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_第1页
《梦溪笔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_第2页
《梦溪笔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_第3页
《梦溪笔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_第4页
《梦溪笔谈》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溪笔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外研版拓展模块《梦溪笔谈》二则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两篇短文中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梦溪笔谈》的基本情况和学术价值;

3.学习《雷震》,体会作者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学习《正午牡丹》,感受作者的科学精神;

4.培养对古籍中的科学记载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习重点、难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字词,重点语句的翻译;

2.探究沈括对雷震的评价的错误。

【教学时数】

本课所需教学时数为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那“千古不灭的科技巨星"沈括正在向我们招手……当我们打开他那标志“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时,仿佛打开了巨大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世上的珍宝,光辉夺目,粲然辉煌。其中有两颗无比美丽的珍珠,灿烂地眨起眼睛。让我们走进它的迷人世界。

二、作者简介:

沈括(1031一1095),北宋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参加王安石变法,晚年致力于总结学术领域中的知识经验,撰写《梦溪笔谈》26卷。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各方面知识。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等。社会历史现象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于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有所反映,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翔实记载。今人有《梦溪笔谈校证》。

三、文体知识:

古代的笔记,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魏晋到明清的笔记,大致可分三类:

(1)小说故事:小说故事又可分为“志人"及“志怪”二大类。“志人"者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志怪”者如晋干宝《搜神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2)历史琐闻:以记录历史事件、掌故,或文献的杂录丛谈为主。例如晋人托汉刘歆著的《西京杂记》等。

(3)考据辨证:为涉及研究、论辨及考据性质的读书随笔或札记。例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清顾炎武《日知录》、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清孙诒让《札选》。

笔记以“杂"著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难以严格划分。例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追踪晋宋的志怪小说而间杂考辨。

四、关于《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现代人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五、疏通文意:

要求:学生自读课本,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然后分组交流,通过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学生提出师生共同解决。须注意两点:(1)由学生逐句翻译;(2)学生归纳重点的文言知识。

【教师备答】见“参考译文”。

六、研讨《雷震》问题: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归纳本文的结构思路,概括文章主旨。

(一)文章思路

《雷震》如实地记录了一次雷击的现象和后果。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内侍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到“而室亦俨然”)详尽描述了“暴雷所震"的经过和结果。

第二部分:(从“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到“不其难哉")作者对这次雷震现象的评价。

(二)重难点问题

问题一:作者是如何生动记述雷震过程的?

【教师备答】第一层,写雷震过程。先写雷火运行的地点、轨迹,“自窗间出,赫然出檐”,“赫然"意思是“光彩鲜明的样子,多指红色”,用词十分生动,形象描绘出雷火的颜色;接下来写人们的反应“皆出避之”,间接写出了雷震的震撼性。第二层从三个方面写雷震后的结果: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银悉镕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刀室中镕为汁,而室亦俨然。

问题二:根据掌握的物理知识,解释《雷震》中的现象。

【教师备答】本则笔记描述了一次暴雷袭击现象。在雷击中,金属器具都销熔为液体,而非金属器具却能完好无损。他观察到金属这种导电体为强大的雷电流所熔化,而不导电的绝缘体却安然无损。

一般来说,带有负电荷的云层接近地面时,会使地面产生感应正电荷。当电位差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放电现象,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这就是雷击。同时,高电压放电可以生成高频交变磁场,处在电磁场内的金属会产生强大的涡电流,足以使金属熔化;而非导体则不会产生涡电流,因而“曾不焦灼”。其原理和现代工业中用来熔炼金属的高频感应电炉相似。

问题三:沈括对雷震的评价有何错误?

【教师备答】他却用佛经上的话把矛盾归结为“龙火"与“人火”的区别,引出了人类不能“穷测至理"的结论,这种认识上的“不可知论”显然是错误的。

七、研讨《正午牡丹》问题:

要求:快速阅读课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找出每段的关键句,概述各段重点,归纳本文的结构思路,概括文章主旨。

(一)文章思路

《正午牡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全文第一句,写欧阳公修看不出画的妙处。

第二部分:丞相吴育陈述这幅画的妙处。

第三部分:全文最后一句,作者的评价和感叹。

(二)重难点问题

问题一:吴育根据什么断定画中是正午牡丹?

【教师备答】以图画之中牡丹花朵的色泽、大小与猫的眼睛共同反映绘画的时间。文中的吴公根据两条线索判断图中所画为正午牡丹:画中牡丹的花瓣张口开放,显得涣散无力;猫眼的黑睛如线。

问题二:《正午牡丹》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备答】从画家的角度看,除了本身必须具备过硬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