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A卷·提升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三单元 A卷·提升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三单元 A卷·提升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三单元 A卷·提升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三单元 A卷·提升卷(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A卷·提升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食蚝①〔宋〕苏轼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蛮(特指以海为业的民族,比如说海南岛的黎族等)献蚝。剖之,得数升。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热,正尔啖嚼,又益煮者。每戒(同“诫”,告诫)过子②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①选自苏轼《献蚝帖》,有删减。②过子:苏轼少子苏过,字叔党,绍圣元年随苏轼谪居。1.请根据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4分)文言词语方法提示解释(1)取其大者,炙热字源推测:小篆(2)分我此美词类活用(3)月色入户古今异义(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课内迁移: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3.翻译下列句子(6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4.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曾这样评价:“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请联系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理解。(4分)【答案】1.烤美食(美味)门只是2.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3.(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空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2)争着做苏轼所做的,请求贬到海南来,把我的美味分走。4.示例:【甲】文中,苏轼被贬到海南儋州这种蛮荒之地,但他却能自得其乐,用他独有的生活情趣挖掘了“生蚝”这种美味,可见他在最窘迫、最困难的时候,都能够在琐细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乐趣,体现其“乐观”。或【甲】文苏轼挖掘“生蚝”这种美味,还写信给小儿子让他保守秘密,用诙谐之语调侃并自嘲被贬的经历。【乙】文中作者自称“闲人”。除了自嘲外,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可以见得,苏轼在人生低谷中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这些都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根据小篆字形来分析,“炙”从肉从火,肉在火上烤。故“炙”的本义是烧烤。取其大者炙热:选其中比较大的烧烤加热。炙:烤。(2)分我此美:把我的美食分走。美,原为形容词,在句中用作名词,美食、美味。(3)月色入户:月光从门照进来。户,古义:门;今义:住户、人家。(4)按照课内迁移法,可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但”意思是只,只是。“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意为: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但:只。2.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本句句意为:将肉与浆和酒放在一起煮,吃起来非常好吃,从未有过的美味。可根据句意来断句。“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是制作的两个先后过程,中间应断开;“食之甚美”是作者品尝后的感受;“未始有也”再次强调自己从未品尝过这种美味。故断句为: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空明:清澈透明。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藻,藻类植物。荇,荇菜。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盖……也:原来是。)(2)争:争相。为:做。谪:被贬。美:美味。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甲】文中“每戒过子慎勿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可知,作者告诫儿子不要把海南有美味的生蚝告诉别人,怕那些身处北方的君子们都争相上海南来,分走自己的美味。语调诙谐,完全没有被贬的郁闷苦涩。他能在被贬蛮荒之际发现生蚝的美味,又能用幽默的语调调侃自己的被贬,在平淡琐碎的生活中,依然能够找到生活的乐趣,表现了他性格的乐观。结合【乙】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作者虽然遭遇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看到美丽的月景,便很开心地找好朋友一同欣赏美景,在月下散步谈天说地,悠闲自乐;并以“闲人”自嘲,这些表现他乐观洒脱的个性。【点睛】参考译文:【甲】己卯冬至的前二天,海南人又送蚝(给他),剖开壳,得到几升肉。将肉与浆和酒放在一起煮,吃起来非常好吃,从未有过的美味。又取了一些大的,烤熟了,嚼着吃,又比煮来吃更好。每次告诫儿子苏过不要和别人说,害怕朝廷士大夫知道了,争着做苏轼所做的,请求贬到海南来,把我的美味分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王维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①,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②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③,麦陇朝雊④。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注]①曩昔:nǎnɡxī,往日,从前。②轻鲦(tiáo):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③青皋:青草地。④雊:gòu,野鸡叫。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不以疾也以钱覆其口(《卖油翁》)B.春冬之时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C.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朱元思书D.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6.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略无阙处 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 D.空谷传响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3的)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也。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D.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清幽秀丽的景色,表达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10.结合【甲】【乙】两文的语句,说一说郦道元和王维笔下春天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答案】5.A6.A7.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8.我们牵着手写诗(吟诗),在狭窄的小路上散步,临近那清澈的流水。9.D10.郦道元笔下三峡春天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水退潭清,良多趣味;王维笔下的春天草木蔓延生长,具有生机勃勃的特点。【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比得上/介词,用;B.均为助词,的;C.均为动词,给;D.均表示动作偏指一方;故选A。6.本题考查通假字。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空隙;故选A。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本句译为:寒冷的山上远处的灯火,在林外忽明忽暗。深深的街巷中传来狗叫,叫声像豹子叫一样。“寒山远火”是主语;“明灭林外”描述了灯火在林外忽明忽暗的情景;“深巷寒犬”是另一个主语;“吠声如豹”则是对狗叫声的形容。故断为: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赋,创作;步,行走,漫步;仄径,狭窄的小路;临,靠近,临近。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D.文中“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旦”等语句,明确表明了作者是先写夏季的水,再写春冬之时的景色,最后写秋天的景象。本项“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有误;故选D。10.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甲文中,郦道元描绘三峡春天的语句为“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其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写出了春天江水清澈,潭水碧绿,水流回旋,形成清晰的倒影,体现出水清的特点;“清荣峻茂”描绘了树木繁茂,山峰高耸,草儿茂盛的景象,展现出树荣、山高、草盛的特点;“良多趣味”则直接表达了春天的景色充满趣味。乙文中,王维描绘春天的语句为“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草木蔓发”直观地表现出春天草木迅速生长蔓延的态势,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轻鲦出水,白鸥矫翼”写出鱼儿欢快跃出水面,白鸥矫健展翅飞翔,展现出春天充满活力的景象。【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夜晚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在林外忽明忽暗。深深的街巷中传来狗叫,叫声像豹子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色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然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二、文言文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郦道元)[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朱元思书》吴均)「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陶弘景)[丁]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千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素湍绿潭

素:白色的 B.猛浪若奔

奔:飞奔的马C.夕日欲颓

颓:坠落 D.月色入户

户:门窗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自非亭午夜分

自富阳至桐庐 B.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实是欲界之仙都

水陆草木之花 D.自康乐以来

蒙辞以军中多务1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译文: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文: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心;C.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庭院中的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乙两文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抒发的情感有差异。“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渲染悲凉的气氛,流露出内心的忧伤。“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既有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又有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B.甲乙两文均对水的特点进行了描写,甲乙两文之水既有清澈之静态,又有湍流之动态。其中“绿潭倒影”和“水皆缥碧”,均从水色上体现了水之清。“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均从水速上体现了水之快。C.丙丁两文均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但顺序有所不同。丙文先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发表感慨,再写景,然后抒情议论;丁文先叙事、再写景,最后抒情议论。D.丙丁两文均采用了丰富的手法来展现景物风貌,既有动静结合,又有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但丙文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丁文未从俯仰变换的视角写景。【答案】11.D12.C13.D14.D【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D.句意:看到月光照进门来。户:门。故选D。1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连词,如果/介词,从;B.连词,和/动词,欣赏;C.相同,均为结构助词,“的”;D.助词,和时间词连用,表示时间范围/介词,用;故选C。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D.如积水:月光像积水,并非庭院中有积水。故正确翻译为: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故选D。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D.有误。两篇文章采用的写景手法里,丙文运用正面描写手法,没有正侧面描写手法。丙文中“实是欲界之仙都”是比喻手法。丁文中“月色入户”是仰视的角度,“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俯视角度,从俯仰变换的视角写景;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确实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异的山水景色了。[丁]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月光照进门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与朱元思书(节选)(吴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①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②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③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1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殆:几乎。B.余怜而售之

怜:怜惜,喜爱。C.以效兹丘之下

效:效仿。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负:依仗。17.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18.翻译下列句子。(6分)(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答案】15.B16.C17.A18.(1)不满十天我就找到两处风景胜地,即使是古代爱好山水的人,或许未能到过这些地方。(2)蝉一直叫个不停,猿猴也一直不停地叫。【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意思是:(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即更取器用”动宾结构,应在“用”后停顿;“铲刈秽草”动宾结构,应在“草”后停顿;“伐去恶木”动宾结构,应在“木”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故选B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解释不正确。“以效兹丘之下”意思是: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效”是效力的意思,而非“效仿”。故选C。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余怜而售之”,即“我”喜欢它;而非“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故选A。1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语:不匝旬:不满十天。虽:即使。或:或许。至:到。(2)重点词语: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点睛】参考译文【甲】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乙】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

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稠州学生会将组织成员去湖北黄州旅行,想要提前了解黄州生活对苏轼的影响,特地搜集了一些材料,请你参与探究。语料一:苏轼黄州作品年谱语料二:苏轼黄州作品(甲)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注释】①逐客:贬谪之人,作者自谓。②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③水曹郎:隶属水部的郎官。(乙)游沙湖(有删改)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注释】①王逸少:即王羲之,字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②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为年老就唱“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丙)东坡①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解】①市人指,野人指苏轼自己。荦(luò)确:指险峻不平的山石。(丁)《记承天寺夜游》(节选)……庭下(月色)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9.根据乙文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文言词句方法提示字词解释因往相田推测字源(《说文解字》注:“相者,省视也。”(1)书不数字参考成语奋笔疾书(2)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查阅词典①(病)好;②较好;胜过;③叠用,跟“越……越……”相同(3)(填写序号)是日剧饮而归结合语境(4)20.阅读乙文,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三处。(3分)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2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22.苏轼在丙诗和丁文都描写了月色,各有妙处。丙诗“雨洗东坡月色清”,用一个“清”字,写出了雨后的气氛;丁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一个比喻,描绘了的美好境界。(4分)23.古代诗文讲究“一字立骨”,请仿照示例,从乙、丙、丁作品中任选一篇,作一字述评。(4分)示例:《初到黄州》以“惭”字立骨,既是“只惭无补丝毫事”的惭,也是被贬失意,无奈自嘲的惭。24.散文家梁衡曾经在文章中写道:“在他(苏轼)的一生中,无论得意与失意,他都不愁眉苦脸,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请你结合以上诗文,说说苏轼“从困苦中找到乐趣”是如何体现的。(5分)【答案】19.看写①这20.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21.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22.清明、幽静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月下竹柏,疏影摇曳,亦真亦幻23.示例一:《游沙湖》以“游”字立骨,既是“游沙湖”的“游”,也是病愈后,与志趣相投者寻访郊游,饮酒聚乐的游。示例二:《东坡》以“行”字立骨,既是“野人行东坡”的“行”,也是月夜里,爱拄杖漫步于山石,乐观从容面对坎坷的行。24.元丰三年苏轼初到黄州,政治上遭受打击的他叹老嗟卑,无奈自嘲。被贬的生活艰难,苏轼只得成为乡野农夫,躬耕城东,渡过难关。元丰五年年,来到黄州第三年,苏轼虽然生活并不平顺,但是能与有人相约游湖,并且写下了“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样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旷达词句。随后几年,苏轼借山水风月自我排遣,逐渐心无挂碍,已经拥有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所以,他总能从困苦中找到乐趣,是一个积极乐观,率真洒脱之人。【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推测字源:“相者,省视也。”对“相”字的解释是“省视也”,意味着仔细查看或观察。相:看。句意:因为去查田地的好坏。(2)参考成语:奋笔疾书:指快速地挥笔书写。书:写。据此,“书不数字”中“书”可理解为“写”。句意:写不了几个字。(3)查阅词典:确定选①(病)好。句意: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4)结合语境:是日剧饮而归: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是:这。2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有王逸少洗笔泉”: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中“有”是动词,“王逸少洗笔泉”是宾语。因此,此处应断开。“水极甘”:这里的“水”是主语,“极甘”是形容词短语作谓语,描述水的性质。所以此处应断开。“下临兰溪”:此句描述的是“王逸少洗笔泉”的地理位置,即它位于兰溪的上方,临近兰溪。这是一个独立的描述性句子,所以应在此处断开。“溪水西流”:这里的“溪水”是主语,“西流”是动词短语作谓语,描述溪水流动的方向。这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描述兰溪的流动情况,故应在此处断开。故划分为: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2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余:我。以:用。为:当作。口:嘴巴。君:你。皆:全、都。异人:怪人。22.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第一空,“雨洗东坡月色清”,意思是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僻冈幽坡,一天月色,已是可人,又加以雨后的皎洁月光,透过无尘的碧空,敷洒在澡雪一新、珠水晶莹的万物上,一个“清”字,写出了雨后清明、幽静的气氛。第二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意思是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作者写庭下景色,用“空明”一词,不枝不蔓,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将竹柏影子比作水中藻荇,已然十分贴切,“交横”一词更准确地表现了藻荇姿态,仿佛触手可及。用一个比喻,描绘了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月下竹柏,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好境界。2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词语赏析。首先,要明确“一字立骨”是指古代诗文中常常通过一个字或词来概括全文的主旨或情感基调。这个字或词往往能够高度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或文章的核心内容。在三篇作品中,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每篇诗文的具体内容,包括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的态度等。基于诗文的内容,尝试从中提炼出一个能够概括全文主旨或情感基调的字或词。在确定了核心字或词之后,需要结合诗文的具体内容来阐述这个字或词是如何贯穿全文的。可以引用诗文中的句子或段落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解释这个字或词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和含义。最后,需要对整个分析过程进行总结,并深化对诗文主旨和情感的理解。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解读过程,以及与其他解读进行对比来完善自己的答案。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游沙湖》以“异”字立骨。此篇中,“异”字贯穿始终,既体现在人物之异——苏轼自嘲为“以手为口”的异人,庞安常则是“以眼为耳”的异才,两人虽境遇不同,却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独特的个性;也体现在景致之异——清泉寺前溪水西流,打破了“水往低处流”的常规,给人以新奇之感,进而引出苏轼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即“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乐观向上的异于常人的豁达心态。2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解答时,首先,概括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变化;然后,结合诗句和文本材料具体分析每个阶段的心态特点;最后,总结苏轼在黄州期间所展现出的精神特质。合情合理即可。在《初到黄州》中,苏轼以“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自嘲,这种自嘲并非真正的自我贬低,而是一种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自我解脱。他通过幽默的方式,将政治上的失意转化为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从而减轻了内心的苦闷,找到了自我安慰的乐趣。苏轼在黄州期间,深入自然,从自然中汲取乐趣。如《游沙湖》中,他描绘了沙湖的美景,与友人同游清泉寺,欣赏“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清新景致,并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这种对自然之美的发现和欣赏,使他在困苦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和乐趣。苏轼在《游沙湖》中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他乐观人生态度的体现。他坚信人生有再少之时,不应因年老而消沉,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他在困境中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被贬为乡野农夫的日子里,苏轼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从躬耕城东的劳作中找到了乐趣。这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虽然艰苦,但也让他体验到了不同于官场的宁静与自由,从而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乐趣。在随后的几年里,苏轼更是借山水风月来自我排遣,将心中的苦闷寄托于自然之中。他通过游览山水、赏月观风等方式,逐渐心无挂碍,拥有了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使他在困苦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乐趣。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乙)离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田地,因为去查看田地的好坏,得了病。听说麻桥人庞安常善于医病,但是耳朵聋,就去他那里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超过一般人,我用纸写字给他看,写不了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俩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去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左右。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池水很香很甜,下方靠近兰溪,溪水倒向西流。我因此作了一首诗歌:“山下兰芽儿,短短的,浸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好干净,没有污泥。傍晚的雨潇潇下,子规鸟正在鸣啼。谁说人老了就不可能再青春年少呢?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丁)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柏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5.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至于夏水襄陵使用词典选择义项:①升到高处;②成;③除去。(1)襄:沿溯阻绝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溯:追溯。(2)溯:属引凄异参考成语引吭高歌(3)引: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28.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4分)【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释】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答案】25.升到高处,冲上(漫上)逆流而上延长26.(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7.B28.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解析】2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1)根据词典义项可知,“襄”字有“①升到高处;②成;③除去”三种含义。“至于夏水襄陵”句意为: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襄:升到高处,冲上、漫上。(2)根据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可知,溯:追溯。“沿溯阻绝”句意为: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溯:逆流而上。(3)成语“引吭高歌”意为:放开嗓子大声歌唱。引:延长。“属引凄异”句意为:声音持续不断,凄惨悲凉。引:延长。2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午夜:半夜;曦月:日月。(2)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盛;良,甚,很。27.本题考查理解辨析内容的能力。B.依据“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知,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因此本句是从侧面写出了三峡夏水湍急的特点。故选B。28.本题考查内容分析能力。依据“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句中的“寒”“肃”表现了三峡秋天环境的安静和寒冷特点,依据“属引凄异”可知,作者用猿猴的声音渲染悲凉的氛围。据此可知,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的氛围。依据【链接材料】“滟滪大如马”“滟滪大如牛”“滟滪大如幞”内容可知,这是运用排比修辞、比喻修辞,把礁石比作马、牛、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从而突出礁石的大。依据“不可下”“不可留”“不可触”可知,这是表现了礁石非常大,人和瞿塘峡被隔离的自然环境,从而突出了瞿塘峡凶险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链接材料】当滟滪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像马一般高大的时候,瞿塘峡是不可以通过的。当滟滪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像牛一般高大的时候,瞿塘峡是不可以停留的。当滟滪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像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的时候,瞿塘峡是不可以面对的。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