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艺考生冲刺第八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艺考生冲刺第八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艺考生冲刺第八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艺考生冲刺第八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艺考生冲刺第八单元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一、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伟大的历史转折(1)背景①经济状况:粉碎“四人帮”后,国民经济仍处于停滞状态。②思想基础: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③指导思想: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3)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②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经济方针: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4)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2.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阐释经济体制改革提示: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解图示法解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背景①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②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2)过程①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②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④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⑤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⑥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升至世界第二位;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9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3)意义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迈进。辨析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提示:①计划经济是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以承认并维护私人拥有生产资料,鼓励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交换中的自由价格机制来调节供求关系和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机制。②计划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西方国家在二战后普遍制定经济计划,其特点是加强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这种指导属于宏观调控,国家并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计划经济则属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全面掌握经济,企业没有自主权。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创办(1)设立①1980年我国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为第一批经济特区。②1988年我国设立海南省,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3)影响①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②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③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解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提示:①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②特别行政区的“特”指享有特殊法律地位和特殊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开放: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2)结果:到1992年,沿海经济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4.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建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2)特点: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3)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归纳: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三个“节拍”点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5.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目的: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地位: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影响: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6.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点拨:全方位是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多层次是指对外经历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宽领域是指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1.粉碎“四人帮”意味着彻底纠正“文革”时的“左”倾错误【辨析】粉碎“四人帮”使“文革”长达十年的全局性的政治动乱基本结束。但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继续坚持“左”倾错误,进而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彻底纠正了“左”倾错误。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土地所有权,并适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辨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3.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辨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其根本目的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则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党逐渐明确的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解放生产力的根本措施。前者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即已明确,而后者则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才提出。4.经济特区就是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特色经济、政治制度【辨析】经济特区就是经济建设过程中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经济管理体制的地区,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与特别行政区不同。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典例1

(2018·全国卷Ⅲ)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有助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出现材料中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城乡一体化无关,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不符合时间限制,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工业整体的发展,没有涉及工业内部结构的变化,D项错误。【答案】A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变式1

(2019·山东济南二模)1957到1978年间,我国农业劳动者从19316万人增加到29426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5.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仅增长84%。这一现象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B.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明显C.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D.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A【解析】由材料,农业劳动者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大增长迅速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较慢,这说明这一时期的人民公社化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较低,农村经济体制需要改革,故选A项;题目中只有提及农业劳动者的数量,没有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前后对比,排除B项;在这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和工业,材料中没有工业发展情况,无法了解社会经济结构情况,排除C项;农业总产值的速度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一个方面,不能代表全体情况,排除D项。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变式2

(2018·湖北5月冲刺)1984年,邓小平在与中央有关负责人谈话时说道:“农村政策很有效,农村状况确实很好,我们需继续采取措施,使形势更好……”1990年,邓小平提出:“从长远的观点,农村要有两次飞跃……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这表明邓小平主张(

)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C.坚持家庭联产承包 D.深化农村体制改革D【解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A项错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B项错误;据材料“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当的规模经营”可知坚持家庭联产承包不合题意,C项错误;根据邓小平在1984年和1990年的谈话内容的变化可以得出邓小平主张深化农村体制改革,D项正确。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典例2

(2016·海南卷)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其直接结果是(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安徽开始的,与广东和福建省不符,A项错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确定以广东和福建两省为基础,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B项正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确定的,与1979年不符,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始于1984年,与1979年不符,D项错误。【答案】B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变式3

(2017·江苏卷)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B【解析】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为解决扩大出口创汇问题,扩大企业自主权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B项正确;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主要是为了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题目中出口外汇存在的三大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变式4

(2016·天津卷)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80年代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的发布(

)A.表明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B.主要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C.增强了政府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D.巩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C【解析】1979年和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联系逐渐密切,但不能体现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A项错误;从材料提及的法规来看都是中外经济合作领域,可知这些法规不仅仅是为发展市场经济,B项错误;以法律法规形式保障中外合作,反映出中国实现对外开放的可信程度已上升到法律层面,C项正确;材料法律发展的是中外合资企业,不属于公有制经济,D项错误。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1.1978年11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个农民神情紧张地签定了一份契约,率先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A.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B.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需求C.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D.使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走上新阶段2.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派统购。这说明(

)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CC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3.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C.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4.“热词”是指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历届党代会的热词,都是党和国家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1992年党的“十四大”的热词应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本质”C.“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D.“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B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5.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1992年“改革”层面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对应的“开放”层面是(

)A.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B.14个沿海开放城市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形成沿海开放地带6.21世纪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开始向西南转移。这种开放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等地的对外开放的本质不同是(

)A.实行政策不同 B.地理位置不同C.根本目的不同 D.外商地位不同BC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1.(2018·衡水金卷模拟压轴卷)1965年,上海的钢材、机床、棉纱产量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缝纫机产量占三分之一,手表产量占列十分之九。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后,上海这座计划经济的重镇,经济增长率却处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的位次。这折射出(

)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难以突破B.改革开放制初期总体布局的特征C.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改革导致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B【解析】1980年代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他地区已经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A项错误;1965年上海的各项工业比重体现出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整体的布局特征,B项正确;“严重滞后”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上海经济增长率低不等于其经济地位的下降,D项错误。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2.(2017·安徽合肥三模)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C.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C【解析】1982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成效,但没有完成,A项错误;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产量显著增加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B项错误;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产量显著增加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项正确;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是在1985年,D项错误。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3.(2019·河南洛阳三模)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教授在解释中国市场化过程时,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作者意在说明(

)A.民间力量推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B.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处于被动地位C.边缘力量在政治变革中的强势地位D.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解析】“如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家农户一致同意分田单干,乡镇企业引进了农村的工业化,个体户打开了城市私营经济之门等”表明民间力量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故选A项;“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表明经济体制改革是体制外推动,但不能表明政府在其中的地位,排除B项;“认为中国的市场化变革是由体制外的边缘革命推动的”表明边缘力量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处于强势地位,排除C项;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排除D项。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4.(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

)A.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C.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D.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C【解析】由材料“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可知“满负荷工作法”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故选C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项;1992年后开始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分配方式而非管理体制的改变,排除D项。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5.(2019·江苏苏锡常镇二模)下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来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关于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背景,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80年代初期下降与家庭联产承包有关B.20世纪80年代后期增高与经济体制改革无关C.1990年波动是因为“南方谈话”影响D.1994年后下降是因为贯彻中共十五大精神A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解析】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城市的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故选A项;80年代后期增高是由于城市在1984年改革国有企业,排除B项;“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排除C项;中共十五大是在1997年召开的,排除D项。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6.(2018·湖南怀化三模)以下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表中各项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的转型升级 B.抓住战略机遇期C.国家政策的调整 D.主动融入全球化C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解析】“表中各项经济指标”没有各项产业的信息,A项错误;“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中没有提到战略机遇,B项错误;根据“中国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列表”均出现飞速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是主要原因,C项正确;“1978年和2012年各项经济指标”无法判断是否主动融入全球化的浪潮,D项错误。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7.(2018·福建福州一中5月模拟)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一面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大而不强;一面是性价比高的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消费流向国外。”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全球化浪潮影响 B.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C.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D.创新驱动力观念滞后B【解析】全球化要求世界各国的经济融入世界,但是题干没有提及,A项错误;当今中国经济一方面要向资源节约型发展,即淘汰产能过剩行业,同时要向创新型发展,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B项正确;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社会增加性价比高的产品,这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C项错误;创新观念滞后是题干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D项错误。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8.(2018·福建福州二模)1988年前后,“十万人才下海南”。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在海南开始了创业,后发展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万通创业主要得益于(

)A.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B.城市国有制企业改革的推进C.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解析】依所学,1988年海南成为国家经济特区,因此得益于海南特殊的经济政策,而非特殊的地理优势,A项错误;据材料“冯仑、潘石屹等6个年轻人凑足了3万块钱,壮大为国内著名的现代化实业集团,万通集团”可知万通集团是私营企业并非国有企业,B项错误;据材料“十万人才下海南,在海南开始了创业,万通集团”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C项正确;依所学,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初步确立,D项错误。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9.(2019·四川雅安三模)1982—1999年《人民日报》中外合资企业广告抽样统计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表中1991年前后广告内容的变化反映了(

)A.外资在中国市场占主导地位B.轻工产品成为合资的主要领域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完全建立D.外资对中国市场信任度不断增强D【解析】由材料可知1982—1999

年中外合资企业规模扩大,由轻工业向重工业合资的趋势加强,体现了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任,故选D项;“主导地位”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抽样调查统计,中外合资轻重工业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排除C项。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10.(2019·重庆二模)1979年7月,《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颁行。到2011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643.9亿美元。下图为《1997—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据此可知,外商直接投资(

)A.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不大B.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要形式C.变化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D.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D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解析】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减少,国际经济形势对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影响很大,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外商投资与国内经济关系,未涉及投资形式的主体,排除B项;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的年度如2002—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显著,排除C项。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11.(2019·安徽合肥一模)2017年海南省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817元和12902元,较之于1987年,分别增长了30.3倍和7倍。此外,海南环岛高铁已全线开通,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医疗健康产业等12个重点产业均有重大发展,特色产业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也蓬勃兴起。海南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

)A.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B.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C.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D.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D【解析】题干中反映2017年海南城镇和农村收入较之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前,大幅增长,这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故选D项;自然环境的独特优势,是其优势之一而已,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乡镇企业的崛起,排除B项;深圳才是科学技术中心,题干未提及海南科技发达,排除C项。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12.

(2019·北京门头沟区一模)下图所示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轴,其中,对空白的三个时间曾经发生的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①实行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经济政策和政治制度B.②带动了珠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C.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D.以上三个事件都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C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解析】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故选C项;1980年中国设立了经济特区,实行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但政治制度没有发生改变,故①错误,排除A项;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带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故②错误,排除B项;空白之处的事件都是对外开放的表现,排除D项。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13.(2018·四川雅安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过一场乡村建设运动,以中华平民教育会、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金陵大学等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和学术团体,为实现所谓“民族再造”或“民族自救”,到农村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他们认为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是农民“愚”“穷”“弱”“私”,是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引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或崩溃。因此,只需要在维护现存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前提下进行一点一滴的社会改良。

——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五点二分。材料二

1983年中央废除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政府,确立了“乡政村治”二元基层治理体制新模式,建立了村民自治制度;逐步取消了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鼓励农民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经济。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制度,开创了直接补贴农民的先河。2006年,中国农村结束了2600多年“皇粮国税”的历史,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正向着统筹城乡的方向发展,“全民低保”进入攻坚阶段。

——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