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文言文阅读(一)(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1页
专题17文言文阅读(一)(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2页
专题17文言文阅读(一)(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3页
专题17文言文阅读(一)(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4页
专题17文言文阅读(一)(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文言文阅读(一)(测试)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一、(14分)(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安居而天下熄(xī) B.丈夫之冠也(guān)C.一箪食(dàn) D.蹴尔而与之(jiù)2.(4分)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1)①戒之曰()②必敬必戒()戒:A.告诫

B.戒备,警惕戒

C.谨慎

D.戒规(2)①得之则生()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A.心得,体会

B.同“德”,感恩、感激

C.必须,应该

D.得到3.(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4.(4分)【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二、(14分)(2023·新疆克孜勒苏·统考一模)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5.(2分)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服衣冠

服:衣服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C.王之蔽甚矣

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D.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6.(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7.(2分)下列对选文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邹忌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日常小事推及治国道理进行劝谏,使齐威王能够采纳群言,最终修明政治的故事。B.邹忌善于思考,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第二段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是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C.从第三段“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四国朝齐”从正面表现出齐威王改革成效的显著。D.文章有“比美”“进谏”“赏谏—朝齐”三个段落,“三问答—三类比—三赏赐—三变化”,彰显了文章的整体对称之美。【乙】齐欲伐魏。浮于髡①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②山者五。兔极③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④,各死其处。田父⑤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⑥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⑦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也。(选自《战国策·齐策》)【注】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②腾;登上。③极:疲困。④罢(pí):同“疲”。⑤田父:老农。⑥擅:占有。⑦顿:疲劳,乏力。8.(2分)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B.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C.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D.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9.(4分)结合两篇选文,说说邹忌与淳于髡二者的劝谏方式有何异同。三、(10分)(2023·山东济宁·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①楚之逐臣:即屈原。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10.(2分)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

枝:长枝节 B.亭亭净植

植:种植C.自古人知贵兰

贵:尊贵 D.平居与萧艾不殊

殊:相同11.(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B.濯清涟而不妖

康肃笑而遣之C.可爱者甚蕃

兰甚似君子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2.(2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B.【甲】【乙】两文都表明了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D.【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了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13.(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4.(2分)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四、(13分)(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②淹贯:深通广晓。③金源氏:指金国。④泯:灭,尽。15.(2分)【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16.(2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17.(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8.(3分)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人物表现品质颜回(1)_________“余”艰苦求学,自得其乐(2)__________元好问不顾阻挠修史书(3)__________19.(2分)【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烨然若神人”的装扮,作者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0.(2分)下列对【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元好问“名震京师”离不开赵秉文对其诗作的赞赏。B.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帮助。C.元好问年少有才,却不热衷功名,晚年以修史为任。D.“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这句话体现了元好问修史的决心。五、(11分)(2023·山东青岛·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夭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选自《三峡》)【乙】郦道元,初袭爵永宁候,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其执法清刻,自太傅掾①引为书侍御史。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刺史于劲,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②鲁阳郡,道元表立簧序③,崇劝学教。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孝昌初,梁遣将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诏道元持节,兼侍中,摄行台尚书,节度诸军,依仆射李平故事。梁军至涡阳,败退。道元追讨,斩获良多。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节选自《北史·郦道元列传第十五》有删改)注:①太傅掾:太傅手下的直属官吏。②试守:正式任命前试用或代理。③簧序:古代的乡学。21.(2分)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C.初袭爵永宁侯

初:起初D.斩获良多

良:甚,很22.(2分)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其问千二百里

其真不知马也B.道元以属官坐免

以中有足乐者C.吏人畏之

欲界之仙都D.元法僧又于彭城反叛

万钟于我何加焉23.(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B.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C.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D.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24.(2分)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夏天的水势极大,水流猛且急。作者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更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B.御史中尉李彪发现郦道元执法清正严苛,就推荐郦道元由太傅掾升任为书侍御史,后来郦道元又受李彪的牵连被免职。C.郦道元曾在鲁阳郡代理太守,他向皇帝上奏,请求在鲁阳建立学校,崇尚并鼓励学校教化,皇帝没有批准他的奏请。D.孝昌初年,梁朝派兵攻打扬州,郦道元受命调度兵马,在涡阳击退梁军,又指挥兵马进行追杀。25.(3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六、(10分)(2023·上海青浦·统考一模)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小题【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马后①闻得元府库输其货宝至京师,问太祖曰:“得元府库②何物?”太祖曰:“宝货耳。”后曰:“元有是宝,何以不能守而失之?盖货财非宝,抑帝王自有宝也。”太祖曰:“皇后有意,朕知之矣,但谓以得贤为宝耳。”后曰:“妾每见人家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家国不同,其理无二。故世传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③,诚战是言。但得贤才,朝夕启沃④,共保天下,即大宝也。”【注释】①马后: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氏。②府库:收藏文书财物和兵器的地方。③鸩毒:毒酒。④启沃:谓竭诚开导,辅佐君王。26.(2分)【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姓名)。27.(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得元府库何物()

(2)珠玉为荡心鸩毒()28.(2分)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货物财宝不是宝贝,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B.货物财宝不是宝贝,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C.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要阻止帝王有自己的宝贝。D.货物财宝不值得珍惜,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29.(2分)【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人才”的话题。【甲】文第①段通过列举六个历史人物,阐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乙】文马后口中的“贤才”就是【甲】文第2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2分)【甲】文第②段作者从个人谈到国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乙】文马后从家谈到国家,通过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引出了“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的道理,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用自己的话回答)。七、(13分)(2023·山东烟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①,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②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赏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节选自《史记》)【注】①难:驳倒。②死地:危险的地方。31.(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肉食者鄙

鄙:(2)及括将行

及:3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以天下莫能当 B.肉食者谋之

而括易言之C.战于长勺

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D.再而衰

而绝其粮道33.(2分)用“/”给下边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34.(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35.(3分)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从国君的角度分析鲁国取胜和赵军失败的原因。八、(11分)(2023·山东德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叶秀发传(明)宋濂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①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②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俄以前事罢免。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③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寻转承议郎。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注释】①亟(jí):急忙,赶快。②制阃(kǔn):指将帅。③觖(jué)望:不满意。36.(2分)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37.(2分)解释加点词。(1)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

(2)弥远颔之()38.(2分)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余力为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B.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C.弟子慕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D.俄以前事罢免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39.(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40.(3分)结合选文分析主人公被弥远称为“贤”的原因。九、(13分)(2023·福建·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于长安求假①居处,得故关相国②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③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④。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⑤斩焉,彗帚者⑥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选自《白氏长庆集·养竹记》,有删改)【注】①假:借。②关相国:疑指关播,德宗时曾任宰相。③履:行走。④殄(tiǎn)瘁:此指摧残。⑤筐篚者:做筐的人。⑥彗帚者:做扫帚的人。41.(3分)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长无寻焉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寻:①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②寻找;③随即,不久。(1)寻:_________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关联教材尝贻余核舟一。(魏学洢《核舟记》)(2)尝:_________⁠⁠⁠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文言现象词类活用(3)闻:_________42.(2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B.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C.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D.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43.(4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剪弃若是,本性犹存。⁠(2)故作《养竹记》,以贻其后之居斯者。44.(4分)白居易和韩愈是同时代的人。选文及链接材料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链接材料】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十、(11分)(2023·内蒙古包头·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古人读书贵精不贵多。非不事多也①,积少以至多,则虽多而不杂,可无遗忘之患。此其道如长日②之加益,而人颇不觉也。是故由少而多,而精在其中矣。一言以蔽③之:无间断。间断之害,甚于不学。有人于此,自其幼时嬉戏无度,及长,始知向学,深嗜笃好,人虽休吾弗休,人将卧吾弗卧,不数年便可成就。苏明允④年二十七才大发愤,谢其往来少年⑤,闭户读书,卒为大儒,此可证⑥。若悠悠忽忽⑦,一曝十寒,人生几何,凡所谓百年者皆妄⑦也。必也甫⑨离成童⑩,即排岁月次第⑪,以中下之资自居,每日限读书若干。一岁之中,除去庆唁祭扫交接游宴之事,大率以二百七十日为断。此二百七十日中,须严立课程,守其道而无变,十年之间经书可毕。且如此绳绳⑫不已,则资之钝者亦敏。而书可渐增。再加十年,子史古文俱渐次可毕矣。(选自《寒灯絮语》)【注释】①非不事多也:不是不愿意多读。②长日:漫长的白天。③蔽:概括。④苏明允:苏洵,北宋文学家。⑤少年:古称青年男子。⑥证:验证。⑦悠悠忽忽:虚度时光。⑧妄:荒诞,无根据。⑨甫:始,才。⑩成童:十五岁以上为”成童”。⑪岁月次第:时间顺序,这里指规划时间。⑫绳绳(mǐnmǐn):绵绵不绝的样子。45.(2分)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卒为大儒___________

(2)绳绳不已___________46.(2分)翻译下面句子。则虽多而不杂,可无遗忘之患。47.(3分)文中画线句子使用哪种论证方法?阐述了什么道理?48.(4分)文中所讲的读书求学方法你是否赞同?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A2.ACDB3.(1)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2)用脚踩踏着给别人(吃),连乞丐也轻视而不肯接受。4.【甲】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礼、义”。【乙】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其本心’”)。【解析】1.考查字音。B.丈夫之冠也(guān)——guàn,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加冠礼;C.一箪食(dàn)——dān,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D.蹴尔而与之(jiù)——cù,踢、踏;故选A。2.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①句意:告诫她说。戒:告诫;故选A。②句意: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故选C。(2)①句意: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得到;故选D。②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恩、感激;故选B。3.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有:(1)淫:使……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2)蹴:用脚踢;尔:语气助词;而:表修饰;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4.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甲】“子未学礼乎”“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内容可知,孟子阐述了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此外要坚守“仁、礼、义”。结合【乙】“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等内容可知,孟子阐述了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其本心”这一观点。参考译文:【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乙】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5.A6.(1)(邹忌)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2)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寡人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7.C8.A9.相同:同样是劝谏国君,二人都是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劝谏。不同:邹忌借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类比的方式劝谏齐威王。淳于髡以疾犬追狡兔、田父擅功的故事为喻劝阻齐王伐魏。【解析】5.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为: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故选A。6.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1)孰,谁,哪一个;与,和……比。(2)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7.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C.有误,写燕、赵、韩、魏朝拜齐国,从侧面写出齐威王纳谏成效之大,而非“正面”描写;故选C。8.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背后,坐收农夫之利呀。“以顿其兵”“弊其众”为并列关系,是上文“齐、魏久相持”所造成的后果,中间应断开;“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中“臣(我)”作主语,应在之前断开。正确划分为: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故选A。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比较二者的相同点即可。相同之处,由甲文“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由乙文“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可知,淳于髡之能够说服齐王,关键是他善于用寓言故事来把这层道理生动、直接的讲明白。据此可知,邹忌和淳于髡的劝谏都采用了以事喻理的方法,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进行劝谏。不同之处,通过甲文中“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以生活中的小事来阐述道理,通过类比的方式劝谏齐威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乙文中“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可知,淳于髡则是以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更加生动形象。参考译文:【甲】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齐国要讨伐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国的良犬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的狡兔逡是四海内极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精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的辛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互对峙,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背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们都回家休息了。10.A11.C12.A13.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14.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解析】10.考查词语释义。B.句意: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植”,竖立;C.句意: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贵”,以……为贵;D.句意: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殊”,特殊;故选A。11.考查一词多义。A.主谓之间,不译\助词,的;B.表转折,却\表修饰,不译;C.很、十分\很、十分;D.更加\好处;故选C。12.考查内容理解。B.甲文写出了作者洁身自好、不甘屈服于世俗的高尚情操,表现了作者的“出淤泥而不染”,并无退隐山林和藏善以待时机的态度;C.甲文没有批判菊的傲然超脱,批判牡丹的是追逐荣华富贵,不是批判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也没有赞美萧艾清香宜人;D.乙文只是赞美了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未涉及作者所鄙视的那些追功名、逐富贵的社会现象;故选A。13.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独,只。之,主谓之间,不译;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过分艳丽。14.考查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句意: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断句为: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参考译文:【甲】水上和陆地上草本木本的花中,可以喜爱的有很多。晋代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欢莲花,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的洗涤后,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传播得越远越清幽,它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艾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15.《论语》十二章宋濂16.提供,给……吃取名,命名17.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18.贤德、安贫乐道勤奋,坚韧;专注求学执着、顽强19.视富贵如浮云不羡慕,专注求学20.B【解析】15.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结合文言文内容和课本知识可知,第一空的儒家经典著作为《论语》十二章;第二空《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为宋濂。16.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1)“主人日再食”的句意为: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食:名词做动词,提供;(2)“因名曰《野史》”的句意为:所以他把自己写的东西命名为《野史》。名:名词做动词,命名。17.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堪:能忍受;其:那;忧:清苦的生活;其:自己的;乐:乐趣。18.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①:结合“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知,颜回面对清苦的生活也安之若素,因而可得颜回安贫乐道、贤德的表现;②:结合“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可知求学艰辛,表现了宋濂的勤奋和坚韧;结合“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宋濂专注求学的品质;③:结合“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而不传。’”和“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两句可知,元好问有决心、执着、顽强的品质。1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①:结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孔子对不义之财的态度是视富贵如浮云;②:结合“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作者的态度是不羡慕,专注求学。2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选项有误,选项说“元好问在修史的过程中得到了张万户、乐夔的帮助”,结合“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一句可知,“得到了……乐夔的帮助”有误。故选B。参考译文:[甲]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雍也》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和权势,对于我来说就像是浮云一样。”——《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冒着)隆冬凛冽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知道。到了学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替我)盖上,过了很久,(我)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店主人那里,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滋味可以享受。跟我同住在旅店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戴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色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浑身上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般;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因为(我)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事情,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求学时辛勤和艰苦的情形大体就是这样。[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元好问,字裕之。七岁便能作诗。十四岁那年,跟随陵川郝晋卿学习,他不学如何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的那一套,而是深入研究经传和诸子百家,他刻苦学习了六年,成为博学而通达的饱学之士。他下太行山,渡过黄河,外出游学,他写了《箕山》《琴台》等诗,礼部赵秉文看到了这些诗,认为在近代没有这样优秀的作品。于是元好问的名声就震动了京师。……到了晚年,更加把著作作为自己的任务,他认为金立国以后,它的典章制度几乎可以和汉代、唐代相比,现在金国已经灭亡,赶快要把它的历史写下来,而这重大的任务,自己是当仁不让的。当时,金国的那些实录都在顺天张万户家里,元好问就对张万户作了说明,表示自己愿意撰写《金史》,后来被乐夔所阻止而中止了。元好问说:“不能让一个朝代的事迹泯灭而不传下去。”因此就在自己家里建造了一座亭子,自己就在里面撰写金代的历史,(因为不是政府交给他的写作任务)所以他把自己写的东西称为《野史》。凡是金代君臣们留下来的言论、事迹,元好问都认真进行采集,他把听到的一点一滴都用小的纸条、小的字体记录下来,一直到一百多万字。21.B22.B23.D24.C25.(1)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2)郦道元在鲁阳郡,老百姓佩服他的威名,不敢违法。【解析】21.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要先弄清楚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B.有误。本句的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故选B。22.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加强反问语气;B.因为/因为;C.代词/助词“的”;D.在/对。故选B。23.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道元为政严酷,官吏们都怕他,作奸犯科的人都吓得逃到别的地方去。“为政严酷”是原因,断第一处;“酷吏畏之”是造成的后果,在虚词“之”后面断开第二处;“奸盗逃于他境”也是所造成的后果。故断句: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故选D。24.考查和理解文章的内容。C.有误。结合“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可知,皇帝听从了郦道元的请求,并且还下了诏书。因此“皇帝没有批准他的奏请”错误。故选C。25.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翻译要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注意调整为现代汉语的句意表达顺序,省略句要补充省略的成分。重点词:(1)自:在;略无:一点儿没有;阙:通“缺”,缺口;(2)山蛮:老百姓;伏,慑服;为,做。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乙】郦道元,字善长,刚进入仕途时,继承他父亲永宁侯的爵位,按照惯例由侯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因为道元执法严肃苛刻,从太傅掾推荐做书侍御史。李彪被仆射李冲弹劾,道元因为属官的关系被免职。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做冀州镇东府长史。州刺史于劲,是顺皇后的父亲,带兵向西讨伐关中,也不到刺史任上来,道元执行刺史的职权有三年。道元为政严酷,官吏们都怕他,作奸犯科的人都吓得逃到别的地方去。后来代理鲁阳郡守,道元上奏要建立各类学校,推崇鼓励学校教化。皇帝下诏说:“鲁阳本来是蛮人世界,不设立贵族读书的大学,现在可以听从郡守所请,以便实现像优秀的郡长官文翁那样的教化。”道元在担任郡守期间,老百姓都畏服他的威名,不敢做坏事。孝明帝孝昌(525—527)初,梁朝派兵攻扬州,刺史元法僧又在彭城反叛。皇帝下诏,让郦道元握有节符,兼侍中,代理行台尚书,部署调度各路人马,照仆射李平的先例。梁军到涡阳,开始败退。道元追赶征讨,杀死和俘获梁军不少。郦道元爱好学问,经常翻看少见的书籍,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还写过《七聘》等文章流传在世上。但是兄弟之间不能友好和睦相处,还多嫌忌,被当时的议论所轻视。26.孟子27.得到是28.B29.逆境出人才法家拂士30.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贤才才是最可贵的无价之宝【解析】26.考查文学常识。甲文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是孟子。27.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得到元府库什么东西?得:得到;②句意:珠玉宝物是迷惑人的毒药。为:是。28.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非宝:不是宝贝;抑:抑或,或许。句意:货物财宝不是宝贝,或许帝王自己是有宝贝的。故选B。29.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第①段列举六个历史人物,这六个历史人物都是经历了挫折,最后都取得了成功,从而阐释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乙】文马后口中的“贤才”就是【甲】文第②段中“法家拂士”。30.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甲】文第②段作者从个人谈到国家,得出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乙】文马后从家谈到国家,通过列举“产业厚则骄生,时命顺则逸生”的现象,引出了“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的道理,“技巧为丧国斧斤,珠玉为荡心鸩毒”的意思是奇技淫巧是丧国的利器,珠玉宝物是迷惑人的毒药,结合“但得贤才,朝夕启沃,共保天下,即大宝也”可知最终得出了贤才才是最可贵的无价之宝的结论。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乙】马皇后听说夺得的元府库的宝物被送至京师,便问朱元璋说:“得到元府库什么东西?”朱元璋道:“是宝贝。”马皇后却说道:“元代有的是宝,为什么不能守而失去了呢?因为货物财物不是宝,或许帝王自有自己的宝贝。”朱元璋说:“皇后的意思我知道了,是说得到贤才才是真的宝贝。”马皇后说:“我经常每见人家家产丰厚就骄傲,命运顺遂就变得安逸,家和国一样,道理也没有不同。所以世间传闻,奇技淫巧是丧国的利器,珠玉宝物是迷惑人的毒药,这确实说的对。只有得到贤才,朝夕听取他们的劝谏和谋略,同心协力共保江山,这才是最可贵的无价之宝。”31.(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到,等到。32.B33.赵括既代廉

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34.(1)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了秦国,秦国把他们都活埋了。35.示例:鲁庄公知人善任,善于听取曹刿意见,在曹刿劝说之下及时抓住战机而取得胜利;赵王不听括母的劝谏,一意孤行,再加上赵括不得人心,失去战机,因而失败。【解析】31.考查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鄙: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句意为:等到赵括即将出兵的时候。及:到,等到。32.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凭借/动词,认为;B.都是代词,代指军事;C.介词,在/介词,给;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故选B。33.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句意:赵括代替了廉颇后,全部更改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主语为“赵括”,后面三个分句的谓语分别是“代”“更”“易置”,据此可断句为: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34.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1)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2)遂:于是,就。降:降服,投降。悉:全,都。坑:动词,活埋。3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比较阅读能力。《曹论论战》中鲁庄公取胜的原因,一方面是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够听取曹刿的意见;另一方面根据“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赢得百姓的支持;最后根据“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知是正确的作战方针。赵军失败的原因从“以天下莫能当”,可看出赵括本人自以为是;从赵母的劝说中赵王的态度“母置之,吾已决矣”可看出赵王一意孤行,不听劝阻;从“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可看出赵括的军队军心涣散,赵括本人不能服众,失去战机。据此概括答案即可。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著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其中的缘故,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等到赵括(被拜为大将)即将出兵的时候,他的母亲上书告诉赵王说:“赵括(这个人)不可以让他当大将。”赵王说:“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回答说:“当初我开始侍奉他的父亲时,他当时做大将,亲自捧着饭把食物送给(别人)的有几十次,所交的朋友有几百个;大王和宗室赏赐给他的东西全都把它送给军中将士和士大夫,从他接受任命的那一天起,就不再过问家里的事。现在赵括刚当上大将,就面朝东方接受朝拜,军中将士没有敢抬起头来看他的,大王所赏赐的金银财宝,他都拿回来藏在家里,而且每天看到有便宜的田地住宅可以买下来的就买下来。大王认为赵括跟他的父亲相比如何呢?他们父子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出兵。赵王说:“老太太你的意见还是先放在一边吧,我已经打定主意了。”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奇兵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赵军)被围困了四十多天,军中断粮,赵括派出精锐的战士,亲自带着他们搏杀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36.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37.就点头38.D39.现在正是作为臣子竭力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呢?40.叶秀发被弥远叹为“贤”,是原因他学识渊博;外敌入侵,他临危不惧、有勇有谋、誓死守城;心胸开阔,为人正直,自己蒙受冤屈不顾,却为李诚之申诉。(意思对即可)【解析】36.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意思:议论的人不记载他的忠勇,反而责难他不能保全百姓,因此秀发(上书朝廷)为之争辩。“反咎”是反而归咎的意思,与前面“不录其忠”形成对比,故“反”前面停一下;“故”是所以的意思,后面是结果,所以“故”前面停一下。所以断句为: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37.考查文言翻译,结合语境分析。(1)句意:就在庆元丙辰年(1196年)考中进士。辄:就。(2)句意:弥远感叹点头说。颔:点头。38.考查文言虚词辨析。A.动词,写/介词,被;B.代词,他的/连词,表选择;C.代词,指秀发/助词,取独,无义;D.介词,都译为“因为”;故选D。39.考查文言翻译,注意关键词的解释。注意关键词:此:这;竭力:竭尽全力;虽:即使;憾:遗憾。40.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贤”是贤能、贤德的意思。结合材料“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可知他做学问十分刻苦;结合“弟子慕之,从其学者岁至数百人”可知他学识丰富,弟子很多;结合“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与邑民何异?’”可知当敌兵兵临城下之时,他不但没有退缩,还鼓励大家一起为国效力,体现他临危不惧、英勇无畏;结合“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可知当他自己被冤枉时,他考虑的还是李诚之,这种大义凛然、为人正直的品质也是“贤”。据此可概括作答。参考译文:秀发师从吕祖谦、唐仲友,极其深入地研究性理之学,用余力写作文章,庆元丙辰年(1196年)考中进士。弟子羡慕他,跟着他学习的每年有几百人。金兵侵犯蕲、黄二州,桐城县与二州接壤,众目睽睽之下不能保全。金人的骑兵将要迫近,秀发的家人哭喊着想要避逃,秀发训斥他们说:“这正是臣子竭尽全力(为国)献身的时候,即使死了又有什么遗憾的?如果我们先撤离了,那么全城的百姓怎么办呢?”于是修筑城墙、挖深护城河,每天为战备防御谋划。恰逢金人派出的间谍来到,秀发抓获了他,立刻在城门前斩首示众。金人的计划失败不能够接近桐城,桐城得以保全。事情结束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降职为迪功郎。不久因追究先前的事被革去官职。秀发退居十多年,没有丝毫怨恨,唯独对李诚之的冤屈感到激愤,上书朝廷(为他)争辩。当初,诚之守卫蕲州,蕲州陷落,全城的士兵全部战死没有投降的人,诚之望着京城的方向拜了两次,拔剑自刎。议论的人不记载他的忠勇,反而责难他不能保全百姓,因此秀发(上书朝廷)为之争辩。史弥远掌权的时候,有从桐城来的人,弥远拿秀发的事向他询问,这个人遍言秀发安抚百姓安定社会的详细事迹,并且说:“我们能够活到现在,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