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原卷版+解析)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原卷版+解析)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原卷版+解析)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原卷版+解析)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学案第二板块小说阅读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知识精讲】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但在这基本模式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节安排方式,如欧·亨利式、摇摆式、延迟式、横切式、意识流式,等等。这些特殊的情节结构方式,高考通常放在赏析情节构思题中考查。[考向1]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概括情节、分析线索,考查的是概括、归纳和表达能力。概括情节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和前提,建议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养成“分层阅读”的习惯,从时间节点、地点变换、对象转换、事件发展、线索等角度分层。概述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关键是把握情节发展的变化,组织语言时,各阶段的表述形式力求一致,追求简而明。1.方法(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用简洁、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3)根据结构来梳理概括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4)根据场面来梳理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5)根据线索来梳理概括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某个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等。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有明线和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是“隐藏”着的,也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间接表现的情节事件。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的关键。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2.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一定要看清楚是概括故事情节,还是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第三步:围绕主线,梳理关键节点。根据题目要求,循着小说的脉络,找出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特别是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起关键作用的语句。3.答题规范(1)从完整叙述的角度答题依据线索(时间、人物、情感等),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故事较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考向2]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某一情节因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作用亦不同。1.方法(1)分析小说开头段的作用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①一般开头。一般以叙述或议论等方式开头。作用: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悬念式开头。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③写景式开头。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暗示故事的结局。(2)分析小说中间段的作用小说中间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①与相关情节的关系。作用: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后之间的呼应。小说中使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学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显得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②与主题的关系。作用:揭示小说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③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作用:展现人物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显示出林冲急躁的个性。(3)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结尾方式及其作用:①出人意料的结局。作用: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提示文章主旨;突出故事的结局。②令人伤感的结局。作用: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令人喜悦的结局。作用: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④留下空白的结局。作用: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可进行艺术再创造。⑤卒章显志的结局。作用:解释悬念,揭示主题或创作意图。(4)注意标题在情节上的作用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②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贯串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意、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③以形象特征为题,往往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主旨等作用。2.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快速定位。依据题干问题快速确定该情节片段(细节)在文中的位置。第二步:根据情节,探究作用。根据全文的情节安排来探究该片段(细节)的表意作用。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作答。3.答题规范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可依据如下几种方式规范作答:(1)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2)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3)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对点精练】一、[对应“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霸王别姬(节选)张爱玲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他睡得很熟,身体微微蜷着,手塞在枕头底下,紧紧抓着一把金缕小刀。他是那种永远年轻的人们中的一个;虽然他那纷披在额前的乱发已经有几茎灰白色的,并且光阴的利刃已经在他坚凝的前额上划了几条深深的皱痕,他的睡熟的脸依旧含着一个婴孩的坦白和固执。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她瞥见了布篷上悬挂着的那把佩剑——如果——如果他在梦到未来的光荣的时候忽然停止了呼吸——譬如说,那把宝剑忽然从篷顶上跌下来刺进了他的胸膛——她被她自己的思想骇住了。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色的面颊向下流。红烛的火光缩得只有蚕豆小。项王在床上翻了个身。“大王,大王……”她听见她自己沙哑的声音在叫。项王骨碌一声坐了起来,霍地一下把小刀拔出鞘来。“怎么了,虞姬?有人来劫营了么?”“没有,没有。可是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大王,你听。”他们立在帐篷的门边。《罗敷姐》已经成了尾声,然而合唱的兵士更多了,那悲哀的、简单的节拍从四面山脚下悠悠扬扬地传过来。“是江东的俘虏在怀念着家乡?”在一阵沉默之后,项王说。“大王,这歌声是从四面传来的。”“啊,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可怜的……可怜的……”底下的话听不见了,她的苍白的嘴唇轻轻翕动着。他甩掉她的手,拖着沉重的脚步,歪歪斜斜走回帐篷里。当他提着满泛了琥珀的流光的酒盏在手里的时候,他把手撑在膝盖上,微笑地看着她。“虞姬,我们完了。我早就有些怀疑,为什么江东没有运粮到垓下来。过去的事多说也无益。我们现在只有一件事可做——冲出去。看这情形,我们是注定了要做被包围的困兽了,可是我们不要做被猎的,我们要做猎人。明天——啊,不,今天——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的行猎了。我要冲出一条血路,从汉军的军盔上面踏过去!哼,那刘邦,他以为我已经被他关进笼子里了吗?我至少还有一次畅快的围猎的机会,也许我的猎枪会刺穿他的心,像我刺穿一只贵重的紫貂一样。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背上。”“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这是你最后一次上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战斗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等她的身体渐渐冷了之后,项王把她胸脯上的刀拔了出来,在他的军衣上揩抹掉血渍。然后,咬着牙,用一种沙哑的吼声似的声音,他喊叫:“军曹,吹起画角!吩咐备马,我们要冲下山去!”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对项王的外貌描写,一方面刻画出了项王英武、倔强、自负的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虞姬的视角,反映了她对项王的深情。B.小说不落俗套,作者避开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采用双线结构,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虞姬自杀的那晚,地点在项羽和虞姬的帐篷。C.本文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但通过作者的多角度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秦末垓下决战那残酷、激烈、血腥的战斗场景。D.本文以虞姬为主线,通过她与项羽的对话以及她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虞姬最后的自杀巧妙地做了铺陈。2.请结合本文分析作者是如何具体塑造虞姬这一形象的。3.虞姬自杀前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发展历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二、[对应“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寻我家蔡楠我开始寻找我家。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的。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并不大,我曾经骑着摩托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围着这座城市不停地寻找,找遍了大街小巷高楼平房,都没有找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到电视台去登广告。我的广告词是这样拟写的:某男人因不慎丢失家庭一个,内有三十岁的年轻妇女一名,外带一六岁男孩。另有家具什物若干。记忆中家庭住址在××街××巷××号,有线索者,请通知电视台广告部转,重谢!我把广告词交给部主任,部主任又将它交给台长。台长大笔一挥作了批示:现在丢失家庭的人很多,据统计在我市30—4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丢失家庭率高达67.8%,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这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凡来我台登播寻找家庭广告者,一律免费!我谢过台长,留下手机号码,出了电视台。登出广告的第二天上午,我的手机响了,是电视台打来的。他们已经为我找到了家,一会儿就派车送我回去。我激动万分,坐着电视台的车踏上了归家的路。车子七拐八绕,在一幢高大的建筑物前停下。广告部主任领我绕过高大建筑物,拐进一条小巷,在一个古铜色的铁门前,他和蔼地对我说,到了,这就是××街××巷××号,你回家吧!我掏出钥匙开门。啪,锁开了。我终于又一次走进了自己的家。我看见妻子正在客厅猫腰撅腚地擦地,六岁的儿子正在写字台上写作业。我没敢打扰他们,我想悄悄绕过客厅回到我和妻子的卧室。这时妻子扔掉抹布惊慌地开口了:“站住!你是谁?你想干什么?”“钟蕾,是我呀!”我叫着妻子的名字,“我回自己的家来了!”钟蕾后退一步,定定地望着我:“这怎么是你的家呢?”“这怎么不是我的家呢?你看这两间正房两间陪房,是我操持着盖的。院里的石灰砖是我的哥儿们替咱们砌的,客厅这套进口仿皮沙发是我打三折优惠从一个关系店里买来的,卧室里挂着的那幅字是著名书法家铁西为我写的,他还请我雅正呢!这怎么就不是我的家呢?”“你说得一点不错,这些都是我丈夫干的。可我怎么就不认识你呢?”钟蕾仍然摇着头。“你怎么会不认识我呢?我们是在一九九○年五月一日结的婚对不对?你后背靠近臀部的地方有一颗黑痣对不对?我们的儿子是在我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出生的,今年六周岁了对不对?再有他随你的姓叫钟小雷对不对?”“对呀对呀对呀,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也好像在哪见过你,可我怎么就想不起你来呢?”钟蕾睁大眼睛,上下左右地探测了我一圈,仍然摇头。她喊来了儿子,“钟小雷过来,你看看这个闯进咱们家的人,他是你爸爸吗?”“不是,”钟小雷瞪着骨碌碌的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爸爸不是正在厨房做饭吗?我去喊他来,爸爸,爸爸——”我的儿子钟小雷从厨房里喊来了他的爸爸。是他爸爸,却不是我,是一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的中年男人。那男人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天哪!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我比他要年轻要英俊,比他能挣钱,比他能做事,比他……一阵凉彻骨髓的悲哀袭来,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失而复得的家。大街上,杨花柳絮漫天飘舞,我在杨花柳絮中迷失。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那我的家在哪里呢?我至今仍在寻找。(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电视台长批示登播寻找家庭广告一律免费,是为了帮助越来越多的像“我”一样丢失了家庭的人,这表明“丢失家庭”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B.小说中“我”曾是一个爱家顾家的男人,这从“我”记得结婚的日子,记得房子是自己亲自操持着盖的,记得沙发是自己托关系买的等细节描写中可以得到证实。C.我明明记得详细家庭住址,电视台根据线索找到了我家,我用身上的钥匙打开了自家大门,小说结尾却说这里不是我家,这是用荒诞的情节表达生活的真实。D.我逃也似的离开了这个失而复得的家,是因为家里的妻儿并不认识我;我感受到了凉彻骨髓的悲哀,这说明我对家庭彻底地绝望了。5.小说结尾写到“这明明是我的家,这又不是我的家”,“我”最终在杨花柳絮漫天飘舞中迷失,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三讲赏析小说情节【知识精讲】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是: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但在这基本模式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情节安排方式,如欧·亨利式、摇摆式、延迟式、横切式、意识流式,等等。这些特殊的情节结构方式,高考通常放在赏析情节构思题中考查。[考向1]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概括情节、分析线索,考查的是概括、归纳和表达能力。概括情节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和前提,建议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养成“分层阅读”的习惯,从时间节点、地点变换、对象转换、事件发展、线索等角度分层。概述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关键是把握情节发展的变化,组织语言时,各阶段的表述形式力求一致,追求简而明。1.方法(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①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可概括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按人物线索可概括为: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按时间线索可概括为: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放学。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过程可概括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短的小说)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特别是对高潮、结局部分的概括,考查较为常见。概括时,一般要用简洁、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述。(3)根据结构来梳理概括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4)根据场面来梳理概括(5)根据线索来梳理概括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某个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中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等。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有明线和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叫暗线,暗线所叙述的故事情节是“隐藏”着的,也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间接表现的情节事件。阅读小说时,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情节的关键。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简单,线索也趋向于单线式结构。如:根据事物线索来梳理,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2.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一定要看清楚是概括故事情节,还是分析这一情节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第二步:整体梳理,厘清小说脉络。根据小说的叙事线索,梳理出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力图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核心内容。概述情节发展的阶段性,关键是把握情节的发展变化。第三步:围绕主线,梳理关键节点。根据题目要求,循着小说的脉络,找出情节发展的关键地方,特别是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起关键作用的语句。3.答题规范(1)从完整叙述的角度答题依据线索(时间、人物、情感等),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的答题故事较复杂、关涉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住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括,做到前后贯通。[考向2]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的作用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大方面的作用: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文故事的展开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某一情节因在文中所处位置的不同,作用亦不同。1.方法(1)分析小说开头段的作用分析时既要把握该段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又要结合下文的故事情节。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①一般开头。一般以叙述或议论等方式开头。作用: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悬念式开头。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作用:制造悬念,引出下文,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③写景式开头。对景物或者环境进行描写。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暗示故事的结局。(2)分析小说中间段的作用①与相关情节的关系。作用:主要是照应和伏笔。照应是指文学作品中前后之间的呼应。小说中使用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伏笔指在文学作品中,前文为后文情节发展所做的提示或暗示。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情节曲折,显得结构严谨,显示出构思的精巧。②与主题的关系。作用:揭示小说的主题。如《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暴雨狂泻,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的情节,反映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③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作用:展现人物性格。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买刀并在街上寻觅仇家的情节,显示出林冲急躁的个性。(3)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结尾方式及其作用:①出人意料的结局。作用: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突出人物形象;提示文章主旨;突出故事的结局。②令人伤感的结局。作用: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好地体现人物性格;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③令人喜悦的结局。作用: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④留下空白的结局。作用:耐人寻味,留下了“空白”让读者想象,可进行艺术再创造。⑤卒章显志的结局。作用:解释悬念,揭示主题或创作意图。(4)注意标题在情节上的作用①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②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贯串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意、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③以形象特征为题,往往具有铺展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主旨等作用。2.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快速定位。依据题干问题快速确定该情节片段(细节)在文中的位置。第二步:根据情节,探究作用。根据全文的情节安排来探究该片段(细节)的表意作用。第三步:组织语言,规范作答。3.答题规范分析故事情节的作用可依据如下几种方式规范作答:(1)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2)表现了××的思想品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3)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对点精练】一、[对应“梳理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霸王别姬(节选)张爱玲她高举着蜡烛站在项王的榻前。他睡得很熟,身体微微蜷着,手塞在枕头底下,紧紧抓着一把金缕小刀。他是那种永远年轻的人们中的一个;虽然他那纷披在额前的乱发已经有几茎灰白色的,并且光阴的利刃已经在他坚凝的前额上划了几条深深的皱痕,他的睡熟的脸依旧含着一个婴孩的坦白和固执。他的粗眉毛微微皱着,鼻子带着倔强的神气,高贵的嘴唇略微下垂,仿佛是为了发命令而生的。虞姬脸上凝结了一颗一颗大汗珠。她瞥见了布篷上悬挂着的那把佩剑——如果——如果他在梦到未来的光荣的时候忽然停止了呼吸——譬如说,那把宝剑忽然从篷顶上跌下来刺进了他的胸膛——她被她自己的思想骇住了。汗珠顺着她的美丽的青白色的面颊向下流。红烛的火光缩得只有蚕豆小。项王在床上翻了个身。“怎么了,虞姬?有人来劫营了么?”“没有,没有。可是有比这个更可怕的。大王,你听。”他们立在帐篷的门边。《罗敷姐》已经成了尾声,然而合唱的兵士更多了,那悲哀的、简单的节拍从四面山脚下悠悠扬扬地传过来。“是江东的俘虏在怀念着家乡?”在一阵沉默之后,项王说。“大王,这歌声是从四面传来的。”“啊,汉军中的楚人这样——这样多么?”“难道——难道刘邦已经尽得楚地了?”“可怜的……可怜的……”底下的话听不见了,她的苍白的嘴唇轻轻翕动着。他甩掉她的手,拖着沉重的脚步,歪歪斜斜走回帐篷里。当他提着满泛了琥珀的流光的酒盏在手里的时候,他把手撑在膝盖上,微笑地看着她。“虞姬,我们完了。我早就有些怀疑,为什么江东没有运粮到垓下来。过去的事多说也无益。我们现在只有一件事可做——冲出去。看这情形,我们是注定了要做被包围的困兽了,可是我们不要做被猎的,我们要做猎人。明天——啊,不,今天——今天是我最后一次的行猎了。我要冲出一条血路,从汉军的军盔上面踏过去!哼,那刘邦,他以为我已经被他关进笼子里了吗?我至少还有一次畅快的围猎的机会,也许我的猎枪会刺穿他的心,像我刺穿一只贵重的紫貂一样。虞姬,披上你的波斯软甲,你得跟随我,直到最后一分钟。我们都要死在马背上。”“大王,我想你是懂得我的,”虞姬低着头,用手理着项王枕边的小刀的流苏。“这是你最后一次上战场,我愿意您充分地发挥你的神威,充分地享受战斗的快乐。我不会跟在您的背后,让您分心,顾虑我,保护我,使得江东的子弟兵讪笑您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了战斗的能力。”“噢,那你就留在后方,让汉军的士兵发现你,去把你献给刘邦吧!”虞姬微笑。她很迅速地把小刀抽出了鞘,只一刺,就深深地刺进了她的胸膛。项羽冲过去托住她的腰,她的手还紧紧抓着那镶金的刀柄,项羽俯下他的含泪的火一般明的大眼睛紧紧瞅着她。她张开她的眼,然后,仿佛受不住这样强烈的阳光似的,她又合上了它们。项羽把耳朵凑到她的颤动的唇边,他听见她在说一句他所不懂的话:“我比较喜欢那样的收梢。”等她的身体渐渐冷了之后,项王把她胸脯上的刀拔了出来,在他的军衣上揩抹掉血渍。然后,咬着牙,用一种沙哑的吼声似的声音,他喊叫:“军曹,吹起画角!吩咐备马,我们要冲下山去!”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对项王的外貌描写,一方面刻画出了项王英武、倔强、自负的形象,另一方面通过虞姬的视角,反映了她对项王的深情。B.小说不落俗套,作者避开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节,采用双线结构,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虞姬自杀的那晚,地点在项羽和虞姬的帐篷。C.本文篇幅不长,人物不多,场景不复杂,但通过作者的多角度描写我们仿佛看到了秦末垓下决战那残酷、激烈、血腥的战斗场景。D.本文以虞姬为主线,通过她与项羽的对话以及她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虞姬最后的自杀巧妙地做了铺陈。1.B【情节发展并不是双线结构,而是以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为线索。】2.2.3.虞姬自杀前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发展历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见解。3.①深爱:在虞姬眼里,项王仍是年轻、坦白、固执、倔强、高贵的;②忧虑:虞姬不愿让项王面对失败的痛苦,因不祥的预感备受折磨;③痛苦:虞姬深爱的人处于绝境让她心如刀绞,痛不欲生;④体贴:虞姬不愿让项王分心、有顾虑、因保护她而失去战斗力;⑤决绝:虞姬爱之切痛之深,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成全项王。[阅读导引]“深爱—忧虑—痛苦—体贴—决绝”是虞姬的心理发展历程,也是小说的情节线索。小说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了虞姬的深情、聪明、深明大义、决绝与对项王深沉而无奈的爱。二、[对应“分析小说中故事情节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我寻我家蔡楠我开始寻找我家。我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丢失了自己的家的。我们这座新兴的城市并不大,我曾经骑着摩托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围着这座城市不停地寻找,找遍了大街小巷高楼平房,都没有找到。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我到电视台去登广告。我的广告词是这样拟写的:某男人因不慎丢失家庭一个,内有三十岁的年轻妇女一名,外带一六岁男孩。另有家具什物若干。记忆中家庭住址在××街××巷××号,有线索者,请通知电视台广告部转,重谢!我把广告词交给部主任,部主任又将它交给台长。台长大笔一挥作了批示:现在丢失家庭的人很多,据统计在我市30—40岁年龄段的人群中,丢失家庭率高达67.8%,且有不断上升之趋势。这是一个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为帮助他们尽快与家人团聚,凡来我台登播寻找家庭广告者,一律免费!我谢过台长,留下手机号码,出了电视台。登出广告的第二天上午,我的手机响了,是电视台打来的。他们已经为我找到了家,一会儿就派车送我回去。我激动万分,坐着电视台的车踏上了归家的路。车子七拐八绕,在一幢高大的建筑物前停下。广告部主任领我绕过高大建筑物,拐进一条小巷,在一个古铜色的铁门前,他和蔼地对我说,到了,这就是××街××巷××号,你回家吧!我掏出钥匙开门。啪,锁开了。我终于又一次走进了自己的家。我看见妻子正在客厅猫腰撅腚地擦地,六岁的儿子正在写字台上写作业。我没敢打扰他们,我想悄悄绕过客厅回到我和妻子的卧室。这时妻子扔掉抹布惊慌地开口了:“站住!你是谁?你想干什么?”“钟蕾,是我呀!”我叫着妻子的名字,“我回自己的家来了!”钟蕾后退一步,定定地望着我:“这怎么是你的家呢?”“这怎么不是我的家呢?你看这两间正房两间陪房,是我操持着盖的。院里的石灰砖是我的哥儿们替咱们砌的,客厅这套进口仿皮沙发是我打三折优惠从一个关系店里买来的,卧室里挂着的那幅字是著名书法家铁西为我写的,他还请我雅正呢!这怎么就不是我的家呢?”“你说得一点不错,这些都是我丈夫干的。可我怎么就不认识你呢?”钟蕾仍然摇着头。“你怎么会不认识我呢?我们是在一九九○年五月一日结的婚对不对?你后背靠近臀部的地方有一颗黑痣对不对?我们的儿子是在我们结婚一周年纪念日出生的,今年六周岁了对不对?再有他随你的姓叫钟小雷对不对?”“对呀对呀对呀,你说得非常正确,我也好像在哪见过你,可我怎么就想不起你来呢?”钟蕾睁大眼睛,上下左右地探测了我一圈,仍然摇头。她喊来了儿子,“钟小雷过来,你看看这个闯进咱们家的人,他是你爸爸吗?”“不是,”钟小雷瞪着骨碌碌的眼睛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爸爸不是正在厨房做饭吗?我去喊他来,爸爸,爸爸——”我的儿子钟小雷从厨房里喊来了他的爸爸。是他爸爸,却不是我,是一个围着围裙、满手油渍的中年男人。那男人四方大脸,一脸的愚钝。天哪!我什么时候变成了这副模样,我比他要年轻要英俊,比他能挣钱,比他能做事,比他……一阵凉彻骨髓的悲哀袭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