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文化共享杯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类_第1页
第二届文化共享杯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类_第2页
第二届文化共享杯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类_第3页
第二届文化共享杯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类_第4页
第二届文化共享杯知识竞赛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届文化共享杯知识竞赛复习资料

基础知识类

一、中央领导及会议

1、2005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中

指出,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2006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要求,“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上作政府

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时指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利实施。他

要求,2006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继续推进,2007年要突出抓好文化共享工程。

4、2007年6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强调,当前,要大力加强重大公

益性文化工程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

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

务工程。

5、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

指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扎

实推进。在谈到今后工作时指出,推进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

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

6、2009年6月12日,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12日在京召开。中共

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前会见了会议代表。他强调,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西新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农家书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声音和科学文化知识传送到

千家万户,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7、2009年9月9日,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大会的讲话中指出,

要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

到基层图书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开展数字信息服务,使图书资源最大限

度地为全社会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知识需

求。

8、2009年9月14日,李长春同志在“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讲话中指出,

要把学习“双百”人物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农村、企业、社

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双百”人物事迹讲诵和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宣传栏、黑

板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现代传播工具等多种载体、多种渠道,广泛传播

“双百”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更多的群众受到教育和激励。

9、2010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参观全国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成果展时指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公

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基层和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构

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惠民工程、创新工程。要深入总结

过去5年工程建设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科学谋划未来5年工程发展的目标任

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李长春对“十一五”时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要进

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建设,注重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构建国家信息资

源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镜像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基层服务点互联

互通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服务网络全覆盖。要抓住数字资源建设

这一核心,多提供为基层和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戏曲、农业科技讲座等,

不断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建立长效机制,

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服务,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民共享,

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要结合工程建设,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带动网上数

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加快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学校电子阅览室、社区

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拓展绿色上网空间,更好地满

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以及文化部部

长蔡武,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杨志今、王文章,财政部

副部长李勇一同参观了展览。

10.2009年9月9日,李长春同志在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庆大会的讲话中指

出,要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努力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覆盖到基层图书馆,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积极开展数字信息服务,使图书资源最

大限度地为全社会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村群众的文化知

识需求。

11、2009年9月14日,李长春同志在“双百”人物代表座谈会讲话中指出,

要把学习“双百”人物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在农村、企业、社

区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双百”人物事迹讲诵和学习讨论活动,通过宣传栏、黑

板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现代传播工具等多种载体、多种渠道,广泛传播

“双百”人物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更多的群众受到教育和激励。

12、2010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参观全国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成果展时指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政府提供

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保障基层和农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

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惠民工程、创新工程。要深入总

结过去5年工程建设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科学谋划未来5年工程发展的目标

任务和具体措施,推动工程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化需求作出更大贡献。

李长春对“十一五”时期工程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要进

一步加强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建设,注重向基层和农村倾斜,构建国家信息资

源中心、省级分中心、市县镜像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基层服务点互联

互通的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从城市到农村服务网络全覆盖。要抓住数字资源建设

这一核心,多提供为基层和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影视、戏曲、农业科技讲座等,

不断增强文化信息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要建立长效机制,

创新服务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惠民服务,努力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民共享,

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要结合工程建设,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带动网上数

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加快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学校电子阅览室、社区

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拓展绿色上网空间,更好地满

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以及文化部部

长蔡武,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杨志今、王文章,财政部

副部长李勇一同参观了展览。

二、中央有关文件及会议

1、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让健康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进入校园、社区、乡村.、家庭,丰富广大未成年

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2005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财

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的意见》(厅字[2005]5

号)。

3、200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对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提出明确

要求。

4、2006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

意见》(中发[2006]1号),要求“发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5、2006年5月17日,文化共享工程列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件指出“依托文化共享工程,

积极开展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和培训”。

6、200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十

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文化共享工程“以农村为重点,建设电子

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库,基本完成全国市、县和乡

镇分中心建设,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促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7、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突

出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

8、2007年1月8日,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听取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

平代表文化部做的文化共享工程专题汇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同

志出席了会议。李长春同志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做出重要指示。

9、2007年2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

的通知》(国办发(2007)14号)。在《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中要求

“继续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民族自治地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实

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目标的基础上,重点改扩建一批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影

剧院,提高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开展文化服务的能力”。

10、2007年8月21日,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的若干意见》。要求“文化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

建设为重点,运用多种传播方式,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全国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各级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要发挥自身优

势,充实完善设备配置,成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各级分中心、支中心和基

层服务点。加强数字资源库内容建设,不断丰富点子图书、舞台艺术、知识讲座

和影视节目等数字资源。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要与广播电视村村通

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和村村通电话工程

相结合,实现共建共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要不断提高信息化、网络化水平,

做到资源互联互通。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网络。”

11、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

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点文

化惠民工程。

12、2009年7月5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

干意见》,要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民

族地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保障民族地

区基层文化设施有效运转”。

13、2011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规划纲要》

专栏21文化事业重点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西新工程”、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建设,规划建

设一批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

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

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设施建设,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试点。

做好历史档案和文化典籍保护整理工作。

传播体系建设工程

重点加强媒体传播能力、民族文字出版和民族语言广播、文化传播渠道、国

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

重大文化设施建设

推进国家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批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重点文化设施

建设。

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

实施红色旅游二期规划,完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提升陈

列布展水平。

三、文化部有关文件

1、2002年4月17日,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文社图发[2002]14号)。

2、2002年6月30日,文化部下发《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社图发[2002]25号)。

3、2002年6月30日,《文化部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管理

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社图发[2002]26号)

4、2005年1月14日,教育部和文化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文化部关于在

农村中小学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教基[2005]1号)。

5、2006年6月15日,文化部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

规划(2006年—2010年)》。

6、2006年9月28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的通知》(办社图函[2006]437号)。文件包括《全国文

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资源

建设经费管理办法》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验收标准》。

7、2006年12月4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

小组办公室与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党员干部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远通联

发[2006]1号)。

8、2007年2月15日,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信息产

业部、教育部、财政部、监察部、卫生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等14家部委联合下发《关

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在加强公益性上网场所的建设

与管理方面,要求“发挥好学校、文化馆(站)、图书馆、青少年宫、青年中心

和中小学远程教育、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满足未成年人网络文化需求方

面的作用。通过安排专业人员、招募志愿者、教师家长参与等方式建立专兼结合

的辅导员队伍,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网环境。公益性上网场所的建设

要向中小城市和农村倾斜”。

9、2007年4月3日,《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发[2007]14号)。

10、2007年5月21日,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规范全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机构名称与标牌的通知》(共享办[2007]2号)

11、2007年7月4日,文化部办公厅、国家信息中心联合下发《文化部办

公厅、国家信息中心关于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推广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的通知》(办社图函[2007]319号)。《通知》指出,为了加快文化共享工程

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公共网络资嫄,决定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开展文化共享工

程的信息资源传输工作。要求文化共享工程各省级分中心以不低于10M带宽接入

省政务外网。

12、2007年9月29日,文化部、信息产业部联合下发了《文化部信息产

业部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开展合作

共建的通知》(文社图发[2007]36号)。

13、2007年11月22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7年度全国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工作的通知》(办社图发[2007]21号)。附件包

括《2007年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配置标准》和《2007年度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

14、2007年12月7日,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督导工作的通知》(办社图函[2007]479号)。

15、2007年12月10日,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在全国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采购设备上制作标识的规范》

16、2008年2月21日,《文化部关于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导情况

的通报》(文社图发[2008]2号)。

17、2008年5月20日,《文化部关于做好2008年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社图发[2008]17号)。

18、2008年5月20日,文化部下发了《关于命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示范省、示范市、示范县(市、区)的决定》(文社图发[2008]18号),命名

山东省为示范省,浙江省嘉兴市和宁波市、广东省深圳市为示范市,北京市大兴

区等53个县(市、区)为示范县。

19、2008年8月22日,文化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2008

年度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河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的通知》(共享办

[2008]20号)。附件包括《2008年度地(市)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2008年

度县级支中心系统配置标准》、《2008年度乡镇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和《2008

年度村级基层服务点(依托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配置标准》。

20、2008年10月27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督导工作的通知》(办社图函[2008]444号)。

21、2009年1月24日,《文化部关于200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督

导情况的通报》(文社图发[2009]4号)。

22、2009年1月24日,《文化部关于做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9

年度工作的通知》(文社图函[2009]41号)。

23、2009年5月15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

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办社文发[2009]8号)。附件包括《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

《地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县市级图书馆评估标准》、《省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

估标准》、《地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准》、《县市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评估标

准》、《省、地市、县市级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和《省、地市、县市级少年儿童

图书馆定级必备条件》。

24、2009年7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

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2009]371

号)。附件包括《省级分中心配置标准》、《市支中心配置标准》、《县支中心配置

标准》、《乡镇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村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

25、2010年9月1日《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

(文社文发(2010)33号)。全文见文化部网站。

四、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

立开放、兼容、共享的网络远程培训服务平台,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服务网络,面向基层专兼职文化工作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服

务,鼓励基层文化工作者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

五、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一)加快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

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队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

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依托现有各级文化干部培训机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

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

的专职教师队伍;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文化行政

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管理人员、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

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26、2010年10月26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

组办公室、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农村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合作共建终端站点的意见》

(远通字[2010]12号)。全文见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社文处长专栏”。

27、2011年1月26日《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

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文财务发[2011]5号)。全文见文化部网站。

28、2011年3月7日《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

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规定,2011年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开展基本公

共文化服务项目经费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50万元,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

准为每馆每年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每站每年5万元。对中西部

地区中央财政按照补助标准分别负担50%和80%o美术馆补助标准另行研究制定。

各省级财政部门要合理确定省级和市、县级财政负担比例,对财力困难的地区给

予适当倾斜。地方财政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补助标准,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自行

负担。

29、2010年9月1日《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

意见》(文社文发(2010)33号)。全文见文化部网站。摘要如下:

二、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

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坚持培训

工作重心下移,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

政治思想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

基层文化干部队伍,积极发展业余文化队伍,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按需培训。培训工作着眼于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围绕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突出基层文化工作者在学习培

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更好地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成长服务、为公

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服务。

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以“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为出发点,坚持把

素质和能力培养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提高基层文化工作

者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和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整合

培训资源,优化师资队伍,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吸引力,增

强培训效果。

(三)主要目标

一用5年时间,对现有24.27万县乡专职文化队伍和366.85万左右的业

余文化队伍(包括业余文艺骨干、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工作人员等)进行系统培

训,使专兼职结合的基层文化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逐步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基层文化

队伍培训网络,建立网络远程培训服务平台,编辑出版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系列教

材,培养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推动培训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

——培训工作与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推进基层

文化队伍培训规范化建设,实行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岗位管理,逐步提

高公共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三、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体制和机制

(-)建立分级负责、分类实施的培训组织体系。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

组织实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文化部负责指导各地培训工作、组织教材编写、

建设远程培训平台、制作考试题库、培养省级师资、举办示范性培训;省级、地

市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县、乡级专业文化队伍;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

组织培训业余文化队伍。各地文化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培训考试。

(-)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制定培训基地建设标准,采

取申报与招投标方式相结合,确定10个工作基础较好、培训积极性较高的省级

文化培训机构或文化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为基层队伍培训基地,辐射全

国或周边省区,承担文化部委托、本省及周边省区相应数量和规模的基层文化队

伍骨干培训任务。

(三)构建优势互补、开放竞争的培训工作机制。各地文化行政部门通过

政府委托培训和招投标相结合的方式,遴选优质培训资源,鼓励高等院校和具备

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基层文化队伍培训I,激发文化系统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的

办学活力。

(四)加强培训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要规范完善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的各项

规章制度,将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工作人员

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

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

(五)健全培训考核评估与督查制度。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培训任务

进行层层分解,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将培训工作与持证上

岗制度、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相挂钩,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将培训工作

纳入文化行政部门、文化单位年终考核指标,纳入图书馆、文化馆站评估工作。

文化部定期开展基层文化队伍培训督查工作,对培训工作完成好的部门和单位进

行表彰,不合格的部门和单位通报批评。

四、完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

(一)充实和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工作以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质

培养、能力建设等内容为基础,根据基层文化工作实际需要,设计培训课程,不

断丰富和完善培训内容。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丰富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上门培训、对

口支援、远程培训和脱产研修等多种形式。创新教学方法,鼓励采取案例教学、

现场教学、讨论教学等多种方法。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开放、兼容、共享的网络远程培

训服务平台,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面向基层专兼职文化工

作者提供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在线考试等服务,鼓励基层文化工作者利用业余

时间自主学习。

五、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加快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培训师

资队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依

托现有各级文化干部培训机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和图书馆、

文化馆等文化单位,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专职教师队伍;选聘实践

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党政领导干部、文化行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机构管理人

员、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强化师资队伍培训。逐步建立省、地市两级师资队伍执教资格制度。

文化部负责为各省(区、市)培训骨干师资,各级文化行政部门有计划、分步骤

地组织优秀师资到高等院校和上级培训机构进修学习,保证专职教师每年接受系

统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个月,切实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30、2010年9月16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文化信息资

源共享工程各级分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建设配置标准的通知》(办社文函

[2010]452号)。全文见文化共享工程网站“社文处长专栏”。

31、2010年11月4日《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

工作方案》的通知》(办社文发[2010]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

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部拟于“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公

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为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先在北京等9个省(市)

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现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试点省(市)要高度重视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积极贯彻全国公共

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制定本省(市)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

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配套措施,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请将

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于2010年11月15日前报文化部社会文化司。

其它未参加试点工作的省份,亦要按照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会议的

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为“公共

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实施打好基础。

为加强信息沟通,请各试点省(市)文化厅(局)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

信息报送工作。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将印发试点工作简报,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

特此通知。

附件: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文化部拟于“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公

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该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

文化权益为宗旨,依托图书馆、文化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

“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和国家

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内容健康、服务规范、环境良好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重

点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使

其成为网络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新渠道。为此,拟先在部分省份组织

开展试点工作,总结经验,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一、试点时间、范围

(一)试点时间: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

(二)试点范围:在北京、天津、辽宁、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安徽、

陕西等9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各试点省(市)要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的建设,确定「2个地级市,选择不同层级、不同类别、具有一定代表性

的单位开展试点,包括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工人文化宫、少年宫、妇女儿童活

动中心、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文化室)、各类学校、工业(产

业)园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等。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

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建设一批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按照地市级不少于40台,县级

不少于25台,乡镇、街道、社区不少于10台,行政村不少于5台电脑终端的标

准配置设备,以宽带形式接入互联网,建立电脑桌面一站式导航服务,改造配套

设施,建设规范化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鼓励有条件的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其他企事业单位,

按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开展公益性服务。

公共电子阅览室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互联网信息浏览与查询服务;电子文

献阅览、信息资源导航、检索、参考咨询等数字图书馆服务;影视欣赏、健康益

智类游戏等休闲娱乐服务;与计算机、网络应用有关的各类学习、培训服务。

(二)推进免费开放。各试点单位的公共电子阅览室首先要对未成年人实行

免费开放,具备条件的,要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三)丰富数字资源供给。为推动试点工作,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

心和国家图书馆提供一批专题资源,分批发送到试点省(市)使用,同时.,对这

批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根据各地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各试点

省份要结合当地实际,建设适合未成年人和其他群体需要的特色资源。

(四)建立技术支撑平台。各试点省(市)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安装信息

浏览监控和屏蔽软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和资源管

理的技术平台,实现对全网的即时监控、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与反馈。

(五)建立健全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制度。制定出台《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

规范》,建立健全用户上网实名登记、巡查监督、限时上网、工作信息填报、资

源利用统计与反馈等制度,确保公共电子阅览室安全运行。

(六)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

支持国有、民营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未成年

人健康成长的数字文化资源、游戏软件产品;鼓励企业以优惠条件为公共电子阅

览室提供网络接入等服务。

三、试点工作步骤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分以下步骤实施:

(-)部署阶段(2010年9—11月)

组织召开座谈会,研究试点工作方案;召开试点工作会议,部署试点工作;

各试点省(市)明确试点任务,上报工作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10月)

各试点省(市)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试点工作。适时召开经验交流

会,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11月)

文化部组织验收组,根据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标准与试点工作方案,对各试

点省(市)的试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四)总结、推广阶段(2011年12月)

召开全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就

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部署。

四、有关要求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试点省(市)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认真

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各试点

省(市)文化厅(局)要切实履行领导职责,建立协调机制,认真做好试点的组

织、领导和协调工作,统一部署,加强督促,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

具体问题。各试点省(市)文化共享工程分中心要做好有关的资源建设、技术支

持等相关工作。要发扬创新精神,围绕试点任务,努力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建

设模式,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的全面实施积累经验。

(二)加强管理,做好服务。要切实加强对公共电子阅览室的管理,建立健

全各项规章制度,防止不良信息的侵入和传播。要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的管

理。要高度重视服务工作,对未成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服务人群,要有针

对性地研究制定相应的服务措施。

(三)加大宣传推广。试点期间,要组织策划和举办各类宣传活动,广泛宣

传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的意义、作用及试点工作的进展,围绕公共电子阅览室为

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提供公益性上网服务的做法与成效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报

道。

(四)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各试点省(市)要通过工作简报等形式,定期上

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要注意发现和总结试点经验,对好的典型,要及时总结、

宣传和推广。

(五)落实经费。试点经费主要由各试点省(市)负担,中央给予适当奖励。

附件:1.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2.公共电子阅览室配发资源目录(试行)

3.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规范(试行)

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配置标准(试行)

一、乡镇

(―)必配项

序用设备单数推荐使用

号配置及相关标准备注

途名称位量条件

网络互联网络或专网,带宽不低于1M条1

信电视信号

号没有有线信应能够接

接号的地区可收到包括

1电视

入电视电缆接口入室条1以使用卫星中央1台

信号

电视信号接等的20套

入。以上电视

节目内容。

如果采用NAS

资1个AMD1385/INTEL3430四核处理器或以上,2G

设备,则可以

源PC服DDR3内存,SATA硬盘1TB,支持RAID5,双千M

21降低硬盘容

管务器网卡,支持远程管理,配windows或linux操作

量,或采用高

理系统,原厂商3年以上免费现场质保。

端PC机。

在不使用移

动播放器的

源大屏

52英寸以上大屏幕电视,HDMI输入1组,nJ•视地区,建议使

3展幕电台1

比例16:9、4:3,制式PAL/NTSC/SECAM。用可识别和

示视机

播放移动硬

盘的电视机。

DLP显示,标准显示分辨率1024*768,对比度

投影建议用于移

2000:1,光亮度不低于2500流明,投影灯泡寿台1

机动播放环境

命不小于3000小时,配100英寸以上幕布。

根据公共电

子阅览室服

务要求,PC

机最低数量

IntelCorei3530或AMDPhenomIIX4965

不应少于10

终端处理器,内存2G,硬盘容量160GB,光驱类型:2

台(在原有配

计算DVD-ROM,19英寸以上液晶显示器,配操作系统,A1

置基础上增

机具备系统还原功能,原厂商3年以上免费现场质0

加6台)。

保。

建议具备主

动管理或同

等远程管理

技术。

2.0声道以上音箱,有源,输出功率:150W,信

音箱套1

噪比:280dB

兼容可播放碟片

DVD/DVD-R/DVD-RW/SVCD/VCD/CD/CD-R/CD-RW/D

DVD套1

VD+R/DVD+RW/DVD-RDL,防尘、防震、纠错能

力强。

支持802.11b/g,支持至少一个三层以太网接用于支持VPN

方案口,12个以上二层以太网接口。支持VPN,支持连接的环境,

台1

1:VPNDHCPServer/client,支持NAT功能。支持内置如连接政务要求都要

防火墙0外网等。支持

网802.llb/g

:21

络无线环境。

小小路由器:支持1个WAN口和4个10/100M全双

4连用于一般环交换机的

型工LAN口。支持802.Ug54M无线AP,支持NAT、

接境,不做VPN,端口数应

线DHCP服务器、动态DNS、域名过滤、MAC地址过

台2交换机用于根据设备

山滤和时间过滤等功能。

扩充接口数具体数量

台交换机:提供10/100M端口,全双工/半双工自

确定。

+1换量。

交适应。

打印

5设A4打印机;长寿命硒鼓。台1

备机

应至少提供

控4台PC和1-2

中央

制用于切换多路视频信号,可控制DVD、投影机、个扩展输入

6控制台1

介台音响设备,可以切换AV信号和VGA信号等。端口,和同等

数量音频接

口。

对于有闭路

工程可以接收、识别并管理符合国家中心要求的资源电视需求的

应用数据,具备资源管理功能,提供良好的日志统计套1乡镇应提供

软件功能。电视播出和

管理功能。

信息

能够屏蔽不良网站;具备防火墙功能,抵御网络系统应具备

7览

攻击;能够制定访问策略,具备上网行为管理和数据上传功

控套1

访问控制功能;具备用户上网信息数据采集能能,提供给国

力。家中心统计。

杀毒

5客户端以上。套1

软件

设备

对服务点的主要设备进行桌面服务、网络管理和

理套1

硬件诊断的远程管理和维护。

注:省级、地市级、县级公共电子阅览室不进行设备升级,基本配置参照文化部已下发的标准,本表不列

入。

(-)选配项

选配项--

设备名单数

分类配置及关键特性位备注

信息

卫星数据天线、Ku波段高频头、卫星DVB数据接收接入条件视各地

接1套1

接收设备、馈线等器材构成。情况而定。

选配项二

设备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