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氧化和燃烧(原卷版)_第1页
第2节氧化和燃烧(原卷版)_第2页
第2节氧化和燃烧(原卷版)_第3页
第2节氧化和燃烧(原卷版)_第4页
第2节氧化和燃烧(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氧化和燃烧考点全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氧化反应及缓慢氧化的含义2.掌握燃烧的条件及探究方法3.掌握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知识精讲】一、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1)对于氧化反应的概念“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这里的氧既指氧气,又指含氧的其他物质。不要叙述为“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是指氧气能使别的物质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故氧气具有使别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作用,所以说氧气是一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例如: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碳+氧化铜高温铜+二氧化碳(2)类型①缓慢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塑料和橡胶制品的老化等。②剧烈氧化:氧化过程进行得很剧烈,如硫、铁、磷等物质的燃烧。(3)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比较二、燃烧及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概念: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作燃烧。2.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该物质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在通常状况下,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物质白磷红磷木材木炭无烟煤着火点/℃40240250~330320~370700~7503.燃烧的条件4.自燃(1)概念: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就会越积越多,使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升高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时,如果再遇上充足的氧气,物质会自发地燃烧起来。这种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2)常见的自燃:一些着火点较低的可燃物,如粮食、麦秆、煤炭、擦拭机器的棉纱等,如果堆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积累的热量不能够及时散失)时间久了极易自燃,引发火灾。森林中长期堆积的枯枝落叶自燃后会引起森林大火。5爆炸(1)定义:如果燃烧以极快的速度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瞬间累积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剧地膨胀,就会引起爆炸。(2)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化学变化,但车胎爆炸、高压锅爆炸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6.燃烧、爆炸、自燃和缓慢氧化的关系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空气(或氧气)(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1)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时,可利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2)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离。如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盖上锅盖;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都是利用了隔绝氧气(或空气)的原理。(3)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建筑物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高压风机吹灭森林大火;吹灭蜡烛等。【特别提醒】降低温度不是降低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3.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1)泡沫灭火器: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2)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隔绝空气)。优点是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天然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3)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到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优点是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现象或吸热现象。(1)放出热量的反应:如燃料的燃烧,生石灰与水结合成氢氧化钙,镁与盐酸反应等。(2)吸收热量的反应:如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Ba(OH)2与NH4Cl反应。2.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相互转化,与其他形式的能也能相互转化,如电池充电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使用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大小不同,有些非常细微,只有用灵敏的仪器才能检测到,化学反应中能量常表现为热、光、电等。【培优训练】一、单选题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3.(2021八上·鄞州月考)遇到着火时,正确处理火情有利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处理方式中正确的是()A.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用水浇灭B.厨房天然气泄漏,可打开脱排油烟机排气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而着火,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D.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用大量水冲灭4.(2021八下·新昌期末)右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用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5.(2021八下·丽水期末)天气晴好的周末,小明一家来到户外野炊,对于以下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A.油锅着火盖锅盖,原理是隔绝空气B.抽出木柴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离开时浇水灭火,原理是降低木柴的温度D.木柴搭空火更旺,原理是提高空气中氧气含量6.(2021八下·滨江期末)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甲:收集氧气并验满B.乙:检验土壤中存在有机物C.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D.丁: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7.(2021八下·苍南期末)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己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选项ABCDXO2O2O2N2Y20℃水40℃水60℃水80℃水A.A B.B C.C D.D8.(2021八下·浦江期末)水是初中科学实验中最常见的一种试剂,在不同的实验中水起的作用不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如甲图电解水实验中水槽内水的作用是导电B.如乙图探究燃烧条件实验中烧杯内热水的作用是隔绝空气C.如丙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内水起到催化作用,使燃烧更快D.如丁图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烧杯中水有指示作用,方便观察装置是否漏气9.(2021八下·杭州期末)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0.(2021八下·杭州期末)“火折子”被称为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白薯蔓汁浸泡过的土纸加以棉花、苇絮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吹灭成暗火,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C.竹筒不能是完全密闭的D.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降低了着火点11.(2021八下·义乌期中)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1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B.图1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D.图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水下的白磷与氧气隔绝12.(2021八下·西湖期中)家庭烧烤是目前很多家庭聚会时喜欢的节目。烧烤可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烧烤应该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从而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13.(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图1白磷未燃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C.图2白磷未燃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D.图3中的白磷如果换成红磷一样能够燃烧,因为红磷具有可燃性14.(2021八下·西湖期中)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15.(2020八下·台州开学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B.如图甲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乙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扇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16.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二、填空题17.(2021八下·乐清期末)乐乐和清清在实验室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乐乐用铁丝在火柴前端绕成螺旋状(如图甲)。清清同学将铁丝绕在火柴后端,但部分铁丝重叠(如图乙)。然后两人分别将火柴引燃,进行实验(如图丙)。(1)为了让铁丝和氧气充分燃烧,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择(选填“甲”或“乙”)装置。(2)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性。(3)反应生成的Fe3O4中,Fe元素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18.(2021八下·北京期中)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1)能燃烧的是(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A.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管内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19.(2021八下·诸暨期中)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4)图四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选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20.(2019·台州模拟)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影片讲述了在不远的将来,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1)影片中地球需要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在地球离开太阳系后,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A.地球上的物体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B.地球上没有了四季交替现象C.地球表面温度会降低D.地球上夜空再也看不到星星(2)在木星的大气层中,将近90%的气体为氢气,其余10%主要为氦气。但即便给木星提供火源,也不会使木星燃烧起来,这是因为。三、实验探究题21.(2021八下·杭州期中)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1)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物质/°C熔点/°C沸点/°C燃烧时温度/°C石蜡5070300350约600铁15352750约1800钠97.8880约1400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22.(2020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时,将一根火柴折断,分成火柴头(主要成分为氯酸钾、二氧化锰、硫磺和玻璃粉)和火柴梗两部分,放在铜片上加热。(1)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物质的燃烧和着火点有关;A.火柴头先被点燃 B.燃烧剧烈程度不同 C.燃烧持续时间不同(2)火柴头点燃的瞬间可观察到“喷”出火焰,这是因为火柴头受热,内部某些物质反应产生了氧气,使燃烧更旺。该现象说明了氧气具有性;(3)森林火灾在我国及全球各地频发,消防员通常会用大型吹风机的风筒对着火焰吹风,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此灭火的原理是。23.(2020八下·台州月考)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1)设计B、D的目的是。(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