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01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上)_第1页
秘籍01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上)_第2页
秘籍01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上)_第3页
秘籍01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上)_第4页
秘籍01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抢分秘籍(全国通用)系列专辑目录系列专辑目录第一部分考前抢分法宝秘籍01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上)秘籍02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下)秘籍03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近代史)秘籍04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现代史)秘籍05考点速记与检测(世界古代史)秘籍06考点速记与检测(世界近代史)秘籍07考点速记与检测(世界现代史)第二部分周年时事热点与长效热点秘籍08周年大事秘籍09时政热点秘籍10专题突破(一)党的光辉历程秘籍11专题突破(二)中外近代化探索秘籍12专题突破(三)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与发展秘籍13专题突破(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秘籍14专题突破(五)中外思想解放秘籍15专题突破(六)中外交往交流秘籍16专题突破(七)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秘籍17专题突破(八)世界格局演变与大国关系秘籍18专题突破(九)大国史与大国关系秘籍19专题突破(九)改革与革命秘籍20专题突破(十)从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第三部分考前解题秘籍秘籍21题型技巧归纳(一)选择题秘籍22题型技巧归纳(二)列举、填空、判断、辨析题秘籍23题型技巧归纳(三)材料题秘籍24题型技巧归纳(四)探究题秘籍25题型技巧归纳(五)论述题秘籍26模拟训练(一)秘籍27模拟训练(二)秘籍28模拟训练(三)秘籍29模拟训练(四)秘籍30倒计时心理辅导

第一部分考前抢分法宝秘籍01考点速记与检测(中国古代史·上)体系整合体系整合中国古代史(上)概述中国古代史始于中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重点叙述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起源、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程。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夏朝带有奴隶制特征。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古代史考点网络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趋势1、中国奴隶社会:夏、商、西周分别是奴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成熟时期:①政治上:禅让制→世袭制;部落联盟→国家建立;分封制逐渐形成并盛行;②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2、中国封建社会:统一多民族国家由建立到不断巩固;封建社会由兴起到强盛再到渐趋衰落:①政治上: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在之后各朝代不断发展;②经济上:封建小农经济在战国时期开始形成,在封建社会初期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③思想文化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秦朝法家独尊;汉武帝时期,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④对外关系上:由开放的对外政策逐渐走向闭关锁国;⑤科技上:由世界领先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⑥民族关系上:在各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并加强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考点速记考点速记中国古代史(上)考点速记1.北京人背记要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背记提示: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学习延伸: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考点速记】1.北京人发现的意义。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证据。(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2.文明的曙光背记要点: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原始农业。背记提示: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考点速记】河姆渡原始居民①地点:浙江余姚,属于长江流域;②时间:距今约七千年;③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④生活:建造干栏式房屋,会挖掘水井。(2)半坡原始居民①地点:陕西西安,属于黄河流域;②时间:距今约六千年;③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④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3.先民的传说背记要点:炎黄部落联盟;尧、舜、禹的传说。背记提示: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痕迹。【考点速记】黄帝和炎帝的故事距今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通过涿鹿之战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两个部落联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相传,炎帝和黄帝有许多的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尧舜禹的禅让制: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4.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背记要点:“家天下”;夏、商、周三代更替;西周分封制。背记提示:初步理解分封制的作用。【考点速记】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传启,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商朝的文明:(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西周的分封制: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1)目的:巩固统治。(2)内容: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土地、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带兵随周天子作战。(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维护了西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5.青铜器和甲骨文背记要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特征。背记提示:知道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来源。【考点速记】甲骨文: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青铜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司母戊鼎。6.动荡的春秋时期背记要点: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诸侯争霸。背记提示:知道西周的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瓦解。【考点速记】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影响:(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加快统一的步伐。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7.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背记要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背记提示:初步理解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考点速记】战国初年,晋国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秦国秦孝公时期)(大题)(1)内容:①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上:废井田,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意义: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各国经过变法,纷纷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8.老子与孔子、百家争鸣背记要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背记提示:初步理解“百家争鸣”使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局面。学习延伸:了解“百家争鸣”产生的深远历史影响。【考点速记】春秋时期的思想家①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主张事物有对立面,会互相转化;主张无为而治。②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教育主张: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记录其言行的是《论语》。(2)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①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②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③荀子,儒家代表人之一,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④庄子,道家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与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⑤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9.秦统一全国与巩固统一的措施背记要点:秦灭六国;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背记提示:知道秦代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学习延伸:初步理解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的区别。【考点速记】1.秦统一中国(大题)(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今陕西西安)。(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政治上: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中央设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皇权至高无上;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②文化上:统一文字,通用小篆,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③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④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便利了交通,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⑤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初步基础,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10.都江堰与秦始皇陵兵马俑背记要点:都江堰工程;秦始皇陵及兵马俑。背记提示: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考点速记】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筑,发挥着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11.秦末农民大起义背记要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背记提示:理解秦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因果关系。秦的灭亡:(1)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残酷的剥削,成千上万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经济遭到严重破坏(2)法律严苛(3)二世更残暴。最后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公元前三世纪末)夏,在大泽乡,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12.西汉的建立背记要点:西汉的建立;休养生息政策。背记提示: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考点速记】汉初休养生息:(1)汉初统治者调整政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2)汉高祖之后继任统治者继续实行这一政策。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1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背记要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背记提示:初步理解西汉强盛与“大一统”的关系。【考点速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王朝(目的: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设立刺史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思想: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兴办太学(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3)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4)外交: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丝绸之路)。(5)经济: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14.“丝绸之路”背记要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背记提示:理解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时间: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汉武帝时)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先后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一条从山东到达朝鲜、日本;一条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称为“海上丝绸之路”。15.东汉的兴亡背记要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背记提示:初步了解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考点速记】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恤民和安民的黄老无为统治思想),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具体措施有: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监督,惩治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其统治后期社会安定,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灭亡原因:外戚、宦官专权动摇了东汉统治;黄巾大起义沉重打击;使之走向衰亡。16.两汉的科技文化背记要点: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史记》;道教和佛教。背记提示:初步了解古代中医学的成就。【考点速记】(1)宗教①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张骞通西域之后,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②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末年在民间兴起。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创立的五斗米教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道教主张修身养性,得道升天,长生不老。(2)史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他公正记事,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笔优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科技①造纸术:西汉时,人们已经懂得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②医学: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制成世界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编创体操“五禽戏”;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后世称其为“医圣”。17.三国鼎立背记要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背记提示:了解古代以少胜多战役中的智慧。学习延伸:了解三国的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考点速记】(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200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08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南下,欲统一南北,诸葛亮辅佐的刘备,与占据江东的孙权联合抗曹,在赤壁交战,孙刘联军用火攻打败曹军,以少胜多,曹操逃回北方。此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220年曹操儿子曹丕废汉献帝,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18.西晋的兴亡和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背记要点:西晋的兴亡;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背记提示:初步理解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1)内容:①迁都洛阳;②实行汉化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等。)(2)意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19.江南地区的开发背记要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背记提示:初步了解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考点速记】人口南迁和江南的开发西晋末年以来,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人迁到江南,出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再加上,此时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对稳定,使江南经济发展迅速。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2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背记要点:《齐民要术》;祖冲之;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背记提示: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日常生活中的农历知识。【考点速记】(1)数学祖冲之是南朝杰出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有重大成就。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2)书法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的艺术供人欣赏。钟繇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钟繇独创楷书书法。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被后人誉为“书圣”。(3)农历农历又称夏历,是中国传统历法。汉武帝时,在前代历法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确立了农历的基本形式和计算方法。这种历法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故称农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家祖冲之,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考点检测考点检测中国古代史(上)考点检测一、选择题1.(2023·广东广州·统考一模)如表所示资料可用来说明(

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出土文物炭屑和烧骨化石头盖骨、牙齿化石史料实证价值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A.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B.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C.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D.中国是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炭屑和烧骨化石”可以说明“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头盖骨、牙齿化石”可以验证“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这说明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A项正确;只有北京人会保存火种,元谋人不会,排除B项;材料没有介绍元谋人的体貌特征,所以没法证明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排除C项;原始人类的最早发源地在非洲,不是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校考一模)肥西县三官庙遗址在发掘初期出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南北两处房屋遗址。这说明三官庙聚落进入(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三官庙遗址发掘初期出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还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南北2处房屋遗址。通过陶器的器型与碳十四鉴定,专家们判断出了三官庙是距今约3500多年前的夏商之际聚落遗址,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从距今约25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排除A项;青铜时代为夏商周时代,排除C项;铁器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山西大同·统考二模)李华同学在参观某博物馆文物展时,看到了下面的一组陈列文物。据此可知,这次文物展的主题是(

)A.原始农业的兴起 B.原始人群审美意识萌发C.早期猿人的演进 D.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区别【答案】A【详解】贾湖遗址出土碳化稻粒说明贾湖遗址是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半坡遗址出土的石铲说明半坡居民会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说明河姆渡居民会饲养家畜、制作陶器。而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碳化稻粒和石铲不能说明“审美意识萌发”,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早期猿人的演进,排除C项;材料中的文物都是实物史料,是真实的历史,排除D项。故选A项。4.(2023春·江苏连云港·九年级统考期中)陶寺遗址内,大型高等级墓葬内可见丰富而精致的陪葬品,小型的则仅可容身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说明当时(

)A.私有制已出现 B.步入奴隶社会 C.原始农耕兴起 D.君主专制形成【答案】A【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型高等级墓葬和小型墓随葬品的数量差别很大,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已出现),A项正确;距今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不是奴隶社会,排除B项;陶寺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早已出现了原始农业,排除C项;君主专制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2023·山西太原·统考模拟预测)“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这得益于(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实施 C.科举制的实行 D.行省制的实施【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以及军事征服,从而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分封制有利于巩固周王朝统治,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A项正确;秦朝创立郡县制,排除B项;隋朝创立科举制,排除C项;元朝建立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A项。6.(2022秋·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中)时间轴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政权更迭的时间轴,其中符合③处的正确说法是(

)A.“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B.夏朝建立,王位世袭C.汤建商朝,定都在亳 D.牧野之战,武王灭商【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因此③处应该是牧野之战,武王灭商,D项正确;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发生,厉王逃亡,排除A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排除B项;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江苏盐城·统考一模)下图共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文明成就(

)A.夏朝B.东周C.西周D.商朝【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利的象征。所以,司母戊鼎和甲骨文都出现在商朝,是我国商朝的文明成就,D项正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排除A项;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都是商朝的文明成就,排除BC项。故选D项。8.(2022秋·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对该图所示现象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A.春秋战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B.周王室吸取教训,逐渐取消了分封制C.郡县制普遍实施,诸侯国减少D.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促进了局部统一【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国兼并小国,兼并战争不断,而材料中的图表,诸侯国的数量在不断的减少,正是兼并造成的,图片说明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促进了局部统一,D项正确;题干主要说明诸侯国数量减少,没有阐述春秋战争频繁,排除A项;周王室吸取教训,逐渐取消了分封制,取消说法错误,排除B项;秦统一后郡县制开始普遍实行,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秋·贵州安顺·七年级统考期末)战国中期,秦孝公认为“诸侯卑(注:卑,轻视)秦,丑莫大焉”,于是任用商鞅进行变法。下列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直接使山东各国不敢“卑”秦并且对秦国闻风丧胆的是(

)A.奖励军功B.鼓励耕织C.确立县制D.废除井田【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这就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直接使山东各国不敢“卑”秦并且对秦国闻风丧胆,A项正确;鼓励耕织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确立县制能够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废除井田有利于地主阶级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0.(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校考一模)逍遥津因《逍遥游》而得名,《逍遥游》是战国时期文学家、哲学家庄周的代表作,作品体现出作者主张(

)A.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B.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C.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 D.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答案】A【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提倡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A项正确;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是法家主张,排除B项;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是儒家思想,排除C项;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是孔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1.(河南省南阳市油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2021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早在春秋时期,有位大教育家家就追求教育公平,他的主张是(

)A.为政以德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 D.温故知新【答案】C【详解】春秋晚期,儒家创始人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C项正确;为政以德是政治主张,排除A项;因材施教是教学方法,排除B项;温故知新是学习方法,排除D项。故选C项。12.(2023春·广东肇庆·九年级德庆县德城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焚书坑儒C.统一文字 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详解】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此后,统一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同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但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所沿袭。可见,材料中“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秦朝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此后各个朝代度量衡各有变化,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次浩劫,排除B项;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政令的颁布,此后中国汉字经历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3.(2023·广东佛山·校考二模)据文献记载,秦代“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这些记载可以用来说明秦朝(

)A.统一制度的贡献 B.二世而亡的原因C.吞并六国的影响 D.社会经济的繁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可以看出秦朝劳役赋税繁重,是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秦朝统一制度的贡献,排除A项;秦吞并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的暴政,不是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3·安徽合肥·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校考一模)《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印证了这一状况的事件是(

)A.国人暴动B.八王之乱C.安史之乱D.七国之乱【答案】D【详解】七国之乱是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材料“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可知反映的是七国之乱,D项正确;国人暴动是西周的一次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时由叛将安禄山和史思明发起的叛乱,排除ABC项。故选D项。15.(2023秋·山东烟台·六年级统考期末)复旦大学马孟龙在“西汉的侯国及其地理分布”讲座中说到,西汉侯国的数量在景帝末年逐渐下降至90余个,但在汉武帝的一项措施后又迅速增长至210个。汉武帝实施的措施最有可能是(

)A.推恩令B.刺史制度C.轻徭薄赋 D.北击匈奴【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西汉侯国的数量在景帝末年逐渐下降至90余个,但在汉武帝的一项措施后又迅速增长至210个”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实施的措施最有可能是推恩令,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使诸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A项正确;为加强对地方管理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强化监察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排除B项;轻徭薄赋不是针对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北击匈奴不是汉武帝时期候国数量大增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3秋·贵州安顺·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关于东汉时期政治局势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

)A.利于皇帝行使君权 B.使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造成东汉政治腐败 D.使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力趋于平衡【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漫画反映的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C项正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不利于皇帝行使权力,排除A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权力并非趋于平衡,排除D项。故选C项。17.(2023·河南周口·统考一模)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统一后的西域,汉宣帝下令在乌垒城(今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汉朝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A.消除了北方边患的威胁 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导致王国势力对抗中央 D.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这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消除了”的表述过于绝对,北方边患的威胁到明朝还存在,排除A项;材料中未提及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排除B项;汉宣帝时期王国已经无力对抗中央,排除C项。故选D项。18.(2023春·江苏连云港·九年级统考期中)“它突破了先秦断代史的写作方式,以深邃的眼光、宏大的气魄,叙写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历朝历帝的演变史。”这部作品是(

)A.《论语》B.《史记》C.《道德经》D.《资治通鉴》【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突破了先秦断代史的写作方式”“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作品是《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B项正确;从题干“叙写了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三千年历朝历帝的演变史”可知,这部作品是一部史书,《道德经》是老子的代表作,《论语》孔子的代表作,这两部著作都是先秦诸子传统文化的主要经典,与题干“史书”不符,排除AC项;《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与题干“从上古到汉武帝时代”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3·江苏苏州·统考模拟预测)如表是“历史上的战争”阅读提纲节选,其中陈述正确的是(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刘邦破釜沉舟从而击败秦军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解除了东晋对前秦的威胁ABCD【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袁绍、曹操之间的决胜之战役,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兵多粮足,实力强大,战争始于公元200年2月,双方于官渡发生战略决战,持续八个月的官渡之战以袁绍方的失败而告终,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B项正确;巨鹿之战,是指秦朝末年项羽所率领的楚军与章邯、王离等所率领的秦军在巨鹿展开的一场重要战役,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击败楚军主力后,转攻赵都,迫使赵王等人推到巨鹿,项羽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进攻秦军,用誓死决心与秦军展开激烈交战,带领诸侯各军歼灭王离军队,并于八个月后迫使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巨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它扭转了秦末战争的局势,秦国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排除A项;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赤壁大败曹操的一次大型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打破了曹操快速统一南方的设想,转而专心经营北方,促进了北方的恢复与发展。对于南方而言,此战为南方赢得了发展的时间,促进了南方的发展,为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C项;淝水之战是前秦苻坚统一中原后南下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爆发的一场重大战役,战争开始于公元383年11月,以东晋击败前秦而告终,淝水之战,前秦大败。此后,东晋乘胜收复河南地区,前秦则土崩瓦解,北方再度大分裂,排除D。故选B项。20.(2023·山西大同·统考二模)脍炙人口的《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艺术形式上看,反映了北方民族妇女的特色;从文字来看,词兼胡汉,“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

)A.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 B.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C.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 D.北方女性具有男子汉气概【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子”是中原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可汗”是少数民族政权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所以“天子”与“可汗”并用体现了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B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说明民族交融的趋势开始出现,排除A;题干材料说明文学创作受民族交融影响,不能说明儒家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北方女性具有男子汉气概,排除CD项。故选B项。21.(2023·山西太原·统考模拟预测)从《史记货殖列传》中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到《宋书》中的“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这一现象反映出(

)A.西汉时期不重视江南 B.江南地区得到开发C.宋朝时重视经济发展 D.经济重心东移完成【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西汉时期,江南经济比较落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等信息,说明南朝时期江南经济比较发达,这一现象反映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B项正确;题干现象反映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不能说明西汉时期不重视江南,排除A项;题干现象反映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不能体现宋朝时重视经济发展,排除C项;题干现象反映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不是经济重心东移完成,排除D项。故选B项。22.(2023·山西朔州·校联考一模)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达B.孝文帝改革C.西晋的统一 D.苻坚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可知,自晋宋以来,洛阳并非荒蛮之地,而是一派繁盛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和“汉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北方地区各民族的融洽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B项正确;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北魏孝文帝改革造成的,不是北方地区经济发达造成的,排除A项;西晋统一时,洛阳是比较发达的,与题干描述不是同一时期,排除C项;苻坚改革促进了前秦的经济发展,与洛阳的重新繁荣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3.(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南朝文风讲究声律词藻,北朝文风质朴、宜于实用。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齐、北周时,北方作家多以南方作家为楷模,出现了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

)A.南北民族交融的情形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C.南方统一北方的趋势 D.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答案】A【详解】依据“北魏中期后,南方文学逐渐在北方传播。北齐、北周时,北方作家多以南方作家为楷模,出现了以南方文学为主流的现象”和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积极吸收南方文化,体现了南北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北齐、北周是在北魏之后的北朝政权,因此并不能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最终的统一趋势是北方的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24.(河南省南阳市油田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名胜古迹是凝固的历史,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下列反映了中外艺术结合的名胜古迹是(

)A.万里长城B.秦始皇兵马俑C.道教名山青城山D.龙门石窟【答案】D【详解】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外艺术结合”并结合所学,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时期的统治阶级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石窟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D项正确;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排除A项;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排除B项;青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排除C项。故选D项。25.(2022春·山东青岛·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谢玄、谢淡、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材料描述的战役是(

)A.肥水之战B.巨鹿之战C.长平之战D.赤壁之战【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苻坚以“投鞭断流”表明其军队强大;苻坚望东晋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是晋兵,胆战心惊,最后溃败,一路上“风声鹤唳”。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A项正确;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排除B项;长平之战中,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大大地削弱了赵国,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排除C项;战国时期,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军,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二、综合题26.(2023·河南新乡·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玉,石之美,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舰理自外(透过玉的外表),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展而不技(掉碎后边缘锐利也不会划伤手指),絮(洁)之方也。——许慎《说文解字)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玉德”的具体内容,并指出其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2)据材料一、二,分析“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哪些作用。【答案】(1)内容:富有仁爱之心;竭尽忠义之心;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具有超人的勇气;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儒家。(2)作用:玉文化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与价值追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玉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修身立德,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详解】(1)根据材料一,由“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可知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由“舰理自外(透过玉的外表),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可知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来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由“其声舒扬,博以远闻,智之方也”,可知,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由“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可知,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由“锐展而不技(掉碎后边缘锐利也不会划伤手指),絮(洁)之方也”,可知,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因此“玉德”的具体内容,是富有仁爱之心;竭尽忠义之心;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的人;具有超人的勇气;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所以“玉德”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一“玉德”,材料二“玉琮”,“神权和王权”,“玉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古以来人们就赋予“玉”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多层面的文化内涵,并在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中构成了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形式玉文化。良渚玉琮,具有神秘宗教色彩的兽面纹玉琮;妇好墓出土的龙形玉,可知王权象征的内涵不断增强;马上封侯玉佩,是一件具有吉祥寓意的配饰品,猴与马的组合,充分表达出人们对官侯仕途、功名富贵的追求和渴望,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因此“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作用,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玉文化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与价值追求,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彰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玉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修身立德,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27.(2023·辽宁沈阳·统考模拟预测)观察下面图片并阅读文字介绍,回答问题。图一:霍去病,西汉著名将领。汉朝初年,匈奴不断南下袭扰。汉武帝时期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的漠北战役是对抗匈奴的高潮。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霍去病武艺高强,英勇善战。他第一次出征河西,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卫青和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图二:分裂后的匈奴彼此攻杀不休,公元前52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昭君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此后,汉与匈奴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1)从上面两幅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获取到了哪些历史信息?信息点一:_______________信息点二:_______________信息点三:_______________(2)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哪个世纪?(3)上述图文内容反映了汉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两种方式?【答案】(1)朝代人物影响(2)公元前1世纪。(3)战争、和亲。【详解】(1)本题是归纳类的试题,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的方式,从历史基本要素入手,即时间、地点、内容、影响等,注意语言简练,表述完整。如,据题干图片及“……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为击败匈奴建立了赫赫功勋。他们死后,汉武帝为他们修建了高大的坟墓,以示表彰”“……公元前52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请为婿。元帝把宫女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汉与匈奴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可知,我们从中可以获得信息有事件发生的朝代、人物、影响。(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公元年份换算为世纪,去掉后两位,余下的数字加一,公元前52年属于公元前1世纪。(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霍去病墓”反映的是战争,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经过漠北一役,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图二“《昭君出塞》邮票”反映的是和亲,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因此,上述图文内容反映了汉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是战争、和亲。28.(2023·江苏徐州·统考一模)丝绸之路材料一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摘编自佛兰克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周穆王西巡至葱岭以西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图①东罗马神人纹鎏金银盘(甘肃靖远县北滩出土)图②新疆出土的汉代丝袜图③《张骞出使西域图》(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图④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设于汉武帝时期,是丝绸之路上连通中原与西域诸国的重要驿站图⑤材料三

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古今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和文化交融中传承下来的重要精神财富。保护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象征符号,在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的背景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丝绸之路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沿线各国的通力合作,需要以法律制度加以规范,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优势,也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摘编自曹德明《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1)结合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如何将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并相互影响的?(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材料二中属于研究丝绸之路第一手史料的是______(只填序号,多选、少选、错选皆不得分)(3)据材料三,请你针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如:中国的丝绸、漆器、冶铁技术、四大发明等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西域的各类物种、印度的佛教等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中国使节到达欧洲等。(2)②③⑤(3)沿线各国的通力合作,制定并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大保护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要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等。【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