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曹阳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上海市曹阳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上海市曹阳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上海市曹阳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上海市曹阳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曹阳二中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年来,成都市不断推动龙泉山森林的生态修复工程,使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关于生态修复工程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B.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水平有所提高C.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使群落中各种群的数量都明显增加2.下列关于人甲状腺及其分泌的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长期缺碘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C.甲状腺通过导管将甲状腺激素分泌到血液中D.甲状腺能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3.某同学在安静状态下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自我体温监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同学的体温处于波动状态且一直不正常B.15时后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C.在11~12时该同学可通过加盖棉被增加排汗的方式来进行退热D.该同学的机体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散热主要通过皮肤4.神经元在前一次动作电位发生后极短时间内,不管给予多大的刺激均无法再形成另一次动作电位,称为绝对不应期,这与某离子通道全部开放或完全失活有关,该离子通道是()A.钠离子通道 B.钾离子通道 C.氯离子通道 D.镁离子通道5.下图中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其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B.刺激C处,A处较D处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①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转变D.神经递质与①上的受体结合并被后膜吸收6.将花盆放入暗箱中,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则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椴树是我省常见的树种,适生于深厚、肥沃、湿润的土壤,山谷、山坡均可生长,生产生活中常用扦插进行椴树苗木的繁殖。生根粉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生根粉对椴树插条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实验:①取当年生椴树枝条若干,每个插条上部保留2片1/2叶,插条基部切口斜切,均分为7组,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生根粉溶液浸泡插条基部1min。②在恒温的扦插培养池中,插条以适宜株行距插入消毒过的珍珠岩基质,添加足量的水后,根据实验时气温、光照等条件调节喷水量.待插条生根后,逐渐减少喷水量,适度增加光照。③从扦插后的第15天开始观察,分别记录不定根发生的时间,并依照相应数据计算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结果如下表:生根粉浓度/(mg·kg-1)不定根发生/d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条空白对照组2834.53.51002550.54.02002453.04.35002362.84.510002446.64.520002537.14.430003126.43.1(注:①生根率=生根插条数/插条总数×10%;②平均生根数指生根插条上不定根的平均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加____________的清水,因变量是____________。(2)步骤①中,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3)由表中数据可知3000mg·kg-1生根粉具有____________(“增加”或“减少”)生根数的效应,生产上应选择浓度为____________的生根粉处理椴树插条。(4)图2为未经生根粉处理的椴树枝条横放-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ab两侧的生长状况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体现两重性。(5)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生物兴趣小组进-步测定了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后在不定根发生期插条内生长素(IA)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如图3。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插条生根表现为相互____________,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机理可能是____________。8.(10分)小儿麻痹症是由脊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嗜神经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纤维,以脊髓前角传出神经纤维损害为主。如图为脊髓及其相关的神经纤维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害图中___________结构(填字母“A、B、C、D或E”),叩击患者的膝盖,患者是否有感觉和肌肉反应分别是___________(2)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后通常会引起人体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体温升高会导致位于下丘脑的温觉感受器兴奋,温觉感受器兴奋时,细胞膜上的膜外电位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3)戴口罩有利于阻止病毒与___________构成的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接触,该道防线与第___________道防线的不同点是不具有特异性。9.(10分)研究人员对小鼠的酒精成瘾机制进行了研究。(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时期处理成瘾前期第1~3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4~5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期第6~19天无限量供应水和15%酒精成瘾后期第20~22天在铃声后提供15%酒精第23~26天在铃声后提供掺入苦味物质的15%酒精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据图可知,丙组小鼠的行为特点是_____,说明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_____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利用光遗传技术进行检验,实验组相关处理是第一组_____、第二组_____(填选项前字母)。A.以甲、乙组小鼠为实验材料B.另取接受过铃声训练的小鼠为实验材料C.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氯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D.向小鼠mPFC相关神经元中导入光激发后能引起钠离子内流的蛋白质的基因E.进行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F.在第4~5天和23~26天进行光激发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是_____。(4)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上述研究的应用前景_____。10.(10分)雪乡位于黑龙江省海林市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年积雪可达8个月,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某科研小组对双峰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棕背平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回答下列问题:(1)对棕背平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_____型。其数学模型:Nt=N0λt中,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___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______,而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_________。(5)据调查,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11.(15分)回答以下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Ⅰ.人被蚊虫叮咬后,叮咬部位会出现红肿,并使人感觉到叮咬部位发痒.被叮咬者有时会不自觉地用手指抓挠痒处;如果患处瘙痒严重,被叮咬者会加大抓挠的力度,严重的会导致叮咬部位破裂而流血,甚至引起病菌感染。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感觉痒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被叮咬者会不自觉地用手指触摸叮咬部位,该行为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被叮咬者感觉到叮咬部位发痒而主动去挠痒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______(填“双”或“单”)向的。(2)结合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分析,叮咬部位出现红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Ⅱ.下图为一个蟾蜍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蜍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现有一个如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3)实验步骤:①将药物X放于______点,再刺激______点,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②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记录肌肉收缩情况。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若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若_________________,说明药物X是两者都能阻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生态工程的实例分析:实例问题实例原理对策案例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产出,以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建立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窦店村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运用多种原理,应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甘肃陇南县“九子登科”模式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土地荒漠化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缩小和破坏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控制污染、退田还湖江西鄱阳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修复土地、恢复植被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环境生态工程环境污染城市环境生态工程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废弃物处理、合理布局等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详解】A、生态修复工程作用可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为复杂,A正确;B、生态修复的过程中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水平有所提高,B正确;C、生态修复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正确;D、生态修复工程并不能使群落中各种群的数量都明显增加,D错误。故选D。2、C【解析】1、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2、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婴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B正确;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故甲状腺细胞直接分泌甲状腺激素,不需要通过导管运输,C错误;甲状腺能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根据调节过程准确判断各项,属于基础题。3、B【解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即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详解】A、该同学的体温处于波动状态,但在37℃左右的波动是正常的,A错误;B、15时后机体体温相对稳定,参与体温调节的既有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等激素参与的调节,故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实现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C、在11~12时该同学体温偏高,此时加盖棉被会导致产热大于散热,不利于退热,C错误;D、图示为安静状态下的体温示意图,此时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D错误。故选B。4、A【解析】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不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约相当于锋电位发生的时间,所以锋电位不会发生叠加,而且产生锋电位的最高频率也受到绝对不应期的限制。绝对不应期决定着两次相继兴奋之间的最小间隔时期。【详解】动作电位的产生与钠离子内流有关,绝对不应期时,由于神经元钠离子通道全部开放或者完全失活,不能产生钠离子内流,神经元在前一次动作电位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不管给予多大的刺激均无法再形成另一次动作电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析】分析甲图: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分析乙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①为突后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详解】A、甲图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途径是C→D,所以A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A正确;B、刺激C处,兴奋由C到D要经过突触,速度慢,C→A是同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故A处比D处要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正确;C、乙图中①是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发生改变,因此①处可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神经递质与①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降解或者回收进细胞(被突触前膜吸收),D错误。故选D。6、A【解析】判断胚芽鞘是否生长,看是否有生长素的来源,且生长素是否能到达作用部位;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看生长素是否分布均匀。【详解】A、若花盆和暗箱同步匀速旋转,光只能由左边的孔进入,胚芽鞘向孔那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小孔弯曲生长,A错误;B、若暗箱匀速旋转,花盆不转,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B正确;C、若花盆匀速旋转,暗箱不转,胚芽鞘受光均匀,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分布均匀,则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C正确;D、若暗箱和花盆都不旋转时,只有胚芽鞘左侧能接受到光照,胚芽鞘左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生长更慢,因此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正确。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生根粉(2).不定根发生的时间、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3).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4).减少(5).500mg•kg-1(6).能(7).拮抗(8).生根粉处理后能提高IAA的含量,促进枝条生根;同时降低ABA的含量,减弱对生根的抑制作用【解析】曲线分析:随着生根粉浓度升高,IAA先升高后降低,而ABA则下降后,基本稳定;表格分析:随着生根粉浓度升高,生根率先升高后降低,并且能体现生根粉作用的两重性。【详解】(1)本实验中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是不加生根粉的清水,因变量是不定根发生的时间、生根率和平均生根数。(2)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故步骤①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3)由表中结果表明,生根粉对搬树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与对照相比,3000mg·kg-1的生根粉具有减少生根数的效应,而促进插条生根较适宜的生根粉浓度为500mg•kg-1左右,生产上应选择浓度为500mg•kg-1的生根粉处理椴树插条。(4)椴树枝条横放一段时间后,由于重力生长素向下横向运输,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根比较敏感,b侧浓度高,抑制生长,a侧促进生长,故根向地生长体现了两重性。(5)据曲线分析可知,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和脱落酸对插条生根表现为相互拮抗,其原因可能是生根粉处理后能提高IAA的含量,促进枝条生根;同时降低ABA的含量,减弱对生根的抑制作用。【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表格,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题目难度适中。8、(1)①.B②.有感觉,但肌肉无反应(2)①.产热大于散热②.由正变负(3)①.皮肤和黏膜②.三【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2、免疫系统的组成: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②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小问1详解】根据题意,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纤维,因此侵害图中B结构;肌肉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的一部分,产生感觉的是大脑皮层。患者传出神经受损,叩击患者的膝盖,会有感觉,但是不能发生膝跳反射,因此有感觉,但肌肉无反应。【小问2详解】人是恒温动物,产热量=散热量。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导致产热大于散热,因而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兴奋,神经细胞会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因此膜外电位的变化情况由正变负。【小问3详解】人体第一道防线为皮肤、黏膜,戴口罩有利于阻止病毒与第一道防线的接触;第一、二道防线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点睛】本题考查人体神经调节、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作答。9、①.条件反射②.反射弧③.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④.突触⑤.BCEF⑥.BDEF⑦.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具体描述无论在有无苦味物质时的酒精摄入情况亦可,结果要与前面分组对应)⑧.研究人脑是否有类似机制,预测哪些人容易酒精成瘾;开发能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排尿反射等都非条件反射。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由特定的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条件反射提高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脑越发达的动物,建立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复杂。【详解】(1)将小鼠置于训练装置中(图1),每次在铃声后提供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小鼠听到铃声就吸吮饮水装置,这种反应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条件刺激形成的,因此,小鼠的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2)训练成功后,研究人员进行了连续26天的酒精成瘾测试(如表),苦味物质相当于负面刺激。成瘾前期小鼠酒精摄入量无显著差异,且第4~5天的饮酒量均低于第1~3天。根据成瘾后期酒精摄入量(如图2)的差异,将小鼠分为甲、乙、丙三组。图中显示丙组小鼠酒精摄入量高,而且在掺入苦味物质后仍然大量摄入酒精,说明丙组小鼠已经成瘾。(3)小鼠脑内mPFC区与行为控制有关,PAG区与对负面刺激的反应有关。①mPFC区一些神经元的轴突延伸进入PAG区,与该区神经元形成兴奋性突触联系,PAG区的兴奋使动物回避负面刺激。检测mPFC区神经元的活动,发现与丙组小鼠相比,在第4~5天和23~26天,甲、乙组小鼠更多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说明丙组小鼠的相关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因而成瘾。②推测丙组小鼠mPFC区神经元的相对抑制状态导致其酒精成瘾。为了探究上述推测的正确与否,设计实验,实验设计的自变量是相关神经元是否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实验相关处理是第一组BCEF、第二组BDEF。在上述推测的支配下,第一组小鼠都酒精成瘾,第二组小鼠都不酒精成瘾,对照组有的酒精成瘾有的不成瘾,这样的结果能证明上述推测。(4)结合生活实际,因为酒精成瘾对于人来讲是很痛苦的事情,因此需要积极开发药物治疗,上述研究成果用于实践的话,则需要积极开发提高mPFC区相关神经元兴奋性的药物,治疗酒精成瘾。同时也能为研究酒精成瘾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点睛】熟知反射的概念及其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根据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时解答本题的前提,能认真读题并提取相关的有用信息合理分析和作答是解答本题的必备能力。10、(1).标志重捕法(2).J(3).λ-1(4).性别比例(5).垂直结构(6).栖息空间(7).变快(8).未发生改变【解析】据题文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的结构及其演替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棕背平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棕背平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在“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值表示该种群数量为前一年的倍数,而种群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部分占初始种群数量的比例,可见,λ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λ-1。(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降低该种群密度。(4)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可见,双峰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而群落中的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栖息空间,因此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5)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导致近5万年以来,该地区森林逐渐演替为灌丛,而近5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