电子等为配套的产业集群,产业优势不断凸显,引起了投资机构的深厚爱好,纷纷与洛阳高新区企业洽谈投资事宜。

中船重工第725讨论所旗下的双瑞钛业有限公司经过多次增资扩产,目前已形成年产1000吨钛合金铸件的生产能力。不久前,该所子公司双瑞达特铜、双瑞特钢、双瑞风电叶片等企业也间续进入洛阳高新区,形成了钛合金材料与结构件、金属波纹管膨胀节及特种材料压力容器、管道和桥梁支座产品、风电叶片生产等多品种和多方向的产业进展格局,和洛阳高科钼钨材料有限公司、洛阳钼业集团金属材料公司一起,形成了钛(钨钼)新材料产业集群。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洛阳高新区则形成了以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洛嘉海兰德车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集群。

在高端轴承方面,洛阳高新区聚集了60多家轴承企业,形成了以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机十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洛凌汽车轴承公司、洛阳巨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德润精密机床轴承公司为代表的轴承产业集群。

绿了环境火了人才

如今,当人们走进洛阳高新区,与其说这里是一座科技园区,不如说是一座生态新城。没有烟雾缭绕,没有震天轰鸣,更没有污水肆意排放,有的是翠绿的山坡,五彩的鲜花以及流淌着的清亮洛河水。

为给外来投资者制造适宜的创业环境,这些年,洛阳高新区格外注意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品位。他们乐观推行绿化大战略,园区道路绿化严格依据规划标准,一路一个树种,一路一种绿化模式,形成了垂直、交叉的绿化网络。

目前园区新建绿地面积32.7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掩盖率分别达到34.3%和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整个园区企业绿草如茵,社区花木掩映,街道宽阔干净,高楼鳞次栉比,处处洋溢着现代化高科技城区的新气象,成为古都洛阳一颗“绿色明珠”。2003年10月,洛阳高新区领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成为洛阳市首家通过国家环保部门验收的区域。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布局、美丽的人居环境、缤纷的人文资源,使洛阳高新区成了人才创业的热土。六、南昌高新区南昌高新区创建于1991年3月,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地处南昌市东大门,北临赣江,西接青山湖,内有4平方公里的艾溪湖和20平方公里的瑶湖,是南昌市大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最佳区域。高新区区域面积231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约50万人,已开发产业区面积32平方公里,建设高校内区面积14.7平方公里,有7所高等院校入驻,在校师生20余万人,拥有在全国排位第三的职业培训教育基地,可为企业供应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南昌高新区交通便捷,距南昌火车站5公里,距赣江水运港口10公里,距昌北国际机场20公里,距南昌市出省高速公路网出口7公里,是全国高新区中少数与市区融为一体的开发区之一。区内道路与市中心直接连通,可以便捷地接受城市功能的辐射,共享全市经济、文化、科技、信息和生活配套设施等各种资源。南昌高新区已成为全省经济进展最快、最具进展活力的经济区域。近年来,南昌高新区经济总量连续以超过40%的速度高速增长。全区工业销售收入从1991年建区到2003年突破100亿元用了12年的时间,到2005年突破200亿元用了2年的时间,到2006年突破300亿元只用了1年的时间。2007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54亿元,增长43.2%;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增长23.6%;销售收入452亿元,增长24.2%。三项主要指标达到“两年翻一番”,实现三年跨越“四个百亿台阶”。工业利税总额76.6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13.1亿元,增长28.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1.9亿元,增长41.1%;完成合同外资3.47亿美元,增长4.7%;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增长14.4%;实际利用内资41.8亿元,增长7.1%;出口创汇3.5亿美元,增长75%。不仅圆满完成年初市政府下达的各项考核目标,而且仅用占全市0.4%的土地制造出全市25%的工业增加值和50%的工业利税。南昌高新区已成为全省进展开放型经济的生力军和领头羊。近两年来,南昌高新区不仅引进和在建项目数量屡创历史新高,而且引进项目的层次不断跃上新台阶,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项目接踵而至。世界500强美国微软公司、瑞士ABB公司、美国默克公司、法国圣戈班公司,台湾100大企业东元公司、联华电子、TCT公司、一元数码、储科电子和国内200强深圳中兴通讯等以及美国科勒、德国G&D等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南昌高新区。截止目前,全区外商投资企业达230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超过200亿元。2007年,高新区开放型经济在南昌市独领风骚。实际利用外资在全市领先突破2亿美元并提前2个月完成奋斗目标,其中外汇现金出资比例占95%,为全市最高;出口创汇跃升至全市首位并提前2个月完成计划任务。南昌出口加工区顺利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组的验收,正式挂牌运行,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封关运行、当年出口创汇”,目前已有美国通用硅太阳能电池、新加坡上市公司储科电子、台湾韬略科技公司等一批国内外闻名企业进驻出口加工区。引进和建设项目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注册、待开工、在建、竣工、投产的项目共计120多项,总投资190多亿元。包括总投资38亿元的江铜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8亿美元的晶能光电硅衬底发光二极管材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中兴软件园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美元的联志电子产业园项目,投资10亿元的台湾TCT精密刀具项目,投资10亿元的罗伊尔游艇制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联创音像科技园项目等。这批产业项目对高新区今后的开放型经济进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南昌高新区已成为全省高科技产业最集中的区域。南昌高新区坚持“优先进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进展软件产业,大力进展先进制造业,配套进展第三产业”的进展战略,形成了电子信息及应用软件、精密机械制造及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全区经济总量的87%以上。目前,高新区有进区企业1300余家,其中外资企业230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占全省的60%以上,软件企业280家,占全省的85%以上。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新区成立,成为南昌首个跨国公司中国总部,而且北京、上海、杭州等捷德兄弟企业有望收归捷德(中国)麾下。区内企业资本运作一浪高过一浪。截至2007年年底,高新区共有上市企业13家,其中9家企业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1家企业在欧交所上市,1家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另有2家软件企业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目前这13家上市企业占全省上市公司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南昌市已完成股份制改造被市政府列为拟上市企业名目的18家企业中,高新区9家企业榜上闻名。2007年,由中国留美学者杨阳在浙大(江西)科技园创办的企业凯源科技以莱昂国际名称在欧洲上市,成为中国企业在巴黎上市第一家。江西省爱付宝电子支付科技有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融资2000万美元。正邦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打破了南昌连续3年无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安静局面。晶能光电、巴士在线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企业吸引了新加坡淡马锡、美国IDG、摩根斯坦利等国际顶级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其中晶能光电在海外募集了6500万美元,巴士在线募集了8000万美元,并将于2008年三季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估计融资总额将超过2亿美元。同时该公司与中央电视台网络传播中心共同合作开办CCTV-移动传媒,取得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的播出和传输资质,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该资质的民营企业。泰豪软件、恒大高新、思创数码、先锋软件、特康科技、弘益科技和普天数据等一批企业也正在启动上市程序,估计2008年或2009年上市。南昌高新区已成为全省技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南昌高新区洪亮地提出:“高新的根:优强企业;高新的魂:自主创新。”将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主导和战略地位,明确了“以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为重点,推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以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方向,提升引进消化汲取再创新”的基本思路。作为自主创新的强大引擎,高新区现拥有各类技术中心45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15家,博士后工作站9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1000余项,软件著作权申请量达160多项,列入国家级各类高新技术项目500余项,荣获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150余项,涌现了一大批如“全自动血细胞成套分析技术及其设备”、“全能电脑呼吸机”等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创新品牌和成果,强有力地推动了自主创新进程的快速进展。同时,高新区建立了一批国家级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包括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国家级南昌高校科技园、浙江高校科学园(江西)。为增强南昌高新区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省奥林匹克中心和昌东高校内区四周的环瑶湖区域,我们筹备规划建设南昌(瑶湖)科技创新城,总体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分为研发中试区和产业示范区,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及国内外一流企业的研发机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和高校科技园,大力进展以生物工程、电子信息、软件及动漫创意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充分发挥科技城的集聚、示范和辐射作用,使之成为代表江西创新水平、代表江西科技进展方向、代表江西将来的科技创新核心区,成为南昌中心城区的有机组成和将来城市副中心。这个设想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目前,瑶湖科技城前期规划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并被写进2008年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在全力推动建设。南昌高新区已成为全省最具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特征的科技新城区。近几年来,高新区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规划建设理念,拉开了以艾溪湖为中心的高科技产业区和以瑶湖为中心的科教集聚区的建设框架,把高新区的建设定位由原来单一的工业园区调整为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都市型的科技新城区,已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是前10年开发面积的16倍。目前基础设施全面到位,实现了道路、供水、供电、通讯、排水、排污、煤气和土地平整“七通一平”,完成市政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实现“雨污”分流,建有日处理量10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企业工业废水经过内部净化处理达标后,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净化排放。目前高新区的企业生产、取暖、供热均使用油、电等清洁燃料,区内没有一根烟囱,没有一台烧煤锅炉。服务功能比较完善,配套建设了酒店、医院、邮局、银行、中学校、公交总站、休闲公园、科技人才公寓、住宅小区和商业网点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一个环境美丽、大气壮观、现代开放、富有文化品位和艺术共性的生态型科技新城区已经初步呈现。目前,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完善功能,重点打造艾溪湖城市森林湿地公园,将其打造成为城市林业可持续进展、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科普教育与讨论、生态旅游有机结合的生态型社会公益性主题公园。同时,在紫阳大道和昌东大道周边打造总部经济带,以总部基地、商贸、金融、行政办公、休闲娱乐、创业研发为主,形成商务办公区、综合服务区和文化休闲区,把紫阳大道建设成为一条现代化、生态化、都市型的城市景观道,一条代表国内最高建设水平的江西第一路。南昌高新区已成为全省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高新区管委会是副厅级的市政府派出机构,享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管委会机构精简,人员精干,下设12个副县级职能部门,在岗人员只有一般县区机关人员的1/5。区内支撑服务体系健全,海关、检验检疫、国税、地税、工商、质监、公安、法院、检察院等派出机构可为企业供应“一条龙”的高效便捷服务,全部服务项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实行“三公开”,五个工作日内可办完企业落户手续。我们把高新区管委会当成一个大企业来经营,用管理企业的方法管理机关,实行灵敏的员工聘用制、综合目标考核制、立功受奖制、问责制。同时,提倡六大工作法,即“亢奋”工作法、“快半拍”工作法、“三点式”工作法、“找支点”工作法、“并联式”工作法、“互动式”工作法。在南昌高新区的干部中有一句“名言”广为流传,即“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正是这样的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全区上下工作的激情、干事的热忱,保证了区机关运转的高效廉洁。南昌高新区今后的进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销售收入、工业总产值三项指标均突破1000亿元,把南昌高新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美丽、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科技新城区,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七、乌鲁木齐高新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

年成立的新疆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为了在经济、文化、科技基础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进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高新区坚持从新疆实际动身,以进展特色高新产业、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多园并举、辐射带动、融合进展为途径,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创业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乐观培育扶持特色优势产业,经过十年创业,使昔日的戈壁农田,逐步成为新疆经济进展的新亮点。

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截止2002年底,进区企业874

家,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228.98亿元,年均增长

45.60%;工业增加值

18.77亿元,年均增长51.75%;税收

12.43亿元,年均增长

65.52%;财政收入

7.59

亿元,年均增长

78.21%;出口创汇

26014万美元,年均增长69.13%。高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拉动区域经济的进展产生着重要作用。

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特色产业异军突起。高新区紧紧围绕新疆资源优势转化,走出了一条以进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进展之路。一些特色资源,如番茄、红花、枸杞、啤酒花、风能、太阳能等得到深度开发利用,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逐渐形成。建区以来,高新区累计实施高新技术项目385项,列入国家和自治区级“火炬计划”

65项,转化为商品化的143项。通过实施国家或自治区级火炬计划项目,使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2003年初经自治区科技厅审定的新疆93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67家在高新区,占全区总数的72%。

基础建设全面推动,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建区以来,高新区完成基本建设项目投资

21.65

亿元,基本完成集中开发区内

2.4

平方公里的首期开发建设。第一招商区“钻石城”和产业区完成“七通一平”,贵州路和钻石城两条科技街、创业中心孵化大楼、标准厂房、集中供热工程、火炬大厦、创业大厦等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在为企业供应良好基础设施环境的同时,高新区着力营造顺畅有序的市场环境、体系健全的创新环境和功能完善的服务环境,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进入高新区。

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领导方式上,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的领导方式区分于其它区域,实行授权、委托、制定政策法规、下放权限、解决重大问题等方法,给高新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管理体制上,高新区机关事业单位依据“精简、统一、效能”原则,领先实行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在运行机制上,坚持服务承诺、限时办结和“三减、两个一”的工作方式,即削减中间环节,削减办事程序,削减运行时间,一条龙服务,一个图章生效。在技术创新上,加强以创业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先导作用。在干部人事制度上,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用)制和按岗定酬、按生产要素定酬的安排方式。

坚持“一区多园,向外辐射,多元投资,融合进展”。针对高新区在乌鲁木齐市建成区内进行开发建设,进展空间受限、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实际,高新区乐观建立区外园、区外高新技术企业。由多方投资,共同兴建的新疆百花村软件园、留学人员创业园、新疆高校科技园等融汇大批高新企业和企业家在这里创业。目前百花村软件园已有入园企业(商户)108家,其中独立法人企业完成产值6648.4万元,上缴税金441万元。新疆高校科技园已有17家企业入园,其中注册资金和资产超过500万元的企业4家,到2002年底,在孵企业总收入达到1400多万元,上缴税金100万元。刚刚兴建的留学人员创业园已有26家留学人员企业。

坚持转化优势资源,大力进展特色高新产业。与内地高新区相比,乌鲁木齐高新区有很多劣势,立足资源优势转化,进展特色产业是进展的必由之路。转化“红色生物”资源,进展红色产业;转化水土光热资源,进展彩棉产业;转化药材资源,进展生物医药产业;转化风能资源,进展风力发电产业;转化矿物和再生资源,进展新材料产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开放融合,引项扶植。打破地域、全部制界限,不求全部,只求所在,乐观扶持在开拓潜在市场、探究新经济增长点方面具有群体优势的民营及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进展。通过乌洽会、科博会、高交会等重点招商活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2002年共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1项,总成交额25.3亿元,引入资金7240万元,其中对外经济合作项目6项,投资额330万美元,吸引外资2348万美元,对一批实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在资金、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健康进展。

坚持优化环境,强化功能。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新疆数码港建设工程将成为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的标志;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大厦为吸引留同学回国创业供应了优越的环境。二是营造功能完善的政策、法制、服务、平安文明的软环境。2001年高新区投资1000万元参股成立了两家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并设立了科技扶持费、创新基金,对企业的政策扶持从过去主要对产品销售退税方式的补贴,转变为对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的补贴。同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各个环节的优质服务,不断进展各项社会事业。乌鲁木齐高新区在二次创业中,将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疆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的科技新城区。八、潍坊高新区潍坊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南倚沂山,北濒渤海,东连海港名城青岛、烟台,西接济南、淄博、东营,属温带东部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59万,辖四区、六市、两县和五个市属开发区。潍坊产业基础良好,工业门类齐全,享有中国“电子城”、“动力城”、“纺织城”的美誉,现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海洋化工等13个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涌现出潍柴集团、福田重工、晨鸣纸业、海化集团、得利斯食品、新郎西服、歌尔电声、中微光电子等国内相关领域的骨干企业。全市产品涵盖108大类5000多个品种,有近百种产品居全省第一,其中原盐、粘胶短丝、机制纸、内燃机、驻极体传声器等居全国第一,CPE、纯碱、硝(亚)钠、色素产量居世界之首。

潍坊商贸流通活跃,是鲁东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年交易额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36处。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询问等现代服务业蓬勃进展,城市功能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潍坊是闻名的旅游文化名城、世界风筝都,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以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来宾。从1984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26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承办了15届鲁台经贸洽谈会。鲁台经贸洽谈会是山东省四大经贸活动之一,有力促进了山东与台湾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沟通与合作。

潍坊中心城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称号。

近年来,潍坊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秉承“投资者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把经济环境建设作为加快进展的生命线来抓,努力营造最佳投资环境。目前已有美国卡特彼勒、日本伊藤忠、JFEC株式会社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在潍坊安家落户。国家级潍坊高新区。潍坊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56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同时拥有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牌子,位于市中心城区,行政辖区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地势平坦,济青、潍莱高速公路纵横贯穿,胶济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内空气清爽,环境美丽,地耐力强,无污染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活娱乐设施完备齐全,城区绿化掩盖率达到4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8.5平方米,2001年通过国家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全国首家白光照明全掩盖的高科技园区。

2008年,全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9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5亿元,工业增加值74.5亿元,财政总收入2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进展,潍坊高新区已经建设成为潍坊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和国际科技沟通、经济合作的主要区域,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和谐魅力的5个高新区之一。

潍坊高新区产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规划建设了光电子、潍柴动力、生物医药、电声器件、台湾工业等八大特色园区,有潍柴动力、富维塑胶、沃华医药、五洲明珠、天德化工、青鸟华光、歌尔声学、苏柯汉生物8家企业、9支股票。去年以来,潍坊高新区突出特色,扩张总量,加大投入,错位进展,重点突破电声器件、半导体照明、软件与信息服务三大新兴产业,目前已成功争创为省电声器件产业园、省光电子产业园、省软件产业园、省生物医药产业园、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企业孵化器、省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和省信息服务业重点聚集区。2008年,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8.8%,成为全市高科技领域的品牌和亮点。

潍坊高新区创新体系完善。多渠道汇合科技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狠抓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建设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智能化大厦和16万平方米的中试车间,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孵化、培育、成长制造了条件。建设了16.4万平方米的高新人才服务中心,为创新创业人才供应一流的工作生活环境。格外是在市政府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基金的强力扶持下,获得扶持的13个研发中心已有8个形成研发能力。目前,全区业已形成以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为龙头、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支撑、八大特色园区为载体、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及研发中心为骨干的创新进展格局。

潍坊高新区现代服务业发达,建设了上东新邻里、海王医药配送、中百配送、财宝广场等九大商贸城、十大物流项目;全力打造市区中心商务区,形成了物流配送、名品商城、金融服务三大组团;依托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配套与工业项目相同的优惠政策,全力加快金融、保险、科技询问、专利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展,为高新技术产业进展供应了强力支撑。九、城市科技园的将来趋势在高新企业刚性办公需求的推动下,全球城市科技园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进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政府支持以及产业集群的需要,科技园的进展也呈现出了鲜亮的趋势,并将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位置。从自发走向自主美国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