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协作体高三下学期高考生物试题模拟试题精选汇总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为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某植物插枝生根的作用,科研人员获得了如表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甲组乙组丙组2,4-D浓度(mol/L)10-1010-50生根数目(条)43822A.本实验还可以利用根的总长度作为检测指标B.若欲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10-10到10-5之间设置浓度梯度实验C.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该相同D.该实验可以说明低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高浓度的2,4-D抑制插枝生根2.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3个复等位基因ⅠA、ⅠB、i控制ABO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图,Ⅱ-3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Ⅰ-5个体有3种可能的血型C.若Ⅲ-1与Ⅲ-2婚配,则后代为AB血型的概率为1/4D.若Ⅲ-1与Ⅲ-2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则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3/273.研究发现,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可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全面启动对癌细胞的免疫攻击,使用抗PD-1抗体可使癌症患者的肿瘤快速萎缩。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PD-L1蛋白和PD-1蛋白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功能C.PD-L1蛋白和PD-1蛋白均可与抗PD-1抗体结合D.癌症患者体内的PD-1蛋白表达不足会降低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4.土壤内含有松散的颗粒,有利于微生物和小动物的生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释放的能量供给绿色植物利用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日光灯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D.为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选用样方法,并随机取样5.下图是甲、乙两种群的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式,N表示种群数量,t表示种群增长的时间,dN/dt表示种群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长量。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甲、乙种群数量的增长类型分别为“J”型增长和“S”型增长B.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乙种群的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甲、乙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分别为增长型和稳定型D.甲、乙种群在生态系统中不可能是生产者和分解者6.将某成熟植物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A物质溶液中,观察发现其原生质体(除细胞壁以外的部分)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0~1h内水分子只能从细胞内移动到细胞外B.在1h后A物质才开始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C.在1~3h内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渗透压D.若3h后继续观察可能会看到该细胞吸水涨破7.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东北虎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栖息地片段化将会A.有利于东北虎个体的迁入、迁出及个体间的交流B.使东北虎的捕食更方便,利于其生存与繁衍C.使东北虎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D.使东北虎繁殖加快,进而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8.(10分)某研究小组发现,血液中含有一种名为“GDFⅡ”的蛋白质,其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因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所以GDFⅡ含量减少会导致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血液中GDFⅡ的减少可能与人体神经干细胞的衰老有关B.血液中GDFⅡ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改变C.若控制GDFⅡ合成的基因不能表达,可导致神经干细胞发生癌变D.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这可能与端粒不断被损耗有关二、非选择题9.(10分)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nCoV”,为有包膜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50-200nm。颗粒表面有棒状突起,使病毒看起来如同花冠,故而得名。2019-nCoV基因组长度为29.8Kb,为单股正链RNA(正链RNA能与核糖体结合,具有mRNA的功能),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基因突变,给疫苗研制带来困难。其5’端为甲基化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可直接作为翻译的模板,其基因组特征与哺乳动物相似,此病毒已在全世界感染多人。(1)请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感染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后,经常出现发热症状,原因之一是淋巴因子刺激了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中枢,使有关腺体分泌的___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从而使产热增加。(3)感冒发热饮水较多后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兴奋进而导致尿量增加,利于毒素排出体外。(4)科研工作者正努力研制预防新冠肺炎疫苗,从免疫学角度讲,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____。将疫苗注射人体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____并结合肺部细胞表面受体,从而寄生在宿主细胞中,_____________能识别被寄生的宿主细胞,并与之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新型冠状病毒被释放出来,而后被______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所凝集,使之失去感染能力,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5)新冠肺炎是一种_______________(填“遗传病”或“传染病”),请说出预防该种疾病的两种有效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通过研究科学家推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始宿主可能是蝙蝠。蝙蝠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由于它有特殊的免疫系统“随时戒备”、“调控得当”,才有效遏制了病毒在体内泛滥,也成功避免了在对抗病毒过程中的伤害。既然蝙蝠携带那么多病毒,那么危险,是否应该大量消灭蝙蝠以确保人类的安全呢?请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一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某同学进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在适宜条件下,对黑藻进行遮光处理(完仝黑暗),测得其吸收CO2速率和释放CO2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吸收或释放CO2速率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或释放CO2的量),其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途径如图2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CO2__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影响该反应的因素除外部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等,还有内部因素如____________(写出两个)。(2)遮光处理后,短期内叶肉细胞中RuBP的含量会____________,完全黑暗后黑藻并没有立即停止吸收C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黑暗环境中叶绿体输出的三碳糖来自于____________,输出的三碳糖转化为葡萄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在_______________(填场所)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4)该同学欲进一步探究遮光对黑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操作如下:a.取等量遮光不同时间的黑藻苞叶烘十、粉碎、研磨,得到色素提取液;b.光电比色法定量,以____________作为对照溶液,分别在652nm、663nm和645nm处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的____________;c.计算。11.(14分)研究发现大多数Ⅱ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肠促胰素不足表现出肠促胰素效应减退。肠促胰素以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为主要代表,具有调节血糖的功效,基于GLP-1的治疗成为糖尿病干预研究的新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由________细胞产生,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________(写出三种作用即可),从而降低血糖。(2)正常人在进餐后,肠促胰素开始分泌,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据图1分析,“肠促胰素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3)为检测GLP-1类似物的药效,研究者利用含GLP-1类似物的药物制剂和安慰剂进行临床对照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①根据对照实验原理,从成分分析本实验中使用的安慰剂是指________________,其使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常人”或“Ⅱ型糖尿病患者”)②据图2分析GLP-1类似物的作用特点,在血糖平台水平高时,GLP-1可以促进________的分泌;在血糖平台水平低时,GLP-1不抑制________的分泌。该临床试验表明,GLP-1类似物既能降低血糖,又能保证个体不会出现________症状。12.科学家发现,单独培养的大鼠神经元能形成自突触(见图甲)。用电极刺激这些自突触神经元的胞体可引起兴奋,其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神经元产生和维持-68mV膜电位的主要原因。(2)胞体受刺激后,电位变化出现第一个峰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此时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至轴突侧支的突触小体,引起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胞体膜(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引发新的神经冲动,产生第二个峰值。(3)谷氨酸也是一种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能使带正电的离子进入神经元,导致其兴奋。利用谷氨酸受体抑制剂(结合上述实验),证明大鼠自突触神经元的神经递质是谷氨酸。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A、研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植物插枝生根的作用,可以用生根数或根的总长度作为检测指标,A正确;B、与浓度为0时比较,2,4-D浓度为10-5mol/L时,对生根表现为抑制,为10-10mol/L时,对生根表现为促进,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应在0到10-10之间设置浓度梯度实验,B错误;C、该实验自变量为2,4-D浓度,时间为无关变量,三种溶液处理插枝的时间应该相同,C正确;D、该实验可以说明低浓度的2,4-D促进插枝生根,高浓度的2,4-D抑制插枝生根,D正确。故选B。2、C【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控制ABO血型的基因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Ⅱ-1患该遗传病,而其父母正常,所以可判断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Ⅰ-1、Ⅰ-2正常,而Ⅱ-1(女性)患病,可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由于Ⅱ-5为AB血型(IAIB),则Ⅰ-5基因型可能为IAIA、IAIB、IAi、IBIB、IBi,血型共3种:A型、B型、AB型,B正确;C、就血型而言,Ⅲ-1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由于Ⅱ-5为AB型(IAIB),Ⅱ-6为O型(ii),则Ⅲ-2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Ⅲ-1与Ⅲ-2产生的配子均为IA:IB:i=1:1:2,二者婚配,则后代为AB型(IAIB)的概率为1/4×1/4×2=1/8,C错误;D、就该病而言,Ⅲ-1基因型为2/5TT、3/5Tt,产生的配子为7/10T、3/10t,由于Ⅲ-3患病,则Ⅱ-5、Ⅱ-6基因型均为Tt,则正常Ⅲ-2(T_)基因型为1/3TT、2/3Tt,产生的配子为2/3T、1/3t,Ⅲ-1和Ⅲ-2婚配,正常女儿(T_)中TT和Tt的比例为14:13,其中携带致病基因(Tt)的概率为13/27,D正确。故选C。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正确判断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写出各个体的基因型,判断后代患病的概率。3、A【解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A、对癌变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正确;B、PD-L1蛋白和PD-1蛋白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功能,B错误;C、只有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可与抗PD-1抗体结合,C错误;D、癌症患者体内的PD-1蛋白表达不足,会使得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结合减少,使癌细胞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因此,机体细胞免疫的能力会增强,D错误。故选A。4、A【解析】

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不能供给绿色植物利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详解】A、土壤中既有分解者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土壤中微生物的存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正确;B、土壤中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利用,但其分解释放的能量除了满足自身生命活动需要,其余均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绿色植物无法利用这部分能量,B错误;C、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趋湿怕高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制作诱虫器来进行收集,C错误;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故选A。5、A【解析】

本题以数学模型为情境,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等知识。由图可知,甲种群随种群数量增加,增长速率增大,属于“J”型增长,乙种群随种群数量增加,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属于“S”型增长。【详解】A、由图可知,甲种群随种群数量增加,增长速率增大,属于“J”型增长,乙种群随种群数量增加,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属于“S”型增长,A正确;B、由图无法看出二者的种间关系,乙种群由于存在环境阻力而呈现“S”型增长,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环境阻力增强,B错误;C、在一定种群数量范围内,两种群增长速率都增加,其年龄组成均属于增长型,乙种群最终为稳定型,C错误;D、该图反映种群的增长方式,无法确定其代谢类型和营养方式,不能确定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D错误;故选A。6、C【解析】

分析曲线图: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详解】A、在0~1h内浸泡之初,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由细胞液渗透至外界溶液的数量,多于由外界溶液透过原生质层渗透至细胞液的数量,细胞表现为失水,A错误;B、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一开始就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C、1~3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D、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侧,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植物细胞吸水不容易涨破,D错误。故选C。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曲线图,并能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满足的条件答题。7、C【解析】

栖息地的碎片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少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少。【详解】A.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阻碍基因交流,A错误;B.栖息地片段化会造成小种群,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B错误;C.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C正确;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D错误。8、C【解析】

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认为,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在端粒DNA序列被“截”短后,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详解】A、GDFⅡ含量减少可导致神经干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下降,从而抑制端粒的修复延长,使细胞衰老,A正确;B、衰老的细胞会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B正确;C、控制GDFⅡ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则机体无法合成GDFⅡ,可能会加速细胞衰老,但不会导致神经干细胞发生癌变,C错误;D、端粒酶在细胞中可以将端粒修复延长,而让端粒不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细胞分裂次数增加,D正确。故选C。本题以细胞衰老为题材,考查端粒学说,考生需要识记教材中端粒学说的内容,结合题干中GDFⅡ这个物质进行分析。二、非选择题9、体温调节甲状腺渗透压感受器抗原识别效应T细胞体液传染病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不能。①首先有它的生态价值。②其次是它的科学价值。③另外还有经济价值。【解析】

该题属于信息题,首先需要结合题干给出的信息推测得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且单股正链可以直接作为模板进行翻译,因此新型肺炎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且能直接进行复制和翻译。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进而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新型肺炎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以直接进行翻译,因此其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以发生自我复制和翻译,不需要逆转录为DNA,可以用中心法则总结RNA的自我复制和翻译过程;(2)发热症状的产生与体温调节有关,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其可以支配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调节体温;(3)血浆渗透压降低,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机体减少分泌抗利尿激素,从而使尿量增多;(4)疫苗的本质是灭活的抗原;由于病毒选择性的入侵肺部细胞,证明其对细胞具有识别功能;当它进入宿主细胞以后,主要依靠细胞免疫产生的效应T细胞对宿主细胞进行识别,并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使得抗原暴露出来;暴露出来的抗原最终依然需要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对其进行特异性结合,从而消灭抗原;(5)遗传病的定义要求患者的遗传物质被改变从而造成了疾病,但新冠肺炎病毒并未改变人体的遗传物质,只是对人体细胞造成了破坏,同时具有高度的散播和传染能量,所以属于传染病;预防传染病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控制传染源;②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6)虽然蝙蝠携带有较多的病原体,但蝙蝠作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一环,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并且通过蝙蝠研究超声波发明了雷达等,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还有其它的经济价值,因此不能将其大量杀害。该题重点考察了新冠病毒的特征,以信息题的形式给出了该病毒的结构和遗传特征,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免疫、生态价值等进行逐步分析,考察了学生获取信息结合知识点分析问题的能力。10、还原酶活性、酶含量、RuBP含量、pH等减小在有光照期间积累了一定量ATP和NADPH,可使碳反应持续一段时间淀粉水解细胞溶胶和线粒体95%乙醇吸光值(吸光度或光密度值或OD)【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初始时CO2吸收速率大于零且能维持稳定,此时仍可进行光合作用,此后随黑暗时间延长,CO2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终转变为向外释放CO2,此时进行呼吸作用;图2为碳反应过程。【详解】(1)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称为卡尔文循环;影响碳反应的因素有外部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等,还有内部因素如酶的活性、酶含量、RuBP含量、pH等。(2)遮光处理后,光反应停止,ATP和NADPH含量减少,三碳酸还原减少,短时间内RuBP含量减少;图1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后,黑藻并没有立即停止吸收C02,原因是在有光照期间积累了一定量的ATP和NADPH,可使碳反应持续一段时间。(3)黑暗环境中,黑藻停止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输出的三碳糖来自于积累的淀粉的水解;在氧气充足情况下细胞进行需氧呼吸,葡萄糖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成C02。(4)测定叶绿素含量可用光电比色法定量,根据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色素用95%乙醇提取,所以需要用95%乙醇溶液作为空白对照。解答此题需要明确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并能提炼题图信息分析作答。11、胰岛B摄取、利用、储存、转化等口服葡萄糖(进食)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葡萄糖不含GLP-1类似物药物的制剂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低血糖【解析】

据图1可知,口服葡萄糖时,胰岛素的应答反应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葡萄糖。据图2可知,在血糖平台水平高时,注射GLP-1和安慰剂,胰岛素分泌率前者较大;在血糖平台水平低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率相差不大。【详解】(1)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储存、转化等,从而降低血糖。(2)据图1可知,口服葡萄糖(进食)对胰岛素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静脉注射葡萄糖,两曲线之间的差值即为“肠促胰素效应”。(3)①为检测GLP-1类似物的药效,应进行有无GLP-1类似物的实验。根据对照实验原理,本实验中使用的安慰剂是不含GLP-1类似物药物的制剂,其他成分与实验组相同;检测该药物的药效,其使用对象应是Ⅱ型糖尿病患者。②据图2可知,在血糖平台水平高时,注射GLP-1和安慰剂,胰岛素分泌率前者较大,说明GLP-1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血糖平台水平低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率相差不大,说明GLP-1不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临床试验表明,GLP-1类似物既能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