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福建省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新一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第一次阶段测试(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可知,墓葬中随葬品的多寡反映出贫富差别开始出现,阶级已经萌芽,社会中正孕育着文明因素,结合所学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到更高的层次,城市出现,墓葬中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相差悬殊,反映了阶级的出现,表明在此阶段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社会历史已接近文明时代的门槛,D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是指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前,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并未出现阶级分化,排除A、B项;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石器仍以打制为主,磨制很少,陶器制作粗糙,居民生活以渔猎采集为主,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处于初期阶段,且早期,社会复杂化程度相对较低,发现的大型聚落及墓葬较少,排除C项。故选D项。2.周王朝分封出去的夏遗族非姬姓诸侯国称作“诸夏”,商遗族非姬姓诸侯国及其内附东夷等方国、部落称作“诸华”。殷商不是夏。从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就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这说明当时()A.文化领先于周边各族 B.华夷有别理念初显C.形成了早期民族国家 D.民族认同观念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分封出去的夏遗族非姬姓诸侯国称作‘诸夏’”“春秋时代起,我国古籍上就开始将‘华’与‘夏’连用,合称‘华夏’族”等信息可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及春秋争霸战争的加剧,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加强,对于华夏民族的认同感不断增强,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中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对比,排除A项;华夷有别理念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统一国家意识形成是在战国晚期,排除C项。故选D项。3.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强秦而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据考古发现,与安徽淮南武王墩大墓风格相似的楚文化土坑竖穴墓和陶俑、器物出现在苏南、浙江一带,代替了本地吴越文化的土墩墓和印文硬陶、原始瓷器。这表明()A.淮南武王墩大墓墓主就是楚考烈王B.楚国势力发展到与秦国相匹敌程度C.苏南、浙江文化与楚文化完全一致D.楚国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产生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依据材料信息表明,楚文化对苏南、浙江一带吴越文化影响深刻,反映了楚国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贡献,D项正确;淮南武王墩大墓墓主就是楚考烈王当前考古尚未确定,排除A项;楚国势力发展到与秦国相匹敌程度与史不符,排除B项;苏南、浙江文化与楚文化完全一致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4.先秦有位思想家指出“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手中杯子里的水不断加满,不如适可而止;利器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该思想家是()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材料中强调的是手中杯子里的水不断加满,不如适可而止;利器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应为老子的思想,A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认为人性本善,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排除C项;韩非子主张法治,排除D项。故选A项。5.下表为考古出土的战国时期部分地区铁制物品统计表(单位:件)。由此可以推知,战国时期()出土地点铁制生产工具数铁制农具数辽宁抚顺莲花堡遗址7768山西长治分水岭墓地3121河北兴隆古洞沟燕国遗址8552河南辉县固围村魏国墓地6958广西平乐银山岭墓群17091A.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步 B.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C.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 D.铁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由表中“铁制生产工具”和“铁制农具”的出土数量与地点可知,战国时期,铁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这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项正确;表中未提及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的比较,无法得出“粮食产量出现显著增长”的结论,排除B项;“民众普遍掌握冶铁技术”中“普遍掌握”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排除C项;“铁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发生于汉代,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6.秦朝统治者注重制度、法规建设,善于运用法制化手段治理国家,运作政治;秦始皇曾指令群儒议定封禅典礼的仪轨,还曾自诩“上荐高庙,孝道显明”;为了“得众之心”,他还一度推行过“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以上现象()A.违背了法家思想的精神 B.顺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C.蕴含了外儒内法的思想 D.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始皇无论是运用法制化手段治理国家还是指令群儒议定封禅典礼的仪轨、或者是推行过“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都是顺应现实政治的需要,B项正确;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秦始皇无论是运用法制化手段治理国家还是指令群儒议定封禅典礼的仪轨、或者是推行过“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都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体现,没有违背法家思想的精神,排除A项;秦朝奉行法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矛盾尖锐,排除D项。故选B项。7.汉初,贾谊提出:“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因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贾谊的这一思想()A.成为汉代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 B.完全继承了孔子的为政以德学说C.促使汉初延续了百家争鸣局面 D.为儒学取得独尊地位作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贾谊认为,礼义教化相当于君主手中的“芒刃”,而权势法制则相当于君主手中的“斤斧”,君主统治民众必须执此两柄,面对不同问题要善于选用不同的工具,软硬兼施,才能维护自己手中的权力。据此可知,贾谊通过对礼法关系的论述,形成了以礼为本、礼法并用的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他的这一思想为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作出了积极贡献,D项正确;汉初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排除A项;贾谊主张礼法并用,与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完全强调德治不同,排除B项;百家争鸣只存在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8.成书于汉代的《礼记》记载,礼服深衣的裁制方式蕴含多种意义:“袂圜以应规”,袖部呈半圆形或弧形,提醒人们要守规矩;“曲祫如矩以应方”,衣领像方矩,象征方正;“负绳及踝以应直”,背缝直如墨绳长达脚踝,象征直道而行;“下齐如权、衡以应平”,裳的下缉像秤锤秤杆,象征公平。这一设计理念()A.体现隆礼重法的治国主张 B.具有道德教化的深厚意蕴C.深受理学格物致知的影响 D.说明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题意可知,中国古代礼服深衣的裁制方式蕴含多种意义,体现了礼制对服饰的影响,说明这一设计理念具有道德教化的深厚意蕴,B项正确;这一设计方式主要侧重于道德教化,并不是体现治国主张,排除A项;理学到宋代才形成,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C项;仅根据礼服的裁制方式不能说明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排除D项。故选B项。9.汉代的辞赋是从楚辞中发展出来的文学形式。但汉代辞赋的批判意识和个体意识都有明显的减退,其模式转向以写物为主、以歌颂为主,通过大量铺排辞藻来追求美感。汉赋风格的变化反映出()A.国家实力的衰落 B.封建专制的强化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选官制度的变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两汉时期专制的强化和思想控制的加强,使得汉代文人的批判意识和个体意识都有明显减退。由于辞赋作者大多依附于帝王或权臣,他们的写作便转向了以写物和歌颂为主,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汉国家实力高于楚国,排除A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促进个体意识的增强,但两汉辞赋的个体意识却在减弱,排除C项;材料主旨“封建专制的强化”,而“选官制度的变化”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九品中正制施行之初,中正评定人物品第之后,方“考之簿世,然后授任”,家世只是一个参考因素。但不久之后,中正品评人物的标准发生了严重偏差,“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这表明九品中正制()A.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B.抬高了文官和士人的政治地位C.品评无据导致制度的弊端显现 D.始终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九品中正制在施行的过程中,家世逐渐成为主要的品评人物的标准,致使庶族寒人无法获得高官位,表明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A项正确;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家世逐渐成为主要的品评人物的标准,并不是品评无据,排除C项;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未体现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排除D项。故选A项。11.对于晋以前的人们而言,长江的地位实不能与黄河等量齐观。如《风俗通义》云:“江者,贡也,所出珍物可贡献也。河者,播也,播为九流,出龙图也。”至东晋,当时的诗文则称长江“总百川之殊势,集朝宗乎沧浪”、“播灵润於千里,越岱宗(泰山尊称)之触石”。这一变化反映出东晋时期()A北方战乱学术凋敝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士人重构王朝正统 D.正统思想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东晋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东晋以前,学者认为黄河是播派九流的华夏正宗,长江只需承担进贡南方奇珍异宝的责任即可,而随着东晋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士人便将历史中黄河的地理文化和正统意象复制到长江上,重构王朝正统,C项正确;材料中东晋属于南方,无法说明北方战乱学术凋敝,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B项;魏晋时期佛、道思想发展,儒学正统思想受到冲击,但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思想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2.《唐律疏议》规定,在女方知道男方真实情况后,如接受聘礼答应婚约,悔婚须受杖刑六十,婚约仍有效,“若更许他人者,杖一百;已成者,徒一年半”。这一规定()A.体现刑中显德理念 B.旨在强化基层教化C.反映出礼入刑思想 D.回应男女平等诉求【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规定涉及男女婚姻关系,在悔婚的情况下许接受刑罚,其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伦理关系,反映出礼入刑思想,C项正确;材料规定反映了出礼入刑思想,未体现刑中显德理念,排除A项;这一规定涉及男女婚姻关系,不符合基层教化,排除B项;封建社会中男女地位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面材料摘自唐朝刘知几撰写的《史通》。该资料蕴含的史学原则有()若南、董之仗气直书,不避强御:韦、崔之肆情奋笔,无所阿容。观夫子长之撰《史记》也,殷、周已往,采披家人;安国之述《阳秋》也,梁、益旧事诸故老。①秉笔直书②言之成理③效法古人④重视证据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仗气直书、不避强御”反映的史学原则是秉笔直书,材料“访诸故老”反映的史学原则是重视证据,D项正确;其他选项中都有错误的答案,排除A项、B项、C项。故选D项。14.从高宗、武后开始,唐朝政府对江南地区逐步采取了田租折布的政策,到玄宗时期,江南诸州县“折纳市约五百七十余万端”,江南租米的北运也基本停止。但玄宗以后,江南租米未见折纳为布者,反而有时还将两税钱折纳成米。这一变化体现了()A.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B.农产品商品化发展C.国内形势发生剧变 D.政府税收制度的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玄宗以前,唐朝江南地区实行田租折布的制度,且江南租米的北运也基本停止,但玄宗以后江南租米不再折布,有时还将两税钱折纳成米,结合所学唐朝安史之乱的史实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地方控制力下降,为了确保京师粮食安全,改变了以往的赋役制度,C项正确;材料反映玄宗前后江南地区田租形式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A项;农产品商品化指农产品走向市场作为商品进行买卖,材料反映的是江南田租形式的变化,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玄宗前后政府江南地区税收形式发生变化,这主要由于安史之乱后国内局势的变化,唐德宗时期政府税收制度由租庸调制改为两税法,排除D项。故选C项。15.有学者在谈及王安石变法时指出:茶业征榷、盐钞法修订、酒务“实封投状”等专制制度剥夺了大商人“较固(垄断)取利”,民间出现了“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的现象。而“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均输无法应对钱米并征、折钱不均等新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王安石变法A.损害了权贵集团的既得利益 B.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C.破坏了民间的商品货币关系 D.指导思想背离了统治需要【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王安石采取的国家专卖制度使得民间出现了强买强卖的现象,官府垄断下的商业贸易比大商人“较固取利”给市场交易增加的成本是有过之而不及的,均输法操控供求关系、规定市场价格,无法应对新问题,这些均反映了民间商品货币经济被严重破坏,C项正确;损害权贵的利益,不是该学者强调的本意,排除A项;这种专卖制度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但没有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宋朝的统治,指导思想并没有背离统治需要,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王猎累应进士不第后选择治生积钱,而后又感叹这会败其志,虽然小有成就,最终在庆历用兵时因范仲淹推荐而出仕,这反映出宋代士人将入仕作为价值追求,屡次不中,被迫从商,后来仍主动放弃商人身份去谋求仕途,最终成为永兴蓝田主薄,说明传统的抑商观念制约了阶层流动,B项正确;王猎一心追求仕途,价值观念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王猎主动放弃了商人去出仕,表明商人政治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排除C项;宋代的主要选官方式是科举制,与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2分,18题12分,19题16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玺皆玉,螭虎钮,凡六,其文亦殊,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外有大蓝田玉玺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皆以武都紫泥封之。-东汉班固《汉书》材料二国玺者,本卞和所献之璞,琢而成璧。……而秦昭王请以十五城易之,赵使蔺相如送壁于秦,秦纳璧而吝城,相如乃诡而夺,致秦始皇并六国时,独有天下,乃命李斯篆书,诏工人孙寿,用是璧为之。一云用蓝田玉作之。其篆文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宋代郑文宝《传国玺谱》材料三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秦二十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此玺复归于秦。……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1)材料二所述的事实与材料一有何不同?(2)指出材料三对研究传国玉玺之谜的价值。(3)关于传国玉玺的上述材料中,哪一则材料的记载更为可信?请说明理由。【答案】(1)不同:传国玉玺材质:材料一认为蓝田玉,材料二认为是和氏璧;传国玉玺上文字:材料一认为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材料二认为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2)价值:史料三是文学作品,参阅《三国志》而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考证。(3)【参考答案一】材料一。理由:材料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是官方史书,具有权威性,可信度比较高;相对材料二、三,材料一在时间上更接近秦朝,获取的信息可能更接近真相;材料三属于文学作品,带有主观随意性,可信度比较低。【参考答案二】材料二。理由:材料二出自宋代《传国玺谱》,是专门研究传国玉玺的资料文献,谱系记载具有传承性,属于一手史料,可信度比较高。材料一是史书,但属于二手史料,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材料三属于文学作品,带有主观随意性,可信度比较低。【解析】【小问1】不同:传国玉玺材质:根据“”“一云用蓝田玉作之。”得出材料一认为蓝田玉,材料二认为是和氏璧;传国玉玺上的文字:根据“受天之命,皇帝寿昌。皆以武都紫泥封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得出材料一认为是“受天之命,皇帝寿昌”;材料二认为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小问2】价值:根据“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得出史料三是文学作品,参阅《三国志》而作,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需要进一步考证。【小问3】根据所学与材料的信息,我认为材料一更可信。理由,根据材料的内容可得出材料一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是官方史书,具有权威性,可信度比较高;相对材料二、三,材料一在时间上更接近秦朝,获取的信息可能更接近真相;材料三属于文学作品,带有主观随意性,可信度比较低。回答材料二更可信言之有理也可以。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固本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足衣食。——北宋理学家程颢材料二救助法令、机构救助情况贡士庄、贡士库、义田为寒门学子赴考提供基本生活所需和旅资,资助贫困学子甚至其后人的生活广惠仓、常平仓政府对“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提供救济惠养乞巧法、安济坊政府收容无业流浪人员居养令、居养院政府收容城乡鳏赛孤独疾病残废人员助葬之法、漏泽园安葬贫困无依或无主死者同业互助城市工商业同行业经营者之间互助街区救助工商富室对所在街区的贫乏之人“随时有所资给”——依陈国灿《宋代城市的社会救助》等编制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宋代社会救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答案】特点:有立法与专门机构;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救助形式多样;面向不同层面的救助对象。原因: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工商业的发展;理学思想发展。【解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救助法令、机构”可知,宋代社会救助有立法与专门机构;根据材料中“政府对“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提供救济”和“城市工商业同行业经营者之间互助”可知,政府救助与民间救助相结合,救助形式多样;根据材料中“为寒门学子,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无业流浪人员,城乡鳏寡孤独疾病残废人,困无依或无主死者,同行业经营者”可得出,面向不同层面的救助对象。原因:根据材料中“政府收容无业流浪人员”“安葬贫困无依或无主死者”和所学知识可得出,宋代土地兼并严重,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根据材料“城市工商业同行业经营者之间互助”可知,宋代工商业有所发展;根据材料“居养令、居养院”“同业互助”“街区救助”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不管是政府救助还是自助,都能体现社会道德方面的行为,所以受当时理学的影响较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民族政权并立。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元】脱脱等编《辽史·营卫志》材料二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故后魏(北魏)、辽、金历年最多,其他不能实用汉法,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元)许衡《许文正公遗书》材料三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术用之…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于是一代之制始备。——【明】宋濂等编《元史·百官志》材料四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明】宋濂等编《元史·食货志》材料五忽必烈改制……初期便使“民安赋役,国用粗足、政事更新”……最终在中原文明基础上实现了更大范围的大一统局面,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摘编自岳麓书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元朝“遵用汉法”的措施。(任答3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遵用汉法”带来的影响。(任答3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的认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答案】(1)重用汉族的知识分子;采用汉族官制;任用汉人做官;建立都城;学习汉族的礼节;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2)影响:采用成熟中原官制和文化,有助于元朝中央集权和稳定政局;注重农业生产,加强经济基础,使国用粗足,人民安居乐业;民族融合:适应中原的文化制度促进民族融合,维持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3)认识:汉法具备成熟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能够提供有效的治理模式;实用汉法能够顺应中原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提高统治合法性;历代少数民族政权如北魏、辽、金等接受汉法后,延续统治时间较长,显示出其“长久”潜力;结合本民族特色,融入汉法可以促进政权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措施:根据材料“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非有城郭之制……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课司,选儒术用之…世祖即位……立朝仪,造都邑……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得出重用汉族的知识分子;采用汉族官制;任用汉人做官;建立都城;学习汉族的礼节;学习接受儒家思想理论;根据材料“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得出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时期中国。影响:根据材料“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